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 变异、育种与进化真题汇编和规律总结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6 变异、育种与进化(原卷版)
2020年高考生物冲刺提分必刷题专题06变异、育种与进化1.(2020•云南省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B.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是不利的C.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互换不属于染色体变异D.基因工程可实现不同物种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2.(2020•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B.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D.普通小麦(6n=42)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形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3.(2020•江苏省高三二模)某同学在观察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时,发现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果蝇的性别是雌性B.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C.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不可能在发生基因重组D.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其子细胞的大小可能不同4.(2020•吉林省高三二模)研究者得到B基因突变、P基因突变和B、P基因双突变小鼠,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培养上述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B.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所致C.仅P基因突变会导致小鼠产生大量黑色素瘤D.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素瘤产生的数目5.(2020•北京高三月考)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6.(2019•河北省高三一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导致酪氨酸蛋白激酶过度活化,引起细胞增殖失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复习资料
第3讲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教材原话1.(1)经低温处理过的植物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形态,再用盐酸冲洗。
(×)(2)解离液:盐酸和酒精,其中盐酸的作用是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有利于植物细胞分离开来。
解离后的漂洗用的是清水。
改良苯酚品红也是碱性染料。
(√)(3)低温处理时,植物细胞还是活的,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分裂,同时抑制着丝点的分裂,所以有些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4)最后,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因为低温处理时,不是每个细胞都恰好正要分裂且正要形成纺锤体)。
(P88实验)(√)2.X射线照射野生型链孢霉能使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加入某种维生素则立即能生长,说明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该维生素的合成。
(P96技能应用)(√) 3.选择育种是不断从变异个体中选择最好的进行繁殖和培育,其缺点是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广。
(P107本章小结)(×)4.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但研究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现型,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P114中部正文)(√)5.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减少物种多样性。
(P123小字)(×)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它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P124中部正文)(√)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0 “千变万化”的生物变异及育种命题分析[考点突破固考基]一、变异类型的判别1.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方法(1)两类变异的本质区别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
遗传物质改变产生的变异可以遗传,但是否遗传给后代,关键要看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否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6、变异、育种和进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六、变异、育种和进化【知识点总结】1.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1)替换:除非终止密码子提前或延后出现,否则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2)增添:插入位置前的氨基酸序列不改变,影响插入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
(3)缺失:缺失位置前的氨基酸序列不改变,影响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
2.细胞癌变(1)原因:致癌因子(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②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
(2)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癌细胞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1)“一看”基因组成:看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是否发生改变,若发生改变,则为基因突变。
(2)“二看”基因位置:若基因的种类和数目未变,但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改变,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或“倒位”或基因重组中的“互换”。
(3)“三看”基因数目:若基因的数目改变,但基因的种类和位置未变,则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若基因数目和位置改变,但基因的种类不变,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
4.染色体组数的判定方法(1)染色体组的概念: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判定染色体组数的三种方法:一看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数,有几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二看生物体的基因型,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三根据染色体数和染色体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5.“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未分离,造成某生物个体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加倍,加倍后,染色体组有几个,该生物就叫几倍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六 变异育种与进化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含答案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六变异、育种与进化(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1、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一株开白花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射线可以引起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该变异是否是可遗传的变异C.若白花是基因突变引发的,通过杂交实验,无法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2、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B.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A和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调控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4、有研究小组利用化学诱变剂EMS(甲基磺酸乙酯)进行小麦育种,EMS能使DNA分子中的碱基G发生烷基化后与T配对。
用EMS处理野生型小麦(以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为1 进行计算,突变株的叶绿素含量以占野生型的百分比表示)种子后,获得CLH基因(叶绿素酶基因,该酶能促进叶绿素的降解)突变的植株甲(叶绿素含量为53.8%)和乙(叶绿素含量为19.7%)。
