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大众传播与隐私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020
三、个人隐私权同公众知情权的 冲突与平衡
3/1/2020
(一)公众人物隐私权
• 公众人物亦称公共人物,是指一定范 围内具有重要影响,为人们所广泛知 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 关的人物。如知名人士、明星等。
3/1/2020
(二)社会知情权
• 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 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 取相关信息。
• 有偿新闻归因探究:权
媒体寻租难上加难。
力寻租的怪胎
• ——展江、彭桂兵《媒体道德与伦理案
例教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69页。
3/1/2020
本章要点及学习目标
3/1/2020
一、隐私和隐私权 • 思考:什么是隐私?谈谈你所
知道的新闻侵犯隐私权案例。
• 看看下面的这些现象是否属于 侵犯隐私范围?
3/1/2020
有偿新闻是中国特色?

也许对于很多国人来说, • 新闻与广告往往纠缠在 一起,一篇报道读毕,
红包和软文正是媒体寻租的两种主要方 式,它们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 一个在转型国家普遍存在的难以治理的 病症。所谓的国家转型大多是指政治领
即使外行人也常常觉得
域从过去的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的过渡,
• 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 的自由与权利。
3/1/2020
• 随着知情权外延的不断扩展,知情权 既有公法权利的属性,也有民事权利 的属性,特别是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 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 格权的一部分。
3/1/2020
讨论:娱乐明星与高官
• 行为背景之必要公开 • 个人生活的适度公开 • 财产登记与申报 • 在公共场合与公务活动中,无条件的
第十讲 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力的保护
——隐私权保护
开篇案例
• 写软文被判罪,媒体人与有偿新闻 胶葛何在? | 观察
• http://chuansong.me/n/1887253 • 有消息称,《三联生活周刊》主笔尚进由
于为企业撰写宣传文章涉嫌受贿,已经立 案调查,该案于今天(11月5日)公开审理。 近两年来,我国打击有偿新闻的风声越来 越疾,这也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存在
3/1/2020
• 4.隐私权的特征
• 第一,权利主体是自然人; • 第二,隐私权内容丰富:私人通信、生活秘密、
身体秘密等。 • 第三,隐私权内容包括隐私主体对隐私的控制权,
及使用权。 • 第四,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3/1/2020
(三)隐私权的发展
➢诞生于美国 ➢消极:不被了解的权利 ➢积极:自己的信息自己控制的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任何人的私生
3/1/2020
书面作业
• 结合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传女生遇害等事件中 有关媒体报道涉嫌侵权的争议,谈谈新媒体环境 下新闻媒体侵害隐私权的话题。
• 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提倡有个人的思考与 见解。
• 字数不少于1000字,杜绝抄袭。
3/1/2020
• 2.隐私内容:个人的健康、生理缺陷和残疾、婚恋经历、 财产状况、私人日记、信函、生活习惯等。
3/1/2020
(二)隐私权
• 1.概念:指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 活自由的人格权力。
• 2. 沃伦家的烦恼和《论隐私权》
• 1890年,沃伦夫人的丈夫、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沃伦和律师路易 斯·布兰代斯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了论文《论隐私权》。
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
3/1/2020
美国侵犯 隐私权
侵入隐私 区域
公开披露 个人私事
不实形象 之公开
盗用姓名 或肖像
在我国,姓名权、肖像权和著作权,属于新闻侵 权的其他形式,不属于隐私权和名誉权。
3/1/2020
(四)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
➢采取间接保护的方式 ➢隐私权不是一项独立的人格权,纳入名誉权保
接受公众和媒介的监督
3/1/2020
四、侵害隐私权的抗辩
(一)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软化 趋势
3/1/2020
(二)当事人同意
• 隐私权的自主性 ➢兰州晨报《走过男人路的女人——我
省第一例变性人的采访记》 ➢刘晓庆《从电影皇后到亿万富姐》 ➢木子美《遗情书》 • (三)使不可辨认
3/1/2020

➢ 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 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 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
解答》(1993年8月7日) 第7条第3款。 ➢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区别
3/1/2020
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关系
• 1.名誉权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1.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存在。第一,作品已发表;第二,新 闻作品中包含他人隐私。 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 3.导致损害结果的出现。精神痛苦和财产损失。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3/1/2020
戴安娜王妃之死
3/1/2020
高枫事件
1996年5月10日,湖北楚天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张驰, 打电话给北京歌唱演员高枫,既没有事先打招呼,也没有 在电话中说明,就当场将电话内容予以直播。高枫不知是 直播节目,只以为是一般通话,讲了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 事后,他向有关部门投诉。7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出通 报,认定这个行为“侵害了采访对象的权益,同时也是对 听众的极端不负责任”,并对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
3/1/2020
电话号码遭曝光 众艺人饱受骚扰怨声不断
3/1/2020
明星北京住址再曝光 地址真实度高隐患不少
3/1/2020
明星座驾车牌号遭曝光
3/1/2020
陈宝国驾驶的阿斯顿马丁,价值281万
范冰冰等百位明星身份证照曝光

