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领导力分析
项羽领导力分析
项羽领导力分析项羽的失败与领导力没有出众的个人能力,你不可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但每个领导者都必须明白一个千古不变的事实——个人能力可以让你达到一定高度;惟有领导能力才可以让你在那个高度上站稳,并攀登上新的高峰!事业的初期阶段往往是凭借个人能力拼出来的。
如同爬一根很长的孤悬高杆,个人能力越强,你爬得越高,甚至可以爬上高杆的顶端;但那终究只是一根孤悬的高杆,爬得越高,不也就越孤独、越危险吗?如果不具备领导才能,个人能力有多强,人生的悲剧就有多大。
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具有千古卓绝的个人能力,所以他有能力成就出一个千古的悲剧。
年轻时的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对他无不畏服。
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极为自负,有一次,他和叔叔项梁一起观看秦始皇出巡,面对着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巡游队伍,项羽指着秦始皇所在的车驾说:“这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起兵反秦后,项羽率兵渡河,他下令破釜沉舟,与秦军主力决一死战,楚兵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
秦军溃败,各诸侯将领拜见项羽,无不膝行而前,没人敢抬头仰视。
秦灭亡后不久,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爬上了孤悬高杆的最顶端,由个人英雄变成了为孤杆英雄。
项羽的第一个缺点就是不善于用人,无法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
单打独斗永远无法胜过团队作战: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古语在项羽和刘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前者是失败的淋漓尽致,后者是成功的淋漓尽致。
项羽用人都是任人唯亲。
地盘大了,部属多了,单凭自己的一双眼睛是无论如何也照看不来的,事业的发展让孤杆英雄不得不把一些事务交给别人打理。
但项羽只信任自己的亲人。
比如在“鸿门宴”中,项羽周围主要有三个人——范增、项伯、项庄。
范增主张杀掉刘邦,项伯主张赦免刘邦。
在项羽的三个部下中,范增钻进了刘邦的心窝里,把刘邦分析得那么透彻:“沛公入关以前,贪财好色。
但他攻进秦朝的皇宫以后,居然不取财物,不近美女,这说明他志向远大。
我们得赶快进攻,千万不要失掉机会。
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
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中国历史上涌现过许多伟人,他们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深厚的学识和为人民谋福祉的远见卓识,塑造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本文将介绍几位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一. 项羽——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者公元前202年,中国秦朝灭亡,进入了乱世。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项羽作为楚汉争霸的关键人物,不仅领导了抵抗秦朝统治的起义,还成功推翻了封建统治,开创了短暂的西楚霸业。
他具有勇猛的个性、出色的指挥才能和与士兵们共患难的仁义精神,这使得他赢得了众多百姓和武将的支持。
二. 毛泽东——缔造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在长达20年的游击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并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群众路线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倡导者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解放生产力、改革经济体制和深化市场改革的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邓小平抛弃了过去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这使得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四. 胡锦涛——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四代核心领导人,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这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
他强调了人民的利益、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并在内外政策上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
五. 习近平——中国新时代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是中国当代伟大的政治家和国家主席。
他提出了“中国梦”和“四个全面”的发展思想,旨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并推动中国走向更加开放、繁荣和强大。
习近平强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项羽人物形象分析
项羽人物形象分析项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作为楚国的统治者和抗秦战士,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项羽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讨他在历史中的形象塑造和评价。
首先,项羽是一个具有军事才能和天赋的统帅。
他具备卓越的军事战略眼光和出色的指挥能力,这使得他在抗秦的战斗中屡战屡胜。
在创立一系列军事政策和战斗策略,项羽展现出了自己的领导才能。
他决策果断,勇猛果敢,不惧艰难困苦,这给他的部队带来了无限的士气,赢得了大量的支持者。
其次,项羽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他为了解放楚国和众多被压迫的人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和秦朝抗争。
