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概念解释忠恕: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绝不强加给人。

浩然之气: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即浩大刚正的精神。

良知良能: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岀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岀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岀来。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心斋:心斋,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

意为打扫屋子里的杂物才可以放更多的东西,放下只为更好的拿起。

心斋就是虚空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

坐忘:“坐忘”,静坐的姿态,“忘”的状态,是一种用身心求正道的实有的生命状态,不是一种自我陶醉或麻醉。

然而不是他忘完了,而是已经融入到血液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忘记并不见得是坏事,记得也不见得就好。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

行道而不见其行,“心不动故。

”“形都泯故。

”以实现心灵之清净;以超越自我、回归生命为寄托来实践身心的超越境界、完美境界。

化性起伪:化性起伪指用礼义法度等去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即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

“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

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

制名以指实:区分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

三表: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精选最新版《中国哲学概论》期末完整复习题268题(含标准答案)

精选最新版《中国哲学概论》期末完整复习题26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考试268题[含答案]一、判断题1.常道是深藏现象后面的本质性的道。

()我的答案:√2.觉悟和达到觉悟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陀。

()我的答案:√3.大众部佛教具有大乘佛教精神。

()我的答案:√4.大众部认为人的心本来就是干净的。

()我的答案:√5.现在佛教在中国已经上升为一种主系文化。

()我的答案:×判断题】佛教倡导的道俗交流中的道指的是道家思想。

()我的答案:×6.老子口中的“无”是抽象到广义思辨的程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逻辑实体。

()我的答案:√7.就其同前代观念形态的因承关系而言,玄学家群体的为学风气取向是崇尚道家的学说。

()我的答案:√8.竹林七贤对当时官员和朝廷的评议被人们称为清谈。

()我的答案:√9.附庸风雅在最初是褒义词。

()我的答案:×10.魏晋时期的玄学已经成为了当时非儒非道的时代之学。

()我的答案:√11.《汉书》中提到“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我的答案:√12.《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

()我的答案:√13.鉴真和尚创立了华严宗。

()我的答案:×得分: 16.7 分14.人类以不可以名称的命名方式指称现象界的事象。

()我的答案:×15.不同于黑格尔,康德认为现象是不能被认识的。

()我的答案:×16.我们今天谈的玄学主要是指魏晋时期的玄学。

()我的答案:√17.戴震认为“自然之与必然,乃二事也”。

()18.钱学森认为严密的现代科学思想至少应该包含四个层次。

()我的答案:√19.黑格尔说概念抽象的层次越低内涵越丰富。

()我的答案:×20.周予同认为,因为今文经学的产生,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得以明朗发展。

()我的答案:√20分21.宋代学者义理发挥的方法是从子思和孟子学派学来的。

()我的答案:√22.董仲舒追随的是公羊学派。

()我的答案:√23.《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正其义不谋其功,明其道不计其利”。

