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居住区规划-道路系统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划和设计理念来进行布局和设置。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组织形式:
1. 网格状布局:这是一种常见的道路组织形式,其中道路以水平和垂直方向形成网格状交叉口。
这种布局能够提供简单明确的导航和便利的交通流动,适用于中小型居住区。
2. 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道路呈环形或半环形的组织形式,通常围绕一个中心点或公共空间设置。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相对封闭的内部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流量,使居住区更安静和舒适。
3. 树状布局:树状布局是指从一个主干道分支出多个辅助道路的组织形式。
主干道连接各个重要设施和服务点,而辅助道路则连接到居民住宅区域。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和良好的交通流动。
4. 高密度布局:高密度布局通常用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居住区,特点是道路相对狭窄,沿街建筑密集。
这种布局可以节约用地,提供丰富的交通选择和便利的步行环境。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道路的宽度、交通设施的设置、停车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的设计等因素,以提供安全、舒适和便利的居住区交通环境。
居住区道路规划
第四 居住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居住区步行系统是居住区内全部室外步行空间旳综合,涉及居住区级、 小区级绿地和公建中心,以及各级道路边上旳人行道。由步行道、小 广场、小游园、老年人或小朋友话动场地等构成。
一、步行系统旳规划设计原则
1、系统整体原则 步行系统应该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旳整体,使步行于其中旳行人免 受汽车旳干扰。建筑、活动场地、健身场地、绿地空间等应经过步行 系统融为一种有机旳整体。。
4、立交式
在居住区内部空间架设与各住宅楼相连旳架空平台,平台下为车行 道和车库,平台上作为步行空间和居民户外活动空间。
造价较高,人旳活动受到-定限制。
5、混合式
发挥以上不同模式旳特点,结合地形和建筑物布置,在不同旳区域 设置经济合理旳步行道布置方式。
三、居住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平台、楼梯、广场、公园、绿地。 步行系统规划设计要考虑下列几种方面旳原因:
2、分组明确.逐层衔接
道路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旳道路归属于相应旳空间层 次内,做到逐层衔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路网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四面旳环境条件以及居民旳出行方式,选 择经挤、便捷,合理旳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便民.利于通风日照 。利于设施旳安排,满足地下管线旳埋设要求。
在人车混行旳路网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三种交通共用同一条 道路,其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同一空间——车行道;步行空间与 之分开,形成专门旳步行系统,井兼有散步休闲等功能。
人车混行与分行相结合旳路网中,一般小区级或组团级道路与人车混 行方式一致,组团或邻里生话院落内旳道路按步行道路设计,但应考 虑服务性车辆旳进出需求。
者结合使用。
在人车混行旳住区,一般使用完全人车混行或局部人车混行旳方式 布局道路。
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分析
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分析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分析摘要:基于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系统在小区综合防灾中的重要地位,在居住小区的道路交通规划中,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们日常的交通需求,同时还要从综合防灾的角度出发,结合小区的交通安全、安全防卫以及其作为救援疏散通道的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在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活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防灾功能,以便能较好的预防灾害的发生,本文将对居住小区道路交通系统在安全防灾中的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在常规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安全防灾的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对策。
关键词:小区道路;规划;安全防灾中图分类号:TU985.18文献标识码: A住宅小区内逐年增长的汽车数量给小区安全埋下了重要隐患。
分析看来,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居住小区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有着较强的联系,通过道路交通系统的合理规划和设计,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下文做进一步分析。
一、我国居住小区道路交通系统安全问题分析1、建设现状问题分析(l)小区的紧急通道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小区内停车位不足,占用通道。
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这些事故的发生主要源于小区的管理失责,导致规划中按要求设置的消防通道在紧急时刻派不上用场。
但从规划的角度分析,小区内停车设施的不足是由于在规划中对小汽车发展的趋势预计不足,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无法满足小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规划中对停车设施的设置方式也缺乏从防灾方面的考虑。
应分析不同停车设置方式对小区居民的各种安全影响,确定合理的规划方式。
(2)小区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车辆行驶速度过快。
小区道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不同于城市道路,其行车速度应有所限制。
规划应针对这一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小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小区内车流对居住空间的分割和破坏,车流过多造成的交通环境混杂,是造成居住小区环境质量下降,小区安全感丧失的主要因素。
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
• 一、居住区道路的分级
•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要求,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四级
•
第一级:居住区道路
第二级:小区主路
第三级:小区次级
第四级:小区小路
• 第一级:居住区道路
作用:联系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并与城市道路一起组成 道路网络.
