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大众传播的内容(内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社会信息匮乏,以致阻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无法分 享已经开发的信息资源。 2、信息匮乏,国家、民族便处于愚昧状态,整体素质低下,教 育水平落后。 3、信息流通不畅,会给一些负面信息乘虚而入造成机会,造成 社会文化的庸俗性。
所谓信息超量, 所谓信息超量,信息流通超出了受众的接受能 力。同样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主要表现为: ,
• • • • •
梅尔文·德弗勒: 梅尔文 德弗勒: 德弗勒 美国大众传播内容的三个主要方面 1、低级趣味内容 2、无争议内容 3、高级趣味内容
各种研究关于传播内容得出的结论: 各种研究关于传播内容得出的结论:
(一)大众媒介的传播内容,是对大量信息进行反 复选择后的信息产品。而受传者所吸收和使用 的信息,又是从大众媒介的内容中再次过滤和 选择获得的。 (二)大众媒介的传播内容,多半是娱乐性而非 消息性的,因而其作用也更多地是分散而非集 中受传者对重要问题的注意力。 (三)新闻媒介都要求吸引最大多数的受众,因 而它们大多在内容上力求平易,在形式上力求 简单,很少刊登意义不明、易被误解的复杂材 料。
三、信息科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1、信息科学对传播模式和一些传播理论有过重要启迪。 2、信息科学在研究方法上对传播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理论构架有深刻的影响。
四、传播与信息流量
信息流量主要研究信息低量和信息超量对社会信息系 统的影响. 所谓信息低量,是指获取的信息低于社会需求,以致 信息低量, 信息低量 难以满足机制的需要,更不能促进其发展。
• 新闻报道的重点和主题正在逐渐转向生活方式、 新闻报道的重点和主题正在逐渐转向生活方式、 著名人物、娱乐和名人犯罪及丑闻, 著名人物、娱乐和名人犯罪及丑闻,而离开政 治和国际事务。 治和国际事务。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种广泛的 大众化的趋势,传统的硬新闻在减少。 大众化的趋势,传统的硬新闻在减少。主流电 视网的新闻杂志取代了纪实报道,但所有报道 视网的新闻杂志取代了纪实报道, 几乎都放弃了诸如政治、社会福利、 几乎都放弃了诸如政治、社会福利、教育和经 济这些传统的题目, 济这些传统的题目,而沉湎于对生活方式的厚 爱倡导以及“对人们有用的新闻” 爱倡导以及“对人们有用的新闻”的各种栏目 中;曾经很专注于传播新思想的新闻杂志转向 对名人的报道;报纸仍把关注政治、 对名人的报道;报纸仍把关注政治、对外政策 与民主政治作为一种特色; 与民主政治作为一种特色;新闻广播网则成为 所有这些内容的混合物。如果说, 所有这些内容的混合物。如果说,新闻媒体报 道的定义在扩大, 道的定义在扩大,电视等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包 罗万象,但名人、 罗万象,但名人、娱乐和丑闻却在所有给予受 众的东西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众的东西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 美国地方电视台选择新闻的标准: 美国地方电视台选择新闻的标准:
• • • • • • • • • • 1、时效性——议题和事件有多新,有多近? 2、接近性——议题和事件距离受众有多近? 3、重要性——议题和事件对本地受众来说有多重要? 4、人情味——议题和事件能激发多少感情? 5、显著性——议题和事件中的人物有多出名? 6、反常性——议题和事件发生的不可能性和令人惊讶的 程度如何? 7、冲突性——在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或者人类和环 境之间有多少分歧与破坏? 8、视觉冲击力——采集到的有关议题和事件的画面有多 吸引人? 9、娱乐性——议题和事件能产生多少直接的满足?例如 微笑或者大笑、冷嘲热讽、好奇心的满足等等。 10、话题的热门程度——对于议题和事件,现存的受众 兴趣如何?
