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9页】
(8)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局部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氯 化锶可用于靶向治疗肝癌骨转移病灶。
肝癌的治疗-系统治疗
(1)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晚期肝癌病人,应鼓励病人积 极参加临床实验。
(2)姑息一线、二线系统治疗的适应证主要为:①合 并有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的CNLC IIIa、IIIb期肝癌病 人;②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切除和TACE的 CNLC IIb期肝癌病人;③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 瘤栓者;④多次TACE后肝血管阻塞和(或)TACE治疗 后进展的病人。
肝癌的外科治疗-肝移植术
(1)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 肝功能失代偿、不适合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的早期肝癌 病人。
(2)推荐UCSF标准作为中国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 (3)肝癌肝移植术后早期撤除/无激素方案、减少肝移
植后早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用量、采用mTOR抑制剂的 免疫抑制方案(如雷帕霉素、依维莫司)等可能有助于 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 (4)肝癌肝移植术后一旦肿瘤复发转移,病情进展迅 速,在多学科诊疗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 时间。
肝癌的治疗-局部消融治疗
(1)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CNLC Ia期及部分Ib期肝癌 (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 ≤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者,可获得根治性 的治疗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 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不推荐消融根治性治 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肝癌的治疗-局部消融治疗
(2)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病人,RFA的无瘤 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类似或稍低于手术切除,但并发症发 生率、住院时间低于手术切除。对于单个直径≤2cm肝 癌,RFA的疗效类似或优于手术切除,特别是位于中央 型的肝癌。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病人,RFA可 获得根治性的疗效,应推荐其作为一线治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键词:肝肿瘤;诊断;治疗学;诊疗准则Standar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2024 edi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 Diagnosis; Therapeutics; Practice Guideline1 概述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4位(肺、结直肠、甲状腺、肝),发病率位列第5位(肺、女性乳腺、甲状腺、结直肠、肝);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2位(肺、肝)[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3-4]。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分别进行了2次更新,并最终修订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诊断标准】我国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中国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二分册原发性肝癌》(1991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为:1.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2.临床诊断(1)如无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µ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AFP≥200,﹤400µg/L;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ALP 或GGT明显升高;④远处有明显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记阳性的肝硬变。
3.临床分期Ⅰ期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者;Ⅱ期超过Ⅰ期标准而无Ⅲ期证据者;Ⅲ期有明显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者。
【治疗原则】对肝癌特别是小肝癌进行早期治疗是改善肝癌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进行多模式的综合治疗和二期切除、对复发癌进行再手术等积极治疗可提高肝癌的生存率。
1.手术切除手术治疗仍为能实际延长肝癌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法,其适应证为:(1)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黄疸、腹水、下肢水肿或远处转移者。
(2)肝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
(3)不伴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能耐受肝脏手术。
(4)病变局限于半肝以内,未侵及肝门及下腔静脉。
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左三叶和右三叶切除术等,采取何种术式应根据肿瘤大小、生长部位、肝硬化程度以及病人的全身状况决定。
2.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的外科治疗(1)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HAL+HAD):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可插入一导管至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通常可合并结扎相应的肝动脉分支,术中或术后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物,使肿瘤坏死、缩小,争取获得二期手术切除。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XX7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到85%-90%以上,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二、筛查和诊断(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3。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US):腹部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灵活直观、无创便携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超声筛查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准确鉴别是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并观察肝内或腹部有无其他相关转移灶。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内血供,也可明确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揭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肿瘤,凭借实时显像和多切面显像的灵活特性,在评价肝肿瘤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最新: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内科治疗部分