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其中车 行道宽度一般需9米,如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米。
3、人车局部分流
金沙
第三节 居住区道路绿化
1.居住区道路 2.小区主路 3.小区次路 4.宅间小路
a.种行道树,满足交通; b.遮荫、滞尘、隔音栽植。 a.种行道树、开花树种; b.满足运输、滞尘需要。 a.开花灌木 b.满足消防、救护、人行。 a.遮荫栽植、装饰性栽植; b.创造优美宁静的居家环境。
3、住宅区停车场的设置
(1)底层车库
(2)半地下车库
(3)全地下车库
(4)路面停车
4、停车场绿化设计
• 地面停车场包括露天停车场和车库两种 • 露天停车场有三种:
第一种是周边式绿化 第二种是树林式停车场 第三种是建筑前绿化
• 车库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
2)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 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
3)主次分明、结构清楚
4)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
5)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 险等特殊需要
第二节 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 1、 人车混行
• (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
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
• (4)集中式自行车库的位置宜选择在住宅组团的主要出 入口处,或住宅组群的院落入口处,那里是居民上下班的 必经之处,与居民的活动特征相符。
居住区道路和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16
17
18
19
20
停放方式:平行式 垂直式 斜列式
布置方式
相对集中布置 分散式布置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布置
汽车库的基本要求:出入口——地上汽车库, 停车位大于50辆时,出入口不少于2个;地 下车库当停车位大于100辆时,出入口不少 于2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单 向车道宽度不小于4m,双向车道不小于7m; 汽车库出入口离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一般 应大于70m。
12
(二)、静态交通的组织
静态交通主要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 自行车
交通工具 小汽车
存放方式 半地下 地下 地面
13
1、自行车存车设施的规划布置
停车场位置选择 :以中小型规模、分散 与就近设置为主。在人流集中场所的四 周设置固定的专用自行车停车场 。 停放方式:垂直式和斜放式 基本要求:自行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 于两个,出入口宽度满足两辆车同时进 出,一般为2.5~3.5m。场内停车区 应分组安排,每组场地长度以15~20m 为宜。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作用:①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 系,②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通路,红线10~14米,车行道6,作用: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 红线8~10,车行道3~5米
宅前小路:通向各户和各单元门前的小路,宽度2.5~3米,连接高层住宅时
不小于3.5米
2
3
居住区道路的断面形式
4
5
6
(三)、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要求
1、尽可能结合地形和现有建筑与道路,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2、道路的宽度,居住区道路各构成部分的最小宽度为: ①机动车车行道单车道宽3~3.5m,双车道宽6—6.5m。 ②自行车单车道宽1.5m,双车道宽2.5m。 ③布置单排行道树的人行道最小宽度为1.5m,并按0.5m的倍数递 增.其中专供行人通行的人行步道最小宽度为o.75~1m。 3、出入口布置,机动车出行一般不允许布置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上, 城市道路交叉口70m范围内不宜布置机动车出入口。居住区道路与城市次 干道、支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 曲线或复曲线 ;每个小区至少有两个车行出入口,且机动车道出入口的间 距不应小于150m。当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 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 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 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
《居住区规划》课程标准
《居住区规划》课程标准专业名称:城镇规划专业代码:560201课程名称:居住区规划课程代码:21B0812所属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课程性质(是否核心课程):是先修课程:城镇道路系统规划、城镇工程规划、城镇园林绿地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后续课程: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开设学期:第四学期学分学时数:8学分128学时一、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及课程设计理念(一)课程定位城镇规划专业以培养城镇规划设计、绘图与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居住区规划是城镇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属于综合职业能力学习领域。
这门课程的教学以居住区规划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把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绘图技能,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该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能力、计算机平面绘图表现能力、参与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能力。
本课程重点训练学生居住区规划方案编制与成果表达能力,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从事城镇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技术保证。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初步具备居住区规划方案编制能力。
在项目规划编制过程中,学生以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并实施,熟悉并正确运用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定,完成居住区规划工作中基础资料调研、现场踏勘、方案设计、多方案评析比较与选择、方案汇报和方案表达的全过程,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内容、方法、程序与要求,提高计算机绘图与编写规划说明书的熟练程度与水平。
在资料调研、现场踏勘、方案设计、讨论汇报、成果表达等过程中,要学会与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与协作。
1.知识目标(1)理解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与理论,掌握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居住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理论与方法,明确居住区规划的作用、任务、内容与成果。
居住区道路规范标准[详]
