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与文化共35页文档
第七讲 语言与文化

• 思考: •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 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一次,一位中国教授与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 “望子成龙”一词。
教授说 : “你父母大老远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 们是想 ‘望子成龙’啊!” 话音刚落 ,不料这位留学生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 : “你说什么? 为什么要望子成‘龙’, 而不是望子成 ‘狗’啊?”
亲族系统
• 1、家庭角色行为 • ---辈分、年纪、性别 • 如:中国
兄、弟、姊、妹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表兄、表姐、表弟、表妹
西方
Brothers sisters cousins
• 2、祖先崇拜
• 祭祀、祭祀品 • 祖宗庇佑 • 慎终追远
• 表现了华人对祖先崇拜的真诚泾浜语的特点:
• 1、它不是任何族裔的母语 • 2、它掺杂了两种语言以上的语义特色 • 3、它是一种在字面、句子结构或文法上经过简化 的语言
• 19世纪租界里的上海人,曾把洋泾浜语编程歌谣
来是“康姆”(come), 走是“个”(go) 二十四块大洋“吞的福”(twenty four) 自家兄弟“泼拉茶”(brother) 爷叫“发茶”(father),娘叫“卖茶”(mother) 丈人阿伯“发音乐”(father-in-law)
英语常见隐语
Leader singer 黑社会头子(警察监督使用的隐语)
Furniture mover 歇斯底里的病人(精神病医生使用的隐语) Death march 马拉松(健身俱乐部人员使用的隐语) Jewelry 手铐脚镣(狱警使用的隐语) Baby 新股(股票经纪人使用的隐语) Dead doc 验尸官(警察监督使用的隐语)
中国语言与文化

社
会
称
谓
尊称:名字、同志、 师傅、老板、
先生… 谦称:愚、贱、 拙、敝… 爱称:单称、小名、詈、单名重 叠、代称… 贬称:乡巴佬、猪头三…
社 会 称 谓
社会称谓缺位现象:
与“先生”和“小姐”相关的称谓
缺位 女师傅、女老师的配偶的称谓缺位 同事或一般朋友的配偶的称谓缺位 普遍性社会称谓的缺位
书篆艺术
文字游戏
回
文
苏轼《采莲》: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 朱熹《菩萨蛮》: 晚红飞尽春寒浅尊酒绿阴繁 老仙诗句好长恨送年芳
嵌
字
芦花丛里一偏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
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张药方非寻常,定能脱险取出伤。共 有草药足九味,味味重头药性强。防风、 水香与没药,当归、天冬不能忘。最要 紧寄生、红花与石蜜,村醪半斤赛高粱。 若问此方妙何处?妙处全在药名上,上、 上、上。
禁忌语
北京口语忌“蛋”:鸡子儿、木
樨汤 广东:猪肝、猪血、猪舌、丝瓜、 吴方言区:洗、鹅、
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 跑。
萝卜——菜头 福到了
金鱼满堂
竹报平安 岁岁平安 破——挣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
象。 “姓”从“女”,姓制度有可能产生于 母系社会。古姓中“姬、姚、嬴、姜” 都从女。 同辈要用同辈分的字,“~字辈” 名字反映人们的希望。 名字具有时代特征。
脸
天牌
糯米筛
雨洒尘埃
新鞋印印泥
石榴皮反过来
豌豆堆里坐起来
词 汇 与 文 化
称谓 禁忌语 委婉语 人名 地名 外来语
称
谓
称谓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使人际关系的
汉语与中国文化

第一讲 绪论——汉语文化漫谈
一 语言与文化
(一)语言是符号系统 1 系统性 2 生成性
• (二)汉语特点 •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 汉藏语系:汉语族、藏缅语族(藏语支、彝语 支、景颇语支)、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侗水 语支、黎语支)、苗瑶语族(苗语支、瑶语 支)。
• • • •
2 古代文字透视出中华民族的重食意识
甲骨文“食”像簋上有盖之形。
“即”甲骨文像人就簋将食之形。 “既”,像人食毕背对簋,转头欲离去之形。
“卿”,甲骨文像二人相向簋共食之形,为饗之 初字。 “鼎” “列鼎而食” “爵”,甲骨文像饮酒之爵形,为古之礼器,又可 表示爵位。
3 重食意识的伦理化、制度化
《礼记》“食礼”
港台委婉语、外语委婉语的借入: “炒鱿鱼”, “厕所”:“盥洗室”、“洗手间” 、 “化妆间”
三 饮食词语与中国文化
(一)中国人的重食意识
吃闭门羹、吃醋 余味无穷、余香满口 铁饭碗、大锅饭
1 饮食文化是重食意识的物质基础
打招呼
婚丧嫁娶 “聚餐”
社交手段 “接风”、“洗尘”、“饯行” 项羽 的“鸿门宴”,宋太祖巧夺兵权的“杯酒释 兵权”,竹林七贤的凭酒言志,陶渊明的五柳小饮
(二) 传统文化与汉语委婉语的扩张 个性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则使得汉民族 委婉语得以空前的发展壮大,并打上了深深的民族 文化的烙印。 汉民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 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礼”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 化等等,都对汉语委婉语的扩张产生了极为深远的 影响。
1 “礼”文化与汉语委婉语
汉语特点: 1 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2 语序与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3 现代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为 主
第四章 中国语言文字与文化

