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后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
一、名词解释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变形性,是指单位跨壁压的变化所导致的肺容积的变化;跨肺压指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由肺泡II型细胞产生,主要成分是
二软脂酰卵磷脂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在肺内的气体量
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出入肺的气体总量,反应肺的通气功能,呼吸频率(12-18/min) ×潮气量(500ml)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通过能够发生气体交换的肺泡的容量
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易于测量、重复性好,是肺通气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做大吸气后尽力快呼气时,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VA/Q :通气/血流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0.84)
氧离曲线:反映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
CO2解离曲线: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二氧化碳分压关系的曲线。

波尔效应: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酸度增加,亲和力降低
氧饱和度:Hb氧含量(实际)与氧容量(能)的百分比为Hb的氧饱和度
何尔登效应:氧气与Hb结合可促使二氧化碳释放,而去氧Hb更容易与二氧化碳结合。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萎陷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中枢化学感受器: 延髓存在的不同于呼吸中枢但可以影响呼吸活动的化学感受器
二、填空题
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两个部分。

2.肺和胸壁之间的胸膜腔含有少量浆液,其作用是润滑和使两层胸膜贴附。

3.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内呼吸,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和外呼吸三个环节。

4.人工呼吸的原理是造成大气压和肺内压之间的压力差来推动肺通气。

5.参与平静吸气的主要呼吸肌为肋间外肌和膈肌。

6.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即可能是吸气的阻力也可能是吸气的动力,而肺的弹性回缩力总是吸气的阻力。

7.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相当于67%左右的肺总容量,此时胸廓的弹性回缩力零。

8.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泡弹性阻力变大,肺顺应性减小。

9.生理无效腔等于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之和,正常人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接近相等,实验中加接导管进行人工呼吸时,解剖无效腔增大。

10.动脉血流经毛细务管时,氧沿分压差由血液向组织细胞扩散,二氧化碳则由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

11.在液体内或液气界面,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与分压差成正比,与溶解度成正比,与分子量平方根成反比,与扩散面积成正比,与扩散距离成反比。

12.通气血流比值0.84意味着流经肺部的静脉血全部变成动脉血,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时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较多,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相对不足。

13.影响肺换气的主要生理因素是气体分压差,呼吸膜面积的呼吸膜厚度和通气血流比。

14.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称为氧含量,其值主要决定于Hb浓度。

15.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O2量称为氧容量,其值主要决定于氧气分压。

16.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CO2在血液中主要运输的形式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17“氯转移”是指血液中氯离子与红细胞中碳酸氢根离子,进行交换的过程。

18、氧与Hb的结合使Hb的酸性变强,因而使血中氨基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19、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脚。

20.可兴奋吸气切断机制的冲动除来自中枢吸气活动发生器外还来自于呼吸调整中枢和肺牵张感受器。

21.肺牵张感受器位于气管到细支气管平滑肌上,其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

22.代谢性酸中毒时肺通气增强,动脉血PCO2降低。

23.肺缩小时可反射性引起吸气兴奋,有助于防止呼吸过剩肺不张_。

24.PO2降低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是通过激活细胞膜K+的开放,PCO2升高是通过激活了细胞Na+ K+交换机制,最终均使Ca2+重复升高。

25.肺牵张感受器传入冲动可兴奋吸气切断机制,使吸气转入呼气。

26.CO2刺激呼吸主要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的,但也可以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

27.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的,肺通气量增加,轻度缺O2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引起呼吸加强。

28.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有效刺激是脑脊液中的H+,血液中的H+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血脑屏障,中枢化学感受器)感受器而兴奋呼吸。

29.跨肺压是指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之差
三.简答题:
1. 肺表面活性物质有何作用?
答:功能: 通过降低水分子间的氢键吸引力,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生理意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从而减小肺回缩力,减少吸气作功;稳定
肺泡;减少肺组织液生成,使肺泡保持“干燥”,防止肺水肿发

2. 反应肺通气功能有哪些主要指标?
答:(一)肺容积肺容量
(二)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
(三)最大呼吸流速—容积曲线
(四)呼吸功
3.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气胸的危害怎样?
答:胸廓的自然容积>肺的自然容积(胸廓的发育比肺快),即使胸廓因呼气而缩小时,肺仍处于扩张状态而具有回缩倾向,故为负值。

