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全链条部署和一体化实施的原则,本专项设置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三项任务。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立项情况,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旨在加强生物安全“卡脖子”技术产品研发,部署5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0.95亿元,具体指南如下。
1.基础研究1.1 病媒生物反向病原学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威胁,改变传统的出现疫情后再确认病原体、寻找传染源、明确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被动防控策略,从潜在病媒生物着手,发现未知和新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其传染性和致病性,以及其媒介生物的传播效能,同时开展时空流行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研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卫。
考核指标:从至少50种、30万份样本的各类潜在病媒生物中,发现5种以上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病原体、15种以上国内首次发现的新病原体、至少20种新宿主和媒介;完成至少10000例高危人群的特定新病原体的感染调查,确定至少3种新病原体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建立病媒生物反向病原学监测示范基地2个以上,以及至少3种新传染病的时空传播风险预测模型。
2.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2.1 生物危害现场快速感知应对便携箱组研究研究内容:针对生物危害现场应急处置这一生物安全防御重大需求,研制新一代的生物危害现场快速感知应对便携箱组,高效遂行多样化复杂环境条件下生物威胁侦察预警、样本采集、快速检测、免疫接种、洗消处置、数据信息传输,具有模块化、制式化、信息化等特征。
考核指标: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分析、湿壁气旋、上转发光、微流控、三代高通量测序等关键技术,形成生物气溶胶侦察箱、流行病学侦察作业箱、微生物采样箱、空气微生物采样箱、媒介生物采样箱、生物样品转运箱、快速免疫检测箱、快速核酸检测箱、免疫接种箱、生物消杀箱等至少10大类20多种作业箱样机,外箱采用轻质材质且为拉杆箱结构,单个作业箱重量最大不超过25公斤,可机动搭载或人员携行,收拢和展开简便;完成不少于4种细菌或病毒的性能验证,至少应用于1次国家级生物安全保障任务。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3.07•【文号】国科发资〔2016〕69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6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精准医学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生物安全领域新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安全领域新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安全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着新的技术和方法。
从生物样品预处理到生物安全评估,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生物安全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在生物安全领域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一、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针对生物基因序列进行改变的一种技术。
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已成为研究生物基因组编辑和功能解析的主要手段,应用范围涉及到农业、医药、生物工业等领域。
针对于生物安全领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病原体易感性的调节,病原体毒力因子的失活,寄主植物的耐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有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制作具有对新兴传染病、传染性疾病等有针对性的药物,还能提高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环境等方面的适应性和免疫能力,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生物数据库随着全球各地科技设施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云技术逐步地应用到各个不同领域,生物领域也不例外。
云计算平台结合分布式存储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存储和开放共享的效率。
生物数据库是生物领域里极其重要的一张数据图,它储存了全球各地的重要生物物种、基因序列、蛋白质等生物信息,为科学家们快速获取丰富的实验数据提供了重要便利。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生物数据库的建立,在许多方面上得到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保障,为生物信息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仿生学技术仿生学技术是指以生物系统为蓝本,从中发掘其优越性能,开展研究并构建仿生智能系统并进行仿生设计与优化。
生物领域中的大量遗传信息和神经网络模式被发掘,从而基于仿生生物的特征设计出新时代高效的自适应智能系统。
仿生学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利用仿生学技术设计更优的生物药物制剂,开展仿生生物运动器官研究。
此外,仿生学技术还可应用于新型药物研发、生态环保、物种保护等多个领域。
总之,生物安全领域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生物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
生物安全工作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安全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
2023年,我国生物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将2023年度生物安全工作总结如下:二、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1. 组织机构健全:2023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生物安全组织架构,成立了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生物安全工作。
同时,各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生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确保生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2023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为生物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各地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