他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始终抱有一颗为国家献身的赤子之心。
他在楚汉之争中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
即使最后以失败告终,他的爱国精神仍然感染和激励着后人。
然而,项羽的形象也有其负面的一面。
他有时表现出冲动和任性的一面。
在刚刚得势时,他过于傲慢自大,缺乏谦虚和谨慎。
他对待朋友和部下的态度也有时过于霸道,并且因为这些原因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支持者。
同时,他在政治上的疏忽和不成熟也导致最终的失败,无法有效地统治国家。
最后,项羽的形象也受到了历史记载的影响和解释的不同。
在史书中,项羽的形象颇受争议。
有些历史记载赞扬他的英勇和聪明,赋予他抗秦的英雄光环;而另一些记载则对他的决策能力和个人行为进行了批判。
这些不同的记载和解释使得公众对他的评价存在巨大的差异。
总的来说,项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形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的冲动和疏忽也导致了失败。
无论如何,他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人物,他的形象将继续被讨论和研究。
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项羽
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项羽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是楚汉战争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汉朝建立前的一个时期的重要人物。
然而,
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褒评:
1. 勇猛果敢:项羽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勇气和果敢的决断,这也是他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楚汉战争的主要领导人的原因之一。
2. 爱民如子:在他领导下的楚军中,普遍流传着“兵不厌诈,
以无敌于天下”的口号,而项羽也是深受士兵们喜爱的将领之一,
被称作“将军爷”。
3. 文武双全:项羽不仅在军事才能上出众,在文化素养方面也
有所涉猎,甚至有人称他是“雄才大略”。
他曾经撰写过《项羽本纪》等文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武将兼才文学家的人物。
贬评:
1. 轻信谗言: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对周勃等人信任过度,一度被
其所制,最终导致了楚汉战争的失败。
他的轻信谗言的行为也让人
质疑他的军事智慧。
2. 暴虐无道:在项羽称霸天下后,他的治下不断发生暴力和恶行,例如他将襄城的居民全部屠杀。
这些行为也让人怀疑他是否真
的爱民如子。
3. 奢华浪费:项羽在称霸天下后放纵奢华、造作,酿成了诸多
社会问题。
例如,他曾经铸了“燕华铜雀台”,象征其权力和荣誉,但其奢侈行为也被后人所指责。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但也有其负面的历史遗产。
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从项羽的性格特征分析其的领导弱点
从项羽的性格特征分析其的领导弱点项羽是历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喜笑哀怒都成为我们京剧刻画的经典,从《霸王别姬》到《鸿门宴》都有生动的记叙,一个历史人物的鲜明特点也跃然而生。
我们喜欢他的简单直爽,没有奸巧深沉,从他对待敌人的态度都是直来直往;我们喜欢他作为旧式贵族对感情的那种真挚,特别在生死面前对爱人的那种真诚的眷恋;我们甚至喜欢他无惧无悔的生死态度,宁死不屈的硬汉精神。
他的性格是简单而又生动的,单纯而又鲜明,属于让人欢喜让人忧的那种。
于是间,让我们有了更多记忆片断,是纯情的、忧伤的,脑海里便有了与虞美人一起唱吟“虞兮虞兮奈苦何”的画面。
不仅有美人,还要有一些勇猛的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让这段情话更加圆满,于是间项羽亲自披甲持戟挑战汉军的勇士,可以说三军将士惟我独尊。
让人最为牵挂的画面还对面对生死的态度,项英雄无惧无悔,在乌江边宁死不渡江,自刎而死,成全了我们对英雄的联想。
项羽是一个英雄,更是悲情的大英雄,但是从现代领导学的角度分析和观察,项羽之所以失败,是与他的性格特征形成领导个性所至。
从《史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作为一名领袖,甚至一名领导干部都有其固有的弱点。
从根本上说,这些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上的差距直接导致了他的起义必定是失败的。
我感到有以下几点与领导者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一是缺乏领袖气质,在诸侯面前没有一呼百应的领导权威。
项羽是地地道道的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兮。
但是作为一名领袖,他缺乏的是力量与智慧的结合,气度与雅量的统一,威信与尊严的融合,甚至称了王以后依然缺乏号召力,甚至埋怨诸侯背叛了他。
《史记》中说,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学兵法也略知其意。
从领袖的知识结构看,这是不全面的,与现代领导学的培养方略看,可以说有很大的差距。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后,立即封王,先不说不能行赏分明、分配不公,他封的十几个王,与他一心有又有几个?首先汉王刘邦就要与他争皇帝,魏王豹、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不仅不服从命令,还一一与他作战。
基础霸王的形象分析
基础霸王的形象分析第一个:自信,志向远大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自我膨胀,有锋芒的矛,却没能有自我保护的盾,这无疑是致命的伤害。
为什么说项羽自信,志向远大,史书中也有记载。
学习的时候就半途而废,学武的时候也一样,最后总结,要学就学万人敌,这充分说明了项羽的自信。
第二个:果断大胆为什么说项羽果断大胆那,在一次执行斩首行动中,项羽仅靠项梁的一个眼色,就快准狠的拔剑斩下了郡守的头颅,而且杀得干净利索,想想,把郡守的脑袋砍下来了,又怎么能轻易逃出郡守府那,这时候项羽独自一人面对着百十号的守兵,当时,都杀红了眼,一个个的倒在了血泊之中。
而这也是项羽生平第一次执行的斩首行动。
坚定的想要改变心,即使面对杀戮,死亡,也绝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第三个:有主见当项羽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学过写字,但是没学几天就不学了,他的叔叔就让他在学习剑术,但是,没过几天,他就又不学了,他的叔叔非常生气,这时候,项羽却说,写字,只能用来记住别人的名字,而剑术也只能敌一人,这些都不是我想学习的,我要学就学,可以敌万人的本事。
