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审计理论结构 2

合集下载

第01章 审计理论结构主要观点文献综述

第01章 审计理论结构主要观点文献综述

第01章审计理论结构主要观点文献综述幻灯片21.1 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理论结构泛指审计理论要素及其相互联系●需要解答两个基本问题:●审计理论要素有哪些?●要素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幻灯片31.2 审计理论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即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相同)幻灯片41.2.1 审计假设观●从审计假设出发,在审计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审计原则,然后用它们来指导审计准则,审计假设和审计准则共同构成了审计理论结构的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审计假设是不能直接检验的公理。

它是作为审计理论的基础而存在的,是由它来推导审计理论的。

●回忆“经济人假设”与经济学的关系幻灯片5审计假设举例●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以验证的。

●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管理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送审的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不正当的舞弊行为。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减少错弊发生的可能性。

幻灯片61.2.2审计环境起点论●审计环境起点论认为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受环境的影响和支配。

●审计外部环境是指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对审计实践有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它决定了审计目标,从而决定了对审计报告的要求,进一步影响着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

●审计内部环境是指在审计的发展过程中审计人员价值观念、审计思想、审计文化、审计工作内容等。

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程序和方法。

幻灯片7●环境重要吗?●审计环境如何影响审计?幻灯片81.2.3审计对象观●审计之所以能独立成科,首先在于它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

●审计理论的研究只有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入手,才能体现审计对象与审计本质、职能、方法等之间的逻辑关系。

幻灯片9●幻灯片101.2.4审计本质观●从审计本质出发,根据审计对象、审计职能,演绎、归纳出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

第2章 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更新)

第2章 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更新)

❖ (蔡春的观点)所谓审计理论即是一套用以 解释、指导(或预测)审计行为活动(即审 计实践)的系统化合理性化的命题。其含义 有:
❖ (1)内容是人们对审计行为活动(即审计实 践)这一客观事物的“系统化了的理性认 识”;
❖ (2)形式是以命题表现的对审计实践的理性 认识(命题是对判断的表述);
❖ (3)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解释功能;指导 (或预测)功能;

❖ ⑶ 审计信息使用者所获得的审计信息是由审 计理论工作者或审计准则制定者(政府或专业 团体) 提供给他们的,如果审计信息提供者不 能正确认识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发展方向, 审计信息使用者就不可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 审计信息,从而会大大降低审计信息的使用 效能。
三、审计理论的作用
❖ 通过对审计理论涵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审计理论的作用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释现存的审计实务;二是预测和指 导未来的审计实务。即建立审计理论的主要意图是对现行的 审计实务进行批判和论证,而审计理论形成的主要动力来自 于须对审计师所做的和要做的事情提供证据的要求。
❖ 由此可见,理论的建立过程和实践工作之间存在着非常 紧密的联系,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现实是理论建立的基础。理 论的可靠程度主要决定于它能否真实地再现不断发展变化的 复杂现实,决定于它能否准确地指导和预测现实的未来。
❖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审计理论是人们基于对审计实 务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运动而形成的关于审计系统化的、 合乎逻辑的、合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是由审计 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以及由此推演出来的派生 概念、原则、原理等内容所构成的审计知识体系。它不是以 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对审计实务进行认真地概括和总结 的产物。审计理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的,如种种审 计概念,另一种是规范性的,如审计标准和审计手续程序等。

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及其构建

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及其构建

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及其构建审计理论结构要素及其构建题目一:审计理论发展历史及其结构要素分析审计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初开始逐渐形成,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审计学。

审计理论的结构要素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程序等。

其中,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的最终目的,可以分为外部审计目标和内部审计目标两种;审计内容是指审计工作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审计对象、审计周期、审计程序等;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执行方法,包括审计计划制定、现场工作调查和数据分析、审计意见形成等。

题目二:审计理论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分析审计理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受到经济、会计、统计学、法律等多个学科的影响。

其中,会计学作为审计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审计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统计学则为审计提供了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法律则为审计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法律责任的规范。

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叉融合,丰富了审计理论的内涵和深度,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题目三:审计工作的风险评估与把控分析审计工作中,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三个过程。

其中,风险辨识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收集信息、提供意见、确定范围等方式,明确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风险分析是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风险控制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规避或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完成时间。

题目四: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与撰写方法分析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产品,也是审计人员向利益相关方提供的审计结果和意见。

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包括报告标题、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意见等。

报告的撰写方法应该注意考虑报告目标、读者设定、内容规划等因素。

撰写人员需要结合审计过程中收集的证据,以及审计标准和审计方法,明确审计对象的情况和审计意见的内容,既要确保客观性和准确性,又要注意其可读性和易懂性。

题目五:信息科技在审计中的应用与创新信息科技的发展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方法和技术。

