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合集下载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真菌球)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真菌球)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真菌球)两种手术方式的比较段成规【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中的真菌球两种手术方式比较.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中的真菌球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按入院月份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手术+下鼻道开窗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认为对于单纯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真菌球患者最好采用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手术治疗,术中充分的扩大上领窦自然开口,尤其是横径一定要达到1.5 cm以上,术中结合用生理盐水、3%双氧水、碘伏反复冲洗上颌窦腔.结论该手术临床效果确切,对维持术后长期充分的上颌窦引流及通气十分有利,从而完全改变了真菌赖以生存的环境,对鼻腔鼻窦创伤更小,对患者鼻窦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影响最小,可作为首选手术径路方案.【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08【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鼻内镜手术;中鼻道上颌窦手术;下鼻道开窗术;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作者】段成规【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贵州六盘水5534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4+1真菌性鼻窦炎(FRS)是鼻腔鼻窦多发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其中以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IFRS)更为常见[1]。

其中又以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中的真菌球类型最为常见,近几年,影响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因素多种多样,如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慢性疾病等。

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以手术作为首选已是不争的事实。

针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中的真菌球病理类型,临床均采取首选手术治疗[2],手术术式有:传统的柯陆氏径路,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径路+柯陆氏径路,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径路+下鼻道开窗径路,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径路等,目前这些径路根据不同的病情在临床上都在应用,这些术式各有优缺点。

双径路鼻内镜下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

双径路鼻内镜下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

肉7 , 例 鼻中隔偏 曲 5例 , 只有 5例鼻甲 、 鼻道及鼻中隔未见 异常 。因此作者认 为窦 E鼻道复合体 的病变 与解剖异常是 l 导致病变的重要因素。霉菌性上 颌窦炎在症状 与体征上 没
有很明显的特点 , 常与慢性 鼻窦 炎 、 干酪性 鼻炎 相混淆 , 术 前C T对诊 断有重要 作用 , 真菌感染 的 C T表现 有特征性 的 改变2 J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且其 中央 区域有斑 块状或砂粒 3 , 0 状形态不一的钙化灶 、 网格 状 阴影 以及 密度增 高 区的小含 气腔 , 可伴有骨壁 的反应性增厚或非侵人性破坏 。 并
蝶腭神经和眶下神经 阻滞麻醉 , s r 0鼻 内镜 引导 下先 在 tz  ̄ o3 行中鼻道鼻息 肉摘除 ( 7例)切 除钩 突、 , 筛泡及部分筛气房 ,
扩大上颌窦 自然 E , 向后 、 l并 向下 、 向上尽量 扩大 , 15m 约 .c x20m大小。同时从犬 牙窝上颌窦前壁 开窗 , 10mx .c 约 .c 10m大小 , .c 较常规根治术后骨 窗小 。分别用 3 ̄ 7。 内 0和 0鼻
开窗加上颌窦 自然开 口开放 术。作者认 为, 上颌 窦 腔呈锥 体形 , 若仅从 自然开 E单一 径路 清除上颌 窦病变 , l 不可避免
会遗 留一些无法 发现 或手术 器械无法 到达 的“ 死角” 致 使 , 病变清除不彻 底而导致 术后 复发 。而通过 下鼻道 开窗 , 改
镜经扩大的上颌 窦 自然窦 E及犬 牙窝 、 l 上颌 窦前 壁开 窗处 从不同方向 、 同角 度观察 , 不 了解 窦 内的病变 情况 , 底清 彻
鼻道息 肉 7 , 例 鼻中隔偏 曲 5例 , 5例鼻 腔黏膜正 常。 余
均显示患侧上颌窦 密度增高 , 有不是 治疗 霉 菌性 上 颌 窦炎 的主要 手 段_ 。传统 的 5 J

探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双径路用于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治疗中的

探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双径路用于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治疗中的

