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精品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则
表少数, 不是确数
喜欢
愉快,快乐。这里的 意思:以它为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比不上
者。” 翻译:孔子说:知道它比不上喜欢它,喜欢它比不上以它为乐。
理解: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 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有不少总结社会生活经验的言论,后 来成为成语,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
扫清本课生字词。
论语 lún 哉 zāi 罔 wǎng 好学 hào 焉 yān
不亦说乎 yuè 愠 yùn 殆 dài 不惑 huò
你找到了吗?
shuō (说话) 说
shuì(说服)
《论语》六则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 “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 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 写成的文章”。
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 合,方能有所得。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具有什 么含意?
• 这一则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 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 、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 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 一个方面。
第四则
知道 它
表语意 的停顿
lè (快乐) 乐
yuē (音乐)
lún(论语) 论
lùn(讨论)
hǎo(好像) 好
hào(喜好)
第一则
古代特指有学问 的男人,是男人 的美称,这里指 孔子。

表顺承
时常、常常 温习,复习
也,语气 词,起强 调作用。
愉快、高兴, 现在写作”悦
“指同一门 的师兄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第二则
学过的 旧知识
从而(表 顺接)
理解、 领会
可以
以(之): 凭这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wéi,做
语气助词, 相当于“了”
第二则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 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 做老师了。”
这里的“知新”,包含有两层意思:
• 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 • 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大。这
•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一层表明了既要 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 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 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一层表明了学 须有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 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 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 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 问题。
《论语》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 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 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本书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 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首创语录之体。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 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宋朝宰 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后成 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定必读书。
它,指学 了解
表转折,却
到的知识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指有道德、 有修养的人
亦君子乎?”
怨恨,心 里不满
第一则翻译
孔子说:“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 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 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 己而自己又没有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 子吗?”
小组讨论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 的什么问题?
“罔”通“惘”,迷惑不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古今异义 • 意译:几个人一块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
以当我老师的人。
古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三
今义 “数词,三”
《论语》六则 孔子
授课教师 新德初中 王强
孔子画像及孔庙
《论语》六则 孔子
《论语》六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
了解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 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 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 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周游 列国,大力宣“仁”的学说, 提倡德治和教化。晚年致力 于教育,相传弟子三千,贤 者七十二人。自汉以后,孔 子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文化 的正统。
这样的介绍还失之抽象,于是针对后者举几个例 子: ——现代气象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现代气 象记录最多也只有100多年,但我国著名气象 学家竺可桢却写出了专著《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 的研究》,在国际上引起震动。他从哪里找来到 资料?从古代各种书籍中寻觅的。别国气象资料 只有100多年,我国的却有几千年。 ——古籍中有治疗癌症的方法。 ——《梦溪笔谈》中有“UFO”的记载。 ——还有关于地震、洪水、日食、月蚀、彗星 ……。
里的“温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复阅读,而是在 不断复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究,获得新体会 ,掌握新知识。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三则
表转折, 却
迷惑不

解,通 “惘”
危险,这里指学 业上陷入困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 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
例: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了解、领会)
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 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 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 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例:学而不思则罔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 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 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 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 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 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 法和意动用法等。 例:学而时习之
时:常常,时常。名词用作状语
一词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