三、生物安全风险防控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2023年,我国进一步加强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入制度,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2. 生物制品和医药产品监管:2023年,我国加大了对生物制品和医药产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生物制品和医药产品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3. 农业生物安全:2023年,我国加强了农业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转基因作物种植和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业生物安全。
四、生物安全宣传教育1. 生物安全知识普及:2023年,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生物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全民生物安全意识。
如开展生物安全知识讲座、制作宣传资料、发布公益广告等。
2. 专业培训:2023年,我国加强了对生物安全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为生物安全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五、生物安全国际合作1. 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安全治理:2023年,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安全治理,如参与联合国生物安全议定书谈判、签署国际生物安全合作文件等。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2023年,我国与各国在生物安全领域开展了广泛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安全挑战。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实用版】目录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二、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三、申报指南发布四、重点专项项目介绍五、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正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总体部署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承担管理的“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前沿生物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四个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将进入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书)填报阶段。
2023 年度项目申报要求各有关单位需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进行项目申报。
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申报书,并确保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申报指南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持续推进揭榜挂帅”、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着力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现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等重点专项 2023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重点专项项目介绍“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旨在研究生物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提高我国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项目涵盖了生物安全领域的多个方面,如病原微生物检测、生物安全信息系统等。
具体申报要求与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需按照申报指南的要求,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等,同时需提交项目预算申报书。
项目申报书和预算申报书需分别提交,且内容一致。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申报单位需按照项目进度要求,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并按要求提交进展报告。
项目完成后,申报单位需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报告。
申报指南发布单位将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资助项目。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其中,生物安全领域是生物技术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
生物安全指的是保护人类、动植物和环境免受生物威胁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定向改变生物个体基因组的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改善优良基因、恢复损伤基因或防治特定人畜流行病。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对生物系统进行基因组改良,实现改良、增强、抑制或防治某些物种的生长与发展。
这些技术可被应用于食品生产、医疗健康、环境治理等方面,为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帮助。
二、新型疫苗技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型疫苗技术也不断涌现。
传统疫苗技术在针对某些新病毒和疫情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新型疫苗技术则可以大大拓宽疫苗的适用范围,并且其安全性更高。
新型疫苗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疫苗、融合蛋白质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这些疫苗可以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制备而成。
三、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一种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鉴定和筛查疾病和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分析生物体内的DNA 序列,从而获得人、动物和植物基因组的信息。
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有害成分、有毒污染等进行快速鉴定,也可以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四、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是一种评估特定生物技术或生物材料的风险性和安全性的方法。