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中获得植株甲和乙,可说明EMS引起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植株甲、乙的叶绿素含量都降低,说明其叶绿素酶的活性都比野生型小麦高C.若植株乙自交子代中出现野生型小麦,则可说明野生型的高叶绿素含量为显性性状D.经EMS处理后,CLH基因在第二次复制时才会出现A—T替换G—C的现象5、科学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表所示。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专题六 变异、育种与进化(5)单倍体与单倍体育种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汇编专题六变异、育种与进化(5)单倍体与单倍体育种1、下列有关生物体的倍性及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B.多倍体育种需要用到秋水仙素,而单倍体育种则可以不需要C.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单倍体及多倍体均为有遗传缺陷的个体D.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培育出生物新品种,促进生物的进化2、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实施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利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3、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有42条染色体,科学家们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出的小麦幼苗是( )A.三倍体、21条染色体B.单倍体、21条染色体C.三倍体、三个染色体组D.单倍体、一个染色体组4、下列有关染色体组和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基因②一个染色体组应是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③一个染色体组应是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④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⑤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⑥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A.三项B.四项C.五项D.全部5、某科技活动小组将基因型为AaBb水稻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缍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植株B均为纯种,植株B群体中不发生性状分离6、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⑥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⑤⑥7、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体的品种几乎增加了一倍D.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是三倍体8、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9、在自然界中,多倍体形成的过程顺序是 ( )①减数分裂过程受到阻碍 ②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③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生殖 细胞 ④有丝分裂过程受到阻碍 ⑤形成染色体加倍的合子 ⑥染色体复制过程受到阻碍A .①②⑤③B .④⑤③⑥C .⑥②③⑤D .④②③⑤10、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有42条染色体,科学家用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出的小麦幼苗是( )A .三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B .单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C .六倍体,含六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D .单倍体,含一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11、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1F ,1F 再自交得到2F ;另一种方法是用1F 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体系通关1 高频考点6 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二关 链接高考——想一想
1.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是否 都会导致基因突变? 答案提示 若碱基对的变化发生在基因内 部则导致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非基因片段则 不导致基因突变。 误读误解 对教材中基因突变概念断章取 义,认为只要是DNA中碱基对的变化就是基 因突变,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引起基因结构 的改变”。
()
3.任何生物都能够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4.非同源染色体上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均能实现基因重组。
()
5.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 三倍体。( )
6.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
)
7.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和低温诱导
获得多倍体原理一致。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与基因突变中“ 缺失”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 前者是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 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的减少;后 者是染色体中某一位点上基因内部若干碱基 对的“缺失”,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改变。
误读误解 片面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基
因中“缺失”碱基对就应该是染色体结构变 异。其实变化只要是发生在基因内部就属于 基因突变。
()
13.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人也可能患遗传病。 (
)
14.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患者均不含致 病基因。( )
15.如果种群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很微小,则
可认为种群已进化。
()
16.生殖隔离和地理离均是物种形成的必要 条件。( )
17.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
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
【高考生物】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变异、育种与进化
2023高考生物真题汇编——变异、育种与进化一、单选题1.(2023·山东·高考真题)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
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1.D【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
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错误。
故选D。
2.(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
2019届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7变异类型讲义
3/8
1/8
3/8
1/8
123456
答案
123456
(1)某人设计了以下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的变异类型:
第一步:选F1中绿株与纯种紫株杂交,得到F2; 第二步:F2自交,得到F3;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植株的颜色及比例。 ①若F3紫株∶绿株为__3_∶__1___,说明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株基因突 变为绿株基因。 ②若F3紫株∶绿株为__6_∶__1___,说明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载有紫株基 因的染色体部分区段缺失。
D.XX个体只产生雌配子,且雌配子间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123456
解析 答案
3.将易感病的水稻叶肉细胞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得到的原生质体经60Co辐射
处理,再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得到一抗病突变体,且抗病基因与
感病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若抗病突变体为1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感病基因对抗病基因为完全显性
第一篇 专题六 变异、育种和进化
考点17 变异类型
静悟提纲
核心点拨
1.抓住“本质、适用范围”2个关键点区分3种可遗传变异 (1)本质:基因突变是以碱基对为单位发生改变,基因重组是以基因为单 位发生重组,染色体变异则是以“染色体片段”“染色体条数”或“染 色体组”为单位发生改变。 (2)适用范围:基因突变适用于所有生物(是病毒和原核生物的唯一变异方 式),基因重组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 适用于真核生物。
123456
解析 答案
6.玉米紫株(B)对绿株(b)为显性,当用X射线照射纯种紫株玉米花粉后, 将其授于绿株的个体上,发现F1有732株紫、2株绿。对这2株绿株的出现, 有人进行了如下推测: 推测一:绿株是由于载有紫株基因的染色体部分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 该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的纯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 相同片段)致死。 推测二:绿株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株基因突变为绿株基因。