无论项羽对学术或者剑术学得怎么样,通过历史的各个战役,我们也可以说项羽还是很厉害的奇才了。
作为有主见,是作为领导者的必备属性,项羽也许就是天生自带气场的那种领导者或者说是领袖。
第四:坦率一个能把个人英雄主义能够发挥到极点的人,能够把这种力量传递或者说是渲染给所有他的部下,破釜沉舟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一个真正坦率的人,没那么多的虚伪偏护。
容易得罪人,也容易拉拢人,不掩盖人性的本质。
一个融合自负与懦弱的人,这也来自与英雄主义和人性另外的本质。
第五:缺乏耐心这个从前面的几个性格里可以看出来,虽是有主见,不爱踏实死记书本内容,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浮躁,缺乏耐心定性做事的表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第六:重情重义从项羽的各种处事行为中不难发现,项羽的感性大于理性。
用人时不用别人,用自己的老同乡,老同学这就是念旧,念旧有它好的一面,念旧也有它不好的一面。
项羽的性格总结
项羽的性格总结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还是楚汉战争的主要参与者。
项羽的性格丰富多样,既有着勇猛悍战的一面,又有着刚愎自用的一面,以下将对项羽的性格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项羽是一个勇猛悍战的人。
在青年时期的项羽以勇猛著称,他先后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和领导能力。
他率领农民起义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令当时的秦朝军队闻风丧胆。
项羽在作战时非常决绝果断,对敌人毫不留情,一旦决定攻打某个目标,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进攻。
这种勇猛的性格不仅给他在战场上带来了胜利,也让他的士兵敬仰和服从。
然而,项羽的性格也有刚愎自用的一面。
他在一些重要的决策上常常属于自行其是,不听从任何人的劝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在下邳之战时的决策。
当时,项羽率领大军攻打刘邦所在的下邳城,刘邦被困城中,处境岌岌可危。
然而,项羽却不听众人的建议选择进攻,最终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误和惨重的伤亡。
这一事件表明了项羽在决策时缺乏审慎思考和听取意见的能力,过于信任自己的直觉和本能决策。
另外,项羽还有着极度的自尊心和好胜心。
他不仅在战场上追求胜利,也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欲望。
项羽一直对秦朝皇帝的地位心存野心,他希望能够成为自由的霸主。
然而,在楚汉战争中,项羽与刘邦的对峙逐渐演变为对帝位的争夺。
在取得初步胜利后,项羽逐渐变得傲慢自大,并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导致刘邦最终获得胜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项羽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决策和战略,使他在关键时刻失去了冷静和理智。
然而,项羽也有他的优点。
他是一个热爱士兵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对士兵更加关心和体贴。
他常常亲自去慰问伤病员,关心士兵们的衣食住行。
项羽对待士兵的态度和关怀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内心,这也使得项羽能够拥有一支忠诚而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综合来看,项羽是一个性格复杂多样的人物。
他有着勇猛悍战和果断决策的一面,但也有着刚愎自用和好胜心的一面。
从项羽·刘备争天下之战谈领导的管理秘诀!管理者必读!
从项羽·刘备争天下之战谈领导的管理秘诀!管理者必读!现有两种类型的老板:A老板,相貌堂堂,英俊挺拔,不管做任何事都带头冲锋陷阵,当伙伴受挫他会努力关心,同仁在上班时发生意外住院他会不舍掉泪。
B老板,长相奇怪,浑身江湖味,没事爱骂人,高兴也骂不高兴也骂,爱喝酒,一副痞子样,甚至遇到紧要关头的时候会把至亲好友丢下不管。
如果是你,你会想跟着哪位老板卖命?如无意外,9成9以上的人看到这种描述应该都选A老板才对,但如果你选的是B,我想如果你不是撞到头不然就是有被虐狂。
然而以历史事实来说,A老板是项羽,B老板则是刘邦,最后谁赢得天下,无需赘言。
所以选择B的朋友们,恭喜你,跟对老板了。
好吧,我承认这样的选择有陷阱,但这针对二人的历史性格描述,却不是我胡诌,而是历史有凭有据记载的。
许多人不知道,项羽虽然“力拔山兮气盖世”,勇武举世无双,但他同时也拥有不折不扣浪漫情怀艺术家的性格。
当士兵上战场受了伤,他会哭着去探望,捧着汤药去巡视;当他即将兵败时,担忧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他的骏马与美人该何去何从。
项羽的“仁爱之心”是公认的,即便连曾经待在项羽军队,后来逃脱到刘邦阵营的陈平与韩信,都曾说过项羽是个“恭敬慈爱”的领导者,可见得项羽在一般将士的心目中,不仅是个身先士卒的大英雄,还是一个相当关心士兵的好老板。
反之刘邦就不是这样了。
他从小没什么教养,四处骗吃骗喝,结交一帮兄弟也是到处惹糊涂账。
正因为没什么教养,所以喜欢骂人,骂萧何、骂韩信、骂所有人,甚至要封属下官爵的时候,还得骂一句“他妈的”才过瘾,甚至还会当众侮辱人。
因为没念书,所以他也特别讨厌儒生,也不知道礼节为何物,说是如果看到儒生的帽子,就想摘下来当尿壶;儒生名士郦食其去拜访他,他居然还坐躺在椅子上,脚张开开的叫两个侍女帮他洗脚,气的他老人家当场走人。
从这些性格上来看,按理说,项羽是相当得人心的领导者,而刘邦该是个讨人厌的老板才是。
但历史的结果却说明了,刘邦才是众望所归的天子,项羽却落得众叛亲离、自刎乌江的结局。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一本《史记》,浓缩了三千年的历史。
此前,尽管其中的故事老是耳熟能详,但从未以领导力的观点去认真研读过。
依照张教师的提示,又重读《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两卷,结合领导力课程中学习到的框架去分析琢磨,确实收成良多,有了更多的明白得和熟悉。
中国传统的领导力学问绝对不弱于西方的理论,可能缺少总结和提炼的缘故吧,让咱们的知识传承缺少了一些系统性。
读这两卷书,其实不只看到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行为,还有其他许多人的行为也值得咱们去深切的分析和试探。
可是由于篇幅有限,在那个地址就只能重点讨论刘邦和项羽了。
咱们来分析一下刘邦和项羽的异同点。
第一,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需胸有大志。
