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1气血津液
输布、 三、津液-输布、排泄 津液 输布
脾
脾主运化水液的过程。 脾主运化水液的过程。
肺“通调水道” 通调水道”
即肺宣发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以发挥津液的营养和滋润 即肺宣发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 作用,津液代谢后通过汗孔和呼气排出体外。 作用,津液代谢后通过汗孔和呼气排出体外。又通过肺肃 降作用,向下输送到肾和膀胱,最后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降作用,向下输送到肾和膀胱,最后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三、津液-功能 津液 功能
滋润濡养 化生血液 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排泄代谢产物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与血——气为之血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之血帅、 气与血 气为之血帅
气能生血 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能产生血。 是指气的运动变化能产生血。 气能行血 是指血属阴主静,不能自行,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是指血属阴主静,不能自行,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能摄血 是指气固摄血液循一定的脉道运行,而不致外溢。如果, 是指气固摄血液循一定的脉道运行,而不致外溢。如果, 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血液妄行,可见各种出血的病证。 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血液妄行,可见各种出血的病证。 血为气之母 是指血是气的载体, 是指血是气的载体, 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
气能生津 津液的生成,主要是依靠脾胃之气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津液的生成,主要是依靠脾胃之气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即胃的游溢精气和脾的散精。脾胃之气健旺, 即胃的游溢精气和脾的散精。脾胃之气健旺,津液化生就 充盛;脾胃之气不足,则津液化生不足。 充盛;脾胃之气不足,则津液化生不足。 气能行津 津液的输布排泄需要气的运动变化,津液生成以后,输布 津液的输布排泄需要气的运动变化,津液生成以后, 于全身各处及最后代谢排出体外, 于全身各处及最后代谢排出体外,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结 果。 气能摄津 津液的代谢平衡,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 津液的代谢平衡,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 津能化气、 津能化气、载气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气一元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
“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
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从云气、水气到量子、场,无不涵盖其中,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气又是一个涵盖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的哲学范畴,其内涵既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又是主观的道德精神,兼容并包,错综复杂。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就生命物质系统——气、血、精、津、液而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
在生命物质系统的各种具体的物质概念中,气是最大的概念。
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气是絪緼运动,至精至微的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的生长壮老已,健康与疾病,皆本于气,故曰:“人之生死" ,全赖乎气。
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
总之,气是连续性的一般物质存在,充塞于整个宇宙,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统一性的物质基础。
气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物质要素,万物是气可以感知的有形存在形式。
气规定万物的本质,气的内涵揭示了气的物质性和普遍性、无限性和永恒性。
天地之气动而不息,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是具有动态功能的客观实体,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或动静、聚散,或絪緼;清浊, 或升降、屈伸,以运动变化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或形式。
天地运动一气,毂万物而生。
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
形和气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而形和气的相互转化则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之生由乎化,化为气之化,即气化。
精气神津液名词解释
1、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
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津和液本质相同,均来源于饮食水谷,存在于气血之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3、津和液的异同: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 液: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4、津液的生成:源于饮食水谷,经胃的受纳、腐熟、消化,精微部分下传小肠,经小肠分别清浊,吸收其中有营养的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脾,糟粕部分下传大肠,大肠吸收糟粕中残余水分,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
津液的输布主要由脾、肺、肾和三焦完成。
脾将胃肠输送来的津液上输于肺,肺通过宣发肃降功能,经三焦通道,把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内注脏腑,以濡润营养各组织器官、四肢百骸。
代谢废物下归于膀胱,经肾脏的气化作用,再将代谢废物中有营养作用的清的部分上升到肺,输布全身,将代谢废物中无营养作用的浊的部分从膀胱以尿、从汗孔以汗排出体外,推陈纳新,维持人体体液的相对平衡。
5、津液的输布即是传输与散布。
津液的输布主要由脾气散精、肺的宣发肃降、肾的蒸腾气化等生理功能的协同作用,以三焦为通道输布全身6、津液的排泄津液的代谢主要是通过排汗、排尿等代谢过程来完成,与肺、肾、膀胱等脏腑功能活动有关。
7、津液的生理功能1)滋润濡养津液以水为主体,具有很强的滋润作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营养功能。
2)化生血液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
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
3)调节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津液作为阴精的一部分,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脏腑之阴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开的。
中医学 精、气、血、津液 PPT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三、血
(一)概念: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 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之一。
(二)生成: 1.营气和津液组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2.精能生血:“精血同源” 。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三、血
(三)血的功能
(四)血与津液的关系
“津血同源”—— 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病理:失血 伤津; 伤津 血燥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感谢聆听!
