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 人猿相揖别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历史与社会初二上人教新资料1.1人猿相揖别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初二上人教新资料1.1人猿相揖别教学设计
简单讨论:
人到底是怎么来的?
阅读教材第4页,思考:
1、古猿下地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2、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
3、猿手和人手有什么区别?
4、石器是如何制成的?
5、你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观察、阅读教材第6页“古人类分布图”,思考:
1、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
2、这些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2、根据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展现,分析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和劳动对人类诞生起着重要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
教学重点
1、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2、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到底是怎么来的?”
学生评论神话故事。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
教学
过程
“人类是由古猿经过上千万年漫长的岁月演变来的。”
“古猿原本居住在树上,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它们被迫下地生活。”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强调得出:“劳动对人类的诞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自然、气候条件对人类形成至关重要。”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取得共识:
---自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出的重要一步。
---劳动对人类的诞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通过以上讨论过程,加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对所学的知识给予拓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1 人猿相揖别 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1.1 人猿相揖别 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

课程标准:3-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

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方法与过程:2、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过程:1、导入:由人类起源的各种神话传说(女娲抟土造人、上帝创造人等)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表现欲。

2、“站立起来的祖先”:针对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问题、图片创设具体情境,体验古猿从树上下到树下发生的变化,理解自然环境对古猿进化的重大影响和劳动在古猿进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观察图1—1,让学生想象一下人类祖先在树上生活的情景。

结合图1—2,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作用?劳动不是唯一的作用观察图1—4 提问:图上的尖状器是什么?什么用?打制石器(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观察图1—5 提问:○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指出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资料显示元谋人(170万年前)3、北京人的足迹:阅读课文和材料(也可以放映介绍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影片),指导学生自制表格比较归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比较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小组讨论:○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使用火对人类的进化有哪些好处?○北京人已是人类,为什么脸部却还象猿脸?比较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提问: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讨论: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课堂小结:人类的起源古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作业布置1、自我测评2、练习册第一课教学后记:利用比较排列的方法,便于学生记忆。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1人猿相辑别教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1人猿相辑别教案

一、课程标准3-1 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1-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解读:本课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暗线是“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本课的核心是认识人类的起源,了解由猿演变、进化到人类的过程。

课程标准中使用了“列举”、“举例”这样两个识记层面行为动词,说明对这些内容不做过高要求。

因为关于人类的起源的学习内容难度较大,鉴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和获得知识的途径各不相同,课程标准在知识的深度上不作硬性规定,这恰恰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使有兴趣的学生有更多的探究空间。

二、学情分析“人到底是怎样起源的?”“我们的祖先到底来自何方?”“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对于生理、心理正处于发育期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天生有一种探究的欲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

但教师应该明确:这些问题,学生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因此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跳摘”,得到新知识。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可能会混淆一些历史的基本概念,教师应该及时予以纠正:使用火与人工取火:北京人能够使用火,但这里的火是天然火。

虽然火的使用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天然火的使用毕竟还有许多局限性。

山顶洞人能够进行人工取火,使人类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都能使用火,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这说明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以后,对现实社会追求根寻源、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起点。

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人类由低级向高级历程的历史画卷,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由古猿演变、进化到人类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本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⑴突出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

探索人类的起源虽然从世界范围谈起,但课本始终是以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贯穿全文。

课本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生产状况,说明人类演进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下载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一课人猿相揖别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通过观看、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大体条件和生活状况,明白得自然条件对人类初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二、通过观看、试探,明白远前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进程。

3、分析有关资料,明白得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进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4、搜集有关我国初期人类生活区域的散布情形、生活与生产情形的资料,明白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能力目标可否初步熟悉人类的起源;可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演进程序;可否科学的想象并简单的描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形;;可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类问题。

知识目标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刻;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阻碍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教师讲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并让学生评论,然后转入话题“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一、站立起来的先人引导学生观看图1-1,想象一下人类的先人在树上生活的情景。

指出:一千多万年以前,自然环境发生了转变,迫使一部份古猿从树上下地生活。

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体质产生哪些阻碍?通过讨论由学生总结出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进的的重要一步,学会直立行走经历了近万万年的岁月。

引导学生观看图1-3,比较猿“手”于忍受的区别。

提问:从猿手到人手的演变进程中,什么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熟悉劳动的重要性。

投影:打制石器,引导学生注意石器是如何制成的?有哪些特点与用途?观看图1-5,提问:前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教师补充说明远前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起源有直接关系。

二、“北京人”的足迹学生自学本段内容,教师设计以下问题: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在所处年代、外貌特点、利用工具、利用火的能力、居住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活动区:说一说:人工取火或与天然或相较,有哪些益处?写一写:想象短文:猿人的一天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一课人猿相揖别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通过观看、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大体条件和生活状况,明白得自然条件对人类初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的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一课人猿相揖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解释题目:“人猿相揖别。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基本公认的科学论断是什么?但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新——¬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许会有新的结论。

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学习新课:一、从猿到人1、进化中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小组讨论:直立行走有什么作用?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古猿改变原来的行走方式而站立起来的?那么,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

