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年代十七年文学

合集下载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
• 小结:文学成为了政治斗争阴谋的工具
当代文学
第一章1949—1976文学思潮
1949--1976年文学划分为两个阶段
• 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 • 2、“文革”文学:1966—1976年, • 3、两个阶段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 不同, • 4、两个阶段的一致性:强调文学的无产 阶级与社会性质,把文艺服务于现实政 治、配合国家意识形态作文文学的基本 目的,
样板戏作品
• 把其他地方剧团上演过的作品指定一个 写作班子按照“三突出”模式加工改造, 最后定型为八个“样板戏”。现代京戏 《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 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 《海港》,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 子军》、《白毛女》。
样板戏特点
• 样板戏主题政治化,人物类型化,结构 模式化。基本内容不离阶级斗争和路线 斗争,艺术上打磨精致,但对生活高度 净化和美化,审美上苍白贫血。
样板小说及电影话剧:
• 样板小说:炮制了图解政治纲领,煽动 造反派与走资派斗争的阴谋文艺: • 小说《初春的早晨》、《虹南作战史》 《第一课》、《牛田洋》、《千重浪》、 《较量》、《暴风雨》、《西沙儿女》 (浩然) • 电影;《欢腾的小凉河》、《春苗》、 《决裂》等, • 话剧《盛大的节日》等
文革文学小结
文艺政策的调整
• 始了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文革文学思潮
• 文革文学:单调、样板化、政治性强、 文 学创作几乎停止 文革文学:样板戏、样板小说 样板戏:指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 大会推出的一批优秀作品,本是广大文 艺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四、艺术争鸣
• 二、50、60年代文艺运动逐渐由艺术争 鸣演变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 • 双百方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的提出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 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针。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1949—1966)(一)概述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1、建国前夕在北平召开2、内容:成立了“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确定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的总方针,为工农兵服务为总任务3、意义: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胜利会师的盛会。

标志着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当代文学由此开端。

4、不足:对新形势和环境估计不足,简单照搬解放区的经验和做法,产生了简单化的趋向;对毛泽东《讲话》作了教条式的理解;对国统区的文艺成就评价欠公正,造成两种文艺的裂痕。

二、50年代前中期,文艺领域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始了政治过多干预文学的局面)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俞平伯)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三、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1956年毛泽东提出2、内容:不同的形式风格可以自由发展,不同的流派可以自由讨论3、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部门工作领域的表现4、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在其影响下,一批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或真实描写人性、人情的作品冲破“禁区”应运而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也摆脱教条,产生了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等有一定独立见解的文章。

四、第二次文代会1、1953年在北京召开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最高准则五、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六、小说创作流派1、“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锋、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等作家组成的山西作家创作群落。

他们长期为农民文化所浸润,恪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品质朴无华、幽默活泼,极富山西农村的乡土气息。

2、“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包括刘绍棠、从维熙、林斤澜等作家。

第一部分 十七年文学

第一部分 十七年文学

第一部分十七年文学专项一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总体风貌:“十七年文学”时期内的小说继承中外文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在历史和农村现实题材方面,取得了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一.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列举题或论述题)革命历史题材在十七年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从50年代到7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反映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

这个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多体现出宏大的叙事倾向,具有史诗般的规模。

1.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举出三部即可)★梁斌《红旗谱》主人公:朱老忠、严志和(抗日时期)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主人公:江姐,许云峰(解放战争时期)吴强的《红日》主人公:陈毅、粟裕、张灵甫(解放战争时期)曲波的《林海雪原》主人公:杨子荣(解放战争时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主人公:彭德怀等,(解放战争时期)杨沫的《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抗战前)欧阳山的《三家巷》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红日》梗概:《红日》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统帅华北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这一史实,表现了我军由弱到强、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一伟大历史性转折,显示了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和战斗伟力。

艺术成就:A它突破了以往描写军人的一般模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我军不同层次军事将领形象的刻画集中体现了《红日》的开创性成绩。

B,作者还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如沈振新、梁波、张灵甫。

C.整部小说结构紧凑,三个战役的描写主次分明,张弛自如。

尤其是对战争场面虚实相间、点面结合的独特写法为以后的军事题材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红旗谱》(可能单独命题)★梗概:是梁斌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性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品格。

《红旗谱》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描写冀中平原锁井镇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和地主冯兰池一家两代人的激烈矛盾和斗争过程,从历史的高度概括了大革命前后中国北方乡村和都市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面貌。

50、60年代十七年文学

50、60年代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运动和思潮。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进入当代文学会,1949.7.2 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文联”。

