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长歌行赏析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原文译文赏析《长歌行》两汉: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
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诗歌大意: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 洞庭湖的波涛震撼着岳阳城。 想要渡江河却没有船和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第12页/共36页
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 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 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 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 座湖滨城,好象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 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 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 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 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 且还充满活力。 第13页/共36页
第19页/共36页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点出告别的地点。这两句,“青山”对“白水”, “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 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 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 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 丽的此图地景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 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 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第34页/共36页
拓展延伸:爱国古诗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第33页/共36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 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 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 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 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 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 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 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汉乐府《长歌行》原文及赏析
汉乐府《长歌行》原文及赏析汉乐府《长歌行》原文及赏析《长歌行》是汉代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又称《大风歌》、《文献歌》、《大风歌》等。
全诗出自李广之手,共五百余字,描写了汉武帝时期北边的战争局势和战争中人民的疾苦,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重要的诗歌之一。
本文将对《长歌行》的原文及其赏析进行介绍。
《长歌行》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突骑射残阳,单于挥神雕。
三千弦下揭伤心,离愁别恨如春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长歌行》的首段描写了青海、暗雪山等自然景观,表现出辽阔的北方大地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孤城遥望玉门关,暗示了汉代北方战争的严峻形势。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反映了当时北方胡族的强大实力和汉朝作战的艰难困苦。
第二段开始描写战争中的血腥场面。
突骑射残阳,单于挥神雕,刻画出悲壮的战争场面。
三千弦下揭伤心,离愁别恨如春云,展现了民间深深的爱国情感和士兵们在战争中的心理状态。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通过羌笛和春风的比拟,表达了人民对和平、对家园的渴望。
第三段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原”为切入点,表现了对战争胜利和希望的信心。
最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诗人本人的言论,表达了对国家文化和人才的重视。
总的来看,《长歌行》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战争中人民的疾苦和希望。
它不仅有诗人的个人情感,更融入了社会、民族、文化等因素,正是因为如此,它能够成为汉乐府的代表作,流传至今。
在赏析《长歌行》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到李广诗歌中所抒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士,他的诗歌反映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感,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作者文化认同的体现。
因此,我们读这首诗时,必须深入到文化的背景之中,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精神内核。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李广在《长歌行》中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内涵,如强调德行、爱国、奉正直等。
《长歌行》原文翻译赏析
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汉乐府《长歌行》原文及赏析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品简介]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根本原那么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着的《乐府诗集》中。
[注释]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曦: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译文]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懊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长歌行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长歌行·汉乐府汉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至海,何时复西归属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B90着东流至大海,何时就可以再次回到西境?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长歌行》注解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做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关键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道“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红豆。
存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轻者名鸭脚葵。
其实小例如指顶,皮薄而施明德,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此诗“青青园中葵”即为所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保守。
阳春就是露珠和阳光都充裕的时候,露珠和阳光都就是植物所须要的,都就是小自然的恩惠,即为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与。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徐:形容草木凋零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掉”。