不管是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也”仍是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也”都表现了这一点。
作为一个领导者,第一要有高成绩导向,这是一个领导者成功的一个超级关键的内激因素。
只有具有强烈的动机,才能鼓励一个治理者不断向前进,寻求冲破。
第二,一个领导者要具有“大义名分”。
这点在中国的治理中尤其重要。
项梁和项羽的立楚怀王以收民望和刘邦的斩白蛇起义,都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有阻碍力,第一有“大义名分”,他的权利来源第一要来自于职位权利中的法定权利。
只有权利来源是合法的,才能有感召力,才能凝聚人心。
在那个方面,当项羽杀义帝时,已经丧失了那个大义名分,我以为这是项羽失败的一个重要缘故之一。
作为一个领导者,刘邦和项羽的相同点还有很多,篇幅所限就不分析了,那个地址重点分析二人领导力的方面的不同,并由此总结二人成败的缘故。
第一,我以为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用人。
刘邦能够说是知人善任,而项羽在这方面的差距就太大了。
在用人方面,刘邦所说的一段话能够成为经典:“夫运筹策帷帐当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因此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因此为我擒也。
从《鸿门宴》中看项羽的政治格局
从《鸿门宴》中看项羽的政治格局发布时间:2021-08-06T08:09:01.765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7月总第385期作者:鲁盛楠[导读] 克制自己的脾气,然后作出比较恰当的判断,所以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基本合格的。
黑龙江省大庆市育才中学163511摘要:以往研究者对于项羽性格的分析多数都是根据表面化的问题得出的,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项羽作为一个成熟的军事家以及年轻的政治家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鸿门宴楚军人数政治考量《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很多学者都分析过,很多的资料对项羽的评价总结来说就是“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缺乏政治远见、寡谋轻信的赳赳武夫”。
如王立群教授就认为 “鸿门宴”是五个明白人陪着个老实心软的糊涂人喝酒。
而易中天教授虽是偏爱项羽的,但是对于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他的结论也是“妇人之仁”。
这些结论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鸿门宴》中有一些历史细节一直以来并没有被人重视。
重新分析这些细节,我们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项羽形象。
首先,在《鸿门宴》的开头,写曹无伤告密引出项羽大怒要进攻刘邦,传统的结论是“项羽性格急躁,自矜攻伐”,所以立即下令攻击刘邦。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文中内容就可以看出另一些情况。
比如,项羽下令进攻有个前提:大怒。
一般的理解是沛公的称王刺伤了项羽的自尊心,因此他发怒进兵。
可是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就是刘邦称王是合乎情理的,即使项羽心中会有不快,但是作为贵族,他极强的自尊心也绝对不可能让他以此为理由下令进攻刘邦,而很可能是另一个理由:使子婴为相。
为什么这个会让项羽“大怒”呢?我们要了解项羽起义的动机。
项羽本人并没有统一天下做皇帝的野心,他一路不顾生死的战斗的目的是什么呢?复仇,为在秦统一天下过程中被欺骗而亡国的故国——楚复仇。
项羽下令进攻刘邦确实是在愤怒之下的决定,但是是合理的愤怒和合理的命令,这不能成为项羽性格急躁冒进的证据。
同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项伯为刘邦说情之后,项羽轻易就收回了进攻命令。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
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和领导力分析一本《史记》,浓缩了三千年的历史,项羽、刘邦作为争夺天下的两位英雄,其性格对战争的结果有何影响、对其领导能力有何影响、对于当今企业的管理有何启示,都是值得分析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刘邦和项羽的相同点。
第一、作为一个领导者,两人都胸怀大志。
秦始皇巡游天下,经沛县,刘邦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好酒及色、不事生产的汉子说出这话实在令人刮目。
到了楚地时,项羽观看时候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有高成就导向,这是一个领导者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内激因素。
只有具备强烈的动机,才能激励一个管理者不断向前进,寻求突破。
第二、两人都不甘平凡,但同时又有点高傲。
当年进攻秦都的两路义军同时出发,刘邦先入关,但“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作为对比,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由此观之,二人皆不甘平凡,胸怀大志。
第三、两人都过分自信,反过来在逆境中又过分自卑。
刘邦在几次打败之后欲自尽了事,都是左右劝谏而止,而项羽最后放弃了回归江东,东山再起的机会,选择了自刎而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两者在性格上及处事的差异则更为明显。
第一、项羽刚愎自用,拙于应变。
反观刘邦,则是能忍能退,随机应变。
陈平用反间计,项羽就对范增生出疑心,《史记》载“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在鸿门宴上面对刘邦被项羽的进攻的质问,项羽出卖了自己的亲信曹无伤,《史记》载“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后来“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项羽一句话断送了自己的眼线。
而刘邦任泗水亭长时,曾押送服劳役的犯人到骊山去,一路上开小差的人不少。
于是刘邦干脆把犯人的绳子统统解开,《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可见刘邦并没把什么职衔放在眼里,也没把什么王法放在眼里,更不会因为要保住亭长的差使就什么出格的事都不敢干。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二篇)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项羽的一生不是成功的,但却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他的心思过于单纯,尚武,理想主义,但是项羽是个人,他可以有那些不足的缺点,可这无法证明项羽只要改变了缺点,就一定会成功的因素。
