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瞳孔异常定位诊断

合集下载

瞳孔异常诊断详述

瞳孔异常诊断详述

瞳孔异常诊断详述*导读:瞳孔异常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病史瞳孔异常患者自行发现较少,多由他人或照镜子时发现,应注意发现的时间,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是怎样发现,病情进展是快还是慢,是单眼还是双眼、或交替性等。

瞳孔异常的病史采集应注意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病可发生动脉瘤、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等,糖尿病,梅毒、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慢性酒精中毒史等易合并眼外肌麻痹的因素。

并注意颈部疾病、肺部疾病、咽部疾病、脑部外伤史及肿瘤史等。

药物应用史如使瞳孔扩大的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颠茄类、肾上腺素等;使瞳孔缩小因素有有机磷中毒、颈交感神经麻痹、桥脑病变等。

并且注意有无眼科扩瞳或缩瞳检查或治疗。

注意询问神经系统情况如头痛、恶心、呕吐、脑血管病,脑肿瘤,面部出汗情况,视物是否清晰等。

二、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注意体温,发热时多为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海绵窦血栓、脑炎、脑膜炎;眼球突出可见于海绵窦血栓、眶内肿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有杂音见劲动脉海绵窦瘘;眼、颈部或脑部外伤;颈部和咽部有无肿瘤、炎症、肿大淋巴结等。

2、瞳孔是扩大或缩小,是一侧还是双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眼裂大小,眼球有无突出、充血,眼球活动功能是否受到影响,视力与视野如何,有无复视,眼球运动异常和辐辏异常等,同侧面部运动、感觉和出汗情况,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充血和萎缩。

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等。

三、辅助检查1、脑或眼部CT或MRI:检查有无脑部肿瘤、炎症、血栓、血管畸形、脑干病变、延髓空洞症及眶部肿瘤、炎症等。

2、脊髓MRI:检查有无脊髓空洞症,肿瘤,炎症等。

3、甲状腺检查、血糖检查、颈部、肺部和咽部的X线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瞳孔如锯齿或梅花状:瞳神干缺,指瞳孔失去正圆状态,追缘如锯齿或梅花状。

重症所遗留下来的后果,最终也可导致失明。

瞳孔变白:瞳孔区域由黑变白,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

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除此之外,还有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糖尿病,眼外伤等原因。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的反应以及对近距离物体的调节能力。

通过对瞳孔的评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任何潜在的疾病或损伤。

以下是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1. 瞳孔大小评分标准:- 评分为1:瞳孔直径小于2毫米。

- 评分为2:瞳孔直径在2-4毫米之间。

- 评分为3:瞳孔直径在4-6毫米之间。

- 评分为4:瞳孔直径大于6毫米。

2. 光反应评分标准:- 评分为1:瞳孔对光无反应。

- 评分为2:瞳孔对光有轻微反应,但反应迟钝。

- 评分为3:瞳孔对光有适当的反应,但反应速度较慢。

- 评分为4:瞳孔对光有迅速且正常的反应。

3. 调节能力评分标准:- 评分为1:瞳孔对近距离物体没有调节能力。

- 评分为2:瞳孔对近距离物体有轻微调节能力,但调节幅度有限。

- 评分为3:瞳孔对近距离物体有适当的调节能力,但调节幅度较小。

- 评分为4:瞳孔对近距离物体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能够迅速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

4. 总分评估:- 将瞳孔大小、光反应和调节能力的评分相加,得到总分。

- 总分范围为3-12分,分数越高表示瞳孔功能越正常。

通过以上评分标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瞳孔评估结果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瞳孔评估结果异常,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以确定潜在的疾病或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评估评分标准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医生在评估瞳孔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患者的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来做出最终判断。

因此,在进行瞳孔评估时,医生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瞳孔大小、对光的反应以及对近距离物体的调节能力的临床技术。

通过评分标准,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并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或损伤。

