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英国的制度创新》文字素材1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岳麓版 必修一 英国的制度创新

岳麓版 必修一 英国的制度创新

B.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C.“光荣革命”
D.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
C
4. 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威廉以他自己
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提
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A.英国议会
C. 英国民众
B.英国贵族
D.英国王室
A
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
1688,光荣革命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前提)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权利法案》的条款:
标志: 1689《权利法案》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 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立法权
动动脑 :有人说 限制 2.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
国王 “革命前是国王的 征税权 权力 议会,革命后是议 3.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 会的国王” ,你 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军事权 如何理解? 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各是什么? ①基础----代议制;核心----责任内阁制。 (2)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地位如何? ②国王----国家元首,扮演仪式的角色, 统而不治。 (3)首相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权力,地位如何? ③首相----多数党领袖,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二、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过程: 第一步:①光荣革命前,内阁是国王的咨询机构
第二步:②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统而
不治” ;内阁逐渐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第三步:③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
第一任内阁首相,组建内阁。
两党制 到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不再是个人 而是两大政党角逐.
2.基本原则: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伦 三岛早已是深陷泥潭。英国财政大臣达林10月8日 上午宣布了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你认为: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

项目
1750-1800
1801-1900
煤产量 增长1倍
增长20倍
生铁产量 前40年增长4倍,后20年又增长1倍 又增长30倍
原棉进口 增长5倍
又增长30倍
GDP
增长4倍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英国煤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铁 产量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棉布也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
制度创新》课件
2020/9/21
苏格兰
北爱尔兰
威尔士
英格兰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概念解读
君主立宪制:
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
是资本主义国家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政权 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 物。
线索
一对矛盾: 议会与国王 两个趋势: 王权逐步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加强 三个转移: (1) 立法权等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 (2)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 (3)议会主导权由贵族资产阶级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
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
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
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D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恩格斯
材料二: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专利法,当时称为
“垄断法”。法案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
的财产权利。

高中历史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课件岳麓版必修1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 【解析】 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 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 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A项不符合史实,《权利法案》 公布后,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议会的制约;在内阁制正式形成之前,
• 总之,英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政治权力由英王转移于议会、行 政权力转移于内阁的历史。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不断发展,内阁制 逐渐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代议制度逐步形成、不断完善。你需要 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 1.近代英国制度不断创新,“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 2.简述英国《权利法案》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 3.简述英国内阁制形成的过程、内阁的运行原则、内阁首相与大
• 点拨:
• 《权利法案》不是宪法:《权利法案》虽然由议会制定而成为英国 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法律基础,但并非英国宪法,英国代议制的形成 是一系列法律文件和民主惯例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1.形成过程
• (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_而_不__治______”的国家元首内阁, ______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 (2)到18世纪中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得以形成并完善,请用材料三 中有关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惯例或制度说明。
• (3)材料四表明英国议会的选举规则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提示:(1)君主立宪制度。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 王权(议会主权)、法律至上的原则,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 的地位。
历史
必修① · 岳麓版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 〔主干线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共32张)PPT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共32张)PPT课件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英国的制度创新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导入:我们所知的西方最早的民主起源于哪里?
古 代 雅 典
2
导入:我们所知的西方最早的民主起源于哪里?
古 代 雅 典
直接民主 选举代表
代议制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英国的制度创新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课标要求: 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
——摘编自 阎照祥. 英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 行政权
19
完善之 ——责任内阁制
1721年,罗伯特·沃 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 的第一任内阁首相, 主持内阁会议,协调 各部门的工作。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0
完善之 ——责任内阁制
含义:内阁的原意为密 室,早期是国王与顾问和助 手开会的地方,后逐渐成为 最高行政机关。
6
孕育之 ——议会限制王权
时间: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 组成: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
7
—孕—育资之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资产阶级新贵族力量日益增长,要求取得更大的 政治、经济权利,并通过议会捍卫自己的权力。


矛 盾






2、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标榜“君权神 授”,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君主。
4、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
1、标志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 3、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进入长期稳定 发展时期。 4、对后来英国宪法的制定和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 家的宪法制定有深远的意义。
15

岳麓版必修一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岳麓版必修一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1264年,以孟福尔为首的贵 族军队大胜王党军队,俘虏了英 王亨利三世及太子爱德华。孟福 尔掌握了国家政权。1265年,孟 福尔召开“大会议”讨论国事, 出席会议的除教俗大贵族外,还 有各郡郡守选派的两名骑士、各 城市选派的两名市民。当年8月, 爱德华出逃,组织军队与孟福尔 再战,最后击杀孟福尔,恢复了 王权统治。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两党制