可若他真的改变了它们,项羽还是项羽吗。
如今岁月变迁,千百年来乌江岸边的树枝绿了又绿,清风吹尽波涛,诉说一遍又一遍的往事,一身银甲,无上荣光,一匹乌骓,嘶鸣战场,一曲绝歌,终是留下了英雄的影子。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二)项羽,字羽,项籍(前232年-前202年),颍川阳翟人,汉朝末年豪杰之一,楚国的一位将领,也是楚汉战争的主角之一。
项羽生性豪放,勇猛无匹,才华横溢,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在历史上,项羽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有人赞美他的英勇,有人批评他的鲁莽。
评价项羽需要兼顾他的优点和缺点,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项羽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
项羽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他有着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率领楚军屡次破敌,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利用乘风之势,以少胜多,击败了汉军。
此后,他又率军攻破齐国、魏国等,逐渐扩大了楚军的势力范围。
最令人称道的是,项羽在垓下之战中,采取了舍命破敌的战术,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差点将刘邦击溃。
第二,项羽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
项羽是一位领袖型人物,他拥有超强的组织和激励能力,在军队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和威望。
他以身作则,勇敢善战,能从前线指挥战斗,提高了士兵的斗志。
另外,项羽善于发挥部下的才华,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因此他的麾下有很多出色的将领,如韩信、彭越等。
这些将领在项羽的统率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楚军实力大幅提升。
第三,项羽性格豪放,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项羽是一个豪爽而傲气十足的人,他眼中只有功名利禄,对于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曾悍然出战,摧毁了秦军的战车。
这一举动彰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对战争的决心。
多次战斗中,项羽总是带领着军队浴血奋战,从不计较个人的安危,体现了他的胸怀壮志和民族自尊心。
项羽的消亡VS强势管理者的痼疾
品三国悟企业管理项羽的消亡VS强势管理者的痼疾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却败在了平头百姓刘邦的手下。
由于项羽的持才傲物和盲目自大的个人英雄主义作风,从一开始的盟誓举兵(忽视对手)到后来的鸿门宴放虎归山(轻视对手),皆是他失败原因的最好佐证。
除此之外,项羽的消亡主要暴露出了:项羽作为团队领袖――强势的管理者在经营管理和企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痼疾:其一,项羽作为强势管理者,盲目自大、过分自我,自恃天下英雄第一,在经营问题上表现出的乾钢独断、个人独裁,在战术问题上表现出的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相反,作为竞争对手的管理者刘邦不仅懂得发挥集体的力量,而且导入管理层全员进行决策,建立了完善的“先民主再集中”的科学经营决策的作业流程。
其二,项羽作为强势管理者,过分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作用,忽略了团队的作用和集体战斗力。
在整个楚汉争霸的斗争过程中,项羽一方的管理团队一直都是支离破碎、参差不齐,自始至终都不能保证团队结构的严整和有序。
到最后,只有范增一人不离不弃、追随左右,即便这样,项羽还是不能认真倾听不同意见和建议。
相比之下,对手刘邦知人善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又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不拘一格降人才,也使得职业经理人队伍日益壮大,团队成员心甘情愿为他所用,并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人力资源竞争格局。
比如:樊哙有勇(区域销售经理),张良有谋(市场部经理),韩信会将兵(销售部经理),萧何会治国(财务部经理),这一切简直就是一个最优化的组合。
其三,项羽作为管理团队的核心,缺乏最基本的情商,不懂得体恤团队成员,不仅不会替别人着想,更不懂得处理先“大舍”而后“大得”之间的关系。
相比之下,对手刘邦就高明很多,处处皆能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团队成员着想,这样一来,非但让韩信自始至终都难以摆脱“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的感情枷锁,而且在团队系统中建立了“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发”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王泽仁:《从项羽、刘邦浅谈领导者风格》
《从项羽、刘邦浅谈领导者风格》作者:王泽仁1、家世题记:一个人的家世对其人生发展有着全面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原生家庭和家风承传。
俗云:富贵之家衰落时,后世必有复兴者;贫贱之家久困后,子孙必有英雄出。
又曰:三代造就贵族。
出身豪门大族之苑,家道陵落时,多少有些清傲不拘;出身俗鄙山野之间,富贵降临时,多少有些洋洋得意。
项羽身系名门,项氏世世为楚将,其祖父楚将项燕,为秦国名将王翦所杀。
项羽从小接受的基本就是家仇国恨、亡秦复楚之类的思想教育。
所以在项羽的短暂辉煌的一生之中,生命的全部能量就两个字:复仇。
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歼灭秦国主力,从此成为各路义军的领袖,分封天下,成就霸业。
但这已经是他人生的顶点了,从小埋下的“仇恨”种子,既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
仇恨让他散失了政治上的理智,坑杀秦兵二十万,屠城咸阳,杀秦王子婴,烧阿房宫。
这一切对项羽来说干的可谓酣畅淋漓,积压心中二十多年的仇恨,倾泻而出,如大河决堤,一发而不可收拾。