十七年文学具有三次批判。

①1951年对一部电影《武训传》,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文艺运动。

②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③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九叶诗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1956.5.2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50、60年代小说北平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一、历史题材:反映新中国解放战争长篇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江姐,许云风)。

①反映抗日战争,20-30年代长篇:杨沫《青春之歌》(爱情与革命者成长林道静),梁斌《红旗谱》,孙犁《风云初记》,短篇: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②反映抗美援朝50-60年代长篇: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红色经典,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二、现实题材: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民族权利)三、除此之外还有两类:①表现人情、人性还有人的内心,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②敢于揭示现实的阴暗面,去暴露矛盾。

(负面东西)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人物形象:英雄人物:《红旗谱》朱老忠,旧农民新英雄形象。

《林海雪原》杨子荣。

《红岩》江姐,许云峰。

《青春之歌》林道静。

《创业史》梁生宝。

中间人物:1962.8邵荃麟批评家提出的概念。

《红旗谱》严志和;《创业史》梁三老汉,盖三合院。

赵树理创造的人物,“常有理”“小腿疼”“吃不饱”出了名的刺儿头。

《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红旗谱》红色经典小说中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史诗。

朱老忠基纳了农民英雄的传统意识。

《青春之歌》是将林道静爱情和革命上的成熟相结合。

短篇:李准《李双双小传》;茹志鹃《百合花》“清新俊逸”50、60年代诗歌颂诗——开国大典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新华颂》、胡风《时间开始了》臧克家《中国新诗选》艾青“为社会主义歌唱”李季《杨高传》,叙事长篇小说“诗与劳动人民结合榜样”沅章竞《新塞外行》郭小川《致青年公民》“楼梯体”政治鼓动诗。

(完整word版)十七年文学时期

(完整word版)十七年文学时期

十七年文学时期(一)、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1、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1在十七年时期,左倾思潮还没有发展演变到极致,它还没有像文革那样给文艺造成全面的破坏性伤害,这样就使得五四新文学的一些传统和精神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从现实的原因来看,小说和其他体裁比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创作需要长期的体验、构思和思考,因此受政治的干扰要比其他体裁少。

2、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两个繁荣时期在体裁上,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最兴盛的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薄弱。

○150年代初期,以短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2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以长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3、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1)从题材上看,选取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

○1历史题材:a解放战争:长篇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代表作: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b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长篇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短篇代表作: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孙犁《山地回忆》c抗美援朝战争:长篇代表作: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短篇代表作:路翎《洼地上的“战役”》○2现实题材:a.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长篇代表作: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短篇代表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西戎《赖大嫂》b.反映工业建设的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中篇小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c.干预现实,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触及人的灵魂的作品。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蓬》d敢于突破禁区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上编第二章+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

上编第二章+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

2、《创业史》:
1)、主要内容:故事发生在陕西渭 河平原一个叫蛤蟆滩的村子。第一部 写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第二 部写试办农业合作社(未完)。
2)创作意图:“这部小说要向读者 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 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 的。” 两条阵线:梁生宝--郭振山、郭世 富、姚士杰 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现实道路 的小说。 ?社会功利性的写作。历史局限性。
?十七年作家的集体追求。 “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 发,学到一些窍门儿。”(老舍)
2)“问题小说”的创作模式: 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 “提出问题--分析矛盾--解决方法--指导工 作” ?政治意图明显的功利性写作。但文本中间也有意 图空隙和裂缝。 如《“锻炼锻炼”》:“我想批评中农干部中的和 事佬的思想问题。” 但实际文本透露的信息要丰 富得多。
3、作品分析: 短篇创作:《荷花淀》、《山地回忆》等。 多是回忆追记之作。女性形象突出。风格 清新,柔美。 《铁木前传》:?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前 奏,但实际突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地位、 关系、情感的变化。 《风云初记》:抗日战争题材小说。“用 诗写的小说”,有抒情风格,色调明快, 成功的女性人物刻画。
林道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旧 家庭旧社会的反抗。对爱情的软弱缠 绵。对革命的狂热。在革命者的引导 下,逐渐克服自身弱点,告别“旧 我”,成为一名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 革命战士。 “林道静不是我自己,但有我个人的 生活在内”
4)艺术特点:
结构上,以林道静为中心,全面展示 了当时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复杂 的社会关系。
2 峻青,王愿坚的小说 峻青:山东海阳人。1940年参加革命。代 表作《黎明的河边》等。 1)以亲历战争为背景:选取战争中最艰苦 的时期,最险恶的环境,最惨烈的情节, 突出革命的艰难。 2)突出英雄人物,歌颂英雄形象,充满了 理想主义的激情 3)美学风格:悲壮、激昂