审计基本理论-文档资料

审计基本理论-文档资料
❖ 影响审计需求的环境因素很多,但政治环境、经 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是影响审计需求的 四大主要环境因素,这四大环境因素的发展决定 了审计需求的产生,也促进了独立审计行业的产 生和发展。
LOGO
1.2 行业环境对审计供给的影响
❖ 审计的基本属性
▪ 审计界以前的三种观点——查账论、系统过程论、经 济控制论
LOGO
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 是什么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中国中断了20多年后,由 得以恢复重建,并得到迅速发展?
❖ 宏观环境的变化是产生审计需求并促进审计发展的直接原因。
LOGO
1.1 宏观环境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 政治环境的发展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 政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国 家治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要素。
• 1992.10.1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和 修订《公司法》、《证券法》,要求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经独立的注册会计师 审计。
❖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 发展历程,而每一历史阶段的演变,政治环境的变化对审计需求 产生了关键的影响作用。
1.2 审计假设的性质
LOGO
❖ 审计假设在本质上是普遍性的,而且是推导其它 审计命题的基础
❖ 判断审计假设能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是审计实践 ❖ 审计假设随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LOGO
2.4 对确立我国审计目标的研究
❖ 确立我国民间审计目标的基本原则
▪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 考虑审计能力的发展 ▪ 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
❖ 我国现阶段民间审计的目标
• 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允的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 成果提出一个独立的公正的鉴证意见

国家审计理论架构

国家审计理论架构

国家审计理论架构1. 引言国家审计是一种对国家财务、经济活动和管理的全面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家审计制度和方法。

审计机构在国家管理和监督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国家审计理论则是支撑和指导审计实践的基础。

2. 国家审计的概念和目标国家审计是指对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接受国家资金支持的组织的财务状况、经济责任、运营效率和管理绩效进行检查和评估的活动。

其目标在于发现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资金浪费和不当管理,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财务管理的透明、效率和合规。

3. 国家审计理论的重要性国家审计理论是指在国家审计实践中积累的关于审计方法、程序和技术的知识。

它不仅是审计机构指导自身工作的依据,也为国家管理者、学者和公众提供了对国家财务和经济管理的理解和评估框架。

国家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升国家财务管理水平以及预防腐败和不当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4. 国家审计理论架构国家审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完善。

下面将介绍国家审计理论的主要架构和理论要素。

4.1 审计法律法规审计法律法规是国家审计的基础,它规定了审计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审计程序和方法,以及审计结果的使用和公布等方面的规范。

各个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体现了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等原则。

4.2 审计原则审计原则是指在国家审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常见的审计原则包括合规性原则、经济效益原则、风险导向原则和证据导向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审计活动的有效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4.3 审计方法和技术审计方法和技术是国家审计的具体操作手段。

它包括了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内部控制的评估、风险分析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技术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审计和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已经在国家审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4.4 审计标准审计标准是国家审计过程中的准则和要求。

国际上通行的审计标准包括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和国际公共部门审计准则等。

财务管理第2章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第2章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
✓ 在审计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主要
2.2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 2.2.1里程碑之一:《审计理论结构》的出版
• 该书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科学地研究了审计理论, 其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 - (1)该书指出了审计理论的存在和建立审计理论的必 要性。 - (2)对于各种审计现象,作者从理解 (comprehension)、展望(perspective)、洞察 (insight)、想象(vision)四个角度进行了哲理式的 思考、提炼和升华。
2.2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 2.2.2里程碑之二:《基本审计概念说明》的出版
• (1)该书明确指出了审计的定义 • (2)该书研究了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合理论证三者
之间的相互关系 • (3)该书运用沟通理论论述了报告过程 • (4)该书对审计过程中的种种风险提出了许多十分深
刻、有用的见解
2.2审计理论研究的里程碑
• (2)审计目标导向型 - 这种观点是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审计目标规定审 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然后研究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 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等问题
2.3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 (3)审计本质导向型 - 这种观点是从审计本质出发,根据审计对象、审计 职能,演绎、归纳出审计原则和审计准则 - ①审计理论与社会经济环境相脱离 - ②审计理论结构内部逻辑性不强 - ③不能正确反映审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4审计理论结构的构建
✓ 2.4.1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原则
• (1)客观性原则 - 在构建审计理论结构时,首先,要求对审计与其所 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需求关系以及审计对这种需求 所能发挥的潜在功能,进行客观地揭示。 - 另一方面是审计理论要有许多高质量的证据的支持, 这直接关系到审计理论的价值能否实现。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课件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课件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
(三)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审计理论结构(审计目标起点模 式) 1977年,加拿大学者安德森在《外部审计》一书中提出以目标为 逻辑起点建立审计理论结构,其要素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准则 →审计概念→审计假定→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过程。 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如李若山、刘明辉、王文彬、林钟高等,都 主张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构造审计理论结构。 例如,李若山发表的“审计理论结构探讨”一文,提出的审计理 论结构是: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准则→审计程序→审计方 法→审计质量特征。
审计准则。是为了实现审计目标,根据审计假设推演出来的审计基本概念所制定的指导审 计工作的规范,是审计系统的运行规则,是联系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审计准则是审计理 论合乎逻辑的自然延伸,它和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一起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框架, 直接指导审计实务。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
➢支持者认为,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审计目标是整个审计活动的定 向机制,审计假设是实现审计目标的必要前题同时又离不开审计目标,只 有以审计目标为起点构建审计理论体系才能最有效指导人们的实践,而实 践的结果又恰当地检验了目标的确立的正确与否。刘明辉还认为,审计活 动自始至终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它作用于环境,受环境影响并随 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
再如,刘明辉在《独立审计准则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是: 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原则→审计准则→审计程序→审计 方法→审计报告,如图4—2所示。
图4—2 刘明辉审计目标起点模式
04专题四-审计理论框架结构
我们也主张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构造审计理论结构,其要素由审计目
一是从何处入手,构建审计理论结构,即以什么要素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 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审计理论中最基本、最普遍的问题,它在整个审计 理论结构体系中有着“基石”地位。 二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要素有哪些?即审计理论结构应该由哪几部分构 成,这些构成要素应该是审计理论的基本框架,具有“骨干”效用。 三是诸要素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在逻辑起点引导下审计理论结构其他要 素各处哪一层次?对此问题认识的不同,形成了审计理论结构的不同模式。

