【语文课文《荷塘月色》写作特点】 荷塘月色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文《荷塘月色》写作特点】荷塘月色课文
从《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里,我们可以看到朱自清散文清新委婉的艺术风格:精到细致的观察,谨严缜密的结构,朴素洗炼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课文《荷塘月色》写作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荷塘月色》写作特点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在写景、抒情的结合之上有独到之处。
作者以自然的美反衬社会的丑。
在对自然美的描写和赞美中,渗透着自己孤高的情志,深沉的感慨和对美好自由的向往。
在白色恐怖重压下的作者“难得后来片刻逍遥”,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中,夹杂着作者不满黑暗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现实的淡淡地哀愁,正是这个基调给优美的荷塘月色披上了一件朦胧恬静的轻纱。
作者的感情和景物的色彩融合无间。
2、从多种角度,多方面去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唤起读者诗意的联想和想象:
如第五节中描写月光沭浴的荷叶和荷花,连用两个比喻“似牛乳”、“似轻纱”,淋漓尽致地表现月光下的荷叶和荷花那种飘渺轻柔的姿容。
至于第四节、第五节中被当代语言学家改名为“通感”或“移觉”的两个比喻,以前被人们称为特殊的比喻,更是妙不可言。
3、用词精当,富于表现力:
本文用词准确鲜明生动,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动词的选择一丝不苟,煞费苦心。
如第四节中“点缀”、“挨”,第五节中“浮”、“泻”等用得极其贴切。
二是叠字形容词的匠心运用。
全文共用二十六个叠词,有二字叠、三字叠、四字叠。
很短的散文中大量运用叠字,丝毫不觉复沓,这主要是作者喜欢运用这种叠字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和姿态,使得文章写景必豁人耳目,抒情必沁人心脾,同时也是为了使行文缓舒徐,读来富有节奏感。
《荷塘月色》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荷塘月色》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扬州人。
“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倾向进步。
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
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
主要作品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语文课文《荷塘月色》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