大学《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

大学《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2010级思政2班石盼20100510078)导言:1.中哲史研究对象:①是研究作为一门学问的哲学、萌芽、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的学问②中华民族哲学认识的发展史③中国哲学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2.中国哲学发展的特点:①哲学与伦理、政治思想(社会和人生)密切联系②无神论(农业)的传说③朴素辩证法(社会与人生中)的传统④始终不离开人间(倾向实践哲学)⑤独特地表达方式(引言、比喻例证)3.学习中哲的意义:①有助于提升人生境界②明是非、知进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③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④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及其运动规律⑤分辨人间真善美和培养正义感⑥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更加全面的理解4.当前中哲史发展的状况:①与马哲、西方哲学相互渗透于交融②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借鉴,一体化趋势加强③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使中哲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第一章哲学的萌芽1. 中国哲学萌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朴素的实在思想意识(唯物)②原始宗教有神观念的产生(唯心:万物有灵论灵魂不灭观念图腾崇拜巫术思想神话)③阴阳、五行、八卦2.阴阳学说的哲学内涵①是对具体的相对属性的自然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②阴阳变化的规律是对自然变化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相互制约消长转化无限可分规律)3.五行学说的哲学内涵是对自然规律的抽象总结:①是四季五时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②五行相生是对五时气候物候运转规律的抽象③五行相克是对自然气候制胜规律的抽象4.《周易》分为《易经》、《易传》5.《易经》的三原则:交易(变通)、简易(由繁化简)、不易(本体不变)三法则:理(事物的道理、原则)象(象征、形象)数(筮shi数)《易经》的构成分为上下两篇30卦,下篇34卦,每卦64爻,共384爻,64卦的卦辞384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并由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6.论述《易经》的哲学思想①天人合一观念②抽象概括的观念③矛盾的观念④交感相斥观念⑤变易转化观点观念⑥中与正的观念7.《易传》的哲学思想:在吸取儒、道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易经》原始阴阳说的继承和发展,其主体内容是以“阴阳”之“道”为核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新版精编《中国哲学概论》期末完整考试复习题268题(含答案)

新版精编《中国哲学概论》期末完整考试复习题268题(含答案)

2020年《中国哲学概论》期末考试268题[含答案]
一、判断题
1.人类以不可以名称的命名方式指称现象界的事象。

()
我的答案:×
2.《汉书》中提到“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
我的答案:√
3.四谛说主要是为了引导人们去了解自我,认识所处的环境。

()
我的答案:√
4.觉悟和达到觉悟的人可以被称为佛陀。

()
我的答案:√
5.大众部佛教具有大乘佛教精神。

()
我的答案:√
6.大众部认为人的心本来就是干净的。

()
我的答案:√
7.现在佛教在中国已经上升为一种主系文化。

()
我的答案:×
判断题】佛教倡导的道俗交流中的道指的是道家思想。

()
我的答案:×
8.三玄对于魏晋玄学和道家的创立都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

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

正名:君,臣,父子,在社会里,各有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有其名,就应当完成其责任和义务。

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的支配。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而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四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逍遥:出自庄子《逍遥游》一书,原意是“无待”就是无所依傍,表示一种绝对自由和悠然自得的样子。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1.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韩非子主张抱法处势而用术,三者是互相联系的整体。

一方面,“势治”是“法治”的前提,只有将法与权力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令行禁止;另一方面。

“势”也离不开“法”,否则就是人治,有了法就可以使“中人之姿”的君主管理好国家;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认为术是君主掌握政权,贯彻法令,防止篡权,实现“法治”的方法,策略和手段。

2.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主要区别墨子的说法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孟子的观点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区别就在关键词,墨子的关键词是“若视”。

孟子的关键词是“以及”。

“若视”就是一视同仁,人人平等。

“以及”是由此及彼,从我出发,再到别人。

所以在孟子这里,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

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于民,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把爱分成三等,最低的一等是对万物的爱即“怜爱”;把对人民的爱称为“仁爱”;而最高等级的爱称为亲爱。

由对亲人的亲爱出发,扩展为对人民的仁爱,再从对人民的仁爱出发,扩展到对万物的爱惜,这就是爱的等差。

儒墨两家的根本分歧便在这里。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道家2. 儒家3. 墨家4. 法家5. 阴阳五行6. 易经7. 理学8. 心学9. 黄老之学10. 禅宗二、简答题1. 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2. 老子的“道”与“德”有何区别?3.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有何不同?4. 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如何体现其社会观?5.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6. 阴阳五行理论在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作用是什么?7. 请解释《易经》中的“变易”思想。

8. 理学与心学的主要区别在哪里?9. 黄老之学如何影响了后世的道教思想?10. 禅宗的“顿悟”与“渐悟”有何异同?三、论述题1. 论述孔子的“礼”与“仁”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探讨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及其在政治哲学中的意义。

3. 分析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4. 论述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秦朝统一六国的作用。

