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肺复苏.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二氧化碳潴留与呼吸性酸中毒。
③ 能量代谢受累,ATP耗竭。 ④ 水和电解质紊乱。
⑤ 脑与脑再灌注损伤。
【脑 再 灌 注 损 伤】
任何一度缺血的组织获得有氧灌注即为再灌注。再灌 注是促使缺血组织恢复Leabharlann Baidu常的根本措施,而再灌注后可以 出现缺血性损害的加重,或使非致死性损伤转变为致死性 损伤,特别是较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造成的损害更为明 显。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害或死亡称为再灌注损伤,以区 别于缺血所引起的细胞损害或死亡。
基础生命支持
此阶段不需要任何仪器和设备,该技术可在院 内或者院外进行,复苏者可为经过培训的非医务人 员。 (一)确定病人是否心跳骤停 (二)呼叫求助 (三)安置病人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人工呼吸 (六)建立人工循环
儿童与成人的心率与呼吸率比较
心率 呼吸 心率
婴儿
幼儿
年长儿
120~140 100~120 80~100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⒈ 突然的意外事件,如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等。 ⒉ 各系统疾病及其引起的严重的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⒊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⒋ 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如心包或胸腔穿
刺、心导管检查、心脑血管造影、气管插管等,尤较常见于胸 内手术过程中。 ⒌ 麻醉意外。
【心跳、呼吸停止的诊断标准】
①突然意识丧失、昏迷(心脏停跳8 ~ 12s内出现),面色先苍白后迅速呈紫 绀。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出现)。 ③心音消失及心动过缓:心音消失或心音微弱。心率缓慢,年长儿童<30次/
分,新生儿<80次/分,初生新生儿<100次/分。 ④双侧瞳孔散大(30 ~ 40s后出现)。 ⑤呼吸骤止或抽泣样呼吸→停止(0~60s后停止)。 ⑥心电图见等电位线、室颤、心电机械分离。 ⑦四肢抽搐(可有可无)。 ⑧大小便失禁(60s后出现)。
脑血流再灌注损伤理论
心搏、呼吸停止→酸中毒→脑血管扩张→心停跳 早期脑血流增多,脑过多灌注→脑水肿、血脑屏障受 损→毒性代谢物、钙、花生四烯酸、氧自由基→加重 血管痉挛→脑灌注压降低→脑细胞坏死。
【心 肺 复 苏 术 原 理】
病人停止呼吸后,首先应设法给病人肺部吹入新鲜 空气。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就能用口向病人肺内顺利吹气。 正常人吸入的空气含氧量为21%,二氧化碳为0.04%。肺 脏吸收20%的氧气,其余80%的氧气按原样呼出,则进入病 人体内的空气氧含量可达18%,基本上是够用的。心跳呼 吸停止后,病人的肺处于半萎陷状态,因此,首先要给病 人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肺组织,有利于气体交换。闭式 按压时,心脏受压,心内血液被压出,流向动脉。按压松 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吸回心脏。这些已在动物 模型及临床观察中为B超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所证实。
武汉市儿童医院急诊部
【心肺复苏】
1、 心肺复苏(CPR)定义 2、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3、 心搏呼吸停止的诊断标准 4、 心搏呼吸骤停病理生理 5、 心 肺 复 苏 术 6、 抢 救 步 骤 7、 脑 复 苏 8、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9、 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10 、有关心肺复苏的一些进展
【心肺复苏(CPR)定义】
因此缺血组织的转归既与缺血时间的长短和严重程度有 关,也取决于再灌注的条件和成分。再灌注损伤发生于再灌 注开始阶段,最初的数分钟是形成再灌注损伤的关键时间, 各种病理改变持续时间不一。再灌注损伤的后果,包括继发 性损害,可持续数日甚至数月。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和病 理变化尚未完全明了,现在一般认为再灌注损伤的特征为: 缺血组织再灌注早期出现细胞内游离钙大量蓄积、氧自由基 爆发性产生、细胞急剧水肿、氧和机制的利用能力下降、高 能磷酸盐和糖原减少以及超微结构改变,一般持续72小时。
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LS)此阶段的 主要任务是支持基本生命活动。包括通畅气道, 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
第二阶段:高级生命支持(ALS)此阶段的 主要任务是维持生命活动,使用药物和电技术, 争取恢复自主呼吸和心律,为脑复苏提供良好的 基础。
第三阶段:持续生命支持(PLS)此阶段的 主要目的是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脑复苏和治疗原 发病及并发症。