1950-1960年代美英的中国“十七年文学”解读者身份研究

1950-1960年代美英的中国“十七年文学”解读者身份研究

s t a nd po i nt be t we e n t he na t i ve we s t e r ne r s a nd t he e t h ni c Chi n e s e r e s e a r c he r s . Su c h di f f e r e nc e s l e d t o t he di v e r s i t y o f t he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n s . Ke y wor d s: Am e r i c a n a n d Br i t i s h r e s e a r c he r s ;Ch i ne s e l i t e r a t ur e i n 1 9 49 ~ 6 6;i de n t i t y;e t hn i c i t y
t a t i o n s . A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e r s t e n d e d t o u s e we s t e r n a r t i s t i c s t a n d a r d s t o e v a l u a t e Ch i n e s e I i t e r a t u r e i n 1 9 4 9
第2 8卷 第 1 期
2 O 1 4 年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Vo1 . 28, N 0.1
1 月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 文章编号]1 。 ( ] 8 —1 7 6 3 ( 2 0 1 4 ) o 1 一o 1 O 8 —0 6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

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的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与社会政治关联紧密的文学,也因此产生剧烈的错动,而出现了被称之为“转折”的情形,使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当代文学”形态的阶段。

“转折”在这里主要并不是指一种全“新”的东西的生成和“旧”的文学成分的消失,主要是指原来文学格局中各种倾向、流派、力量的地位、关系在新的条件下的重组。

一、文学的转折40 年代后期中国的文学界,存在着多种不同思想艺术倾向的作家、作家群。

有与国民党有着直接的结盟关系的作家;有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一群(如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有“广泛的中间阶层作家”(或称“进步作家”,如老舍、叶圣陶、巴金、曹禺、朱自清等);有活动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左翼革命作家。

有着明确政治、文学目标,并且有力量左右文学走向,对文学状况加以“规范”的,是左翼文学力量。

左翼文学力量通过积极传播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延安文艺整风所确立的文艺方向,通过对不同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的“类型”划分,以确立团结、争取、打击的对象,而达到文学“一体化”的实现。

这样,在进入50 年代之后到70 年代,左翼革命文学凭籍其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凭籍政治权力的支持,而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合法存在的文学事实。

二、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召开于1949 年7 月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通常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开端。

大会在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成绩、总结检讨40 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来确立“当代文学”的性质,规定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

并确定了毛泽东1942 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是文艺界的“共同纲领”。

周扬在大会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中指出,毛泽东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这一方向,规定了“当代文学”对于革命政治的服务和配合;以“民族的、阶级斗争与劳动生产”作为创作的体裁;工农兵及其英雄人物是作品的主人公;作品应以歌颂和表达乐观情绪作为基调;采取为广大读者明白易懂的艺术形式;作家的写作,以及文学作品出版、流通和阅读(批评),应高度组织化;……这构成这一时期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六章_50-60年代小说

第六章_50-60年代小说

当代(当下)评论对作家的评价: 作家自身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艺术视野上的局限造成的思想认识 上的狭隘 二是在创作方法上对事件的重视造成的对 人物的忽视
四、作品分析:
《“锻炼锻炼”》-民间立场的曲折表现
1、作品发表的背景:《“锻炼锻炼”》1958年8月在 《火花》上发表,绵里藏针,用“春秋笔法”。 2、《“锻炼锻炼”》所反映的50年代新农村“大跃进” 的现实。 副主任杨小四是个青年人 王聚海(老主任) --杨小四需要“锻炼、锻炼” “小腿疼” “吃不饱” 好逸恶劳,使人厌恶 第一个冲突高潮是杨副主任利用大字报的形式公开批判 这两个社员,于是引起了“小腿疼”大闹社办公室,但 终于被干部利用法律和政权的力量所制服。
《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 《在悬崖上》(邓友梅) 《红豆》(宗璞) 《小巷深处》(陆文夫) 《达吉和她的父亲》(高缨)
农村题材小说兴盛的原因
1、五四乡土文学传统的滋养 鲁迅、沈从文、蹇先艾、许钦文、王鲁彦、 黎锦明 等乡土作家的创作经验
2、左翼与解放区农村题材创作传统 的影响
《三里湾》(1955)
第一部以农业合作化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山乡巨变》
出现了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创业史》
阶级阵线分明,两种思想、道路、阶级。
周立波 (1908--1979) 原名周绍 仪,湖南 益阳人。
(三)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
《铁水奔流》(周立波) 《百炼成钢》(艾芜)
1957年出版,小说以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背景,描写了某 炼钢厂在恢复和扩建过程中既炼钢又炼人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以秦德 贵为代表的先进工人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50-60年代的小说
第六章

