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语言经验对第二语言声调习得的影响
二语习得中汉语声调对日语发音的负迁移
二语习得中汉语声调对日语发音的负迁移作者:王荷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汉语和日语声调进行对比,说明了漢语母语者在学习日语时,汉语声调对日语发音的负迁移作用。
关键词:二语习得;汉语声调;日语发音;双音节汉字;负迁移一、引言根据“母语迁移”理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似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反之,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是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
在习得过程中,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于外语习得。
众所周知,第一语言为汉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对于日语汉字的学习,尤其是在日语汉字的书写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
但是,对于大部分二语习得为日语的汉语母语者,尤其是初学者来说,日语发音中,日语声调的掌握尤其显得困难。
究其原因,是因为其日语的发音受到了母语声调的干扰,即负迁移作用。
在汉语拼音声调体系的影响下,日语的发音声调变得较难掌握。
为什么汉语声调会对日语发音产生负迁移?其具体有哪些负迁移现象?本论文将通过对比汉语拼音声调和日语声调,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说明。
二、声调日语声调中,单汉字的发音只有高音或者低音两种,因此日语声调也称为“高低声调”。
而汉语单汉字的发音有平声(第一声)、上声(第二声)、去声(第三声)、入声(第四声)共四个声调,本论文中称之为“四声体系”。
实际上,在中文发音中,两个汉字组合时,加上轻声共有20种不同的声调。
与日语较为平缓的高低型声调不同,汉语声调抑扬顿挫,属于强弱型声调。
一个日语单词中声调起伏的最高点仅有一个,而汉语可以有两个甚至以上的声调最高点。
第一语言为汉语的学习者在日语的二语习得过程中时,受母语声调的影响,对日语声调的正确掌握产生了很多负迁移作用,其也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第一语言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发音上具有的一些普遍现象等。
浅谈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浅谈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作者:李丽红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23期摘要:在二语习得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
本文分别从正迁移、负迁移两个方面详细阐述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关键词:母语迁移;二语习得;正迁移;负迁移;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75-01母语迁移是“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研究中的核心内容。
“语言迁移”这一概念是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
Lado 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主要研究母语迁移,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已有的母语知识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
母语迁移有两种: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正迁移;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
这两种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体现在语音、语义、句法和文化等方面。
一、母语的正迁移中英文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点能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正迁移,母语的正迁移在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都有体现。
1、语音正迁移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上和汉语拼音的声母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利用它们的相似性,教会学生用汉语拼音中的声母来处理英语单词中的辅音,这样学生见到英语单词,就能像汉语拼音一样拼读出来,而听到一个单词,基本上也能把它拼写正确。
学生正确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就能大大地降低记忆单词的难度。
2、词汇正迁移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互相渗透,英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而这些外来语多数是音译词,其发音与汉语意思的发音相近。
只要借助汉语意思,对这些词的记忆和掌握也不难。
3、句法正迁移句法正迁移在英语学习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在语序方面,虽然汉语和英语在句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简单的陈述句上,汉语和英语的语序大体上是相同的。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偏误及教学建议
汉语作为第⼆语⾔的声调偏误及教学建议2019-10-24内容摘要:声调是汉语的⼀⼤特⾊,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学”与“教”的⼀⼤难题,本⽂以外国学⽣的汉语声调学习为研究对象,结合汉语的声调特点,分析学习者常见的声调偏误,探讨产⽣的偏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声调汉语中的四个声调⼀直以来是外国学⽣学习汉语的⼤难题,也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作教师和从事汉语教学研究的学者的重点和难点,关于对外汉语声调的教学,多年来已有不少学者从教师“教”的⾓度出发进⾏过研究,⽽本⽂拟从第⼆语⾔学习者“学”的⾓度出发,探讨语⾳学习中的声调偏误的原因,并结合声调习得规律研究,探讨对外汉语声调的教学策略。
