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下)
中国佛教的宗派及中心思想
中国佛教的宗派及中心思想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多偏于教理的发挥、解说;禅宗、密宗、净土宗、律宗,偏于行持,重在讲行,教理方面就不如前面四宗广繁.在历史上又将禅宗称为宗下、宗通,将经教称为教下、说通.现将各宗派分别介绍如下:慈恩宗:又名法相宗、唯识宗。
讲法相唯识,主要经典为《华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三论宗:又名空宗、无相宗、中观宗。
讲般若,讲空。
依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等立宗。
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品般若经》为观法。
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
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
律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
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
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净土宗:以普贤菩萨为始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因其中国初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
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
该宗所依经典为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菩萨的《往生论》。
密宗: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开元宗、秘密乘.此宗以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三密(身、口、意)相应,即凡成圣。
其不思议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所能测度,故曰密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达摩宗、无门宗。
指以菩提达摩为东土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该宗所依经典,先是《楞伽经》,后《金刚经》、《六祖坛经》为其根本典籍。
中国佛教宗派简表
汉语系佛教宗派简表藏语系佛教宗派简表世界佛教论坛由两岸三地佛教界发起于2005年,其宗旨是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对话的高层次平台,为中华佛教界提供一个宽阔的大有作为的舞台,更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良好契机。
宗旨:为热爱世界、关爱生命、护持佛教、慈悲为怀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
原则:遵循佛陀的伟大教诲,无论南传北传、出家在家、教内教外,皆可平等参与;无论显教密教、真谛俗谛、世出世法,皆圆融无碍。
理念:一粒种子可以长出一片森林.一种观念可以唤醒一群迷惘的心灵一个论坛则可以播撒无数的种子与观念。
人心安宁、世界和平.就在我们的心念之间。
目标:面对这个并不安宁的世界,"世界佛教论坛"要为全球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就是要争取人类的一个"新六和"的愿景.即"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最终共同致力于一个和谐的世界。
"宣言:时惟佛诞吉日,普天同庆。
各国大德群贤,云集香江;赏紫荆之幽香,品文化之多元。
秉承佛陀遗教,广开法筵;再启佛教论坛,共沾法益。
万物莫不仗缘而生,世界咸依共业所感。
当今时代,世有不平,生态失衡;人有不和,行止乏仪;心有不安,贪欲不止。
故和谐世界之建设,须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当同愿同行。
虚空有尽,行愿无穷;随愿所成,行愿合一。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故与会大德同发六愿,共倡六行:愿人心和善,惜缘护生,同行感恩。
愿家庭和乐,亲情稳固,同行奉献。
愿人际和顺,沟通互助,同行结缘。
愿社会和睦,各得其所,同行包容。
愿文明和谐,彼此欣赏,同行尊重。
愿世界和平,化怨为友,同行分享。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同愿同行。
修行 教 法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三论宗、瑜伽宗、天台宗、贤首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
即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一、三论宗:在印度称为“中观”学派,主要以弘传龙树、提婆的中观思想而得名,传人中国以后,以《中论》、《百论》、《二十门论》三部论立名为三论宗。
三论宗的主要思想是阐述般若思想,因此也有说是“般若宗”,由于般若思想是讲“性空”之理论,所以也称为“性空宗”。
三论宗在印度以中观学派的名称广泛传播,在传承上主要是师资授受相传,但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有一段时期没有明显的师资相承,只是从学统上相承。
二、唯识宗: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又翻译做“天亲”)创立的宗派。
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着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
慈恩寺的创立与玄奘有关系,而玄奘在慈恩寺所建译场实际上是玄奘翻译佛典的基地。
窥基在玄奘圆寂之后,回到慈恩寺悉心研究唯识学经典,撰写了大量注疏,被称之为“慈恩法师”,唯识宗之所以能够成立且被称之为“慈恩宗”,与窥基的成就也有莫大的关系。
慈恩寺是唯识宗的祖庭地位是无可动摇、举世公认的。
现在的问题是,在新时期如何复兴唯识宗以便恢复慈恩寺的祖庭地位。
三、天台宗:是以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智顗,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
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此宗把释迦如来所说的经教,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称为五时教,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五时的名称都是佛经的名称,主张佛陀所说的经教不出这五个时期的范畴,所以叫五时。
八教分为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化仪四教为顿、渐、密、不定;化法四教为藏、通、别、圆。
三观是修行的观法,即空观、假观、中道观。
此三观可以于一心中获得,名为一心三观。
佛教中有哪些著名的门派?
