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
幼儿教育论文: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对比
![幼儿教育论文: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ece95829763231126edb114d.png)
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对比幼儿期是人成长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幼儿在模仿和玩耍的过程中,智力和情商得以迅速成长。
如果在此时期没能得到良好的培养,长大后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交往都可能出现问题。
然而,在此时期,如能好好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那么将来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重要关系。
因此,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幼儿教育是学习的启蒙时期,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各国的重要社会福利。
一、中日两国学前教育对比1.教育机关中日学前教育制度有很大差别。
众所周知,日本学前教育机关由幼稚园和保育园构成。
幼稚园是《学校教育法》下设的教育机关。
保育园是根据儿童福利法下设的面向儿童的福利机关。
前者隶属于文部省管辖,而后者则是隶属于厚生劳务省的机关。
但是,近些年,保育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森田明美指出:进入90年代,人们突然将目光转向了幼稚园和保育园。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独子化、母亲就业等等新兴家庭生活模式的背景下,保育园和幼稚园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各地域的特点,加之少子化社会进程加快,各地问题日渐凸显。
与此相对,中国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学前教育制度化,并把相当于日本幼稚园的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
幼儿园隶属于教育部,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保护和教育,相当于日本保育园的功能。
2.教育理念两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为了是孩子身心健康,都对孩子进行正确生活习惯、日常知识、算术和音乐等知识的培养。
但是,在日本,教育机构注重培养孩子对他人信赖和尊重,提出构建道德意识培养的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最大程度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培养孩子的自主创新性。
我国近年来为了给孩子减少负担,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
确立了“提高儿童的创造性”的幼儿教育原则。
但在地方,为了应试,幼儿园并不考虑孩子的个人兴趣和个性,全部教授相同的内容。
3.学习内容日本人注重孩子的健康和体魄,“为了好的体魄,自由玩耍”是幼儿园以及保育园的重要课程。
冬天的早上,进行长距离行走,孩子耐寒性得到锻炼。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a7351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c.png)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两国在对幼儿园教育方面的不同做法和理念进行比较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日两国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方法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异同,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和研究目的两方面入手,对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以期能够探讨出两国幼儿园教育的不同之处和共同点,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比较分析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异同,探讨两国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深入研究和对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的差异,为提高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旨在总结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共同点和特点,探讨对幼儿教育的启示,为构建更符合幼儿成长需求的教育体系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中日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经验交流和分享,推动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教育理念比较教育理念在中日幼儿园的实践中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幼儿园,教育理念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品行,强调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而在日本幼儿园,教育理念更强调孩子的自我表达和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倡导“德育、教育、教学相统一”的教育理念。
中日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也表现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态度上。
中国幼儿园更强调竞争意识和个人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孩子争先恐后地学习和表现。
而日本幼儿园更倾向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注重孩子的平等性和彼此关爱,鼓励孩子在互相合作中共同进步。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d3cf54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8.png)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幼儿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中日两国中,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本篇文章将比较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一、课程中日两国幼儿园的教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的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注重自由和轻松的教育氛围。
而在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中,更注重的是孩子的礼仪、道德和社交能力。
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中,孩子会学习钢琴、舞蹈、绘画、技巧制作这些技能类的课程。
在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中,孩子会学习一些基础的礼仪和道德课程,例如如何行动规范、讲究诚信、团队协作等。
二、教育理念中日两种教育体系的教育理念也有非常大的不同。
在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中,更注重集体教育、统一规范。
而在日本的幼儿园教育中,更注重个体发展、个性教育。
在日本的幼儿园教育中,老师们会认为每个孩子都非常独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培养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
三、家庭教育在中日两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有较大的差异。
在日本,家长们不太会过多地干涉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教育。
他们更多地扮演着支持和帮助的角色,会和老师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合作。
在中国,家长们通常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等。
一些家长甚至可能过度干预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家长们在家里会放置大量的学习教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早地接触到各种知识并提前成才。
四、教学方法日本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通常更关注孩子的感受并采取互动式的教育方式。
比如,他们通常会组织一些团体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学习,帮助孩子们提高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
与此相比,在中国的幼儿园中老师们更多地采取一些控制和指导的方式,比如板书、讲义等。