评分标准包括瞳孔大小、光反应和调节能力三个方面,通过相加得到总分。

医生在进行瞳孔评估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瞳孔指虹膜中央的圆孔。

正常瞳孔的直径大小随光线强弱而变化,一般新生儿和老年人的瞳孔直径约2mm,成人为4~5mm。

在自然光下,当瞳孔直径<2mm 者为瞳孔缩小,>5mm者为瞳孔散大。

瞳孔异常指瞳孔大小、位置、形态和对光反射等异常。

虹膜有两种平滑肌,围绕瞳孔的环形肌是瞳孔括约肌,呈放射直行的是瞳孔散大肌,它们分别受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光反射:光刺激视网膜,神经冲动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到达顶盖前核,再绕中脑导水管到双侧E-W核(动眼神经核的一部分),经副交感神经传出通路到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引起缩瞳。

调节反射:视网膜兴奋经视神经传导大脑枕叶皮质,再至额中回后部眼球协同运动中心枢,经皮质延髓束到E-W核,由此核发出纤维经动眼神经至双侧内直肌而出现眼球内聚;同时发出副交感纤维至瞳孔括约肌,引起缩瞳。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虹膜异常1、先天性虹膜异常(1)先天性无虹膜。

生后即无虹膜,瞳孔大至角膜缘,常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眼颤等。

(2)虹膜缺损。

多在虹膜下部出现大小不等、形为瓜子的尖端向外的缺损,常合并脉络膜缺损。

(3)小瞳孔。

直径1mm左右,用散瞳剂多无效。

(4)多瞳症。

除瞳孔外,虹膜上还有数个空洞,每个瞳孔又各有其括约肌。

2、后天性虹膜异常(1)虹膜萎缩。

虹膜局部色泽灰白色,正常纹理消失。

见于带状疱疹、结核病等。

(2)虹膜后粘连。

因炎症致虹膜粘于晶状体,造成瞳孔形状不规则和虹膜萎缩。

二、麻痹性瞳孔散大病变在瞳孔反射中枢(E-W核)与睫状神经节之间,瞳孔呈中度散大;若病变在睫状神经节以后的路径,则瞳孔极度散大。

它们主要病因有脑外伤、血管性病、炎症、肿瘤、先天性病等。

1、动眼神经麻痹。

可有下列全部或部分表现:患侧眼睑下垂、眼球向上、下、内运动障碍,瞳孔不同程度散大,光反应减弱或消失,调节反射障碍。

2、肌强直性瞳孔。

又称Adie瞳孔,合并腱反射消失时,称Adie瞳孔综合征。

瞳孔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瞳孔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瞳孔大小异常可能是由于疾病、 药物、外伤等原因引起的
瞳孔大小异常的诊断需要结合 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 室检查等
瞳孔大小异常的诊断方法包Leabharlann 直接观察、瞳孔反射、瞳孔对 光反射等
瞳孔大小异常的诊断结果需要 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 否存在异常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监测瞳孔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根据并发症的类型 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 的并发症,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患者的 生活方式,如避免强光刺激、 保持良好的作息等,以减轻
并发症的影响。
瞳孔异常类型:包括瞳孔大小、 形状、颜色等异常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 度用眼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 问题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 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佩 戴墨镜或遮阳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过度劳累
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 惯,避免长时间近
距离用眼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及时发现和治疗眼
物理治疗:进行 热敷、冷敷等物 理治疗方法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 示进行治疗,不要擅自改变治 疗方案。
手术治疗:了解手术的风险和 收益,与医生充分沟通,确保 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治疗: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 食等,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进行对 症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以及瞳孔的对称性。

通过评估瞳孔的状态,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一套瞳孔评估评分标准,以匡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瞳孔状态。

评分标准:1. 瞳孔大小:- 评分0:瞳孔直径小于2mm;- 评分1:瞳孔直径在2-4mm之间;- 评分2:瞳孔直径在4-6mm之间;- 评分3:瞳孔直径大于6mm。

2. 瞳孔对光反应:- 评分0:瞳孔对光无反应;- 评分1:瞳孔对光反应迟钝;- 评分2: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3. 瞳孔对称性:- 评分0:瞳孔不对称,差异大于1mm;- 评分1:瞳孔稍微不对称,差异在0.5-1mm之间;- 评分2:瞳孔对称。

评分解释:- 总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示瞳孔状态越正常;- 总分为4-5分,表示瞳孔状态轻度异常;- 总分为2-3分,表示瞳孔状态中度异常;- 总分为0-1分,表示瞳孔状态严重异常。