佛教中有哪些著名的门派?一、南传小乘佛教1.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源于南传佛教,是佛教中最古老的一个门派。
上座部佛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解脱,注重戒律的遵守。
2.南传大乘佛教:南传大乘佛教在南传佛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强调普度众生的悲愍心和观音菩萨的救渡。
二、北传大乘佛教1.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个重要门派,创始人为智者普贤。
天台宗注重修行的具体方法和实践,强调修持“菩提心”和观察心境的清净。
2.真言宗:真言宗是北传大乘佛教中的一个重要门派,以密咒修行为特色。
真言宗强调声音和语言的力量,在修行中使用咒语来实现道教的境界。
3.禅宗:禅宗是北传大乘佛教中的一个重要门派,强调直接领悟佛性,超越言语,靠瞑想和禅修来达到解脱的境界。
三、藏传佛教1.格鲁派:格鲁派是藏传佛教中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
格鲁派注重各种仪式和仪轨,推崇上师制度,并强调修行者通过功德来实现解脱。
2.宁玛派: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重要门派,创始人为蓝毗尼。
宁玛派强调特殊的灌顶仪式和实修方法,注重超越言语和思维来直接体悟佛性。
3.萨迦派: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个重要门派,创始人为萨迦耶钵须。
萨迦派融合了各个佛教教派的要素,注重修持黄教法门和密宗法门。
同时,修行者需要通过师徒传承来获得真正的教诲。
四、未知门派是一些未被广泛传播的佛教门派,对其了解甚少。
在佛教中,有许多门派各有特色,体现了佛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每个门派都有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教义,供不同的修行者选择和信仰。
无论是个人解脱修行还是广度众生,佛教门派都提供了不同的道路和指引,使人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佛法修行方法,从而悟透心灵的平静与智慧。
无论是南传小乘佛教、北传大乘佛教还是藏传佛教,每个门派都对人类的精神追求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佛教的智慧和艺术。
佛教分几大宗派,各自有什么特色?
佛教分几大宗派,各自有什么特色?天台宗天台宗,中国佛教宗派。
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
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盘经》为扶疏,《大般若经》为观法。
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此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
该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
它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展而成一家之言,当时得到朝野的支援和信奉,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
元明以后,该宗学者往往兼倡并净土,形成'教在天台,行归净土'之风。
该宗在汉族地区虽几经兴衰,但仍廷续至今不绝。
三论宗三论宗,中国佛教宗派。
隋吉藏创立。
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
此宗所依经典,自罗什、僧肇、僧朗相承以来,就以《大品》、《法华经》、《华严经》为宗依。
至法朗又加《涅盘经》。
即有4部大经,所以隋唐诸三论师的传记中每每有'四经三论'或'四论三经'之说。
此外《维摩经》、《仁王经》、《金刚般若经》、《胜鬘经》、《金光明经》等,也都有较详细的疏解。
《智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此宗的根本论典,除《智论》外,吉藏均有注疏。
关于此宗的专着如《大乘玄论》、《法华玄论》、《净名玄论》、《二谛章》、《三论玄义》等皆是此宗的要典。
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为此宗的中心理论。
法相宗法相宗,中国佛教宗派。
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
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
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十论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为主要典籍。
八大佛教宗派
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的特点浅谈??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
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首先:“密富禅贫方便净”这句中说明了三大宗派的修持特点。
“密富”告诉我们,在八个宗派里面,如果要学密宗的话,在经济上必须是富有的。
密宗也称为“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
由于自称授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的传授,为真实言教,这种真言奥秘,若不经灌顶和秘密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现于人,因而得名。
又由于他修习在密想应,又称“瑜伽密教”。
密教本是公元七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别(中观,瑜伽)与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很快就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
那为何称为“密富”呢?因为密宗的坛场要布置的非常精致庄严,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或者是铜质的铸造,样式很多,并且要样样齐全。
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对于上师更要有优厚的供养,所以要如法学密,经济上必须富裕,时间上相当空闲的人才好修学。
“禅贫”是不是说禅很贫穷呢?非也。
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宗派。
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
又由于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故又称为“佛心宗”。
他渊源于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传统文化之中,于隋唐时正式创立,到唐未五代时达极盛,宋元以后仍继续流传发展。
那什么叫“禅贫”呢?如果你想学禅宗,没钱不要紧,因为禅者的修行生活,无论山林,水边,茅蓬,只在双腿一盘,就可参禅了。
古代禅宗祖师大德们,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里,吃的是野菜杂果,穿提粗布麻衣,虽然生活是这样的清贫淡泊,但是他们的禅定之乐是无穷的。
“方便净”讲的是净土宗的修持特点。
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而得名。
该宗倡导简易的念佛法门,故又有“念佛宗”之称。
相传东晋慧远大师曾在庐山邀集僧俗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慧远大师因此而被奉为净土宗“初祖”,净土宗也因此而称“莲宗”。
中国佛教各宗大义
中国为主的 佛教发展
▪ 魏晋南北朝各家师说 ▪ 隋唐宗派佛学(八大宗派) ▪ 1、三论宗(源于印度中观学) ▪ 2、法相唯识宗(源于印度唯识学) ▪ 3、天台宗 ▪ 4、华严宗 ▪ 5、禅宗 ▪ 6、净土宗 ▪ 7、密宗(唐密,有别于藏密)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前278 前232)统 治时期,佛教从恒河中下游传播到印度各地。
公元五世纪初,后 秦王姚光接西域龟兹 的(今新疆库车县) 僧人鸠摩罗什到长安, 译出佛经约35部300卷。
东晋鸠摩罗什铜像 (新疆克孜尔石窟)
梁武帝萧衍
南朝各朝统治 者都崇信佛教, 梁武帝萧衍自称 三宝之奴,四次 舍身寺院,由群 臣出重金赎回, 并亲自登台讲经。
隋文帝杨坚 多次兴建寺院、 佛塔,还召请和 剃度僧侣,组织 人力翻译佛经。 唐太宗李世民在 统一全国后,下 诏在全国交兵之 处建立寺院。
梵文《妙法莲华经》
后赵统治者尊奉 西域僧人佛图澄为 大和尚,允许汉人 出家为僧。其弟子
道安对汉译佛经进
行整理,又为僧侣 团体制订法规、仪 式,为中原地区寺 院制度打下基础。
道安(东晋)
慧远(东晋)
道安弟子慧远 到庐山,除宣传般 若空宗理论,还宣 传死后转生阿弥陀 佛净土的信仰,对 以后净土宗建立有 直接的影响。
法藏(唐)
杜顺和尚塔(陕西长安县华严寺遗址)
唐僧道宣创立, 因着重研习、传持 戒律而得名。因依 《四分律》建立宗 派,也称四分律宗。 因道宣本人住终南 山,又称南山律宗 或南山宗。
道宣
三国时期开始 翻译戒律和实行受 戒。东晋道安制定 僧尼轨范。南北朝 僧人慧光撰写《四 分律疏》,形成四 分律学。后来律宗 分化出相部宗和东 塔宗,与南山宗合 称律宗三家。
鉴真塑像(唐)
汉传佛教大乘有哪8大宗派~最大的宗派竟然是它!