⼀、汉语学习者的常见声调偏误汉语母语者在听外国⼈讲中⽂的时候,时常会因为浓重的“洋腔”感到“别扭”,甚⾄造成⼀些理解障碍,其中⼀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语中的声调问题,因声调在汉语中具有表意功能,因⽽在⼝语中,且不论发⾳在美学⾓度的地道与否,相对准确的声调对提⾼实际交际的可理解度和效率都具有举⾜轻重的作⽤。
然⽽,声调问题可以说是制约汉语学习者提⾼⼝语表达⽔平的⼀个重要瓶颈。
(1)第⼆语⾔学习者听辨的常见偏误汉语声调的发⾳准确要以能够听辨四声为前提,但不少学⽣的声调意识薄弱,在四声的分辨上存在障碍,不能够把握各个声调的⾳⾼变化,在听辨过程中将不同声调混淆,尤其是阳平(调值35)和上声(调值214)。
关于现代汉语中四个声调的学习难易程度,余蔼芹(1986)曾提出:“阴平最容易掌握,其次是去声(调值51),其中阳平(调值35)和上声(调值214)最难掌握”,在许多其他学者的研究中,也能⼏乎得出⼀致的结论,如胡佳敏(2015)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在单字听⼒感知上,阳平和上升发⽣偏误的概率远⾼于阴平和去声。
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容易观察到,如学⽣⽆法感知并听辨出四声的差别,那发⾳的准确性也会受到较⼤影响。
(2)四声的发⾳偏误⾸先,在阴平(调值55)的发⾳上,⽆论是欧美语⾔为母语背景的学⽣,还是亚洲语⾔为母语背景的学⽣,都普遍存在发⾳不够⾼的问题,调域普遍介于3度到4度之间,⽆法达到普通话阴平55调值。
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及辨正策略(原创)
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及辨正策略1不论国别和族别,对每一个汉语学习者来说,无一不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具备良好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来满足学习、深造、工作以及生活中的种种需要。
然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无可奈何地受母语的负迁移、所学目的语知识有限、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干扰,导致听辨误差、发音不正、声调离谱,严重影响正确习得和运用语言。
如何帮助学习者克服这种负迁移,就需要执教者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效的语音辨证策略。
一、语音偏误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方言和母语习惯的干扰,在声、韵、调方面出现种种偏差。
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口语交际中。
声母偏误,主要表现在平翘舌音不分、声母替换等。
平翘舌音不分:就是把“Z、C、S”和“Zh、Ch、Sh”混用或不分。
中国的东北到西南的很多地区的口语中都有混用或不分的倾向,因而造成很多歧义。
如:插(chā)手——擦(cā)手、主(zhǔ)力——阻(zǔ)力、诗(shī)人——私(sī)人等。
而生活在各个方言区的少数民族学习汉语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影响,往往出现类似上述例子的偏误。
英语中没有卷舌音“zh、ch、sh”,所以,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区分平翘舌音是学习语音的困难之一;泰国学生z和zh、c和ch、r和l音混淆,而且“X”的发音错误率100%;2韩国语中没有f音,往往把h、f、p的发音混淆;日本学生h、r、l发音偏误;还有中国的朝鲜族学生普遍用l音节代替r音节,如,若.干(ruò——luò)、仍然(rãngrán——lēnglán)等。
韵母偏误,主要表现在韵母o和韵母e 的使用和韵母 ao和韵母ou的混用,造成错误发音或歧义。
如,破.坏(pò——pâ)、拨.款(bō——bē);掏(tāo)钱——偷(tōu)钱、牢(láo)房——楼(lóu)房等。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
表现不 同 , 目前 对 相 同母 语 背景 的学 习者 偏 误 而
语孤 立词 的音 高模式 转移 到汉语 双音节 词或 多音 节词 的声 调组 合模 式 中 , 汉 语 双音 节 词 头一 个 将 词 的声调 均读 为平 调 或 升 调 , 后一 个 词 的声 调 将
表现 的研究结 论有 时也不 统一 。以下列 出 主要 研
一
、
研 究概 况
双字 调 或更 大声 调 组 合 单 元 的 习 得 问题 很 少 论 及 , 究 内容 主要 涉及 四个 方面 : 研 一是 声调 偏误 的
我们 对 近 3 0年 来 国 内相 关研 究 刊物 进 行 检 索, 初步 统 计 结果 显 示 , 至 2 0 截 0 9年 1 2月 , 关 有
日语 、 语 、 南 语 、 牙 利语 、 泰 越 匈 格鲁 吉 亚 语 、 泊 尼
尔语 、 西班 牙 语 、 语 、 国 内 的) 俄 ( 维吾 尔 语 等 。从 研究 方法 看 , 主要有 两 种 : 实证 性研 究 和实证 性 非 研究 , 中 , 实 证 性研 究 的论 文 数量 占大 多数 , 其 非 实证 性研究 的论 文 占少 数 。非 实证性 研究 主要 根 据 教 学经验 和个 人 印象 对声 调 习得或 教学 的有 关
二 、 为第二 语言 的汉语 声 调 习得研究 综述 作
( ) 语声 调 习得偏 误 的描 写性研 究 一 汉
声 调偏 误 的描 写 性研 究 , 要是 对 学 习者 声 主
调 偏误 表现 的描 写 和归 纳 , 已有 研究 结果 显示 , 母 语 体 偏
究结论 。
母 语为英语 的学 习 者 习得 声 调 的偏 误 类 型 ,
在以上几方面得到调整和改进 。
声调语言经验在汉语二语者普通话声调感知中的作用
Effects of Tonal Language Experience on Perception of Mandarin Tones by Chinese-as-a-Second-
Language Speakers
作者: 李利[1];李亚娴[1];康宇[1];王莉[1]
作者机构: [1]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出版物刊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3-9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声调语言经验;汉语二语者;声调感知;感知同化
摘要:采用三个实验探讨了声调语言经验在汉语二语者普通话声调感知中的作用。
被试包括有声调语言经验的被试(泰语母语者)和无声调语言经验的被试(俄语母语者)。
实验1和实验2采用声调感知判断任务分别考察了初级汉语水平和中级汉语水平的两类被试对声调感知的情况,实验
3以初级和中级汉语水平的泰语母语者为被试考察了其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同化模式。
综合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发现:声调语言经验在汉语二语声调感知中发挥着促进作用,该作用是通过声调母语者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同化机制得以实现的;汉语二语者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和同化并没有受