最新: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内科治疗部分摘要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临床诊疗行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家意见等于2023年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笔者针对新版指南中对于肝癌内科治疗策略更新进行研读。
原发性肝癌在中国是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的肿瘤致死病因[1-3],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
原发性肝癌根据其病理分型可分为肝细胞癌(hepatoce11u1ar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其中HCC发病率占比最高(85%~90%)[4-6]o近几年来,HCC治疗领域高质量大型临床研究及突破性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可及、结合专家意见,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SocietyOfCIinicaIOnco1ogy,CSCO)在《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版)》的基础上,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M CSCO新版指南〃)[7]o相较于国内其他规范[8],此次CSCO新版指南新增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晚期HCC内科治疗方案,更改了部分方案的推荐等级和证据等级,也为HCC患者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尽管外科手术治疗仍是HCC治疗的基石,但HCC尤其是晚期HCC的内科治疗策略在HCC治疗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针对CSCO新版指南关于HCC内科治疗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晚期HCC一线治疗策略更新得益于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方面突飞猛进的研究进展[9-14],此次CSCO新版指南在全身治疗,尤其是晚期HCC治疗策略上有较大更新,在原有的索拉非尼、奥沙利粕为主的系统化疗,仑伐替尼、多纳非尼、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I级专家推荐药物基础上,新增了以下3项联合方案。
1.1 CSCO新版指南在I级专家推荐药物基础上新增3项联合方案1.1.1 新增〃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物〃方案此方案的相关研究ORIENT-32研究[15]对未经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中国HCC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总生存期(overa11surviva110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1,PFS)显著优于索拉非尼组;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1atedadverseeventsJRAE)发生率与索拉非尼组相当。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年版内科及系统治疗解读精选全文完整版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是导致中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乙肝病毒所致占比
肝硬化占比77% 原发性肝癌占比84%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肝癌高危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和/或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建议高危人群 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筛查
有肝癌家族史等 尤其是其中年龄 >40 岁的男性
其他各种原因 引起的肝硬化
特别关注
PS
0~2分 0~2分 0~2分 0~2分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
Child-Pugh
A/B级 A/B级
肿瘤
单个肿瘤、直径>5 cm 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3 cm
2~3个肿瘤、最大直径>3 cm
A/B级
肿瘤数目≥4个,不论肿瘤直径大小
A/B级
不论肿瘤直径大小和数目
血管癌栓
无 无 无 无
肝外转移
无 无 无 无
0~2分
A/B级
0~2分
A/B级
3~4分 或
C级
不论肿瘤直径大小和数目 不论肿瘤直径大小和数目 不论肿瘤直径大小和数目
有
有
不论有无影像学可见 血管癌栓
不论有无影像学可见 血管癌栓
有 不论有无肝外转移
肝癌治疗
肝癌治疗
➢ 肝癌治疗的特点是多学科参与、多种治疗方法 共存,其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 术、消融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治疗、 系统性抗肿瘤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手段, 各种治疗手段均存在其特有的优势和局限性, 且适应证互有重叠。
• 二线治疗:瑞戈非尼、阿帕替尼、雷莫 西尤单克隆抗体(血清AFP水平≥400 μg/L)、帕博利珠单克隆抗体、卡瑞利 珠单克隆抗体、替雷利珠单克隆抗体。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原发性肝癌诊疗全指南2024(最新版)前言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推动规范化治疗,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从事肝癌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1. 诊断1.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消瘦、体重下降等。
1.2 体征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肝硬化等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可正常或轻度异常。
1.3.2 肝功能ALT、AST、ALP、GGT等指标可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
1.3.3 肿瘤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1.4 影像学检查1.4.1 B超可显示肝脏大小、形态、结构及肝内占位性病变。
1.4.2 CT、MR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有较高诊断价值。