探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双径路用于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07-22T14:14:48.8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作者:桂明才戚思国周长华[导读] 总而言之,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患者进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桂明才戚思国周长华达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四川达州 635000【摘要】目的:探讨鼻内境下中、下鼻道双径用于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8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进行鼻内镜下柯陆氏手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术后半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半年,参照组患者中痊愈例数为22例,好转例数为11例,无效例数为7例,总治疗有效例数为33例,治疗有效率为82.5%,实验组患者中痊愈例数为29例,好转例数为10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治疗有效例数为39例,治疗有效率为97.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患者进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更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下鼻道双径路;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临床效果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是一种常见的特异性感染疾病,其主要引发原因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加上激素、抗生素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使得真菌性上颌炎发生机率逐渐升高,而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炎病例最多。

当前临床上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已经由传统的上颌炎根手术逐渐转为鼻内镜手术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痊愈的机率,该术治疗还能减轻患者局部的反应,更易于患者康复。

本文选用80例分别进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和鼻内镜下柯陆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了解鼻内镜下、下鼻道双径路数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片状钙 化影 . 分有 上颌 窦 内侧 壁骨 质 吸收 。 部
1 治 疗 方 法 局 麻 或 全 麻 下 行 鼻 内镜 手术 在 . 2 Srz0鼻 内镜 下 按 Mesrl gr 式 .切 除 钩 突 . t 3 o seki e 术 n 开放 中鼻道 . 大上 颌窦 自然 开 口. 除窦 腔 内分 泌 扩 清 物及 干酪样 或 泥沙样 团块 .术 中视相应 情 况 纠正 鼻 道 窦 口复合 体解 剖结 构异 常 .如 切除部 分 中鼻 甲或
物 或泥 沙样 团块及 病变 窦 腔黏膜 送 病理 检查 .结果 均 为真菌 感染 , 变窦 腔黏膜 未见 真菌 丝t 病 术后 1 周 开始 清理 窦腔 , 生理 盐水 冲洗上 颌窦 腔 . 自中鼻 道上 颌 窦开 口及 下 鼻道 开 窗 口观 察术 腔 , 周 1 . 个 每 次 1 月后 每 2周 1 . 3个 月或更 长 次 至 1 结果 . 3 本组 2 6例患者 随访 6 l ~ 8月 .平 均 9个 月 , 者术后无 大 出血 、 患 溢泪 、 面部肿胀 、 眶周血 肿 、 视
留真菌 团块 .单纯 上颌 窦 自然 口径 路无 法暴 露 病灶
或 无 法 清 除病 灶 , 联合 下 鼻 道 开 窗后 , 过 中 、 而 通 下 鼻道 两个 窗 口.利 用不 同 角度 的鼻 内镜 能有 效 暴露
肥 大 筛泡 . 矫正 鼻 中隔偏 曲等 。将 下鼻 甲骨折 内移 。
2 讨 论
例 :年龄 2 ~ 0岁 ,平 均 4 . ;病 程 1 57 8 6岁 . 5个月 ~ 4
年 : 中双 侧 1例 . 其 其余 为单 侧 . 为 中鼻 道径 路 5例
鼻 内镜 手术 后 复发病 例 患者 主要症 状 为鼻腔异 味 、

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鼻内镜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带血 或 回吸 血 涕
l l
例 从 鼻腔 或 咽 部 排 出豆 渣样 碎屑 痂皮



通 道 狭 窄或 闭 塞 时 可 引起 鼻 窦 炎
缺 氧 潮 湿 的环 境 有 利
、 ,
例 鼻 中隔偏 曲
lO
13
例 钩 突肥 大
, ,
14
例 中
. .
于 真菌大量 滋生

引起 鼻腔 鼻 窦 的 真菌感 染 故 常 继 发 于 细
注杜 冷丁
g
25
m
g


l
‰ 丁 卡 因 加 肾上 腺 素
结 构 为彻 底 清除病 变 避 免 过 多 的并 发 症 提 供 帮 助


常规柯 陆 氏手术 清 除窦 腔 内病 灶 下 鼻 道 开 窗 窦 腔 内 填




从 上 颌 窦 根治 术 转 变 为鼻 内镜 下 手 术 临 床 上 取 得 良好 疗

入 凡 士 林纱 条

全部 病 例均 迭 病 理 检 查 提 示 真菌 性改 变 黏
, 。

[ 1]