到其汉语水平的显著调节;汉语二语者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情况也会受普通话声调本身特点的制约。
方言音素对二语习得影响片段
三、超音段特征的迁移语言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性,从而使语言具有独特的特征与音值的表现形式,英语中音的表现形式通过词的重读,句群、意群的停顿,语调等超音段特征,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汉语属于声调语言,词义常以声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普通话的声调为四调,分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其中阴平调分高(55)、低平调(33),在普通话学习中,由于方言的影响,会出现方言连读变调。
方言的连读变调随学习者的发音自动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来,进而加速了英语发音的方言化。
这是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无法解决英语中的重读,语调,句群、意群的停顿,从而使方言的声调成了英语学习中超音段特征的首选的体现方式。
1、重读英语单词的重读分为:重读、次重读、不重读三类,重读是音节的特性,重读与非重读的区别在于(Hayes,1995:49):重读元音在频次表上的强度显得更强,重读音节中的辅音、元音显得比非重读音节中的辅音、元音要长。
对于普通话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由于其生活的语言环境,导致母语声调的定势形成,进而渗透到英语的语音语调中来。
学习者所生活社区和社团的言语环境,使学习者的讲话方式具有一定的社团性,社团言语使学习者在母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冲撞,致使语言学习者在母语声调的连读过程中因受方言连读变调的影响,明显带有方言音的特征外,使英语学习进而受到社团言语与母语混合语的影响,使英语明显带有学习者的方言特征。
当输入重读音素地位低于方言连读音素时,则方言音素在英语输出过程中意群、句群中产生方言连读变调,重点体现在句子句群、意群的停顿及结尾音的延2、句群、意群停顿和划分语言的声调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所生存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英语的停顿常根据句群、意群的划分进行停顿,而句群、意群的划分常根据词性进行划分,一般情况实词在句子当中要重读,而虚词则弱读,在句子结构中,主、谓、宾分别为一个不同的意群,介词、形容词、副词短语为不同的意群,所以停顿常体现在这几个不同的结构层面上。
二语声调习得对声调合成的启示
学科探索Disciplines Exploration 二语声调习得对声调合成的启示张秀琴(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5)摘要对于成年人来说,汉语学习过程中声调学习是难点,但汉语声调的实验描述特点和系统的音变规律又为学习者提供了自我修正的可能.在语音合成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到汉语中声调的特点,创建独立的声调学习模块,提升合成语言的自然度.关键词声调偏误语音合成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D01:10.16400/ki.kjdkx.2019.10.023The Enlightenment of Second Language Tone Acquisition on Tone SynthesisZHANG Xiuqin(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Beijing100015)Abstract For adults,tonal learning is difficult in Chinese learning,but the experimental descri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 hinese tones and the systematic rhythm of the system provide learners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self-correction.In the process of speech synthesi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 ones in Chinese can also be utilized to create an independent tone learning module to enhancethe naturalness of the synthesized language.Keywords tone,bias,speech synthesis0引言语音学习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每一位留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说一口地道的普通话,这种地道就始于语音的字正腔圆、声调的抑扬顿挫。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共8页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一、引言长期以来,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声调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
许多外国学生在多年的学习之后仍然有“洋腔洋调”,声调虽然被认为是难点,但这一难点在教学中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文章以美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为例,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回顾,并阐述笔者的看法。
二、“洋腔洋调”(一)何谓“洋腔洋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外国留学生存在语音的标准化问题。
“很多汉语水平已经在中级,甚至高级的外国留学生,他们的汉语发音仍旧不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洋腔洋调’”(孙菲菲,2012)。
尤其是在语流中,声调就会完全改变,“照搬母语语调,形成各种各样大量的中介音,最后组合起来”(林珍华,2011),成为“洋腔洋调”。
(二)“洋腔洋调”产生的原因研究认为,母语的负迁移和声调偏误是产生“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李丹青,2011;孙菲菲,2012;桂明超,2000),根本原因是声调的偏误(李丹青,2011;孙菲菲,2012)。
孙菲菲认为这些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年龄。