十七年文学时期

十七年文学时期

十七年文学时期(一)、十七年文学时期的小说1、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1在十七年时期,左倾思潮还没有发展演变到极致,它还没有像文革那样给文艺造成全面的破坏性伤害,这样就使得五四新文学的一些传统和精神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从现实的原因来看,小说和其他体裁比较,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创作需要长期的体验、构思和思考,因此受政治的干扰要比其他体裁少。

2、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两个繁荣时期在体裁上,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最兴盛的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相对而言发展得比较薄弱。

○150年代初期,以短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2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以长篇小说的丰收为标志。

3、十七年时期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1)从题材上看,选取革命斗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

○1历史题材:a解放战争:长篇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代表作: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b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长篇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短篇代表作:王愿坚《七根火柴》、《党费》,孙犁《山地回忆》c抗美援朝战争:长篇代表作: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短篇代表作:路翎《洼地上的“战役”》○2现实题材:a.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长篇代表作: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短篇代表作: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西戎《赖大嫂》b.反映工业建设的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铁水奔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乘风破浪》;中篇小说: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c.干预现实,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触及人的灵魂的作品。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蓬》d敢于突破禁区的作品: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现当代十七年文学 自己整理

现当代十七年文学 自己整理

第四章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第一节概述1、十七年文学:1949——1966,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左倾思潮不断干扰2、建国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3、50年代前、中期,三场思想批判运动:①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政治过多干预文学);②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俞平伯的政治性围攻深入到岁胡适学术思想的前面批判),③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批判胡风的三个方面:立场、态度、观点;胡风文艺理论: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的创伤、处处有生活)。

4、1956.5.2,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扩大人民内部的民主和自由(2)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3)推动创作自由、讨论自由、批判自由受其影响,一批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或真实描写人性、人情的作品冲破“禁区”应运而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也摆脱教条,产生了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等有一定独立见解的文章。

5、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文汇报》公开发表,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

6、1953.9北京召开第二次文代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最高准则,有积极影响,但导致十七年文学基本呈现出现实主义一元化格局,失却了创作思想、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7、创作流派:①“山药蛋派”:小说领域,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烽、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等作家组成的山西作家创作群落,恪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品质朴无华,幽默活泼,极富山西农村的乡土气息;②“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包括刘绍棠、从维熙、林斤澜等作家,他们的小说善于以轻盈的散文笔调描摹时代风云,以简驭繁,白描传神。