5. 探讨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具体应用。

6. 论述《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7. 比较理学与心学在认识论和实践论上的差异。

8. 论述黄老之学对道教发展的贡献。

9. 探讨禅宗“顿悟”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0. 分析中国哲学史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1. 以《论语》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例,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2. 以《道德经》中老子的“上善若水”为例,探讨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3. 以《墨子》中的“兼爱”思想为例,分析其对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

4. 以《韩非子》中的“法不阿贵”为例,探讨其对现代法治社会的启示。

5. 以《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为例,分析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6. 以《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例,探讨其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激励作用。

7. 以朱熹的理学思想为例,分析其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8. 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为例,探讨其对现代人自我认知的启示。

中国哲学史_名词解释与复习参考

中国哲学史_名词解释与复习参考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中国哲学史_名词解释与复习参考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中国哲学史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

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

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

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

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

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

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完整word版)中国哲学史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哲学史重点

《中国哲学史》复习提要一、名词概念克己复礼;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讲仁也就是讲自身修养,即是克己,也即克制约束自己;复礼的意思是回到理的规范上来,既是使言行合于理。

仁与礼相互并存,缺一不可.礼,是以仁及道德为基础。

通过理来实践自身的道德。

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具有两重性.从社会政治的发展来看,孔子以克己复礼来调和当时社会的矛盾,避免社会变革,表现出他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一个人,遇事是做道德的选择还是做非道德的选择,都是自己给自己下命令的结果,而不是由他人或环境所决定的.复礼、合于礼,就是为他人、为社会尽责。

反者道之动:语出老子第四十章.指的是“道”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运动特征。

“反”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反;二是反复。

依前者,“道"之动是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依后者,“道”之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这两种含义在老子的思想中均能找到:“道”生养万物的过程即是由无到有、由一到多、由无限到有限的过程,这是朝相反方面的运动.“道”生养万物,但万物最终又复归于“道",这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

老子更重视“反复"之义“道”生养万物对万物而言向本源的重新回归实际上是一种复命的过程也是万物的最终归宿.弱者道之用;弱者道之用指道用弱的一面来对待自然,换言之就是顺应而不是改变.倡导人生应当收敛、柔弱、谦退、“不敢为天下先”、“为而不争”.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国理论.最早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提出。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哲学重点整理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哲学重点整理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哲学重点整理中国古代哲学是世界哲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考研哲学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哲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重点进行整理,旨在为考研学子提供有价值的复习资料。

一、先秦哲学先秦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开端,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

在这些学派中,儒家和道家最为重要。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主张中庸之道,追求和谐与均衡。

重要的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返璞归真、顺应自然。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强调自由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重要的道家经典包括《道德经》和《庄子》。

二、秦汉哲学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多种学派和思想流派。

(一)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

墨家思想在秦汉时期曾有较大影响,但随着儒家的兴起渐渐式微。

(二)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主张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以法治国家,强调君主专制。

法家思想对于中国统一大一统的秦朝具有重要影响。

三、魏晋南北朝哲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哲学经历了洛阳纸贵的时代,出现了多种学派和思想流派。

(一)玄学思想玄学思想以王弼、郭象等人为代表,主张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一,追求超越凡俗的境界。

玄学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影响深远。

(二)佛学思想佛学思想自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发展,魏晋南北朝是佛教传播的关键时期。

佛学思想以禅宗、净土宗和天台宗为代表,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广泛影响。

四、唐宋哲学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一)程朱理学程朱理学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主张儒家经典的研读和理解。

程朱理学对于后来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二)佛学思想唐宋时期佛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禅宗的繁盛。

禅宗注重体验和直击人心的方式,对后来的诗词和文化艺术有很大影响。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流派概述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流派概述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流派概述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中,掌握中国哲学流派的概述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并提供相应的复习资料。

一、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为人之道。

儒家强调个体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关系。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集中在《论语》一书中。

