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与知识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化是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由于消费市场多元化和全球化、技术进步突飞猛进、产品周期短期化和竞争对手日益增加,市场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创新能力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知识无疑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资源。因此,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运用,就成为现阶段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以不同形态存在。数据、信息、对现实的认识以及智慧都是知识。就企业而言,常见的知识有经营数据、工作报告、生产及服务指南、提案、计算机程序、产品规格、生产方法、专利以及员工的直觉、想法和技能。

知识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挖掘所有知识,使之成为人人共享的资源,并由此开发出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动和运作这一过程的管理行为就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利用信息和专门技术,来改善组织机构的创新能力、响应能力、生产效率和技能素质,其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的过程是一个整理知识、传递知识、利用知识、产生知识的循环过程。也意味着对各类模糊资源的分配和控制过程产生一种系统的处理,就像企业现在对其资产、原料和其它的物理性资源所进行的控制那样。

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包括知识集约过程、知识应用过程、知识交流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这四个过程不是相互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关联的过程。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而知识集约、知识运用和知识交流是实现知识创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技术与信息交流进行学习的方式,比如,利用信息库、企业主页、各类检索、解析软件进行学习。第四种方式为利用知识库进行学习的方式,比如,利用图书馆、书和文件进行学习。

知识创新过程指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扩大并由此产生出新概念、新思想、新体系的过程。知识创新过程前述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知识集约和知识应用成为日常业务的一环、组织学习也成为企业文化之时,企业就具备了知识创新的条件。企业应该及时组织员工学习企业战略,使知识创新与企业战略保持整合性,并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地运用知识创新的结果,真正使知识创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民营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但民营企业并非天然地等于现代企业。现实表明,许多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落后,

管理手段粗放,运营效率不高。即使一些从事“最新‘科技业务的公司,也存在着人治化、制约机制无力等现象,这与国际化的方向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生存时间短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6.5-7岁,而民营企业的寿命只有2.9岁。北京中关村的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经烟消云散,生存时间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而列居全球500强或与之相当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大约在40岁到50岁之间。中国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使他们急于长大、又总也长不大,各领风骚三五年。

(二)人员流动快

全国民营企业普通雇员的年流动率高达50%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也有20%的人跳槽意向,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家族管理

在民营企业创立的初期,由于当时的特定情况,民营企业通常是以“家族化”组合,实现了企业由小到大的快速成长。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中国式的家族管理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总的来说,我国民营企业是在没有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上直接向知识管理过渡。既要实现科学管理,又要实现知识管理。

(四)过早的多元化经营

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在众多机遇的诱惑下,在“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这一经济学原理的导引下,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进行了“多元化”实践。其结果自然是举步维艰。

(五)用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还不完善

中国民营企业中除了一些民营科技企业以外,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到1999年8月底,我国英特网用户已达500万,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也仅仅只有10%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和运用信息手段,更不要提处在困境中的弱小的民营企业,当然与国外相比存在更大的差距,即使那些所谓的高技术企业也仅仅是装备了信息管理所需的必备的硬件,而缺乏的是适合企业自身的软件,更缺乏的是信息管理的观念。

三、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一)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目前情况下,企业推行知识管理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我认为,人的观念,认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知识管理能否实现以及能够延伸到什么程度。

如果一个企业里有诀窍的人很少,那么这个企业就不是一个在知识生产方面很好的企业,相对来说是一个传统企业。每一个公司都可能遇到种种问题——怎样组织会议?每一个人都能够对公司的知识生产

有所贡献,而只有到了这种程度,知识共享才是可能的。

(二)加快知识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工业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买设备,就可以去招人,就能得到相应的技术。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知本的原始积累。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知识,有了知识,就能吸引来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得到其他的资源。风险投资和一般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去向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一个企业的知本有多少。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当然清醒地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当以知本的原始积累作为企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在工业经济时代资金,原材料,设备,劳动力和技术是竞争的主战场,哪个企业掌握了更多的资金,哪个企业占有稀缺资源,拥有先进的设备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以及相关的技术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发生了变化,知识、管理、服务、经验、技能和技术是竞争的主战场,哪个企业的集体智商高,能掌握更多的经营知识和诀窍,哪个企业有出色的管理体系并达成最佳的运作效率,哪个企业能建立一套满足目标客户群需要的服务网络和体系,哪个企业能从经验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并采纳最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游刃有余,潇洒自如。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用思想去赚钱,用知识去赚钱,用管理去赚钱。

(三)重视并且大量运用外脑

1、利用咨询公司。国内咨询业已经正在迅速发展,这一趋势在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将继续走强,民营企业应该大量的运用咨询公司,并且应该委托一个公司做长期的顾问公司。大量聘请专家和学者担任顾问或外聘董事。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资本。知识管理、知识营销、管理知识员工、聘请外脑输入知识会更加普遍。