最基(本二物)质气,的气生又成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二)先气天的之生精成气 —— 肾封藏 先水天谷之之精精气微 ———— 肾脾封运藏化
气
水自谷然之之精清微气 ———— 脾肺运呼化吸 自然之清气 —— 肺呼吸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气
(三)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病理—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
②贯心脉以行气血。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气
3. 营 气
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 分布:行于脉内,分布全身。 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气
4.卫 气
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活力最强的部分。 分布:行于脉外,分布于皮毛、肌肉、胸腹 等。 功能:①护卫肌表,抵御外邪;
减退、血行瘀滞、水液停聚。
2.温煦作用: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
驱除寒冷。
病理—畏寒肢冷、脏腑功能减退、血液津液
运行迟缓。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二、气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的作用。
病理: 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罹患疾病。
4.气血津液
第三节 津 液(body fluid)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一) 津液的含义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 津液 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等。人体 的某些正常排泄物,如汗、尿等,也为津液所化生。津液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 津与液的异同 津和液同属于正常水液,同源于饮食水谷,本属一体, 在生理活动中,互相补充,互相转化,故两者常相提并论。 但津和液在性质、分布和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津与液的异同点 区别点 分 类 相同点 性质
(四) 卫气(defensive qi) 1. 含义:是行于脉外的具有护卫作用的气。卫气又称 “卫阳”。 2. 生成:由水谷精气中慓疾滑利部分所化生 3. 分布:通过肺的宣发,行于经脉之外,皮肤、分肉之 间。 4. 主要功能: (1) 护卫肌表 (2) 调节腠理开合 (3) 温煦脏腑、肌肉、皮毛
营卫之气关系表
(一) 元气(primordial qi) 1. 含义: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肾气,是人体生命活 动的原动力;是人体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根源于肾的气。 2. 生成: 由肾中精气所化生,以先天之精气为基础, 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 3. 分布: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内而五脏 六腑,外而肌肤腠理, 无处不到。 4. 功能: (1) 激发和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2) 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因而,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综上所述,气的生理功能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 推动、温煦、防御、固摄、 推动 气化五个方面,在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中,它们之间密切配合, 气化 相辅相成,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四、气的运动
(一) 气机的含义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气的运动。
3、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官窍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奇恒之腑形态上似腑,功能上似脏。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
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7、茵陈是治疗_____黄疸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乳痈_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___乳痈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乳痈_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四大类。
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香薷;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牛膝;有“舟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牛膝;即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阿胶。
四、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下列的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A、司呼吸B、主血脉C、主疏泄D、主升发E、主纳气2、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 A )A、润下B、稼穑C、炎上D、从革E、曲直3、藏象学说的内容包含( A )A、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B、内在组织器官的各种表象C、五脏、六腑D、五脏、六腑与经络E、五脏的各种形象4、脏与脏之间主要体现了“精血同源”关系是( C )A、心与肺B、心与脾C、肝与肾D、脾与肾E、心与肾5、发病的最基本原理是( C )A、正胜邪负B、正胜邪退C、正邪相搏D、邪胜正负E、邪正相持6、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B )A、辨病求因B、辨症求因C、问诊求因D、相对性E、直观性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B )A、肝B、脾C、肾D、心E、肺8、和肾相为表里的是( B )A、大肠B、膀胱 B、三焦 D、胆 E、小肠9、归属内伤病因是( A )A、劳逸B、医过C、外伤D、六淫E、水湿痰饮10、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功效( A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E、发汗解表、祛暑化湿11、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A、湿阻中焦B、湿温初起C、痰饮伏肺D、水湿内停E、风湿痹痛12、共收载药物8980味的药学著作是()A、《本草原始》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中华本草》13、行气止痛的要药是()A、葛根B、乳香C、紫苏叶D、木香E、狗脊14、清热药主要适用于()A、表寒证B、里寒证C、表热证D、阳虚证E、里热证15、属于十八反的是()A、乌头与附子B、人参与乌头C、乌头与藜芦D、半夏与乌头E、乌头与甘草16、下面哪味药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称()A、藿香B、香薷C、香附D、沉香E、小茴香17、杜仲、桑寄生都具有的功效是()A、补肝肾、益血B、补肝肾、活血C、补肝肾、利水D、补肝肾、安胎E、补肝肾、壮阳18、活血化瘀药主要适用于()A、血脱证B、痰饮证C、瘀血证D、出血证E、血虚证19、麝香的功效是()A、开窍醒神,破血逐瘀B、开窍醒神,补血,保胎C、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催产D、开窍醒神,活血止痛,催产E、开窍醒神,消肿生肌,抗肿瘤20、肉苁蓉和锁阳共同的功效是()A、滋阴补血B、滋阴潜阳C、补肾助阳D、滋阴降火E、祛风湿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五味的定义?及其具体作用?(10分)五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营养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Company Logo
