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五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
发展历程:
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促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青年
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
的和无神论的结论。在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教,特别是对福音书
的批判性研究。 进入40年代后,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的青年黑格尔运动
发生分化和解体。青年黑格尔派中最激进的分子如卢格开始公开批判普
派。活动中心在柏林。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1808~1874)、B.鲍
威尔(1809-1882)、E.鲍威尔、A.卢格、K.F.科本(1808~1863)、A.
鲁滕堡(1808~1869)、E.梅因 (1812~1870)、M.赫斯、M.施蒂纳等,
L.费尔巴哈1804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参
贵族女子相爱,生源自文库一个女儿。后来
女方改嫁,把女孩托给公证人抚养,
以后这女孩就下落不明了。鲁道夫为
寻访女儿,周游世界,在巴黎下层社
会乔装巡行,进行拯救“堕落灵魂”
的道德感化事业。最后他发现妓女玛
丽花就是他的亲生女儿,他把她救出
火坑,带回德国。在鲁道夫的感化下,
玛丽花终于皈依上帝,进了修道院并
死在那里。
(恩格斯写的《卡尔·倍克<穷人之歌>,或“真正 的社会主义”的诗歌》书评和同时期写的另一篇书 评《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一起组成一 组,总标题为《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青年黑格尔派” young
简介:
Hegelians
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亦称黑格尔左
他青年黑格尔分子。他们迅速从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进而转向唯物
主义和共产主义。
欧仁·苏
欧仁·苏(1804-1857)是法国十九世
纪中叶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揭露了
这个时期法国社会的种种弊端,描绘
了下层人民的贫困状况。
1842年发表的《巴黎的秘密》曾
引起强烈的反应。这部小说写德国封
建王公的儿子鲁道夫同一个英国没落
善家”的药方,因而受到傅立叶主义者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推
崇。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巴黎的秘密》作了精辟的
分析批判。他一方面肯定这部小说的进步意义,另一方面也
指责欧仁·苏所宣扬的以阶级调和、道德感化等来改良社会
的措施,以及对人民革命力量的鄙视。这些正和青年黑格尔
傻“思想哲学”具有同样反动的实质。
除了《巴黎的秘密》以外,欧仁·苏的重要作品还有《流 浪的犹太人》和《人民的秘密》。
第三章
第五节 文艺批评论 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
对这个问题论证较详的是俄国民主主义革 命家别林斯基。他不仅指出“批评的任务 是要在个别的现象里去探寻并显示该现象 所据以出现的一般的精神法则,并且要确 定个别现象和它的理想之间的生动的、有 机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他还指明, “只是历史的而非美学的批评,或者反过 来,只是美学的而非历史的批评,这就是 片面的,从而也是错误的。
鲁士国家制度,赫斯开始宣传空想共产主义。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立场
上批判宗教和黑格尔哲学。与此同时,以鲍威尔兄弟和梅因为首的一群
人组成了“柏林自由人”小组,玩弄空洞的批判词句,蔑视群众,指责
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施蒂纳则用至上的“唯一者”来鼓吹无
政府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过青年黑格尔运动,但一开始就有别于其
一、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的提出
恩格斯在不同时期两次提出要从“美学的历史的” 观点去评价作家作品。我们认为由恩格斯作出的这 一概括表达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看法。因而可以 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标准的经典性的提法。 恩格斯第一次提出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是在1846 年底-1847年初的《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 中提出。
卡尔·倍克(1817-1879)
德国小资产阶级诗人,19世纪30年代曾参加“青 年德意志”文学运动,至19世纪40年代中期,又成 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在文学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诗集《穷人之歌》 。
他在诗集《穷人之歌》中歌颂小市民的“鄙俗 气”,受到了恩格斯的批判。
“鄙俗气”:指德国封建专制制度下小资产阶级所 特有的气质、思想方式和习惯。这个阶级由于它所 处的经济地位,形成了一种狭隘、保守、自私自利、 耽于幻想以及对封建反动势力奴颜婢膝等庸人习气。 由于德国小资产阶级是一个极其广大的阶层,这种 庸人习气渗透到了德国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 德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一种时代病。
的倾向;说歌德不过是个“押韵的乡愿”
( 乡愿即伪装清高的人)。白尔尼晚年成为
基督教社会主义的拥护者。
卡尔·格律恩(1817——1887)
德国小资产阶级政论家,“真正的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原属于青 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信徒。
“真正社会主义”是德国小资产阶级文学家和哲学家的一种思潮。其主 要观点是鼓吹阶级和平,用超阶级的“博爱”和“人道”代替阶级斗争, 反对暴力革命。
在他的著作中,格律恩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 这一概念,而后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延用,并逐步取代过去的“乌托邦” 或“空想社会主义”,以后得到了社会主义者公认。格律恩从人道和人 性出发,主张以此实现人的解放。他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否认在 德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一书出版 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的许多报刊都发表了介绍和评论,甚至费尔 巴哈一段时期也“致力于”研究此书,还把它送给“尊敬的亨利希·海 涅”。该书的出版社受格律恩的委托将书寄给了马克思。马克思不仅立 即阅读了该书,而且毫不迟疑地把它视为进行一场原则性争论的契机。 现在流传下来作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第四章的对格律恩的观点 进行了批判。
白尔尼:
卡尔·路德维希(1786-1837),德国
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政论家、新闻记者、文艺
批评家。是19世纪30年代“青年德意志”文
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痛恨暴君,主张建
立能给予人民自由的德意志共和国。但他从
激进主义的立场出发,在《巴黎书信》等文
章中对歌德进行了攻击。他责备歌德对资产
阶级革命持怀疑态度,创作中缺乏自由主义
这部作品写了巴黎的监狱、病院、酒吧间和强盗窝等等
下层社会。作者以同情态度描绘的穷人生活,具有很强的揭
露性。
恩格斯在《大陆上的运动》一文中肯定它说:“这本
书以显明的笔调描写了大城市的‘下层等级’所遭受的贫困
和道德败坏,这种笔调不能不使社会关注所有无产者的状
况。”但在如何拯救这个世界的问题上,作者却开出了“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