2、利用国有企业过剩的人才。国有企业人才过剩,与中小企业人才短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不少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将目光投向人才济济的国有大型企业。把国有企业的强项跟民营企业的强项结合起来,利用民营企业的机制的优越性,加上国有企业原有的管理基础,技术能力和技术人才,把国内的市场和国际的市场结合起来,强强联手。

3、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改制的机会。现在我国不但国营企业要改制,而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也开始走上了艰难的改制之路。他们缺的是资金和应用的市场,而我们民营企业缺的正是他们所提供的和可能提供的知识。


4、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国际化的竞争是加速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动力,随着许多领域的国营企业退出,民营企业必将成为参与国际合作的竞争的主体,国外有相当多的企业已经进入知识管理成熟阶段,与这些公司的竞争和合作可以直接提升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实际上也是间接地利用外脑。

(四)培养和聘用职业经理人

大多数民营企业已进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第二次创业形势与第一次创业形势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内部形势大变化,由过去一个老板负责业务管理、唱独角戏的小公司,发展到了今天,是成了一个需要众多经理人员分块负责、各自自主经营管理的大摊子。要把这个摊子撑起来,靠一个老板不行了,要靠众多既能独挡一面又能协作团结的职业经理人;其次是外部形势大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过去靠抢商机、拼胆识、拼点子、拼人际关系,今天转向拼全面整合水平与拼专业运作水平的竞争。今天的企业有没有竞争优势,就看它有没有一个由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知识管理、营销、开发、财务等各方面专家构成的强大团队和是否形成了一个由职业经理人所构成的企业管理层。适者生存,不适者将被无情淘汰。

(五)使民营企业成为学习性组织,建立创造并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

知识管理首要的一个环节,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交流,更容易创造和积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在工作环境中高效使用知识。这样才更有竞争力。

企业必须搭建更高的知识平台。在知识管理的框架下,知识资产的范围扩大了,形态更加多样化。许多有形、无形的知识实现共享之后,企业核心能力在知识管理的层面上尽可能加深、集中和浓缩。围绕着企业核心能力,生产大量的知识资产,比如秘方、特许权、培训教程和各种合作模式、战略联盟等。

强化员工间的知识交流制度。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方式很多,最普遍的就是“传帮带”。新员工通过老员工的传帮带,可以直接获得与业务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缩短适应期,较快地进入角色;成长中的员工通过先进员工的传帮带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传帮带活动需要经常化制度化。

支持自学。自学是员工积累知识的重要的途径,而且较少占用组织成本。

定期培训。定期培训可以使员工及时获得本行业的最新信息是技术和推动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世界上很多大公司都十分重视定期对员工进行轮训,IBM、微软的培训

经费每年都在十亿美元以上。

积极收集外部信息。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收集外部信息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些信息包括:政治政策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法律信息、人口变化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科技信息自然环境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等。对外部信息的收集能力是衡量知识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适当进行岗位轮换。岗位轮换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管理人员之间的岗位轮换,第二类是普通员工之间的岗位轮换,第三类是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岗位轮换。岗位轮换有很多好处,一是能增进不同岗位间的理解;二是能促进岗位的知识资源的共享;三是能锻炼员工的替补能力,四是有利于岗位创新。

对文档资料实行开放式管理。文档资料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跟本单位的业务直接相关的文档资料,包括上级文件、内部规章、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研究报告、行动计划、工作进展记录及沟通宣传记录等。第二类是外购资料,包括书刊音像、网络信息等。针对第一类资料,开放式管理的重点是规范化与透明化。

编制内部报纸和内部网络刊物。一份很好的内部报纸和内部网络刊物,不仅能提高知识交流的速度和效果,还能够增强员工的上进心和凝聚力。

要经常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和通力合作的目标中来,共同创建新的产品和服务,把创新作为技术协作的一个关键目标。今天的商业环境中经常出现无法预测的事件,如某个金融危机的发生,某项惊人技术的发明,某个新竞争者的出现等。为了把突发事件对自身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和更快地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以便帮助客户作出最好的决断,就要求企业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获取和共享最好的经验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知识资产,以便缩短循环时间,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对个人和群体创造的知识加以收集、综合并提供给其他人再利用的程度。知识管理技术必须向个人提供借以发现、挖掘和优化已创造的共同知识的工具,并把它们应用于新过程,解决新问题。

(六)重视个人在企业中的价值,树立“人本主义”的发展观、管理观

对于知识创新的核心主体——人,又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人员流动必将带走知识,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把企业作为行为主体进行资源调配的经济体制,而知识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更加彻底的市场经济,所以相对来说是

以个人和企业两者共同进行资源调配的经济。为什么比尔·盖茨一个人就值好多亿美元?为什么硅谷中能一夜之间冒出成千上万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原因就在于,经济形态更加人性化了,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网络价值,而个人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所以说,这个时候管理的调整要更加符合人性,以更加符合人的个性的方式来组织企业,这个企业就可能成功。否则,不能包容人的创造性,就不可能成功。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管理观,是个很重要的课题。它不仅涉及到时代特点、人性演化、基本范畴和本质要求,而且关系到产权制度、企业机制以及知识管理、创造性管理、人性化管理等问题。