8、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不足:(1)因政治宣传、中心任务的制约被迫付出真实性缺失的代价了,一系列政治性批判运动之后,作家们被不能写劳动人民精神奴役的创伤、不能表现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束缚。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1、《红日》吴强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创业史》柳青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5、《保卫延安》杜鹏程著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青春之歌》杨沫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9、《黎明的河边》俊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2、《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3、《苦菜花》冯德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4、《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5、《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年作家出版社16、《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7、《山地回忆》孙犁写成于1949年18、《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19、《三千里江山》杨朔1953年人文出版社20、《上甘岭》陆柱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22、《大波》李劼人1958年作家出版社23、《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4、《一架弹花机》马锋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5、《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6、《登记》赵树理1953年工人出版社27、《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28、《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29、《农村散记》秦兆阳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30、《春种秋收》康濯1955年作家出版社31、《宋老大进城》西戎32、《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33、《静静的产院》茹志鹃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4、《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35、《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6、《铁水奔流》周立波1955年作家出版社37、《春天来到了鸭绿江》雷加1963年作家出版社38、《百炼成钢》艾芜1959年作家出版社39、《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1部)、1962年12月版(第2部)作家出版社40、《乘风破浪》草明1959年作家出版社4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42、《城南旧事》林海音(林含英)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3、《婚姻的故事》林海音(林含英)1963年台北文星书店44、《将军族》陈映真(陈永善)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45、《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1965年皇冠叢書46、《雪地上的星星》於梨华196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47、《一朵小百花》聂华苓1950年香港真理学会出版4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1958年大林书店出版49、《窗外》琼瑶(陈喆)1963年50、《几度夕阳红》琼瑶(陈喆)1964年51、《酒徒》刘以鬯(刘同绎)1963年海滨图书公司52、《书剑恩仇录》金庸(查良镛)1955年53、《射雕英雄传》金庸(查良镛)1958年54、《飞狐外传》金庸(查良镛)1960年55、《雪山飞狐》金庸(查良镛)1959年56、《连城诀》金庸(查良镛)1963年57、《白马啸西风》金庸(查良镛)1961年58、《时间开始了》胡风1950年海燕书店59、《天山牧歌》闻捷1956年出版60、《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1959年红旗杂志社61、《遗失的笑》草明194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62、《新夫妇》草明1950年北京天下图书公司63、《孩子的控诉》草明1952年沈阳通俗文艺出版社64、《爱情》草明1956年工人出版社65、《延安人》草明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66、《草明短篇小说集》草明1957年作家出版社67、《草明选集》草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8、《解放区散记》草明1949年哈尔滨东北书店69、《在和平的国家里》草明1952年东北青年出版社70、《南游记》草明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71、《探索细胞奥秘的人》草明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72、《火车头》草明1950年工人出版社73、《私访记》刘绍棠1957年作家出版社74、《中秋节》刘绍棠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75、《运河的桨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6、《山楂村的歌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7、《青枝绿叶》刘绍棠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78、《窗》萧也牧1956或1957年出版79、《荣誉》陆文夫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80、《二遇周泰》陆文夫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81、《走向胜利》(诗集)艾青1950年文化工作社82、《新文艺论集》艾青1950年群益出版社83、《欢呼集》(诗集)艾青1950年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84、《艾青选集》艾青1951年开明85、《新诗论》艾青1952年天下86、《宝石的红星》(诗集)艾青1953年人文87、《艾青诗选》艾青1955年人文88、《黑鳗》(长诗艾青) 1955年作家89、《春天》(诗集) 艾青1956年人文90、《海岬上》(诗集) 艾青1957年作家91、《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 艾青1960年新疆人民92、《星火集续编》(散文集)何其芳1949年群益出版社93、《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何其芳1950年海燕出版社94、《西苑集》(论文集)何其芳1952年人文出版社95、《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何其芳1956年作家出版社96、《散文选集》何其芳1957年人文出版社97、《诗歌欣赏》(论文集)何其芳1962年作家出版社98、《方珍珠》(话剧)老舍1950年晨光出版社99、《龙须沟》(话剧)老舍1951年大众出版社100、《老舍选集》老舍1951年开明书店101、《过新年》(曲艺集)老舍1951年晨光出版社102、《柳树井》(戏剧)老舍1952年宝文堂103、《消灭病菌》(戏剧)老舍195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04、《春华秋实》(话剧)老舍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05、《大家评理》(戏剧)老舍1953年大众出版社106、《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老舍1954年工人出版社107、《青年突击队》(话剧)老舍1959年大众出版社108、《西望长安》(话剧)老舍1955年大众出版社109、《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0、《十五贯》(戏剧)老舍1956年人民出版社111、《福星集》(散文集)老舍1958年北京出版社112、《茶馆》(话剧)老舍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13、《红大院》(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4、《女店员》(话剧)老舍195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15、《青霞丹雪》(戏剧)老舍1959年北京出版社116、《老舍剧作选》老舍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7、《全家福》(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8、《宝船》(话剧)老舍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19、《荷珠配》(话剧)老舍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0、《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21、《神拳》(话剧)老舍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2、《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作家出版社123、《雨后集》(诗集)郭沫若1951年开明124、《海涛》(散文集)郭沫若1951年新文艺125、《奴隶制时代》(史论)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126、《雄鸡集》(诗集) 郭沫若1959年北京127、《洪波曲》(自传)郭沫若1959年百花128、《蔡文姬》(剧本)郭沫若1959年文物129、《潮汐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作家130、《骆驼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人文131、《武则天》郭沫若1962年中国戏剧132、白蛇传(十五集京剧)1955年,作家出版社133、田汉剧作选,田汉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34、名优之死(三幕话剧)田汉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5、西厢记(六场京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6、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7、月光曲(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8、田汉选集(戏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结合作品谈谈对十七年文学的总体特征的认识

结合作品谈谈对十七年文学的总体特征的认识

十七年文学之概括及论述五六十年段中国文坛,受到政治的压迫“强奸”,而不得不服从于政治,以政治的要求作为文学创作的动因。

政治气息充斥于文学作品之中.。

十七年文学作品虽有种种的不足,但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占有相当的地位的。

在中国近、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集中体现于三红,创青山保林——《红颜》,《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其作品都体现着如下的特点。

一,史诗创作情结。

写作类容都为有关新中国的重大历史或者有特别意义的事件为落点,用极大的篇幅笔墨去渲染。

营造史诗性的效果。

如《红日》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林海雪原》描写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红旗谱》将故事背景置于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