真 菌 性 上 颌 窦 炎 经 典 的治 疗 方 法 是 上 颌 窦 根 治术 由


42
愈 治愈率

乙 组 18 例 治 愈

治愈率


术后

3

例 非 侵袭 性 真 菌 性 鼻窦 炎 患 者 现 报 告 如 下
1

行 鼻 内镜 检 查 中鼻道 窦


通 畅 鼻腔 黏 膜 光 滑 无 明 显 肿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86例疗效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86例疗效分析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86例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近年来采用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口清除真菌团块手术治疗86例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患者,同时术中行下鼻道穿刺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上颌窦,全身和局部均不使用抗真菌药。

结果:随访半年至2年,平均12个月,86例术后症状消失,内窥镜下窦口创面愈合,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复发。

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安全、有效。

标签:鼻内窥镜手术;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6-0158-02真菌性上颌窦炎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上颌窦根治术,但疗效不理想、复发率高、手术创伤较大[1]。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问世,手术方式的多元化和术后处理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极大提高了手术疗效,降低了并发症,患者乐于接受[2]。

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咽喉科于2003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86例,均经鼻内窥镜手术充分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彻底清理上颌窦内真菌团块和泥浆样物,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6例患者中男31例,女55例,年龄25~71岁,平均46岁,病程6个月~5年,均单侧发病,其中左侧59例,右侧27例;主要症状:86例患者均有出现不同程度的患侧鼻塞、流黄脓涕、鼻腔异味伴头面部胀痛;其中37例患者出现回吸性血痰。

鼻内镜检查:86例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患侧鼻黏膜慢性充血,中鼻道脓性分泌物;其中伴有鼻中隔患侧偏曲52例。

鼻窦CT检查:患侧上颌窦腔中均见不均匀的点状或高密度斑块状钙化影,部分见骨质受压变形、吸收甚至坏死。

1.2手术方法86例中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

具体方法[3]:用含肾上腺素的1%丁卡因棉片做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与收缩。

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双径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分析霉菌性上颌窦炎是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它也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体检的普遍开展,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率也在不断上升。

随着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式不断改进。

近年来我科行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5.2岁;病程7月-6年,平均病程1.7年;临床表现为单侧头痛12例,脓涕伴涕中带血9例,单侧面颊闷胀9例,鼻腔异味8例,嗅觉减退或消失6例,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

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2例,右侧23例。

术前常规前鼻镜及鼻窦CT检查,单纯霉菌性上颌窦炎34例,伴鼻中隔偏曲8例,伴鼻息肉3例,鼻窦CT示上颌窦密度增高,不均匀钙化灶,少数伴上颌窦骨质吸收。

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霉菌性上颌窦炎。

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常规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全套、乙肝两对半、输血前三项、胸片、心电图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术前予生理盐水清洗鼻腔,1次/日;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喷患鼻,2喷/次/日;桉柠蒎肠溶软胶囊300mg口服,2次/日;抗生素治疗2-3天。

1.2.2手术:患者采取局部或全身麻醉。

常规消毒铺敷,在鼻内镜下用1%丁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后用1%利多卡因+少许肾上腺素10ml分别于钩突,下鼻甲及下鼻道粘膜局部浸润麻醉,切除钩突,筛泡,暴露并扩大上颌窦口,在70°镜下利用钩针及弯吸头将窦内灰褐色霉菌团块取出、吸尽脓性分泌物,注意对窦腔粘膜保护,可保留水肿粘膜。

将下鼻甲向内上方弯折,充分显露下鼻道,避开鼻泪管开口,切开下鼻道粘膜,以骨凿行下鼻道开窗,咬骨钳扩大窗口,可根据术中情况调整开窗大小,利用鼻内镜自下鼻道开窗处观察上颌窦各壁,清除残余霉菌团块,保证术腔无病变残留。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12例报告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12例报告