居住区用地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2 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3 小区道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4 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5 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1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编辑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2 小区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3 有利于居住区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普智的多样化4 当公共交通路线引入居住区阻隔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5 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6 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各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7 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8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宽窄,应符合下规定1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雨20M2 小区路:路面宽6M-9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 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3 组团路:路面宽3M-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5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6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路要求控制7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规则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主要道路宜平缓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居住区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区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主要道路至少应该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联机动车道对外出人口间距不应该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道路人性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当建筑物长度吵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2居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对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当居住区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该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对接3 进入组团道路即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安4在居住区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2.5M 纵坡不应大于2.5%5当居住区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6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停车位居住区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1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2居民区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例)不宜超过10%3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4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绿地边界对宅间道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脚;2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3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0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距房屋墙脚1.5m;4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表的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口5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
2023年居住区道路的道路分类
03
交叉口设计
Intersection design
居住区道路分类
居住区道路设计如何合理规划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三类:居住区主干道、小区道路和宅间道路。
1.1 居住区主干道
居住区主干道是连接整个居住区的入口,一般具有较高的车流量和人流量,是居住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其设计应充分考虑通行效率和安全,同时也要考虑景观和环保等因素。 小区道路是连接各居住小区的交通干道,一般车流量较小,但人流量较大。其设计应注重通行舒适和安全,同时也要考虑环保和景观等因素。 宅间道路是连接每栋住宅的内部道路,是住宅区内最为贴近生活的地方,是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其设计应注重舒适和安全,同时也要考虑环保和景观等因素。
居住区道路分类
居住区道路是连接居住区各部分的交通纽带,其设计规划对于居住区的交通流畅和居民的出行体验有 着重要的影响。在居住区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道路类型、道路宽度、道路曲直度、人车 流量等。
1. 居住区道路分类
居住区道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主干道、次干道和宅间小路。
(1)主干道:主干道是连接居住区入口和居住区内部的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其宽度一 般在6-8米之间,道路设计需要满足较大的交通流量,并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02
道路宽度
Road width
居住区道路分类
1.居住区道路规划与分类: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规 划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
居住区道路设计如何合理规划
居住区道路分类 居住区道路是连接居住区各部分的交通纽带,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道路的性质 和功能,居住区道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 居住区主干道:连接居住区与外界的主要道路, 交通流量较大,路面宽阔,车辆和行人混合交通。 3. 居住区次干道:连接居住区各组团之间的主要道 路,交通流量较大,路面较宽,车辆和行人混合交 通。 4. 居住区支路:连接居住区各住宅楼的道路,交通 流量较小,路面较窄,车辆和行人分离交通。
精品PPT课件居住区规划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居住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 两大部分。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 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 共空间四个层次,就居住区规划设计而言, 主要对户外生活空间形态与层次的构筑与 布局进行规划。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整个富翔天地居住小区建成后可容纳 1500户居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 建筑群落富有变化韵律,园区内清 新雅致的多层公寓、俊秀挺拔的高 层公寓交相辉映,有北向南、高低 错落的建筑勾勒出起伏曲折、优美 的天际线。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富翔天地小区环境设计强 调人性化,考虑居民的心理需 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 做到景为人用,同时兼备观赏 性与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 中形成半开放性空间或者全开 放性空间。在景观设计上,采 用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 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小 区景观效果,并追求生态效益, 充分展示绿色植物本身形、色、 味,体现自然美。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的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 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 和优美的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 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 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 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面积、密度、层数等综合指标;公建配套 设施项目指标;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 算等指标。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第五章—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
8
5.1 住区道路的功能、类型与和分级
4、居住区的道路系统的功能
9
5.1 住区道路的功能、类型与和分级
4、居住区的道路系统的功能
除这些功能外,道路对设计的影响? 道路如何影响住宅、公建、设施的布局与景观的设计?