临床应用:- 评估瞳孔大小可以匡助医生判断瞳孔的收缩和扩张情况,进而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评估瞳孔对光反应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瞳孔神经传导是否正常;- 评估瞳孔对称性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瞳孔神经损伤。

注意事项:- 在进行瞳孔评估时,医生应确保光线充足,以便准确观察瞳孔状态;- 评估瞳孔时,医生应注意患者的瞳孔直径、对光反应以及对称性,并记录相关数据;- 瞳孔评估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案例分析:患者A,男性,40岁,主诉头痛和视力含糊。

医生进行瞳孔评估如下:- 瞳孔大小评分:评分2;- 瞳孔对光反应评分:评分1;- 瞳孔对称性评分:评分0。

根据评分标准,患者A的总分为3分,表示瞳孔状态中度异常。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神经系统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工具,可以匡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瞳孔状态。

临床评估瞳孔

临床评估瞳孔

临床评估瞳孔
瞳孔瞳孔变化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等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指征,认真、细致、准确地观察瞳孔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瞳孔要注意两个方面:⑴瞳孔的形状、大小变化:正常人瞳孔呈圆形、边缘整齐、两侧对等。

在自然光线下直径约为2. 5-4mmo
1)瞳孔散大:瞳孔直径大于5mm,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颠茄类药物中毒等。

2)瞳孔缩小:瞳孔直径小于2mm,常见于有机磷农药、吗啡、氯丙嗓等药物中毒。

3)瞳孔不等大:两侧瞳孔大小不一,常见于脑外伤等。

⑵瞳孔对光反应:用拇指和食指分开上下限险露出眼球,用聚光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以观察瞳孔对光线的反应。

正常人对光线反应灵敏。

当光线照射瞳孔时,瞳孔立即缩小,移去光线或闭合眼脸后又可增大。

用手电筒百接照射瞳孔时,其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称瞳孔对光反应消失。

常见于危重或昏迷病人。

瞳孔变形诊断详述

瞳孔变形诊断详述

瞳孔变形诊断详述*导读:瞳孔变形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可以利用眼科CT、MRI检查等检查来进行诊断。

瞳孔变形的鉴别诊断:瞳孔大小不等:指双侧瞳孔不等大,且变化不定。

两侧瞳孔直径不等大为'瞳孔不等',除极少数可以是生理变异或由于两眼受光照不等所引起外,均属病理性的。

瞳孔固定:中毒的眼部症状,瞳孔散大,固定不移。

瞳孔不对称:昏迷或者用眼习惯不良。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瞳孔直接观察到眼底的情况,而瞳孔的异常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反映:瞳孔呈现白色,即医学上所说的“白瞳”,往往是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病症的反映;瞳孔红色,有可能是眼底出血的表现;瞳孔及整个黑眼珠颜色变浅,则预示着有免疫性疾病,例如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等。

除了颜色方面的变化以外,瞳孔形状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如果瞳孔不圆,也能说明全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如果两个瞳孔不等大或者不等圆,则说明中枢神经出了问题,可能有肿瘤压迫或脑外伤等;如果瞳孔放大,则说明病人的生命可能危在旦夕。

由于瞳孔可以反映出多种疾病,而且容易观测,所以一旦发现瞳孔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观察瞳孔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眼睑分开,露出眼球,仔细观察。

也可用手电筒来测试瞳孔对光线的反应,正常的瞳孔对光线反应灵敏,光线照射时,瞳孔立即缩小,光线移走则迅速复原,而且两个瞳孔的反应应当是同步的。

现在有些年轻人喜欢戴有色的隐形眼镜,因为这种眼镜可以让瞳孔放大,使人显得更有精神。

但它们的透气性往往很差,不利于眼睛的健康,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尽量少戴。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瞳孔变形的诊断,瞳孔变形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瞳孔变形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瞳孔传出异常

瞳孔传出异常

瞳孔功能障碍一、传出异常(一)基本流程1.确定瞳孔是否等大—若不等大—提示存在虹膜(瞳孔开大肌或瞳孔括约肌功能障碍)或其支配神经障碍2.确定是差异程度在明处更明显还是在暗处更明显(二)在暗处更明显的瞳孔不等一)生理性瞳孔不等特点:1.在暗处大约20%的正常人双瞳不等,在室内光下约10%的正常人双瞳不等(双瞳直径差≥0.4mm)。