胸腔负压的生理意义: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胸腔大静脉和淋巴回流
气胸:胸膜腔与大气压相通,胸膜腔内压等于大气压,肺因其内向回缩力作用而塌陷,不再随胸廓的涌动而节律性扩张缩小。

4.为什么在气体交换不足时,往往缺氧显著而CO2潴留不明显?
答:二氧化碳的弥散速度是氧气的20倍,所以相同的时间二氧化碳交换比氧气多
5.当肺泡气降至PO260mmHg时,机体是否会发生明显低氧血症?为什么?答:不会,当血O
2
分压下降到60mmHg时,血氧饱和度仍能达到90%,它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摄氧量
6.简述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及效应。

答:1)血液pH降低或PCO
2
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
2)温度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
3)2, 3-二磷酸甘油使氧离曲线右移
4)影响氧离曲线的其它因素: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亚硝酸盐中毒导致Hb
中Fe2+氧化成Fe3+,导致不能与O
2
结合
胎儿Hb与O
2的亲和力大,有利于胎儿经胎盘从母体摄取O
2
CO中毒
7.简述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及效应。

答:对于内呼吸和外呼吸,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扩散(Diffusion)来完成的气压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分压差是气体交换(扩散)的直接动力
1). 物理溶解度(S)
2). 扩散面积(A)
3). 扩散距离(d)
4). 温度(T)
5). 气体分子量(MW)
6). VA/Q
循环系统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心脏将血液泵出,并有血管将血液分配到各器官,组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流动,最后回入心脏(体循环肺循环)
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等容收缩期: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开启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的收缩状态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脏搏动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心指数:在空腹或静息状态下,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每搏功:心室完成一次收缩射血所做的机械外功
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异长自身调节: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是通过改变心肌细胞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改变的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对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是通过收缩能力状态的改变,不改变细胞初长度
心音: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对心血管壁的作用以及涡流等因素引起机械振动的声音
有效不应期:从0期开始到3期膜电位恢复到-60mv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内心肌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
期前收缩: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出现的收缩
代偿间歇:下一次的窦房结的兴奋落在了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窦性节律:由窦房结的自律性兴奋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为窦性节律
异位节律: 除窦房结外,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兴奋所形成的心脏节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增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的血压值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脏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脉搏压: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动脉脉搏: 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引起脉搏的血管发生搏动
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中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部分,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体循环: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入主动脉,又经动脉各级分支,流向全身各器
官的毛细血管。

然后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壁,借助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
物质和气体交换。

经过交换后,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再经过小静脉、
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心脏瓣膜:心脏瓣膜相当于心脏各腔室门卫,阻止血液回流于刚刚离开的心室。

使其只能单向流动,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在心室与离开心室的血管之间,
都有瓣膜。

弹性动脉:又称大动脉,包括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髂总动脉等。

大动脉的管壁中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
平滑肌则较少,故又称弹性动脉
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的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外面有一层很薄基膜,故通透性很高,成为血管内血液和血管外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所以也成为交换血管。

迂回通路:血液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通路;②作用: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危险三角:危险三角区是在人的面部,以鼻梁骨的根部为顶点,两口角的连线为底边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区域。

它包括了上下唇、鼻子以及鼻翼两侧的
主要面前器官。

危险三角区之所以危险,首先是因为这个区域的血液
供应特别丰富。

门脉高压: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它将来自胃肠道,脾脏和胰腺的血液引流入肝脏。

思考题:
1.循环系统的结构组成
答: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
2.心脏是如何控制心输出量的?
答: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率心率(P81)
3.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何特征?各时相产生的离子机制如何?
答:0期:去极期,1-2 ms,快速去极上升到 30 mV心肌细胞→外来刺激→膜去极化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再生性Na+内流→Na+平衡电位1期:快速复极初期,10ms,复极下降到0mv,快I
Na+
通道失活关闭一过性外
向电流 I
to
通道激活使K+外流
2期:平台期,100-150ms,是心肌动作电位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也区别于神经元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过程的主要特征,K离子外流, Ca2+内
流抵消部分I
K 外流,因此复极极慢晚期, I
K
外流成为复极主要离子
流,复极稍快
3期:快速复极末期,100-150ms,较快复极Ca2+通道失活, Ca2+内流终止
) 进一步增加,使膜内电位向负的方向转化,膜内电位越K+外流(I
k1
负, K+外流越快,造成再生性复极→快速复极
4期:静息期,膜电位恢复至静息电位水平,此时细胞膜的离子主动转运(Na+-K+泵、Na+-Ca2+交换体、Ca2+泵)仍在进行,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
恢复到正常水平,保证心肌的正常兴奋性
4.心肌细胞中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区别?
答: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有0、1、2、3、4期,形成以0期和1期为主的特征性锋电位,有2期平台期,0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1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2期主要是钙离子内流;
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没有1期和2期,0期去极化较慢,4期可发生自动去极化,0期主要是L型钙通道开放导致钙离子内流。