(1)各类、各级道路是交通的基本表现形式——满足各类车辆、行人交通需求 (2)道路是居住区的“骨架”——住宅、配套设施、绿化、附属设施的布局 (3)联系居住区各个组成部分——不同等级道路的衔接 (4)是保障各区正常运行的基础——各级各类构成要素 (5)是居民对住区环境最直观的感受—道路绿化、景观
11
5.1 住区道路的功能、类型与和分级
5、居住区的道路系统的类型
不同类型交通的尺度、走向、线型、与建筑及景观的关系 兼具多项功能道路设计——? 单一功能道路设计——?
12
5.1 住区道路的功能、类型与和分级
5、居住区的道路系统的类型
按交通方式分 (1)步行交通 (2)非机动车交通 (3)机动车交通
主要附属道路:居住街坊内的主要道路:车行道 宽度6-9米,红线宽度10-14米。
2、居住区的道路系统的定位
(1)是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15、10、5分钟生活圈,不含居住街坊。 (2)是承载城市生活的主要公共空间——15、10、5分钟生活圈+街坊
宏观层面——对外
(1)融入城市交通系统(窄街区、密路网),尤其是公共交通。 (2)营造城市公共空间(道路、广场、城市级步道、人工铺地等) (3)安全(标准)、便利(设施)、舒适(设计)、宜人(尺度)
2
5.1 住区道路的功能、类型与和分级
居住区项目的道路和停车设施的规划布置方案
实施方案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建设周期、投资预 算、施工工艺等,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宣传推广
通过宣传推广,使居民了解规划方案的目的和 实施细节,提高居民的认知和支持度
监测与评估
对规划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并解决问题,确保规划方案达到预期效果
持续改进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持续改 进,提高居住区项目的品质和居民满意度
智能交通系统:引入智能交通系统, 实现交通信号控制、车辆诱导等功能,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非机动车道设计:在主路两侧设置非 机动车道,方便居民骑行和步行
5
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在小区中心位置, 提供物业服务、便民维修等功能
儿童游乐设施:在小区内设置儿童游乐 设施,如滑梯、秋千等,方便居民照顾 孩子
公共座椅:在公共区域设置公共座椅, 方便居民休息、交流
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绿地:在小区内规划一 定面积的公共绿地,方便居 民休闲、散步
广场:在小区中心位置设置 广场,方便居民举办各类公 共活动
运动场地:在公共绿地下设 置运动场地,如篮球场、羽 毛球场等,满足居民运动需 求
6
规划实施建议
规划实施建议
自行车停放处:在公共区域设置自行车停放处,鼓 励绿色出行
停车设施规划
停车设施设计
地下停车库:采用无柱式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 设置垂直循环系统,方便车辆进出
地面停车位:采用植草砖铺设,既满足停车需求又 不影响绿化效果
自行车停放处:采用立体式设计,减少占地面积, 同时设置防风支架和防晒遮阳篷
4
交通组织
-
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的设计要求
1.舒适;要有完善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及公共绿地服务设施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并且有宜人的居住环境。
2.便利;居住区的用地布局要合理,公共建筑与住宅有方便的联系。
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布点恰当,便利居民使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成合理,步行与平行互不干扰,有足够的停车场地。
3.卫生;在居住区内有完善的给水,雨水与污水排水,煤气与集中供暖系统,居住区内空气新鲜净洁,无有害气体与烟尘污染,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无噪声,公共绿地面积较大。
4.安全;对防止火灾,地震,交通安全有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5.美观;居住区应具备赏心悦目,富有特色的景观,建筑空间富有变化,建筑物与绿地交织,色调和谐统一。
1。
简析居住区道路交通系统
简析居住区道路交通系统一、居住区道路交通系统的功能道路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道路交通的普通功能,即满足居民各种出行需要,同时也满足必须进入区内的外来交通。
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居住与道路就是相伴发展的,有怎样的居住水平,就需要有怎样的道路与之适应,人类早期没有固定的居所,因此也没有固定的道路。
《尔雅》中说:“道者蹈也,路者露也”,就是说当时的道路是由于人的行走而自然产生的。
与一般城市干道相比较,居住区道路不仅具有交通功能、划分居住区用地、确定居住区规划布局的作用,还对居住环境的安全监控、空间的区域划分、促进邻里交往有一定的影响。
居住区道路又是居住区外环境构成的骨架和基础,为居住区景观提供了观赏的路线。
居住区道路系统设计合理有序则能创造居住区丰富、生动的空间环境和多变的空间序列,为烘托区内的自然居住氛围提供有利條件。
二、居住区内道路应根据功用分级,最大限度地节约道路用地我国根据近年来居住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将居住区道路划分为四级布置,分别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
1、居住区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与城市道路一起形成道路网络,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m,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m。
2、小区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同时一般还联系着小区的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
车行道宽度5—8m。
3、组团路:居住区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从此小区路分枝出来通往住宅组群道路。
车行道宽度5—7m。
4、宅间小路:居住区道路系统的末梢,通向各户或各单元入口。
一般宽2.5—3m。
居住区道路的合理分级是为了组织好内部人、车交通合理通行,并能最大限度地节约道路用地的保证。
根据居住区的规划类型不同,道路的分级也与之相适应。
