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人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治与人情

印江民族中学教师张金彪

法治者,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然而中国几千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价值取句,而儒倡导的又是以“仁、教”治天下,故而很多人提出疑问:今日中国提出依法治国,其间会不会与中国传统的人情相冲撞,或者说影响执法的合平法。

可以这样说:存在这一说法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于是,到底在执法过程中是不是为了人情而忽略法理,或者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不是欠缺法治的精神,不太适合现代社会?最大的争执点源于下面这段话: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语言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这直者异于是:文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叶公(楚国大夫)告诉孔子:“我们乡里有个正直的人名叫躬的,他的父亲偷了羊,他亲自去检举。”孔子说:“我们乡里正直人的做法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这里面自然就有正直了。”

照理说,“正直”的品德,要求我们举发一切不义之事。因此,父亲偷羊,儿子告发,不是标准的正直摸式吗?但是孔子听了,不能接受。父亲偷羊,任何人都可以去检举,惟独儿子不能去检举,直系亲属不能去检举,去检举证明就违

背了亲属之间的伦理道德。孔子提出“隐”,再怎么样也不能以儿子的立场去举发父亲,或者以父亲的立场去举发儿子,国为父子之前的新情胜过法律。孔子还认为在“父子相隐”中可以到“直”。为什么呢?理由有二、一,任何品德都应以真诚感受为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真诚的心,即使表现出正义的行为,也很难持久,因为他也许是为了讨好社会,或者表面上好像主张正义,而内心已经背离了人性的要求。在人的一切感受之中,没有比亲情更重要的了。隐瞒亲人所犯的过错,是出于真诚的情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亲人受到制裁,不去举发并不代表违抗社会上的公权力,否则所有的人都由自己家人来举发的话,还需要法官警察做什么?为了正直而牺牲亲情,等于为了对群众负责而放弃个人责任,本来轻重正好颠倒。二任何行为是否“直”,皆需考虑行为者与对方的关系,只要恰如其分,就可以称为“直”。孔子说“好直不好为,其弊也姣。”(《论语〃阳货》)如果不肯学习人间事理,光是一意孤行,追求所谓的正义,结果是“行事怪异,刺痛人心”。

《孟子》里有一段故事。一个学生请教孟子,舜是天子,皋陶是法官,如果舜的父亲杀了人,应该怎么办?“孟子说:”“逮捕他就是了。”学生问:“那舜不会阻止吗?”孟子说:“舜怎么阴止?皋陶是有法律依据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天子的父亲犯法,当然要接受法律制裁,学生再问:

“那么舜会怎么办?”孟子回答:“舜视弃天下,犹弃弊也,窃负而逃,道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舜会把天子的位子丢开,就好像丢掉一只旧草鞋一样,然后自己背着父亲偷偷跑到海边躲起来,一辈子都很开心,快乐得忘记了天下,

孟子为什么要这样讲呢?难道舜的父新杀人冤枉吗?或者被杀的人的家人不难过,不痛苦吗?舜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你要当天子就要维持社会正义,派法官去抓父亲,但是如果你不当天子,只是一个单纯的儿子,就要以孝道为先,想尽办法来保护父亲。这种观念与孔子所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的立场是一致的。法律是社会的需要,人伦则是天性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的需要而伤害天性的要求。

对于这种做法,一般人恐怕觉得难以接受,这岂非为了家庭的亲情而伤害了社会正义?但不要忘记,舜已经做出了选择,两者不可得兼,只能取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结果,而你能够接受的结果当然是出于人的真诚的情感保护父亲,否则你继续当天子,而父亲被关在天牢里,甚至被处死刑,你还能够安心吗?还能够用心替百姓服务吗?

由此可知,儒家思想的思考模式并不是要违背法律,而是要让你知道法律是要建立在人性真诚的情感上面的,如果这种情感受到威胁,整个社会的架枸恐怕也难以长期维持。

一个社会不可能十全十美,许多事情都有它的代价。在儒家看来应该为了追求社会法律上的正义而牺牲家人的亲情,因为亲情是唯一的,是无法替代的。而且如果要牺牲,请问要牺牲到什么程度呢?事实上,“大义灭亲”,绝不是社会价值的真正取向,而儒家认为你如果不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希望父母平安快乐的心情,而是直接跳到社会正义上,父母犯错就立刻去举报,让父母受到惩罚,这是违背人的情感的。儒家思想作为一派哲学,要解释人类生活的经验,压力很大。因为人类生活经验充满多种矛盾,各种复杂的事实,杀人偷羊的背后,也许还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不能去简单判断。儒家宁可在这个时候说,你要出于内心的情感保捩父母新,但是如果法律判父母新有罪,也不用抗拒,做错事应该负责任,这才是正确合理的态度。

因而,现今甸虽然仍深爱几千年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它依然是一种流文化,但与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并不矛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应呼而出。法虽严但公,因而违法受么惩处也在情理之中。

法不外乎人情,情因怜起,法因公生,两者不想矛盾。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时候,都是从生活的最细微处去发现,去感悟的。法治与人情几千年的演变发展,终因社会总体的价值取向而日趋和谐。

2013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