快反应细胞主要包括心室肌细胞和蒲肯野纤维细胞,后者有自律性,即4期可发生自动去极化;
慢反应细胞主要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

两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均有兴奋性、传导性。

5.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发生哪些变化?
答: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长期
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1).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
☐平均充盈压约 7mmHg
2). 形成血压的要素是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3). 主动脉、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可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
7.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答: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 心脏收缩力量
3).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泵
4). 呼吸运动
☐呼吸泵
5). 体位改变
☐炎热环境、长期卧床
8.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其生理意义
答: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三条通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
微动脉是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在微循环中,起“总闸门”的作用,其口径决定了微循环的血流量
微静脉是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在微循环中,起“后闸门”的作用。

其口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静脉回心血量。

微静脉收缩,毛细血管后
阻力增大,一方面造成微循环血液淤积;另一方面使静脉回心血量减

9.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答: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管壁而形成的
①扩散:脂溶性物质、小分子物质
②吞饮:大分子物质
③水分子:滤过与重吸收
组织液的生成动力:有效滤过压(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
10.降压反射的过程和生理意义
答:
在对A-BP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使A-BP不致发生过大波动,维持相对稳定
11.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的结构和意义
答:脑室和蛛网膜下腔中充满脑脊液
隔离作用,保护脑组织局部内环境稳定;临床检查
12.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答:大动脉:保持血流连续
中动脉:分配血流
小动脉和微动脉:形成外周阻力,维持血压
消化
消化:食物中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等)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食物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麦氏点:阑尾根部位体表投影
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的中部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皱襞,它下端的突起称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个别人
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为副胰管的开口。

腹膜:衬于腹、盆腔壁内表面和腹盆腔脏器表面的浆膜,分为壁腹膜和脏腹膜机械性消化:由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同时促进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由消化道上段向消化道下段推送的过程。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粘膜上皮表面覆盖的富含HCO3-的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构成。

起隔离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及中和H+的作用,防
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自身消化,正常时,胃酸和粘
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持动态平衡。

化学性消化:由消化腺分泌各种消化酶将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过程为化学性消化
慢波:平滑肌能够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自发且周期性地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频率较慢,又称基本节律
肠脑:内在神经系统,存在于消化管壁内的神经网络,自成系统,由感觉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脑肠肽:既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肽类物质
胃的容受性舒张: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
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直接动力是胃与十二指肠压力差,根本动力是胃的运动
移行性复合运动:胃在空腹时呈现一种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
思考题:
1. 肝的血液循环模式及其特点
答:肾脏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肾脏接受来自心搏出量的20%,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脏器,主要是与尿液形成有关。

来自心脏20%的血液供应,其中80%供应肾皮质,20%供应肾间质。

2. 胃酸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提供适宜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在十二指肠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3. 空肠与回肠的形态结构有何区别?
答:空肠与回肠在腹腔内迂曲盘旋形成肠样。

空、回肠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但外观上,空肠管径较租,管壁较厚,血管较多,颜色较红;而回肠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管较少,颜色较浅。