汉传佛教大乘有哪8大宗派~最大的宗派竟然是它!按一般的说话,汉传佛教大乘有八大宗派:唯识、三论、天台、华严、禅、净土、律、密。
汉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体,以成佛为目的,所有宗派围绕这个目的行进。
日本佛教跟中国汉传佛教有一些特征很像,都是虽然宗派林立,但都以一宗为大而浸润各派,日本的这一派是真言宗,而在中国汉传佛教的这一派则是净土宗。
净土宗在汉传佛教的实际影响多大?当今汉传佛教体系除了极个别的禅宗道场外,几乎全部的宗派、寺院、僧侣的实际修行方法其实还是念佛。
直接来自印度的有两宗—唯识、三论。
两派情形很类似,都是根正苗红的印度固有的派系,也都只是传承了各自体系的很小一部分,实际创始人也都是当时的大学者兼大译师,风格上都继承了印度佛教重逻辑的特点,都是主张通过遣除我法二执而证菩提,三论宗往诸法性空的方向深入,唯识宗往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方向深入。
正好是两个方向。
但是偏偏中国人其实骨子里不喜欢太过于复杂的理论和逻辑推测,导致两派都相继传承断绝。
后来民国虽然一度“复兴”,但是似乎只是后人继续研究前人留下的经论而已,但这两派从前都是有教理匹配的观法的,比如唯识就有“五重唯识观”,而这部分却没有能复兴起来,那这就好比一个人不会炒菜,就是把能前人的菜谱背下来肚子也不会饱的嘛。
但这两派所代表的唯识、中观仍是印度大乘佛教的精华,只是作为汉传佛教的一个具体修行宗派,恐怕就多有不足了。
实际上两派是失传了。
现今虽还有人研究但已经难称为一宗了。
律宗,本来戒律是一切宗派共同的,但中国佛教转型为大乘佛教时大乘律没及时传入,于是创派人道宣律师便从大乘的角度重新解释了本属小乘的《四分律》,见地上持唯识宗的见地,修行上以严格持守戒律为行持。
天台、华严,同样是中国才有的特色中派,同样是立足于一部被认为最究竟的经典发挥其深意,创派的年代同样是盛世,创派者同样是非常有个人魅力的大师级人物且都当过国师。
同样很擅长把经文的深意以接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解释,同样创出一套划分佛教的标准并把自己的教派奉为最上等,也都在当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
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多偏于教理的发挥、解说;禅宗、密宗、净土宗、律宗,主在行持,重在讲行,教理方面就不如前面四宗广繁。
在历史上又将禅宗称为宗下、宗通,将经教称为教下、说通。
现将各宗派分别介绍如下:禅宗:又称佛心宗、达摩宗、无门宗。
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微笑传承,以心印心、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指以菩提达摩为东土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
该宗所依经典,先是《楞伽经》,后《金刚经》、《少室六门》、《六祖坛经》为其根本典籍。
达摩二人四行观算是修行总要,中国自古以专意坐禅者之系统为禅宗,兼含天台、三论二系,而不限于达摩宗;唐中叶以降,达摩宗兴盛,禅宗遂专指达摩宗而言。
慈恩宗:又名法相宗、唯识宗。
讲法相唯识,主要经典为《华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三论宗:又名空宗、无相宗、中观宗。
讲般若,讲空。
依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等立宗。
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品般若经》为观法。
慧思禅师弟子智顗大师创立天台宗,他的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
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
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
律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
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
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
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
净土宗:以普贤菩萨为始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因其中国初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
中国文化概论之佛教的宗派
净土宗
此宗典籍
• 根本经典:净土三经《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 • 西方三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此宗主要佛学思想
• ①宣扬世界上有一个净土的存在 • ②提出快速成佛法 • 净土宗创立前,隋唐佛教各宗派,或者 由于唯心主义理论比较深奥,或由于仪 轨极端繁杂,因此较多地流行于宫廷和 上层知识分子之间,而净土宗理论简单, 法门简易,更适合于在民众中传播,所 以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普遍地流行了起 来。
普法宗(三阶教)
隋代信行所创立。把全部佛教按照 “时”“处”(所依世界)“机”(根 机,指人)分为三类,每类又各分为三 阶:第一阶是正法时期,“处”是净土 佛国,只有佛、菩萨修持大乘一种佛法; 第二阶是像法时期,“处”是秽土,人 是凡圣混杂,流行大小乘(三乘)佛法; 第三阶是释迦牟尼死后一千年的末法时 期,“处”也是秽土,人是“邪解邪 行”。
初祖达摩:一苇渡江 · 只履西归 • 达摩,印度南天竺国人,梁武 帝时来到中国南海。梁武帝一 见到达摩大师,就请求开示法 要。
• 问曰: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 写经、弘扬佛法、到底有没有 功德。祖曰:没有功德,只是 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 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 帝曰:如何是真实功德呢?祖 曰: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 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 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 求到的。