综上所述,中日两种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的社会教育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理解这些优缺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孩子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
希望我们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们能够不断地学习借鉴,让中国的幼儿园教育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中日幼儿教育比较
![中日幼儿教育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ab9c05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9.png)
中日幼儿教育比较咱今儿来聊聊中日幼儿教育这回事儿。
我有个朋友,他家孩子在国内上幼儿园。
每天早上,孩子都不太愿意去,为啥呢?说是幼儿园里总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老师讲课,做这个作业那个作业的,玩的时间相对少。
这让孩子觉得有点枯燥,没那么有意思。
咱再看看日本的幼儿教育。
日本的幼儿园,那可真是不一样。
比如说,他们特别注重户外活动。
孩子们经常在园子里挖土、种花、观察小虫子。
有个日本幼儿园,专门给孩子留出一大块地,让他们自己种蔬菜。
春天播种,夏天浇水捉虫,秋天收获,整个过程孩子们都参与其中。
这不仅让孩子亲近了大自然,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国内的幼儿教育呢,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
像认字、算数这些,早早地就开始教了。
老师和家长都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会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任务。
但有时候可能会忽略孩子的兴趣和天性。
而日本的幼儿园,更强调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小朋友们自己穿衣、整理书包、打扫教室。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日本小朋友,才四五岁,吃完饭自己把碗筷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帮忙擦桌子。
在国内,不少幼儿园会举办各种比赛,比如画画比赛、唱歌比赛。
这固然能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艺,但也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
相比之下,日本的幼儿园很少有这种竞争激烈的比赛,他们更注重团队合作。
像一起搭积木、做游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还有啊,国内的幼儿园老师通常会比较严格,要求孩子遵守纪律。
但日本的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国内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家长们都在旁边着急地指挥孩子该怎么做,孩子们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而在日本的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总的来说,中日幼儿教育各有特点。
国内的教育能让孩子早早打下知识基础,但有时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较大;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但在知识学习上可能相对没那么早和深。
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幼儿教育,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02976c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e.png)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步,对于儿童的社会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下面将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教育目标方面。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但重点强调的方面有些不同。
在中国幼儿园,重点注重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体验式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儿童在团体中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养成团队意识。
而日本幼儿园则更强调培养儿童的自主性、自主学习和个人表达能力。
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内容方面。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包括礼仪教育、情绪管理和安全意识教育。
幼儿会学习如何与他人打招呼、表达谢意等基本礼貌,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分辨陌生人等重要的安全知识。
而在日本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公共意识和社会常识。
儿童会学习如何排队等待、分享玩具、让座和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等。
教育方式方面。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幼儿园,教师通常以点评的方式教育儿童,通过观察和指导,让儿童逐渐习得社会行为和技能。
而日本幼儿园则更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
教师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并通过引导和积极激励,让儿童通过实践和探索,掌握社会行为和技能。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日幼儿园都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但重点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
在具体教育内容上也会有所区别,主要是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和教育理念而有所差异。
无论是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何差异,都是为了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和社会能力,让他们能够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论中日幼儿教育的比较
![论中日幼儿教育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4432a3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b.png)
论中日幼儿教育的比较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教育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幼儿教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的两个重要国家,在幼儿教育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本文将对中日幼儿教育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教育理念中国的幼儿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幼儿在语言、数学、艺术等方面的早期启蒙。
家长和教育者往往期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能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这种理念有时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学习压力较大,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日本的幼儿教育理念则更侧重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他们认为,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
日本的幼儿园注重让孩子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中国的幼儿园,可能会有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让孩子学习认字、算数等;而在日本的幼儿园,孩子们更多的是在户外玩耍、参与手工制作和集体活动。
二、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方面,中国的幼儿教育通常包括语言、数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课程设置较为系统和规范,教学内容也相对固定。
同时,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一些幼儿园还会开设各种兴趣班,如英语、舞蹈、绘画等。
日本的幼儿教育内容则更注重生活教育和自然体验。
孩子们会学习自己穿衣、整理物品、参与家务劳动等生活技能。
幼儿园还会经常组织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此外,日本的幼儿园也会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如茶道、武术等。