气的固摄作用
Company Logo
含义: Company Logo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空指气污气染的对标准体是每内立方液米空态气中物的悬质浮微具细粒有子2固0微克护。 、统摄和控制作用,从
温煦推动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
固摄 精液 如:肾气 机理: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
Company Logo
尿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将津液上输于肺
涎液——脾气 与视听言动的功能有关。
①气机的状况——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涕液——肺气
气化作用
Company Logo
气化的含义: 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是指精气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
一气
气的概念 气的生成 气的分类 气的运动 气的功能
Company Logo
气的概念
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⒈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 ⒉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 ⒊气是万物之间的中介 ⒋天地之精气化生人
Company Logo
中医学气的含义: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营卫二气的比较
性质:精专柔和
二
分布:行于脉中
者 皆 由 水
营气
功能:营养周身 生化血液
属性:主内守属阴
阴阳相随 内外相贯
谷
往来贯注
精
性质:慓悍滑利
并行不悖
微
卫气 分布:行于脉外
化
功能:温养脏腑
生
护卫体表
属性:主卫外属阳
中医理论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中医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等等,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中医所说气的基本含义。
确切地说,人体的气是指推动人体生命运行的能量,它有很强的活力,能在人体内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气难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说它“无形”。
气在体内运行不息,从而推动和调控着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进行。
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所在,气是生命的表征。
气是由精化生的。
人体之气由三部分组成,即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亦称“天气”)。
所以《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真气,即人体的一身之气;天,在此应含有先天之气的“天”及天气之“天”两层意思;谷气,则是水谷之气的简称。
人体之气的生成,需要通过多个脏腑,特别是肾、脾、胃、肺三脏功能的综合作用。
如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而先天之精藏于肾,故有“先天之气在肾”之说。
先天之气的生成,与肾主藏精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称肾为“生气之根”。
水谷之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
饮食物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始能化生水谷之精,因而水谷之气的生成与脾胃的纳运功能关系十分密切。
《内经》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就是对脾胃功能重要意义的强调。
所以,脾被称为“生气之源”。
自然界的清气,不仅要依靠肺的呼吸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同时,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宗气”,聚积在胸中以后,也需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才能布散到周身上下,以发挥其生理效应。
因此,肺被称为“生气之主”。
总之,人体之气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来源要充足,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原料,这就需要先天禀赋充足、后天饮食营养丰富,以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源源不断;二是肺、脾(胃)、肾三脏的功能正常且配合协调,才能保障气的来源充足。
三脏之中,又以脾、肺两脏的功能更为重要。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理气
中医理论如何指导中药理气中医理论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为中药理气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药理气旨在调理人体气机的运行,使之通畅有序,恢复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运行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当气机不畅,出现阻滞或逆乱时,就会引发各种病症。
中医认为,气的运行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例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肺气呼出为出,肾气吸入为入。
一旦这种正常的气机运行失调,就可能出现诸如胸闷、腹胀、嗳气、呃逆等症状。
中药理气的作用,就是通过药物的性味和功效,来调整这些失常的气机。
从中药的性味来看,理气药多具有辛味。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例如,陈皮、青皮等药物,味辛性温,能够行脾胃之气,常用于治疗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中医的脏腑理论中,不同的脏腑有其独特的气机特点和常见的气机失调表现。
例如,肝气易郁,肝郁则气滞,表现为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等。
此时,常用的理气药如香附、郁金等,可以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
再看肺脏,肺主气,司呼吸。
若肺气郁闭,可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枳壳、桔梗等中药,能宣降肺气,使肺气通畅,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而在三焦理论中,三焦是人体气机运行的通道。
三焦气机不畅,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胀满等症状。
木香、厚朴等药物,可行三焦之气,消除胀满。
中医的气血理论也与理气密切相关。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当气机不畅时,往往会影响血液的运行,导致血瘀。
此时,在理气的同时,常常需要配伍活血化瘀的药物,以达到气血通畅的目的。
此外,季节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人体的气机。
