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222ppt上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延伸拓展】 •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 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 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 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 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 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 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 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 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 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 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 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 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 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 “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 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 4、作者忧愤了什么? A.忧愤 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 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C.忧愤 自己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 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 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 3、探究题:诗歌的题目是“抒发心中不平、 愤懑”,但是诗歌的首联与颔联,却是写自 己的青年豪气,写自己辉煌的战斗经历,是 否有些离题,还是有话外意思,应如何理解? 首联后面省略了:至今几十年过去了,还没有 收复国土的事实。
• 颔联后面省略了:指挥这两场胜仗的将领张浚、 吴璘不久都被撤换、贬官。作者也受到罢官还 乡的打击。 • 说明: 朝政黑暗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 回到家。
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
风格不同:《书》严肃而激愤,《临》则优 美动人,富于情趣,不乏诙谐意味。诗人以轻松的形 式写自己百无聊赖 的生活,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 暗以及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 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 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 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 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 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字 务观,号 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 《剑南诗稿》 。 国古代著名的 爱国诗人 。诗集有

表 现 手 法
A、借古讽今(用典) :
•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 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 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 千载以下。 B、对比手法: •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书愤》与《登高》的比较赏析
这两首诗是个人身世感怀之作。杜甫和陆游都生 逢国家多难之秋,两人的忧国忧民都表现在将个人命 运与国家命运系于一体上。这是两首诗共同的思想感 情。在写法上杜诗前两联写登临所见,通过对悲凉沉 郁的秋景描写为后两联抒情作铺垫。陆诗前两联则是 追忆早年的经历,怀念楼船铁马的战斗生活。其渴望 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成为后两联进一步抒情的张本。 两首诗的后两联有更多相似的地方,都写了老境的痛 苦失落。杜甫将国难家愁、荒秋病体共置一处,强烈 地渲染了挣扎于艰难潦倒之中不堪忍受的凄惨心情; 陆游则一面悲自己,一面赞诸葛亮,即哀叹自己年已 垂暮而壮志难酬,赞叹诸葛亮毕竟可以奋斗终身死而 后已,两相对照,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 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 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 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流露出作者对官场 生活的淡漠心情。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 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 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内容不同;《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 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临》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 不被重用的悲愤,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 衬。
• 6、《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 第二联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 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 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 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 壮盛的战场画卷。)
• 7、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 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 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 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 威边地,舍我其谁?
•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 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 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表示要像 诸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 大业。 • 在忧愤中表忠义,给诗歌一个亮色的 结尾,表达了忧愤但不绝望的情感。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 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 的诗人。“60 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 是 “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 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写 • 愤: 愤懑,悲愤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写作背景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
写于此时。
2、请写出诗的各联的内容,再用用自己 的话来解说《书愤》诗句。
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 空留下许多感叹。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
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 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 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 呢?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