• • • • • • (1)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休眠效应 (2)一面说与两面说(受众) (3)防疫论(两面说的防疫效果) (4)“明示结论”与“观点寓于材料之中” (5)诉诸感情与诉诸理智 (6)警钟效果(诉诸恐惧)
• 五、新闻:特殊的信息 新闻: • 特点: 特点: • 时效性 公开性 • 社会性 • 倾向性
• (二) 内容分析 二 • 1、内容分析包含两重含义 内容分析包含两重含义: 内容分析包含两重含义 • (1)对传播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是研 究范围的问题; • (2)专指研究方法,即内容分析法。 • 本章着重谈研究范围。
2、大众传播内容分析(研究)的目的: 、大众传播内容分析(研究)的目的:
第二节 信息科学的分析方法
一、信息与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三门学科的横向 组合。 所谓“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 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 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 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 和历史(郭庆光,1999)。”
• 三、西方研究大众传播内容的三种研究 方法。 方法。 • “讯息和意义的差别最终导致了各家大 众传播理论和研究的分野。”(麦奎尔, P255) • 信息式内容研究 • 符号化内容研究 • 批判性内容研究
• 四、如何研究大众传播内容 • (一)说什么 • (二)怎么说
• (一)说什么
• 大众传播的内容不是一个独特的、 短暂的现象,而是一种可以大量生产并 不断复制的符号结构物体。大众传播的 内容状况与大众传播的媒介控制状况是 紧密联系的。
• • • • • • • •
媒介内容倾向的规律 休梅克: 休梅克: 1、政治偏见方面。 2、行为方面。 3、异常的人、物方面。 4、新闻来源方面。 5、地理模式方面。 6、人口统计学模式方面。
• 冯郁青 冯郁青:
• 1、大众媒介的内容趋向于过分表现社会上层那些高收 入、有地位、有权势的人物和职业。 • 2、无论是新闻事件还是虚构性事件,其发生的地域在 媒介描述中大量倾斜于被媒介“偏爱”的国度和地区, 特别是美国、西欧和国际大都市。 • 3、媒介内容趋向于在少数民族、妇女、穷人、移民等 群体的社会成见上做文章。 • 4、媒介偏重于成批制造关于情景和行为的神话,由此 将可能歪曲历史和人物的真实性。 • 5、媒介内容在事件的选择上,集中于戏剧性和暴力性 场面,尤其偏重犯罪,并常常夸张了发生的频率。
2、人情味公式
人情味分数=3.365 × 每百字中的人称词数目+0.314 ×每百 句中的人称词数目 人情味分数 0-10 10-20 20-40 40-60 60-100 风格 枯燥的 较有趣的 有趣的 非常有趣的 生动的
易读性测量应用的领域:
对新闻等大众传播内容进行测量; 对教科书、宣传小册子进行测量; 对合同书、公文写作进行测量等。
• (1)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媒介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探索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技巧,为传播者 更好的进行传播内容的制作服务。 • (2)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控制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透过最终的信息产品分析传播者的意图和观念。 • (3)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和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结合起来,可以分析什么样的传播内容能够对哪些受 众产生怎样的效果和影响。 • (4)进行大众传播内容研究,还可以对其所反映的社 会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
大众传播的内容(内容分析) 大众传播的内容(内容分析)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1、唐迎春,《西方大众传播的内容研究》,《国际新 闻界》1997(4) • 2、冯郁青,《媒介内容分析的相关理论》,《新闻与 传播研究》1998(3) • 3、李彬《传播与符号:罗兰·巴尔特思想述略》,《国 际新闻界》,2000(3) • 4、周军《传播学的"前结构"——符号活动的社会根源 和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学科学版〉 1994(1) • 5、秦志希 刘敏,《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倾向》,《现 代传播》2002(1) • 6、马锋 路宪民《西方新闻娱乐化现象成因浅论》, 《新闻大学》,2003(2) • 7、刘微,《变化中的新闻内涵———美国主要媒体20 年来新闻报道的变化》,《国际新闻界》1999(5)
