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分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落存在着主从和不平
等的关系
特征: 1、存在阶级(阶级的存 在是国家形成的标志之 一)分化和对立 2、存在中心城邑,作为 强制性权力的所在地。
这一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产生
贫富分化 (经济)
阶级分化 (政治)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出现之前) 1、神话传说 ①内容:
什么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 人类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 前提是人类的生存。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原始农耕(条件)
1、时间: 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2、标志: 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
3、意义: ① 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 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② 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③ 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内容修改自新疆人文网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三:阿善遗址的发掘结果震惊了国内考古界:在1070平方 米范围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房址24座、窖穴240个,出 土了各类文物1600余件。还发现了围绕原始村落砌筑的石 砌围墙2200米。1983年又发现了大型祭坛一处。种种迹象 表明:距今5000多年的原始先民们竟然有了城池的概念, 阿善遗址宛若一座雏形城市,早早屹立在了黄河北端的肥沃 土地上。阿善遗址中布局井然的房舍、环绕村落起筑的具有 防卫功能的围墙,以及专供从事宗教活动的祭坛,决不是偶 然的,可以说,阿善遗址已经形成了城池的雏形。 ——内容摘录自包头新闻网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考古人员在对蒙城县尉迟寺史前遗址同时发现的两座
成人墓葬进行清理时,惊奇地发现,同是在大汶口时期的 两个成人墓葬,不仅随葬品不同,而且连所埋葬的位置也 有区别。考古工作者在东南部探方发现的一个成人墓葬, 在目前已经揭露的20件随葬品中,不仅有高规格的蛋壳陶 黑陶高柄杯、浅盘高圈豆,还有精致的长颈背水壶等器物。 但在另一个属于同一文化层的成人墓葬,却于此形成了很 大的反差。这个墓葬位于北部的探方中,通过对其进行发 掘可以看出,除了一副骨架之外,没有任何的随葬品。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2、本族始祖神话(氏族、部落)
五帝:黄帝、颛(zhuān)顼(xū)、帝(dì)喾(kù)、尧、 舜 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相传生于姬水, 故以姬姓,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 葬桥山”。黄帝陵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黄陵县 境内的桥山之颠。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宇宙天地创世神话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盘古氏开天辟地 有巢氏发明巢居 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结绳为网以渔” 神农氏教民耕种,并尝百草,创医学。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伏羲氏和女娲氏
4、典型: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特征: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在我国远古源自文库代,最初的文明起源的演进主线表现 为:
农耕聚落
中心聚落
中心“城邑”
特征:
特征:
1、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1、中心聚落规模大,与
2、大体平等、尚无分化 周围形成聚落群
2、中心聚落与周围普通
过渡时期
550年左右
封建社会2000年左右 (铁器时代)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辽、夏、金、元 明 清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单元线索: 从原始农耕到国家的出现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第二分册 >
中古史世系及分期一览表
原始人群 氏族公社 夏 商 西周
原始社会170万年左
右
(石器时代)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1400年左右
(青铜时代)
东汉 三国 两晋
——内容修改自中国蒙城网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二:在大汶口墓地,发现了玉铲、玉锛、玉凿、玉指环、 玉臂环、玉笄和玉管饰等;在江苏新沂花厅大汶口文化墓 葬中,出土了150件(组)玉器,有琮、琮形锥状器、琮形 管、锥、耳坠、串饰、镯、环、瑗、指环、佩、柄饰、珠、 管等。安徽含山凌家滩大汶口文化墓地,在三次发掘中出 土文物约1200件,其中玉器约600多件,占出土文物总数 的50%以上。最多的M4,一座墓内出土玉器达96件。最引 人注目的当然还是玉龟,在玉龟的背甲和腹甲之间,还夹 有一件八卦图。玉版龟书的发现,并非是一种偶然现象, 而是当时卜巫文化的一种反映。说明玉龟已非一般的装饰 品,而是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并与人们的宗教活动 息息相关。玉龟、玉版和其他如玉龙、玉鹰、玉人等,仅 集中出土于少数特殊人物的墓葬中,反映了特定的等级、 地位、观念、意识和信仰。
三皇五帝的传说 ②意义:
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2、考古发掘 ①内容:
精制或成套玉器、差别明显的墓地和随葬品、古 城和祭坛遗址 ②意义: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满天星斗、八方雄起,核 心是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延安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生产工具 形状
用途
旧石器 时代
新石器 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较粗糙 精细尖锐
用于采集、狩猎 用于农耕生活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碳化稻谷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姜寨遗址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
其基本考古信息: 布局:中间为
公共墓地,四周 有五组房屋群, 每组都以一个大 房屋为主体,周 围又分布着几十 个小房屋。所有 房屋门都朝向中 心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