学习者多是成年人,“他们的口腔肌肉早已失去了弹性,发音习惯的定形也使他们错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
”这一原因被提及的较少,很少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
外国儿童学习汉语时,语音方面也存在“洋腔洋调”。
英语、俄语、韩语等语言,是不存在声调的,其他有声调的语言,如泰语等,由于其声调与汉语存在很大差异,学生虽然能够更加敏感地捕捉到声调差异,但仍然会产生偏误。
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语的影响。
第二语言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而非自然环境中,更多的是学得而非习得,因此发音不标准是难免的。
三、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声调偏误(一)偏误类型以美国学生学习汉语为例,声调偏误类型有阳平和上声相混、去声和阴平相混。
从已有文献来看,这些偏误类型主要是基于沈晓楠和王韫佳的实验所总结的。
1.去声和阴平相混沈晓楠(1989)以8个美国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一篇课文作为调查的实验材料,通过实验确定声调掌握的难度顺序。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
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综述前言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汉语的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其中,汉语的声调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此声调教学也成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语音学、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综述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教学研究,以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汉语声调的特点汉语的声调是指在发音时声音的升降抑扬变化。
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平声、仄声、上声和去声。
汉语的声调是与意义密切相关的,同音异调的词语意义不同,因此掌握汉语的声调对于理解和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而对于外国人来说,汉语声调比较难掌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外国语言中没有声调大部分外语没有声调,因此外国人学习汉语时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和理解。
2.声调的多样性汉语的声调共有四种,发音方式也比较复杂,需要外国学习者花费较长时间学习和熟悉。
3.对意义的影响汉语中,同音异调的词语意义不同,外国学习者需要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以及发音来学习声调。
声调教学的研究语音学角度在语音学角度上,声调教学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声调的定义、声调的产生机理以及声调的分类与描述。
声调的定义包括汉语声调的概念、特点、基本层面和声调变化等方面。
声调的产生机理主要研究声调产生的生理和语音机制。
声调的分类与描述主要是将各个声调分门别类,并给出详细的描述和规则。
认知心理学角度在认知心理学角度上,声调教学主要研究外国学习者对汉语声调的认知和理解过程。
具体来说,研究者通过与外国学习者进行实验和观察,探讨语言习得的内部过程和形成基础,从而为声调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角度在教育学角度上,声调教学主要涉及到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两个层面。
教学目标一般是使外国学习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的声调。
而对于不同的外国学习者,需要针对不同的语言背景和学习目的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声调教学的实践问题尽管前人在声调教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声调教学的实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
2010年第2期No.2,2010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总第209期Sum No.209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回望易 斌,梁 洁摘 要:近30年来,国内研究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习得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声调偏误的描写性研究、声调偏误的解释性研究、声调习得的难度顺序以及声调教学对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目前研究尚存在不足:客观、量化的研究手段采用较少,研究结论大多带有一定主观经验性;研究角度单一,研究结论有一定局限性;研究内容偏重于静态声调习得研究,而动态声调习得研究较少,研究与教学需要有一定脱节,未来的研究将在以上几方面得到调整和改进。
关键词:第二语言;汉语声调;研究综述 声调是汉语语音重要的外显韵律特征,而声调习得却一直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汉语的主要难点之一,声调教学也一直是困扰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30年来,国内学者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习得及教学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本文旨在对近30年来国内汉语声调习得及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总结目前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我们对近30年来国内相关研究刊物进行检索,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有关汉语声调习得或教学研究的论文有70篇左右。
从研究对象的母语背景看,主要涉及英语、韩语、日语、泰语、越南语、匈牙利语、格鲁吉亚语、尼泊尔语、西班牙语、俄语、(国内的)维吾尔语等。
从研究方法看,主要有两种:非实证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其中,非实证性研究的论文数量占大多数,实证性研究的论文占少数。