第2章 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更新)

第2章 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结构(更新)

❖ ⑸ 增强审计报告的有用性。在审计报告的编 写过程中,也需要审计理论的指导,这有助 于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或利害关系者集团了解 审计实务与审计报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从而增加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信任。
❖ 总之,有效的审计实务是建立在健全的 审计理论基础之上,而审计理论需要接受审计 实务的检验。
❖ ⑵ 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审计理 论与审计实务相互依存。审计理论用来指导审计实务,同时, 审计实务也为审计理论提供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审计理 论与审计实务又相互制约。审计理论必须以审计实务为基础, 并正确地反映审计实务。同时,审计实务工作又需要审计理 论来指导,为其提供各种方法、技术等工具。
❖ (2)历史研究方法:世界审计史、中国审计史, 运用经典的历史研究的方法。
❖ (2)档案研究方法:对相关的重要审计论
❖ 著和审计职业组织公告等文献档案进行综述---王光 远:管理审计理论。
❖ (3)比较研究方法:娄尔行开创的比较会计研究, 萧英达《国际比较审计》开展理论研究
❖ 2、审计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 ❖ 步骤:
根据词义学家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理论”至 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 ⑴ 理论是从实践工作中概括出来的,没有实践工 作就不可能形成理论。 ❖ ⑵ 理论是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⑶ 理论是结论性的认识,它能够用来指导实践 工作。 ❖ ⑷ 理论是抽象的、普遍性的,但其起点和终点又 是具体的。
❖ 其次,审计理论应具有前瞻性。它不但能指导、规范 现实的审计工作,而且能预测审计的发展趋势,合理 解释审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 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 再次,审计理论同时具备发展和稳定两个特性。所谓 发展就是指审计理论应当可以伴随环境的变化和人 们对审计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向前演进。所谓 稳定则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内,审计理论一旦形 成,就趋向于保持这一状态。只有不断的向前发展才 能保持理论的先进性,而保持相对的稳定才能有效的 指导、解释审计实践。

审计理论结构 (2)

审计理论结构 (2)

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出以“抽象科学的核心”为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起点,然后依次推导出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规则和实际运用,从而形成五要素的审计理论体系模式。

这“抽象科学核心”即指数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相关知识领域的核心,也就是哲学基础。

该论点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开展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当时审计理论研究十分匾乏的条件下,从哲学起点开展审计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为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但从现在看来,若以哲学基础作为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起点则显得过于抽象,使着手范围太泛而使研究内涵不易确定。

《审计理论结构》一书共十章,第一张讲述了审计理论的现状及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审计理论(哲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章则主要论述了审计方法论,通过对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程序的一个讲解引出审计的态度和审计的方法论程序问题。

第三章则重点讲述了审计假设。

莫茨和夏拉夫强调假设是建立任何理论结构的基础,故而审计要发展其理论首先必须形成自己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四章探讨了审计理论中的概念。

提出了审计学与其他众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区别,即审计学不仅关心审计概念是什么,而且关心审计概念应该是什么。

第五章到第九章则分别论述了审计中的五个重要概念——证据、应有的审计关注、公允表达、独立性以及道德行为。

在最后一章中,莫茨和夏拉夫对审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他们自己的一些观点,指出审计是集合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综合,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应包含五个层次,后人可以参考这五个层次来完善审计理论体系。