fl w—u m n e l l3 t 2 nh a e g 2mo ts ,wt a s c r uai f c a d u c l n e o ‘ ol o p t e r g dfll o 4 mo ts( vr e 1 uh ) i st f t c rt eef t n or a c c .C n i a x r a h ia o y v e e T c s n ( ) h o li uo 1 T en n—ivs efn a m x l iuish s l erl inwt e b o m l n t f s o e t o l n ai g l a ia s s i a o a o i t n r a a ao o t m aa c mp x v u lr n t c s e t y hh a my o i l e ( MC .T e p n il a d k yp it f ram n a l ia el ino MC, a eo t h n a b l i s u o l O ) h r c e n e o et e t s l e m n t t s f i p n ot if l i eh eo O tk u ef g l a i s n— t u ln n c pe l , e oe evni t n a d da a eo aa c v ya ds u .( ) o be—w ye d so i s u u eyh sst - lt y rc vrt e tai n ri g f sl a i n i s 2 D u l e h l o n n t n a n oc pc i s r r a a s n s g i
常有密切的关系, 而充分解 除鼻道窦 口复合体病变, 彻底清除窦腔 内真菌团块 , 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 的

鼻内窥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5例

鼻内窥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5例

鼻内窥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5例袁丽(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贵州都匀558000)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真菌性上颌窦炎中图分类号R7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83(2011)01-0021-02近年来,真菌性鼻窦炎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

本人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了2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行鼻窦内镜配合尖牙窝穿刺双径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共2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21~65岁,病程05~12年,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6例伴鼻出血,3例伴面部麻木。

鼻内镜检查:鼻腔粘膜充血水肿,伴脓性分泌物,钩突肥大,中鼻甲呈不同程度水肿,中鼻道狭窄,10例可见鼻中隔偏曲,11例中鼻道可见灰白色及暗红色新物。

CT 检查:所有病例上颌窦内可见密度增高影,其中18例显示有不规则及点状钙化影,CT 值为50~150H u ,4例伴上颌窦内侧壁膨胀性骨质改变,6例伴前后筛窦内密度增高影。

病理检查均为霉菌感染。

12治疗方法在鼻内镜直视下行M esser k -li nger 术。

根据病情,术中预先处理鼻中隔偏曲及切除鼻腔内肿物。

完整切除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约15c m 15c m,清除窦腔内干酪样内容物,同时在尖牙窝处用直径约1c m 穿刺针开窗,0鼻内镜清理上颌窦底壁及前壁死角的病变组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

术后于尖牙窝处留置无菌冲洗管,用针线缝扎固定,每日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及上颌窦腔,观察上颌窦腔冲洗液清洁后,拔除尖牙窝留置管,穿刺孔予自然愈合。

患者出院后,均每周复查一次,清理鼻腔,保持上颌窦腔自然开口通畅。

术后1年复查未见复发。

13评定标准痊愈:术腔粘膜光滑,无异常分泌物,组织无粘连,窦口引流通畅,尖牙窝处伤口愈合好,无鼻塞流涕,无鼻出血及头昏头痛。

显效:鼻腔粘膜光滑,组织无粘连,上颌窦自然开口轻度狭窄,有少许分泌物,无鼻塞头痛,无鼻出血。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6~2010年在笔者所在医院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2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进行总结。

结果20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17例治愈,3例复发,复发病例中2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1例在鼻内镜下清理后治愈。

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方法,术后定期复查对预防复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真菌性上颌窦炎;鼻内镜手术慢性鼻-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鼻窦炎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使真菌性鼻-鼻窦炎有上升的趋势,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普查和影像学进步等提高了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现率[1]。

2006~2010年笔者所在科共收治真菌性上颌窦炎20例,均采取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0~65岁;均为单侧发病,右侧12例,左侧8例;病程3个月~5年;伴有鼻息肉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2例,合并有糖尿病1例。

临床表现为涕中带血、鼻后滴漏、流脓涕、鼻腔臭味感、鼻塞、面部疼痛等,鼻窦CT影像检查见病变局限于上颌窦,无明显向周围结构及组织侵犯,窦内可见有不均匀高密度影或高密度钙化斑点。