更要命的是,项羽功成名就后,不听劝谏,弃关中千里沃野,思归故乡,定都彭城。
且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之终败,少年时已可现端倪了。
高祖刘邦出身乡野之间,父母属于典型的朴实农民,家有薄地几许,也就是个中富农水平。
刘邦自来不事生产,好酒及色,斗鸡走狗,混迹市闾,后谋得一个泗水亭长职位,成日放浪游荡,狎侮他人,经常被父亲怄骂不务正业。
由此可见,刘邦文化水平有限,农民家庭最关心的是粮食收成问题,没心思顾及子女的教育。
不似项羽,虽然家族落寞,但贵族血统和人脉尚存,从小叔父项梁严加调教,拜访名师,为的是把项家希望寄托侄子身上。
刘邦打小就是自我生长的,没有所谓的礼仪规范包袱,更没有什么亡秦复楚的使命。
自然的生长,自然的成熟,侵染社会百态,能屈能伸,乐在其中,对于市侩人心了如指掌。
这或许是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成就大汉四百年基业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中国古代大凡受天命者,史学家在描写其降生时都会穿凿些神怪现象,以示“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通过项羽,分析忠、信、仁、智、勇对成功的作用800字
通过项羽,分析忠、信、仁、智、勇对成功的作用800字篇一:项羽--一代英豪,天之骄子。
他出生将门,年幼便胸怀大志,本可以成就千秋万代功业,奈何却刚愎自用,缺乏远见,难以赏识、重用人才,最后竟落得个“自刎乌江”的悲壮下场。
我哀叹他,我敬仰他,我惋惜他。
他的一生,宛若一曲高亢嘹亮的军歌般如雷贯耳。
可曲终人散,再美妙的音符也会有休止停歇的时候。
他是世人难忘的西楚霸王,他有他的宏伟抱负,他有他的意气风发,他有他的传奇人生……一次,他与他的叔父一同去观看秦始皇出游巡视的场面时,面对天子的尊容,他竟敢大放豪言,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惊人之语,如此年纪轻轻便有此等傲骨豪气、不甘低于人下的一面,注定了他日后必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物。
不仅志向远大,他还格外地骁勇善战。
他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者,他是“身长八尺,力能扛鼎”的壮汉,他是“所向披靡,气概浩翰”的战神,他值得人们敬畏。
巨鹿之战中,他用兵布阵神奇,如有神助。
冲锋陷阵,也毫不畏惧。
或许正是他气概凛凛的性情,使得他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大破秦军,九战九捷,取得巨大的胜利。
他真不愧为勇猛的战将!不过我赞赏项羽,不仅因为他志向远大、骁勇善战,我还痴醉于他的侠骨柔情。
垓下之围中,项羽身陷四面楚歌的危境,内心不免感到一丝惶恐。
面对心爱之人虞姬及他的乌骓马,他不禁一时感慨悲歌,发出“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呼之声。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在心爱之人面前也甘愿化作绕指柔,真情相待。
大起之后即大落,大喜之后乃大悲。
项羽虽才优过人,性格上却也有所不足。
他攻破秦军后,便暴露了他自身的性格缺陷。
是的,他自矜功伐,面对刘邦毫无警惕之心,根本未把他当作真正的对手来看待。
他做事优柔寡断,鸿门宴中,他本有无数个大好时机除去刘邦这一强敌,可却为了所谓的“仁义’动了恻隐之心。
他认为这样做胜之不武,是不道义的。
再且而言,他自认为刘邦不足为惧,不能与他的兵马对衡。
就是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在宴席上的“默然不应’,使得刘邦最后逃离鸿门,为他的将来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项羽的议论文
项羽的议论文
项羽的议论文及其主要内容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 领导经验与战略:项羽可以介绍自己作为领导者的经验和战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如如何成功地发动起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并在楚汉战争中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2. 政治主张与理念:项羽可以谈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念,展示自己对统一中国和推翻秦朝的追求,以及对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的关心。
3. 军事才能与战术:项羽可以详细介绍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战术,如对敌方势力的分析与把握,如何利用兵力优势和地理优势来取得战争的胜利,以及如何组织和训练自己的军队等。
4. 毅力与坚持:项羽可以强调自己的毅力和坚持精神,如在面对秦朝强大的军队和强大的统治体系时,依然坚持抗争,不屈不挠,直到最后取得胜利。
5. 统一中国的愿景与贡献:项羽可以阐述自己统一中国的愿景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自己为统一中国所作出的贡献,鼓舞读者对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的向往和期望。
需要注意的是,此议论文仅为虚构,仅供参考。
项羽战败的具体原因是哪些
项羽战败的具体原因是哪些项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汉朝末年的战争英雄,但在与刘邦的王位争夺战中却最终落败。
那么,项羽战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
一、人事因素1. 领导能力在战争中,领导能力至关重要。
但是,项羽在领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他虽然有勇气和决心,但是处理政治和军事事务的能力相对较差。
同时,他对于自己的部下缺乏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让一些人产生了对他动摇的思想。
在刘邦手下,还有像吕产、魏无忌、白起等许多具有管理、指挥才能的将领。
而在项羽的麾下,除了虞婴这样的高级将领之外,大多数将领在处理政治和军事上并不出色,这也导致了项羽军队的实际控制力相对较弱。
2. 内部矛盾项羽自己的阵营中也存在着内部矛盾。
在刘邦手下,虽然也有过不少的军阀割据和冲突,但总体来说,内部关系是比较和谐的。
而在项羽的阵营中,则存在着诸多内部矛盾,如嫪毐造反、荥阳之战等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项羽的团队合作性。
3. 士兵士气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汉朝末年,由于分封制度的影响,刘邦的军队中充满了来自各地的士兵。
而在项羽的军队中,则多是他自己的人马或是被俘虏的敌军。
这使得项羽的军队在士兵士气上略显薄弱。
