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四 小说环境类题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文本考题探究11环境类题(环境描写手法)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1):环境类题(环境描写手法)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②(2023新高考Ⅱ卷)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社会环境描写的手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场面描写关系小说中环境描写,有时很难区分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往往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了有人有景有境的场面描写。
(2)答题角度二、真题实践1.(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
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
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
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
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
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描写+课件22张
社会环境描写手法
“面”指场景的整体,包括场景中的所有的人、事、物;“点”指 点面结合 场景的个别情景,一般是场景中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人或物。点面
结合,要求场景的描写既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对比映衬,就是通过场景内部的动、静,冷、热,急、缓,人与人 对比映衬 的不同特质,或者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言行的比较,收到突出个性、 彰显感情的作用。 简笔勾勒 白描手法,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不作精细描写,而 是用简明的笔墨,勾画特征性的语言、动作,突出人物的个性。 可以用精细的笔墨对环境进行描写,以烘托人物的精神气质,或 精笔细描 是对人物作精雕细刻,以鲜明地展示其形象,使整个场景为之生 辉。
感觉:视、听、嗅、触、味等 观察: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① 写景角度 空间:远近、高低、内外、俯瞰与仰视 色彩——色彩鲜明、色彩斑斓、色彩暗淡;
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
表现手法 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②描写手法
衬托(正衬和反衬)、烘托、(色彩)渲染。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列锦(意象叠加)等
宋运辉见雷东宝一点也不客气,倒也喜欢他的爽直:“大包干,
说白了就是把分组联产计酬的包产到组分得更细,变为包产到户。 眼下很多人认为大包干是土地私有化的前兆,是一种倒退,是要走 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我们讨论后认为,土地只是被承包使用,而土 地的所有权还是大队公有,其公私性质并没有变,不存在走资本主 义道路的问题。”
②理论界为农村改革造势。关于联产承包责任制,报纸在宣 传,一些大学也在讨论,这为雷东宝实行改革提供了理论支 撑。
③改革已有实践案例。红星大队的改革已见成效,红卫大队 也已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实践中问题很多,阻力 很大,但也为雷东宝进行改革提供了借鉴。
2023届高考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小说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含解析)
小说专题训练--------小说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墓穴石钟山不知过了多久,他醒了过来,先是看到天空,正是又一个黎明时分,微光透过天幕,通透深邃。
他试着移动四肢,才发现一条腿已经断了,血凝在伤口处,他侧过身,呼唤着战友的名字。
他记得撤到这个阵地时,还有四名战士,他一个又一个地呼唤着,周围静静的,只有几只不知名的虫子在土里苏醒,发出细碎的鸣叫。
天又亮了些,他能看清周边的景物了。
他先是看到大个子张福来,抱着上了刺刀的枪,趴在地上。
在另一侧,张小宝身子扭曲地躺在那里,依然死死地抱着那个敌人。
他想起来了,他冲出掩体前,那四个战士都牺牲了,他是最后一个。
他爬着把四个战友都找到了,前两天阻击战牺牲的士兵,最后都由他们活着的战友掩埋了,他现在是唯一活着的人,掩埋战友的任务便落到了他的身上。
他卸下了张福来枪上的刺刀,借着一个炸弹坑,用刺刀挖土。
太阳升起丈八高的时候,坑已经挖好了,他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旷野里只能听见他自己大口的喘气声。
他伏在地上歇了一会儿,然后依次爬到战友的遗体旁,拖拽着把战友放到坑里。
拖大个子张福来时,他费了好大劲儿,一截短短的路,他歇了几次,终于把张福来拖到挖好的坑里。
他又转身从坑里爬上来,在高处看曾经熟悉的战友,他们都静静地躺在他的眼前,昨天这个时候,他们还在自己的眼前活蹦乱跳,和他一起阻击敌人,眼下他们只能躺在这里了。
张福来半睁着眼睛,心有不甘的样子。
他怔了一会儿,又待了片刻,开始为他们掩土,渐渐地,战友们从他眼前消失了,眼前的土和山头上其他地方并无二致,他突然感到莫名的孤独。
一个排的人,加上他三十一个鲜活的生命,三天阻击战,此时就剩下他一个人了。
他想找棵树给这四个战友留下个记号,可周围并没有树,原来的那几棵树早被敌人的炮弹炸得只剩下树桩。
最后他找到离战友最近的一块石头,用刺刀在上面画出一个“4”字。
做完这一切,他有些迷瞪,竟不知自己在哪儿,仰面望着天空,太阳已升到了他的面前,火辣地烤在他的身上。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作用专项练习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描写作用专项练习一、【高考真题感知】(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天嚣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类”试题导练:自然环境(把握概念+即学即练+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环境类”试题导练:自然环境(把握概念+即学即练+答案解析)【把握概念】1.描写技巧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指现实存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②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工笔(精雕细刻、浓墨重彩,也叫细描)、细节描写。
③色彩的渲染、衬托等。
2.修辞角度借助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写景角度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从形、声、色、味等角度对景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平视,等等。
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等。
【例1】阿城《溜索》文中节选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即学即练】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之【小说阅读4.环境的鉴赏】教学案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之【小说阅读4.环境的鉴赏】教学案一、知识要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者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自然环境: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
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
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
弄清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自然环境和作用1、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典型例题(2011江苏卷)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解析:本题为探究题,题干中的“深刻寓意”“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指出了探究的方向。
答案内容不求一致,只要能紧扣文本,体现出关联,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环境常见的作用:① 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在这方面,鲁迅可谓是行家里手。
以《药》而言,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比如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又如该文结尾一段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迭迭”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所有这些文字,都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② 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
• (4)①结构上,照应标题及前文多次写到的“班车”, 使小说首尾呼应,情节紧凑,结构完整。 • ②人物形象塑造上,用脑海中浮现的恍惚画面代替激愤 痛苦的语言行动,更能突出主人公梦想落空的失望和无 助,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 • ③表达上,用“呼啸而去的班车”象征最后一次转正机 会,用“皱巴巴的过期车票”象征主人公因年龄超限而 错失的转正资格,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 ④主题上,画面揭示了手握车票却上不了班车、坚守岗 位却被剥夺转正资格甚至教书权利的反常现象,批判了 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残酷,深化了主题。 • (8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以上