比如,中国的幼儿园可能会通过教材和教具来教授孩子知识;而日本的幼儿园可能会让孩子亲自种植蔬菜,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了解自然规律。
三、教育方法中国的幼儿教育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会向幼儿传授知识和技能,并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检验幼儿的学习效果。
同时,家长也会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5525a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7.png)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比较是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在幼儿园教育方面的异同,为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而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较中日两国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有助于深入了解两国教育体系的特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互相学习与交流。
对于中国和日本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从中发现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为两国幼儿园的改进与提升提供参考,促进两国幼儿园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日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探讨两国幼儿园教育的异同之处,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从而为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建议。
具体来说,通过比较中日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课程设置和教育环境等方面,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两国幼儿园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教育理念等因素,希望能够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以促进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加深对中日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促进两国之间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世界幼儿园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2. 正文2.1 教育目标比较中日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各种基本技能和能力,如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让孩子建立健康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而日本的幼儿园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希望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的人。
可以看出两国幼儿园在教育目标上的重点略有不同。
在中国的幼儿园,更多的是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而日本的幼儿园则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这也反映了两国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的不同,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中日幼儿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5b5a65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f.png)
中日幼儿教育之比较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
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邻国,中国和日本的幼儿教育各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教育体系、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四个方面,对中日幼儿教育进行比较,并探讨两者的异同与未来发展趋势。
比较中日幼儿教育1、教育体系中国的幼儿教育体系较为完善,由政府主导,覆盖城乡。
公办幼儿园为主导力量,民办幼儿园为补充。
而日本的幼儿教育则以私立幼儿园为主导,政府给予补贴,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
2、教育理念中国的幼儿教育强调儿童的综合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自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日本的幼儿教育注重个性化培养,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倡“自由”、“表现”的教育理念。
3、教育内容中国的幼儿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
日本幼儿教育的内容也较为全面,重视个性化发展和兴趣培养,但相对更注重传统文化和家政教育。
4、教育方式中国的幼儿教育方式多样化,强调游戏化教学和情境教学,重视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而日本的幼儿教育则注重正规课程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分析中日幼儿教育的发展目前,中日幼儿教育都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的幼儿教育存在着城乡差距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而日本的幼儿教育则面临着财政压力、教师资质和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两国幼儿教育的未来发展也呈现出一些趋势。
首先,两国幼儿教育都越来越注重质量提升。
中国正通过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育资源等措施来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日本也正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改善教育环境等措施来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其次,两国幼儿教育都越来越注重与家庭的合作。
中国正通过举办家长会、亲子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庭的合作,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
日本也正通过提倡家庭教育、加强与社区的合作等方式来促进幼儿教育与家庭的融合。
结论总的来说,中日幼儿教育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国幼儿教育将越来越注重质量提升和与家庭的合作。
中日两国幼儿教育对比
![中日两国幼儿教育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88cbe6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4.png)
中日两国幼儿教育对比在不同国家的幼儿教育系统中,中日两国的教育方式和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幼儿教育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教育体制和法规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有所不同。
在中国,幼儿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幼儿教育的政策和法规。
幼儿园是主要的教育机构,接受3至6岁儿童的教育。
然而,日本的幼儿教育类似于学前教育,没有强制性要求。
幼儿园通常是私立机构,也有一些公立幼儿园。
日本的幼儿教育法规由厚生劳动省制定并监管。
二、教育目标和理念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目标和理念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幼儿教育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前儿童的品德、智力、体质和艺术等方面的素养。
重点是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品德和好奇心。
与此相比,日本的幼儿教育注重托幼功能,即照顾孩子的生活需要以及提供适宜的环境和饮食。
日本的幼儿教育还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三、课程内容和活动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在课程内容和活动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
幼儿园通过游戏和主题活动来教孩子们学习和发展。
与此相比,日本的幼儿园主要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和社交互动。