1.4.3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小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阳性率。
1.5 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肝癌的诊断。
2. 分类与分期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将原发性肝癌分为不同分期,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治疗3.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3.2 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
3.3 放疗包括外照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等。
3.4 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
3.5 靶向治疗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乐伐替尼等。
3.6 免疫治疗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细胞治疗等。
4.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
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到85%-90%以上,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肝细胞癌。
二、筛查和诊断(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 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 US):腹部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灵活直观、无创便携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超声筛查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可疑占位性病变,准确鉴别是囊性或实质性占位,并观察肝内或腹部有无其他相关转移灶。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不仅可以观察病灶内血供,也可明确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揭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帮助鉴别和诊断不同性质的肝肿瘤,凭借实时显像和多切面显像的灵活特性,在评价肝肿瘤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优势。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卫生部关于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规范之内科治疗(全文)
卫生部关于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规范之内科治疗(全文)卫生部推出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规范首先强调,我国肝癌高发,应重视早期筛查和早期检测,常规检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肝癌患者有自身特点,肝细胞癌(HCC)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TACE、射频消融、化疗以及索拉菲尼单用或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上述治疗方法均在超出指南范围的情况下普遍使用。
国际上现存的HCC治疗指南在中国没有一个能被完全接受,中国医生作出的治疗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临床经验,而非循证医学。
鉴于此,符合中国特色的肝癌诊疗规范就此出炉。
卫生部推出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规范首先强调,我国肝癌高发,应重视早期筛查和早期检测,常规检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规范指出,多数情况下患者在确诊肝癌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并具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而且多失去手术机会。
对于严重肝功能不全(Child-PughC级)的患者,采取最佳支持治疗(BSC)是常用和唯一的治疗选择;对于肝功能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Child-PughA级或B级),而无外科手术治疗指征者,可以进行系统治疗。
现有证据已经表明,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晚期肝癌患者,系统治疗优于BSC;可以减轻肿瘤负荷、改善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延长生存时间和其它获益,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般认为,系统治疗主要适用于合并有肝外转移的晚期患者;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者;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者。
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MTD)模式,最大幅度控制肿瘤,也是规范所倡导的。
规范指出对于合并有肝外转移的患者,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者以及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者,建议采用系统治疗为主,包括分子靶向治疗(索拉菲尼)、系统化疗(FOLFOX 4方案或亚砷酸注射液)和中医药等。
消化内科原发性肝癌诊疗常规
消化内科原发性肝癌诊疗常规【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原发性肝癌早期多无典型的临床症状,部分症状常为慢性肝病所致,在中晚期始出现典型表现。
在我国,肝癌患者大多数伴有HBV阳性和肝硬化的存在。
因此,在病史方面应重视早期发现。
1.了解肝炎、肝硬化的病史,有无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伴甲胎蛋白的升高。
2.普查时有无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脏影像学的异常。
3.近期有无上腹胀、疼痛(肝区)、上腹肿块、食欲减退、乏力、体重下降、消瘦、发热、腹泻、黄疸等表现。
(二)体格检查1.腹壁静脉有无曲张,上腹部有无隆起。
2.肝脏有无肿大及肿块,肿块大小,表面是否光滑,活动度,肿块质地,有无压痛,肝区有无叩击痛。
脾脏是否肿大,有无腹水,肝区有无血管杂音。
3.有无黄疸、肝掌、蜘蛛痣、下肢水肿、皮下结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甲胎蛋白测定(AFP):AFP对肝癌的诊断在各种诊断方法中专一性仅次于病理诊断,其阳性率达60^一70%,为目前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亦可作为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指标。
(2)r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GGT-Ⅱ):此项检查对肝癌的敏感性较高,尤其对AFP阴性肝癌病人的阳性检出率达72.7%。
(3)岩藻糖苷酶(AFU):在肝癌病人血清中AFU的活性明显高于肝硬化和转移性肝癌,对肝癌阳性率较高,在AFP阴性的肝癌和小肝癌阳性率达70.8%。
1(4)异常凝血酶原(DCP):在川FP阴性肝癌,其阳性率为61.9%,可作为AFP阴性或低AFP肝癌的辅助诊断。
(5)5核苷酸磷酸二脂酶同功酶V(5’-NPD-V):800/肝癌病例有此酶的表现,但转移性肝癌的阳性率甚至更高。
(6)铁蛋白(Fer):约90%肝癌病例含量增高,但在转移性肝癌、肝炎、肝硬化、心脏病、乳腺癌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等皆有增高。
