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简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够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包含了作者对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回忆。
通过阅读,了解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及其性格特点。
2. 人物分析: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如阿长、藤野先生等,理解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3. 艺术特色:欣赏《朝花夕拾》中的优美文字,了解其艺术特色,如对比手法、讽刺手法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通过阅读《朝花夕拾》,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欣赏《朝花夕拾》中的艺术特色,如对比手法、讽刺手法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了解文本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思考。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分享学习心得。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欣赏鲁迅先生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完成课后习题,了解文本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欣赏鲁迅先生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后进生策略1. 关注后进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了解鲁迅以及生命中的人和事。
2.将阅读方法与口语交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文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3.由文本联系生活谈鲁迅成长对自己的感悟,从而助力自己的成长。
(难点)_____________、导初中三年,我们学过鲁迅很多的作品,我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到《阿长与山海经》,从《阿长与山海经》》读到了《藤野先生》。
我想我们对鲁迅并不陌生,请一个同学来介绍你所知道的鲁迅。
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了他成长以及心路发展的历程,它就是《朝花夕拾》。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共赏这本书,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阅读课,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二、整体感知——鲁迅的成长之路(1)童年时的鲁迅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品动词读出了一个(天真贪玩、无忧无虑)的童年鲁迅。
(2)少年时的鲁迅……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___ ——《父亲的病》品修辞,读“六问”。
你读出了一个()的少年鲁迅。
资料链接:……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___ ——《呐喊》自序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即当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
——《呐喊》自序总结明确:少年鲁迅(孝顺有责任心)(3)鲁迅求学之路(跳读)鲁迅在求学过程中,先后就读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所学校,其中___三所学校是鲁迅自主选择的。
朝花夕拾教案设计一等奖
编号:__________ 朝花夕拾教案设计一等奖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朝花夕拾教案设计一等奖目录一、教学内容1.1 作品背景介绍1.2 主要内容概述1.3 作品主题分析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讲解5.4 小组讨论5.5 实践环节5.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6.1 板书提纲6.2 板书重点6.3 板书难点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7.3 作业评价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改进8.3 学生反馈分析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作品推荐9.2 课堂话题讨论9.3 实践活动建议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作品背景介绍1.1.1 《朝花夕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1.1.2 作品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1.2 主要内容概述1.2.1 作品的基本情节1.2.2 作品的主要人物1.3 作品主题分析1.3.1 对童年的怀念1.3.2 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 了解作品的背景及主题2.1.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2.3.2 理解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1.1 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1.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3.2 教学重点3.2.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3.2.2 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1.1 PPT课件4.1.2 相关文学作品资料4.2 学具准备4.2.1 笔记本4.2.2 阅读作品《朝花夕拾》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利用PPT课件展示作品封面和作者照片5.1.2 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主题5.2 自主学习5.2.1 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基本情节5.2.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感受5.3 课堂讲解5.3.1 讲解作品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关系5.3.2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5.4 小组讨论5.4.1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难点问题5.4.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5.5 实践环节5.5.1 学生选取作品中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5.5.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交流阅读体验5.6 课堂小结5.6.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六、板书设计6.1 板书提纲6.1.1 作品背景与主题6.1.2 主要情节与人物关系6.2 板书重点6.2.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6.2.2 作者的情感表达与价值观6.3 板书难点6.3.1 作品中的修辞手法6.3.2 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1.1 复述作品的基本情节7.1.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7.2 作业要求7.2.2 格式:作文纸7.3 作业评价7.3.1 评价内容:情节复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7.3.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1.1 学生对作品的阅读理解程度8.1.2 学生对作品主题的感悟和价值观的认同8.2 教学方法改进8.2.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8.2.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8.3 学生反馈分析8.3.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8.3.2 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建议和意见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作品推荐9.1.1 《呐喊》9.1.2 《彷徨》9.2 课堂话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作品背景介绍1.1.1 《朝花夕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在介绍鲁迅时,要强调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朝花夕拾》在鲁迅创作生涯中的意义。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大多数学生对本次课程表示满意, 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新颖, 对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改进建议
部分学生建议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如更多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展望下一阶段名著导读课程安排
选择适合的名著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 择适合的名著作为下一阶段的导 读对象,如《骆驼祥子》、《子 夜》等。
通过案例分析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经历,培 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同理心。
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当代国际热点问题,如全球化、移民问题、文化冲突等,引导他们从跨文化的 视角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组织辩论赛或讨论课的形式,让学生就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问 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论。
03 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
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01 02
鲁迅(周树人)
作为主人公和第一人称叙述者,鲁迅通过自我揭露和自我批判,展现了 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他的形象既是一个有着痛苦经历的怀旧者, 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启蒙者。
长妈妈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的形象充满了母性和温情。她虽然粗俗、 迷信,但心地善良,对鲁迅关怀备至,是鲁迅童年记忆中的温暖所在。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与心理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导 • 艺术手法鉴赏与创作实践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朝花夕拾》背景及作者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创作于1926年,收录了鲁 迅十篇回忆性散文。作品通过描绘作者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 活经历,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们精神的麻木,同时表达 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产生的时代背景,鲁迅的创作思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鲁迅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的特点,形成对鲁迅成长轨迹的整体认识。