其他儒家代表人物还包括孟子、荀子等。

添加typora图片儒家思想的理论体系非常完备,其中包括仁、义、礼、智、忠、信、孝等核心概念。

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深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教育和道德观念提供了基础。

在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中,建议重点关注儒家学派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经典著作。

二、道家学派道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追求“道”的境界。

道家认为个体应该顺应自然,不与之抗争,而是追求和谐、自由的生活状态。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著作《道德经》对于道家思想具有重要地位。

其他道家代表人物还包括庄子等。

道家学派的核心概念包括“无为而治”、“反思自然”、“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等。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与自然的融合,倡导返璞归真、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

在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中,对于道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和相关著作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墨家学派墨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支特殊流派。

墨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兼爱、无私和非攻。

墨家强调兼爱原则,主张以和平、宽容的方式解决问题。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

墨家学派对于社会的积极影响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墨家学派提倡积极的行动和公正的判断,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墨家学派的核心观点和相关著作在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中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四、名家学派名家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另一支重要流派。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

中国哲学史复习题中国哲学史复习题中国哲学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复习中国哲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和价值观,为我们的思考和生活提供启示。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回顾相关知识。

题目一:孔子的思想中有哪些核心观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简要描述孔子的思想中的以下核心观点:1. 仁:孔子认为,人应该以仁爱为核心,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和谐。

2. 礼:孔子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遵守传统的礼仪和仪式,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3. 中庸: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和偏执的思维方式,追求平衡和中立。

他认为,人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左右。

题目二:道家思想中的“道”是什么意思?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的核心概念是“道”。

请简要描述道家思想中的“道”的含义和特点:1. 无为而治: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预和控制。

他们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做强行干预,而是顺应自然的方式来达到和谐和平衡。

2. 隐逸:道家强调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追求,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超越。

他们主张隐逸和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通过修炼和冥想来寻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3. 无形无象: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无形无象的,不可捉摸和定义。

他们主张超越表象和形式,追求本质和真实。

他们认为,通过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可以达到心灵的解放和境界的提升。

题目三: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有何不同?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理念。

请简要描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以下不同之处:1. 价值观念:儒家强调社会和家庭的道德价值观念,注重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哲学史复习纲要

中国哲学史复习纲要

九、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中)
6、王阳明:《大学问》;心外无物,心 外无理(岩中花树问答);格物即格心; 知行合一;致良知;王门四句教。 7 7、王廷相:理在气中。 8、王艮:淮南格物说。 9、李贽:童心说。 10、黄宗羲:气外无理,心即是气;工 夫所至,即是本体。
十、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下)
11、王夫之:天下唯器(虚空皆气;理 依于气);日新之化;能必副其所;理 势合一;性日生而日成。 12、颜元:见理于事;知无体,以物为 体;习行格物。 13、戴震:气化即道;血气心知;理存 于欲(以理杀人)。
八、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上)
1、张载:太虚即气;一物两体;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大心论与《西铭》。 2、程颢与程颐:仁者浑然与物同体;性无内外;体用 一源,显微无间;性即理也;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 知。 3、朱熹:理先气后;理一分殊;格物致知论(《大学 格物补传》);心统性情(本为张载语,朱熹特别强 调);十六字心传与道心、人心之分;存天理,灭人 欲。 4、陆九渊:心即理;先立乎其大者;鹅湖会与朱陆之 争。 5、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争。
六、魏晋哲学主要代表
1、王弼:贵无论(崇本举末;以无为本);圣人有情;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2、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任心)。 3、裴頠:崇有论。 4、欧阳建:言尽意论。 5、郭象:有而无之;独化于玄冥之境;名教即自然。 6、僧肇: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 7、竺道生:一阐提皆可成佛。 7、慧远与范缜:神不灭论与神灭论(形质神用)。
五、两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哲学
1、黄老之学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可求于天; 天人感应论(人副天数);天不变道亦不变;性三品 说(顺命、成性、防欲);尊神。 3、谶纬 4、《白虎通》:命有三科(随命、受命、遭命) 5、王充:疾虚妄;自然之道,非或为之;命有两品 (所当触值之命,强弱寿夭之命);精神依倚形体; 不徒耳目,必开心意。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篇先秦哲学一:易经1易经的符号是卦画,文字是筮辞,卦画有两个基本符号,即两种爻。