3、民主制度的发展


英国的君主 立宪制
引导一英国的内阁制是怎样形成的?
内阁是密室的意思。“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挑选 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 门的工作。他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内 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德国汉诺威选帝侯 登上英国王位后,经常不出席内阁会议,大 臣们有事就自己商量对策,然后提交国王, 国王的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内阁,内阁制度由 此得以形成。
17
《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 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国 前:“君权神授”,王权很大 王 后:法律从各方面限制王权
议 前:仅有提出财政、法律议案的权力 会
后:法律确立议会主权,王权置于议会法权之下
权力中心转向议会,国王仍有行政权
引导四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意义)?
1、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2、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3、形成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 4、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保障英国社会长 期稳定发展。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 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 部门的工作。
知识小补充
英国首相,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 (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缩写PM),简称联合 王国首相或英揆(揆,本意即宰相),英国政府首脑, 是代表英国王室和民众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 英国首相一般情况下由英国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 执政联盟的首领自动成为首相人选,人选经国王/女王任 命后正式成为首相。 2019年7月23日,鲍里斯·约翰逊当选执政党保守党领袖, 7月24日,鲍里斯·约翰逊接任特蕾莎·梅,成为英国首 相。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八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运用法律对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
?权利法案?
公布的时间 1689年
内容
一是从立法、司法、税收和军权等 方面限制了王权,约束国王的行为;
二是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 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历史意义
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英 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议会与国 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为资本主义在英国的 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的社会环境。
保守党 自由党
保守党 工党
“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相阻止侵犯法律的神 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家——这是两 个醋气熏天的情夫在争献殷勤地侍奉同一情妇。〞
——伏尔泰?巴比伦公主?
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 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1年塞福克只有32个选民,却仍可推选2 名议员;萨里郡有3个选区总共只有7个选民, 却可推举6名议员。
有人形容“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 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 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问题整理1:内阁在英国革命前后的演变 内阁——为国王效劳,管理政府部门 内阁——国王逐渐退出内阁 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1979年5月 3日,撒切 尔夫人入 主唐宁街
10号
政党制度
托利党〔歹徒〕 辉格党〔偷马贼〕
思考
什么是代议制?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 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 形式。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简介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 地位。
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 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本质上要看国体的性质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最新-高中历史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文本素材 岳麓版

最新-高中历史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文本素材 岳麓版

【史料及解析】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18版岳麓必修1)“光荣革命”是否不光荣传统认识,只有轰轰烈烈的革命才值得称道,而1688年政变是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是软弱和不彻底的表现,是非革命的,是加引号的光荣革命。

1688年政变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妥协的结果,但这种妥协是必要的,有分寸的。

因为当时詹姆士二世以恢复天主教和新法政策为核心的倒行逆施,已激化了英国的社会矛盾,并且严重危及了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所取得的成果,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唯有果断地结束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才能维护革命的基本成果。

“光荣革命”迅速地、顺利地结束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应该说是一种明智的、可行的选择。

从当时的形势看,新的人民革命已在酝酿之中。

而英国革命的任务仅仅是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阻碍,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不仅会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其他阶级、阶层包括广大人民群众也都没有什么益处可言。

因此,用政变的方式,解决复辟王朝,避免社会动荡,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

从客观上看,“光荣革命”在英国史上开始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与资本有联系的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掌握政权后,大力促进了手工工场的发展。

议会通过圈地法,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圈地运动,同时积极开拓了海外殖民地,扩大市场和原料来源。

这些政策、措施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还有,“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符合英国的国情。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断的调节中,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不断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传统的观点认为“光荣革命”斗争不够激烈,其实,这种认识也不完全正确。

革命在英格兰是不流血的,但特别议会把王位奉献给威廉和玛丽,它破坏了严格的世袭继承的顺序,并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双主政权。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笔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总结笔记

意义: 1、沉重打击了国内复辟君主制的保皇派势力,最终从法律上 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标 志着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全建立 2、此时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逐步展开,宪法的通过为工业资 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时间: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正式颁布
第三单元复习笔记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大宪章》的推行(1215) ——限制王权的开始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
3)《权利法案》颁布(1689) ——议会君主立宪制确立
影响: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统治方式从人治 转向法治
美国 联邦制 总统共和制
法国 半总统制的半 议会制的共和 制
德国 半专制的君主 立宪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选举(任期4 年,不得超过 两届) 任期制
总统
选举(任期7 年,可连选连 任) 任期制
皇帝
世袭 产生方式 有无任期 国家元首 无 有无实权 终身制
世袭
终身制



英国
美国
法国 议会制共和制
德国
1861年4月—1865年4月
美国内战
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 级革命
1787年宪法的制定 麦迪逊是美国宪法之父,华盛顿是美国国父 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结成松散的邦联,邦联政 府无权 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时间、地点:1787年5—9月,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内容: 宪法规定了联邦制和总统共和制的政体,规定联邦 政府 的权力,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 统, 司法权归最高法院,互相制约