较深入的探究文本内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能够运用品读人物的方法精读文章,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并能够出说自己的体验。
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归纳总结鲁迅的批判精神爱国精神。
3、学生能够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如泛读和精读结合法、圈点批注法,熟悉精彩片断,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及作者对其的情感,赏析《朝花夕拾》中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归纳总结鲁迅的批判精神爱国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教学新课【作者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内容精要】《小引》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都没有......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鲁迅救的一只小鼠,并把它当做自己的墨猴)。
《朝花夕拾》阅读指导公开课教案设计(详案)
那花那人那年——《朝花夕拾》重读设计教学目标:1.丰富学生们对童年体验,消除他们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鲁迅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的特点,形成对鲁迅成长轨迹的整体认识。
3.了解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极大关注和热情。
教学重点:运用品读人物的方法精读文章,对作品中个性鲜明人物形象有自己的体验。
教学难点:丰富对童年的体验,消除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略读法、精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朝花夕拾》,了解散文集的内容梗概。
教学过程:一、轻嗅芳香师:撷朵朵朝花,悟缕缕情思,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鲁迅生命中的那些花儿,聊一聊他的《朝花夕拾》。
你知道它的原题是什么吗?“朝花”指什么?生:《朝花夕拾》原题《旧事重提》,“朝花”指作者童年、少年、青年回忆的往事。
师:作者所经历过的旧事,像花瓣一样散落在土壤上,这是一种比喻地、形象地、象征地说。
读完整本书后能用一句话描述你对这本书的印象吗?生1:鲁迅的童年生活充满童真。
生2:对社会生活的描写,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会读书还能勤思考。
生3:批判了封建旧道德、旧制度。
……二、花开那年(一)说有趣的事师:作为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记述鲁迅童年、少年时期的很多往事,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目录梳理趣事,完成读书卡。
(生讨论交流)生1:《狗•猫•鼠》中的小隐鼠吃剩饭吃墨汁。
生2:《五猖会》中的吹嘟嘟,我觉得很有趣。
还有热闹的五猖会让我想起过年的时候。
师:在别人的文字里读到自己的生活、回忆,这叫“勾连生活”,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生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很好玩,下雪时我也想试试。
生4: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我小时还用糖喂过蚂蚁呢。
……师:通过大家的趣事分享,我们感受到先生无忧无虑的快乐,仿佛我们也回到了童年。
(二)聊难忘的人师:俄国文学评价家别林斯基说过:“在真正有才能的作家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典型;对于读者,每个典型都是一个熟识的陌生人。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全《朝花夕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篇章结构。
二、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狗·猫·鼠》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二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长与<三字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三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四课时一、课文阅读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阅读《社戏》一篇,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2.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第五课时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关注现实生活,提高文学素养?二、作业布置2.选择一篇课文,进行仿写,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
三、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主动表达?3.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四、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方面。
2.评价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写作质量、仿写水平等方面。
3.综合评价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程度及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开展《朝花夕拾》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狗·猫·鼠》章节导读2.1 教师讲解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狗、猫、鼠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2 学生分享对文中狗、猫、鼠角色的看法,讨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现象。
第三章:《阿长与<山海经>》章节导读3.1 教师分析阿长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长妈妈对“我”的影响。
3.2 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阿长的人物,以及他们对我们的影响。
第四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章节导读4.1 教师讲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4.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童年的回忆,讨论童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五章:《二十四孝图》章节导读5.1 教师讲解孝道在文中的批判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封建社会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5.2 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践行孝道。
公开课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公开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章:《五猖会》章节导读6.1 教师解读《五猖会》中反映的民间风俗和封建束缚,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对个体的影响。
6.2 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第七章:《无常》章节导读7.1 教师分析文中无常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生死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7.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死的看法,讨论如何在面对生死时保持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八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续篇章节导读8.1 教师讲解文中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引导学生关注现代教育中的问题。
8.2 学生讨论如何改进现代教育,使之更符合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
第九章:《父亲的病》章节导读9.1 教师解读文中对封建医德的批判,引导学生关注医疗道德和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鲁迅生平介绍《朝花夕拾》作品概述主要人物介绍重点情节分析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鲁迅生平、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相关论文和评论。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网络资源:鲁迅作品集、相关网站和论坛。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课时: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程结构:介绍鲁迅生平与作品背景(2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和情节(4课时)、小组讨论与分享(2课时)、总结与反思(2课时)。
3.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PPT展示鲁迅生平照片和简介,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作品背景和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讨论: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分享。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要点,反思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过程。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分析能力。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
小组合作: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分析深入。
作业完成: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表达流畅。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材:《朝花夕拾》原著、教学指导书。
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朝花夕拾》 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经历,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感受鲁迅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
4、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人性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篇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学习鲁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体会其在作品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如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2)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等知识,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如精读、略读、做读书笔记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的照片和名言,引出《朝花夕拾》这部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介绍鲁迅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思想主张,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渊源。
