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规范人道主义
规范人道主义是贯穿弗罗姆主要著作中的一 条主线,包括人道主义批判、人道主义伦理 学和人道社会主义三个方面 人道主义批判 ——总体异化理论 人道主义伦理学 ——以人性论为基础 人道社会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健全社会
(一)人道主义批判
对现代社会的病态和现代人的异化的批判是人道主义批判的主线 《逃避自由》《寻找自我》《健全的社会》——异化批判三部曲 1、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
“新人”的基本特征(21条) “为了全面的生存,愿意放弃一切形式的占有;具有安全 感、对自我个性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承认只有自我的积极 地创造性的活动才能赋予生活以意义;不论在哪里,都有 充分展示自身和参与的能力;以奉献和分享为乐;爱和敬 畏任何形式的生命;尽可能将贪欲、仇恨和幻想降低至最 低限度;不靠幻想和偶像也能生活;努力培养和发展自己 的爱的能力和批判的思维能力;承认人的存在的有限性, 克服自恋心理;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 生最高目标;承认现实,遵守纪律;只道只有在一种结构 中成才才是健康的成长;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的和超越性的 想象力;不自欺欺人;认识已知的和未知的自我;与所有 生物共处一提,建立理解与合作;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 是实现自我的机会;认识到,恶与破坏性是自身得不到发 展的必然结果;应认识到人的能力的局限性,不要把雄心 变成贪欲;不拘泥于具体的目标,而幸福的生活在自身活 力增长的进程中”。
《逃避自由》(1941)是现代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批判的经典之作
பைடு நூலகம்
(1)自由的双重含义 a.人的自由增长 “人的命运是悲剧性的: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要超越自然” b.人的孤独感增强 “现代社会的形态对人们的影响同时产生了两种现象:一, 他变得更加自立自主,而且不满现实,喜欢批评;二,他也 同时觉得更加孤独无依,并产生一种惶恐不安的心理” 个体层面——儿童的成长过程 群体层面——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3、《占有还是生存》
(1)重生存的生存方式(being mode) 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和本质力量的实现 (2)重占有的生存方式(having mode) 对现存物的占有和消费 占有范围无限扩大 占有方式从囤积型转向市场型 “东西越旧越好”——“东西越新越好” (3)建立以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为主导的“新人” “新社会” ——超越异化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以独立自由、批判意识、爱心和创造性 为核心,以积极主动生存为特征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向
1、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关系 2、综合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综合的方向: a.从弗洛伊德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赖 b.从马克思主义走向弗洛伊德主义:马、弗 综合的形式: 用弗洛伊德主义补充、深化、改造马克思主义 3、用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阐释与解决理论与现实问 题——目标 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赖 研究、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现实——马 对法西斯主义和对现代人的处境的研究——弗 对妇女运动和家庭问题的研究——查、范
二、意识形态论
“社会性格”“社会无意识” ——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中介 1、社会性格 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 在社会经济过程中造就社会性格,社会性格支配人的思想 2、社会无意识 社会大多数成员共同受社会压抑而未达到意识层次的心理 领域 人们参与社会经济过程,具有社会事实的经验 语言、逻辑和社会禁忌组成的社会过滤器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态
赖希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综合 是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初始形态 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阐释是弗洛伊德 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 弗罗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继 承、改造和融合是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成 熟形态 范农查列茨基的弗洛和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 其应用形态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 出现、50-60年代得以发展的一种试图把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综合起来的,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解释、补充、改造 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属 于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代表人物有赖希、马尔库塞、弗罗姆、查列茨 基、范农
3、“性格结构”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两个缺陷:一是 不能正确解释经济发展过程怎样转化为意识;二 是不能正确说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用性格结构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 学校、教会、家庭都是特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 特定的经济发展过程转化为意识的过程,只要仔 细观察一下学校、教会,特别是家庭教育和抚养 儿童的实践,就能理解经济现实转变为意识形态 的含义,就能理解这种转变是在哪里发生的。 反映经济发展过程的意识形态埋置在性格结构之 中,意识形态是以性格结构的形式出现的。因性 格结构具有稳定性、自主性、独立性的特点,所 以意识形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综合
1929年《辩证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 1、综合的可能性——二者的共同点 都是唯物主义的理论 都是辩证的理论 本质上都是批判的、革命的理论 2、综合的必要性——二者的缺陷 弗洛伊德主义不能充分说明社会现象
“行为越是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学的作用场越窄;行为 越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学的作用场越宽”
一、性格结构理论
1928《性格分析》 1、性格结构理论 a.“性格盔甲”的性质 “性格盔甲”是自我对本我及外部世界的反应样 式”。人人都具有“性格的盔甲”,它表示了一 个人存在的特殊方式.“性格盔甲”不仅仅具有生 物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使自己适应社会的 需求。 b. “性格盔甲”的形成 “性格盔甲”作为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起 源于童年期的社会化过程,是儿童的自然冲动与 社会所强加于这些冲动的挫折相互冲突的产物。 家庭是制造顺从动物的工厂。