24~30
20~24
16~20
120:24 5:1
100:20 80:16
5:1
5:1
成人
60~80
16~20 80:20 4:1
进一步生命支持
(一)开放气道与通气支持 (1)口对口人工呼吸 (2)简易复苏气囊 (3)气管插管 (4)气管切开 (5)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6)呼吸机治疗
【心搏呼吸骤停病理生理】
① 缺氧与代谢性酸中毒: 心肌缺血3~10分钟,ATP储备少于50 %,心肌即失去复苏的可能。循环停止3秒,病人感到头晕; 循环停止10~20秒,出现昏厥抽搐;循环停止60秒后病人瞳 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循环停止4~6分钟,大脑发生不可 逆损害。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成功率50%,4~6分钟进行复苏 者成功率10%,超过6分钟者成功率4%,10分钟以上开始进 行复苏者,成功率更低。
再灌注损伤是一相当常见的病理现象,并不仅仅见于心 搏呼吸骤停,在休克、器官移植、体外循环、急性肾小管坏 死等情况下都可发生,它在缺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即缺血改变了组织细胞所处的环境,如能量储备极度下降、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许多重要的酶功能紊乱、渗透浓度改变 和pH值下降等,此时的组织细胞不能耐受“正常的”再灌 注而形成再灌注损伤。
CPR定义:指采用急救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及循环功
能,是急救技术中最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
1966年在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起的第一届全美复苏会议上,制定了第一 个CPR标准。1985年7月,也就是现代CPR诞生25年之际,在美国达拉斯 召开的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上,对过去的CPR标准进行了评价和修改,从 而诞生了心肺脑复苏(CPCR)的标准,1992年将标准改为指南。2000年8月 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循环》杂志上颁布了新的心肺复苏(CPR) 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00。2005年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复 苏联合协会(ILCOR)联合举办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诊科学治疗推荐会 议又将其中一部分内容作了修改。
③ 能量代谢受累,ATP耗竭。 ④ 水和电解质紊乱。
⑤ 脑与脑再灌注损伤。
【脑 再 灌 注 损 伤】
任何一度缺血的组织获得有氧灌注即为再灌注。再灌 注是促使缺血组织恢复Leabharlann Baidu常的根本措施,而再灌注后可以 出现缺血性损害的加重,或使非致死性损伤转变为致死性 损伤,特别是较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造成的损害更为明 显。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害或死亡称为再灌注损伤,以区 别于缺血所引起的细胞损害或死亡。
基础生命支持
此阶段不需要任何仪器和设备,该技术可在院 内或者院外进行,复苏者可为经过培训的非医务人 员。 (一)确定病人是否心跳骤停 (二)呼叫求助 (三)安置病人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人工呼吸 (六)建立人工循环
儿童与成人的心率与呼吸率比较
心率 呼吸 心率
婴儿
幼儿
年长儿
120~140 100~120 80~100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⒈ 突然的意外事件,如电击伤、溺水、自缢、严重创伤等。 ⒉ 各系统疾病及其引起的严重的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⒊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⒋ 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如心包或胸腔穿
刺、心导管检查、心脑血管造影、气管插管等,尤较常见于胸 内手术过程中。 ⒌ 麻醉意外。
【心跳、呼吸停止的诊断标准】
①突然意识丧失、昏迷(心脏停跳8 ~ 12s内出现),面色先苍白后迅速呈紫 绀。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出现)。 ③心音消失及心动过缓:心音消失或心音微弱。心率缓慢,年长儿童<30次/
分,新生儿<80次/分,初生新生儿<100次/分。 ④双侧瞳孔散大(30 ~ 40s后出现)。 ⑤呼吸骤止或抽泣样呼吸→停止(0~60s后停止)。 ⑥心电图见等电位线、室颤、心电机械分离。 ⑦四肢抽搐(可有可无)。 ⑧大小便失禁(60s后出现)。
脑血流再灌注损伤理论
心搏、呼吸停止→酸中毒→脑血管扩张→心停跳 早期脑血流增多,脑过多灌注→脑水肿、血脑屏障受 损→毒性代谢物、钙、花生四烯酸、氧自由基→加重 血管痉挛→脑灌注压降低→脑细胞坏死。
【心 肺 复 苏 术 原 理】