• 正法就是根本佛法,眼藏就是大 智慧择法眼,能够普照一切,含 藏万法,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 法都含藏此一法之中,这一法就 叫做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也就是 说不生不灭的妙真如心。它是不 变又能随缘,随缘依然不变。
禅宗的传承
• 关于禅宗历史有一套传法 世系:西天二十八祖与东 土五祖(达摩-慧可-僧 璨-道信-弘忍)的说法。
中国佛教八宗祖庭
八宗祖庭是指中国佛教八个主要宗派的创始者各自开创或住过的寺院,他们分别为:中国佛教祖庭是洛阳白马寺天台宗——浙江省天台山国清寺三论宗——陕西省户县草堂寺,江苏省南京市郊栖霞山栖霞寺慈恩宗——陕西西安的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陕西长安县的兴教寺华严宗——陕西长安县的华严寺和陕西户县的草堂寺律宗——西安终南山净业寺江苏扬州的大明寺,唐朝鉴真和尚曾在此寺。
现在寺内建筑是参照唐代建筑风格设计的密宗——陕西西安的大兴善寺和青龙寺净土宗——陕西长安县的香积寺、江西庐山的东林寺、山西交城西北石壁谷中的玄中寺禅宗——湖北黄梅五祖寺,河南嵩山少林寺,禅宗派系众多,祖庭多达十几处,居各派之首。
如河南登封少林寺、安徽潜山的山谷寺、湖北黄梅的四组寺、浙江宁波的天童寺、江苏南京的清凉寺、江苏苏州的虎丘山等等。
广东韶关的南华禅寺等等。
天台宗祖庭天台宗发源于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城北。
天台山群峰争秀,奇峭多姿。
东晋以来名僧支道林、昙光、竺县道曾在此山中修习禅定。
天台宗初祖慧文在河北,三祖慧思住湖南南岳。
相传三祖智凯于南朗陈太建年间入天台,这里建草庵讲经十年,创立了天台宗。
国清寺是隋代古刹,为智者大师开创教义之地。
隋梅、隋塔、七佛塔、寒拾亭、丰干桥皆是朝山者拜谒的胜迹。
天台山真觉寺有智者大师塔院。
高明寺为智者道场之一。
华峰顶下善兴寺传为智者拜经处。
湖北的玉泉寺也是天台宗的祖庭,智凯曾在此寺讲经。
三论宗祖庭栖霞寺位于南京东北的摄山上。
三论宗初祖僧朗、二祖僧、三祖法朗相继此寺。
三论宗实际创始人吉藏在这里完成三论的注疏,创立了三论宗。
南朝在寺后凿千佛岩。
隋代在寺旁建舍利塔。
唐代增建琳宫梵宇49座,极为壮观。
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天台国清寺齐名,合称“四大丛林”。
法相唯识宗祖庭慈恩寺在西安城南,这里曾是玄奘译经处,玄奘死后弟子窥基继住此寺,所以又称法相唯识宗为慈思宗。
西安东南长安县的少陵原畔的兴教寺,是玄奘的遗骨迁葬地。
唐肃宗李亨为表彰玄奘及弟子的坚韧不拔的弘道精神,特题塔额“兴教”二字,从此就名为“兴教寺”。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上)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上)作者:魏道儒来源:《百科知识》2009年第11期唐代初年,有一位名叫那提的印度僧人,游历了古印度各地和南亚、东南亚诸国之后,来到中国。
看到唐朝的佛教盛况,那提说:“脂那东国(指中国),盛传大乘,佛法崇盛,瞻洲称最”。
“瞻洲”即“南瞻部洲”,也译作“阎浮提”,泛指当时已知世界的所有地方。
那提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兴旺发达,在隋唐时期居世界第一。
隋唐佛教昌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佛教宗派,其中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律宗、净土宗和密宗。
这八个宗派有一些共同点:首先,各宗派的实际创始人大都得到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的直接或间接支持。
第二,各宗派都创立了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教理体系,其内容既有承袭印度佛教的成分,更有融合中印民族宗教文化后的创新理论。
第三,各宗派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传法基地,一般以一处或数处大寺慌为中心,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不少这样的寺院被后代称为“祖庭”。
第四,大多数宗派的祖师之间有师徒传承关系,有些宗派还逐步编制出上溯印度著名宗师,下接中土历代祖师的传法世系。
从八大宗派的核心教理方面看,有的比较客易理解,有的则比较难懂。
从八大宗派的历史方面看,其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在百年之内就消亡了,有些至今还流传。
一些宗派在不同时期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成为汉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深刻影响了那里的思想和文化。
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由于本派的实际创立者智顗(538—597)常住天台山,故名;又因本派崇奉《法华经》,也称“法华宗”。
本派的传法世系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
智顗是荆州华容(今湖北监利县西北)人。
30岁时,他遵照慧思的嘱咐,前往金陵弘法传教。
他的《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后来被称为“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天台宗的教理基础。
天台宗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止观”作为修行解脱的根本途径,倡导通过修习“止观”获得佛智,把握实相。
佛教宗派
佛教十大宗派俱舍、成实为小乘,禅、密、律、净、华严、三论、唯识、天台为大乘。
大乘八宗的特色可以用四句话涵盖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可以从源流..和法门..这两个切入点进行探究:禅宗因菩提达摩东来,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法精要,以“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由此衣钵相传,心法相付,传法于二祖慧可。
经僧璨、道信、弘忍而至六祖惠能,以顿悟禅大弘于南方,形成“一花开五叶”、“五家七宗”的辉煌时期。
净土宗因庐山慧远大师结社念佛,后经昙鸾、善导、少康等祖师的提倡,形成一大宗派,主张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后以三经一论发展出“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念佛法门,广受古今佛教大众欢迎,至今仍盛行于北传佛教各个国家,各个阶层。