〖2021年整理〗《岳麓版必修一 英国的制度创新 01》完整版教学课件PPT1

〖2021年整理〗《岳麓版必修一 英国的制度创新 01》完整版教学课件PPT1

英国选举权逐渐扩大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农业工人; 1918年,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 1928年,妇女的年龄降到21岁; 1969年,凡满18岁的男女都获普选权;
第三次转移:政治权利的下移, 从贵族到工业资产阶级到公民
查理一世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君权神授
(2)过程
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国王 封建势力
民主
查理一世
1649
克伦威尔
1688 威廉三世
查理二世 Ⅱ
时间
光荣革命
斯图亚特 王朝复辟 克伦威尔就 任“护国主”
建共和国 处死国王
革命开始
1640
专制
1653
1660 詹姆士二世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是废?是 立?英国人有过多次不同的选择……
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相。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请回答:不懂英语的国王逐渐丧失了什么权力? 行政大权
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罗伯特·沃波尔
乔治一世
第二次转移: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的转移
责任内阁制权力运行示例图
议会
(权力中心)
内阁
(政府)
共进退
首相
提出阁臣名单并组阁 (政府首脑)
人算不如天算
如果议会不再信任她,首相大 人该怎么办?
二、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2、两党制
17世纪末
第一阶段 托利党
辉格党
第二阶段
1832年
保守党
自由党
第三阶段
20世纪初
保守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欧美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争取民主法治的伟大斗争。

在17世纪的英国,议会战胜了国王,结束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代之以建立在宪法原则上、受到议会制约的新型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正如马克思后来指出的:
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在此之后,凡是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地方,君主制只有向君主立宪制转变,才能延续下来。

而立宪政体的不断完善,则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
治保障。

18世纪后期,北美大陆上矗立起一个共和国。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幅员辽阔
的国度里实行现代意义上的共和政体,开创了现代政体的另一种形式。

法国大革命更是直接向旧世界大大小小的君王宣战,把共和国的理想撒遍寰宇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独立,这种民族主义的主张在19世纪形成了势不可当的时代潮流。

德意志民族在崛起的过程中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一度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给人类历史留下了创巨痛深的教训。

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这两种政体的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
主。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
大进步。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中常见的制度形式在英国最先
产生并发展。

英国的新制度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不断发展的呢?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13世纪初,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1215年,伦敦25名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
章》。

《大宪章》共有61项条款,大部分都列明一些有利
于贵族的权利。

例如,国王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
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
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

约翰死后,继任的亨利三世撕毁了《大宪章》。

1264
年,一些贵族在孟福尔的领导下,依靠骑士和市民的支持,
击败国王,控制了朝政。

次年,孟福尔召集有僧侣、贵族、
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大会,这是英国议会的开端。

议会
后来形成由贵族、僧侣组成的上院和由乡绅、市民组成的下院。

国王拥有召集、解散议会和
批准议会法案的权力。

进入17世纪,英国王权与议会发生尖锐的冲突。

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
新贵族(一部分乡绅)日益强大,在议会中捍卫自己的权利。

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标
榜“君权神授”,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

他们独断专行,经常停开议会。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议会取得胜利,将查理一世送上断
头台。

革命中崛起的军事领袖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

他去世后,政局动荡,查理二
世被请回来。

复辟之后,议会和国王又发生争执。

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

这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威廉接受由议会拟定好的《权利法案》,正
式登基。

《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
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
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请思考:《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
想?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也随之加强。

1714
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
,此时已经54岁的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登上英国王位,即乔
治一世。

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

于是,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内阁制由此得以形成。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
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
作。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

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内阁
内阁的英文是
cabinet ,原意是密室。

“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挑选少数贵族充当顾问和助手,分管政府几个部门的工作。


们经常在一间小密室开会,“内阁”和“内阁会议”由此得名。

后来,内阁逐渐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内阁向议会负责的制度被称做责任内阁制。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决了内阁的建议,于是,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
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请内阁复职。

这种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对内阁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世纪初,英国国王还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任首相和内阁大臣。

但是,到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逐步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不再是候选人之间的个人竞争,而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

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在法律上,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
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权力,但实际上,
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的结果,委任
在选举中获胜的党的领袖为首相,授
权首相组阁。

当时就有人说:“在选任
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
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
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

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
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
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请思考:在责任内阁制下,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
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往往用对选民或候选人实行财产资格
限制,或者用金钱操纵选举等方式来实现对代议机构的控制。

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
法案,取得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知识链接
英国议会中的两党
在“光荣革命”前,英国议会里出现两个对立的集团。

二者互相攻击,分别把对方骂作
“托利”和“辉格”。

“托利” (Tory)一词源于爱尔兰语,意思是歹徒;“辉格” (Whig)一词源于苏格兰语,意思是偷马贼。

这两个名称流传甚广,结果人们遗忘了其本来含义。


个集团也以此自称。

辉格党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新贵族等阶层的利益,托利党代表贵
族地主和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

19世纪中期,托利党因信奉保守主义,因而得名保守党。

辉格党支持议会改革,带
有自由主义倾向,因而得名自由党。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自由党更多地照顾工业资产阶
20世纪初,工党兴起,迅速取代了自由党在议会中的地位。

1924年,第一届工党政府上台。

以后,工党多次击败保守党,组阁执政。

阅读与思考
1882年,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流传很广: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
间万事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

想一想,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19世纪下半叶政治生活的什么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