例如,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容易出现气泄;冬季寒冷,人体气机易闭。
在用药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环境特点进行调整。
在临床应用中,中药理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首先要明确病因病机,判断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气机失调,是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邪侵袭,还是脏腑功能失调等。
气的医学概念的名词解释
中医气是指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这种极精微的物质,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过程。
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够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个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温煦和凉润的作用是指体温的恒定;脏腑机能的稳定发挥、精血津液的有序输布都是靠气来完成的;防御作用,能够防护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又能够祛除侵入人体的疾病;气还有固摄作用,主要表现在统摄血液、固摄汗液、固摄精液的作用,这就是气通常表现的作用所在。
中医基础知识之气血
中医基础知识之气血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机体在进行生理活动而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气血,而气血的生成和代谢,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故气血与脏腑等组织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维持着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
一、气1、气的基本概念这里的气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既是人体赖以生成的物质,又是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
气有两种形式:一是聚而成形的,如脏腑、形体的。
二是无形的,呈弥漫状态,在体内流动不息,如体内的宗气和元气等。
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运动的属性。
气的不同运动形式,体现了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就是气的功能表现。
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
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
2、气的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各个脏器、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推动血液的运行和生成。
所以,气的推动激发作用好,机体生理功能就正常,气的推动作用弱,就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等脏腑经络功能减弱,血行瘀滞、水湿停聚、浮肿等异常现象。
(2)温煦作用:温煦作用是指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温暖,祛除寒湿,气的温煦作用好,就能使人保持体温恒定,若温煦作用减弱,就会出现四肢怕冷,脏腑功能减弱,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功能都会受影响,机体失于温煦之寒象。
(3)防御作用:是指气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若气的防御作用减弱,人体的抗病能力就下降,容易招致各种疾病的侵袭,人体出现亚健康现象也是气的防御作用明显低下的表现.(4)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和对脏器位置的固护作用。
具体表现在: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血液、精液等,控制分泌和排泄,不使其无故流失;固护人体内各脏器不移位,不下垂。
中医基础思考题集及答案
思考题一、绪论1.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是?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4.中医整体观念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答: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相统一5.证、辨证、辨证论治的概念答:1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特性的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
2辩证: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3辨证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概念?答: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阴阳各有哪些特征?答: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可分性;前提性;转化性);规定性。
3.昼夜如何划分阴阳?答:昼为阳;夜为阴。
4.阴阳最基本的关系有几种?答: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作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5.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和阴阳的哪一关系失调有关?答:阴阳的对立制约。
6.“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扶阳抑阴”、“滋阴抑阳”、“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哪一关系确立的治则?答:阴阳的互根互用。
三、五行学说1.五行的含义是什么?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大类事物及其运动变化。
2.五行有哪些特性?答:木日曲直;土爰稼穑;火日炎上;金日从革;水日润下。
3.五季、五气、五色、五味等各自的五行归属如何?答:五季五气五色五味木春风青酸火夏暑赤苦土长夏湿黄甘金秋燥白辛水冬寒黑咸4.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概念,顺序是什么?答:1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的关系。
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
2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的关系。
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5.五行异常生克有哪些?答:母子相及,相乘,相侮。
6.以母子相及和相乘相侮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答:1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气
人与自然相联系和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4.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气的运动以脏腑经络为活动场所 又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具体体现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具体而言 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 六腑气机是降中寓升 一般规律: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脏腑气机升降协 调平衡是维持正 常生命活动的关 键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 气 含 义: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 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宗气在胸 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月亶 中