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由基本哲学、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应用标准和实务应用领域五部分组成的审计理论结构(如图1)。

其中,基本哲学涉及到审计决策的科学方法;审计假设是一种信念,是指导行动的根据;审计概念是把理论组织起来的中心,可帮助人们把理论要素加以归类;应用标准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为审计行为提供指南。

莫茨和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奠定了后来学者研究的基础,但是他们所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审计理论结构

审计理论结构

审计理论结构一门学科理论的逻辑起点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结构的构建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确定就成为审计理论结构构建的关键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至今尚未真正得到解决。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对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一般性特征没有准确的把握,从而导致了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选择与确定的不当。

本文拟从分析理论结构的一般性特征入手,揭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从哲学的角度讲,逻辑起点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全过程出发点的概念、范畴或判断,也称为上升的起点。

这里的抽象是思维中的抽象,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属性和关系的抽象规定,具有相对简单性和相对隔离性,思维抽象揭示了客观事物的第一层本质;这里的具体是思维中的具体,是客观事物各种一般规定性统一的反映形式,它再现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思维的具体则揭示了客观事物的第二层本质和更深层本质。

逻辑起点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的实质内容表现为该体系中最抽象、最一般、最简单的思维规定。

第二,它是自己所处体系中的直接存在物,即它必须是不以该体系中任何其他范畴为中介和前提的范畴,而任何其他范畴却必须以它为基础和依据。

第三,它应该揭示“细胞”形态的内在矛盾以及对象整体的一切矛盾萌芽。

即是说,起点范畴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是整个范畴体系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整个体系也不过是这些矛盾在各种条件下合乎逻辑的“生长”和运动。

第四,它与形式逻辑系统中的公理不同,它既不是任意的和暂时承认的东西,也不是随便出现和姑且假定的东西,而是为后来的事物运动过程所证明把它作为逻辑开端是正确的。

第五,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逻辑起点范畴作为它所在系统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同整个体系发生着多方面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方式如何,不仅规定着整体的本质,而且也规定着起点范畴在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所确定的逻辑起点诸如审计假设、审计环境、审计目标、审计本质等均不具备上述特征。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体系一、我国审计理论结构体系内容审计理论体系是反映审计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的体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系统。

我国的审计理论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两个层次: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

1、审计基本理论审计的基本理论是研究审计的本质、一般规律或基本原理,探求能解释审计实践普遍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科学水平决定着审计理论体系的水平。

它包括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环境、审计目的和审计规范等内容。

审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审计实践的一般过程和审计认识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审计实践和特殊的过程,其研究任务或目的,是解决如何正确认识审计实践和从一般意义上组织审计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审计实践要素的基本问题。

审计基本理论研究的某项重大突破,常常给整个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大的变革。

审计本质反映了一种受托的经济责任关系,这种关系又是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

将审计环境和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研究起点纳入审计理论结构图中,表明审计产生于社会环境的客观需要,审计环境的优劣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对审计的需求程度,审计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先导,是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它确定了审计研究的前提。

审计假设对多变的审计环境中最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关系和一般规律进行了设定,说明审计假设与审计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离开了审计环境,审计假设成为空中楼阁,同样审计假设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而进一步改造审计环境。

审计目标的确定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是审计本质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互作用、互动的结果。

审计规范是审计本质与内涵的扩展,它必须与特定的审计环境相适应。

2、审计应用理论审计应用理论是审计基本理论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运用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处理具体审计工作时应遵循的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的知识体系。

它介于审计基础理论和具体审计实践活动之间。

通过对审计应用理论的研究,可以使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审计实践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提炼出更为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基本理论,使之不断更新和突破。

审计理论结构图及文字说明

审计理论结构图及文字说明

课程作业课程名称:审计专题专业班级:作业项目:审计理论结构图文及文字说明小组成员:学生学号:分工:所属院部:指导教师:20 ——20 学年第学期审计理论结构图审计环境方法 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 审计环境报告 项目报告 期间报告 审计环境假设 责任关系假设 正当怀疑假设 可确认假设 独立性假设 有效性假设 审计环境目标 真实性 合法性 效益性 审计环境本质 预防 揭示 抵御 免疫系统 审计环境文字说明一、审计本质具有两方面涵义:其一是指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其二是指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一)独立性特征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国内外审计实践经验表明,审计在组织上、人员上、工作上、经费上均具有独立性。

(二)权威性特征审计的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权威性总是与独立性相关,它离不开审计组织的独立地位与审计人员的独立执业。

各国国家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力都做了明确规定,这样使审计组织具有法律的权威性。

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在宪法中做了明文规定,审计法中又进一步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