《红岩》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统一起来。

《山乡巨变》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

二,英雄崇拜心理。

《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是聪明,机智勇敢的化身,上演了一场绝妙的“无间道”,为了进一步了解威虎山匪帮的情况,提出打入匪帮的内部,乔装成成土匪,只身来到威虎山,机智的回答了“八大金刚”盘问;在座山雕精心布置的“与来袭共军激战”的战斗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识破诡计,将计就计乘机送出所摸清楚的情报,并且打入敌人内部。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1、《红日》吴强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创业史》柳青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5、《保卫延安》杜鹏程著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青春之歌》杨沫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9、《黎明的河边》俊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2、《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3、《苦菜花》冯德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4、《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5、《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年作家出版社16、《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7、《山地回忆》孙犁写成于1949年18、《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19、《三千里江山》杨朔1953年人文出版社20、《上甘岭》陆柱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22、《大波》李劼人1958年作家出版社23、《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4、《一架弹花机》马锋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5、《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6、《登记》赵树理1953年工人出版社27、《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28、《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29、《农村散记》秦兆阳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30、《春种秋收》康濯1955年作家出版社31、《宋老大进城》西戎32、《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33、《静静的产院》茹志鹃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4、《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35、《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6、《铁水奔流》周立波1955年作家出版社37、《春天来到了鸭绿江》雷加1963年作家出版社38、《百炼成钢》艾芜1959年作家出版社39、《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1部)、1962年12月版(第2部)作家出版社40、《乘风破浪》草明1959年作家出版社4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42、《城南旧事》林海音(林含英)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3、《婚姻的故事》林海音(林含英)1963年台北文星书店44、《将军族》陈映真(陈永善)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45、《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1965年皇冠叢書46、《雪地上的星星》於梨华196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47、《一朵小百花》聂华苓1950年香港真理学会出版4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1958年大林书店出版49、《窗外》琼瑶(陈喆)1963年50、《几度夕阳红》琼瑶(陈喆)1964年51、《酒徒》刘以鬯(刘同绎)1963年海滨图书公司52、《书剑恩仇录》金庸(查良镛)1955年53、《射雕英雄传》金庸(查良镛)1958年54、《飞狐外传》金庸(查良镛)1960年55、《雪山飞狐》金庸(查良镛)1959年56、《连城诀》金庸(查良镛)1963年57、《白马啸西风》金庸(查良镛)1961年58、《时间开始了》胡风1950年海燕书店59、《天山牧歌》闻捷1956年出版60、《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1959年红旗杂志社61、《遗失的笑》草明194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62、《新夫妇》草明1950年北京天下图书公司63、《孩子的控诉》草明1952年沈阳通俗文艺出版社64、《爱情》草明1956年工人出版社65、《延安人》草明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66、《草明短篇小说集》草明1957年作家出版社67、《草明选集》草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8、《解放区散记》草明1949年哈尔滨东北书店69、《在和平的国家里》草明1952年东北青年出版社70、《南游记》草明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71、《探索细胞奥秘的人》草明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72、《火车头》草明1950年工人出版社73、《私访记》刘绍棠1957年作家出版社74、《中秋节》刘绍棠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75、《运河的桨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6、《山楂村的歌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7、《青枝绿叶》刘绍棠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78、《窗》萧也牧1956或1957年出版79、《荣誉》陆文夫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80、《二遇周泰》陆文夫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81、《走向胜利》(诗集)艾青1950年文化工作社82、《新文艺论集》艾青1950年群益出版社83、《欢呼集》(诗集)艾青1950年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84、《艾青选集》艾青1951年开明85、《新诗论》艾青1952年天下86、《宝石的红星》(诗集)艾青1953年人文87、《艾青诗选》艾青1955年人文88、《黑鳗》(长诗艾青) 1955年作家89、《春天》(诗集) 艾青1956年人文90、《海岬上》(诗集) 艾青1957年作家91、《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 艾青1960年新疆人民92、《星火集续编》(散文集)何其芳1949年群益出版社93、《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何其芳1950年海燕出版社94、《西苑集》(论文集)何其芳1952年人文出版社95、《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何其芳1956年作家出版社96、《散文选集》何其芳1957年人文出版社97、《诗歌欣赏》(论文集)何其芳1962年作家出版社98、《方珍珠》(话剧)老舍1950年晨光出版社99、《龙须沟》(话剧)老舍1951年大众出版社100、《老舍选集》老舍1951年开明书店101、《过新年》(曲艺集)老舍1951年晨光出版社102、《柳树井》(戏剧)老舍1952年宝文堂103、《消灭病菌》(戏剧)老舍195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04、《春华秋实》(话剧)老舍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05、《大家评理》(戏剧)老舍1953年大众出版社106、《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老舍1954年工人出版社107、《青年突击队》(话剧)老舍1959年大众出版社108、《西望长安》(话剧)老舍1955年大众出版社109、《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0、《十五贯》(戏剧)老舍1956年人民出版社111、《福星集》(散文集)老舍1958年北京出版社112、《茶馆》(话剧)老舍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13、《红大院》(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4、《女店员》(话剧)老舍195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15、《青霞丹雪》(戏剧)老舍1959年北京出版社116、《老舍剧作选》老舍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7、《全家福》(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8、《宝船》(话剧)老舍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19、《荷珠配》(话剧)老舍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0、《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21、《神拳》(话剧)老舍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2、《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作家出版社123、《雨后集》(诗集)郭沫若1951年开明124、《海涛》(散文集)郭沫若1951年新文艺125、《奴隶制时代》(史论)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126、《雄鸡集》(诗集) 郭沫若1959年北京127、《洪波曲》(自传)郭沫若1959年百花128、《蔡文姬》(剧本)郭沫若1959年文物129、《潮汐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作家130、《骆驼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人文131、《武则天》郭沫若1962年中国戏剧132、白蛇传(十五集京剧)1955年,作家出版社133、田汉剧作选,田汉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34、名优之死(三幕话剧)田汉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5、西厢记(六场京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6、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7、月光曲(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8、田汉选集(戏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50、60年代十七年文学