术中均见有团块状或泥沙状真菌团,术后病理诊断为真菌性上颌窦炎,均为曲霉菌感染。

1.2手术方法采取表面麻醉+局部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鼻内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清除中鼻道息肉组织、切除部分肥厚中鼻甲组织,扩大中鼻道空间,切除钩突,咬破筛泡,开放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至前后直径约1 cm,尽量避免损伤上颌窦开口下缘,清除上颌窦内分泌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窦腔至镜下所示干净,尽量保留窦内正常黏膜。

如鼻窦CT片中所示真菌团较多,结合术中情况可行下鼻道开窗术,以保证窦内真菌团能清理干净。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0例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0例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20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窦口扩大清除窦内真菌团块,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鼻内镜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必要时行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清除病灶。

结果:20例患者,随访3个月~2年除1例复发,其余全部治愈。

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创伤小,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便于术后复查与随访,治愈率高,是治疗该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真菌鼻内镜上颌窦炎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长期不合理应用,容易导致鼻窦真菌感染的发生。

据报道上颌窦真菌病已占上颌窦感染性疾病的15.8%,对于真菌性上颌窦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氏手术,随着CT和鼻内镜技术普及。

为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4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3~67岁,平均45岁。

病程2个月~3年。

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上颌窦14例,右侧上颌窦6例,均无变态反应疾病史。

主要症状:鼻涕带血或回吸涕中带血4例,单纯鼻塞伴头面疼痛7例,单纯鼻腔有异味5例,面部麻木、牙齿胀痛4例。

鼻内镜检查:中鼻道息肉或中鼻甲息肉3例,中鼻道见干酪样物5例,钩突肥大和中鼻道脓性分泌物2例,鼻腔外侧壁内移1例,鼻中隔向患侧偏曲7例。

影像学检查:20例行鼻窦CT检查示上颌窦窦腔内软组织影增高,上颌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斑点状或斑块状致密影。

其中4例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变薄或上颌窦自然开口处扩大。

2例为上颌窦、筛窦软组织块影。

术后真菌团块病理学检查发现曲霉菌菌丝,鼻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真菌侵犯。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在鼻内镜指引下行上颌窦窦口扩大后直视下清除上颌窦内真菌团块。

扩大上颌窦开口参照周兵等介绍的经中鼻道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式进行[1]。

以1%利多卡因+1%肾上腺素少许之1000:1局麻液于鼻丘、钩突切开处及中鼻甲后端上方处黏膜局部浸润,沿沟突前缘弧形切开后咬除黏膜及钩突骨质,开筛钳开放前、中筛。

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的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双径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炎的疗效分析

出率有关。临床上以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最为 多见【 1 1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真菌性上颌
窦炎的治疗方法 已从经典的上颌窦根治术转变为鼻 内镜手术 , 提高了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愈率 , 且局部 反应 较轻 。 我科 20 04年 1 至 20 月 09年 l 2月收 治的 4 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施行鼻 内镜 中、 8 下鼻道双径手术治疗 ,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告如下。
应病变的鼻窦 口;用上颌窦穿刺套管锥子从下鼻道 1I 一般 资料 本组 4 . 8例真 菌性 上颌窦 炎患者 , 男 上颌窦穿刺部位刺入上颌窦 ,并于鼻 内镜下扩大穿 ~ . m, 5 0 、0、 2 6例 , 2 女 2例 ; 年龄 1~ 2岁 , 均 4 . ; 程 2 77 平 26岁 病 刺 孔直 径为 1 1 e 用 不 同角 度 的鼻 内镜 (。3。 5、O ) 下鼻道开窗 1仔 细观察窦腔病变情 : 1 月 ~ 6年 。单 侧 4 1 6例 ( 2 左 7例 、 1 右 9例 )双侧 2 , 4 。7 。从 中、 例。主诉鼻塞 2 例、 0 流脓涕 1 例、 8 鼻臭味 1 例、 6 血 况 ,选 择适 当 的手术 器械通 过 双径路 彻底 清理 窦腔 灰 尽量保 性涕或 回吸涕带血 2 例 、 1 头昏痛 l 例 、 7 患侧面颊部 内暗褐色、 白色干酪样或泥沙样真菌团块, 留窦腔 粘膜 , 生理 盐水 反 复冲 洗术 腔 , 术后 用凡 士林 肿痛 2 、 例 患侧眼眶痛及上侧牙痛各 1 、 内或咽 例 鼻 2 ~8 取 部排出干酪样分泌物 1 例; 内镜检查见中下鼻 甲 2 鼻 纱条或瑞纳林止血气囊填塞 中、下鼻道 ,4 4h
第 3 卷第 3期 3
21 0 0年 6月