它可以对发展中的生物技术进行权衡和判断,从而帮助政府和企业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相关研发和生产。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动植物和环境受到生物威胁的可能性,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总之,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拓展,为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生物安全的保障也将更加重要和有效。
生物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生物安全技术简介生物安全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重要的一环,其主要包括对生物材料的识别、检测、防护、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会给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和破坏,因此,研究和应用生物安全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意义。
第二章生物材料的识别和检测技术生物材料的识别和检测技术是生物安全技术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生物材料的识别和检测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
常见的生物材料包括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模因、转基因生物等。
针对不同的生物材料,科学家们开发了不同的识别和检测技术,其中包括普通检测方法、生物芯片技术、PCR技术、光学技术等。
普通检测方法是指利用肉眼或其他常见的实验室工具来检测生物材料的特异性及其数量。
例如,利用显微镜对病原菌的形态进行判定;对不同种类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表现进行鉴定;利用电子显微镜等高分辨率技术进行生物检测等。
生物芯片技术运用多种生物材料分子检测方法,例如:序列比对、毛细管电泳和基因测序等,将生物检测技术升级至高通量分析级别,从而流线化检测流程并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PCR技术以DNA为基础,采用双链DNA引物,通过DNA的特异性互补配对,扩增RNA的片段,进一步识别和检测生物材料。
光学技术主要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等,利用这些分析手段对生物材料进行检测、鉴定和定量等不同阶段的处理。
第三章生物材料的防护技术生物材料的防护技术是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生物危害的关键技术。
在生物材料的防护技术领域,科学家们主要探究和研究了以下技术:1.生物安全实验室(BSL)设计和建设技术:生物安全实验室是研究生物材料的理想场所。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现状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现状摘要:为了解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现状,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与综合、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当前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监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发现当前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对此开展一定研究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并总结这些管理措施具有有法可依或有章可循、但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管理对象类型不同、管理范围有宽有窄,对于特殊研究开发活动多以许可方式严格管理,设有特定的安全管理机构等特点,以期对我国构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物技术;两用性;安全管理当前,以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生。
然而,当前频发的生物技术滥用、误用和谬用事件暴露了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的漏洞,给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本文通过系统阐述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剖析主要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特点和现状,从而总结并思考对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的启示。
1生物技术两用性问题日益严重生物技术是典型的两用性技术,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风险。
从生物技术发展历史看,始终存在着“相对于通过传统技术方法获得产品及其过程,最近开发的和新出现的遗传操作技术产生的产品与操作过程,是否会产生更大风险的问题”[1]。
当前,随着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持续升温,争议事件频发。
一方面,生物技术被故意或恶意谬用,易引发生物恐怖或生物战威胁;另一方面,生物技术的非故意或非恶意谬用,以及生物制剂和材料的泄露扩散等,都可能诱发安全事件或事故,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
2001年美国发生“炭疽邮件”事件;同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通过在鼠痘病毒中加入白介素4(IL-4)基因,意外产生强致死性病毒;200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完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合成;2005年Nature刊出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新构建1918流感病毒,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的文章;201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完成H5N1流感病毒突变使其在哺乳动物间传播的研究。
生物技术行业的研发前沿
生物技术行业的研发前沿生物技术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交叉学科,致力于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开展制药、农业、生物能源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行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研发前沿。
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技术行业目前的研发热点和前沿技术。
一、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复制一个或多个有相同遗传物质的个体,实现基因的复制和保存。
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病毒疫苗研制、动物繁殖等方面。
近年来,克隆技术在生物技术行业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多个国家已经成功克隆了多种动物,包括克隆猴、猪等。
克隆技术的发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可能性,但同时也引发了道德和伦理等问题,需要严格的法规和伦理约束。
二、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引入、删除、替换DNA序列来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实现对基因组的精确编辑。