2、简要介绍《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使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三)阅读方法指导1、向学生介绍精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在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如摘抄优美语句、写心得体会、绘制思维导图等。
(四)作品内容解读1、选取《朝花夕拾》中的重要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进行详细解读。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通用5篇)朝花夕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导语:罗大佑的《童年》虽然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共鸣。
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1)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作品内容,并初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寻找共鸣,换位思考三、知人论世,探究疑问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作品时,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尝试着解决疑问。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3 宣布本节课的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二章:《朝花夕拾》的文学特色2.1 分析《朝花夕拾》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2.2 探讨鲁迅在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
2.3 学生分享对文学特色的观察和感受。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2 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3.3 小组讨论人物形象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情节解读4.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
4.2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高潮。
4.3 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对主题的揭示和表达。
第五章:主题探讨与反思5.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所探讨的主题。
5.2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5.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教师介绍《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技巧,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6.2 学生找出文中的文学技巧实例,并进行分析。
6.3 小组讨论文学技巧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七章:作品中的情感表达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7.2 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情感冲突。
7.3 小组讨论作品情感表达对读者的感染力。
八章:作品与现实的联系8.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与现实的联系。
8.2 学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8.3 小组讨论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九章:阅读理解训练9.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9.2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9.3 小组讨论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10.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10.3 教师提出对学生的阅读建议和拓展阅读材料。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夕拾"朝花”,手留余香——《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散文集《朝花夕拾》等;散文诗集《野草》。
(二)文体特征《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散文集是多篇散文集成的书。
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朝花夕拾》收录了1926年鲁迅专门为《莽原》半月刊撰写的10篇散文,加上1927年创作的《小引》与《后记》,共12篇散文,1928年由北平(今北京)未名社结集出版。
(三)作品价值《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从孩童到青年的成长历程,追忆了那些纷繁复杂的人、事、物,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师长等的不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境遇的思考。
此作品的学习价值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心路历程、审视当下。
1.心路历程童年时的鲁迅曾因得到一本《山海经》而欢欣雀跃(《阿长与《山海经》》),因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玩耍而获得无限乐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少年时,在经历前往异地求学。
青年了父亲延医不治、家境衰落的境遇后(《父亲的病》),他离开家乡时,经历了仙台“观影事件"后,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弃医从文之路《藤野先生》)批判旧教育制度,批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批判换汤不换药的民国社会《范多也见证了他的思想农》)……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印迹承载了他的温馨回忆,蜕变。
2.审视当下鲁迅在创作《朝花夕拾》时,正遭受“正人君子”们的攻击和守旧势力的排挤,其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正是1926—1927年的社会缩影。
《朝花夕拾》简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简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朝花夕拾》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简介《朝花夕拾》的背景和主题。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学生分享对《朝花夕拾》的初步了解和阅读期待。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问题。
第二章:作品梗概与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的作品梗概。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2 教学内容:概述《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
介绍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朝花夕拾》的作品梗概。
学生阅读选段,了解人物形象。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作品梗概的理解。
收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问题。
第三章:文本分析与解读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朝花夕拾》的文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
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读成果。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过程。
收集学生的解读成果和问题。
第四章:作品主题与现实意义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探讨《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启示。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主题。
学生分享对作品现实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主题理解和思考深度。
收集学生的感悟和问题。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活动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激发学生对《朝花夕拾》的深入阅读和探究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提出拓展阅读和研究的建议。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朝花夕拾》 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和思想。
2、帮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中主要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朝花夕拾》中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价值。
(2)掌握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2)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相关知识和背景。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是否读过鲁迅的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对鲁迅的印象。
(2)展示《朝花夕拾》的封面和一些经典语句,激发学生的兴趣。
2、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2)讲述《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
3、作品内容分析(1)选取《朝花夕拾》中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进行详细讲解。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在作品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如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对人性的思考等。
4、阅读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2)教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如摘抄优美语句、写下自己的感悟等。
(3)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与交流(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或段落,并分享喜欢的原因。
《朝花夕拾》简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简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3)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反讽手法。
(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思想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朝花夕拾》。