50、60年代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运动和思潮。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进入当代文学会,1949.7.2 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文联”。

十七年文学具有三次批判。

①1951年对一部电影《武训传》,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文艺运动。

②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③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九叶诗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1956.5.2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50、60年代小说北平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一、历史题材:反映新中国解放战争长篇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江姐,许云风)。

①反映抗日战争,20-30年代长篇:杨沫《青春之歌》(爱情与革命者成长林道静),梁斌《红旗谱》,孙犁《风云初记》,短篇: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②反映抗美援朝50-60年代长篇: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红色经典,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二、现实题材: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民族权利)三、除此之外还有两类:①表现人情、人性还有人的内心,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②敢于揭示现实的阴暗面,去暴露矛盾。

(负面东西)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人物形象:英雄人物:《红旗谱》朱老忠,旧农民新英雄形象。

《林海雪原》杨子荣。

《红岩》江姐,许云峰。

《青春之歌》林道静。

《创业史》梁生宝。

中间人物:1962.8邵荃麟批评家提出的概念。

《红旗谱》严志和;《创业史》梁三老汉,盖三合院。

赵树理创造的人物,“常有理”“小腿疼”“吃不饱”出了名的刺儿头。

《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红旗谱》红色经典小说中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史诗。

朱老忠基纳了农民英雄的传统意识。

《青春之歌》是将林道静爱情和革命上的成熟相结合。

短篇:李准《李双双小传》;茹志鹃《百合花》“清新俊逸”50、60年代诗歌颂诗——开国大典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新华颂》、胡风《时间开始了》臧克家《中国新诗选》艾青“为社会主义歌唱”李季《杨高传》,叙事长篇小说“诗与劳动人民结合榜样”沅章竞《新塞外行》郭小川《致青年公民》“楼梯体”政治鼓动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年文学运动和思潮。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进入当代文学会,1949.7.2 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成立“文联”。

十七年文学具有三次批判。

①1951年对一部电影《武训传》,第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文艺运动。

②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③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九叶诗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
1956.5.2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
50、60年代小说
北平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
一、历史题材:反映新中国解放战争长篇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江姐,许云风)。

①反映抗日战争,20-30年代
长篇:杨沫《青春之歌》(爱情与革命者成长林道静),梁斌《红旗谱》,孙犁《风云初记》,短篇: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
②反映抗美援朝50-60年代
长篇: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
红色经典,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二、现实题材:
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
赵树理《三里湾》(民族权利)
三、除此之外还有两类:①表现人情、人性还有人的内心,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②敢于揭示现实的阴暗面,去暴露矛盾。

(负面东西)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人物形象:
英雄人物:《红旗谱》朱老忠,旧农民新英雄形象。

《林海雪原》杨子荣。

《红岩》江姐,许云峰。

《青春之歌》林道静。

《创业史》梁生宝。

中间人物:1962.8邵荃麟批评家提出的概念。

《红旗谱》严志和;《创业史》梁三老汉,盖三合院。

赵树理创造的人物,“常有理”“小腿疼”“吃不饱”出了名的刺儿头。

《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红旗谱》红色经典小说中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史诗。

朱老忠基纳了农民英雄的传统意识。

《青春之歌》是将林道静爱情和革命上的成熟相结合。

短篇:
李准《李双双小传》;茹志鹃《百合花》“清新俊逸”
50、60年代诗歌
颂诗——开国大典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郭沫若《新华颂》、胡风《时间开始了》
臧克家《中国新诗选》
艾青“为社会主义歌唱”
李季《杨高传》,叙事长篇小说“诗与劳动人民结合榜样”
沅章竞《新塞外行》
郭小川
《致青年公民》“楼梯体”政治鼓动诗。