目前最为流行的基因编辑技术是CRISPR-Cas9系统,它具有操作简便、高效、成本低等优势,因而在生物技术行业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出应用包括基因治疗、作物基因改良、遗传疾病研究等。
然而,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其潜在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也备受争议,需要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和监管。
三、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知识的交叉学科,旨在设计、合成和改造生物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或产物。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新药开发、环境修复等领域。
研究人员已经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合成了许多有用的产物,如微生物合成的清洁燃料。
然而,合成生物学面临的挑战包括生物安全性、生物伦理等问题,需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和安全标准。
四、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行业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结合。
人工智能可以加速生物数据分析和挖掘,提高生物实验的效率和精确度,为生物技术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3)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4)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6)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生物安全是指在生物学实验和应用中预防和控制意外释放和滥用生物学试剂、生物学制品和生物学技术的一系列措施。
为了确保生物学实验和应用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关键技术来保障。
1.生物安全的意义生物学实验和应用的安全性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基础。
生物学实验和应用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如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
一旦实验或应用中出现意外,就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生物安全的意义非常重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生物安全关键技术是指在生物学实验和应用中,预防和控制意外释放和滥用生物学试剂、生物学制品和生物学技术的一系列措施。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应按照生物安全标准建设,包括实验室设计、装修、通风、排水等方面。
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实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
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如手术、注射、培养、检测等实验过程必须注意防护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实验设备:实验设备的安全性对生物学实验和应用非常重要。
实验设备必须具备防护措施,如生物安全柜、防护面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4)物品管理:实验室中的物品管理也是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
实验室内的生物学试剂、生物学制品和生物学技术物品必须分类存储,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室内还应有完善的废弃物处理制度,避免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5)应急预案:生物学实验和应用中,意外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实验室必须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意外事件,减少损失和危害。
3.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的应用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生物安全技术应用于病毒学、细菌学、基因工程等方面。
在农业领域,生物安全技术应用于转基因作物、生物农药等方面。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条例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起草背景当前,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风险。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主要国家关注的焦点。
为促进和保障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维护国家生物安全,起草本条例。
二、起草经过科技部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进行了总结疏理,对中外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有关地方和单位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
组织生物技术、生物安全、法学、管理等领域专家起草条例初稿,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人员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形成本征求意见稿。
三、基本考虑(一)明晰适用范围。
《条例》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的所有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定义进行了界定。
(二)处理好生物技术发展与安全管控的关系。
突出促进发展与管控风险相结合的理念,在鼓励支持生物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明确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加强监管。
体现“放管服”改革精神,一般风险生物技术研发活动放到单位自行管理,高风险生物技术研发活动进行行政审批监管。
(三)立足我国实践需求借鉴国际经验。
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和通行做法,立足我国实践需求,采用分级管理,加强国家监督,发挥地方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明确法人单位主体责任,成立各级安全委员会,建立国家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体系。
(四)做好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
处理好《条例》与相互衔接的法律法规的关系,确保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安全链条安全管理的整体性和互补性,避免重复监管。
四、主要内容(一)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体制。