(三)公正性特征审计人员理应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做出不带任何偏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和进行公正的处理,以正确地确定或解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只有同时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授权者或委托者以及社会公众,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

二、审计目标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期望通过审计实践活动达到的最终结果,或者说是指审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

一般来说,各类审计目标都必须满足其服务领域的特殊需要,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它们都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审计目标。

审计理论与审计结构综述(ppt 74页)

审计理论与审计结构综述(ppt 74页)
• 在实践中,我们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发现所做的决 策,我们几乎不能感觉到“没有行动的决策”, 除非我们能获得决策者的其他信息
• 有一点是确信无疑、不言自明的:行动与决策所 依据的是信息。但这鞋信息是什么时候如何被感 觉到,它的正确程度或扭曲程度如何,我们不得 而知
• 实用方法—行为定义,行为学假定“在社会中的 一组成员在就将来的行为接近于刚过去的行为”
的进一步缩小概念 • 在一、三、四类审计中评价的目的是当单
据在记录或支付以前就确定其数据的有效 性和可靠性 • 二、五、六类审计中评价过程的目的是确 定对某种标准的遵循性
逻辑上的审计定义
审计是人类为了建立对某种标准的遵循性 而进行的评价过程,其结果是得出一种意 见(或结论)
二、审计与信息传输
审计与信息传输关系 信息传输理论 数据金字塔 金字塔倾斜 数据使用者 决策和行动 数据如何变为信息 数据、信息和审计
• 形象的比喻:细胞分裂
审计的科学性质
审计是不是一门科学?
• 解释一: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 解释二:严格衡量证据的方法的应用或系统方法
在不同情形下的应用 • 解释三:解释、预测和控制给定现象的体系 • 解释四:所有命题均是由法则或原则逻辑地和数
理地连结起来的体系
审计的科学地位取决于科学的含义
审计的科学性质
数据使用者
数据VS弱信号
• 如果不接受某个数据,就不称其为数据,它们 只是对现实生活的未知的弱信号,除非我们把 某物看做是数据,数据作为信息源是不存在的
数据VS信息
• 数据为人脑所理解时转化为信息。我们用信 息来描述由生物记忆将过去或最近接受的数 据形成的概念和观念
数据使用者
• 我们用感官接受数据,并将接受的数据存于人 脑之中,如果它们符合人历来所形成的概念、 观念等,就可以说被理解了。一个人将他记忆 里所储存的数据和转化成的信息作为决策、处 理问题等的道具

审计理论及审计理论结构共35页文档

审计理论及审计理论结构共35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审计理论及审计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END

审计基础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
行更深入的审查。
分析性程序的方法
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包括比率 分析、趋势分析、同行业比 较等。
细节测试
细节测试定义
细节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特定账户或交易进行详细 的审查,以验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细节测试的目的
细节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报、舞弊或不正当行为,并确保财务报 表的准确性。
细节测试的方法
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技 术收集审计证据,如询问、观察、 检查和重新执行等。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评估其可信 度和说服力的关键因素,审计人 员需要确定所收集的证据是否真 实、完整、准确和可靠。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定义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 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案例三:舞弊审计
总结词
舞弊审计是对企业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调查和评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审计,目的是发现和预防舞弊行为的发 生。
详细描述
舞弊审计通常涉及对企业内部员工、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调查和审查,以及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 和评估,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舞弊审计需要运用专业的调查技巧和方法,以确保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 理和解决。
附件
06 提供相关证据、数据和资料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单。
审计结论的类型
无保留意见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公允地反映了 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未发现重大错报 或漏报。
在无保留意见基础上,对财务报表中的特 定事项予以强调,提醒报表使用者关注。
保留意见
否定意见
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或漏报,但不足以对其整体公允性产生影 响。

论审计理论结构

论审计理论结构

论审计理论结构论审计理论结构作者:安亚人宋英慧税务与经济 1999年02期审计学作为一门经济应用科学,应建立起自己的理论结构,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审计实践,推动审计科学的发展。

一、审计理论结构的意义所谓审计理论是用于解释和指导审计实践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它是由相互关联的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审计准则等要素所组成的逻辑系统。

审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其组成要素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形成一定的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构成审计理论的诸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组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计理论结构(或框架)”。

(注:阎金鄂、林炳发:《审计理论研究的新起点》,中国审计学会会议资料。

)(一)研究审计理论结构是创立与发展审计科学的需要。

某一个或某几个单一的审计理论要素,虽然已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但是也难以形成理论结构,因为这种理论过于单薄,达不到促使审计科学创立的理论数量的最低需要。

即使审计理论数量达到了充分性要求,但相互孤立的零散的审计理论,由于各部分之间缺乏应有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从整体上看,还不可能组成科学理论所要求的严密体系,因而也就无法促成审计科学的形成。

