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合集下载

【历史课件】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历史课件】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国际方面:
虽有苏联等国家的支持, 但以美帝为首的帝国主义国 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 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 ----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 篮之中。
能否站稳脚跟,能 否治理好国家--这是摆在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 面前的严峻考题。
二、全国的基本解放(49----51年) 1、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
在美帝国主义对中国政 府的多次警告置之不理,继 续北侵的情况下,中国政府 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决策,并于1950年10月,派 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 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3、抗美援朝的胜利及意义 胜利:在中朝两国军民的英勇打击下,
1953年夏,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 议》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意义:
①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从根本上粉碎 了美国的侵略计划,捍卫了世界和平,也 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②彻底戳穿了美帝纸老虎的面目, 极大了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 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③使我国建立了一支海陆空军和 其它兵种的现代化国防军,并取得 了对美国作战的经验。 ④抗美援朝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 治觉悟,极大了激发了全国人民的 爱国激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 民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方面工 作的发展。
四、土地改革运动(50——52年)
1、土改简况:
1950年6月,中央人民 政府颂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土地改革法》,轰 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在全国开展起来。
基本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和以前政策相比,最大 的不同点) 基本完成:到1952年底,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 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改。 结果: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 农民分到了土地。
五、镇压反革命运动(50--51年)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ppt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ppt

2.过程
1950~1953年 彭德怀 《朝鲜停战协定》
3、影响: ①教训了侵略者
②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③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 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五、 土地改革运动
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时间: 1950年夏~1952年底 Nhomakorabe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依据:
特点: 保护富农经济
意义: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彻底废除,农民成为土地的 主人,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 化开辟道路
六、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10月 七、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开始
三反:国家机关和企业中 五反:私营企业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召开的时间: 1949.9
召开的地点: 北平
主要
规定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
内容
规定新中国的军事制度和经济建
设的根本方针以及外交民族等方
面的基本国策
作用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田汉
聂耳
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意义
在全国人大未召开之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力量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 斗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基本经验
• 有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革命实践相结合 • 建立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再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第五章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第五章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11.1952年底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至 此确立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人民公社体制 C.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 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0%,超过 抗战前最高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错误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949年10月1日—1956年底: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①1949.10—1952年底: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②1953—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用3年时间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 用4年时间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并通过1953~1957年一五计划建设发展了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 (1)背景: 不法资本家非法攫取暴利,破坏经济秩序 五毒横行、干部中“糖衣炮弹” (2)三反: 范围:国家机关和企业 内容:
意义:纯洁干部队伍,抑制腐蚀
5.下列关于“三反”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在私营企业中进行 B.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C.杜绝了腐败和投机现象 D.在工商业领域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教育
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②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出席了日内瓦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在亚非 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历史专题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历史专题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主题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代特征】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巩固:(1)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2)军事上:抗美援朝;(3)经济上:土地改革。

【核心考点】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站”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人民政权。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5)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课件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课件

请思考
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朝鲜局势危急,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
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 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4万新中 国优秀的青年儿女献出了他们宝 贵的生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 信念在激励着他们赴汤蹈火、前 赴后继呢?
五反运动 “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偷工减料” “反盗骗国家财产”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1950年10月镇压反革命运动
美国间谍李安东被判处死刑
1950年国庆反革命分子企图炮轰天安门
1951年“三反”运动 “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1952年2月10日公审中共高级干部 刘青山、张子善,并以贪污罪判处死刑。
时光倒流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
同样是在一个金色的十月,以 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 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 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并成功地 巩固了这个新生的政权。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军事基础 政治基础 理论基础 组织基础 群众基础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新政权的巩固
军事上 外交上 经济上 政治上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运动 五反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反运动
新中国成立时获解放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时未解放地区
. ..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除台湾和少数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追剿国民党残余部队
1950年10月-1953年夏
抗 美 援 朝
1950年夏-1952年底
1949年以前基本 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2年底以前 未进行土改的地区
1950年夏-1952年底

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

高一历史下册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2.掌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内容及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了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内容。

4.掌握开国大典有关情况。

5.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6.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进行的重大斗争;巩固政权的必要性,巩固政权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德育目标1.通过开国大典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来之不易,这是近百年来无数爱国仁人志士奋起抗争的结果,它是建立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

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3.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使西藏人民走上了光明幸福的康庄大道,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英明民族政策的光辉写照。

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4.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形势,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充分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

从而对学生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5.通过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的党。

三、能力目标1.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土地政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斗争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

1 中国现代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新中国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时期(1949——1952年)第一届政协会议成立开国大典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和政权巩固和平解放西藏巩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知识要点:1、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国旗;国歌;首都改名为北京;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屈辱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屈辱历史,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2)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纪元”是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到此结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中国开始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

(3)有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战斗。

(4)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

3、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4、新中国成立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历史的结论。

(28年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意义)。

西藏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拓展: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达赖喇嘛为首的部分势力一直在搞分裂活动,这是不得人心的。

西藏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不是西方国家所谓的人权和宗教问题。

)6、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分别代表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各时期开始的标志: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五四运动、鸦片战争;各时期的代表人物:董存瑞、李大钊、关天培7、巩固政权的措施:(1)西藏和平解放(2)抗美援朝(3)土地改革8、抗美援朝:A 、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侵略军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援助。

高一历史课件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高一历史课件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结果: 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 彻底废除
意义: 农民地位 生产力
镇压反革命运动
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安定社会 结果: 1951年,基本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意义: 巩固了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
(1)、原因:

三 反 ”
有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正常经营获得利 润,而采取非法的手段攫取暴利
(2)、内容:
“ 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 反
五反: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 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 运
(3)、意义:
动 三反运动:教育了,挽救了,纯洁了,抵制了;
五反运动:打退了,打击了,开始建立了。
思考题:
1、通过史实分析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 人民政权做了那些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 和
巩固政权的斗争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1、1949.10-1956年底 2、1957.1-1966.5 3、1966.5-1976.10 4、19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文 革十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2、准备:
新政协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国大典
历史意义:
国内:a、新纪元: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b、新时期: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 统一 的道路
国际: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战争。
追歼残敌,解放领土
3、标志:开国大典 4、意义: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1. 筹备新中国: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③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北平改名为
北京,作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具体内容见书2——3页)2.开国大典: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2)意义: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②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已经过去;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④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 1951年;(2)意义: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4.土地改革运动:
(1)时间:1950年——1952年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意义: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5.抗美援朝:
(1)时间:1950.10——1953.7
(2)原因: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领导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5)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6)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7)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8)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1)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开展了积极地外交活动。

(2)时间:1953年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8.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3)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9、工业化的起步
1、“一五”计划的目的: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成就: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取得巨大成就: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相继开工、长春一汽、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相继投产、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
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0、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方式:是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参加生产合作社;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2、到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实质)。

3、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