设置禁止类活动,禁止开展列入禁止类清单的生物技术研发活动。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高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生物技术研发活动分类管理。
设立各级安全委员会,明确各自职责。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生物安全关键技术这档子事儿。
你说生物安全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坚固防线呀?它就好比是保护我们家园的城墙,把那些可能会伤害我们的“小怪兽”都挡在外面。
先来说说基因编辑技术吧,这可真是个厉害的玩意儿!就好像我们有了一把神奇的剪刀,可以按照我们的想法去修剪基因这根“线”。
想象一下,要是我们能把那些不好的基因片段剪掉,换上好的,那得多棒啊!不过这可得小心着点儿用,要是不小心剪错了地方,那可就麻烦啦!这就像是你本来想修修家里的椅子,结果一不小心把桌子腿给锯了,那不就乱套了嘛!还有疫苗研发技术呀,那可是我们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
就好像是给我们的身体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让那些病菌无从下手。
每次有新的传染病出现的时候,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疫苗快点研发出来呢!就好像在战场上,大家都等着那支能救命的药一样。
再讲讲生物监测技术吧,这就像是我们有了一双敏锐的眼睛,能时时刻刻盯着周围的生物情况。
它能帮我们早早地发现那些潜在的威胁,然后我们就能赶紧采取措施啦!不然等那些危险都到眼前了才发现,那不就晚啦?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可不仅仅是在实验室里的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它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呢!要是没有这些技术,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得乱七八糟。
比如说,要是没有疫苗,那传染病可能会到处肆虐,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地出门吗?要是没有基因编辑技术,一些疑难杂症可能就没办法得到更好的治疗啦。
所以说呀,我们可得重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
我们要支持科学家们去研究这些技术,让它们变得越来越强大。
同时呢,我们自己也要有生物安全的意识,比如注意个人卫生,别随便接触那些来历不明的生物。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利用。
让我们一起为了更安全、更健康的未来而努力吧!难道不是吗?。
全面总结了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经验和做法。
生物安全是指预防、检测、响应和恢复生物威胁,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安全和健康。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环节,需要采取综合性、系统性的措施,全面提高对生物安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
以下将对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全面总结。
一、加强监测预警1.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早期发现、信息快速传递和责任部门快速响应;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监测、遥感技术和生物传感器等,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 建立与国际社区的信息交流机制,及时获取国际生物安全信息,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安全威胁。
二、加强生物安全宣传教育1. 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普及生物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生物安全教育,培养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3.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生物安全宣传教育的管理和引导,推动全社会形成重视生物安全的氛围。
三、加强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1. 建立科学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对潜在威胁的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环节;2. 利用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生物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 完善生物安全风险管理机制,采取控制、监测和应急预案等措施,降低生物安全风险的发生和扩散。
四、加强生物安全技术研发1. 加大生物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技术研发的前瞻性和实用性;2. 推动生物安全技术创新,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生物安全技术水平;3. 加强生物安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生活中转化,为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五、加强全社会参与与合作1. 建立健全的跨部门、跨地区的生物安全合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2. 加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应对生物安全挑战;3. 加强国际社会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全球生物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共同维护全球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资料讲解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公开部分)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全链条部署和一体化实施的原则,本专项设置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三项任务。
2017年拟启动7个研究方向具体指南如下:一、基础研究1.生境脆弱性及调控研究研究内容:开展气候变化、入侵种种群形成与扩张、入侵种生态适应性与进化、生物入侵对自然与农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及自然与农林水生态系统对重要外在干扰因素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研究,阐明其响应和防御机制,探索建立生境调控技术。
考核指标:明确生态系统可塑性响应和抵御的决定因素,并阐明其作用机制;针对至少5种脆弱生境中爆发性入侵生物,建立监测、早期发现及应急防控技术,建立3种以上的环境友好型生境调控技术。
2.重要疫源微生物组学研究研究内容:针对重要疫源动物、媒介生物和人体样本,分析多种来源样本的微生物组,揭示特定微环境下其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生物安全意义。
考核指标:针对国内常见的20种以上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每种不少于100份样本)及3~5种已知人类重症感染(每种200例以上)等微环境样本,完成非培养依赖的微生物组分析;阐明其微生物组的组成特征及其与致病性、耐药性和适应性等重要生物性状的关系。
