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十八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遇三十八首》陈子昂
陈子昂,初唐诗人,生活在那个开放、大气的朝代,有着富豪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

在他42年生命中,曾在朝为官,也曾慷慨从军。

但是我们至今还常提起他,是因为他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和他留存至今的诗和文章。

一提到陈子昂,我最先想起的是他的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何等大气,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二十二个字写出一个开阔的意境,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前人的丰功伟绩都已经湮没在滚滚的历史中,后世的惊天之才今人也看不见,茫茫天地之间,只有诗人一人,诗人慨叹自己生不逢时,然而人的一生何其有限,一旦抱负落空,只能空留遗憾。

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诗人目空一切的孤傲,情感上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为之深深的感动。

与《登幽州台歌》这首千古绝唱同时的还有着代表着诗人复归风雅、振起一代诗风起点的组诗《感遇三十八首》。

这组诗不是诗人一时一地之作,大多创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

既有诗人对时政的关心与讽刺,也有表现诗人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

诗人所处时间,正是贞观盛世后武则天专权时期,武后重用酷吏来俊臣等,大开告密之门,杀害朝臣与贵族。

诗人在《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中从历史中拈出两则
对比鲜明的历史故事,夹叙夹议,借古讽今,抒写自己对时事的深沉感慨。

这首诗质朴雄健,寄寓遥深。

诗中写了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

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说苑中有这么一段话:乐羊为魏
将以攻中山。

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

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

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

遂为文侯开地。

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是啊,骨肉之亲乃是天性,为了立功而吃下自己儿子的肉,血脉亲情尚能不顾怎可能对别人忠心。

在诗人看来,当时朝臣中如乐羊这样的人太多,有些可能犹有过之。

诗人用秦西巴因不忍孤兽私放之而被中山君而益信的故事相对比。

恰当而又显而易见的一个道理,这样的人能不顾血脉亲情,同样能叛君欺国,所以治国者应多用有仁有德之人。

他在面对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杀了许多唐朝的宗室,而下面的官员为了表示效忠于武则天,干了许多自以为“大义灭亲”之事。

他对这种残忍奸伪的政治风气深恶痛绝。

可在诗人的立场,他不能正面说,因而写了这首诗。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首咏史诗,实质上是一首针砭时弊的讽谕诗。

清代陈沆《诗比兴笺》说它“刺武后宠用酷吏淫刑以逞也”。

除此诗人更在《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中对这种现象进行斥责。

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感遇》,共三十八首,这是第二首。

诗中用兰草和杜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兰若之美,固然在于花色的修理,也得益绿叶扶持。

花叶掩映,植茎交合,兰若才显得绚丽多姿,所以作品首先从兰若的枝叶上着笔,用“芊蔚”与“青青”来形容花叶的茂盛,对其充满赞赏之情。

朱红色的花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在林中独树一帜。

“幽独”二字是写兰的卓然风姿。

“幽独”二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

由夏入秋,秋风乍起芬芳的鲜花也就凋零了。

“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

又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逝,壮志难酬,寓意凄婉,寄槪遥深。

这首诗内在有很重的怨伤情绪,但却用缓和口气述出,达到“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感遇(第三十五)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中的“朝入云中郡”一首,大约也是这一次从军回来后所作的,其中写道:“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可与本诗相互印证。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这是一首寓言诗。

全诗句句是写鸟,也句句是写人。

诗一开始就点出了诗的主角——羽毛赤青相杂的翡翠鸟。

这种鸟生长在南方,筑巢在神话中名贵的三珠树上,这鸟本来自由自在,雌雄双飞,不幸被美人所喜爱,比之于黄金一般,于是这鸟就倒霉了,
翡翠鸟为什么会被美人喜爱呢?因为它的羽毛长得漂亮,既可以使美人的首饰临风招展,又可以使美人的锦被结采垂花,斑斓增艳。

因此作为鸟,就不免在炎热的南州被杀,而将它的毛羽呈送到玉堂深处,妆点在美人的头上与床上。

翡翠鸟既然知道自己将受到杀身之祸,何不远走高飞呢?可怜,这鸟儿巢居南海,还能算不远吗?没有用,虞人还是用罗网来找到了它。

不论是鸟是人,总是有了才华,反被才华所累,正如象有齿,麝有香,因而遭受到杀身之祸一样,这样的遭遇,岂能不令人叹息呢?
这首诗句句寄寓很深,鹂栖居贵树,意喻诗人品志高洁,因为羽毛美丽被美人喜爱,意喻诗人的文才出众被武则天相中任用,用以点缀升平;被美人喜爱的结果却是杀身去羽,意喻被统治者压迫,丧失自由;翡翠鸟逃不出虞人之网实则象征诗人力单势薄逃不出统治者的控制。

因此结尾叹鸟实为人自叹。

近人吴闿生认为“此言士不幸见知于武后”,宋人刘辰翁认为“多是叹世,而卒不免”,将陈子昂比为扬雄之不幸而作莽大夫。

结束之后,最末第二句“多材信为累”,才把诗人的正意点出。

一经点明,立即煞尾,这正是寓言的手法。

这一寓言情节简单,但诗人叙述时却没有平铺直叙。

开首二句叙述翡翠鸟的安乐生活,第三四句立即以问句作一转折,五六两句马上把首二句的和平愉快气氛打破,落入了残酷的结局,“炎洲”二字呼应“南海”,“玉堂”与“珠树林”对照,虽则两者都是豪华富贵的环境,而“珠树林”中是雌雄双栖,“玉堂阴”处是杀身委羽,诗
人采用对比的手法,为下文的“叹息”伏笔。

七八两句,表面写得很繁华热闹,但美人头上、床上的“旖旎”“葳蕤”,是牺牲了双飞双宿的小鸟的生命换得来的,热闹繁华的背后,正是凄冷悲惨。

第九句照文理应该发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远走高飞呢?”这里诗人用精简的手法,省去问题,而用“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这两句不问自答,然后落出正意:“多材信为累”,而以“叹息”作为结束,用“珍禽”两个代用词,反应起笔的“翡翠”。

“多材信为累”这一句,已由鸟说到人,诗人却马上缩住,一笔宕开,仍归之于鸟。

短短十二句诗,艺术结构上却这样的起伏不平,大有尺幅千里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