他们会安排孩子们参观社区、商店、博物馆等地,以促进他们的社会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师角色和培训在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培训也有所区别。
在中国,幼儿园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
中国的幼儿园教师需要接受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
相比之下,日本的幼儿园教师更多扮演着看护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他们的培训重点是提供托幼知识和照顾技能。
五、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在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中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教育责任由幼儿园承担。
相比之下,日本的幼儿教育更注重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非常频繁,孩子们的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a91bf9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e.png)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1. 引言1.1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在目标、内容、师资队伍及教学方法、家庭合作模式以及特色活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日两国在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差异,导致幼儿园社会教育有着各自特色和优势。
通过比较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不同之处,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教育体系的异同,从而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差异、内容异同、师资队伍及教学方法的比较、家庭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合作模式以及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色活动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能够对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优缺点有更深入的认识,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 正文2.1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差异1. 文化传承目标:在中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而在日本幼儿园,社会教育更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性,强调尊重个体差异。
2. 教育方式目标:中国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更注重传统的集体主义教育,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
而日本幼儿园则更注重个体发展,鼓励幼儿表达个性和独立思考。
3. 教育内容目标:中国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更倾向于灌输式教育,注重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教育。
而日本幼儿园则更注重情感教育和社交技能的培养,教育内容更丰富多样,包括艺术、体育、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总的来说,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反映了两国不同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这种差异也为两国幼儿园提供了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2.2 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异同1. 教育内容设置方面:在中日两国的幼儿园中,社会教育内容的设置存在一定差异。
日本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在教育内容中会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如穿衣、洗手、整理自己的玩具等。
中日幼儿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2d31a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1.png)
中日幼儿教育之比较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有关不同国家幼儿教育的比较研究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课题。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的邻国,在幼儿教育方面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本文将对中日幼儿教育进行综合比较,以探讨两国幼儿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教育体制与法规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幼儿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育部门负责统筹管理。
而在日本,幼儿教育则是学前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由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管理。
针对幼儿教育的法规,两国存在一些共同点。
例如,中日两国都有针对幼儿教育的政策文件,明确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另外,两国都鼓励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并设立相应的考核评估制度。
二、教育目标与理念中日两国的幼儿教育目标和理念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的幼儿教育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智力、语言、社会、情感等。
而日本则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同时也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此外,中日两国对待幼儿教育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长和社会普遍高度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日本,虽然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也在提高,但整体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三、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中日两国在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也有相应的差异。
在中国,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朗读故事、唱歌、游戏等。
而在日本,教师更注重通过情感交流和互动游戏培养幼儿的凝聚力和社交能力。
关于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国的幼儿教育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美术、体育、音乐等方面。
而日本的幼儿教育则更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包括游戏活动、球类运动、手工制作等内容。
四、环境与设施建设中日两国在幼儿教育的环境和设施建设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幼儿园多为大班额教学,师生比较高,且公共幼儿园的建设相对不足。
而日本的幼儿园注重创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拥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的教具和专业的幼儿园师资力量。
中日两国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对比——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
![中日两国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对比——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366499ff7c1cfad6195fa790.png)
( ) 一 从幼 儿教 育财政投 入 来看
国别 教 育 总 投 入 占 公 共 财政 教育 经费 社会 与 私人 教育经 费 GD P比例 ( )
日本 5
占G DP比例( )
33 .
占 GD P比例 ( )
17 .
教 育设施 方面 的一个最 早规定 。随着 社会 制定专 门的幼儿 教 育令 呼声 的 1益高涨 , 3 文部省 于 19 年颁 布 了《 89 幼儿 园保 育 及设备 规程》 这是 日本 首次 由政府 颁布 的有关 幼儿教 育 , 的正式法令 。此规程 的颁布 , 志着 日本 幼儿 教育进入 了一 标 个新 的历史 时期 。1 2 年4 21, 本政府颁 布了《 9 6 月2 3 1 3 幼稚 园 令 》 首次 明确 了幼儿 园 在 日本 教 育 中的位 置 , 定幼 稚 园 , 规