三、居住区道路组织形式——“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居住区是居民生活居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护居住区的安全和安静,是提高居住区内部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
住宅区内的路网布局包括住宅区出入口的位置与数量,应吻合居民交通要求;应防止不必要的外部交通穿行或进入住宅区;应使居民的出行能安全、便捷地到达目的地,避免在住宅区内穿行。
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
0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促使居住区道路交通 设计更加注重绿色出行、节能减排。
设计目的
01
02
03
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通过合理的道路交通设计, 提高居住区内道路的通行 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
目录
• 引言 • 居住区道路交通设计基本原则 • 道路交通设计要素 • 居住区道路绿化设计 •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 设计案例分析
引言
01
设计背景
01
城市交通压力增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增大,居住 区道路交通设计成为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
02
居民出行需求多样化
交通标线
车行道边缘线
中心线
标明车行道的边缘,引 导驾驶员在车道内行驶。
分隔对向车流,保证对 向车辆不会相撞。
人行横道线
标明行人过街的位置, 确保行人安全过街。
导向箭头
指示车辆行驶方向,引 导驾驶员按照规定路线
行驶。
安全防护设施
A
护栏
设置在道路边缘或中央分隔带上,防止车辆失 控冲出路外或穿越对向车流。
3
重视弱势群体安全
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安全的 出行环境。
便利原则
便利出行
便于应急
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满足居民出行 需求。
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人群和 应急车辆。
便于服务
便于居民到达商业、教育、医疗等公 共服务设施。
环保原则
节能减排
优化交通系统,降低机动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
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是指在城市规划中,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设计的道路布局方式。
不同的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可以根据居民的行人和机动车通行需求、地形地貌、交通流量和社区功能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
1.网格状布局:网格状布局是一种常见的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
它以方正的交叉口和平行的马路为特点,道路网格状分布。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提供多条道路选择,方便出行和减少交通阻塞。
2.放射状布局:放射状布局是以一条或多条中心道路为轴心,向外辐射状延伸的布局形式。
这种布局形式适用于商业区和市区,可以方便居民从中心地带快速出行到周边地区。
3.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在一个区域内围绕中心地带建立环形的道路系统。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提供多条环行道路供居民出行,减少交通流量集中在中心地带,有利于交通的流畅和周边地区的发展。
4.主次干道布局:主次干道布局是按照不同等级街道的功能和承载能力划分的道路布局形式。
主干道连接一些重要的地区和城市之间,承载大量的交通流量,次干道连接小区和街区,承载较少的交通流量。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提高交通的效率和交通的安全性。
5.混合式布局:混合式布局是将不同的布局形式进行结合的道路布局形式。
例如在一个居住区内,可以采用网格状布局的道路和放射状布局的道路相结合,以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并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社区需求进行创新的道路布局设计。
例如,在山区的居住区可以采用螺旋状的道路布局形式,以适应地形的复杂性。
在大型居住区内,还可以设置步行街、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等非机动车道,以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发展。
总之,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应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提供便利的交通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的道路布局,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与空间
居住区小级道路 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车行道
宽度6-9米,红线宽度10-14米。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居住组团级道路 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度3-5
米,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8米(无供热管线 区)或10米(需敷设供热管线区)以上。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区规划设计 – 道路系统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李明讲师
居住与空间