快传播到周边国家,为西亚各古代
民族广泛采用,而且还对腓尼基字 母文字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起初是一种刻在石头上的图画 符号,使用芦苇杆作为笔写工具, 把要记录的事情以图形的方式写在 潮湿的泥块上。在外形上有点像楔 子,称为楔形文字或钉头字。泥板 晒干或烘干后就成了可以保存的泥 板文书。目前已发现这样的泥板文 书25万多块。
“楔形文字”也称“钉头文字”或“箭头字”。 “楔形文字”这个名称是英国人取的。cuneiform 来源于拉丁语,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 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表达了文字最本质的外在 特征。
楔形文字最初掌握在神庙的书记员 手中,不久就被商人所采用,作为
记账的主要手段,在社会上流行开
(4)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类(完全按地区) ① 非洲语系(北非语族,南非语族,东非语族,西非语族) ② 亚洲语系( 北亚语族,南亚语族,东亚语族,西亚语族,
中亚语族,东南亚语族)
③ 澳太语系( 澳大利亚及太平洋诸岛国) ④ 北美语系(北美洲各国语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语言) ⑤ 南美语系(南美洲各国语言,包括土著印第安语言) ⑥ 欧洲语系(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斯
多式综合语跟黏着语不同。多式综合语中的附加语素的形 式和意义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且附加语素结合紧密。多 式综合语跟屈折语的不同是,多式综合语句子跟词不区分, 屈折语区分。
(2)按谱系分类
语言的谱系分类法也叫“发生学分类法”,是根据 语言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亲属关系,把世界上 的语言分为若干语系;语系之下再分为若干语族; 语族以下再分为若干语支,语支之下是语种。
(5)德拉维达语系:又称“达罗毗荼语系”。印度南部的 语言都属于这一语系,包括比哈尔语、泰卢固语、泰米尔 语、马拉亚兰语等。
6.4《语言和文化》课件(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

【各抒己见】
♣可以用比喻法。比如,“墙上芦苇,头重脚 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对联。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 人,生动而贴切。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人 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从 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或 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具体的
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
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 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 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 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 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
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
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 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形象去感染人。
♣可以采用问答的方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 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
“问答法”,较为方便。
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
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它的作用 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
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就更
便于引起朋友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 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也可以用对比法。事物的好与坏,是事物 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是客观存在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是( ) 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 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 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
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 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的基本单元。
语言和文化的交流

目前全球大约有7000种语言。每一种语言都代 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语言种类 和形式各异,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这种多样性丰富了人类的交流和互动。
语言的分类方法
按地区分类
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 联系和差异
按语系分类
展现了语言之间的历 史渊源和联系
按族群分类
代表了各个族群的独特 文化传统
跨文化沟通的技巧
学习对方文化,尊重差 异是成功交流的前提
尊重文化
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 的观点,尊重对方的
意见和想法
倾听与表达
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表 达,避免使用难以理解
的词汇和习惯用语
语言表达
跨文化交流的案例分析
实际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了解问题 探索解决方案
分享成功经验 成功的跨文化交流经验 分享交流教训
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化与语言 推动语言多样性
语言和文化传承
共同推动全球文化发 展
科技与文化融合 改变文化传播方式
展望未来
深入文化交流
01 促进文化多元化
跨文化合作
02 实现共赢发展
世界文化共同体
03 构建和谐世界
倡导未来发展
多元文化共存
尊重不同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 实现文化共融
创新文化交流方式
利用科技手段 拓展交流渠道 促进文化传播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 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文化也塑造了 语言。通过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人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彼此,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共享。
总结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语言塑造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
跨文化交流重要性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文化影响语言
文化背景影响语言结构 和词汇
《语言与文化》课件