由三爻组成一卦,共有八卦(经卦),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重演变而成,两种爻经过后来的发展,逐步成为阴阳的代表。

2后来经过伯阳父的发展与改造,融入了“气”的观念,至此,“气”“阴”“阳”成为一个体系。

他认为天地间有一统一的“气”,叫“天地之气”,其间有一定次序,人事秩序的混乱会导致天地之气的失序。

天地之气中,有一部分叫阳气,有一部分叫阴气,有了“阴”“阳”气的相互关系之后,人们就普遍使用阴阳二气解释星象、气候、灾害、音律、疾病等现象,经过一段的实践,春秋哲人开始用阴阳二气来解释宇宙。

3由此也就开始了中国对宇宙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宇宙自然论不是原子论、构成论,而是气论、生成论。

“气”与“阴阳”的范畴表达了一种宇宙的秩序和关系,便于说明宇宙的的生成演化。

“气”具有无形无象、无所不包,弥论天涯能质混一的特性,是能动的、生机的、连续的、整体的。

“阴阳二气”的表述则把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据,规定为内在的诸种力量中的主要的相互克服、制约,这两种力量又是交互作用,相互补充和促进的。

但在一系统中需保持均势和平衡,任何一方偏胜,不能“交通成和”,则失去正常的秩序。

这样一种比较完整的思想论述便于说明自然、人事、社会之间也处于一个大系统之中。

4当然,春秋时期也有思想家把天道和人事分开处理。

5早期易经的思想是由宗教演变而来,是占卜之中总结出来的。

而宗教在原始时期又与政治联系十分紧密,后来的易经中事物的辩证联系也就运用到了政治基础-即九功(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之类的事物之中。

即研究宇宙的天道与人间的人事联系起来的。

6人们总希望能从某种终极意义上去把握关于天和人的一些现象。

在易经早期,但萌发了我国五行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这种“五行”思想也运用到了人事之中。

7易经作为我国哲学思想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一些优秀思想对于我国以后的一些哲学家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我国哲学发展的一个线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深远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思想积淀。

在中国哲学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的智慧和思考方式,探寻他们对人生、宇宙和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墨家三个主要流派入手,简要介绍他们的核心观点和代表人物。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要观点,强调了人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人与天地的关系。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核心思想是“道”。

道家强调追求自然、返璞归真,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自由。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治”等重要观点,强调了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了人的心灵自由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墨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第三个重要流派,其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

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主张爱人如己、兼爱天下。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重要观点,强调了人的平等和和谐的重要性。

墨子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和道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中国古代的社会和道德观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流派外,中国哲学史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学派和思想家,如法家、名家、纵横家等。

法家强调法治和严厉的法律制度,主张以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名家则注重言辞和辩论的艺术,强调言辞的力量和影响。

纵横家则注重实用主义和政治策略,强调权谋和权术的运用。

通过学习中国哲学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于人生、宇宙和道德等问题的思考,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重点

中国哲学史复习资料重点

中国哲学史一、孔子的正名思想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社会极为混乱的时代。

旧的秩序已经被破坏,新的秩序还未建立起来。

孔子一生的志向就是建立一个理想的秩序。

孔子认为造成这种坏风气的原因是名与实不相符,没有一个共同的道德标准。

正名思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子路》)只有正名,才能够挽救秩序的崩溃,促进周礼的复兴;只有周礼才能恰当的运用刑罚,制止邪说暴行的产生和流行。