住宅区的道路与交通 2-1 交通方式与特征 2-2 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 2-3 道路的类型与分级 2-4 道路系统规划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 2-1-1 交通方式 机动车交通 非机动车交通 步行交通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3)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超过120米,尽端设12 x12米的回车场;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4)当道路坡度大于8%,应辅以台阶解决竖向 交通;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5)适当的停车场地;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6)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人 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与空间
宅间小路 通向各户、各单元的道路,路面宽度不
小于2.5米。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 2-4-1 设计原则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 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 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7)纵坡设计要求;
道路类别 最小坡度
机动车道 ≥0.2
非机动车道 ≥ 0.2
步行道
≥ 0.2
最大坡度
አ8.0 L አ200m
አ3.0 L አ50m
አ8.0
多雪严寒地 区最大坡度
አ5.0 L አ600m
አ2.0 L አ100m
አ4.0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2)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安全,避免往返迂回, 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 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4)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2)无障碍设计 在居住区内公共 活动中心,应设 置为残疾人通行 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 道宽度不应小于 2.5m,纵坡不应 大于2.5%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3)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超过120米,尽端设12 x12米的回车场;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
道路级别
居住区道路 小 区 路 组团路及宅间
与建、构筑物关系
小路
高层 5
3
2
建筑物面向 无出入口 多层 3
3
2
道路
有出入口
—
5
2.5
高层 4
2
1.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
多层 2
2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 2-4-2 设计规定
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 两个出人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 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居住(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 的出口,设置间距在150米以上;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 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当居住区内 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 市道路相接。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 2-3-3 道路的分级 红线
道路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 的界限叫做红线。
道路的分级 ——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小区级道路 ——居住组团级道路 ——宅间小路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居住区级道路 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于解决居住区内、外的联
系。车行道宽度10-14米,红线宽度20-30米。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5)满足地下管线埋设的要求;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6)保证消防、救护和工程抢险等特 殊需要;
7)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 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 文化价值的街道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8)路网设计结合各种设施的布局要求; 9)道路设计有利于编号、寻访、识别
• 2-1-2 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 体能 交通时间 交通费用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 2-2-1 交通组织 人车混行 人车分行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 2-2-2 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 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 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 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 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 2-3-1
道路的类型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步行道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பைடு நூலகம்间
主讲教师:李明 讲师
居住与空间 • 2-3-3 道路的分级
红线 道路用地与其他用地之间的界 限叫做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