2.双瞳直径差一般≤0.6mm。

少数可大1mm二)horner综合征:临床表现:1.眼裂小,眼球内陷:机制:交感神经功能受损——上睑及下睑内平滑肌(Mullier肌)瘫痪——上睑下垂、下睑上抬。

2.瞳孔缩小特点:1)双侧瞳孔不等在黑暗环境中更加明显,在光线明亮时可减弱或消失。

(机制:光线明亮时双侧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双侧瞳孔趋于接近等大)2)散大迟滞:关灯后正常侧瞳孔迅速散大至最大位置,而Horner瞳孔散大慢。

3)反常性瞳孔散大: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儿茶酚胺可引起瞳孔的显著散大(机制:瞳孔开大肌失神经支配后对儿茶酚胺类物质超敏)4)同侧虹膜色素脱失:主要见于先天性Honer综合征,后天获得性少见。

机制:交感神经功能受损——瞳孔开大肌瘫痪,瞳孔括约肌相对功能亢进——瞳孔缩小。

3.同侧面部血管舒缩障碍或排汗障碍——患侧无汗/少汗,面部及结膜的潮红等。

——提示中枢性或节前性Horner综合征。

诊断试验:1.关灯后引入突发噪音:正常侧——瞳孔迅速散大,而Horner瞳孔散大迟滞机制:进入黑暗环境后交感神经兴奋至瞳孔瞳孔开大肌兴奋,突发的噪音引起支配开大肌的交感释放增加,均可使得正常眼瞳孔散大,但Horner瞳孔上述机制均缺乏,瞳孔不能显著散大,使双瞳不等大明显2.可卡因试验方法:关灯条件下检查;于双眼中滴入10%的可卡因溶液(40~60min达高峰)结果:正常眼——45分内瞳孔扩大至8mm或以上。

规定45分钟后双瞳直径差大于或等于0.8mm,提示不扩大侧失交感支配。

机制:可卡因1)不能扩张失交感支配的瞳孔;2)不影响副交感神经;3)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从而使去甲肾上腺素持续存在于交感神经末梢与平滑肌间,使有交感支配的瞳孔开大肌持续收缩horner综合征的定位:1.中枢性horner综合征特点:1)几乎均为单侧(交感的传出走行于脑干及颈髓外侧)2)多伴有定位体征:如Wallenberg综合征2.节前性horner综合征特点:特征性的无汗:一侧头部、面部及锁骨上的颈部皮肤均受累的无汗(中枢性也可有相同的表现)常见病因:1)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肺癌、乳腺癌2)颈动脉鞘后方肿瘤,可表现为Rowland Payne综合征(节前性Horner综合征伴同侧膈神经、迷走神经及喉返神经麻痹),如神经鞘瘤、纵隔肿瘤3)外伤手术:如C8或T1椎间盘突出、臂丛损伤、气胸、冠脉旁路手术、起搏器置入,硬膜外麻醉误入或胸膜间麻醉剂在肺尖处颈胸膜吸收入颈胸神经节,胸腔引流管、血管插管、枪弹伤3.节后性horner综合征病因:1.颈内动脉本身的病变或者沿着颈动脉走行的病变(常见原因):颈动脉夹层,颈部肿瘤、颈部炎症性疾病、颈部占位、颈部淋巴结2.同侧的Horner综合征、舌肌麻痹、咽部感觉缺失、吞咽困难(后组颅神经)提示可能的鼻咽部或经静脉孔肿瘤。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

它可以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功能、瞳孔反射和眼部疾病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评估的评分标准,以匡助医务人员准确、一致地进行瞳孔评估。