衰:一Hazaribag“cuī”,因为古时候没“shuāi”这个音;一Hazaribag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诵法都就是不可行的。
百川:大河流。
允文允武: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
徒:白白地。
《长歌行》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翻译桃李花盛开的时候,花朵缤纷也只是照耀当年。
春风吹向大地,万物复苏,草木都意欲彰显自己最美的一面。
枯枝都长出可爱的新叶,涸流中吐出清泉。
天地万物都跟随大自然的运转,太阳公羲和没有停鞭休息的时候。
如果不早早建功立业,又怎能在那史册上留下名字呢?桃李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春天,但谁又能赊欠时光?富贵与神仙,两者是不能同时得到的,再蹉跎下去二者都会擦肩而过。
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
我害怕落在时间之后,因此只能欢歌纵酒,强以为欢。
秋霜残酷,萧杀万物,对人也无所惜,突然降临,蒲树与柳树的叶子就凋落了。
注释待:一作“得”。
荣华:草木茂盛、开花。
东风:春风。
“枯枝”句:谓枯枝生新叶,皆可爱也。
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驾御日车的神。
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
引申指书籍、史乘。
务:需要。
青春:指春天。
春季草木茂盛,其色青绿,故称。
贳:出借,赊欠。
蹉跎:失意;虚度光阴。
销铄:熔化,消磨。
欢:一作“饮”。
倏忽:迅疾貌,形容出乎意外之快。
蒲柳:即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
蒲与柳都早落叶,这里用来比喻人的早衰。
创作背景《长歌行》是李白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其创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索,但从其创作内容约略可知必写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以后,亦即“赐金还山”,离开朝廷之后,只有如此才能发出“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的深沉而意味无尽的悲慨,因而“强欢歌与酒”。
赏析李白这首《长歌行》深受同题古辞的影响。
长歌行古辞或写及时建功立业,不要老大伤悲;或写游仙服药,延年长寿;或写游子思乡,感伤人命短促。
诗词赏析 I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长歌行》〔汉〕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园中的葵菜翠绿鲜嫩,清晨的露珠晶莹透亮。
春天的阳光雨水充足,万物滋养得欣欣向荣。
经常会担忧秋天到来,花草和树木凋落枯黄。
千百条河流涌入东海,什么时候向西回流过?年轻时若不努力奋斗,老了以后悲伤也没用。
【附注】朝zhāo,华huā(同“花”),衰cuī【赏析】《长歌行》归属《乐府诗集·卷30》,以长声歌咏见长。
咏叹人生难得,劝诫惜时奋进。
其一,以“园中葵”起调,托物起兴,比拟青春勃发。
葵菜,又名冬苋菜,可食用或入药。
王帧《农书》称赞它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
开篇,春天的清晨,园中葵菜绿意欣然,菜叶上的露珠映照阳光“布灵布灵”(亮晶晶),如同活力四射的少年。
得益于阳光和雨露的恩泽(滋养),随处可见生机盎然的景象。
其二,以“东到海”立意,由情入理,喻示年华似水。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
青青葵菜历经春华秋实,从新芽嫩叶到枯萎衰落。
天道如此,人生如是。
青春少年历经千锤百炼,从懵懂出生到成熟老死。
一个“恐”字,很想背道而驰,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它,从身边溜走。
其三,以“徒伤悲”断论,回顾过往,尽量少留余恨。
在无限的岁月长河中,有限的生命如白马过隙,稍纵即逝。
正值年富力强,就该百步穿杨;待到年老力衰,只能望梅止渴。
年少如果“不努力”,老来注定“徒伤悲”。
无疑,天道酬勤,莫负春光,这是千百年以来的主旋律。
或如,李白《将进酒》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或如,朱熹《春日》揭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或如,杜秋娘《金缕衣》劝告:“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作者】汉乐府,指汉朝“乐府”机关收集民间“歌诗”,经过改编创作,供演奏或演唱。
体裁五言为主,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叙事性强。
其中,《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广为流传。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解析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解析《长歌行》是汉乐府古诗中著名的叙事诗,也是许多中国人熟悉的作品。
这首诗由白居易所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之一。
它的内容涉及了政治、文化、历史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一、叙事背景《长歌行》的叙事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出现了许多起义和内乱,演义中的燕、赵、齐三国也因此而存在。
白居易在这首诗里,将曹操及其子嗣并摆在最高位置,并详细描述了炎黄家族后裔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宣扬爱国主义。
二、写作特点《长歌行》的语言文字流畅,对比鲜明,意境深远,具有画面化的表现力和强烈的纪念意义。
在写作中,白居易强调了千秋万代的高贵之风,表达了将英雄传承下去的壮丽大气。
他运用了象聚引、虚实结合、数与形和夸张修辞等技巧,把丰富的意象和情思穿越至其间,作品中融汇古今,表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切热情。
三、文化内涵《长歌行》把家国爱国之情写成歌,以反映当时人们心中的热情和无比的激情。
它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豪迈、英雄、理想和家国的热情,把爱国主义融进文学作品里,表达出爱国主义之激情,也体现出汉文化的特性。
四、对后世的影响《长歌行》对古今文学界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壮美、热烈的叙事,天马行空的诗句,都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作品。
而它在语言、文学艺术、写作风格等方面给出的样板,提出了新的理论问题,也为中国文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总之,《长歌行》无疑是汉乐府古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集中反映了炎黄家族的英雄情怀、家国爱国主义和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在诗歌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传古代文学的形象,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问题,更是一首用心良苦写就的优美叙事诗,也留给后代了深邃的思考。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意思解释
《长歌行》古诗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翻译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长歌行》赏析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
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长歌行 原文】翻译 赏析_古诗大全_格言网
【长歌行原文】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_格言网朝代:两汉作者:佚名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千万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
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
”本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另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
向日葵即其中之一。
此外,蒲葵也可简称.“葵”,用蒲葵叶做成的扇子称“葵扇”。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读音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读shuaī)⑦百川:大河流。
少:年轻。
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⑨?: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⑩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⑪老大:年老。