1、正名的标准是"礼”,即“周礼”;内容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君之人必须符合“君”应有之义,为臣之人必须履行“臣名规定的为臣之道,为父、为子之人必须遵守父子”之名规定的伦理规范和道德要求。

所谓“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

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

2、孔子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表现在强调道德教化。

3、周礼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完全是“亲亲”的,孔子主张在维持周礼亲亲的原则下,在一定程度内实行“贤贤”作为补充。

4、孔子为了复兴周礼,对周礼的再一个补充和发展就是提出“仁”" 作为礼的内容。

二、中庸之道1、中庸是一种至高的德行,是小人和君子的区别之一。

2、中庸是处世做事的最佳标准和尺度。

在孔子看来,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最好的状态是中道。

3、中庸要求遵守一定的标准,但又反对不顾一切地拘守某一固定标准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4、强调中庸的灵活原则,完全服从于他所要达到的道义原则。

三、"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天道观即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

荀子是第一个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明确地对天给予自然的解释的思想家。

荀子的自然观与儒家不同,主要是继承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他的《天论》是一篇杰出的黄老之学自然哲学著作。

1、天道自然的思想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把自然界看作是物质的东西,自然界的变化是物质本身固有的规律,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

《中国哲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哲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哲学史》复习提纲选择填空1.1.早期的中国哲学有阴阳和五行说。

早期的中国哲学有阴阳和五行说。

2.2.殷商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奴隶主贵族便按照地上最高统治者的模样,炮制了一个殷商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加强,奴隶主贵族便按照地上最高统治者的模样,炮制了一个他们称为“帝”或“上帝”的最高主宰,其办法就是通过“卜筮”。

3.3.周奴隶主贵族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永恒性,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

周奴隶主贵族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永恒性,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

4.4.早期的阴阳说可以追溯到《易经》,包括《经》和《传》。

早期的阴阳说可以追溯到《易经》,包括《经》和《传》。

5.5.《易经》中包含有由对立面引起变化发展和“物极必反”的思想。

《易经》中包含有由对立面引起变化发展和“物极必反”的思想。

6.6.早期的五行说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篇。

早期的五行说可以追溯到《尚书·洪范》篇。

7.7.伯阳父曾用阴阳二气失调来解释地震现象。

伯阳父曾用阴阳二气失调来解释地震现象。

8.8.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今”、“礼法”之争,是当时整个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今”、“礼法”之争,是当时整个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

9.9.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是“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是“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

10.10.子产驳斥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子产驳斥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11.11.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把“名实”关系作为哲学问题提出来的哲学家。

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把“名实”关系作为哲学问题提出来的哲学家。

12.12.《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

13.13.孔子所谓“礼”,就是指“周礼”。

孔子所谓“礼”,就是指“周礼”。

14.14.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即人人应该受教育的主张。

中国哲学史复习用书推荐

中国哲学史复习用书推荐
3、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卷) 严北溟 上海人民出版社 9
4、中西著名思想命题要览 王吉胜 辽宁教育出版社 10
3、宋明理学 陈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4、易学哲学史 朱伯(上山下昆) 华夏出版社 7
4、中国哲学大纲 张岱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0
*、中国哲学范畴通论 葛荣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7
专题部分
1、魏晋玄学论稿 汤用彤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2、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册)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
5、中国人学思想史 李中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9
理由:
1和2作为互补的两本权威教材,是复习应考的主题框架;3是融合了史料学和具体哲学观点的精简版本;4 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奠基之作的重要部分,葛荣晋的书相类似的最新的编写体例,吸收了较多的学术最新成果,是本应试好书,但是和张先生的书比较之后,相信认真看书的人都会了解其中的高低和优劣之处;5是今年的新书,涉及哲学史全部过程的人道部分,相对应的论述提法也是比较权威的。
中国哲学史复习用书推荐
-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推荐指数
理由:
1是本不好买的书,但是真的很重要,实在没有可用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替代;2是本很好的辞典,不过由于范围有限,偏爱此专题的可以一观;3是本解释内容比较少的辞典,应试还是比较好的,不过不能满足于她的词条内容,要丰富;4这本书内容很多,但是细看就会发现,作为应试,简直就是宝典。
通史部分
1、中国哲学史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2、中国哲学史(上) 肖捷父 李锦全 人民出版社 10
辞典类
1、中国理学大辞典 董玉整 暨南大学出版社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号里的为另一种答案一、名词解释:忠恕:①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贯穿孔子伦理学说的重要思想。