二、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3.生物危害模拟仿真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围绕人口稠密地区生物危害风险,开展生物危害早期征兆识别、危害模型演算、模拟仿真、危害评估和干预措施综合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生物危害发生发展模拟、干预措施推演等5种以上算法模型;建成囊括2万条以上数据条目,涵盖人口、医疗、环境等10种要素以上的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基础数据库;建成集情景模拟、危害评估、能力测算、干预措施推演于一体的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建立我国生物危害防御能力基础指标体系。
生物技术研发与安全监管管理制度
生物技术研发与安全监管管理制度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医学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生物技术研发与安全监管管理制度。
本文将对生物技术研发与安全监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生物技术管理的理解。
一、生物技术研发生物技术研发是指利用生物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实验室研究、生物产品开发等活动。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医药、农业、环境等领域带来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在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专门机构和研究团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研究伦理原则和规范操作程序。
例如,研究人员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研究操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此外,为了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研究人员还应遵守伦理审查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
二、生物技术安全监管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各国制定了相应的生物技术安全监管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旨在规范生物技术相关活动并防范潜在的风险。
1. 生物技术审查与许可制度生物技术审查与许可制度是生物技术安全监管的核心内容。
该制度旨在对生物技术研发、生产和应用进行全面管理,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研发机构和企业在进行生物技术相关活动前需要向专门机构递交申请,经过科学评估和安全审查后方可获得许可。
2. 生物材料的安全储存与运输规定生物材料的安全储存与运输是生物技术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
为了防止生物材料的泄露和传播,研究机构和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储存设施并制定严格的运输规定。
此外,相关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提高对生物材料安全的意识和知识。
3. 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物安全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安全威胁,可能导致生物材料的泄露、污染和传播。
为了有效应对生物安全事故,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包括了事故的报告程序、紧急处理措施、危险区域的隔离控制等内容,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影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工作推进
u la r
_ _
… I n
空
苹 果 此 时发 信正 逢奥 巴马政 府 急 于设 定准
则 以协 助引导 开 发 自动驾 驶汽 车 。这 封信 也展 现 出苹 果对 自驾 车 的野 心 不 仅 限 于 美 国市 场 。
项 目资金 管理 和使 用 以及 专项 组织 管理 等科 研
2 0 1 6 年 ,“ 双一流 ”建设 成为 了高教领域最 受关
注 的话 题 。
就 “ 生 物安 全关 键技 术研 发 ”重 点专 项 的整 体 部 署 、国 家重 点 研 发计 划 的监 督 和 评 估 体 系 、 科 技项 目和专业 机 构绩 效评 价 、重 点研 发计 划
弱 2 0 1 6 年第1 3 卷第6 期( 总第7 5 期)
展 中心副 主任 沈建 忠 、中山大 学 副校 长余 敏斌 等 出席 了会议 ,科 技 部社会 发展 与科 技 司综合 与督 导 处 、风 险 中心 、评 估 中心 、生物 中心 相 关人 员 、专 项项 目和课 题 负 责人 及项 目承担 单 2 0 1 5 年8 月 ,《 统 筹推进 世界 一流 大学和 一
技 术研 发 ”重 点专 项在 实施 过 程 中 ,要 加 强对 关 键科 学 问题 开展 大 胆探 索和 深入 研 究 ,突破
一
谷 歌等大型科技公司 目前关注 的焦点领域 。
美 国把发 展 自动 驾驶 汽 车视 为 美 国汽 车业 重新 领导 世界 的新 机 遇 。今年 早些 时候 ,奥 巴 马就 曾承诺 ,政府 将从 2 0 1 7 财 年 的预算 中拿 出
人员 关心 的 问题进 行 了介 绍 ,专项 实施 方 案 和
指南 编制 专 家代 表具 体介 绍 了本 专项 的任 务设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与挑战在当今时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挑战,尤其是在生物安全领域。
生物技术涵盖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多个方面,其应用范围广泛,对生物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应用多种多样,其中之一便是在疾病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的类型和变异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基因测序技术帮助我们迅速确定病毒的基因序列,为疫苗研发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关键信息。
此外,生物技术还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疫苗生产方式往往耗时较长,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快速合成和生产疫苗,大大缩短了疫苗的研发周期,提高了应对突发传染病的能力。
在农业领域,生物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物安全。
转基因技术能够使农作物具备抗病虫害、抗逆境等优良性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种植,有效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病虫害监测,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生物技术在生物安全监测和预警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环境中的病原体、毒素等有害物质,实现对生物安全事件的早期预警。
例如,通过检测空气中的病原体,可以及时发现传染病的传播趋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疫情的大规模爆发。
然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给生物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生物技术的误用和滥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生物安全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如果被用于非法的人类生殖目的,可能会导致基因库的混乱和不可预测的遗传风险。
