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薛福成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福成,是近代中国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外交家。他思想
敏锐,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先后作为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
参与政治,条陈对时局的见解。后来又出使英、法、意、比等国,
很有民族气节。他的改良主义思想,是在匆忙的内政、外交活动
中逐渐形成的。

薛福成,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1838年生,1894年
卒,终年57岁。

薛福成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父薛湘1847年成进士,曾任湖
南安福等县县令。福成自幼受家教,刻苦攻读,学业日进。1858
年中秀才。他的青年时期,正值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世的变化,使他卑弃八股、试帖,致力于经世之学,“以备国
家一日之用”。他痛恨外国的侵略,亦仇视农民革命,仰慕曾国
藩、李鸿章等这样的“中兴名将”。他有心报国,恨报效无门。

1865年夏,曾国藩奉命北上剿捻,沿途张榜招贤,薛福成认为这
是“出山”的好时机,若能报其门下,定能历练才干,施展抱负。
于是,他将酝酿许久的见识条理成篇,写成了万言的《上曾侯
书》,提出针砭时弊的八条对策。不久,曾国藩行经宝应,薛福
成冒雨上书。曾国藩阅毕,嘉赏不已,遂延揽入幕。

薛福成跟随曾国藩前后约7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他结识了
黎庶昌、张裕钊、吴汝纶等人,除办文案外,朝夕晤谈,视为师
友,后有人称其为“曾门四弟子”。数年之中,他的识略、才干
大有增进,并以劳绩赏加知府衔。

1872年曾国藩死后,薛福成一度在苏州书局任职。1875年,
慈安、慈禧诏谕内外臣工,“博采谠言,用资治理”。福成应诏
陈言,呈山东巡抚丁葆桢代奏《治平六策》。同时他又 提出《海
防密议十条》。这是薛福成效法西方“自强之道”而提出的洋务
主张。条陈送上,大部分内容被朝廷采纳,福成亦因此见重于时,
政治上初露头角。

薛福成的才干,李鸿章早有所闻,应诏陈言不久,便被延请
入幕。自此,他又在北洋幕府6年。在此期间,他不仅代李鸿章
起草重要奏稿、书牍,还参与一些重要事件的谋划。例如,在“马
嘉理案”中,他参与了《烟台条约》的交涉。认为英使威妥玛以
武力相要胁亦是虚张声势,建议李鸿章据理力争,勿稍迁就。但
朝廷急于求和,李鸿章还是基本上如约签字。1879年,清廷拟让
总税务司赫德兼任总海防司。福成闻讯,条陈李鸿章,认为赫德
“阴鸷而专利,怙势而自尊,虽食厚禄,受高职,其意仍内西而
外中国”。总税务司一职已掌握了中国的财权,若再

授以总海防
司,则兵权、饷权尽握赫德一人之手,此乃太阿倒持,授人以柄,
后患无穷。于是,他向李鸿章献策,以““军事不能遥制”为由,
让赫德辞去总税司一职,亲赴海滨,专司练兵,彼贪于利权必不
肯舍此而就彼。李鸿章自然亦不愿兵权旁落,于是从其谋,转告
总理衙门通知赫德,正如所料,赫德贪恋海关,遂罢议。

1884年,薛福成在浙江宁绍台道任职4年,除整顿海防之外,
还着力兴修水利,开通商务,建造书院,并命人整理天一阁残书,
刻印了《天一阁见存书目》4卷。1888年秋,因功擢升湖南按察
使,未及任,旋又被清廷特简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
1890年春,薛福成出洋赴任,在出使任上,凭藉他卓越的识
见,使中国在外交上挽回不少利权。其中重要的一项,是1893年
勘定中缅边界,由于他措置得当,斗争有理有力,使英国欲利用
缅甸蚕食中国的计划未能得逞。此外,福成在任期内洞知华侨在
国外的疾苦,为了保护华侨的利益,他奏请清廷在南洋群岛、澳
大利亚、缅甸等华侨聚居之地设护侨领事。经与英国谈判,先后
在新加坡改设总领 事,槟榔屿设立副领事,仰光设领事。他还奏
请清廷废除不准出洋华民归国的禁令。

薛福成在任4年期间,往返于英、法、意、比之间,接触了
许多新事物,眼界大开,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国前,他更
多的是注重西方的物质文明,而出国之后,通过认真研究西方的
政治制度,他认为,“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
斟酌得中”。这是他的改良思想在其晚年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1894年6月,出使届满,奉命回国,抵上海因病而卒。
薛福成一生著述颇丰,自1865年进入政界之后,先后撰写了
大量的政论、公牍、奏疏、史料、史论等。1898年由其子薛慈明
汇刻成《庸庵全集》。在这些著作中,《筹洋刍议》可称其为代
表作。

在近代中国早期改良思想家中,薛福成的思想有别于王韬、
郑观应等。由于长期的幕僚生涯,使他在思想上受洋务派尤其是
曾国藩、李鸿章的影响较深,所以在他的思想及著述中更多的内
容是言洋务。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亦主要建基于“中体西用”的
理论上。在他看来,欧美各国之国富兵强完全是由于物质文明的
进步,中国欲达富强之目的,亦应致力于修铁路、造枪炮、筹海
防、选将练兵、发展工商业等。认识的局限性使他未能更深入地
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即以对待西方的政治制度而言,郑观应等
人早在十九世纪70年代已提出在中国建立

君民共主的议会制,而
薛福成至90年代出使后才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由于他的身份,且
慑于封建淫威,未敢公开倡言,只是把这种思想记入未刊的日记
之中。虽然如此,薛福成仍不失为这一时代先进的思想家,他能
站在时代的前端,超越传统的束缚,放眼世界,积极向西方学习,
以西方先进的文化来弥补中国传统文化之不足。尤其在外交上,
他为维护中国的尊严和主权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