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筝曲《西域随想》创作手法的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现代筝曲《西域随想》创作手法的创新【摘要】近年来经过众多艺术家们的不断继承与创新,筝曲风格已不局限于传统色彩。现代筝曲《西域随想》是王建民先生采用人工调式的创新曲调,摒弃传统的五声调式所作。该曲在传统素材的基础上尝试作品的创新与探索,突破传统五声调式的局限而设计新调式,在整个曲调中融入特有的变化音定弦,即在琴码保持不动的前提下,同样能够非常自然地进行转调。本文主要浅析该曲目创作手法的创新。

【关键词】现代筝曲;《西域随想》;创作;创新

一、古筝定弦

(一)传统古筝定弦

传统古筝定弦使用的是我国以宫、商、角、徵、羽为代表的传统定弦法。历史上,为了解决古筝转调的问题,前人先后发明了转调筝和蝶式筝,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长期的传承,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筝和弦一般表现为四五度叠置的协和和弦,所以从其表现形式上较难达到丰富的效果。不管是纵向复合还是横向转调都存在较大的困难,给作曲和演奏带来了一定的封闭性,难以有突出的发挥余地。经典的五度生律,大大的限制了古筝曲调创作的题材和风格,演奏技法的固定导致曲调、曲风、韵律等领域难以有创新的突破,当代作曲家在学习和借鉴西方作曲技巧后,其融合性创作过程因此也受到了古筝定弦的限制,因此,

寻求一种创新式的转变势在必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工人调式定弦应运而生。

(二)《西域随想》的定弦

此乐曲的定弦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焦金海先生称之为“古筝第一定弦法”的规范五声音阶中,而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诸多的变音,即人工调式定弦。人工调式定弦是由当代作曲家梅西安发明的一种作曲方法,是对传统调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我国现代作曲家们在借鉴国外作曲技巧的基础上,将西方作曲方法巧妙地融合到我国民乐创作领域,推陈出新。尤其是在传统演奏乐器古筝曲目的创作中,创新式引入了人工调式定弦,打开了我国现代古筝曲目创作新领域和新技巧的新局面,为古筝艺术在当代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作出突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对过去定弦的一种革命性突破,使用新定弦法重新排列弦序,对整个曲目的曲调、曲风、节奏以及演奏技巧等诸多方面带来了转变,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为古筝演奏带来了生机,同时也深深影响着我国当代古筝创作的方向。

该曲定弦采用七声音阶(如图1),完全摒弃了传统的五声音阶创作,更多地借鉴新疆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调式,由作曲家在作曲过程中根据每个部分的需要来设定。此乐曲的定弦方式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出现了诸多的变音,这种变音的出现,恰好与西域音调相衬,更好的将中原音调和西域音调合二为一,在乐曲演奏中表现浓

郁的西域情。《西域风情》通过人工定弦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新疆地区特有的异域风情,让人联想到一望无垠的广阔戈壁,丝绸走廊中的驼铃仿佛就在耳边响起,维吾尔族少男少女们正在翩翩起舞,该作品已经成为现代古筝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荣誉,也是现在古筝曲目创作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类似《西域随想》采用定弦表现方式的曲目很多,较为著名的有《长相思》和《箜篌引》等。

二、乐曲节拍、节奏

《西域随想》除运用常见的2/4、3/4节拍外,5/4、6/4、2/8、3/8、4/8、5/8、6/8等节拍随处可见。大量的复合节拍的运用,也是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更加衬托出边疆独特的音乐风情,仿佛将听众带到了浩瀚的戈壁滩上,悦耳的驼铃声中。本曲采用大量非固定节奏型,节奏复杂多变、重拍鲜明,在旋律的进行中经常有节拍的盈增和亏减,这种创作手法与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特色相一致。对于古筝创作来讲,采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创作,还原少数民族音乐风格,《西域随想》的出现无疑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固定节奏型有2/4节拍的来派尔节奏型。这些富有特点的节奏型在《西域随想》乐曲的慢板、小快板及快板的舞曲段落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从节拍、节奏型分析来看,王建民先生创作的《西域随想》是古筝曲创作中的一大创新。

三、演奏技法

传统创作中的作品,通常遵循着固定的演奏方式和技巧。无非是右手遥指、撮弦、快四点的反复使用,左手亦如此。自上世纪80、90年代,像《西域随想》这类体裁的创新型乐曲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古筝演奏的技巧。④本曲中“叩、击、拍弦”的独特音响效果相信令你过耳难忘。“叩、击、拍弦”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创作中,其创作手法与新疆少数民族大型乐舞中的手鼓音响有许多的相似

之处,与乐曲所要阐释的乐思相符合。如《西域随想》节奏稍快的第三段小快板就是一个精彩的敲击音响片段。作者精心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敲击方法,即掌击琴板、握拳击琴板、拍击琴弦。在音乐的贯穿发展中,同时融入这三种不同的敲击音响,将这种非常规的演奏技法形成的“非乐音”音响与旋律音调的“乐音”音响相结合,在对比中达到完美的融合统一。再加上作者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节奏组合变化,这种不规则的强烈的音响交替,造成了节奏上的不规律动感,这样,音色的变化和节奏的变化,几种可变因素的同时结合,形成了变化中的变化,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在作品第三乐段与第四乐段的连接部,运用无音高的记谱表现方式强调了打击乐效果,同时结合多处拍击琴弦的演奏技法,令人联想到新疆少数民族乐舞中手鼓的音响效果。四、和声

传统古筝创作中的和弦通常采用大三、纯五、大六等和弦音程,《西域随想》改变之前以五声调式结构为传统的乐曲创作模式,在乐曲中大胆使用二度叠置和弦、增三和弦、四度叠置和弦等。其中

在本曲的和弦运用中,较多地使用了二度音程,这种音程的使用加强了作品的不协和性,也增加了乐曲色彩明暗度的对比。如在图2中,两声部同时将“7”和“1”并置使用,使和弦中增加了二度的音程,丰富了乐曲的色彩。在图3中“7”和“1”没有同时叠置出现,而是滞后,给人带来明显的二度音程的紧张感,音响紧迫而富于强烈的表现力。这种音程的使用既表现出浓郁的新疆风情,又描绘出西域戈壁广阔而空灵的深远意境,体现了作品的创新手法,别有一番西域风情。

【参考文献】

[1]汪莎.《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王宏.万新君:西域寻梦 [j]. 新疆艺术, 1998, (06) .

[3](日)羽田亨:西域文化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1947.

[4]李肖冰.西域文明的象征--论新疆古代陶器纹饰艺术[j].新疆艺术,199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