经鼻内镜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分析

经鼻内镜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分析

经鼻内镜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

方法:对35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采取经鼻内镜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术中彻底清除病变。

结果:随访1年,33例(94.3%)患者痊愈,术腔上皮化良好。

结论:经鼻内镜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损伤小,能彻底清除病变,疗效可靠。

标签:鼻内镜;下鼻道;真菌性上颌窦炎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FS)又称霉菌性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组织、甚至骨质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或鼻窦黏膜对真菌的反应性病变,或真菌在鼻窦内呈团块状积聚的一类鼻窦炎性疾病[1],是鼻科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约占各种慢性鼻-鼻窦炎总数的6%~13%[2]。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及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以及CT等检测手段的发展,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

在真菌性鼻窦炎中真菌性上颌窦炎最常见,目前以鼻内镜手术为主要方法。

回顾2011年8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经病理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7~69岁,平均(47.0±1.8)岁;病程1个月~14年。

主要临床症状:鼻腔内臭味19例,鼻塞17例,涕中带血16例,流黏脓涕15例,头痛10例,面颊部胀或痛7例。

鼻内镜检查:中鼻道见脓性分泌物者21例,中鼻道见干酪样物者11例,鼻腔外侧壁见内移者14例,见鼻息肉者7例,伴下鼻甲肥大者19例,伴鼻中隔偏曲者15例,伴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肥大11例,伴筛泡肥大7例。

鼻窦CT检查:23例窦腔内见高密度影、部分见不规则钙化影,14例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可见破坏,10例上颌窦孔被扩大。

1.2 手术方法在鼻内镜下完成手术全过程。

两种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观察

两种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观察

两种径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术与柯-陆式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对照组:柯-陆式上颌窦根治术。

术后随访3个月~1.5年,平均1年。

结果结合海口及昆明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治疗组40例中治愈34例,好转5例,无效复发1例,总有效率为97.5%,复发率2.5%。

对照组25例中治愈20例,好转3例,无效复发2例,总有效率为92 %,复发率8%。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组除1例发现有鼻部胀痛外,无明显不适;对照组鼻面颊部胀痛2例,面部麻木2例,牙齿酸胀及咀嚼肌无力各1例。

结论两种术式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均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但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平均手术时间短及出血量少的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真菌球型;双径路;鼻内镜术;上颌窦炎早期真菌性上颌窦炎经典的治疗方法是行柯-陆式上颌窦根治术,但由于鼻腔局部创伤反应大,鼻窦黏膜的生理功能难以恢复,术后出现面部肿胀、麻木、牙齿酸胀、咀嚼肌无力等不适并发症较常见。

且容易出现面颊部肿胀麻木、疼痛、上列牙麻木等术后并发症。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开展,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多采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

但由于上颌窦成呈底大、口向上的椎体结构,所以采用上颌窦自然窦口的单一扩大手术,仍然无法完全窥视上颌窦腔,易使真菌团块或菌丝残留,导致术后复发原因[1],已有报道显示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成功率为74%~97%不等,复发率约为3%~7%[2];而联合下鼻道开窗术能减少该情况的发生率。

