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重点
第1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
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首先是在初中开始,而后在高中展开。

主要表现在:
(1)改变课程名称。

高中仍为“思想政治”,初中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

——这种改变即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转变课程功能。

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

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

首先,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

其次,在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总的来说,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选对学生发展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

(5)变革教学方式。

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重建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目的由过分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评价内容由单纯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转变,评价方式从单纯笔纸测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化。

第二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一)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高素质的公民,对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思想政治(品德)课就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

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工薪的思想品德素质,后者侧重于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归根结底都是把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根本目标。

因此,从最终意义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2)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课程
1、思想性
思想性和知识性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双重属性,而思想性是其根本性质,也是这门课程的灵魂,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是多门学科、多种知识的整合。

3、人文性
4、实践性
第3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地位是指它在整个中学教育中所处的位置。

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从课程设置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中的一门主要学科。

第一,思想政治(品德)课中学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的国家课程。

第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2、从学生发展看,思想政治(品德)课处于首要地位
3、从学校德育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时中学德育的中心
首先,在目标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与中学德育目标是一致的。

其次,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学德育的内容是相通的。

再次,从途径上看,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一个主要途径。

第4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和功能
(1)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把握这一定义,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指向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它所呈现的是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教师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和标准。

一方面,它不是现实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这种目标;另一方面,这种目标的建立有其特定的基础和条件,具有切实可行性,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第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实施,尤其在学生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学习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构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内容体系,并通过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2)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功能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
指明了方向。

2、规范功能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首先,它规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其次,它规范教学活动的方式、方
法和手段。

第三,它规范教学的进程。

3、评价功能
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
点和归宿,因而也就成为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标准。

不可否认,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中,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规定有一定的原则性、
概括性、抽象性,难以用它来衡量具体的教学活动。

在现实的教学评价中,我
们往往有一些细化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但这些细化的评价标准都是以课
程目标为依据来设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是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脱
离了课程目标,教学评价必将缺乏科学的标准,没有可信度。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分类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
结构分类,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
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

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知识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的课程,具有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位一体”的基本任务,不能重知轻能、重智轻德。

以此为依据,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目标在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即认知
目标、能力目标、觉悟目标。

认知目标是课程目标结构的基础,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它主要是指学生
通过本学科的教学要认识、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建立在认知目标基础上,它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具备思想
政治(品德)课的学科能力,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文体,对
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和鉴别分析。

觉悟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是最根本的目标要素,它主要是指通过思
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使学生将学科知识和能力进一步转化为觉悟,形成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立场,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

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课程目标都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分类,也称“三维目标”。

其中,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
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等,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对社会等的情感、态度、价
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就具体到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来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是把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
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强调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是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的主导;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主体是思想政治观点,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2)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
第3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第1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概述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及其特点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
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特点
1、德智共生性——就是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既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道德说教,又不能离开学生思想品德发展需求的智力活动。

2、多样性——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形式多样,既有校内的,又有校外的;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既有知识性的,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既有静态的,又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动态生成的。

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所有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实施、有利
于达到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资源。

3、开放性——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内容丰富,并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这种开放性表现在:第一,课程资源空间上的开放;第二,课程资源实践上的
开放;第三,课程资源利用上的开放。

4、发展性——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是不断发展和日益丰富的。

一方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民族文
化和社会因素的不同,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内容和存在形式的影响
也不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资源也得以延展,也就使更多的
资源可以作为影响、支持并构成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要素,从而成为思想
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5、交叉性——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与其他的课程资源之间存在着交叉与互补的关系,可以相互为对方学科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服务。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类型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方式主要有:
按课程资源的性质——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属性——思想性课程资源、实物性课程资源、人力课程资源、网络型课程资源和活动性课程资源
一般来说,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以下
几种:
1、文字与音像资源——最主要的资源是思想政治(品德)教科书,其他涉
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道德等各类社会科学,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报刊、书籍、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也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重要资源。

2、人力资源——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教师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人格魅力等,也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知识结构、群体特征等,都是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

人力资源还包括家庭成员、邻居以及有影响的社会各界人士(英雄模范、著名的额科学家、艺术家、学者等)
3、实践活动资源——广义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4、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搜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学科特点
2、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发展
3、有来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4、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5、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素质
第2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开发利用的原则
原则
1、目的性原则——就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围绕课程目标进行,要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综合性原则——是指要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整合起来,综合开发和利用。

3、时代性原则——是指开发利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要具有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点相结合。

4、实践性原则——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依托实践,在实践中落实。

实践性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实施中统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基本原则。

5、优先性原则——是指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优先开发和领用某些课程资源。

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优先考虑哪些资源?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围绕目标。

第二,考虑成本。

第三,坚持特色。

6、主体性原则——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3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方面的原因
1、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单一
2、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欠缺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客体方面的原因
1、课程资源结构单一
2、课程资源的内容远离学生生活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接受和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
2、对教材的利用缺乏创新与改造
3、有些课程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
课程资源利用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利用的空间来看,课堂是最主要的场所,难得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专用教室”、“实验室”或“教育基地”。

大多数学校对图书馆的使用并不充分,也没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库”。

迫于应试的压力,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时兴过一段时间后已经偃旗息鼓。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也因得不到重视或无人力、无财力、无基地等原因,发展过程异常艰难。

第4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策略
1、强化意识,把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
2、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
3、立足生本,抓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点
4、发挥优势,凸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闪光点
5、走出校园,激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扩展点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途径
1、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库
2、形成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
3、重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
4、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5、构建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第4章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
第1节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质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
(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认识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认识过程
(3)是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特征
(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教学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是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过程
第2节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要素结构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逻辑结构
第3节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理念
开放性教学的理念
教学生活化理念
第4节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含义和标准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