高考生物专题总复习考前三个月专题6变异、育种和进化考点17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课件
1234567
解析 答案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混__播__后__小__麦__感__病__程__度__ _下__降___。 解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Ⅰ、Ⅲ、Ⅳ相比,第Ⅲ组的产量最高,分析表中 信息得出结论: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பைடு நூலகம்
1234567
解析 答案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
专题6 变异、育种和进化
考点17 理解变异原理,掌握育种流程
栏目 索引
静悟与梳理 排查与特训
依纲静悟
静悟与梳理
核心梳理
1.育种方式及原理辨析 (1)诱变育种原理
原基因 A(a)――诱 基――――变 因―――――产 突――――生 变――→新基因 a(A)
↓
↓
原性状
目标性状
(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
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 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子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
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F3无病植株 的比例/%
F2植株 甲 乙 丙
试验 处理 无菌水
100 100 100
以条锈菌 进行感染
25 100 25
以条锈菌+ 以白粉菌
(6)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 纯种。 (7)若要求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定向改变现有性状,则可以选 择基因工程育种。 (8)若要培育原核生物,因其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则一般采用诱变育种。 3.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 (1)花药离体培养仅获得单倍体幼苗。 (2)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诱导单倍体染色体加倍。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变异、育种和进化
真题回顾
1.(2021·广东卷)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 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 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①可遗传的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②基因突变的原因 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等诱发突变。 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等原因自发产生。
③细胞的癌变 癌细胞的特点:无限增殖(适宜条件)、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
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癌变的原因 外因:致癌因子。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含几个染色体组,
都叫单倍体。 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含几个染色体
组就叫几倍体。
(4)人类遗传病
类型
概念
举例
单基因 遗传病
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的遗传病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白化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红 绿色盲等
变式训练二
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都是传统的
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通常都涉及基因重组原理
B.采用上述技术的目的是获得具有所需性状的品种
C.上述技术中,仅多倍体育种会育出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
离的个体
D.与传统育种比较,转基因的优势是能使物种出现新基因
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其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 长和增殖所必需的。 抑癌基因:其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 ④基因突变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c.不定向性;d.低频性;e.多 害少利性。 ⑤注意区分易位与交叉互换。 易位: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移接。 交叉互换: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六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pptx课件
3.杂交育种的概念是什么? 提示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 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诱变育种一般不用于动物,请分析原因。 提示 诱变育种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需要处理大量材料,且发生在动物 体细胞中的突变难以遗传给后代。
5.已知某种植物的宽叶对窄叶是显性,在纯种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的 后代中,偶然发现一株窄叶植株,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些正常的染色体容易断裂,若断裂发生于染色体的 两个末端,那么断裂下来的两个片段彼此可以黏合成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 段,而带着丝粒的部分可通过两断端的黏合形成环状染色体(如下图所示)。 不带着丝粒的片段往往消失,而带着丝粒的部分能继续进行复制、分裂。 已知基因型为Aa的细胞中含有一条环状染色体,下列关于该细胞进行有丝 分裂(不考虑其他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提示 可能是纯种宽叶植株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纯种宽 叶植株产生的配子中含宽叶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6.现有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某植物的种子,已知A基因和b基因控制的 性状是优良性状,请写出快速培育具有两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和思路。
提示 应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思路:种植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物 的种子,然后让两个品种的植株杂交,得到F1,种植F1的种子,采集F1植株的 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的幼苗,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 倍,得到四种纯合的二倍体植株,选择具有所需两种优良性状的植物进行自 交并收获种子即为优良品种。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丙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属于基因 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且基因的数目不变,A、B两项错误。若乙变 异类型发生在某精原细胞中,则该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能会产生正常 的配子,C项错误。题图中的甲、乙、丁均为染色体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 观察,D项正确。
新课标201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变异与进化》03
【专题六】变异与进化【考情分析】本专题内容包括:生物的变异、育种和生物进化三个重要考点。
本专题内容在近年的高考题中赋分比重较大,是高考的重难点,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更注重思维的严谨性。
分析近3年新课标地区生物试题看,高考命题在本专题有以下特点:1.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简答题中的实验探究与育种方案的设计不容忽视。
2.知识点分布: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分析及特点;变异的原因与变异类型的判断;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理论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生物适应性、新物种的形成的分析。
3.命题角度:本专题知识大都是直接考查或者是生产生活实际及当前热点密切相关。
对2010年高考的命题趋势预测如下:1.基因突变的产生、特点及应用。
2.通过新的背景材料,综合考查育种知识。
3.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概念理解及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对生物适应性和新物种形成的作用分析。