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可能加剧生物武器的威胁。
一些恐怖组织或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生物技术制造和传播生物武器,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公开部分)
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全链条部署和一体化实施的原则,本专项设置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三项任务。
2017年拟启动7个研究方向具体指南如下:
一、基础研究
1.生境脆弱性及调控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气候变化、入侵种种群形成与扩张、入侵种生态适应性与进化、生物入侵对自然与农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及自然与农林水生态系统对重要外在干扰因素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研究,阐明其响应和防御机制,探索建立生境调控技术。
考核指标:明确生态系统可塑性响应和抵御的决定因
素,并阐明其作用机制;针对至少5种脆弱生境中爆发性入侵生物,建立监测、早期发现及应急防控技术,建立3种以上的环境友好型生境调控技术。
2.重要疫源微生物组学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要疫源动物、媒介生物和人体样本,分析多种来源样本的微生物组,揭示特定微环境下其微生物组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生物安全意义。
考核指标:针对国内常见的20种以上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每种不少于100份样本)及3~5种已知人类重症感染(每种200例以上)等微环境样本,完成非培养依赖的微生物组分析;阐明其微生物组的组成特征及其与致病性、耐药性和适应性等重要生物性状的关系。
二、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
3.生物危害模拟仿真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人口稠密地区生物危害风险,开展生物危害早期征兆识别、危害模型演算、模拟仿真、危害评估和干预措施综合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生物危害发生发展模拟、干预措施推演等5种以上算法模型;建成囊括2万条以上数据条目,涵盖人口、医疗、环境等10种要素以上的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基础数据库;建成集情景模拟、危害评估、能力测算、干预措施推演于一体的生物危害风险评估软件系统,建
立我国生物危害防御能力基础指标体系。
4.重要病原体的现场快速光谱识别与电磁等新型灭活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重要病原体的光谱特性、现场采集与快速识别研究,阐明电磁、光热、光电等结合多功能高分子和纳米材料对病原体灭杀的毒性机理,建立重要病原体的光谱数据库,构建电磁、分子结构与抗病原体性能的构效关系,研制现场快速识别的便携式设备、无人机搭载检测仪的原理性样机,并研制电磁灭活原理性样机,开展光热、光电灭杀的多功能高分子和纳米材料合成及材料自净化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重要病原体的现场光谱快速识别和电磁等灭活等关键技术,完成主要重要病原体的特异性识别数据库一套、抗病原体的灭杀构效关系库一套及其配套分析软件的构建,并获得便携式精确识别设备、无人机搭载检测仪、电磁灭活装置原理性样机各一台,以及合成一个结合电磁灭活的多功能小型分子库。
5.重大动物源性病原体传入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围绕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威胁的跨境传入动物源性病原体,开展传入风险评估、早期预警、追踪监测技术与产品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全球疫情数据、畜牧业生产数据、气象数据和地理数据等数据平台的重大动物源性病原体跨
境传播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系统;针对至少4种病原体,研究跨境传入、大区域扩散与流行的风险评估技术与流行学模型,完成中长期流行性评估报告;建立不少于4种重大病原体的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鉴定技术,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 起草不少于4套的防治技术规范和应急预案体系。
6.重大/新发农业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重大/新发农业入侵生物大区域快速播散特征及途径,阐明其对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危害机制,系统评估其扩散潜能、经济与生态风险,建立重大/新发农业入侵生物大数据早期预警、快速检测、远程监控及综合治理的全程防控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我国周边重要地域/国家的大区域跨境传播农业入侵生物信息库,囊括不少于1000种入侵生物;针对不少于50种农业重要跨境入侵物种(含新发入侵物种),建立基于远程图像识别和DNA指纹图谱分析等快速检测鉴定技术;针对不少于6种重大/新发农业入侵生物,明确其跨境传播扩散方式与途径,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与技术标准,揭示其传入、扩散与成灾的机制与规律;基于其入侵过程中的生物生态学等特征与差异,建立不少于6种重大/新发农业入侵物种跨境传播的早期预警、快速检测、远程监测、联防联控的全程防控技术体系。
7.特殊生物资源监测与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特殊生物资源原产地鉴别和溯源技术研究,针对典型的重要生物遗传资源,建立凭证来源信息数据库;研发非接触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识别技术与装置;发展重要生物资源跨境综合查验技术。
考核指标:针对不少于50种特殊生物资源,建立流失风险评估、分子鉴定、高通量检测、远程图像识别、跟踪监测、口岸查验等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特殊生物遗传资源原产地分布数据库、图文信息数据库和跨境监测数据库等;研制3套以上装置样机,制订不少于8项行业标准。
申报要求
2017年拟优先支持7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支持1~2个项目。
1.针对指南支持的研究方向,要求相关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进行优势整合,以项目的形式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应根据考核指标提出明确、可考核的预期目标。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年。
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承担单位不超过10个,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且每个项目至少有1个课题由35岁(含)以下青年科学家担任课题负责人。
项目参加人员不超过50人,其中,主要学术骨干不超过20人。
3.开展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关要求,并具备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和保障条件。
附:
2016年资助情况
本专项2016年度立项总经费32029万元,立项项目23项,平均支持强度1393万元/项,牵头单位中,企业(0家,0%)、高校(5家,22%)、科研院所(15家,65%)、其他(3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