密宗因善无畏、金刚智来到中国,在八世纪初才成立宗派,注重身、口、意三密相应,对于仪规、观想、结印、持咒,特别重视。
提倡修四加行来加速成就,或求得当生成佛,因而也盛行于各地。
律宗至南山道宣律师发扬《四分律》,以大乘教义解释小乘律典,完成“南山五大部”,依据戒律精神,阐述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尤其戒体至为重要,提倡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以戒为师,在受持各种戒法与日常修持上,统摄其他各宗各派。
华严宗由盛唐贤首法藏国师大成其体系,阐扬法界缘起,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六相、十玄思想,说明佛陀在海印三昧中所呈现的一真法界相状,称为性起法门。
天台宗以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思想为中心,由智顗大师大成天台判教体系,成为我国佛教思想发展史上,最有特色的贡献。
同时又在一心、十法界、百界千如的思想上,开展出性具思想,正好与华严宗的性起思想相对。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因玄奘大师翻译印度瑜伽系统的经论,门人窥基大力阐扬万法唯识的思想,大成唯识宗。
唯识学可说是佛教的心理学,对于心识有深入的分析,阿赖耶识种子如瀑流,由此说明生命的流转、轮回业报的力量以及解脱的根本,主张一切万法皆由阿赖耶识缘起。
中国禅资料
中国禅资料中国佛教八大宗派简述: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
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关于禅的起源,我想分两点来说明:一是在印度,一是在中国。
大家知道,在印度,禅的起源是说,佛到了晚年临于涅槃之际,有一天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不知其用意是什么。
此时此刻,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佛陀在这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就是禅宗所说的禅的起源。
当然这个公案的用意,只是就禅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一件事提出,不能用我们现在人历史的、考证的眼光来看。
有这件事,还是没有这件事,究竟是历史还是传说,和禅都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禅要说明的既不是历史,也不是传说,即使是历史也说明不了禅。
所以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个公案就是禅在印度的起源。
摩诃迦叶尊者是西天禅的第一祖,一直传到菩提达摩第二十八祖。
菩提达摩到中国来传法,他既是西天的第二十八祖,也是中国的初祖.禅宗初祖达摩!是中国禅宗的第一代祖师,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禅宗二祖慧可!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禅宗三祖僧璨!出生年月及姓氏均不详!禅宗四祖道信!(580-651),俗姓司马!禅宗五祖弘忍!(公元601-674年)!俗家姓周!禅宗六祖慧能!(638~713年8月3日)俗姓卢!禅宗没有第7祖,因为到六祖以后就分支了,分成5大宗派达摩把禅宗从印度传来前,达摩的师父般若多罗对达摩说:这个法脉只传六代。
也就是说六祖以后不允许再有人叫禅宗的“ 祖”。
/fojiao/1/2211.htm(参考网站)从唐到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为五家七派,可想见其兴旺的景象。
此宗和净土宗一样,一直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宗派。
佛教有几个宗派
佛教有几个宗派中国佛教,共有十三宗之多了,其中除了成实与俱舍两宗属于小乘佛教,此外都是大乘佛教。
后来,由于各宗的相摄相抗,十三宗仅剩下了十宗,涅盘宗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法相宗。
现在且把大小乘各宗与空有的关系,列表如下:佛教㈠小乘⑴成实宗─────空宗⑵俱舍宗─────有宗㈡大乘⑶三论宗(涅盘)─空宗⑷天台宗(摄论)─空宗⑸唯识宗(地论)─空宗⑸华严宗─────有宗⑹南山───空宗.有宗⑺净土宗─────有宗⑻禅宗──────空宗⑼密宗───空宗.有宗喜喜回答采纳率:46.8%2009-05-28 10:37佛教在印度,小乘有上座、大众二十部派争执;大乘有中观、瑜伽空、有二宗。
佛教传入中国后,起初没有区分大小乘经典,立宗立派也没有区别,成型的有:律宗、成实宗、俱舍宗、三论宗、涅般宗、地论宗、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净宗、唯识宗、华严宗、密宗这十三宗派。
这十三宗中,涅般宗归入天台宗;地论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唯识宗。
流传迄今者,实唯十宗。
后来科判这十宗中的俱舍宗、成实宗列属小乘经典。
故中土大乘宗派中,有影响的、现今仍流行的实属八大宗派: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律宗、禅宗、净土宗。
密宗。
寻觅的豹子回答采纳率:30.9%2009-05-28 10:38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最初没有宗派的门户之见,后来由于翻译事业的逐渐鼎盛,佛典的大量译成,以及佛教思想家对于佛法的分类判摄,才有宗派的出现。
┌—成实宗—————————空宗│┌—小乘—┤│ ││ └—俱舍宗—————————有宗│││ ┌—三论宗(涅盘)—————空宗佛教—┤ │ 巢│ │ 天台宗(摄论)—————空宗│ 巢││ │ 唯识宗(地论)—————空宗│ ││ │ 华严宗—————————有宗└—大乘—┤│ 南山宗—————————空宗.有宗││ 净土宗—————————有宗││ 禅宗——————————空宗│└—密宗——————————空宗.有宗参考资料:/%BA%AE%CC%B6%C7%EF%CF%A6/blog/item/6d00a30e1b6996 e736d122a1.html匿名回答采纳率:12.8%2009-05-28 10:47中国佛教十个宗派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8 11:37网页 /news/show.aspx?id=225&cid=36释法建回答采纳率:15.3%2009-05-28 11:34释迦佛言:佛教分为两宗三乘。