生 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 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从 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而 成。 分 布:宗气聚于胸中,上出息道, 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 布散全身。
营气
性质:精纯柔和 分布:行于脉中 营养周身 功能 生化血液 属性:主内守属阴
性质:膘疾滑利 卫气 分布:行于脉外 温养脏腑 功能 护卫体表 属性:主为外属 阳
二者运行协调, 阴阳相随,内外 相贯, 其往来 贯注,并行不悖, 营中有卫,卫中 有营。
(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含 义: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基本物 质,也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 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自然界的清气
生 成
水谷之精气 先天之精
由肾、脾胃和 肺综合而成
分布:分布于脏腑和经络之中
构成脏腑经络组织 功能 维持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元 含 气 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 力,是人体最根本、最 重要的气。
生 成: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 赖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 滋养补充。 分 布:发于肾,以三焦为通路, 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 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中医说精气神的专业用语
中医说精气神的专业用语
在中医理论中,精气神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代表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能量。
精,又称精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来自于父母,是生命的本源;后天之精则来自于水谷精微,通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
精具有滋养、固摄、气化等作用,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繁衍、衰老病死等生命过程的基础。
气,是指人体内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调节机制。
神,又称神明、精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等方面。
神具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脏腑功能、主宰精神意识等作用。
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精是气和神的物质基础,气是精和神的功能表现,神是精和气的主宰和总体现。
在中医理论中,保持精气神的充足和协调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如果你对精气神的相关内容感兴趣,建议你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中医养生如何通过养生运动调理气机畅通
中医养生如何通过养生运动调理气机畅通在中医养生的理念中,气机的畅通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而通过适当的养生运动,我们能够有效地促进气机的运行,增强身体的机能,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
那么,究竟什么是气机?养生运动又是如何对其产生作用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气机的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机,指的是气的运动,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正常的气机运行,使得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能够协调有序地发挥功能。
一旦气机不畅,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和病症,如气滞、气逆、气陷等。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养生运动在调理气机畅通方面的独特作用。
养生运动中的太极拳,堪称调理气机的绝佳选择。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连贯,注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身体的舒展、扭转、屈伸等动作,能够有效地拉伸和放松肌肉、韧带,促进气血的流通。
比如“揽雀尾”这个动作,双手的推、按、捋等动作,带动身体重心的转移,使得体内的气随之升降、开合。
同时,配合深呼吸,让气息深入丹田,增强了气的储存和运行能力。
八段锦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养生运动之一。
其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一式,通过双手上举,拉伸了身体的经脉,促进了三焦气机的通畅。
三焦是人体气的通道,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涵盖了心肺、脾胃、肝肾等脏腑。
这一动作有助于调理全身的气机,使其顺畅无阻。
再者,瑜伽中的一些体式也对气机调理有益。
比如“树式”,通过单腿站立,双手向上伸展,能够平衡身体的左右气机,增强腿部和腰部的力量,促进气血向上运行。
“扭转三角式”则通过身体的扭转,刺激腹部和腰部的经络,改善肠胃的蠕动,调节脾胃之气。
除了上述常见的养生运动,散步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
在散步时,放松身心,步伐均匀,呼吸自然,能够让气血在全身平稳地流动。
特别是在公园、郊外等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散步,更能吸纳自然界的清气,排出体内的浊气,使气机得以更新和畅通。
此外,养生运动调理气机畅通,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中医学
1、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体系的基本特点。
2、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3、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包括:升、降、出、入4、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
5、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作用,“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6、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克制、抑制和制约的作用,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7、藏象: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即征象,形象,一是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是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