• (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 给分。 • (2 ) • ①突出了夏日炽热灼人、稻谷成熟待收的季节特点; ②表现李茂在工作之余还要冒着酷热收割稻谷的艰辛; • ③烘托了李茂在各种生活压力下内心的焦灼不安;④ 为后文写李茂因为心疼妻子以及想要按时赶回学校而 不得已请学生帮忙等情节作铺垫。 • (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 可
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
•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 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 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 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 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 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强化训练
• (1)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中的灯塔的内涵。 • 【答案】灯塔在浩瀚、喧嚣和热闹的大海中耸立显得孤独、渺小;登塔 内安宁和寂寞;是遗世独立的守夜老人经历过无数艰险苦难的内心的疲 惫与平静的写照。 • (2)在这篇小说(节选部分)中,“场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 分析。 • 【答案】(1)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黑暗的海面、翻滚的巨浪、怪异的 声音,营造出恐惧、紧张的氛围; • (2)导引人物出场“先写暗夜里海上的风暴的形成过程和情形,然后导 引主要人物出场; • (3)衬托人物性格:登塔外,大海象一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狂猛的咆哮着、 撕扯着,然而,越是喧嚣,就越反衬出登塔内的安宁和寂寞,经历过无 数艰险苦难的老人内心的疲惫与平静。
文学类文本:小说鉴赏环境描写
之
小说鉴赏
话题一:叙述(参见《外国小说欣赏》第7—10页)
重点一:“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的区别。
全知视角:
①了解所有线索、发展和结局; ②洞察所有人物的心理及过去、现在和未来; ③对所有人物随时随地进行情感判断和道德评价; ④叙事者是局外人,控制读者情感,读者被动接 受。
有限视角:①遮蔽作者意图,隐藏某些情节;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 段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的作用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 礼,……用心……女人……却只限于 男人,……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祥林嫂 悲剧的社会根源。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 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 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 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 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 是玻璃醢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 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 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 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 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 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 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 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 暗示着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 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 作用。
②根据需要时而抒发感慨,发表见解; ③叙事者是局内人,放纵读者情感,读者主动接 受; ④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去推理、判断和评价。
分析小说环境题型及解答技巧(课件)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形容词,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
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做这类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 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要求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小说自然环境的特点
题型
解题要点
①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自然环境;其次要看这些自然环境有
对手法的赏析,一般都要与手法的表达效果紧密联系,与 作者写作的目的紧密相关,据此分析表达效果。
注意区分题干要求分析“环境特点”和“环境描写特点” 的不同,“环境描写特点”是要答描写技巧的。
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描写手法+具体分析+手法效果
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 头的水声,船艄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 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 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 不来。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多角度)
描写内容:多感官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
味觉、嗅觉)
描写方法(写景):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
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
5、白描、工笔
6、色彩明暗对比“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
7、场面描写。“生活场面、祭祀、战争……
8、多层次描写,上下远近的空间感。
•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 起了他的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 团部。他喊报告进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 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 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他劝政委别生气:“那么漂亮的女子根本不适合我。 ”政委吃惊地看他,他说:“我那地方需要结实的女人,跟马一样结实的女人。光漂亮不中 用。”政委说:“你要身体棒的,还真有一个,长相差些,心灵绝对美。”
3小说鉴赏之环境类题
考点 解读
题型一 环境特点概括
概括环境特点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 主要考查赏析小说景物描写的能力。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 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 的特点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 大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区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 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 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 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 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 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 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 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 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 都知道。
(2) 题 干 中
其他设问方式:
还有“特点”
(1)概括某某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分析。
“特征”等
(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字样。
明答题技巧——理清思维,知答什么
概括环境特点的 5 个角度 1.从“时”的角度思考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 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 2.从“地”的角度思考 “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 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 ”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 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 正在路上睡觉呢。”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小说阅读专题之环境描写一、要点梳理(一)环境描写的含义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环境描写的分类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注意:实际上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