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1、中国佛教有哪八大宗派?性宗、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宗、律宗、密宗八大宗派。
2、四大皆空的“四大”是什么意思?指地、水、火、风为四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
3、什么是五蕴?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
4、什么是佛教中的四谛?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5、什么是佛教的三界?三界通常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6、和尚剃光头的三种含义?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
7、内心起嗔恨要以什么观对治?慈悲观。
8、何为三藏?经、律、论。
9、东方三圣是哪三位?药师琉璃光如来、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
10、佛教讲的三毒是指什么?贪、嗔、痴。
11、四恩是指什么?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
12、三法印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什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13什么是无相布施?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受布施的人,没有布施的物。
14什么是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15、什么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16、什么是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17、五明是哪些?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18、十法界是指哪些?佛、菩萨、缘觉、声闻、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道、饿鬼、地狱。
19、什么是十善呢?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恶口,5、不两舌,6、不妄语,7、不绮语,8、不贪,9、不嗔,10、不痴等。
20、人都有哪八苦呢?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爱别离苦,6、怨憎会苦,7、求不得苦,8、五阴盛苦等八苦。
21、十二因缘是什么?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22、什么是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23、离五盖的五盖是指什么?欲贪盖、嗔恚盖、睡眠盖、掉举盖、和疑盖。
中国佛教宗派
中国佛教的宗派三论宗:以研习古印度高僧龙树及其弟子提婆所著《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而得名。
因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最早传艺“三论”,故被尊为初祖,经弟子传承,到隋代的吉藏而集大成。
其基本教义是主张万物虚幻,但凡俗人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修道者即认为是空无实体,这就是真、俗“二谛”。
既然万物“非有非无”,则一切“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就是“八不偈”。
唐贞观八年(公元625年),这一派经朝鲜僧人传入日本。
三阶宗:也称“三阶教”、“普法宗”,祖师为北朝的信行,所依据的经典是《大方广十轮经》和《大集经》等,其教义是把佛教按时期、处所、人众分成三个阶段,认为既不能遵守戒律,又不能领悟佛法的众生处于第三阶段,必须提倡苦行忍辱,消除罪恶,甚至死后还要以身布施,把尸体供鸟兽食用,然后收骨起塔。
认为一切佛像是泥龛,不须尊敬,一切众生是真佛,所以要尊敬;主张不念阿弥陀佛,只念地藏菩萨。
这些宗旨与当时佛教界的理论和行持很不协调,因此不断受到打击,屡遭禁绝,到宋代归于湮灭。
天台宗:因其创立地在浙江天台山而得名。
上承南北朝的慧文法师,其实际创始人为智以《法华经》为教义依据,故又名“法华宗”。
智生于南北朝,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入天台山修行,创建国清寺。
其教义主张诸法实相,万物相通,一心具有三千世界,即千差万别的事物反映了真如法性的本质,因而万物皆由心生。
到唐代,有名僧湛然,提出“无情有性”,即草木山石也有佛性。
湛然传道邃、行满。
后经日本僧人最澄传入日本。
12世纪初,日本僧人日莲又据《法华经》创立莲正宗,现在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创价学会,就是日莲正宗的分支。
华严宗:这一派所依据的经典为《华严经》,故名“华严宗”。
其始祖被认为是隋末唐初的杜顺,杜顺以长安终南山华严寺为道场宣讲教义,死后即葬于寺内,其塔仍存。
但这一派直到三祖法藏才正式形成。
法藏又称“贤首国师”,这一派又叫“贤首宗”。
其教义主张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世界只有在主观世界感觉到它时才存在。
佛教的分支与派别1
1、佛教的派别1、藏传佛教——主要盛行于西藏,典籍所使用的语言为藏语。
比较完整的接受了佛陀的教义,向来对小乘、大乘、密乘三乘的戒律格外重视,但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素食只为少数行者所受持。
有较大影响力并流传至今是噶当、萨迦、宁玛、噶举、格鲁5个教派2、汉传佛教——汉传佛教也被狭义地称为汉地佛教,属于大乘佛教。
虽有许多古代大德的论典与教言流传于世,也有许多寺院与佛学院,但像藏传佛教这样系统闻思修佛法的道场却极为罕见,提倡素食观,广大弘法与饶益社会人群。
主要有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3、南传佛教——主要在东南亚诸国盛行,典籍所使用的语言为梵语、巴利语,属于小乘佛教。
但是缺乏大乘空性见与菩提心的教授,素食观念也略显不足,也有利济社会的善举,但与汉传佛教相比,显得过于狭隘。
主要有一切有部、经部、唯识法相宗、中观宗四大部派。