一
国, 这是 1本 幼儿教育发 展迅速 的一个重要 原因 。 3
一
方面. 日本 涉 及 幼 儿 保 教 方 面 的 法 律 法 规 数 量 很 多 。
、
政 府 对 幼 儿 教 育 的重 视 表 1 0 7 中 日两 国 教 育经 费 占G P 2 0 年 D 比例
另一方 面 , 本为 了适应社 会变 化对 幼儿教 育 的新 要求 , 3 1 而 不断地 完善有关 幼儿 教育 的法律 法规 。如1 7 年 明治 政府 82 颁 布 了近代第 一个 教育 法令 《 学制 令》 其 中第2 章 中规定 : , 2
亿 美元 , 中国为 1 5 . 亿美 元 。也 就是说 , 0 61 9 中国公共 财政教
以2 0 年 为 例 , 表 1 知 2 0 年 中 国 公 共 财 政 教 育 经 07 由 可 07
中日学前教育比较研究
![中日学前教育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7593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c.png)
中日学前教育比较研究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其学前教育体系在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和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将对中日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点、成因及影响。
幼儿教育差异1、教育理念中国的学前教育重视儿童全面发展的理念,强调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
而在日本,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孩子在自主探索中学习。
2、教育目标中国的学前教育目标主要是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习惯的培养。
而日本学前教育目标则更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3、教育内容中国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较为丰富,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但以学科知识为主。
而日本的学前教育更注重生活化和游戏化,课程设置相对灵活,更注重孩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4、教育方式中国的学前教育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师主导课堂,注重纪律和规范。
而日本的学前教育则更注重个别化和差异化教学,鼓励孩子自由表达和自主学习,课堂氛围较为宽松。
幼儿教育相似1、教育资源中日两国的学前教育都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所有家庭的需求。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
2、教育质量中日两国的学前教育质量普遍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两国政府都致力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教育趋势近年来,中日两国的学前教育都逐渐向全面化和公平化方向发展,越来越重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情感培养。
同时,两国都在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提高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讨论中日学前教育差异和相似点的成因主要与社会文化背景、教育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在影响方面,两国学前教育的差异可能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发展轨迹,而相似之处则有助于两国在教育领域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f75a7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5.png)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
中日两国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以下是对中日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比较。
一、幼儿教育环境的比较
在中日两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的幼儿园中,通常会有一个室内活动区和一个室外活动区。
而日本的幼儿园在教育环境上更加注重自然环境的创设,通常会有一个大型的户外活动区,以便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进行探索和游戏。
二、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中日两国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的幼儿园中,通常注重幼儿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比较严谨,包括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等多个方面。
而在日本的幼儿园中,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幼儿自由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中日两国的幼儿园,教学方法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的幼儿园中,通常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教师会根据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而在日本的幼儿园中,教师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注重幼儿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四、教育理念的比较
五、家长参与的比较
在中日两国的幼儿园,家长参与教育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的幼儿园中,通常家长不太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般只是定期参加家长会。
而在日本的幼儿园中,家长通常会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园所管理中。
中日两国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存在着一些差异。
无论是在教育环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教育理念和家长参与等方面,中日两国都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异同之处,从而为优化幼儿园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0f284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1.png)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中国和日本是两个亚洲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拥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体制。
在幼儿教育方面,中国和日本都注重社会教育,通过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积极性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由于两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他们的社会教育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和日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幼儿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分享。
这是因为中国注重集体主义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幼儿园是培养孩子乐于分享、宽容和合作精神的重要场所。
而在日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日本强调个体自主发展,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
中日幼儿园的教师角色和教育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幼儿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通过教育游戏和亲身示范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中国教师更注重集体教育和规范行为,帮助幼儿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相比之下,日本幼儿园教师更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他们通过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和启发性的教育方法,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展潜能。
中日幼儿园的社会教育内容和活动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集体活动和游戏来加强幼儿的协作能力。
