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结构设计及计算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地下车库结构设计及计算实例
[摘要] 本文通过某楼盘地下车库的结构设计计算实例,参考了国相应的规和规程,并 比较与分析了不同的车库顶板以及基础设计方案。
[关键词] 地下室外墙;无梁楼盖;梁板式楼盖;筏板;抗冲切;抗剪;抗浮;地基承载力
本工程为某楼盘独立地下车库,地下一层,上部设绿化覆土带。车库顶板采用无梁楼 盖加柱帽结构,基础采用独立柱基加抗水板的做法。以下为该地下车库的设计计算分析过程: 一、抗浮验算
由于本工程为一层独立地下室,因此该地下车库需要进行局部抗浮计算,取单个混凝土柱 子进行验算。
水浮力 F w
w hA
其中,γ取 10KN/m 2
;h 为地下室底板标高至地下水位标高之间的距离;A 为单根柱子所属 底板面积。
抗浮力∑G=(G 1+G 2+G 3+G 4)A+F 1+F 2+F 3
其中,G 1 为顶板上覆土重荷载(包括地下水自重); G 2 为顶板自重荷载;G 3 为底板自重荷载; G 4 为底板上素砼面层荷载;F 1 为柱自重;F 2 为顶板柱帽重;F 3 为底板柱帽重。(如有底板外挑压 土自重应考虑进行)
分别根据市工程建设规《地基基础设计规》[1]
DGJ08-11-2010(以下简称《规》) 12.3.2 条以及《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2]
JGJ6-2011 的 5.5.4 条规定,满足 1.05F ≤∑G 即无须设置抗拔桩。(取 1.05 为综合考虑有关规规定所选取的经验值)
二、地基承载力验算
以基底持力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地基承载力(考虑深度修正),并以此计算值作为本次 设计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根据《规》5.2.3-1 求得 f d
(1/ 2)N r r b N q q 0 d N c
c C
d
上部荷载作用下地基净反力为 N / A w dh 应小于
f d ,(∑N 为基本组合)则地基承载力 满足要求。
三、地下室外墙计算
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图见下图,取外墙单位长度为计算单元。
0 max A
首先应求出土压应力 P 1、P 2:
P 1 K 0 (P 0 h 1 sat h 2 ) w h 2 ; P 2 P 1 w h 3 sat h 3
其中静止土压力系数 K 1 sin ,P 为地面荷载,一般取 10KN/m 2,γ为无地下
水土体 重度,γsat 为土体饱和重度,γw 为水重度。
(P 1、P 2 为设计值) 根据《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3]
关于单跨梁的 力计算容算得最大正弯矩 M
+
M -
以及最大负弯矩
[4]
max 。然后根据《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 查得 A S 。 接下来应验算外墙裂缝宽度,取正负弯矩中较
大值进行验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5]
GB50010-2010
(以下简称《砼规》)7.1.4-3 求得
M q
sq
0.87h A
,其中, M q 为最大弯矩的准
0 s
永久值;
应用《砼规》)7.1.2-4 得
A s
;
te
te
应用《砼规》)7.1.2-2 求裂缝间纵向受拉钢
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应用《砼规》)7.1.2-1 求最大裂缝宽度:
1.1
0.65
f tk ;
te s
max
o s
cr
E s
(1.9c s
0.08
d eq
);
te
按最不利考虑,当 z=0.87h 0 时,(z 为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合力点的距离,且不 大于 0.87h 0)x=0.26h 0;
则受弯构件表面处的最大裂缝宽度为:
s max =(h-x )/ (h 0-x) max ,该值应小于
0.2mm 。
四、车库顶板结构选型及计算
车库顶板结构形式目前主要有传统的梁板式结构和无梁楼盖结构等。梁板式结构的优点是 施工工艺较为成熟,现代地下车库空间较大,柱距也较大,采用一般梁板式结构时,由于梁截 面高度大,机电管道需要在梁下通行,从而加大了对层高的要求;而无梁楼盖是一种双向受力
w
1 0 2
楼盖,在楼盖中不设梁,楼板与柱构成板柱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好,建筑空间大的特点,近 年来发展较为迅速。
目前根据很多已建项目可知,同样的项目梁板式结构与无梁楼盖结构形式在混凝土用量上 几乎接近,而在钢筋用量上无梁楼盖结构明显较梁板式结构节省。
因此该项目车库顶板选用厚板加柱帽的结构形式, 下面主要介绍该顶板的结构验算。
1.顶板配筋计算(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顶板)
通常顶板配筋须经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计算而得, 这里仅介绍简单的手算复核方法。
顶板面荷载 P= P 0+ P 土- P 水= P 0+γ土 h 1-γw h 2 其中,P 为地面荷载,一般取 10KN/m 2
;γ 取 10KN/m 2
;h 为地下室顶板至地面标高之间的距离;h 2
值)
满足设计计算条件有: 为地下室顶板至地下水位标高的距离。(该荷载为设计
1)每个方向至少有 3 个连续跨; 2)任一区格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 2;
3)同一方向上的相邻跨度的中至中跨长的变化不超过较长跨的 1/3; 4)活荷载与静荷载之比≤3; 若满足以上条件,则:
1
x 方向总弯矩设计值 M 0=
8 Pl y
(l x C )2 ; y 方向总弯矩设计值 M 0= 3 8 Pl x
(l y
2
C )2
3
其中, l x 、l y 为两个方向的柱距;P 为顶板面荷载;C 为柱帽的计算弯矩方向的有效宽度
l x
1 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弯矩分配值(表中系数乘 M ,
当
l x
l y
l
y
1.5 时, 可近似采用)
表 1
截面位置
柱 上 跨中板带
端 跨
边支座截面负弯矩 0.48 0.05 跨中正弯矩
0.22 0.18 第一个支座截面负弯
0.50
0.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