03 语言与文化在教育中的体 现
语言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表 达和传递。在语言教学中,应充分融 入文化背景和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运用语言。
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避免文 化误解和冲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 解。
如何推动语言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语言与文化传 承和发展的投入,提供资金、技术和 人才支持。
鼓励创新和发展,将传统语言和文化 与现代科技、艺术等相结合,创造出 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语言与 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实地考察、体验式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提高跨 文化交际能力。
04 语言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语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保护语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 护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增强文化敏感性和意识
实践和参与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 、习俗等,尊重和包容文化差异,避 免文化冲突。
通过实际交往和参与不同文化背景下 的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积累 经验。
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 、非言语交际等,以提高跨文化交际 的效果。
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反映并塑造文化, 同时文化也制约着语言的演变和发展。了解语言与文化的 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中国语言与文化(第一讲什么是文化)

中国语言与文化邓红风:linguisticsouc@前言:课程目的和目标中国语言文化课是MTI教指委规定课程。
翻译硕士作为专业硕士,主要目的是培养各个领域的专门翻译人才。
无论是在什么领域做翻译,当然或者是中译外,或者是外译中。
无论哪一种,都会涉及两种语言和文化间的交流。
要完成中外间无障碍的交流,除了过硬的汉语和外语能力外,对交流双方的文化的深刻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文化的了解只是浮于感性的、表面的了解。
我们住在中国文化这个大房子里,对里面的东西可能非常了解,但是,往往缺乏从更高的视角,即到这所大房子外去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
所以这门课就是要补上这一课,使我们可以从更高更远更深的角度去加深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了解。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提高对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兴趣。
学习外语的学生,都对所学外语感兴趣,连带对所学外语相关的文化感兴趣,但是如果我们要做好翻译,仅这样就不够了。
我们一定要提高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这门课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解中外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或者说从对比的角度去学习研究中国和外国的文化。
很多文化特点,只有在对比的情况下,才能理解透彻。
当然,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一门课程就能掌握中国语言文化知识。
这门课只是一个引导性的课程,最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地和系统地学习研究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可以终身不断自觉这方面的知识,为中外语言交流和翻译打下越来越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
第一讲: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有点非常多的解释和理解。
不同的学者,对文化有着非常多的解释,不同的定义达数百种之多。
一般人对文化的理解也有很大的不同,而在不同的场景下,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也会有不同的涵义。
我们先看一下从词源学解释得到的字面意义。
“文化”是由文,即书写符号文字保存的知识,中国人通常说有文化,是指能读书写字,受过书面知识训练。
第二章语言与文化

王志弘 摘要
反思多元文化課程
1
本章摘要
語言是文化和思想的核心,是認識世界與自我 的框架,是分類的基本架構,還是構成社會秩 序和文化表現的基礎。我們生活在語言之中, 透過語言表情達意,與人溝通互動。語言也因 為人類的使用而不斷變化。 語言隨著人類社會既有的界線而分化,語言本 身也構成了這些界線。專業術語行話、族群語 言腔調、青少年流行用語,乃至於手語,都構 成了不同的語言次文化,表現了社會群體之間 的界分、重疊,以及不均等的關係。
2
本章摘要
語言承載和表達了權力,權力關係透過語言來運 作,例如命名就界定了自我認同、身分定位和人 際秩序關係。不同的語言也有高低位階之分,尤 見於國族主義支持下的「標準國語」,享有全球 語言地位的英語,以及主流群體的語言規範。 不同次文化和弱勢群體的語言,依然會在主流語 言霸權下,不斷滋長繁生,形成自我認同的基礎 和文化對抗的基地。這彰顯了語言並非單純反映 現實的透明工具,而是積極塑造了我們生存其中 的現實及自我認識。語言是個權力運作的政治場 域。
7
語言與認識架構
語言是文化和思想的核心,是認識世界 與自我的框架,是分類的基本架構。 無論是置身同一個語言系統,或是跨越 了不同語言的邊界,我們遭遇到的既是 溝通的橋樑,也是框限我們思維方式和 人際關係的牆。
8
語言、命名與權力
語言是我們思維和認識的核心,是存在 的基本狀態,是社會關係的橋與牆,也 附帶了價值評斷和權力運作。 比如說,命名是語言的基本功能,我們 藉由替事物和自身命名,而得以理解世 界、相互溝通。命名的方式便帶有評價 和期望,反映特定文化的痕跡。
6
語言、文化與認知
社會無法不仰仗某種符號系統而存在,口語和 文字是其中影響最深遠的代表;文明和文化, 依靠語言文字而得以保存傳遞,語言「是歷史 記憶的倉庫,我們的文化習慣和思惟邏輯,都 以一種不明言的方式沉澱在其中,因而也就保 障了最低限度溝通理解的可能」(南方朔, 1998: 4)。 我們誕生到這個世界上時,已經存在著各種語 言系統,等著我們逐漸學會如何使用;更甚者, 我們透過語言來認識世界,也認識自己,藉此 養成了特定的思考和認知模式。
《语言与文化 》课件