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提问:观察P5图,比较人手和猿手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猿手的大拇指不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人手大拇指增长,大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拇指能灵活的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2、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制造工具展示一些旧石器的图片提问:这些石器是怎样制成的?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已有二三百万年)旧石器、新石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概念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看P6《古人类分布图》回答: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继元谋人之后,已发现的中国境内的古人类中比较著名的有二、从“北京人”到“山顶洞人”时间、地点1、头像对比2、石器(打制)3、火(保存火种——人工取火)4、针(“山顶洞人”用于缝制衣服)5、组织方式(群居——氏族)通过一些幻灯片帮助理解小结: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年由直立行走——手、脑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氏族组织,古猿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人猿相揖别教案人教版
课题人猿相揖别
授课时间
本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人类诞生的标志与时间;自然环境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否初步认识人类的起源;能否说出元谋人、北京人、山
顶洞人的演进程序;能否科学的想象并简单的描述他们的生产与生活
情况;能否对人类的起源提出各种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②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③分析有关资料,理解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④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情况的资
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重点:中国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
难点:理解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重要作用;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西方的上帝造人说:《圣经》
中国的女娲造人说:《太平御览》
介绍其它的人类起源学说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长期进化而来。

想一想:人类的祖先──古猿,在树上生活的情景?在树上生活的古猿为什么要下地生活呢?古猿下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结论:古猿向人进化
的直接因素:自然条件的
变化。

过程:气候变化→森
林减少→从树上下到地面
活动→学会直立行走
2.直立行走
模仿图中四种形态,体验每一种形态的四肢受力与活动、视野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直立行走是古猿向人类迈进的重要一步,有重大意义。

教师还应明确指出,学会直立行走经历了近千万年的岁月。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

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

总结:直立行走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如下:
(1)使重心下移,保证行走和活动的稳定性
(2)使手脚分工
(3)促进发音器官的进化
(4)使视野开阔,促进大脑发育
3.劳动的作用
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

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实践
与探讨:
提问:
○我们用力拿东西时,手上
哪一部分会感到吃力?
○从猿“手”到人手的演变
过程中,什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作用?你认为劳动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劳动不是惟一的作用。

[活动]图1-3,将猿“手”与人手进行了比较。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

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

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总结:出示下图:
强调:劳动对人类起源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的表现在:(1)直立行走;(2)手的形成;(3)语言的产生;(4)人脑的形成
3.旧石器时代
出示图片:
观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石器是怎样
制成的,是打制而成的,还是磨制而成的。

(打
制石器)
提示学生注意人类使用这种石器的历史。

(已有二三百万年了)
强调: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

4.小结本框内容:
(1)人类祖先古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古猿向人进化的直接因素:自然因素的变化
(3)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直立行走
复习旧知
古猿直立
行走
手的
形成
语言
产生
人脑
形成
人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制造工具,是人特有的本领;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手脚分工)
并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170万年前我国已有了人类生活,代表是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出示《中国境内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图》,了解我国境内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状况,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世界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观察图1-5(世界历史上远古人类的生活区域),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
○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
PS:远古人类生活的自然、气候条件与人类的起源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以上特点归纳总结出北京人生活时期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温暖、潮湿、植物茂密。

1.北京人生活
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人生活的地区,阅读课文,说出北京人生活的时期以及当时的自然条件等,归纳有关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分小组讨论回答:
○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
○使用火对人类的进化有哪些好处?
(烧烤的肉食,利于消化,能增强人的体质;火堆能够帮助人们御寒,使人们扩大活动
范围;火也是重要的武器,能增强人们围歼野兽的能力。


远古人类可从以下方式得到火: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钻木或击燧取火等。

○北京人已是人类,为什么脸部却还像猿脸?(劳动与活动使北京人的四肢进化得快,而脸部的活动要小得多,进化得慢。


(还可出示有关周口店的考古资料,如北京人住过的山洞、周围的环境、使用天然火的痕迹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北京人是由猿人向人类转变的重要阶段。


小结――北京人的情况:
(1)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2)生存环境:森林密布,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3)食物来源:采集和猎取小型动物为主;
(4)工具:打制石器、木棍等简单工具;
(5)使用天然火。

2.山顶洞人生活
先让学生说出山顶洞人生活的地点、时期以及名称的由来。

比较图1-6和图1-9,让学生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思考: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可先讲述课本图1-10骨针的来历,提问:你知道这根针是怎么做出来的吗?然后出示课前准备的“山顶洞人的装饰物”图片,说明山顶洞人掌握了钻孔技术。

再让学生想象并描述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情景,讨论: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活动]
比较:(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外形有哪些不同?有了哪些进步?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2)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代。

山顶洞人3万年前与现代人基本一致打制、磨光、钻孔采集、狩猎、捕鱼人工取火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里北京人
70-20万年前保留着一些猿的体质特征粗糙的石器、木棍采集植物的果实、块根,猎取动物控制管理天然火自然群体(群居)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外貌特征
工具情况
获取食物
火的使用
生活群体
三、练习
(一)选择填空题(略)
(二)自我测评(教材P9) 1.意在重申“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的观点;再次强调“直立行走”与“劳动”的重要性。

故正确答案为B 和C 。

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3.从表面上看,此题属于识记范畴的题,但要准确回答,学生必须清楚地理解人类进化过程中关键性的变化或者是每一个典型代表的突出特点。

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三)作业本P1-3
(四)图册P41-42
JmWxg40041 9C69 鱩21734 54E6 哦28432 6F10 漐31557 7B45 筅38786 9782 鞂27092 69D4 槔_ @32450 7EC2 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