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性心绞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R实验
破坏微循环后IMR的改变
30 25 20
IMR
15 10 5 0 Normal Microcirculation Abnormal Microcirculation
Circulation 2013;107:3129-3132
IMR实验
与CAS鉴别 (Coronary artery spasm)
病例介绍
患者姚XX,女,58岁,已绝经
主因”间断胸闷伴背痛6月,加重1天“ 既往高血压2年
体征:BP 130/80mmHg,双肺(-),HR72次/分
无杂音,心界不大,腹(-),下肢水肿(-)
病例介绍
辅助检查:
心肌酶:CK 18U/L,TnI 阴性
血脂:LDL 2.68mmol/L,TG 2.37mmol/L
HbA1C:6.2%
Hyc : 16.8umol/L
病例介绍
辅助检查:
病例介绍
ECG(静息):
病例介绍
ECG(发作):
病例介绍
UCG:
病例介绍
初步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NYHA I级
2、高血压3级
病例介绍
诊断: 心脏X综合征(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状动脉痉挛?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循环
冠状大动脉:位于心外膜,
血管直径500um~5mm, CAG可见,PCI可处理。 小动脉100-500um
心肌间微动脉<100um 毛细血管(8um) 微静脉<500um
冠 状 动 脉 微 循 环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不全(microvascular coronary dysfunction,MCD)
减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离子改变,优化线粒体能量代谢、 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
治疗
治疗
(二)改善内皮功能药物:
1、阿司匹林:对抗过氧化物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2、他汀类药:抑制炎症反应对内皮功能的损伤,从而改善冠脉 血流储备,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3、RAS抑制剂:可以降低血压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据报道:7年存活率为96% 长期生存率很高,明显高于冠脉狭窄的病人,与同龄正常人群 的存活率无差别 影响生活质量和情绪 长期服药,增加经济负担
总结
冠脉微血管病变临床中常见,占重要地位,关注度不够 冠脉微循环不可见,检查手段间接判断 病理生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治疗以对症为主,缺乏病因治疗 大规模的临床实践
定义
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VA)定义: 客观检查提示缺血证据 (ECG、TET、UCG、ECT等)
排除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 、左室肥厚以及瓣膜性心脏病所致
流行病学
占心绞痛总数的10%-15% 女性多见,尤其绝经期女性更多见(66%) 临床上胸痛症状但CAG正常患者占所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的10%~30%
发病机制
(4)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微循环收缩状态
有研究发现75%的X综合征患者心脏间位腆代苄胍 (MIBG)摄取不足,可能是由于心脏神经末梢释放去 甲肾上腺素增加,对MIBG的摄取形成竞争性拮抗 作用。
诊断
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 CAG(-) 客观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有创微循环功能检查
CFR(Coronary Flow Reserve):冠脉血流储备
CFR
F F
s hyp s rest
Tmn Tmn
s rest s hyp
正常值 2.2-3.0 <1.8 心肌缺血
有创微循环功能检查
IMR( 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微循环阻力指数
发病机制
(1)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细胞收缩和舒张因子调节冠脉的血流量 心肌供氧 NO 、ET-1、ATII 微血管的收缩心肌供血 不足 吸烟、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等 均可引起内皮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 尿酸水平、脂联素水平降低参与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脏中心 彭文近
1 2
定义、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诊断 与CAS鉴别 治疗
3 4
5
概述
1967年,Lidoff首先报道15名女性患者,有典型劳累型心 绞痛症状且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1973年,Kemp将这种症状称为“X综合征”
1987年Canoon、Epstein认为: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导 致心肌缺血有关,称为“微血管性心绞痛”
Pd Pv Rmyo Fmyo
Pd Pd Tmn 1 / Tmn
IMR计算
IMR = = = Pd x Hyperemic T Normal IMR < 25 mn 89 x 0.37 Abnormal IMR > 30 33
IMR = Pd x Tmn = 89 x 0.37 = 32.9
评价微循环缺血的方法: 1、ECG:静息或发作时ST-T改变; 2、TET:阳性; 3、UCG: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4、ECT:可逆性的心肌灌注缺损 5、心肌声学造影:节段性心肌灌注减低
ECT
心肌声学造影
有创微循环功能检查
Evaluating the Microcirculation in the Cathlab
1、β 受体阻滞剂: 一线药物,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治疗
2、硝酸酯类药物:扩张500um以下微小动脉扩张作用有限, 仅对40%~50%MVA患者有效
治疗
3、钙拮抗剂:与抗心外膜血管痉挛效果不同 对微循环心绞痛不如β 阻滞剂
治疗
4、尼克地尔:
尼克地尔扩张微小动脉作用
治疗
4、曲美他嗪:心肌能量代谢药物 部分抑制耗氧多的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 限的氧产生更多ATP;
MVA
年龄 症状 心电图 TET ECT (负荷) 激发试验 老年女性(绝经) 劳累性心绞痛 ST段压低、T波倒置 阳性 可逆性心肌灌注缺损 阴性
CAS
年轻(男性多见) 清晨静息、午后剧烈活动不发作 一过性ST段抬高,T波高耸 阴性或恢复期阳性 反向再分布 阳性
CAS负荷ECT:反向再分布
Baidu Nhomakorabea
治疗
(一)抗心绞痛药物: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IMR: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 (微循环阻力指数)
有创微循环功能检查
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血流储备分数
存在狭窄病变时血管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 正常状态下时血管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
FFR=
正常值=1
<0.75 心肌缺血
发病机制
(2)炎症 炎症反应损害内皮细胞微循环障碍
hs-CRP、IL-1、血管粘附分子、TNF-α 等
HP感染:在MVA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高频表达 胃肠外慢性炎症炎症因子表达
发病机制
(3)雌激素不足: 除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外,还有抗炎、抗氧化 、增加血管壁弹性、抑制细胞增殖的特征,是女性 重要的保护因子 文献报道对X综合征的绝经后女性皮下注射β -雌二 醇可减少患者的胸痛发作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