非实证性研究主要根据教学经验和个人印象对声调习得或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和分析。
实证性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一定数量的学习者的声调发音,采集一定数量的语音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语音型噪音对二语者汉语元音声调感知的影响
语音型噪音对二语者汉语元音声调感知的影响摘要在安静、语音型噪音、语音调制型噪音三种背景下测量了汉语母语者、汉语中、高水平的韩语母语者感知汉语元音和声调的正确率。
安静背景下,三组人的语音感知类似,而在语音型噪音背景下,汉语母语者的感知正确率显著高于中水平二语者。
进一步的检验表明中水平二语者在语音型噪音背景下的感知难度较大是由于其受到的语音型噪音中能量掩蔽的影响比母语被试要大,而其受到的信息掩蔽的干扰和另外两组被试相近。
关键词元音-声调感知,汉语习得,噪音背景,能量和信息掩蔽。
1引言在实际生活与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噪音,在声音加工的各个阶段干扰人对目标言语信号的追踪和识别,这种现象被称作噪音的听觉掩蔽(Watson,2005)。
噪音可产生能量掩蔽(energeticmasking)和信息掩蔽(informationalmasking)两类干扰。
其中,能量掩蔽发生在听觉外周阶段,不同声源的信息同时出现,在时间和频率上发生重叠,这种重叠对目标音的表征产生一定破坏,导致听觉外周对目标音的编码失真,从而对识别目标音产生干扰(杨志刚,张亭亭,宋耀武,李量,2014;Watson,1987)。
信息掩蔽是指除能量掩蔽以外,由于干扰声音与目标声音在信息模式上的相似性,从而在较高的神经和心理加工水平上所产生的掩蔽作用(吴艳红等,2005;Brungart,2001;Calandruccio,Bradlow,&Dhar,2014)。
出现这种掩蔽作用时,对目标信号进行加工的部分神经和心理资源会被用于加工干扰声音。
过去的研究发现,噪音的掩蔽作用对于二语语音感知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者多使用白噪音、语谱噪音、多人嘈杂音等噪音材料来研究不同类型噪音的掩蔽作用。
普通声学意义上的噪音对于二语语音感知的干扰是由能量掩蔽造成的。
Shimizu,Makishima,Yoshida和Yamagishi(2002)发现,在完成英语语音感知任务时,日本大学生在白噪音下的分辨成绩明显比在粉噪音、飞机噪音背景下的成绩低。
汉语声调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节奏习得的影响
汉语声调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节奏习得的影响作者:朱兴来源:《人间》2016年第29期摘要:本论文以声调为切入点,分析了汉语声调的辨义功能和分界功能对英语学习者英语节奏习得的影响。
汉语声调对英语节奏习得的负面影响使比较大的。
最后文章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重音;节奏;音节;声调中图分类号:H31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88-01一、声调的概念声调是由音节的高低、升降、曲折等各种音高变化形成的。
音的高低取决于同一时间内发音体震动频率。
如果语言的旋律主要表现为声调,这样的语言就成为声调语言。
语调属于超音段音位,它是附着在音节上的。
每一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是音节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示音节的浊音部分的音高模式,因此,要是声母是浊音,那么声调则贯穿整个音节,要是声母是清音,那么声调就贯穿在韵母中。
(赵元任,1979)。
二、音节与声调的关系音节中的语音成分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声调是依存于音节,必然与音节的各个成分产生相互作用。
从声母到韵母,从韵母的主元音到运维的复印都对声调产生作用。
这种作用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
元音对声调有直接性作用,声母送气对声调有间接性作用(郭锦桴,1993)。
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的界线有两方面:一是声调单位的展示平台,二是音高变化是否会直接承载词汇意义。
汉语调性变化总是以音节为平台,由此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变调,而且具有一定的语法、语义功能,因而称作声调语言。
英语调型变化的平台不是局限在音节上,而是落实在大于音节单位的词汇、短语甚至句子上,而且不直接表达词汇意思,故称作语调语言。
三、声调功能及对英语习得的影响(一)声调的辨义功能及惯用强读式。
声调的辨义功能是指,“在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中,声调能以其不同的调值或不同的调型来区别词或者语素的不同词汇意义的语言功能”(郭锦桴,1993)。
何善芬(2002)认为,音节结构是构建词义的基础和关键,从汉语的音节结构来看,声调又是中最有意义的部分。
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影响作者:朱悦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04期【摘要】汉语的声调不同于英语的语调,汉语为声调语言,英语为语调语言,两者各具特征。
英语教师要掌握英汉语调系统在所属类别、调值调型、节奏、重音、音渡五个方面的差异,挖掘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的干扰作用,引导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改进英语语调学习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语言负迁移声调与语调学习策略【课题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唐山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201603050209。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10-02近年来,教师们越来越感到英语语调的重要性,对英语语调的研究也颇为重视。
实践研究证明:“中国人学习英语语音的难点,不在单个音位的发音,而在节奏、语调的掌握上。
”因此,从所属类别、调值调型、节奏、重音、音渡五个方面,揭示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影响,以期可以改进中学生的语调学习策略,使他们正确掌握英语语调,实现成功有效的英语交流。
一、汉语声调对英语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影响汉语的声调特点对中学生的英语语调产生负迁移。
客观因素在于汉语声调与英语语调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主观因素在于学生想当然地将这两者等同起来,从而不自觉地发生了语言负迁移。
汉语声调调对于英语语调学习的干扰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分析。