这如同我们不能把一个包罗万象的审计方面的论文集等同于审计科学理论一样。

只有审计理论的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并可以形成科学理论所要求的基本结构时,审计科学才可能真正诞生。

(二)研究审计理论结构是确定审计科学社会地位,支撑审计职业的需要。

虽然科学的功能本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是,某一科学的社会形象以及人们对其价值的判断往往是有差异的。

这导致不同的科学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地位。

客观地说,作为属于经济应用科学范畴的审计学,比起数学等自然科学算不上“精密科学”;与政治经济学相比,也算不上“理论科学”,在科学的大家庭中尚未获得应有的地位。

审计学缺乏理论以及不够精密,影响了审计学的社会地位,从而也影响了审计职业界的社会地位。

“某种职业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理论结构来支持,是难以确立的,因此,我们要建立审计的哲学。

审计基础理论课件:审计客体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课件:审计客体理论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团队产出是成员共同合作的结果,每一个成员的实际贡献不能准确地测量, 也就无法精确地按照每个成员的贡献支付报酬,因此,团队生产便产生了 “搭便车”的问题。为了减少偷懒行为,团队生产就需要一个监控者,并允 许其拥有剩余权益和合同修改权,使其具有监控的积极性。 审计是监控者可以使用的一个重要制度设计。 审计客体的两种类型: 一是选择一个组织作为审计客体,称为组织客体; 二是选择这个组织的领袖作为审计客体,称为自然人客体。
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领导干部对其不履行或 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基于责任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我们对团队领袖的直接责任、主管责 任和领导责任界定如下: (1)领导责任就是团队领袖所领导的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其经管责任 履行过程及其结果。 (2)主管责任就是团队领袖所亲自主管的团队领域,其经管责任履行 过程及其结果。 (3)直接责任就是在经管责任的履行过程中,团队领袖本人亲历亲为 的事项(不包括对主管领域的职责履行行为),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 与团队领袖个人相关的行为;二是由于某些原因,超越自己主管的领 域所履行的一些事项。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三)经管责任可分离程度和审计客体选择
第三节 团队生产、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二、经管责任类型、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理论框架
(四)审计主题和审计客体选择 审计主题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认定;二是行 为,也就是审计客体的作为或过程;三是制度,也就是约束信息和行 为的规则或过程。 团队领袖的经管责任分为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不同的 责任类型所承载的审计主题不同。

第一讲-审计理论结构共124页

第一讲-审计理论结构共124页
❖ 安德森最大的贡献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并以目标为基 点建立审计理论体系,并将目标的要求与作用延伸 到实务即“审计过程”之中,形成了首尾相应的审 计理论体系。
21
❖ 第三座里程碑:
1978年美国尚德尔(Schandel)《审计理论—评价、调查 和判断》(Theory of Auditing: Evaluation,Investigation and Judgement)
23
❖ 1988年戴维•弗林特(David Flint)则在《审计哲 学与原理导论》(The Philosophy and Principles of Auditing:An Introduction)
❖ 建构了“本质与目标—假设—概念—标准”理论模式 ❖ 同时形成了具有突破意义的研究成果——审计控制
❖ 概念是从观察和经验中归纳出的抽象形态, 是经过反复推敲和严格检验、逐步形成的、 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通则
❖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认识、深化的过程 ❖ 概念的作用:
辨别事物的异同 沟通交流的手段 架构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32
1、受托责任概念
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 ❖受托责任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 理关系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产生。 ❖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在 商业交往中某些参与方拥有比其他参与 者更多的信息优势。 ❖信息不对程导致两种后果: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
采取什么样的检查方式来确定该收入额的正确性? 能否保证检查结果绝对正确?为什么? 注册会计师应具备什么条件以取信于委托人?
12
❖ 采用的验证方法取决于李放的经营性质和记录销售额的方法
❖ ◆采用电子收银机,审计人员将重点审查流程是否运行良好, 重点查明收银机运转是否正常。但有时无法保证全部收入都 记入到收银机内

审计理论 PPT课件

审计理论 PPT课件

二、审计的发展
审计方式的发展 审计方法的发展 审计目标的发展 审计内容的发展 审计主体的发展
2020/4/6
审计理论
66
审计理论
二、审计的发展
1、审计方式的发展
听审
会计人员将自己经管的账目想主管人员逐笔念诵, “审计人员”在一边听取汇报。
审阅书面资料
主要审阅一些会计资料、会计报表、会计账簿等等。
2020/4/6
33
审计理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一、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审计是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所形成的受 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是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2020/4/6
44
审计理论
背景: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有者拥有很多财产
审计理论
第一章 审计基本理论
1
审计和审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假设
审计理论结构框架(重点)
审计的性质
定义和基本特征 对象 职能和作用 分类(基本分类)
审计动因理论(受托责任论)
2020/4/6
审计理论
22
审计理论
第一节 审计和审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任务: 1、了解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 2、熟悉审计的发展过程; 3、熟悉审计理论的发展过程。
2020/4/6
1144
审计理论
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我国第一部注册会 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同年,著名会计师谢霖先 生被批准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他创办的正则会计 师事务所也获准成立。其后,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 也相继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
2020/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出以“抽象科学的核心”为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起点,然后依次推导出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规则和实际运用,从而形成五要素的审计理论体系模式。