2、用性格结构理论改造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性格结构是人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 a.否定超我、自我对本我压抑的积极意义 b.三层人格结构 表层:社会合作层或“虚伪佯装的社会层”,又 称之为“性格上层建筑”,其功能在于抑制人的 本能冲动 中间层:反社会层,由各种原始的粗野的和毁灭 的冲动构成——本我 深层:生物的核心层 c.本能一元论:所有本能都是善的
马克思主义不能充分说明个人的心理过程,它的 意识形态学说和革命学说也存在缺陷(用微观革命
理论改造马克思主义的宏观革命;用本能斗争论改造马克 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弗罗姆(1900-1980)
德裔美国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 伦理学家。1939年与社会研究所脱离组织联系;1940 年创立新弗洛伊德主义学会 1941年《逃避自由》 1947年《追寻自我》——规范人道主义伦理学 1955年《健全的社会》 1961年《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1962年《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1976年《占有还是生存》 对人的本性和生存境况的分析说明 对社会病态的批判剖析 为医治社会病态提出的处方
赖希(1897-1957)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主义马克 思主义的奠基人 “性革命”(微观革命)的理论奠基人 “生命能”的发现者 1934年前创立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 主要代表作有1928年《性格分析》、1929 年《辩证唯物主义与精神分析》、1933年 《法西斯主义的大众心理学》、1936年 《性革命》;1934年后,阐述和实践生命 能理论“倭格昂”。
一、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综合
1962年《在幻想锁链的彼岸》——综合的代表作 1、综合的必要性——对立之处 马克思主义强调政治经济分析,忽视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强调心理分析,忽视政治经济分析 2、综合的可能性——共同基础 具有怀疑、批判精神 “我们必须怀疑一切”——理论的出发点 人道主义和人性思想——产生的基础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人道主义和人性思想是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思想赖以产 生的共同土壤” 相信真理的解放力量 “真理会使你获得自由” 运用动力学和辩证法的方法研究现实
(3)确立积极自由的生存状态 a.用爱心去工作 爱是使人既保持独立而又不感到孤独的良方,是连接自由 与安全的纽带,也是现代人走出生存困境的关键 b.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潜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劳动不是指为了逃避孤独而被迫进行的活动,也不是指 用自己的双手同自然建立起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崇拜与被 崇拜、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而是指一种创造,人通过这 种创造性的活动与自然相沟通” “我们深信,一定有一种积极自由的状态存在,自由发展 的过程不会构成恶性循环,人可以是自由而不孤独的,可 以具有批评能力而不会充满怀疑,可以独立而人仍然是全 人类的完整的一部分,获得这种自由的方法是自我的实现, 是发挥自己的个性”
(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
健全的人与健全的社会——《健全的社会》 1、健全的人 着眼于人格中的爱与理性的力量,人的创造性与特性的发挥 “精神健康的人是创造的和没有异化的人;他使自身与世 界建立起友爱的联系,运用他的理性去客观地把握现实; 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向时又觉得跟他人是 一体的;他不屈从于非理性的权威,而是自愿地接受良心 和理性的合理性权威;只要他生存着,他就会不断地发展 自身,他把生命的赠予看作是他最宝贵的机会” 3、健全的社会 人是目的,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 “在健全的社会中,人不是别人达到其目的和手段,而永 远是他自己的目的;因此,没有人被别人当作手段,也没 有人把自己当作手段,人可以展现他身上的人性力量” “在健全的社会中让人在可以驾驭和认识的范围内进行活 动,使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动负责的参与者,使人成为他 的生活的主人”
“新社会”的基本特征(13条) 把生产建立在健康消费的基础上; 有力的限制大企业股东和经营者的经济特权; 全面的实现工业生产和政治上的参与民主; 经济和政治权力最大限度的分散; 用人道主义的管理代替官僚主义的管理; 在商业广告和政治宣传中禁止使用任何洗脑的办法; 必须消除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 保证每个人每年有最低的收入; 要将妇女从父权统治下解放出来; 成立一个向政府、政治家和民众提供咨询的最高文化咨 询委员会; 应建立有效的传播客观信息的情报系统; 基础科学研究独立,不受工业和军事上的需要的束缚; 消减核军备,制止战争
2、性格结构批判——《追寻自我》 性格结构是人的行为的主体,性格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占主导 地位的、具有较大普遍性的社会性格会自发左右社会成员的行为 (1)生产性性格——理想性格 生产性:人在各个层面的活动中的各种自发的或自觉的创造性因素 (2)非生产性性格 a.接受型(“口唇型”) 缺少主体性,惟命是从;双唇常开,愿意吃喝,虚心的接受他人的意 见,从不固执己见 b.剥削型(征服型) 一切好的东西来源于外部,要用各种手段强行索取或欺骗他人的东 西;有一张“花言巧语的嘴” c.囤积性(储积型、肛门型) 把安全感建立在囤积和节省基础上;面目特征是双唇紧闭,固执冷漠 d.市场型(买卖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物化人格;把自己和他人视为商品进行交往与 交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精神动力学——弗洛伊德、荣格 1、心理结构理论: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意识: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潜意识:介于意识与无意识的部分 无意识:不能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id):原始的自己,包含生活本能和死本能,遵循“快乐原 则”,又称为“意底”或“伊德” 自我(ego):现实化了的本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super ego):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 3、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同自我或自我保护有关的本能 死本能:指人有被驱动去攻击、侵略等的行为本性
(2)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表现形式 传统人安全不自由 现代人自由却孤独 表现形式 a.极权主义:受虐狂与虐待狂的共生 以受虐和施虐的共生为基础的极权主义构成法西斯主义兴 起的社会心理基础 b.攻击性和破坏性 破坏性或攻击性的逃避机制所采取的力式是摧毁一切威胁 到自身存在的外力,出此来缓解内在的孤独和无权力感 c.舍己的自动适应:顺世与随俗 普通人为了消除自由和责任带来的重负和孤独.往往倾向 于通过采取与世无争的方式或沉溺于、封闭于内心世界的 方式来摆脱世界,摆脱威胁与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