3/1/2020
外泄门回顾:明星隐私总爱被曝光
3/1/2020
• 这篇论文的核心概念就是“隐私权”,被认为是隐私权作为一项民 事法律权利的开端,标志着现代隐私权的诞生。
• 3.隐私权法源于商业化报纸的侵扰。 • 到了19世纪末期,西方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转型,各国纷纷
转向工业化、城市化,其间出现了大量商业性大众报刊,有几分类 似于20世纪末互联网的崛起。从1850年到1890年,美国报纸发行量 增长近十倍,它们竞争激烈,并广泛深入地渗透了整个社会。纯粹 私人的事件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公共话题,而报刊似乎日益倾向 于开展这种活动。“事实上,是对报界的义愤,首先创造了法律上 的隐私权。”
• 3.区别
• 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 • 主体不同:名誉权的主体
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
除了公民之外,包括法人。
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 不可侵犯的权利。
但法人没有隐私权。
• 2.联系
性质不同
• 二者都是与精神利益有关但不
侵权方式不同
体现直接财产内容的人身权利, 侵权结果不同
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有时会导致 名誉权受损害的结果,但并非 所有侵犯隐私权的行为都构成
新媒体环境下隐私权的复杂性
• 社交网巨头facebook又陷隐私门。在 我们尽情的畅享facebook的社交功能 的同时,永远不要忘了,Facebook不 是一个慈善机构,它是一家企业,一 家需要盈利的企业,而更可悲的是, 我们为了方便交流的个人信息,却充 当了商业价值产生的牺牲品。
• 近日,有报道称Facebook的某些应用 将用户个人信息不恰当地与广告商和 互联网追踪公司分享,即使采取最严 格的隐私设置的人也会受到影响。而 Facebook周一也表示,部分应用存在 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正在与应 用开发商探讨某些用户个人数据的使 用方式。
处置权不同 责任方式不同
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而侵害
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可能包含了
侵犯隐私权。
3/1/2020
二、侵犯隐私的方式
➢公开传播不愿公开或令人难堪的 私人信息
➢侵入私生活区域(住宅、信件等) ➢侵扰
3/1/2020
(一)侵入
• 1、定义:大众传媒的记者在采访活动 中未经许可侵入他人私生活区域。
3/1/2020
三、新闻侵害隐私权
• (一)定义 • 1.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
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 隐私而使他人隐私权受 到伤害的行为。 • 2.新闻报道与隐私权的冲 突 • 新闻报道,让新闻信息 “广为人知” • 隐私权,隐私的主体希 望隐私“不为人知”。
• 网球巨星阿什患艾滋病被披露 • 1992年4月,有人打电话给《今日美
包括强制侵入和秘密侵入,不仅指亲身进入,也包括 进行窥探、偷听、监视,未经许可摄影、录音、录像, 还包括骚扰。
3/1/2020
2、主要内容
• 侵入住宅 • 侵入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 • 窃听电话和偷拆偷看他人信件 • 侵入互联网私生活区域 • 骚扰(打电话、追逐、跟踪、监视等严重影响谈
人生活安宁)
3/1/2020
国》报说阿什患了艾滋病。 4月7日 该报记者与阿什联系,4月8日,阿什 通过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告知了世人。 • 《今日美国》报在当天以“网球巨星 阿瑟·阿什患了艾滋病”为题,将信 息发给其海外版和甘尼特通讯社。
3/1/2020
思考: 1.被采访者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一些隐私,是否可以视为同意发
表或公布这些信息呢?记者可以这样做吗?
哈里王子裸照风波
3Hale Waihona Puke Baidu1/2020
• 什么叫隐私?隐私权?
3/1/2020
一、隐私与隐私权概述
• (一)隐私
• 1、隐私概念: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 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
• 隐:个人不愿意被他人知悉(包括被他人打听、收集、传 播等)或者受他人干扰(包括侵入、窥探、摄录等),即 所谓“隐” 。私: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事。
已久的行业现象,思考媒体与权力的关系。
庭审中,检方指,2009年至2013年,尚进利用其职务便利,先后为某公 关公司、某国企品牌管理公司和某电脑公司及其客户撰写宣传性文章并登 载在《三联生活周刊》上。文章刊登后,尚进收受上述公司给予的发稿感 谢费共计8万元。尚进对检方指控没有表示异议。他称《三联生活周刊》 明确规定记者不准收取“软文费”,外界公司如果想在杂志发稿,必须通 过杂志广告部代理,不能直接与记者联系。“我知道自己违规”。
“很软”,并逐渐司空
抑或在经济领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见惯。但殊不知,“有
的转轨。如俄罗斯、墨西哥——和中国
偿新闻”是彻头彻尾的 中国特色,我们国家已 经与它斗争了20多年, 即便不断有媒体人为之 付出法律的代价,它却 从未退出过行业舞台。
社会制度上虽有不同,但都是位于转型 国家的序列中。在这些国家中,政治权 力和金融寡头操纵传媒,再加之媒体工 作者本身的收入状况不好,导致他们依 附于政治和经济权力,形成了政、商、 媒勾结的局面。在墨西哥,还有犯罪集 团在挑战国家权威,操纵传媒,使根治
(二)公开
• 公开、宣扬他人的生理缺陷或疾病 • 公开他人婚外情 • 公开报道他人的性偏好、性取向 • 披露某些类型的犯罪的受害人情况 • 报道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使任意披露尚未成年的
违法犯罪行为人的姓名、肖像或其他足以辨认的 资料 • 披露宣扬他人恋爱家庭等情况 • 披露信件电话等通信内容 • 披露其他各种个人资料 • 揭露共同隐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