首先,尊重人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是个从宏观到微观都极为重要的大事情。其重要性已毋庸多说,值得强调的是这同现实中存在的许多传统习气有着根本冲突。比如对人的尊严的漠视,对人的基本权利的漠视,以及简单地“命令主义”、“老板”心态等,都是观念领域亟待更新的。所有这些,如果只有认识上的提高肯定不够,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性设计,予以更新、保障,才能形成社会氛围。

再次,企业应重视人才。人尽其才的前提是人各有才。古人云:“良匠无弃材”,即在于因人施教,因材施用。重视人才战略,不仅表现为一时的争取人才、“抢才”,更重要的是建立三种战略型人才观点:一是重视人才结构,包括专长结构、软硬结构和性格结构等;二是建立雄厚有效的人才后备(储备),人才断档、短代,难以为继,谈何战略发展;三是营造好人才成长、人才自我实现的高质量环境。争聘人才不易,留住人才更难,要使人才涌流、英才辈出,则更难也更可贵。因此,只有重视人才战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等才能得到大力推进!

(七)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更加重视文化管理,21世纪企业文化至少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速度文化。一切资源的稀缺归根结底都是时间的稀缺所造成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竞争。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研制时间越来越紧,企业独占技术而有利可图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同时顾客期望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

——创新文化。对于企业来说,在新世纪里,生产规模或成本不再重要,而创造性和灵活性将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创新的作用将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为一种社会主题。

——虚拟文化。虚拟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虚拟文化使得企业具

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

——学习文化。在新的世纪里,企业持续运行期限和生命周期将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

——融合文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应当是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它使得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八)大力强化企业创新的动力

要实现科技进步和各方面的创新,不仅需要有强烈的愿望、有实际能力,更重要的要有持久的动力。目前,很多民营企业之所以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不足,原因很多,比如缺乏信息、缺乏人才和技术储备,缺乏研发机制和长远视点等,但最重要的是两条:缺财力、无动力。据洛桑《报告》,我国整体的研发经费在GDP总额中比例极低,1999年只有0.7%,而发达国家是2%-3%,印度和巴西也有0.9%-1%。另外企业的研发投入只占全国研发投入总额的45%左右,其他国家大约占40%-80%。事实上有不少企业动力几乎阙如,因为维持尚难,何谈研发?

企业不重视研发,最终根源还在于缺乏动力,既无产权动力(资本动力、激励动力),也少事业动力。有的民营企业,虽则有了产权动力,但这种动力也仅限于主要经营者,并未转化为骨干成员乃至全体成员的巨大动力。主要原因在于尚未把创新作为管理目标和对象,也未把分配、激励机制同企业和员工的创新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使有对创新的奖励,也只限于得奖、专利项目,或者只限于硬件,而没有借此形成激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不把创新动力极大地膨化,要想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刺激员工中蕴藏的巨大创造性潜力,是不可能的。

(九)发展知识管理所必须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既为我国企业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社会,谁在这场信息革命中领先一步,谁便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尤其是入关以后,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更为紧迫。只有实现企业信息化,才能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21世纪企

业知识管理开辟了道路。未来的商务活动是通过网络、通过电子商务来进行的。同时,企业自身的运营也越来越依靠网络来运行,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是通过网络来快速顺畅传递的,当然了知识的流动及共享也依靠的是网络,网络是指挥企业运转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信息技术将促进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整合,这将改变长期以来的分割式管理,从而产生集成管理,将上游和下游的环节形成一个整体。其次,信息技术使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加快,同时也精简了许多不必要的过程和人员,使管理产生了精简的思想。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经济运行有了自己的特色,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管理文化。

(十)高层管理的责任

企业高层管理者在知识管理中起着引导、指导和推动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他们应该为企业以及知识管理建立起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头脑中,使知识管理始终保持明确且正确的方向。其次,他们应该精通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能够具体指导员工,促进他们有效地收集、应用、交流和创造知识。其三,高层管理者必须被员工信任,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形成相互信赖的环境。

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高层管理者要促使员工进一步明确知识管理的目的。在知识交流过程,高层管理者要不断地向员工灌输持续学习的思想,采取多种手段促进企业内部形成组织学习的氛围。

随着知识管理发展到知识创新阶段,高层管理者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为了提高知识管理的效果,高层管理者要确保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整合性,要积极将知识创新的结果应用于战略实施过程中,促使知识创新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者指具体实施知识管理的首席知识管理官(CKO)、知识管理部门以及各级部门中的知识管理人员。开展高质量的知识管理活动,提高知识管理的效果是知识管理者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