本文总结2012年01月~2013 年8月收治的40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25例既往行柯-陆氏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对二者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13 术 后用药 . 静脉应用抗 生素 3~5d 酌情静 脉应用地 塞米 ,
本组 2 0例患者中 , 基本能按照医生要求定 期返 院复 查 , 中 其
复发的 2例患者分别在 随访 3 5个 月后 自觉 临床症 状消 失后末 、 予继续复查 , 术后约 1 年再次 出现相关 临床症状 , 行鼻窦 C T检查
与麻醉前 比较 , 差异无 统计学意 义。
仑 联合 芬太 尼作 为 阑尾 切 除术 的静 脉辅 助药 , 取得 了 良好 的镇
静、 镇痛效果 。现总结分析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22 镇静程度评价结 果 .
1分 2例 ( %) 2分 2 2 , 0例 (0 ) 3 2 % ,
分 3 例 (0 )4分 4 例(O , 分 8 8 )详见表 1 0 3% , O 4 %)5 例(% , 。镇 静评分 2分及 以上者 占 9 % , 8 提示镇静和镇痛较好。
鼻 内镜 下 手术 治 疗 非 侵 袭 性真 菌性 上 颌 窦炎 的 临床 分 析
黄孝华 盖锡球 冼志
东莞 市 石 龙人 民 医院 ( 东 东莞 5 3 2 ) 广 2 3 6
【 摘要 】 目的 探讨 鼻 内镜 下手 术治疗非侵 袭性真 菌性上颌 窦 炎的 临床 疗效。方法
镜下手术治疗的 2 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 窦炎进行总结。结果
内有泥沙样分泌物堵塞 , 考虑可能为手术当 中仍有部分分泌物 未 予清理干净导致复发 , 给予及时清理干净后 , 未再次复发 。 综合 所述 , 在治疗非侵袭性 真 菌性 上颌 窦炎 中, 内镜下 手 鼻 术治疗是有效的 , 中主要 以开放 上颌窦 自然开 口为主 , 口要 术 开 有一定宽度 , 否则在黏膜愈合过程 中开 口容易形成狭窄或 闭塞 而

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经治的43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采用内镜下双径路手术(上颌窦前壁开窗及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至直径达1.0cm以上),彻底清除病灶,术中、术后用真菌液(氟康唑溶液)反复冲洗。

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复发。

术前症状如鼻塞、血涕、鼻腔有异味及头痛等症状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上颌窦口通畅。

结论: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是全方位彻底治疗上颌窦非侵袭性真菌性病变的主要途径,术后辅佐抗真菌液冲洗术腔,更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关键词】上颌窦;真菌病;鼻—鼻窦炎;内镜术【中图分类号】R76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105-01随着抗菌素和激素在鼻-鼻窦炎治疗的长期应用,加上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及诊断技术,特别是鼻内镜及鼻窦影像学的发展和完善,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据报道上颌窦的真菌病已占上颌窦感染性疾病的15.8%,对于上颌窦真菌性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Caldwell–luc手术[2]。

我们采用在鼻内镜导航下在传统方法上加上行自然口扩大开放术治疗43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并配合术中、术后抗真菌液(氟康唑溶液)反复冲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经鼻窦CT筛查选定为单侧上颌窦或伴有同侧筛窦病变的病例。