此外,肠系膜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厚,脂肪含量越来越多。

空、回肠肠系膜内血管的分布也有区别,空肠的直血管较回肠长,回肠的动脉弓的级数多(可达4级或5级弓),而空肠的动脉弓级数少。

4.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答:1. 舒缩迟缓
2. 伸展性
3. 紧张性
4. 自律性
5. 对电刺激不敏感,对化学、温度和牵张等刺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5. 消化液的作用
答:1)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
2)改变消化腔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性的需要
3)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4)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损伤
6. 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答:水无机盐多种消化酶
1). 水和电解质
电解质的主要成分为HCO3-
作用:中和胃酸;提供肠腔中酶作用的pH环境
2). 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
7.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位
这是根据小肠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理学特点决定的
一、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二、小肠对三种营养物质和水份的吸收
8. 胃黏膜如何保护不被“自我消化”?
答:
①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针对食糜的润滑和机械保护作用
针对“自我消化”可能的保护作用
②胃黏膜屏障
上皮细胞顶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紧密连接
③胃黏膜分泌前列腺素
9.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时相及其调节
答:头期胃期肠期
10. 肠道菌群分布及其生理意义
11. 从核酸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谈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看法
内分泌
内分泌:是指分泌细胞将产生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并以体液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效应的一种分泌方式
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信息的高校能生物活性物质
第二信使学说:人体内各种含氮激素(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衍生物)都是通过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等膜受体而发挥作用的,激素等为第一信使。

第二信使是响应外部信号
基因表达学说:激素与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复合物进入细胞核调控特定基因表达
下丘脑促垂体区:在下丘脑内测基底部存在的小细胞神经分泌系统能够产生多种调节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故将这一区域称为下丘脑的促垂体区侏儒症:生长激素释放因子与生长激素释放不足引发垂体侏儒症
库兴氏病:由于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过多引起的库兴氏综合征(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皮质醇引起的症候群)称为库兴氏病
碘阻滞效应:过量碘产生的抗甲状腺效应,即出现对高碘的适应
钙调节激素:钙在各组织的代谢过程中,主要受副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还受到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男女性腺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影响。

钙的平衡就是这些激素作用于钙代谢的结果
应激反应:机体遭受伤害刺激时所发生的适应性和抵抗性变化的总称
简答题:
1.内分泌系统的主要调控功能有哪些?
答①整合机体稳态
②调节新陈代谢
③维持生长发育
④维持生殖过程
举例说明激素的化学分类。

答:(一)、胺类激素:褪黑素
甲状腺素T4、T3 –脂溶性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溶性
(二)、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
3 -近200个氨基酸残基,亲水性
下丘脑、垂体、甲状旁腺、胰岛、胃肠道
(三)、脂类激素:1.类固醇类
孕酮、醛固酮、皮质醇、睾酮、雌二醇、胆钙化(VD3) 2. 廿烷酸类(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族、血栓素类、白三烯类
3. 激素作用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答;特异性作用
信使作用:激素本身不参与细胞的生理过程,既不添加新功能,也不提供额外能量
高效作用
相互作用:1. 协同作用:1 + 1 > 2 :生长素和胰岛素生长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2. 拮抗作用:胰岛素
3. 允许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类激素调节心血管活动
糖皮质激素对雌激素调节禁食大鼠糖原储备
4. 比较催乳素和催产素对乳腺作用的异同。

答:1) 催乳素对乳腺的作用:促乳腺发育,启动和维持泌乳,促进乳汁营养物
质合成
2)催产素对乳腺的作用:使乳腺泡和导管肌上皮收缩,乳汁排出。

(射乳反
射),亦可营养乳
5. 简述血管加压素的生物作用。

答:1. 抗利尿作用:ADH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V2受体结合,通过cAMP第二信使模式促进水通道由细胞内向细胞膜的转移,促进水的重吸收
2. 缩血管作用:ADH大剂量时,与血管平滑肌的V1受体结合,通过IP3 /DG
第二信使模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又称为血管升压素)。

此作用一般发生在体液大量丧失或失血导致ADH水平急剧升
高的情况下,因此不属于ADH的生理性作用
3. 增强记忆、调制疼痛
6. 简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

答:滤泡聚碘络氨酸碘化碘化络氨酸缩合
7. 简述克汀病的机制和症状。

8. 胰岛素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
答:1. 糖代谢:降低血糖
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肝脏和肌肉糖原的合成及贮存,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并贮存于脂肪组织中
2. 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3. 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机体生长(需与
生长激素共同作用时效果才明显)
9. 肾上腺的组织分区及其各自分泌的主要激素
答;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性激素(脱氢表雄酮、雌二醇),少量糖皮质激素二)、肾上腺髓质激素
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机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体重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生物热价:1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气所产生的热量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间接测热法的计算方法:根据蛋白质生物热价计算氧化蛋白质食物产热量,计算
氧化非蛋白质食物的产热量可通过闭合式测定法和开放
式测定法间接测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