8、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9、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10、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
11、恶寒:指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不能缓解者。
12、畏寒:指病人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能够缓解者。
13、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多属阴虚内热。
14、辨证:就是分析、辨证疾病的证候,是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15、治病求本:指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16、正治:是逆其疾病症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规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如临床上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
17、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治疗。
18、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①因时制宜:指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②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考虑治疗用药原则③因人制宜: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确定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学说》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黄帝内经》中将人生活的场所称之为“气交”,“气交”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
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并且是气体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了人体。
人体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也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动。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在中医学中,“气”具有多种含义,譬如:把致病的六淫,称“邪气”;把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称“正气”;把中药的寒、热、温、凉,称“四气”。
但这里所论述的气,是专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言。
气的生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相对平衡协调才能发挥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这种生理状态称之为“气机调畅”,如气机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病理现象。
由于气的运动形式多样,故“气机失调”的形式也很复杂,如: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气逆”;气的运动受阻,在局部发生瘀滞,称“气滞”;气的出入运动受阻郁结在内,称“气郁”。
如平时听得比较多的“肝气郁结”,那是因为肝气是上升,疏散的,一旦肝气的运动受阻,郁滞不通,就会出现嗳气喜叹息,肝区疼痛等“肝气郁结”的表现。
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和激发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并且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当此作用减退时,则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退,血和津液生成不足,输布和排泄受阻等。
温煦作用,主要是讲阳气能产生热量,温煦人体的作用。
人体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需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血和津液都是液体,都需要气的温煦才能正常运行。
阳气愈多,产热愈多,故有“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的说法。
防御作用,气有维护肌肤,防御邪气的作用,与现代医学的防御屏障相关联。
中医之气:构成人体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物质之一
中医之气:构成人体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物质之一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话动的基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气,是运动着的精微物质,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属于阳。
血,基本上是指血液。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血与津液,都是液体状态的物质,有濡养、滋润的作用,属于阴。
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气、血、津液运动变化的结果。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在中医学中还有“精”的名称,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精”指生殖之精;广义的'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也称为“精气”。
气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气,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的认识,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这种观点被引用到医学领域里,就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人的生命活动。
正如《景岳全书》所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医门法律》也说:“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气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
它流行于全身,无处不在,无处不到。
它的运动,在中医学理论里称为“气机”,主要表现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
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即是指人体中元气的运动而言。
人体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
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停止而死亡。
(一)气的形成分类气流行分布于全身各处,表现为各个脏腑、经络等不同组织的生理活动,由于气在人体所分布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来源与功能特点,因此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1.元气又名真气,原气。
人体的气,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基本的气,即是元气。