(一)英汉所属类别差异及其负迁移影响英语是以语调为主导的语言,汉语是以声调为主导的语言。
它们的所属类别差异有:1.汉语单词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声调为超音段特征具有辨义与语法功能,是汉语句子的灵魂;英语单词由元音、辅音组成,无固定声调,不区分词义。
2.汉语句子有语调,但其重要性小于声调。
英语句子语调为整个句子的灵魂,表达整句话的意思或情感,具有语义、表态、语法功能。
3.汉语的音高变化表现形式为声调,英语主要是语调。
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难点和教学对策
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难点和教学对策魏莉杰汉语作为二语习得教学存在很多难点,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各个要素层面,针对不同的要素教学,有不同的教学对策。
1 引言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有关汉语的研究也日益蓬勃,汉语作为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这些问题存在一定规律,不同国家的偏误不同,有一些是公认的难点:有如声调和汉字,就成了汉语作为二语习得中的研究重点。
2 汉语作为二语教学概述要想了解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的情况,首先就要了解二语习得本体,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方法或途径。
鲁健骥发表于1984年的《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般作为二语习得的开端,由此看来,对外汉语学科的研究仍旧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3 汉语作为二语习得中的难点语言学习有不同的要素层面,虽然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汉字都很重要,但学习对象的不同也意味着对各个语言要素的研究侧重不同,所以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这些要素学习上的偏误也不尽相同。
3.1 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语音教学是首要问题,其难点主要有三个:声韵母和声调,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是声调,因为声韵母学习上,只要正确认识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是可以掌握的,从汉语桥上各个国家优秀的汉语学子们的演讲中可以看出。
所以声调就是一个难关,它的难在于其独特性,和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不同,汉语中的声调有区别意义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汉语的优势,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四个声调有自己的音高,还会随着语流音变发生变化,大部分中高级水平学生出现“洋腔洋调”的原因就在此。
语音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对较难易错的偏误采取逃避措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予以重视,尤其是加强上声和阳平的训练,而且汉语声调在语流中经常出现变化,例如常见的上声变调等,所以声调训练也可以结合语流进行,毕竟单字训练在实际的声调运用中有一定局限。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综述
本 文 对 发表 在 《 世 界汉 语 教学 》 《 语 言文 字 应用 》 行梳 理发现 ,主 要有两种研 究方法 :实证研 究和非 实证研
究 ( 经 验 法研 究 ) 。
《 豫 园教学与研 究》 《 汉 语 学 习 》 等 核 心 期 刊 上 的论 文 进 策 研 究 。
二、作 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声调习得研究 内容综述
分析方法 一般采用声 学分析法 ,即借助语音 学软件研究 发
进 行 比对 。
一
音 者 的 声 学 物 理 学 特 征 ,在 声 学 参 数 上 将 发 音 者 与 母 语 者 要 有 两 种 研 究 结 果 :一 是 阳 平 有 调 域 上 的 偏 误 ; 阳 平 在 调 种 是 通 过 耳 听 记 音 的 传 统 语 音 学 的手 段 ,得 到 学 习 1 9 8 9 )。另外一种 结论是阴平和 去声的偏误主要 是调型 ,
验 研 究 适 合 于 对 既 有 理 论 假 设 的 检 验 , 它 意 味 着 可 以通 过
人工 处理或介入 的方法获得数据 ,在采集数 据时必须对 一 职 业 、不 同 学 习 阶 段 等 方 面 的 学 习者 学 习 汉 语 时存 在 的 特
些变量进 行控制 ( 王 韫 佳 ,2 0 0 3 )。2 0 0 9 年  ̄2 0 1 2 年 , 利 殊 的 声 调 偏 误 现 象 进 行 的 描 写 研 究 。 其 中 以 区 分 国 籍 的个 用 计 算 机 模 拟 实 验 进 行 声 调 习得 研 究 的成 果 较 多 , 陈默 和 性 描 写为 最 多 。 [ J ] 王建 勤的计算机模拟 实验和个案研 究成果就 有1 7 篇 。此 类 母 语 为 非 声 调 语 言 的 汉 语 声 凋偏 误 描 写 ,主 要 集 中于 母 语 为 英 语 的 学 习 者 习 得 声 调 的 偏 误 类 型 , 目前 主 域 和 调型 上 都有 偏误 ;上声 主要 是调 型 偏误 ( 沈晓楠, 方 法 必 须 具 备 仪 器 和 设 备 以及 实验 程 序 ,对 收 集 的 数 据 的 美 国学 生 、 日韩 学 生 及 少 数其 他 国家 的 学 生 。
超音段层面上汉语经验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
e 和 Te l " es的一 项研 究 则 使 语 言感 知 的研 究 从 单 语扩 展到跨 语 言研 究 , 而 使 得第 一 语 言 经 验 对 从 第 二语言感 知 的影 响 成 为新 的研 究 对 象 。 I 于 基 英语 作 为第 一语 言 的成人 及儿 童对非 洲祖 鲁语 中
要 集 中在语 音音 段 层 面 上 , 即元 音 和 辅 音 的语 音
化模 型 和语言 学 习模 型也 同样 适用 于超音 段层 面 习得与感 知 的观点 。
二 、 论 基 础 理
( ) 音 感知 同化 模型 ( A 一 语 P M)
感知上, 如孙 育 宏对 中 国学 生在 英 语 元 音 的感 知
在第 二语 言 习得 研 究 中, 量基 于语 言 迁 移 大 理 论 的关 于 第一语 言对第 二语 言语 音影 响 的研 究 表 明 , 二语 言学 习者 在感 知 非 母 语语 音 时 会 受 第 到母 语语 音 的影 响 , 一 语 言经 验 会 对第 二 语 言 第 的语 音感 知 和产 出产 生 制 约作 用 。1这些 研 究 主 【
型 中同化 的分类 方式 也有相 似 之处 。语 音学 习模
语音感 知 同化 模 型 是关 于范 畴 感 知 的理 论 , 这一 理论认 为第 一语 言经 验会对 第二语 言语 音感