1、佛教知识(二):佛教的三大派别2009-06-14 15:24佛教三大派别佛教产生于印度,其发展一般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三个阶段;也有人说第一个阶段是原始佛教,第二个阶段是大乘佛教,第三个阶段是密教。
第二种说法的大乘佛教阶段应当是显宗阶段,密教也属于大乘佛教,但与显宗有很大差别。
佛教形成以后,不断向外传。
大乘佛教阶段传到中国内地,后来发展成汉传佛教,所以汉传佛教的教义基本上是大乘佛教显宗的教义。
印度佛教往西藏传,有一个路线是从印度传过来,从印度传的时候,印度佛教已经到了第三阶段,是密教阶段。
密教传入了西藏,形成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特点就是显宗和密宗结合。
在部派佛教阶段或原始佛教阶段后期,佛教内部发生了辩论。
辩论的时候,主张大乘佛教的这一派僧人座位比较低,人多,所以叫“大众部”,主张原始佛教的这一部分僧人坐的位置比较高,所以叫上座部,上座部得名就是座位高。
上座部从南边往外国传,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地区,从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和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上座部佛教。
中国佛教思想简介(下)
中国佛教思想简介(下)
妙智
【期刊名称】《广东佛教》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说起中国佛教,人们都会提到八大宗派,即:天台宗、三论宗、慈恩宗、贤首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
一般认为,宗派的形成象征着在消化吸收印度佛教后,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点的佛教。
隋唐两代是中国佛教的构成时期,这种构成是以宗派的形式出现的。
【总页数】10页(P33-42)
【作者】妙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6
【相关文献】
1.历史脉络下的“如来藏”佛性思想研究——《如来藏经典与中国佛教》评述 [J], 白银宇;韩凤鸣
2.《思想政治》初二下册教材修订简介及法律常识教学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建议[J], ;
3.中国佛教思想简介(上) [J], 妙智
4.\"一课双磨\"思想下的\"两环七步\"校本研修模式简介 [J],
5.《程颐〈易〉学思想研究——思想史视野下的经学诠释》简介 [J], 高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下)
作者:魏道儒
来源:《百科知识》2009年第13期
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各宗派中影响最大的一派,法系至今传承,并且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
由于本宗以禅来概括其全部教理和修行实践,故名。
因为奉菩提达摩(也作磨)为中土始祖,也称“达摩宗”,又因自称“传佛心印”,被称为“佛心宗”,或简称“心宗”。
还因为自称与“教门”(华严、天台、唯识等)有区别,称为“宗门”。
后世公认的中土传承是初祖菩提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慧)能。
其中,菩提达摩和惠能受到格外尊崇。
达摩是南印度人,出家之后悉心研究大乘佛教,学识渊博。
中年之后,他立志来中国传教。
大约刘宋(420~478)末年,他渡海来到中国南方,此后又辗转渡江北上,在北魏传禅授徒。
他曾在河南少林寺面壁9年,提出“理入”和“行入”的修禅方法。
“理入”要求舍伪归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行入”要求按佛教的某些规定修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他特别强调“藉教悟宗”,就是把佛教经典(教)作为手段,通过壁观修禅,达到心与超言绝相的真如(宗)相契合的境界。
在高僧林立的南北朝时期,菩提达摩只是众多来华传教的印度僧人之一,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辉煌的业绩,知名度是很一般的。
但是,从中唐以后,伴随着禅宗的崛起,佛教界逐渐公认禅宗不是中国产生的,而是达摩从印度传过来的。
禅宗在古印度的祖师传承,也逐渐编制出来,就是所谓从摩诃迦叶到达摩的“西天二十八祖”。
所以,达摩的地位不断提高,关于他的各种神话传说也不断涌现出来。
到北宋时期,推崇达摩达到了顶峰,他被认为是正宗佛法的唯一传播者,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释迫牟尼,可以与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相提并论。
实际上,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经过长期冲突、融合的产物,并不是达摩一个人从印度照搬照抄过来的。
格外尊崇达摩,是禅宗为了证明自己是正宗。
禅宗基本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六祖惠能,这是他受到格外尊崇的原因。
惠能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逝世于先天二年(713)。
作为一代宗师的惠能没有任何显贵的家族背景,并且本人目不识丁,是一位生长在穷乡僻壤的普通老百姓。
他俗姓卢,其父名行瑫,曾在范阳(今河北涿县)为官,后被贬到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
惠能出生在新州,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以卖柴维持生活,与老母相依为命。
大约于咸亨年间(670~674),他慕名到湖北黄梅谒见弘忍。
不久,弘忍秘密指定他为祖师继承人,并传衣(袈裟)为信物。
惠能获得传法祖师资格以后,遵弘忍所嘱,回到岭南。
十几年里,他混迹于农商劳侣之中,没有公开传
教。
大约垂拱年(685~688)间,韶州刺史请他到州城大梵寺说法,其弟子以这次说法内客为基础,结合他的传禅事迹,整理成他的言行录,成为《坛经》。
《坛经》习称《六祖坛经》,是唯一被公开尊为“经”的中国僧人的著作。
这部篇幅不大的经典成为禅宗的“宗经”,影响着唐代以后禅宗乃至整个中国佛教理论的走向。
《坛经》倡导,在人的先天本性中,也就是在自我的心性中,一切具备,无欠无缺。
真理、智慧、佛性,也就是佛教所认为的一切真善美,都存在于人的本心本性之中。
世界万有,人生境遇,都是心性所创造的。