(7)癌胚抗原(CEA):在肝癌病例中70%增高。
但在转移性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等病例中亦有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第二部分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
第三部分
原发性肝癌内科治疗进展
HCC治疗现状
仅约20%的患者在诊断时可以采取根治性治疗(手术切除、 肝移植、局部消融)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HCC也有局限性 我国HCC患者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且多有慢性肝病背景。单
一治疗难以解决全部问题,有必要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包 括系统性药物治疗
多个关键性环节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潜 在靶点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在控制HCC的肿瘤增殖、预防和延缓复 发转移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索拉非尼治疗HCC的作用机制
一种多靶点的多激酶抑制剂,通过以下途径抗HCC:
抑制VEGFR和PDGFR 阻断肿瘤血管生成 阻断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HCC化疗进展缓慢
20世纪70年代,阿霉素在14例乌干达HCC患者的初始试验中 显示了79%的反应率,开创了HCC化疗时代。然而随后的研 究显示阿霉素的活性有限,单药的反应率仅为10%~20%
多年来,晚期HCC的系统化疗进展缓慢。临床实践和研究中 ,PDD、5-Fu和DOX是“约定俗成”的最常用药物,但没能显 示生存获益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 HCC的疗效,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系统性药物治疗HCC面临的挑战
疾病处于进展期 化疗敏感性不高 肝功能异常,有60%~80%的HCC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
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 药物代谢较差 •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受影响 • 肝硬化的发生使药物分布受影响
系统化疗
20世纪50年代起,系统化疗就开始用于治疗肝癌 多数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单药有效率都比较低(一般<10%) 仅个别研究提示:含ADM的系统化疗可能延长晚期HCC患
者总生存时间,但可重复性差,毒副反应明显,严重影响其 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
系统化疗
亚砷酸注射液 三氧化二砷(As2O3,亚砷酸)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 2004年, 国内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亚砷酸注
双重抑制、多靶点阻断的抗HCC作用
肿瘤细胞
内皮细胞或外周血管
EGF
内分泌环
Apoptosis
RAF MEK
RAS
VHL
线粒体
HIF-2
ERK
细胞核
EGF PDGF VEGF Proliferation Survival
旁分泌刺激
PDGF-
PDGFR-
RAS
RAF
线粒体
MEK
程序性死亡
ERK
多索拉吉非美尼
Jennifer L. Giglia,et al. Systemic 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ancer Control. April 2010, Vol. 17, No. 2,120-129
截至目前,无论在欧美国家、中国或是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都 没有公认标准的化疗药物和方案
HCC的分子靶向治疗
进入21世纪 以来,涌现出 一大批分子靶 向治疗药物。 分子靶向治疗 为HCC治疗 另辟蹊径
Jennifer L. Giglia,et al. Systemic 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ancer Control. April 2010, Vol. 17, No. 2,120-129
肝癌
有肝脏疾病 78%
无肝脏疾病 22%
数据来源于2008-2009年中国肝癌特征和治疗现状调研结果
概述
大多数肝癌在确诊时即合并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 患者的肝功能影响治疗决定的选择
对于Child- Pugh C级 的患者,仅采取支持治疗是最常用和 唯一的选择
对于Child - Pugh A级或B级 ,而无手术、消融或TACE治 疗指征者,可以进行系统治疗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
第三部分
原发性肝癌内科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
概述 分子靶向治疗 系统化疗 中医药治疗 其他治疗
概述
HCC治疗棘手的重要原因: 同一脏器同时存在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
我国HCC患者大多数具有乙肝和肝硬化背景,确诊时往往已达晚期,不能手术、 消融或TACE治疗,即使可以手术,术后复发率也较高,长期生存率低,因此, 有必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包括系统治疗
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姑息治疗作用 亚砷酸注射液已经获得SFDA批准增加晚期肝癌的适应证,
成为第一个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有效而获得批准治疗肝 癌的系统化疗药物
系统化疗
FOLFOX 方案 2010年FOLFOX 4方案与单药ADM对照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姑
息性化疗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EACH研究)结果证明 含OXA的联合化疗对晚期HCC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目前认为HCC对含OXA等新型化疗方案具有一定敏感性 没有禁忌证的晚期HCC患者,系统化疗明显优于一般性支持 治疗
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晚期HCC患者,系统治疗优于支持对症 治疗
概述
系统治疗的主要适应证: 已经发生肝外转移的晚期患者 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切除、射频或微波消融和TACE
治疗,或者局部治疗失败进展者 弥漫型肝癌 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和/或下腔静脉癌栓者
分子靶向治疗
肝癌发病机制复杂
其发生、发展和转移与多种基因的突变、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和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
细胞核
多激酶抑制剂:丝氨酸/苏氨酸:C-Raf (Raf-1)和B-Raf1
小管形成
索拉非尼在HCC治疗中的地位
多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证明,索拉非尼能延缓HCC进 展,明显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好;不同地域、不 同基线水平和不同预后因素都有临床获益,疗效相似
已获得欧洲EMEA、美国FDA和我国SFDA等批准,用于治 疗不能手术切除和远处转移的HCC
常规用法为400mg,口服,每天两次
应用时要求患者肝功能为Child-Pugh A或相对较好的B级。 肝功能情况良好、分期较早、及早用药获益更大
索拉非尼与介入治疗或系统化疗联合可使患者更多获益
与其他治疗方法(手术、射频和放疗等)联合应用,正在研 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