《致大海》大海作为革命象征
诗歌《望星空》解剖自我
叙事诗《一个和八个》
★★★郭小川艺术特点:
善于“革新”,尤其重视形式。

受到“技术革新能手”称号。

①郭小川努力寻找最佳表现手法,让激情渗透到形象中的方法。

②郭小川注意通过诗的押韵和节奏,来创造“雄浑壮丽的气势”,并围绕诗歌节律进行句法和章法的试验。

③在诗歌体式上不断的创新
贺敬之《白毛女》
采用“信天游”诗体形式,1956年的《回延安》
闻捷:抒情诗是《天山牧歌》、叙事诗《复仇的火焰》
50、60年代戏剧
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宣扬革命精神的。

历史剧热潮,1958-1962年,“双百”提出逐渐出现。

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对人物重新评价。

老舍《神拳》、曹禺《胆剑篇》,挖掘历史精神。

歌剧
①《白毛女》式,戏剧上倾向于话剧,说白话,用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相结合。

②《草原之歌》式,接近西洋歌剧。

形成当代歌歌剧高潮:
1957年《红霞》渔民家女孩建构歌剧
1958年《洪湖赤卫队》南方普通革命队,
1960年《刘三姐》民间形式,广西壮族
1960年《红珊瑚》
1964年《江姐》共产党员形象。

★★★★《茶馆》P51
老舍戏曲代表作,是当代戏剧的经典,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当代话剧第一次话剧高潮的“潮头”。

是北京艺人演剧艺术的代表。

被西欧戏剧界评价“远东戏剧的奇迹”
被美国誉为中国的《推销员之死》
《茶馆》艺术特点:(填空,简答,论述)
①在主题方面使用了“反描法”,“反描法”在反面做文章,让观众在反面否定的感受中,自然趋向正面主题。

②在主题跟环境关系中用“侧面透露法”原则《茶馆》是戏剧成功的关键。

因为《茶馆》是当时旧社会缩影。

③在整个大的结构下采用“人像展览式”方法结构全剧。

④在艺术上采用“坐标式”结构。

纵横交错、虚实结合、广度与深度结合。

⑤在每一幕穿插怪异事件,增强戏剧性,突出戏剧立意。

⑥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使用了“单纯个性化语言”
田汉
《关汉卿》是田汉戏剧创作最高成就。

《关汉卿》主题:“为民请命”
性格:“铜豌豆”精神
★★★艺术特征:P56
①情节结构,戏中戏是一大特色。

②“话剧加唱”一贯做法。

③悲剧式的结局。

50、60年代散文
报告文学①反映抗美援朝,作品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②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作品柳青《王家滨》、杨朔《石油城》
1957-1966年出现高潮,杨朔
★★★杨朔散文内容:P64
①表现生活激流,生活风貌。

②描写劳动者建设祖国的执着精神和高尚情操。

③描写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往来和他们热爱和平反对霸权的心愿。

艺术主张,1959年提出“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诗化散文
★★★艺术特征:
①讲究艺术构思,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抓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生发联想和想象,洞隐烛幽,见微知著,使作品的思想得到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因而具有诗的视角和诗的容量。

②注重创造诗的意境。

采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以创造诗的象征比附的境界。

③讲究艺术结构,一般采用曲迳通幽、“卒章显志”的园林结构,又善于运用虚实、隐显、疏密、抑扬、张驰等艺术辩证法,对各种材料进行剪裁、缝合、布局和组织文章。

★★★杨朔不足:
①思想受时代内容有“左”的痕迹。

②刻意求“诗”,有雷同和求工的痕迹。

③象征比附是其定势。

秦牧
原名林觉夫,《花城》
★★★秦牧创作艺术特征:66
①熔知识性与散文性于一炉,被称作知识的“花城”
②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

③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

④语言上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具有亲切感。

秦牧散文不足:(时代的局限)
①知识性材料反复使用,失去新鲜感。

②罗列材料过多,难免冗杂拖沓。

③有强烈的政治宣传意识,作品有说教气,哲理失之肤浅。

刘白羽:《樱花漫记》《长江三月》
风格雄浑豪放。

刘白羽散文创作不足:
①执著的强调散文要“庄丽”“战斗”,完全纳入政治宣传,削弱了散文的思想魅力。

②疏于修辞,行文不够清晰,失去了散文语言应有的洗练与清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