②. W$ B; `( {4 v) V+ P “忠”要求积极为仁。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恕”要求推己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其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 }7 s# k8 r2 B5 F& ]: K& 行忠恕之道就是爱人,就是以“仁”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孔子提出的实行仁的途径,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恕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原则,是儒家仁学的重要内容。

): T5 M: e" }+ P5 | b3 w- z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浩然之气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

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

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孟子提出的观点,即通过持久不懈的修养和锻炼并用理性把握道与义从而达到的理想的精神状态,即理性道德的高度自觉与意志的坚定作用。

)良知:明王守仁提出,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心为万物之本,故良知亦为万物之本。

王守仁良知实际上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概括。

(孟子的良知指先天的道德观念,王阳明的"良知"则上升为超越一切的绝对本体,有三个层面的意思:a.道德意识的主体,b.对天理得的觉察与意识,c.与物相对的精神本体。

)道法自然: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而道无非是自然法则。

这里所谓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天然。

这种尊重客观自然法则的态度具有唯物主义精神。

(老子的观点,指万事万物都受着其自身的规律支配,这里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天然,没有人为的成分。

这体现了无为的观念。

同时这种尊重自然法则的态度具有唯物主义的精神。

)心斋:中国战国时期庄子的哲学用语。

语出《庄子·人间世》:“唯道虚集。

虚者,心斋也。

”指一种排除思虑和欲望的精神修养方法就是空虚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

心斋为道教斋法的最高层( 供斋、节食斋、心斋) ,指疏沦其心,摒弃智欲,澡雪精神,除却秽累,掊击其智,断绝思虑。

心斋对后来的禅宗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心斋就是抛弃了感官,用虚无之心去对待万物。

)(庄子的哲学用语,指一种排除思虑和欲望的精神修养方法。

心斋,就是空虚的心境,即超越功利的审美心境、审美态度。

这一观念对后来的禅宗有很大的影响。

)坐忘:是庄老哲学用语。

《庄子·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法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指端坐而全忘一切物我的出世思想和精神状态。

是希望在大动乱时代中解脱人生所受的想桎梏一样的痛苦。

这种解脱不靠反抗,不靠同流合污,不靠积极进取,而靠'"远',靠忘",忘掉一切名利,忘掉一切悲哀,而乐而游。

(就是彻底地“忘”,不仅忘掉客观世界,而且忘掉自己的肉体,忘掉一切认识活动,真正做到“吾丧我”,庄子认为,如果忘掉人与人,人与物的一切差别、界限,那就达到了与天地混为一体,这样在精神上就绝对自由了,逍遥游了。

)(庄子的观念,指忘掉客观世界、人与人和人与物的差异以及一切认识活动从而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

这体现了庄子的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化性起伪:语出《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这是礼、法起源的一个前提。

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

“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

(人的本性只是一种原始的质朴材料,而礼仪道德是认为(伪)的,以原始材料为封建礼仪道德的加工对象,从而使人性变得美好,所以人性是恶的,所谓善是人为(伪)的结果。

)(荀子基于他的性恶论提出的后天的认为的精神启蒙方法或者说教育方法,来使人复归天性,启蒙道德之善。

)虚壹而静:《荀子·解蔽》“虚壹而静”,“虚”,指不以已有的认识妨碍再去接受新的认识;“壹”,指思想专一;“静”,指思想宁静。

荀子认为“心”要知“道”,就必须做到虚心、专心、静心。

(“虚”即不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妨碍接受新的知识,“壹”就是要专一不要分心,“静”就是要宁静不要胡思乱想。