中国幼儿园还重视社会实践,通过参观社区、亲近大自然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自然环境。
而在日本,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各种自主活动和游戏,鼓励幼儿自己做决策、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中日幼儿园在社会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注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集体意识的培养,而日本更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哪种教育模式,都旨在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1908c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d.png)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之比较【摘要】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在中日两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探讨了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差异和共同点。
在理念上,中日幼儿园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和合作精神,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定差异。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教育理念的融合。
成效方面,中日两国在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未来发展趋势上,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都面临着数字化和国际化的挑战,但也为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提供了机遇。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异同点,提出启示和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比较研究,理念,实践,特点,成效,发展趋势,异同,启示,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日幼儿园在社会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理念和实践,随着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深入,比较研究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也愈发显得重要。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在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研究这种比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日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幼儿园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中日教育理念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研究旨在深入比较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不同之处,探讨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式,从而提升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品质和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日幼儿园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以及在这一领域中取得的成效和发展趋势。
通过比较两国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理念、实践方式、特点和成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两国幼儿园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提供前瞻性的分析和展望,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促进两国在幼儿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幼儿园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
中日儿童教育
![中日儿童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89266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d.png)
中日儿童教育1.引言中日是两个亚洲国家,教育在两国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日儿童教育的异同,包括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比较。
2.教育体制中日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儿童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幼儿园、小学和初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高中已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阶段。
而在日本,儿童教育主要分为幼稚园、小学和中学三个阶段。
此外,日本也注重提供特殊教育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教学方法中日两国在教学方法上有所不同。
在中国,教师主要以授课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
学生通常被要求背诵和死记硬背。
与此相比,日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采用了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4.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也是中日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的教育强调功利性,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竞争力。
而在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道德、品德以及公民意识等。
他们追求平等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5.家庭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在中日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家长通常对孩子的学业有较高的期望,并会提供额外的辅导。
然而,在日本,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外活动。
6.教育资源中日两国的教育资源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而日本投入了更多的资源用于儿童教育,他们拥有较多的教育设施和先进的教育技术。
7.教育成果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中日儿童教育的成果。
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不均衡和应试教育的困扰。
而日本在国际学生能力测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明他们的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8.结论总的来说,中日儿童教育在体制、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日双方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教育经验,进一步提升儿童教育水平,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9622b9c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b.png)
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同?随着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加深,人们对中日教育制度的比较兴趣日益增加。
虽然两国都重视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上有一些明显差异。
下面就详细介绍中国和日本的教育制度的不同之处。
一、幼儿教育中国和日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
中国的幼儿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个阶段。
其中,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6岁的儿童的早期教育,主要目的是使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和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而幼儿园教育是指指针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普惠性教育,主要强调游戏、观察和操作等方式,将孩子从家庭环境适应到社会和学校环境。