元气属先天之气.它来源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肾,依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与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气
推动与固摄作用相反相成。共 同维持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 与排泄,气的营养,防御作用既是 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的结果,又 能抵御外邪侵犯,确保气的生理功 能正常发挥。 如《类经· 摄生类》:“人之 有生,全赖此气”, “气者,人 之根本也”。
四、人身之气的生理功能
(一)推动作用: 1、含义:气具有激发 和推动人 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推动:动力、激发。 气以自 身的活力和升降出入的运动去推 动和激发机体各方面的功能活 动。
2、生理表现: (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 生殖。 (2)推动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 官的功能活动。 (3)推动精血津液的生成与运行输 布。
3、病理表现:气虚推动无力。 (1)生长发育迟缓、早衰。 (2)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减退。 (3)血行迟缓—-血瘀。 (4)津液停滞—-痰饮、水肿。
3、运动性:气是人体内具有很强活 力,不断运动的精微物质。 《医门法律》:“气聚则形 成, 气散则形亡”。 《庄子· 知北游》:“人之生、 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二)气与精的区别:
1、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 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2、气是由精化生的极微细的物质, 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
• 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是指由脾胃运 化的水谷精气而化成的营气和卫气。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总体上说体内的气是在肺、脾
胃、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由先
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相 抟而成。因此,本质上说人身只有
一种气。
由于气具有分布在不同部位,
常表现不同的功用特点。所以,历
代医家曾对气加以进一步的分类, 但因分类时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 不同名称的“气”有时出现相互交 叉重复的情况。
(4)气陷:气虚不能上升或下降太 过。以脾气下陷常见。 (5)气脱:气不能内守,大量外逸, 致全身功能突然衰竭。如大汗亡阳 引起的气脱;大出血引起的气随血 脱。 (6)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 于内。又称“气结”。如浊邪所导 致的闭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气虚是中医的一种诊断,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可分为心、肺、肾气虚,具体的治疗是需要根据气虚的种类来确定的。
主要是使用一些益气的中药进行调理。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基本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生命的基本物质,除气之外,尚有血、津液、精等,但血、津液和精等均是由气所化生的。
在这些物质中,“精、气、津、液、血、脉,无非气之所化也”。
宜忌原则
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粳米、糯米、粟米、玉米、番薯、豆腐、黄豆等。
2、肉、蛋、奶类的选择牛肉、狗肉、鸡肉、鲢鱼、鳝鱼、鳜鱼、牛肚、乌骨鸡、鹅肉、兔肉、鹌鹑、青鱼等。
3、蔬菜类的选择青稞、南瓜、马铃薯、山药、香蕈、草菇、青椒、洋葱、胡萝卜、白扁豆、平菇等。
4、水果的选择大枣、樱桃、葡萄、石榴、桃、杏等。
5、其他人参、蜂王浆等。
饮食禁忌
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如:海带、苦瓜、鸭、黑鱼、菜瓜、鱿鱼等。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人体脏腑机能的活动,都要依靠气。
我们说的“气”大自然界的气不同,与中医说的“真气”是一致的。
真气这种“气”在体内运行周身,成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也可以发于体外作用于他人,成
为治病的一种手段。
根据它分布在脏器的部分和不同功能,因而有不同名称。
气在阳叫阳气,气在阴叫阴气,在脾叫脾气,在经络内叫营气,在经络外叫卫气,在中焦叫中气,在上焦叫宗气,在下焦叫元气。
在一些中医医学文献中,还有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以及大肠气、小肠气等。
其实,这些名称只是活动动能和生理现象的局部反映。
如果说生成与作用来说,只有“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
元气就是真气,承受于天,随着生命而来,是由“元精”化生,所以名之为“元气”,藏之于肾,依赖后天之精气为断滋养,才能发挥作用。
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
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活动。
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源于元气。
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是强健,身体就健康。
如果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患染其它疾病,所以,医学以培养元气为治病之本。
“宗气”,是由自然界吸入的氧气和由脾胃消化产生的水谷的精微结合而成的。
它形成于肺而聚之于胸,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通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
因此,呼吸声间的强弱,血气的运行,肢体的活动能力,都与宗气有关,宗气不足,则可以引起血脉凝滞的病变。
“营气”是脾胃转办理于肺中的精微物质,它进入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随血液运动于周身。
它的功能除了化生血液外,还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卫气是肾中阳气所化生,出自下焦,滋养于中焦,升发于上焦。
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必须依靠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之气。
卫气和营气一样,皆生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卫气虽然行于脉外,却敷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都有一种温暖和保卫的作用,是阳气的一部分,能使毛孔开合抵抗外邪,卫气虚则易汗易感冒。
在了解什么是气和气的作用后,就容易了解什么是气功了。
气功是充分调动人体的本能力量并同疾病、衰老作斗争的一种方法。
根据生理解剖学观察,人体内具有巨大的潜力,如果能进行合理的高速和锻炼,人的健康活动可以延至150岁到200岁左右。
人的身体是由无数细胞构成,身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这些现象都是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逐渐演变的结果,而细胞新陈代谢的动力就是“气”。
先天的真气结合后天的宗气,沿着一定的路线有节律地充养全身。
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节,精气损伤,使直拨运行的轨道发生故障,身体逐渐衰弱下去,病魔便乘虚而入,因而未老先衰,甚至夭折。
气功就是根据生命形成、生成的规律,恢复元气的动行,充分发挥肌体内在活力,修复自我建设的本能,达到祛病延年的根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