病人停止呼吸后,首先应设法给病人肺部吹入新鲜 空气。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就能用口向病人肺内顺利吹气。 正常人吸入的空气含氧量为21%,二氧化碳为0.04%。肺 脏吸收20%的氧气,其余80%的氧气按原样呼出,则进入病 人体内的空气氧含量可达18%,基本上是够用的。心跳呼 吸停止后,病人的肺处于半萎陷状态,因此,首先要给病 人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肺组织,有利于气体交换。闭式 按压时,心脏受压,心内血液被压出,流向动脉。按压松 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吸回心脏。这些已在动物 模型及临床观察中为B超及血液动力学监测所证实。
武汉市儿童医院急诊部
【心肺复苏】
1、 心肺复苏(CPR)定义 2、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3、 心搏呼吸停止的诊断标准 4、 心搏呼吸骤停病理生理 5、 心 肺 复 苏 术 6、 抢 救 步 骤 7、 脑 复 苏 8、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9、 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10 、有关心肺复苏的一些进展
【心肺复苏(CPR)定义】
因此缺血组织的转归既与缺血时间的长短和严重程度有 关,也取决于再灌注的条件和成分。再灌注损伤发生于再灌 注开始阶段,最初的数分钟是形成再灌注损伤的关键时间, 各种病理改变持续时间不一。再灌注损伤的后果,包括继发 性损害,可持续数日甚至数月。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理和病 理变化尚未完全明了,现在一般认为再灌注损伤的特征为: 缺血组织再灌注早期出现细胞内游离钙大量蓄积、氧自由基 爆发性产生、细胞急剧水肿、氧和机制的利用能力下降、高 能磷酸盐和糖原减少以及超微结构改变,一般持续72小时。
心肺脑复苏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LS)此阶段的 主要任务是支持基本生命活动。包括通畅气道, 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
第二阶段:高级生命支持(ALS)此阶段的 主要任务是维持生命活动,使用药物和电技术, 争取恢复自主呼吸和心律,为脑复苏提供良好的 基础。
第三阶段:持续生命支持(PLS)此阶段的 主要目的是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脑复苏和治疗原 发病及并发症。
24~30
20~24
16~20
120:24 5:1
100:20 80:16
5:1
5:1
成人
60~80
16~20 80:20 4:1
进一步生命支持
(一)开放气道与通气支持 (1)口对口人工呼吸 (2)简易复苏气囊 (3)气管插管 (4)气管切开 (5)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6)呼吸机治疗
【心搏呼吸骤停病理生理】
① 缺氧与代谢性酸中毒: 心肌缺血3~10分钟,ATP储备少于50 %,心肌即失去复苏的可能。循环停止3秒,病人感到头晕; 循环停止10~20秒,出现昏厥抽搐;循环停止60秒后病人瞳 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循环停止4~6分钟,大脑发生不可 逆损害。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成功率50%,4~6分钟进行复苏 者成功率10%,超过6分钟者成功率4%,10分钟以上开始进 行复苏者,成功率更低。
再灌注损伤是一相当常见的病理现象,并不仅仅见于心 搏呼吸骤停,在休克、器官移植、体外循环、急性肾小管坏 死等情况下都可发生,它在缺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即缺血改变了组织细胞所处的环境,如能量储备极度下降、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许多重要的酶功能紊乱、渗透浓度改变 和pH值下降等,此时的组织细胞不能耐受“正常的”再灌 注而形成再灌注损伤。
CPR定义:指采用急救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及循环功
能,是急救技术中最重要而关键的抢救措施。
1966年在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起的第一届全美复苏会议上,制定了第一 个CPR标准。1985年7月,也就是现代CPR诞生25年之际,在美国达拉斯 召开的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上,对过去的CPR标准进行了评价和修改,从 而诞生了心肺脑复苏(CPCR)的标准,1992年将标准改为指南。2000年8月 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循环》杂志上颁布了新的心肺复苏(CPR) 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00。2005年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复 苏联合协会(ILCOR)联合举办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诊科学治疗推荐会 议又将其中一部分内容作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