荀子认为“心”要知“道”就必须做到虚心,专心,静心。

(鉴于人们在认识上容易陷于表面性和片面性之弊,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解蔽方法。

“虚”就是"不以所己藏害所将受",不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妨碍接受新知识,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能获得正确的知识。

))三表:1.判断一种学说的是非真伪,必须在历史的记载中寻找前人的经验作为根据。

2.以直接经验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3.从社会政治的效果来检验知识的真假和言论的好坏。

(三表:墨子提出“三表”或“三法”来作为判别是非、真伪的客观标准。

首先,“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是说判断一种学说的是非真伪,必须在历史的记载中寻找前人的经验作为根据。

其次,“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这是以直接经验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三,“废以为行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是从社会政治的效果来检验知识的真假和言论的好坏。

墨子的“三表”说明他是个朴素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者。

)谶纬:“谶”原是一种古老的迷信,指宗教预言,用神的启示的方式进行说教,应验社会人事;“纬”纯用宗教迷信附会、发挥儒家经典,刻意将儒学神学化了。

谶纬神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兴起于西汉哀、平之际,盛行于东汉。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今文经学:今文学派是两汉间以儒家经书研究而形成的学派,它的出现需溯源至秦始皇的思想政策。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谐守慰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鲸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这一个政策,被秦始皇执行了,于是除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外,民间所藏的先秦百家之书尽皆焚毁,仅存官方所藏,也只有官方职司博士官者仍可研究阅读。

古文经学: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

与“今文经学”相对。

古文经,指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

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

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

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汉代经学一派,与古文经学相对应,主要特点是加入大量的占卜、阴阳学说提倡天人感应,以符合当时的需要被列入学官,成为正统。

)(以训诂考据的方法,清除加诸经书的种种附会和随意解释。

)三玄:《周易》、《老子》、和《庄子》独化:指事物自己的变化,不假外力。

《庄子·齐物论》注:“若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则寻责无极。

卒至于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

”认为事物的产生和变化“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大宗师》注),事物自己产生,自己变化。

(“独化于玄冥之境”是郭象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强调了事物都是独立存在的自己发展变化而处于一个玄妙、深远的境界。

)太虚即气:张载《正蒙·太和》:“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太虚一词初见于《庄子·知北游》:“不游乎太虚”及《黄帝内经》:“太虚寥廓”,指广大空间。

张载认为虚即气,虚与气是同一物质实体的不同状态,虚与气是统一的,“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张载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传统,以物质性的气为世界第一原理,强调无形也是气,推进了气一元论思想。

广阔的天空无形可见,但充满了细微的物质性的气,是气的本来状态,聚与散是气的变化的暂时状态(客形),而气本身是永恒不变的,气作为实体就是有与无、虚与实的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2、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解释: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

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

分析: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

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

3、兼相爱,交相利意思为: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

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的统一.。

“兼相爱”是针对“别相恶”而言,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

“交相利”是针对“交相贼”而言,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互相争夺.。

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之实质,是一种柔性管理,它通过人们之间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破坏性冲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

但墨子的这一主张表现了他所代表的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4、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其中的"伪"即人为之意,此句意指人性是恶的,而人性之善是靠后天的学习和教化。

这种后天的的学习和教化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子在《礼论》中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这就是说,人性本来是有缺陷的,后来经过学习和教化逐渐完善,没有人性的缺陷,则学习和教化都没有用处,不经过学习和教化,人性的缺陷是不能自己弥补的,这里指出了人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教化而改变的,即通过学习和教化人性可以去恶存善。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贪图享乐的各种欲望,但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这些人的天质,使去恶存善、"涂之人可以为禹"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