而在日本,幼儿园是幼小衔接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
幼儿园面向3-5岁儿童,与小学、中学、高中一样有国家统一的教育大纲和教材,以德育、智育、体育、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
此外,日本的幼儿教育秉承着“将孩子培养成为自我和谐、与家庭社会和谐相处的人”的精神,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和创造力。
二、初等教育中国和日本的初等教育有一些共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的初等教育由小学和初中组成,小学教育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注重性格、道德、智力、体力、美感和劳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初中教育则是把学科知识重点向深入发展。
相比之下,日本的初等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小学的教育主要是围绕日语、数学、社会、自然科学和体育方面的课程展开。
并且,日本的小学还在教育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礼仪和道德教育。
三、高等教育中国和日本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和设置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由大学、学院和独立学院组成。
其中,大学是最高学府,而学院既有大学的课程和科目又有大专的特点,独立学院则是由企业和社会各界集资设立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
与之不同,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短期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以2年制大学为主,可以授予副学士学位。
总体而言,中日两国教育制度在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日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界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不少国家都把社会领域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2000年正式施行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以下简称日本新《纲要))),内容包括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13本的人际关系相当于我们的社会教育领域,但日本将人际关系放在第二位,仅次于健康教育.而我国2001年颁布和施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中国新((纲要》),将社会教育放在健康,语言等教育领域之后.对比中日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指导要点等,剖析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异同,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和吸收日本有关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推动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发展.一,幼儿园社会教育名称的演变两国社会领域教育经过几个时期的演变以及文件的修订,都有很大发展.日本1990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改原来的”社会”领域为”人际关系”领域,2000年颁布并施行的新纲要》依然沿用”人际关系”,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和调整.这种名称的变化,是有其教育文化背景的.由于对以往经验的反省和注重,很多日本学者对学科化的讲述都很慎重,担心会导致幼儿社会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因而采用了“人际关系”的提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从原来强调以学科知识为出发点,到现在强调以幼儿主体发展为出发点,来建构社会领域课程的文/重庆师范大学申晓燕陈世联目标和内容,这一改变也重点突出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的熏陶和养戍.这种变化也体现了日本社会发展变化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国1932年颁布实施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课程范围”有”社会”教育,1952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以及1981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都没有”社会”这一教育科目.2001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原来偏重于幼儿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养成,发展为重视社会认知,情感态度以及社会行为的培养,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这一变化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含品德发展) 的基本规律,用社会教育涵盖品德教育,既弥补了以往品德教育在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缺失,也为处于社会性核心地位的品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我国的幼儿德育课程也逐渐摆脱了长期以来政治化, 成人化的倾向,开始向更为人本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指导要点之比较(一)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之比较从目标表述的角度看,中日两国的新((纲要都是从幼儿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在目标引导词中,日本的人际关系目标中用了”喜爱”,“主动”,”拥有”,”掌握”等词,中国的社会教育目标用了”主动参与”,”乐意”,”理解”,”遵守”,”爱”等词进行表述.从目标内容看,日本的人际关系目标有三点——喜爱幼儿园生活, 体味以自己的力量来行动的充实感; 主动与周边人接触,拥有爱情与信赖感;掌握社会生活中所期望的习惯和态度.而我国有五点.虽然都阐述了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养成,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我国包括良好的自我意识,善于与人交往,乐于集体生活以及对周围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学会集体生活中的合作与分享,强调不怕困难,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日本则强调参与集体生活中自身的力量,人际交往中信赖感的建立以及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和态度的培养.此外,我国还包括由爱身边的人延伸到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而日本只提出爱幼儿身边的人,没有提出更高一层的目标.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之比较两国都比较清晰地阐述了各自的社会教育内容,但日本新《纲要的目标分得更细,虽然共用了12条进行阐释,但每一条都很简洁,非常容易理解——(1)体验与老师,朋友共度时光的喜悦;(2)自主思考,自主行动;(3)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4)积极地与朋友接触,同时共同分享喜乐哀愁;(5)与对方相互交流所思; (6)注意朋友的优点,品味共同活动的乐趣;(7)具有与同伴一同完成事务的心情;(8)分辨是非,边思考边行动,(9)加强与朋友的关系,拥有关怀之心;(10)在与同伴愉悦地生活中,注意规则的重要性并加以遵守; (11)珍惜共同的玩具和用具,并能与56人家共同使用;(12)跟那些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社区老人和其他人有亲密的感情.两国都分别从自我意识,人际交往,集体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对内容进行了阐释.日本人际关系领域的第(1),(4-),(5),(6),(7),(9)条目标与中国的第一条目标意思基本相同,都阐述了享受和体验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乐趣,共同分享彼此的喜乐哀愁,具有合作意识,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日本的第(2),(3)条目标与中国的第(3)条目标表述的是同一个意思,都体现了给予幼儿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权力,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轻易放弃困难和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日本的第(8),(10)条目标与中国的第(4)条目标意思基本相同,都表达了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以多种方式认识,体验,理解并遵守交往中的简单社会规则等;日本的第(11)条目标与我国的第(5)条目标都表达了爱惜玩具,公物和公共环境;171本的第(12)条目标与我国的第(6)条目标都表达了关心和了解周围的人,并和他人建立亲密的感情.