型的创新之处则在 于, 它把传统的单纯研究母语 对第 二语 言语 音干扰 的观 点扩 展为研 究两 种语 言
模型” Sec eri oe) (pehLa n M d1进行分析 , ng 它们是 “ 新迁移理论” 系中两个重要 的理论 。本文支 体 持这两个模型提出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在音段和
声调语言经验在汉语二语者普通话声调感知中的作用
英语 ( 语调重音语言) 背景 的 汉 语 普 通 话 初 学 者 为 被 试, 使 用 声 调 判 断 任 务 考 察 三 类
被试对普通话声调的 感 知 情 况, 正 确 率 结 果 显 示, 日 语 母 语 者 和 英 语 母 语 者 的 表 现 近
乎一致, 而赫蒙语母语者的表现显著差于前面二者 [ 7] 。 Wang 进一步发现, 英语母语者
明, 具有声调语言 经 验 的 赫 蒙 语 母 语 者 对 普 通 话 声 调 的 感 知 并 没 有 表 现 出 任 何 优 势;
相反, 他们还会受到声调语言经验的困扰, 特别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
与上述结果相反, Qin 和 Mok 的研究结果则支持了声调语言经验有助于学习者更好
地感知非母语声 调 的 观 点 [ 10] 。 他 们 以 汉 语 普 通 话、 英 语 和 法 语 母 语 者 为 被 试, 用 / se /
作者简介: 李利, 山东泰安人,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国 际 文 化 学 院 教 授; 李 亚 娴, 安 徽 宣 城 人, 华 南 师 范
大学国际文化学院硕士研究 生; 康 宇, 四 川 安 岳 人,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国 际 文 化 学 院 硕 士 研
究生; 王莉, 江苏扬州人,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
引 言
普通话声调被留学生认为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 由于普通话声调有表义功能, 留
学生汉语表达中的 “ 洋腔洋 调” 常 常 会 影 响 到 他 们 的 正 常 交 流。 留 学 生 对 普 通 话 语 音
的学习情况也已经引起 了 语 言 学 家 特 别 是 心 理 语 言 学 家 的 重 视, 以 不 同 国 别 或 者 不 同
收稿日期: 2019 - 11 - 19
论声调语言的节奏与重音模式
论声调语言的节奏与重音模式
刘春卉;李可纯;Francis Nolan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
【摘要】声调语言的重音及其实现方式一直存在广泛争议,节奏角度可以为此问题带来新的研究思路。
nPVI节奏模型主要反映相邻音节时长变化,作为声调语言,成都话的nPVI明显高于普通话,接近被视为重音计时型语言的英语,这与其重音凸显方式密切相关。
成都话双音词和三音词的首音节大都具有时长重音,信息焦点也主要依靠时长凸显,有时还辅以焦点前压缩和助词延展。
重音可以和声调共存,变调规律有时与重音实现直接相关,声调语言的节奏特征可以反映该语言中重音的作用大小和凸显度差异。
【总页数】13页(P151-163)
【作者】刘春卉;李可纯;Francis Nolan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英国剑桥大学语言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1;H116
【相关文献】
1.中美大学生英语重音节奏模式的对比研究
2.汉语声调支点节奏与英语重音支点节奏
3.希曼诺夫斯基《第三钢琴奏鸣曲》节奏重音结构模式
4.声调语言经验对第二语言声调习得的影响
5.从汉语叠音人名看声调与重音互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7, 5(3), 234-240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17.53032Effects of Tone Language Experience onSecond Language Tone AcquisitionYu Kang, Chenchen Wu, Lifang Huang, Li Li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Learning and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Received: Jul. 25th, 2017; accepted: Aug. 8th, 2017; published: Aug. 15th, 2017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tone language experience on second language tone acquisition.First it introduced two classical theory models in second language speech acquisition. Then it analyzed some recent reports on whether tone language experience had effects on second lan-guage tone acquisition, the divergence between them and their causes. Finally it offered some perspectives on future relevant researches and some aspects worth noticing.KeywordsTone Language Experience, Tone Perception, Tone Acquisition, Influence Factors声调语言经验对第二语言声调习得的影响康宇,吴辰琛,黄丽芳,李利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暨汉语学习与国际推广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收稿日期:2017年7月25日;录用日期:2017年8月8日;发布日期:2017年8月15日摘要文章围绕着声调语言经验对第二语言声调习得影响的核心问题,首先介绍了二语语音习得领域中的两个经典理论模型,接着梳理并分析了当前研究者关于声调语言经验是否会影响第二语言声调习得的重要成果、理论分歧及其原因,最后指出了未来相关研究可切入的视角和值得注意的方面。
康宇等关键词声调语言经验,声调感知,声调习得,影响因素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都感到困难的地方之一就是普通话声调。
一些外国学生一开口说普通话,我们会立即感觉他们的发音不地道,即我们常说的“洋腔洋调”。
“洋腔洋调”(石林、温家萤,2012) [1]指外国人说汉语时在声调和语调方面的偏误现象,是中介语声调和语调中带有的非汉语的特征。
这种现象是影响国际汉语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从跨语言影响的角度来看,洋腔洋调是语言间影响的结果,确切地说则是外国学生先前习得的语音系统对于普通话语音系统习得的影响。