不存在完全脱离社会环境的纯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不存在不包含一点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1例如:英国作家莫里斯芳的《哦!冬夜的灯光》中一开始极写小镇的荒凉“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一入夜荒野都是漆黑一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使整个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小说《社戏》“月夜乘船”一段作者描写到:“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思考:上文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什么样的心情?答:这是一段乘船去看戏时的景物描写,从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视觉(月色朦胧)、动觉(群山踊跃)等各个感官,来描绘一幅夏夜乘船图。
由情即景,可以体会出本段描写烘托了看社戏的孩子们轻快、喜悦、憧憬、急切的心情;也表现出儿时朋友之间一种至真至纯的友情。
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例如:鲁迅的《故乡》中描写到:“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高考语文小说 自然环境描写类题型解读与提分训练
高考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类题型解读与提分训练考点:1.王顺秀《金刚川上英雄桥》2.红柯《麦子(节选)》3.萨基《黄昏》4.茹志鹃《关大妈》5.阿城《溜索》【考点研究】一、考题类型1.开头社会环境描写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环境角度——交代背景,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②手法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对比)③人物角度——人物特点④读者角度——阅读兴趣,读者思考⑤主题角度——暗示人物命运(2)答题模式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社会背景,群体人物特点,主人公特点)+分2.写景句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手法角度——修辞,表现手法艺术效果——营造……氛围②人物角度——烘托人物……特点③主题角度——暗示人物命运④情节角度——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2)答题模式3.“开头回忆性场景描写+画线句”赏析题(1) 循环答题法①环境角度——时空变化,交代背景,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②手法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对比)③人物角度——人物特点④读者角度——阅读兴趣,读者思考⑤主题角度——暗示人物命运、情节变化(2)答题模式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时空变化,社会背景,群体人物特点,主人公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3)环境描写的角度社会环境——当下;【考题对接】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按时间顺序展开,从接到修桥任务,到修成桥又被炸断,直到最后修成一座水下桥,叙述脉络清晰,杂而不乱。
B.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点面结合等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志愿军战士群体形象。
C.“我们的汽车、大炮就像长上了翅膀,乘风破浪在水面上飞来飞去”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轻松愉悦的心情。
D.小说开头的诗歌、文中具有地域色彩的“四川号子”和结尾处的“快板书”,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严谨,艺术性更强。
3.小说标题为“金刚川上英雄桥”,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英雄桥”的理解。
小说阅读考点3:分析小说环境,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含答案)
小说阅读考点3:分析小说环境,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含答案)考点三分析小说环境,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及作用文本展示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分)峡谷XXX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XXX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
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XXX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XXX,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天下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XXX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立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XXX 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XXX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专题04 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第3讲 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
1 专项对点练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 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 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 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第3讲 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第3讲 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
1 专项对点练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 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第3讲 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
(《小哥儿俩》)
第3讲 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
1 专项对点练
审题定向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环境(景物)描 写”“作用”“功能”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第3讲 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
1 专项对点练
☞熟知类题通法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3步骤”
第一步:圈定语句,分析特点 阅读文本,画出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概括分析出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定出角度,找准对应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等多个角度 去考虑:
第3讲 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
1 专项对点练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 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 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 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 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 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小说专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高考真题二、关联教材《祝福》中四次写到雪,五次写到“祝福”,各有何作用?1.四次“雪”——自然环境2.五次“祝福”——社会环境三、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四、高考相关真题汇编(2019·新课标Ⅱ卷)莫泊桑《小步舞》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
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
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
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如此美好休闲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了”韵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19·新课标III卷)何士光《到梨花屯去》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6分)【答案】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开展提供自然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专题四小说环境类题(教案+课件)教学目标:1、熟悉环境类3大题型。