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幼儿社会情感,态度的养成,住与人交往的各种活动中体会交往的乐趣,学会宽容,接纳和尊重他人.另外,日本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更重视, 强调幼儿同人际交往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养成的,有利于教师理解和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第(7),(8)以及第(6)条目标中的部分内容在日本的新纲要中没有涉及,如”……引导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的人们的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三点体现了我国社会领域教育的特色,非常明确地提出在该领域中要让幼儿学什么.这些内容有助于幼儿初步了解和感受祖国和世界各民族文化,学会以尊重,平等的态度看待世界.但若教师把握不当,这些学习内容容易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因为这些内容(劳动,祖国和世界文化)很容易成为知识目标,也可能会有灌输知识的危险性.此外,我国社会领域内容中的第(2)条目标——“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是日本新((纲要中没有涉及到的.(三)两国幼儿园社会教育指导要点之比较两国的指导要点有所偏重,我国社会领域教育的指导要点侧重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点,途径以及方法来讨论,日本侧重从幼儿主体性角度,强调依靠幼儿自己的各种活动来发展其社会性.日本的指导要点有4条,并用了大量篇幅来论述社会教育中幼儿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比如,强调幼儿主体性地位的发挥,通过自己身边的活动去进行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和尝试错误,以体味充实感:强调教师对幼儿行动的照料和适宜的帮助;强调集体生活中,幼儿自己与他人存在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强调在社会道德的养成过程中,不仅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良好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还应该延伸到幼儿与自然,与身边的动物,植物等建立感情,培养对他人的信赖和同情,并让幼儿自身对冲突或挫折等经历有一番体验;在最后一条中,强调幼儿乐于跟那些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人们相互接触,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对父母,社区老人等充满感情.我国的指导要点用了3条进行说明,论述相对比较简约,分别强调了社会领域教育潜移默化,交往性和长期养成性的特点,让幼儿教师根据这些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比如,根据社会教育潜移默化的特点,要求幼儿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在教育方法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针对社会教育的交往性特点,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针对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强调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三,启示(一)日本重视环境熏染和幼儿的主体性体验日本新纲要非常强调幼儿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以及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感受,逐渐地,潜移默化地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比如,在新((纲要的注意事项中明确指出:”……要通过与大自然,与身边的动物,植物等建立感情,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日本新纲要认为,大自然所带来的教育意义更多体现在它对人的心理成长的作用,主张:”直接接触,体验到自然的浩大,美丽,神秘等经历,能让幼儿心灵平和,情感丰富,并为其好奇心,思维能力,表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ILt本非常强调幼儿通过真实的,与他人交往的体验来获得发展,如将原来《纲要中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与老师,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改为”体验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生活的愉快”;将”幼儿知道与小朋友相处,一起游戏时的乐趣”,改为”注意到同伴的优点,体验到一起活动的愉快”.这种主体性体验也反映出日本幼儿园社会教育更加强调幼儿自身的个体差异性,主张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成长特点,肯定和鼓励幼儿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另外,日本还特别强调对社区老人的关注和情感,增强幼小一代对老年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积极情感的建立,这也反映出日本社会老龄化的基本国情.而我国虽然对社区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但在教育中,更多是通过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来达到关心和帮助他人的目的,不免出现某些说教,对于社区,特别是社区老人的了解和关注相对缺乏.在我国,爷爷奶奶大多是围着~SJL,孙女转,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生怕吃了一点苦头,与此同时,幼儿就认为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好是理所当然,缺少对养育者的感激之情.幼儿园虽然也有社会情感教育,但往往容易发展成单一,枯燥的言语说教,加上有时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观念上不一致,导致社会情感教育的效果出现反复.(二)日本更加提倡幼儿在交往中获得多种挫折的体验日本”人际关系”教育的指导要点中强调:”对人的信赖心和同情心,需要让幼儿自身对冲突或挫折等有一番体验,在这些经历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地培养起来.”我国在指导要点中没有提及,在内容与要求中的表述是:”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由此可见,日本的新((纲要》格外重视多种挫折体验对幼儿主体的重要性.日本比中国更加强调多种挫折的体验,是因为日本的社会存在这样的特点,即人们一般都认为”不发生纠葛是最好的”,因此虽然日本人很善于合作,但有主动性和主见的人比较少.这说明一味地避免纠葛有负面影响,没有冲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同样,逃避失败的人学不到怎样解决困难.近十年来,111本发生的很多青少年犯罪跟以往不同的是,那些青少年中,很多孩子小时候成长的过程都很IIii~-I,是一群没遇到过挫折或没有自己解决过困难,没有真正与人交往过的孩子.因此,日本新纲要》将”社会”改为”人际关系”以及强调人际交往中的挫折体验,都是旨在解决Rl本的现实问题.在我国,绝大多数孩子特别是大城市中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为这些幼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以让其”顺利”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受不了一点委屈.而到了幼儿园,一切都变了,幼儿之间遇到冲突,产生挫折,再没有其他人谦让自己,每个幼儿都要赢,这也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幼儿社会交往领域产生矛盾,冲突,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的原因之一.11本对挫折体验的重视,也可以为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带来一些启示,在与人交往中,不是要努力避免冲突的产生,而是要肯定产生冲突的合理性,并在冲突中引导,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这也是幼儿对社会的最初体验.(三)日本重视品质教育中健康心灵的养成中II两国对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品质的理解有所不同,11I本的新纲要))无论目标,内容还是注意事项都特别强调从情感,体验等方面萌发幼儿初步的道德心,养成幼儿健康的,丰富的心灵.而中国新纲要更强调通过”爱父母”,”爱长辈,老师和同伴”,”爱劳动”,”爱家乡”,”爱祖国”等来培养幼儿优秀的品质.但这并不代表11本幼儿不爱劳动或不爱家乡,祖国,恰恰相反,1ii1本人对劳动,对祖国的热爱程度是很多民族都不及的.可见,在社会道德品质的培养上,II本注重的是幼儿内部的,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受,由此延伸到对社会的正确态度,认为幼儿有了健康的心灵,也就有了良好的社会品质.而中国注重从外部,社会角度来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并且在新《纲要))中反复用到”培养”二字,认为道德品质是培养出来的.虽然我国的道德品质教育充满了独特的中国特色,但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应该从内部而非外部,应该是养成而非培养幼儿的道德.也只有这样,幼儿园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潜移默化,给幼儿带来愉快体验.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