语言间的影响源于语言的迁移,包括先前掌握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那么,外国学生在习得普通话语音,尤其是普通话声调时,其先前习得语言的语音如何影响到普通话声调的习得?先前习得语言的声调对普通话声调的习得是否存在影响?为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二语语音习得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语音学习模型和感知同化模型,接着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梳理,尝试找出研究者之间存在的重要分歧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就未来相关研究可切入的视角和值得注意的方面提出建议。
2. 二语语音习得的两个经典理论模型2.1. 语音学习模型语音学习模型(Speech Learning Model, SLM)主张,二语语音的可习得性主要取决于二语语音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识别为一语语音的等价物(Flege, 2007)[2]。
该模型设想一语和二语的音素存在于一个共享的音系空间,二语学习者会把感知到的二语音素和与其最接近的一语音素联系起来,二语音素与一语音素的感知差异越大,其发音差异就越容易体现出来。
如果二语的语音明显不同于一语,两者之间的差异大到能够被学习者感知出来,那么学习者更有可能形成关于二语的新的音位范畴。
相较而言,如果二语语音与一语语音相似,那么学习者就倾向于依赖已有的一语语音范畴来感知二语语音,因此在习得二语语音时就要受到已有的一语语音范畴的阻碍。
显然,语音学习模型强调了一语和二语之间语音体系的差异以及学习者对这种差异的感知。
只有当两种语言的语音体系存在差异,且学习者感受到这种差异的时候,其才能够顺利、高效地形成二语的语音体系。
2.2. 感知同化模型感知同化模型(Perceptual Assimilation Model, PAM)基于二语语音同化为一语语音的程度来预测学习者区分二语语音的难度。
PAM理论(Best, 1995)及其二语习得的扩展理论PAM-L2 (Best & Tyler, 2007) [3]假定一个人能够将非母语语音之间的区别特征识别出多少来是可以预测的,这主要取决于这些非母语语音与其一语语音范畴相联系的程度。
一个二语语音的区别特征与一语的区别特征紧密联系,那么该区别康宇等特征就能够被清楚地区分并轻易习得。
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二语语音区别特征并不能与一语的相联系,这就可能导致区分和习得的困难。
感知同化理论(PAM)认为,学习者的感知同化模式(assimilation patterns)可用来解释学习者二语语音区别特征的感知困难,学习者区分二语语音的能力可以通过他们是如何将其同化为一语语音范畴来进行预测。
该理论主要的范畴感知模式可以归纳如下:1) TC型(Two Category):两个非母语语音被同化为两个独立的母语语音范畴。
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学习者对于这两种语音的区分能力较好。
2) SC型(Single Category):两个非母语语音被同化为一个母语语音范畴,且具有同等的感知相似性。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对这两个语音区分较差。
3) CG型(Category Goodness):两个非母语语音被同化为同一个母语语音范畴,但是其中一个语音的感知性要并另一个语音的感知性要好。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能够较好地区分这两个语音,但是没有TC类型中的感知好。
4) CU型(Categorized-Uncategorized):一个非母语语音同化为母语语音的范畴,而另一个语音不能同化为任何一个母语语音范畴。
这种情况下,学习者也应该能较好区分这两个语音。
3. 声调语言经验对于二语声调习得影响的争议声调语言经验对于二语声调习得是否存在影响?一些研究报告发现有声调语言经验的学习者二语声调的习得情况更好,一些研究报告的发现却刚好相反,还有的研究者发现是否具有声调语言经验并不会造成学习者二语声调习得的显著差异。
3.1. 有声调语言经验的学习者二语声调习得情况更好一些研究发现,一语的声调语言经验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感知二语声调。
Wayland和Guion (2004) [4]选取英语母语被试和汉语普通话被试来进行泰语声调的感知实验,旨在考察一语为声调语言的学习者在感知另一种声调语言时,是否比没有声调语言经验的学习者更有优势。
他们选取泰语的中平调—低平调作为刺激材料,让被试使用电脑屏幕上的四个按钮来判断三个为一组的声调是否有差别,即第一个声调明显不同于后两个声调,那么就选1,以此类推;如果三个声调之间没有差别就选择第4个按钮。
实验分前测和后测两次进行,两次任务相同,中间间隔了五天的声调训练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汉语普通话被试在前后测的表现都显著优于英语母语被试;汉语普通话被试训练后的成绩有显著提高,而英语母语被试则没有显著变化。
据此,他们认为,一语为声调语言的学习者在感知二语声调时更加具有优势。
Qin和Mok (2011) [5]以汉语普通话、英语和法语母语者为被试,采用AX迫选识别任务,探究了不同一语背景被试声调感知的差异。
他们用/se/和/jau/这一对双音节配合上粤语的6种声调,形成了6个AA 组(比如T1-T1)和15个AB组(比如T1-T2、T1-T3)的刺激材料,所有刺激使用DMDX软件在电脑上呈现,实验要求被试基于对声调的感知,判断同一组刺激材料声调是否一致。
根据被试识别任务中错误率的结果显示,普通话被试的成绩要显著优于英语被试和法语被试;但是,英语被试和法语被试在错误率上并没有显著差别。
这一实验的结果与Wayland和Guion (2004)结果一致,均表明声调语言的经验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感知非母语的声调。
3.2. 有声调语言经验的学习者二语声调习得情况更差同上述研究结果相反,另有一些研究表明,一语的声调语言经验不仅对感知二语声调没有帮助,反而还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So (2005) [6]考察了粤语和日语母语者对普通话声调的辨别情况,结果发现,无论是在训练前还是经过短暂训练后,粤语母语被试在辨别普通话T1-T4和T2-T3声调对时都要显著差于日语母语被试,粤语被试的声调经验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感知普通话声调的优势。
该结果初步表明学习者一语声调感知的敏感性与学习二语声调时的有效性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至少就该研究来看,初康宇等级阶段的二语学习者确实表现如此。
Wang (2006) [7]选取三种不同一语背景(赫蒙语-声调语言、日语-音高重音语言、英语-语调重音语言)的汉语普通话初学者为被试,使用普通话声调判断任务来考察他们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情况,依据判断任务的正确率结果发现,日语母语被试和英语母语被试的表现几乎一致,而赫蒙语母语被试的表现显著差于前面两类被试。
在此基础上,Wang (2013)[8]进一步发现,英语母语被试和日语母语被试对普通话声调的感知准确性要比赫蒙语被试好,尤其是对普通话一声和二声感知的准确性,而日语母语被试和英语母语被试的感知成绩并没有表现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