1. 瞳孔大小评分:- 4分:瞳孔直径正常(2-6mm)- 3分:瞳孔直径轻度异常(1-2mm或者6-7mm)- 2分:瞳孔直径中度异常(0.5-1mm或者7-8mm)- 1分:瞳孔直径重度异常(小于0.5mm或者大于8mm)- 0分:无法评估瞳孔大小2. 瞳孔形状评分:- 2分:瞳孔形状正常(圆形)- 1分:瞳孔形状轻度异常(稍微不规则)- 0分:瞳孔形状明显异常(不规则)3. 瞳孔反应评分:- 2分:瞳孔对光反应正常(缩小或者扩大)- 1分:瞳孔对光反应轻度异常(缩小或者扩大迟缓)- 0分:瞳孔对光反应明显异常(无反应)4. 瞳孔对近距离对焦评分:- 2分:瞳孔对近距离对焦正常(收缩)- 1分:瞳孔对近距离对焦轻度异常(稍微不收缩)- 0分:瞳孔对近距离对焦明显异常(不收缩)5. 瞳孔对远距离对焦评分:- 2分:瞳孔对远距离对焦正常(扩大)- 1分:瞳孔对远距离对焦轻度异常(稍微不扩大)- 0分:瞳孔对远距离对焦明显异常(不扩大)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各项评分相加,得出瞳孔评估总分。

评分越高,瞳孔状态越正常。

医务人员可以根据瞳孔评估总分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眼部疾病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评估应该在充分的光线条件下进行,并且应该对两只眼睛分别进行评估。

同时,评估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避免对瞳孔造成过度刺激。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临床实践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眼部疾病的重要信息。

通过准确、一致地进行瞳孔评估,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引言概述:瞳孔评估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指根据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等指标来对患者进行评分,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一、瞳孔大小评分标准1.1 瞳孔大小正常范围:在光照条件下,正常人的瞳孔直径为2-4毫米。

1.2 瞳孔扩张异常:瞳孔扩张不良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

1.3 瞳孔过度扩张:瞳孔过度扩张可能是因为颅内压增高、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

二、瞳孔对光反应评分标准2.1 瞳孔对光反应正常:在光照条件下,瞳孔能够迅速收缩并保持一定的大小。

2.2 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应迟钝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

2.3 瞳孔对光反应消失:瞳孔对光反应完全消失可能是由于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或脑死亡等原因引起。

三、瞳孔形状评分标准3.1 瞳孔形状正常:瞳孔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

3.2 瞳孔形状异常:瞳孔呈现不规则形状可能是由于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

3.3 瞳孔形状不对称:瞳孔两侧大小不一可能是由于眼部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原因引起。

四、瞳孔反射评分标准4.1 瞳孔反射正常:在光照条件下,瞳孔能够快速收缩并保持一定的大小。

4.2 瞳孔反射异常:瞳孔反射迟钝或异常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

4.3 瞳孔反射消失:瞳孔反射完全消失可能是由于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或脑死亡等原因引起。

五、瞳孔评估评分的临床意义5.1 瞳孔评估评分是临床上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

5.2 瞳孔评估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

5.3 瞳孔评估评分可以指导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结: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重要的评估方法,通过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形状和反射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病情。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以及瞳孔的对称性。

它可以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信息,对于判断患者的神经状态和诊断疾病非常有匡助。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了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评估的评分标准。

1. 瞳孔大小评分:- 4分:瞳孔直径在2-6mm之间,对称且正常。

- 3分:瞳孔直径小于2mm或者大于6mm,但对称。

- 2分:瞳孔直径不对称,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 1分:瞳孔直径不对称且超出正常范围。

- 0分:瞳孔无法评估或者缺失。

2. 对光反应评分:- 4分:瞳孔对光反应迅速且正常。

- 3分:瞳孔对光反应迟钝,但仍有反应。

- 2分:瞳孔对光反应极其迟钝,但仍有轻微反应。

- 1分:瞳孔对光反应几乎没有反应。

- 0分:瞳孔无法评估或者缺失。

3. 瞳孔对称性评分:- 4分:两侧瞳孔彻底对称。

- 3分:两侧瞳孔基本对称,但有轻微差异。

- 2分:两侧瞳孔明显不对称。

- 1分:两侧瞳孔极不对称。

- 0分:瞳孔无法评估或者缺失。

4. 总分评定: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评分,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

- 10分:瞳孔评估正常,无异常。

- 7-9分:瞳孔评估轻度异常,需要持续观察。

- 4-6分:瞳孔评估中度异常,需进一步检查或者治疗。

- 0-3分:瞳孔评估重度异常,需要紧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评估评分标准仅作为一种参考工具,医生在评估瞳孔时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此外,瞳孔评估评分标准可能因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背景而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瞳孔评估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通过准确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和对称性,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神经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具,对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诊断疾病至关重要。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标题:瞳孔评估评分标准引言概述:瞳孔评估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生理状况。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指根据患者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评分,以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的内容和相关知识。