这“抽象科学核心”即指数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相关知识领域的核心,也就是哲学基础。

该论点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开展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当时审计理论研究十分匾乏的条件下,从哲学起点开展审计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因为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但从现在看来,若以哲学基础作为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起点则显得过于抽象,使着手范围太泛而使研究内涵不易确定。

《审计理论结构》一书共十章,第一张讲述了审计理论的现状及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研究审计理论(哲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章则主要论述了审计方法论,通过对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程序的一个讲解引出审计的态度和审计的方法论程序问题。

第三章则重点讲述了审计假设。

莫茨和夏拉夫强调假设是建立任何理论结构的基础,故而审计要发展其理论首先必须形成自己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四章探讨了审计理论中的概念。

提出了审计学与其他众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区别,即审计学不仅关心审计概念是什么,而且关心审计概念应该是什么。

第五章到第九章则分别论述了审计中的五个重要概念——证据、应有的审计关注、公允表达、独立性以及道德行为。

在最后一章中,莫茨和夏拉夫对审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他们自己的一些观点,指出审计是集合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综合,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应包含五个层次,后人可以参考这五个层次来完善审计理论体系。

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由基本哲学、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应用标准和实务应用领域五部分组成的审计理论结构(如图1)。

其中,基本哲学涉及到审计决策的科学方法;审计假设是一种信念,是指导行动的根据;审计概念是把理论组织起来的中心,可帮助人们把理论要素加以归类;应用标准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为审计行为提供指南。

莫茨和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奠定了后来学者研究的基础,但是他们所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比如他们所提出的理论结构中“抽象思考的核心”是指审计可能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数学、法律、伦理、语法作文、电子技术等。

“基础”这一要素是指关系到审计决策的科学方法。

它们与其它的“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审计准则”等不具有同质性。

而且此模式未涉及审计目标,这是不全面的。

但这一审计理论结构在审计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后的许多学者所提出的审计理论结构大都是对这一审计理论结构的修改、充实和提高。

实际应用图1审计理论结构一、审计哲学:审计理论的基础莫茨和夏拉夫在该书开篇即批判了过去许多人把审计看成是一系列的实务、程序、方法和技术,因而不重视审计理论研究的做法。

莫茨和夏拉夫通过旁征博引得出:“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但它们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两者只是事务上的同事关系,但不存在血缘的关系。

”因此,“我们不能指望通过研究会计理论和实务来发展审计概念”。

另外,审计有其特殊的假设、概念、技术和规则,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所以,我们应该抽象出一般审计理论,为解决审计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般线索,使审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作者对审计理论进行探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审计发展提供哲学的指导。

哲学是最普遍的科学,是“构成某一学问的基础的原则体系”和“实务的规范体系”,它能使知识系统化。

审计以外的学科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当这些学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它们也会对自己的目的和本质提出疑问,并开始寻求哲学的指导。

“审计作为一门很有学问的职业,其成员应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去开拓未知的领域,去追寻那些支配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规律而建立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理论结构。

”“某种职业没有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理论结构来支持,是难以确立的。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审计的哲学。

”“哲学教会我们如何在审计领域内进行研究,哪些是可以利用的方法、是应遵循的规则,何种情况是违背规则的。

”为此,莫茨和夏拉夫运用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各种审计现象进行了哲理式的思索、提炼和升华。

他们认为,应从哲学的研究途径即理解、展望、洞察和想象四个角度对审计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并构建一个综合而连贯的审计理论结构体系:第一层次,是哲学基础;第二层次,是从哲学基础推出的假设,它为基本概念的发展提供了前提;第三层次,是审计概念;第四层次,是以审计概念为核心所形成的审计业务应用标准;第五层次,是用来指导实务的指南。

因篇幅所限,作者在该书中对审计假设、审计概念与审计展望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而未对审计业务所适用的标准进行讨论。

二、审计理论与审计理论体系结构的涵义借鉴名家之言,所谓审计理论即是一套用以解释!指导或预测审计实践的系统化和理性化的命题体系,该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审计理论是人们对审计行为活动(即审计实践)这一客观事物的“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它来源于审计实践,是人们从审计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结果。

正确的审计理论必须反映审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审计理论的形式是以命题表现的对审计实践的理性认识。