(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
此句话指到指年老了,中年时,人老了,过了青年时期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了。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长歌行汉乐府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导读】本篇为汉乐府古辞,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其载入“杂曲歌辞”类。
“行”后来成为诗歌的一种体裁。
【原诗】青青园中葵①,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③,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④,焜黄华叶衰⑤。
百川东到海⑥,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⑦。
【解释】①葵(kuí):植物名,即“冬葵”,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作为蔬菜。
有紫茎、白茎二种,有较明显的向日性。
②晞(xī):晒干。
③阳春:温和的春天。
布:施,给予。
德泽:恩泽,恩惠。
④秋节:秋天。
⑤焜(kūn)黄:色衰枯黄的样子。
华:花。
⑥百川:泛指许多江河。
⑦徒:白白地,枉然。
【译诗】园子里生长着绿油油的冬葵,晶亮的露珠期待阳光的来临。
温暖的春天给大地带来恩惠,世间万物都沐浴着它的光辉。
常常担心着秋天过早地到来,使得花卉草木全都衰黄枯萎。
百条江河滚滚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看见它会向西返回?如果年轻力壮时不懂得努力,到了老年只有白白伤心后悔。
【赏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诗歌使用托物起兴的手法,从“园中葵”说起,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人们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的道理。
诗的前八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带着露水,世间的万物都在春天里承受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从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
最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它以通俗的语言告诉了人们一个最浅显也是最重要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在年少力壮时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老大徒伤悲”中的“徒”字意味深长,催人自警。
汉乐府《长歌行》解析
长歌行
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词大意:
春天里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蒸腾飞升;春天里的阳光雨露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转眼间,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时,树上那些绿叶都枯黄凋落了;奔腾的江河水着东汇入大海,何曾见过海水倒流呢?少年人时如果愿努力奋斗,老来回忆往事只能留下许多遗憾与悔恨。
诗词赏析: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发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珍惜年少时光,奋发努力,有所作为。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扩展: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最初设于秦代,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主要有两个职责,一是负责管理祭祀和宫廷礼仪需要的音乐、舞蹈,比如谁写了一段好的诗歌,乐府就负责给他配乐,或者是宫廷里需要一场歌舞表演,乐府就负责排练节目。
乐府的另一个职责是收集民间歌谣或者文人的诗来配乐,并进行整理、保存。
乐府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称为“乐府诗”。
《长歌行》汉乐府的诗意
《长歌行》汉乐府的诗意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篇代表作品,表现了作者在边疆的生活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诗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思乡之情。
《长歌行》描绘了一个士兵在戍边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他感慨自己与家乡隔绝千里,思念之情无以言表,但又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无法忘却。
2. 战争的残酷和荒凉。
《长歌行》中的士兵身处在战争环境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
他看到了沙场血腥、兵器狼藉的景象,感到了死亡的恐惧和人性的脆弱。
3. 对生命的思考。
《长歌行》中的士兵在荒漠中流浪,一度面临饥饿和渴乏的困扰。
他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深深地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珍贵。
4. 对人性的关怀。
《长歌行》中的士兵不仅表现出对自己的关怀,也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怀。
他与同行的士兵相互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度过了困苦的时刻。
总之,《长歌行》表现了汉代士兵在战争中的辛酸与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诗意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了汉乐府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长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长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长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长歌行》是南宋诗人陆游评安期生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
诗中诗人抒写了平生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理想无由实现的悲愤;还对驱逐金人,尽复失地的令人神往的情景作了热切的憧憬。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长歌行宋代陆游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也该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犹当:应当。
表愿望。
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
枭(xiāo):杀。
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
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
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岂其:难道。
表反诘。
寒螿(jiāng):寒蝉。
似蝉,体较小。
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
长歌行汉乐府的意思
长歌行汉乐府的意思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歌,由王勃作诗,挽歌谣编织,喻情抒怀,
诗句简练抒情,极具意趣。
诗的主要内容是描绘一段牵池思念的恩爱,作者把苦别、思念、牵挂等恩爱的滋味浓缩成了一首诗歌,传达出对情感的浓浓思念,深深的爱了那份思念而又掩饰不住的悲伤。
长歌行这首诗歌深沉、恢弘、气魄宏大,有着非常宏大壮丽的视觉效果和情
感张力,是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天人合一的绝作”。
诗中涵盖的情感主题涉及离别、思念尤其是爱情,充满伤感却又能让人释然,反映出中国古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睿智沉思。
诗中有很多抒情句,如“别来惊往事,乱我心头意”,强调人在离别之时,