二、经济因素1. 廉颇失业后的社会背景项羽和刘邦是同时期的将领,但在战争初期,项羽的实力要比刘邦高出不少。
但是,项羽在军队中采用了廉颇失业后的赏罚政策,这种政策能够激励士兵,但是大量的赏罚政策却给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
很多战争期间的财政开支都是靠劫掠、征税等手段得到的,这也导致了战争后期军队运输问题的严重加剧。
2. 偏远战场的难度项羽在战争中往往选择孤军深入偏远战场,譬如夷陵之战、垓下之战等,虽然一些作战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也使得项羽那边的物资储备和后勤配套相当低效,这个弱点XF被刘邦善加利用。
三、战略因素1. 心态在刘邦和项羽的争霸里,性格极度亿无二致,但是他们的心态却完全不同。
个人能力不等于领导能力——项羽失败的启示
作者: 王继东[1]
作者机构: [1]河南工程学院经济贸易系
出版物刊名: 领导科学
页码: 49-5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7期
主题词: 领导能力;项羽;失败;个人能力;刘邦;人才
摘要:纵观“楚汉之争”,弱小的刘邦取得了胜利,而看似强大的项羽却最终失败。
关于失败的原因,项羽总结为“时不利兮骓不逝”和“天要亡我”,而刘邦说项羽输在人才的使用上:“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当然,项羽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但其中显示出项羽与刘邦领导能力上的差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也能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格局小没有担当的例子
格局小没有担当的例子韩信跟刘邦提到项羽的为人: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
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项羽,平日里待人完全是另一种姿态。
这是项羽的贵族出身带给他的修养,跟一派流氓相的刘邦完全不同,刘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满口脏话,而项羽则是一副仁者爱人的模样。
别人生了病,项羽会因怜惜而流泪,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病人。
我觉得韩信说的是项羽在部下面前的表现,项羽爱部下,关心部下的生活,所以他能得很多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心,项羽是一个好将领,因为他能关心将士们的生活。
但是,项羽的爱乃是妇人之仁,小仁小义,只能得着较低层次之人的心。
格局大的人时间一长,就会感觉他们跟项羽混得没劲,因为他们要的是“渔”而非“鱼”,你那点小仁小爱难以满足高级军官和有才能之人的需要,他们需要的是更好的发展平台,但是你不给。
所以,项羽只能吸引低层次的人来跟随他,有才能的人是不会长久跟随他的。
韩信说,当别人立了大功,该封赏的时候,项羽却把已经刻好的大印捏在手里,把玩的棱角都磨光滑了还不舍得授给人家。
汉朝建立以后,刘邦有一次召集大臣,让大家讨论为何项羽那么厉害,取得天下的竟然是他刘邦。
大家各抒己见,高起和王陵就做代表说,皇上您赏赐丰厚,而项羽太小气。
当然了,作为大臣,最关心的就是自己侍奉大王有多少回报了!项羽真的很小气吗?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项羽小器。
项羽迟迟不封赏有功之人,主要还是跟他不信任部下、不敢放权有关系,也是因为项羽的领导力不足。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他把西楚国南边一大块地分给自己的爱将英布,不曾想这个英布有了封国就不要这个老领导了,后来刘邦偷袭项羽的老巢,项羽让英布过来帮忙,英布竟然按兵不动,后来英布因为惧怕项羽的报复,干脆就背楚投汉了!可见,项羽虽然爱惜英布的才能,却也没有得着英布的心,项羽的统御能力真的很有限。
四面楚歌读后感
四面楚歌读后感
《四面楚歌》是一个历史故事,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军队围困,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一
些关于领导力、团队合作和战略的思考。
故事中的项羽展现了出色的领导力和军事才能,但他最终却陷
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
这让我想到了在领导一个团队或组织时,我
们需要具备全面的视野和战略思维,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局部利益,
而忽视了整体的形势。
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面对困难时,一
个团队的成员应该相互支持、协作,共同应对挑战。
如果团队成员
之间缺乏信任和合作,就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故事中的项羽在面对刘邦军队的围困时,没有及时调整战略,
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这让我想到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灵活应对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和思路,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它让我明白了领导力、团队合
作和战略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希望能够将这些道理牢记
于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的失败与领导力
没有出众的个人能力,你不可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但每个领导者都必须明白一个千古不变的事实——个人能力可以让你达到一定高度;惟有领导能力才可以让你在那个高度上站稳,并攀登上新的高峰!事业的初期阶段往往是凭借个人能力拼出来的。
如同爬一根很长的孤悬高杆,个人能力越强,你爬得越高,甚至可以爬上高杆的顶端;但那终究只是一根孤悬的高杆,爬得越高,不也就越孤独、越危险吗?如果不具备领导才能,个人能力有多强,人生的悲剧就有多大。
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具有千古卓绝的个人能力,所以他有能力成就出一个千古的悲剧。
年轻时的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对他无不畏服。
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极为自负,有一次,他和叔叔项梁一起观看秦始皇出巡,面对着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巡游队伍,项羽指着秦始皇所在的车驾说:“这个人,我可以取而代之!”