也就是说,审计理论应是一套完整的命题,它是对人们从审计实践中提升出来的理性认识的规范表述。

命题是对判断的表述"理论本身就是人们认识,亦即判断客观事物的思想武器"因此,把审计理论定义为一套命题是恰当的。

第三,审计理论的基本功能主要是:(1)是解释功能,即令人信服地解释审计实践,包括审计行为活动的产生、发展与现实状态;(2)是指导(或预测)功能,即能对正在进行的审计实践于以指导并能科学地预示审计的未来及其发展方向。

第四,审计理论必须有一个框架结构或结构体系"这从前面列述的有关“审计理论”的名家解说中已不难看出。

从此意义上说,审计理论也就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审计理论,也就是研究审计理论结构,两者并行不悖。

所谓结构,即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也就是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与组合的具体形式。

系统论认为结构是系统的普遍属性,没有无结构的系统,也没有离开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结构就是组成要素之间相对固定和比较稳定的有机联系。

这种联系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和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根据,是从系统内部对系统整体的描述。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审计理论也应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化与理性化的命题系统),它也应有一个内在结构即审计理论结构或称为审计理论体系,文中为了便于理解统称之为审计理论体系结构,它是指人们从长期审计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用于指导审计实践的理性知识体系。

我们可将审计理论结构定义为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亦即审计理论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形式。

审计理论体系结构为一个系统,自应有其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组合方式。

他作为人们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审计实践的一般性理论性知识体系,其内容及逻辑关系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断,而应取决于审计实践的性质和结构,因为“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们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三、审计理论体系结构的基本特征结构作为系统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系统内各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将结构纳入审计理论体系研究中来是为了说明审计理论体系中各基本要素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因此审计理论体系结构应具备如下基本特征:1、概括性2、超前性3、稳定性4、次性5、开放性审计理论要素及其特点相对于审计理论系统而言的审计理论要素是指审计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或现象的基本因素,是事物或现象的基本构件。

我们知道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进一步分类,企业会计要素则指企业会计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同样,审计理论要素是指审计理论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对审计理论按其研究对象所作的分类。

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中主张审计理论结构应是在审计概念基础上制定程序和标准,其关系呈现锥形,概念处于锥顶,程序在锥底。

两位学者认为审计概念的建立非常重要,提出的审计中心概念有:证据应有的审计谨慎、公正表达、独立性、道德行为并指明审计概念并未仅此而止。

这一开拓性著作设计了审计理论框架,后人论述审计理论几乎都是在他们所奠定的基础上进行。

四、审计假设:审计理论的前提洞察是哲学的研究途径之一,它强调研究事物时的态度。

洞察是哲学家竭力发现构成我们人生观和世界观基础的基本假设的另一种说法。

无论哪门学科,在阐明和检查它的基本假设、性质、缺陷和意义之前,均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

所以作者指出,如果把审计看成一门科学、要发展审计学科、将审计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审计能应对来自审计职业内外的挑战,确立审计假设是十分必要的。

于是作者根据逻辑学和哲学所表明的“假设”的一般特征,论述了“审计假设”的基本概念,初步提出了八大临时审计假设并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正如作者所说,这些假设有助于在审计中进行推理或做出结论,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共同为发展符合逻辑的、完整的审计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作者之所以说是“临时”假设,是因为“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曾被认为有效和有用的假设,有可能日后受到挑战,甚至会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作者提出的八大临时审计假设分别是:1.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是可验证的。

这一假设可以引导我们发现证据理论、验证程序、概率论在审计中的应用和审计人员责任界限的确立。

2.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这一假设则能够引导我们对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及审计人员责任的讨论。

3.财务报表中没有串通作弊和其他不正常的舞弊行为。

这一假设为我们确定审计计划的详细程度、形成审计上应有的关注概念提供了前提。

4.内部控制排除舞弊行为的或然性。

这一假设有助于强调内部控制对审计人员的重要性和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感兴趣的重要意义,是审计人员履行其职能的基础。

5.通过一贯地使用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这一假设为审计人员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了标准,同时也产生了对审计人员责任的讨论。

6.审计人员会尽职尽责。

这一假设为确定审计人员对社会、委托人和同业者的责任提供了基础,同时也隐含着对审计独立性的要求。

7.被审计单位过去认为是真实的,将来仍然认为是真实的。

这一假设为根据前车之鉴预测未来、判断审计业务的义务范围提供了基础。

8.独立审计师的职业地位赋予其相应的职业责任。

这一假设也为我们确定审计人员对社会、委托人和同业者的责任提供了基础,审计关注概念、置个人利益于后的服务要求、职业效率标准等也都建立在这一假设基础之上。

五、审计的展望作者通过讲述审计的历史发展,从早期英国庄园审计到现代公司审计,审计的一个比较稳定的特征是其目的和观念较为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