(2)学生分享自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阅读感受。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相关篇章。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反讽手法及其现实意义。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朝花夕拾》的感悟。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朝花夕拾》的自主阅读。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案例分析:选取《朝花夕拾》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
《<朝花夕拾>导读》 教案公开课
《<朝花夕拾>导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背景和意义。
1.2 阐述本节课的目的,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1.3 学生分享对《朝花夕拾》的初步了解和阅读感悟。
第二章:作品梗概2.1 教师详细介绍《朝花夕拾》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2 学生跟随教师梳理作品脉络,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2.3 学生分享对作品梗概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主题探讨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礼教、人性的扭曲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元素和表现手法。
3.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如叙事手法、人物描写等。
4.2 学生通过阅读选段,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4.3 学生分享对作品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朝花夕拾》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5.2 学生提出对《朝花夕拾》的疑问或建议,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
5.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其他鲁迅作品、写一篇读后感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章:人物形象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6.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分析,分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6.3 教师点评学生分析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七章:文学手法鉴赏7.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朝花夕拾》中的文学手法,如象征、讽刺、对比等。
7.2 学生通过阅读选段,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及其作用。
7.3 学生分享对文学手法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章:作品背景与文化8.1 教师介绍《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如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8.2 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8.3 学生分享对作品背景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通过作者对童年时读书生活的回忆,反映了旧式教育的一些弊端,同时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精读等,深入理解文章。
3.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精读等,深入理解文章。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PPT、课文打印稿、红色马克笔、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童年生活的短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二、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使用红色马克笔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三、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鲁迅先生的观点和情感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关键词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突出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作业设计:(1)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3)鲁迅先生对中国旧式教育有哪些批评?2. 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如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写景的基本顺序和常用修辞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2、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背景知识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
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文学创作,家庭背景,名言,获得的评价)2、关于《朝花夕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哪里? 《朝花夕拾》为什么叫《朝花夕拾》?谁来介绍一下《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含有比喻的意思,指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青少年时的事情写出来3、解题鲁迅的童年有哪些珍贵的回忆呢?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是什么地方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整体把握哪些段落是写百草园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明确:1-8段1、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那时”指什么时候?2、“乐园”乐在何处呢?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来A、有趣的景物;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你觉得哪些方面最有趣呢?四、品味感悟(一)有趣的景物1、我们来听听第二段的范读录音,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你认为百草园里哪些景物写得最生动?为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提示要点:词语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角度方面形、声、色俱全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4、这一段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重点是写哪个地方的景物?泥墙根一带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1).“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都是静物(2).“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写的都是动物由此可见“不必说……也不必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景物到动物大家再仔细观察观察,从菜畦到桑葚,在空间高度上有什么变化呢?从低到高“也不必说”后,鸣蝉到叫天子呢从高到低从动物到静物6、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7、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讨论,交流老师也写了一段,大家来看看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气派漂亮的塑胶操场,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精彩纷呈的闭路电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单是新天地广场一带就有无限风光.(二)、1、百草园中还有什么值得“我”“乐”的呢?冬天雪地捕鸟2、请同学们默读第7、8两段,填写下表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教训:3、下面这段话中准确描写了捕鸟的一系列动作。
你能否复述一遍呢?_____一块雪,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_____了。
4、朗读,注意重音(准确生动的词要读重音)(三)第一部分除了写百草园的有趣景物,捕鸟,还写了什么?美女蛇的故事大家想想,写这个故事有什么好处?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五、总结老师找到了一些百草园的照片,大家来看一看,从照片上看,你觉得百草园真的那么有趣吗?其实很普通2、从中也可以看出童年的鲁迅是怎样一个孩子?好奇,热爱自然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有没有影响?生动的语言清楚的层次观察地仔细真挚的感情六、拓展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童年时美好的记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肯定也勾起了同学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能否说说你心中的那个“百草园“那些趣事呢?七、作业写一篇随笔《童年趣事》八、教后感从课堂中看,课前的精心准备体现出了很好的即时效果,从课堂问答和反馈来看,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敏捷,积极性高。
但是课后反思,也发现一些不足,比如,课堂节奏把握还不是非常准确,后面的一个问题还可以更深入的探讨和品读,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的改进。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
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作业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
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快速阅读课文,7分钟(大约3500字)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6分钟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板书:乐园四、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3分钟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
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
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2分钟)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七、小组讨论: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2分钟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
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3分钟)八、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0分钟)九、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
(3分钟)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
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作业就是搜集关于鲁迅的文章、作品与资料,然后写一篇《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是两周。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学堂成长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