2、学习环境类题型的分析方法。
3、实战应用,规范答题。
教学重点:认识题型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学法指导:讲解—应用体验—应用媒体设计: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小说环境分类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2)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二、环境特点题概括环境特点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赏析小说景物描写的能力。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
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区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三、概括环境特点的5个角度1.从“时”的角度思考“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
2.从“地”的角度思考“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从“人”的角度思考“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
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4.从“事”的角度思考“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
5.从“景”的角度思考“景”指“景物”,主要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
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比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以上提供的思考角度,文本中不一定都体现得比较明显,分析概括时要灵活。
特别提示: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是考查的“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四、小说鉴赏:2012·江苏高考《邮差先生》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学生复述情节。
3、学生讨论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4、教师尝试答题,教师点拨指导。
答题点拨: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解析】本题通过概括小城生活的特点来考查对作品结构及主题的把握。
小说写了如下内容:邮差先生平静的工作状态,邮差先生对远方来信的感叹,邮差先生与学生家长的友好关系,邮差先生给一位老太太送信时费劲而亲切的对话,邮差先生对递送坏消息的歉意及忌讳,邮差先生跟一个小子的友好玩笑,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及其恬淡的心境。
邮差先生工作的闲暇、与老太太的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字里行间透露出舒缓的节奏。
【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第二课时一、环境手法题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描写技巧。
包括修辞技巧、描写角度等。
1.鉴赏环境描写手法题的3大角度(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
2.组织答案的规范模式根据题干要求,先判定方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
具体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
四、小说鉴赏:例1、《溜索》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内容。
[参考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相结合手法(2分)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3分)例2、(2015·高考湖南卷)阅读《童年随之而去(节选)》【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手法的赏析。
“碧波像大匹软缎”是明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橹声欸乃,船头水声,断续语声,声音多而杂,正是这行船中的琐碎细小之声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异样地宁适”,以动衬静,动静相宜。
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写景,橹声、水声、人语声是从听觉角度写景,风“又暖又凉”是从触觉角度写景,碧波、山色苍翠、水中倒影鲜活闪袅是从视觉角度写景,听觉、触觉、视觉相结合,有声有色,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答案】①运用比喻(碧波像大匹软缎)、反衬(橹声、水声、人语声反衬“异样地宁适”)等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
②从听觉(橹声、水声)、触觉(风“又暖又凉”)、视觉(碧波、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第三课时一、自然环境作用题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映射或暗示主旨。
它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当然,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不同的。
二、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3步走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具体地讲,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③暗示社会本质特征。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四、小说鉴赏:例 2013·高考山东卷《活着》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学生复述情节。
3、学生讨论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4、教师尝试答题,教师点拨指导。
答题点拨: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从内容上,①“炊烟袅袅”,“霞光”由“四射”到“逐渐退去”,“田野宁静”等自然环境,及女人的吆喝声、男人扁担的吱呀声,共同融合成了老人乡间生活的环境,写出了乡间生活的特点(风貌);②这是“我”听了老人的故事后的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小说的结尾,其中蕴含着“我”对老人坚强活着的一些感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也使表达更为含蓄。
从结构上,结尾段“霞光”“逐渐退去”与开头“充满阳光的下午”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第四课时一、社会环境作用题社会环境描写作用题三步走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模板: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注意审题:1.审清所给文字的类别: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或者兼而有之,它决定了答题的基本走向。
2.审清所给文字及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见的写景文字找足找全。
3.审清问法:问的是景物特点还是景物作用。
尤其区别好“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特点”的答题方向。
注意“环境特点”和“环境描写特点”的不同,“环境描写特点”是要答描写技巧的。
另外,环境这一考点,单一题型很少,往往是概括特点并阐释作用,或明确描写技巧并点明作用;即使题干的要求仅为阐释作用,答题时也要先概括景物的特点,然后阐释作用。
为了保证答案的完整,可以兼顾这三方面:第一,点明景物描写的手法;第二,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第三,点出景物描写的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环境描写在渲染气氛和烘托心情方面的作用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得最频繁。
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平时养成“四循环”思维模式,就是答“环境作用”题时,既要从对环境本身的作用来考虑,又要综合从环境对情节、人物、主题这三方面的作用考虑。
以此循环往复,才能避免答案要点不全的问题。
二、小说鉴赏:例 2007·宁夏、海南《林冲见差拨》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学生复述情节。
3、学生讨论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4、教师尝试答题,教师点拨指导。
答题点拨: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精要点拨】做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作用题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产生波澜。
(4)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答题模式: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提示:在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注意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在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