探索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和沟通、社会背景和语言使用、语言和 身份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中的沟通方式,分析直接沟通和 间接沟通的特点。
跨文化交际
研究在跨文化环境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 流。
非语言沟通
探索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态所传递的文化 信息。
双语人士
研究双语人士如何在不同文化背 景中建立身份。
方言和口音
了解方言和口音在个人身份中的 作用。
跨文化交际风格
1 直接和间接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直 接和间接沟通风格。
2 形式和非形式
研究正式和非正式文化背 景下的交际风格。
3 个人和集体
探究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对交际风格的影响。
语言与权力
1
语言统治
言语风格
分析不同文化中的言语风格和语言习惯。
社会背景与语言使用
1
社会地位
2
探讨社会地位如何影响语言选择和语言
使用。
3
社交背景
4
了解社交背景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比如 年龄、性别和职业。
社会方言
研究社会方言对语言使用的影响。
文化认同
分析文化认同与语言使用之间的联系。
语言与身份
语言多样性
探索语言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 身份认同。
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了解语言如何促进创造性思考和创新。
语言和知觉
语言与感官
研究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感官体 验。
语言和视觉感知
探讨语言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 视觉认知。
声音和语言
了解声音在语言中的作用和影响。
语言和情绪
1
情感表达
探究语言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七讲语言与文化

美国的两位老师(一男一女)进行汉语教学,教师(他们 的本族语都不是汉语)用实物来教某些用语,他们用各种 实物演示来教 “这是东西吗”——是,这是东西“这样 的句子。
随后他们又教否定式的回答。 这位男教师指指自己说“这是东西吗?”女教师摇摇头说:
“不,你不是东西。” 男教师又指指女教师问:“你是东西吗?”女教师又摇摇
第七讲语言与文化
“Knock up” 在美语里面是 “get a woman pregnant”的意思。
第二节 语言的变异与种类
人类语言变化的多样性,种类繁多,其中六种对跨文化交 际学具有高度重要性:
第七讲语言与文化
方言
学生团体: Let’s go hit the book. Did you bomb the exam? Let’s blow the class off.
第七讲语言与文化
第一节 语言的特征
第七讲语言与文化
规则性
语言规则的差异,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容易 产生无法预料的结果
如:
一中国留学生在宿舍学习,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喊”look out”,就把脑袋伸到窗外巧,恰巧一盆脏水从楼上泼下 来。中国留学生又气又急。 楼上的美国人却大喊:“Didn’t you hear me saying ‘look out’?” 中国留学生大喊:“Yes, that’s why I look out.”
第七讲语言与文化
英语常见隐语
Leader singer 黑社会头子(警察监督使用的隐语) Furniture mover 歇斯底里的病人(精神病医生使用的隐语) Death march 马拉松(健身俱乐部人员使用的隐语) Jewelry 手铐脚镣(狱警使用的隐语) Baby 新股(股票经纪人使用的隐语) Dead doc 验尸官(警察监督使用的隐语)
中国文学、语言与文化文学学术资料

中国文学、语言与文化文学学术资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Title: 中国文学、语言与文化文学学术资料Introduction1. 背景介绍中国文学、语言与文化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积淀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中国语言与文化

2篇论文,一份翻译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是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群体,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流动着大量的农民。
农民工这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群体已经存在于大中小城市的角角落落。
而在这些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背后,有着数千万的农民工子女。
现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
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亦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他们的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尽管我们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度充分考虑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承诺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实际上都收效甚微。
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在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上体现在哪些方面,我的看法是:首先,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
如果增加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财政投入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
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只得采取排斥和关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其次,出于对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加的担忧。
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步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
因为他们只提供廉价劳动,来去自由,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
可是一旦要把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城市政府必须要解决的日常工作,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家庭的整体进入。
那么城市政府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要涉及到他们的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甚至对于城镇公共设施供给的压力。
第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问题。
尽管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在对农民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公平现象,而且也需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逐步加以解决。
但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离开了农村后,由于交纳的教育统筹费用没有根据民工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农民工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等于在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体制中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实际上的受害者就是这些在城市打工就业的农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