【知识交汇】考点一: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考点二:变异与育种考点三:生物的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不同基因在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是不同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基因重组的多样性和染色体变异的不定向性决定了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变异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淘汰不利变异,保留有利变异,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即导致生物朝一个方向缓慢进化。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新物种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形成过程: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六变异、育种与进化一、考纲解读二、命题趋势1.命题趋势:预计2020年高考,对可遗传的变异的考查重在概念理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命题有可能以某一新品种的培育为背景,引入杂交育种的特殊实例进行分析;生物进化部分会以某个特定种群为情景,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命题时常以自然界中某种种群的进化过程为背景,围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进行论证和探究,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2.热点题型:2020年高考中对于三大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仍会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方面的考查,如以“育种”或“杂交实验”为情境,结合遗传规律、细胞分裂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三、知识网络四、高考真题1 .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
【详解】A、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B、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CD、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要知道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变异类型存在基因突变,以及特殊情况下可以发生DNA的转移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2 .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依题意可知:本题是对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其癌细胞特点的考查。
理清相应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
【详解】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只要相关的单一基因突变就能引发细胞癌变;事实上,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C选项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的理解;如果能联想到“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存在平行关系”,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3 . 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解析】【分析】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
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
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
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详解】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故选A。
4 .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
【详解】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为Aa,A错误;若 II-1、Ⅲ-1纯合,则Ⅲ-2是Aa的概率为1/2,、Ⅳ-1是Aa的概率为1/4;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Aa的概率为2/3×1/2=1/3,所以Ⅳ代中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1/3×1/4=1/48,与题意相符,B正确;B、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是同时AA或同时Aa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1/48,C错误;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推断出图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代入各选项进行计算,看后代患病概率是否为1/48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
5 . 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________这一细胞器上形成的。
合成的蛋白质中有些是分泌蛋白,如______(填“胃蛋白酶”“逆转录酶”或“酪氨酸酶”)。
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通常,细胞内具有正常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需要有正确的氨基酸序列和______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通常,变性的蛋白质易被蛋白酶水解,原因是____________。
(3)如果DNA分子发生突变,导致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但未引起血红蛋白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氨基酸核糖体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空间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暴露,暴露的肽键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降解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结构、高尔基体的功能及翻译的有关知识。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mRNA的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构成肽链,然后折叠、盘曲,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运输,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和转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其变性;大多数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如果由于碱基替换导致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改变后的密码子翻译出的氨基酸可能还是原来的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变。
【详解】(1)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在核糖体上mRNA的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胃蛋白酶是胞外酶属于分泌蛋白、逆转录酶和酪氨酸酶属于胞内酶;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还需要内质网加工,再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最后形成分泌小泡转运至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出去;(2)细胞内的蛋白质都有特定的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排列序列以及由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一定的空间结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肽键暴露,易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被水解;(3)编码正常血红蛋白多肽链的mRNA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改变后的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还是原来的氨基酸,这是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不引起血红蛋白中基酸序列的改变。
【点睛】关键要掌握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这一特点,改变后的密码子翻译的氨基酸还是原来的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不变,功能不变。
6 . 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答案】抗病矮杆高秆和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解析】【分析】本题以育种为背景,考查杂交育种、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和自由组合验证。
【详解】(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从题意知,抗病与矮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
(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要求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测交是用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故先用纯合的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杂交获得F1,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宣告,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