起兵反秦后,项羽率兵渡河,他下令破釜沉舟,与秦军主力决一死战,楚兵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
秦军溃败,各诸侯将领拜见项羽,无不膝行而前,没人敢抬头仰视。
秦灭亡后不久,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爬上了孤悬高杆的最顶端,由个人英雄变成了为孤杆英雄。
项羽的第一个缺点就是不善于用人,无法建立自己的核心团队。
单打独斗永远无法胜过团队作战: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古语在项羽和刘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前者是失败的淋漓尽致,后者是成功的淋漓尽致。
项羽用人都是任人唯亲。
地盘大了,部属多了,单凭自己的一双眼睛是无论如何也照看不来的,事业的发展让孤杆英雄不得不把一些事务交给别人打理。
但项羽只信任自己的亲人。
比如在“鸿门宴”中,项羽周围主要有三个人——范增、项伯、项庄。
范增主张杀掉刘邦,项伯主张赦免刘邦。
在项羽的三个部下中,范增钻进了刘邦的心窝里,把刘邦分析得那么透彻:“沛公入关以前,贪财好色。
但他攻进秦朝的皇宫以后,居然不取财物,不近美女,这说明他志向远大。
我们得赶快进攻,千万不要失掉机会。
”鸿门宴上,刘邦自己送上门来,范增多次示意要杀掉刘邦,项羽没有任何反映。
范增是外人,项羽当然不会采纳他的建议,他只听项伯的,项伯可是他嫡亲的叔叔呀。
项羽不知道,他的亲叔叔项伯,头天晚上已和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
我们相信项伯是忠于项羽的,但他的见识着实不能恭维,几句甜言蜜语,些许蝇头小利,就让他找不到北,成为刘邦的护身符。
可问题就在于,项羽却让才识浅陋的项伯担任左尹一职,即左丞相。
顺便说一句,鸿门宴中的另一主角叫项庄,也姓项。
反观刘邦则完全不同,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也正是这些文臣武将充分弥补了刘邦个人能力的不足,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型团队,最终成就了帝业。
项羽第二个缺点是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无法容人。
这样慢慢地使得身边再也没人提建议了。
于是,他只能依靠自己的聪明,而这种聪明通常又被他用在孤芳自赏和反驳别人上,他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岂能不出现严重偏差?鸿门宴上,范增的建议被拒绝。
几天后,又有人提出建议:“关中一带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可以建为都城。
”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好比身着锦绣在夜间行走,谁知道呀!”建议者见项羽不听,就埋怨了几句,项羽知道后,把那人用锅煮了。
从那以后,大概没有谁会拿自己的性命来开玩笑了。
项羽用人奖罚不明也是造成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在拜将后,曾为刘邦剖析过其强敌项羽的性格,说道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
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
可是手下将领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建功立业,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
这充分体现了项羽赏罚不明的特点。
项羽自恃功高位尊,自立为西楚霸王,按照自己的好恶分封诸侯,为了压制刘邦,故意立其为统辖巴﹑蜀﹑汉中的汉王,使其远离政治中心,还把关中一份为三,指派归顺的秦将驻扎在那里以防范刘邦。
对于曾经背叛过自己的田荣竟然借故不封号,为日后田荣的谋反埋下致命的祸根,虽然最终胜出,自身也大伤了元气。
无法做到奖罚分明,则无法让团队成员无怨无悔的和你一起打天下。
最后项羽没有战略性思维,目光不够远大。
对照项羽和刘邦,项羽是一个缺乏战略大局观的人,而刘邦在张良等人的辅导下则通过步步为营,很好地实现了起初的战略布局。
荥阳会战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在这场耗时28个月的楚汉争霸中最长的一场战役中,项羽的疲于奔命就是只重战术、没有战略和注重一城一池,没有大局观念的鲜明体现,虽然荥阳大战从表面上看是以项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真正的胜利者却是刘邦,除了双方中分鸿沟、楚河汉界,韩信还控制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形成从北面、东面包围项羽的态势,为最终的十面埋伏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石。
正因项羽过于仰赖个人能力,项羽至死都未意识到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以至于在最后突破垓下重围时还感叹“天亡我,非战之罪”。
从项羽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领导光有个人能力是不够的,更要知人善用,建立好自己的核心团队,这样才能很好的凝聚战斗力。
而且用了就要信任自己的下属,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学习他人长处。
最后要有长期计划,不应该只忙于眼前工作,更要从为长远目标来考虑当前任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