由于人们“迷”于本心本性,才沉沦于生死苦海之中,如果“悟”了本心本性(“识心见性”),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
所谓成佛解脱,不是一个向外追求的过程,也不是一个执著于内心的过程,而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随缘任运的过程。
解脱的唯一正确道路,就是开发自我,实现自我。
这就是“识心见性”,“自成佛道”,简单概括就是“见性成佛”。
以后,禅宗的核心思想还被概括为四句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惠能之后,其弟子怀让一支逐渐形成南岳系,另一弟子行思一支逐渐形成青原系。
到了晚唐五代,从南岳系和青原系下分出五派。
在南岳系中,义玄创“临济宗”,灵祐、慧寂师徒共建“沩仰宗”。
在青原系中,良价、本寂师徒共创“曹洞宗”,文偃创“云门宗”,文益创“法眼宗”。
宋代以后的禅宗史,就是这五宗兴衰消长的历史。
律宗
“律宗”是指中国佛教中以研习和传持戒律为主的宗派。
道宣(596~667)创立的南山律宗,是最重要的一派。
道宣是润州丹徒(今属江苏)人,俗姓钱,12岁入长安日严寺,30岁以前曾游学各地遍访名师,听讲《四分律》四十余遍,以继承智首的律学思想为主。
自武德七年(624)长住终南山,与孙思邈结林下之交。
他曾担任长安西明寺上座,参加玄奘译场负责润文。
弟子有千余人,著名者有文纲、怀素等。
道宣著述甚多,《宋高僧传》共有二百二十余卷。
所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今作十二卷),《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疏》三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二卷,被后代称为“南山律宗三大部”,是该宗的代表作。
戒律是约束僧众行为的规范,也包括出家受戒的仪轨,僧团生活、修行的纪律。
道宣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定授戒仪式。
他以《四分律》为主,综合多部律书和经典,建立了自己的律学体系。
他认为,《四分律》形式上属于小乘佛教,内容上反映大乘佛教的思想。
他将唯识思想运用于律学理论中,把“心法”(阿赖耶识所藏的种子)作为“戒体”(受戒作法产生的防恶功能)。
佛教的一切戒条可以分为“止持”和“作持”两类,“止持”是制止作任何恶行(诸恶莫作)的一切规
定,具体讲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
作持是“诸善奉行”方面的规定,包括受戒、说戒、安居、悔过以及衣食坐卧等规定。
道宣之后,南山律宗的传承时断时续,并没有严整的传法系统。
净土宗
净土宗是指信奉阿弥陀佛,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的佛教宗派。
本宗的传承法系直到宋代才建立,而且有不同的说法。
根据《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净土立教志》所述,净土祖师依次是庐山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
入选的各位祖师都是历代弘扬西方净土信仰的有成就者或有影响者,他们之间并没有师承关系。
一般把善导(613~681)作为本宗的实际创立者。
净土宗的主要典籍依据是“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和《往生论》。
本宗认为,众生只要信仰阿弥陀佛,从事念佛修行,死后就可以凭借阿弥陀佛拯救世人的愿力,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所谓“念佛”实践原有3种,其一是“称名念佛”,即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其二是观想念佛,即冥想佛的相好功德;其三是实相念佛,即思考法身非有非空的中道实相之理。
这3种念佛法门历代都有提倡者,善导以弘扬称名念佛为主。
他们倡导的净土修行实践,也叫作“称名正行”,即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念不舍,以往生净土为期。
特别是从宋代开始,往生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实际上是各宗派共有的信仰,并不是某个宗派所独有的思想内容。
同时,西方净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最流行的佛教信仰之一。
密宗
密宗也称瑜伽密教,因为本宗倡导通过修行“三密”瑜伽(相应)而实现成佛解脱,故名。
一般认为,中国密宗的创立者是唐代的“开元三大士”,即三位开元年间(713~741)来华弘传密教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
善无畏(637~735)是中天竺人,传说是释迦牟尼季父甘露饭王的后裔。
他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6)到达长安。
玄宗尊其为国师,为其设置内道场。
他在长安和洛阳两地译经,并以传授胎藏界密法为主。
金刚智(669~741)是南印度人,曾游历印度南北各地,学习密教经典。
他路经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乘波斯商船取道室里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于开元七年(719)携弟子不空(705~774)到达广州。
后北上入长安,也被礼为国师,常随玄宗来往于两京。
金刚智主要弘传金刚界密法,译出多部密教经典。
金刚智逝世后,不空遵其遗命,率弟子含光等37人,于开宝二年(743)往师子国和天竺搜求密教经典。
开宝五年(746)返唐。
不空传密教经历玄宗、肃宗和代宗三朝,来往于长安、洛阳、武威等地,弟子众多。
开元三大士在唐代帝王的直接支持下,通过译经、建道场传密法、教授弟子等活动,把密教传入中国,形成了以修持密法为主的密宗。
不空弟子慧果传授日本僧人空海,空海回国后创立日本真言宗。
密宗在唐代盛行时间不长,会昌年(841~846)之后就衰落了。
密宗修行程序大体可以用“三密”来概括,即“身密”,手结印契(各种特定姿势);“口密”,口诵真言咒语;“意密”,心中观想大日如来。
密宗认为,众生在本质上与大日如来平等无差别,只是由于众生在身口意三方面有谬误,才陷入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不能解脱。
如果修持“三密”,就会使自己身口意三业清净,与大日如来相应。
通过修习“三密”,修行者的身体姿态、语言和思维获得神秘功能,便具备一种以“金刚心”和“金刚身”为特征的“无上菩提”,这就是佛本尊了。
因此,“三密”被视为达到“即身成佛”(不须经过累世修行,现世生身即可成佛)的途径。
(文章代码: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