会有种刻骨铭心的痛苦;“欲语泪先流”,表现了强烈的思念之情;“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形容即使分离,心灵相通的情谊依然存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思念的无限长渴;“此恨绵绵无绝期”,说明思念永恒不变。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译文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古诗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人教版八上课外诗词赏析5
《长歌行》汉乐府【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简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
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
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
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
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
汉乐府《长歌行》赏析
一生必背古诗名篇,汉乐府《长歌行》赏析《长歌行》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平调曲》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翻译】园中的向日葵一派葱青,朝露待红日一出便消失踪影。
和煦的春天处处洒满阳光雨露,万物蓬勃无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常常担心秋季很快来临,红花绿叶纷纷枯黄转瞬凋零。
百河千江滔滔不绝流向东海,何时才能掉头向西又再流回?年轻时不抓紧时机发愤努力,老大无成时必然后悔徒生伤悲。
【赏析】《乐府诗集》载有《长歌行》古辞共三首,本诗是第一首。
此首歌辞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文选》第二十七卷。
有关“长歌行”的题义,崔豹《古今注》说:“‘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
”李善《文选注》加以反驳:“古诗曰‘长歌正激烈’,魏文帝《燕歌行》日‘短歌微吟不能长’,晋·敷玄《艳歌行》日‘咄来长歌续短歌’。
然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
”李善之说在理,“长”、“短”是就音节曲调而说,与年寿无关。
本篇是一首用比喻象征手法阐明人生短促、应及时努力的哲理诗。
诗共十句,前八句都是比,结尾两句点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干)。
”诗人刻画了自然界的两种形象:枝叶青青的向日葵树以及附丽在葵叶上的露珠。
生机勃勃的葵树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而人的青春却似那葵叶上的朝露,它的晶莹明洁是那样的短暂,只等朝日一出便全都干涸无痕了。
“朝露易晞”的取譬形象贴切,引起了无数敏感诗人的共鸣:“感朝露,悲人生,逝者若斯安得停?”(陆机《顺东西门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枯黄色)华叶衰。
”这四句,诗人依然描绘两种自然景象:春光哺育下花红叶茂的璀璨风光,和秋气肃瑟叶落花谢的衰枯境界。
草木由盛到衰,喻拟人生的由黑发变白头,其趋势如百川东流不可抗拒。
【经典诗句】汉乐府 长歌行 古诗翻译与赏析
【经典诗句】汉乐府 ? 长歌行古诗翻译与赏析长歌行①青青园中葵②,朝露③待日?④。
阳春⑤布德泽⑥,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⑦至,?黄⑧华⑨叶衰。
百川⑩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11不努力,老大徒12伤悲。
??汉乐府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天亮,引申为晒干。
⑤德泽:恩泽。
⑥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⑦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⑧?(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⑨华:同“花”。
⑩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11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12老大:年老。
徒:白白地;徒然。
翻译解读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清晨的露珠在阳光下晒干,伤感爱情。
春天的阳光雨露滋润着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经常担心那萧瑟的秋天来到,树叶枯黄花朵也凋零。
无数江河向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边的源头?年轻时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以“园中葵”和江河一直流到大海不返回这两个例子,来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清楚年华,发奋努力。
诗歌借具体事物讲道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晒干露珠,葵菜又沐浴在阳光里。
大自然的万物在春天都如同葵菜一样,受到雨露的恩惠,蓬勃生长,但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枯黄衰落。
人也同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有从少年到老年变化的过程。
所以诗歌接下来以流水做比喻,时间就像江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再不回来。
而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去努力奋斗,而让青春白白地浪费,那么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春天的美景想到人生易逝,劝告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具有教育意义,催人奋进。
作业题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这首诗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什么意思?趣味阅读方仲永的故事在金溪这个地方,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叫方仲永,他长到五岁之前,都从来没有见过纸和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长歌行》赏析作品简介: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
依:归依。
③犊(dú):小牛。
④怀采薇: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避世隐身之意。
薇,是一种植物⑤落晖:落日。
⑥薄暮:傍晚。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仰郁的心情.“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
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内容讲解】: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乍一见泰山高兴的不知如何形容的惊叹和仰慕之情)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写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评价】: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
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
“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
“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
“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
“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
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
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
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内容讲解】: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
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
“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
”《唐音癸签》卷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
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赏析评价】: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