43例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在26–68岁,平均42岁。

临床表现为鼻塞26例次,涕中带血为32,头痛为34例次,鼻腔有异味13例次。

鼻内镜检查:中鼻甲肿大或肥大23例,钩突肥大或息肉样变37例,鼻中隔偏曲19例,鼻息肉14例。

术前鼻窦CT除部分病例上颌窦内侧壁骨质有部分破坏外,余未见有骨质吸收或破坏现象。

全部病例窦腔内有高密度软组织影或窦腔有密度不均匀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影。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型曲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型曲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型曲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胡兆荣;李国华
【期刊名称】《四川医学》
【年(卷),期】2006(27)4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非侵袭型曲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对比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非侵袭型曲菌性上颌窦炎52例的手术路径及抗真菌药的使用对疗效转归的影响.结果两种双径路术式的术后愈合期为4.6周及4.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抗真菌药及不使用抗真菌药冲洗术腔愈合期为4.6周及4.8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是治疗非侵袭型曲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方法,是否使用抗真菌药冲洗术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总页数】2页(P424-425)
【作者】胡兆荣;李国华
【作者单位】广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550;广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广
安,6385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9
【相关文献】
1.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观察 [J], 李毅
2.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观察 [J], 李毅;
3.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分析 [J],
胡道彩;周勤;高琼;高洋;仲军文;岳静
4.鼻内镜下两种术式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 [J], 周静;陈崇喜;曹隆和;李小群;李先辉
5.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分析 [J], 黄孝华;盖锡球;冼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1 例 非侵 袭性 真茵性上颌 窦炎患者 , 5 全部施行 双径路鼻 内镜手术 , 术后定期 随访 。 结果 术后随访 3个 月 " 4个月( - , 2 平均 1 2个月)疗效满意 , , 无复发。结论 体( OMC) 解剖 结构异常有密切 的关系, 而充分解除 OMC病 变, 彻底清除窦腔 内真菌团块 , 复鼻腔鼻 窦通气 恢
■ 噙 园
双径 路鼻 内镜 手术治 疗 非侵 袭性 真 菌性上 颌 窦炎
张汉国 廖绍秋 卢盛达
( 永定县坎市医院 , 福建 永定 3 4 0 ) 6 1 2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径路鼻 内 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 窦炎的诊 治要 点及 疗效。方法 回顾性
①非侵袭性真 菌性上颌 窦炎发病 、 转归与鼻道窦 口复合
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 则和 关键 ; ②双径路鼻 内镜手术 治疗非侵袭性真 茵性上颌 窦炎疗效好 , 复发 率低 , 是首选
术式。
【 关键词 】非侵 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
双径路
鼻 内镜手术
治疗
Us g d u l- y e d s o i i u u g r n t e t e tn n i v s ef n a xl r i u i s i o b e wa n o c p cs ss r e y o a m n o - n a i g lma i a y s st n n r v u l n i
【 yWo d 】N n i ai na m xl n s s D u l- a E dsois u re Tet et Ke rs o-n s eu g aia s ui ob w y n ocp n s ugr v vf l ly i t i e ci s y r mn a
近年来随着鼻 内镜技术 的发展和 C T检查的广泛应用 , 对 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不断提高 。 真菌性鼻窦炎 中以上颌窦炎
自然 开 口扩 大 。
f l - pt e a g df m 3t 1 o ts (v rg 2m n s ,lh dst f t yc r i f c a dn c r n e o o u m n e o 5m nh a ea e1 o t ) a a a s c r a v e et n or ur c . lw i r r o h l i ao u te e e
u g f n  ̄ ma i ay s u i s M e h d Rer s e t ey a ay e 5 c s sn n iv ie f n a xl r i u i sw ih xl r i st . l n i tos to p c v l n lz d 1 a e o — n a v s lma i a y s st h c i s u l n i h d o b e w y e d s o i i u s r e d o o e - p r g lr f r s r e .Re l t T e o tp rt e a d u l- a n o c p c n s u g r a fl w d u e ua l at u g r s y n y e y sl s l h p s eai o v
s r e a s t fc o urtv e e t o u g r h s ai a t r c a ie f c,lw rc re c ae a d i s t r ts r ia y e i o i v sv un a y s y e u r n e r t n ti he f s u gc tp n n n— n a ie f g l i l ma i a iusts xl r sn ii. ly
C n ls n ①T e o—nai na m  ̄a n sih l e e tnwt eanr a aa m tm a oc i uo h n i s e u gl a r s ui a c s l i i t om nt yoo i ct n v vf x y i t s o r ao h h b s l o f so a l cm l ( MC ., 。pic l ndky o t t a et r flem ntte ei O o pe O ) I r i ea e pi o r t n e u l ia h ls no MC, kot eu g a x 1 h np nf em a i e o f t eu t fna bl a h d l
i s u o pe l, c vr ev n l o d d a a eo n a c v ya d s u .② D u l w ye d so i s u n i s m l e r oe e ta n a ri g al a i n i s n c ty e h t i t n i n f s t n o b - a n oc p i s e c n
Z agHago i ho i,uS ega K nh Ho i lfY ndn on , og ig, 叭 3 4o hn n u, a S aqu hnd. asi s t og i Lo L p a gC ut Y ndn F y 6 l2
【 btat A s c 】Obet e T aut t uav et fdu l w yedso i s u re innnai r jci oe la ecrtee c o o b - a nocpc i s ugr O o i s e v v eh i f e n s y l v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