源自文库
二、内容分析的切入角度
1、对传播媒介内容短期与长期趋势的纵向分析。 2、对不同新闻媒介关于同一问题的报道进行横向分析, 或对各国同一类媒介的内容进行比较。 3、研究传播内容与社会宏观结构的关系;研究不同国家 传播媒介的宣传方式乃至整体的传播战术。 4、分析传播内容与传播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受传者的类 型、数量及其对内容的理解等问题。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内容分析
一、内容 • (一)内容 一 内容 • 内容就是被传播的信息。
• “大众传播媒介发挥作用的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就是各种不同媒介持续不断传送与接受大量的 ‘讯息’与‘意义’本身。”(麦奎尔,P255)
• 大众传播的传播内容:
• 具体的说,就是媒介的各种产品,如新 闻报道、电视剧、电影、音乐节目等等。 • 抽象的说,就是经过符号再现的信息。
• 8、袁艳《“城中村”的媒介话语建构》,《新闻大学》 2007(1) • 9、魏武挥《大众文化下草根与精英的对决—<一个馒 头引发的血案>VS<无机>个案分析》《中国传播学评 论》(第二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 10、柳红《从《实话实说》看非语言因素在谈话节目 中的重要性》 • 11、美国电视制片人唐·休伊特:娱乐至死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 12、喻国明 张洪忠 靳一《媒介公信力:判断维度量表 之研究——基于中国首次传媒公信力全国性调查的建 模》《新闻记者》2007(6) • 13、《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P255第四部分 “内容” • 第十三章《媒介内容:问题、概念与分析方法》 • 第十四章《媒介类型与文本》
• 易读性(readability)测量 易读性( ) • 弗雷奇的易读性测量公式
1、阅读容易度公式
阅读容易度=206.835-0.846×每100字的音节数- 1.015 × 每句平均字数 阅读容易度分数 90-100 80-90 70-80 60-70 50-60 30-50 0-30 类型描述 很容易 容易 较容易 标准 较难 难 很难 阅读等级评估 第5级 第6级 第7级 第8级和第9级 第10级到第12级 大学 大学毕业
易读性测量的缺点:
1、较适用于表音文字体系和书面写作,对于更复杂的符号体 系难以进行科学测量。 2、只能测量文字符号形式的复杂性,无法测量其意义的理解 难易程度,也无法测量修辞手法对易读性的影响。 3、忽略了读者身上发生的复杂的信息处理和认知的过程。
(二)怎么说
1、不同的大众媒体所制作的传播内容产品有自己的样式和风格。 这是由传播制度、传播者的观念意图和传播理念、传播媒介渠 道、媒介组织的定位经营、目标受众的需要所决定的。 2、大众传播内容的制作也有一些普遍规律。
• 美国电视在 世纪50~60年代选择节目的原则: 美国电视在20世纪 年代选择节目的原则: 世纪 年代选择节目的原则
• LCD(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最小公分母原 则,又称雅俗共赏原则,即节目应尽可能简单明了, 满足尽可能多观众的欣赏口味,尽量少设置障碍; • LOP(Least Objectionable Programming),最低反对原 则,即节目不能引起任何争论、任何麻烦。
二、信息的分类
1、两类:非人类信息 人类信息 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 非人类信息 人类信息; 2、三类: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指的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 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根据信息对受传者的不同心理作用来对其进行区分,三类:指导 性或教育性的信息、维持性信息和复原性信或刺激性信息。(吴 文虎,1988) 所谓指导或教育性的信息,指受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才能理解这种信息的内容。 所谓维持性信息,指不需要受传者用求知的态度来理解,而只要 引申或复习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新闻) 所谓复原性或刺激性的信息,指包括一切具有轻松、兴奋、刺激、 麻醉性的内容,具体有娱乐节目、体育竞赛及一切渲染爱情、罪 恶、暴乱的文字、戏剧、舞蹈、歌曲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