一、瞳孔大小评分标准1.1 瞳孔大小正常范围:成人瞳孔直径为2-4毫米,婴儿为2-6毫米。

1.2 瞳孔过大的评分标准:瞳孔直径超过6毫米,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1.3 瞳孔过小的评分标准:瞳孔直径小于2毫米,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状态的表现。

二、瞳孔对光反应评分标准2.1 对光反应正常的评分标准:瞳孔对光反应迅速、明显,双侧瞳孔大小一致。

2.2 对光反应迟钝的评分标准:瞳孔对光反应迟缓,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的表现。

2.3 对光反应消失的评分标准:瞳孔对光无反应,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表现。

三、瞳孔形状评分标准3.1 瞳孔形状正常的评分标准:瞳孔呈圆形,边缘光滑。

3.2 瞳孔形状不规则的评分标准:瞳孔呈不规则形状,可能是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的表现。

3.3 瞳孔形状椭圆的评分标准:瞳孔呈椭圆形状,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表现。

四、瞳孔对比评分标准4.1 瞳孔对比正常的评分标准:双侧瞳孔大小一致,对光反应一致。

4.2 瞳孔对比不一致的评分标准:双侧瞳孔大小不一致,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对称的表现。

4.3 瞳孔对比异常的评分标准:双侧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均异常,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五、瞳孔评估在临床中的应用5.1 瞳孔评估在急救中的作用:瞳孔评估能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急救措施。

5.2 瞳孔评估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瞳孔评估可帮助神经外科医生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5.3 瞳孔评估在神经重症监护中的作用:瞳孔评估是神经重症监护中重要的生命体征监测指标之一,可用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情况。

瞳孔查体攻略,再也不怕被主任CUE了!

瞳孔查体攻略,再也不怕被主任CUE了!

瞳孔查体攻略,再也不怕被主任CUE了!在神经内科工作中,瞳孔的观察是神经系统查体重要的一部分,观察瞳孔的状态以及瞳孔对光反射的变化对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

1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观察瞳孔时,需要评估其大小、形状、是否等大、是否规则等。

正常情况下,瞳孔呈圆形,直径一般在 2~6 mm 之间,平均直径为 4 mm。

一般认为,在室内光线下,瞳孔小于2 mm 称瞳孔缩小,大于5 mm 称瞳孔散大。

瞳孔的大小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散大肌)共同调节的。

当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损伤时出现瞳孔散大,而交感神经纤维损伤时出现瞳孔缩小。

但影响瞳孔直径并非仅由落入眼球的光亮调节,眼外的刺激也可引起瞳孔直径的大小改变。

剧烈疼痛或有强大的精神刺激,都可导致瞳孔扩大。

图 1. 眼内肌的交感神经支配图 2. 眼内肌的副交感神经支配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后,需进一步完善瞳孔的反射检查,瞳孔反射可分为瞳孔对光反射和瞳孔调节反射。

2瞳孔对光反射定义:瞳孔对光反射指用强光照射眼睛时,出现瞳孔缩小的反应。

其中,被照射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另一侧的瞳孔缩小,称为间接对光反射。

其中起自视网膜的纤维在视交叉处有部分交叉,以及顶盖前区发出的纤维一部分至同侧 E-W 核,另一部分经中央灰质(后联合)越过中线,至对侧 E-W 核。

所以照射一眼时,能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3瞳孔调节反射定义:两眼由远及近地注视近物时,可使双侧瞳孔缩小,晶状体凸度增加和两眼向内侧辐辏三方面反应。

- 辐辏:双眼内直肌同时收缩,使双眼轴对向物体,使物体影像恰好落在视网膜的相应部位,即视力最敏感区。

- 调节: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圆,使其屈光力增强,从而让近视野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 瞳孔收缩:瞳孔缩小使物体尽可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

检查方法:先让患者注视远方,把被注视物(常为检查者手指)移至患者眼前,并嘱其注视手指,此时双眼球转向内侧注视目标,同时瞳孔缩小。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瞳孔反应。

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和对近距离对焦的反应,可以获取有关患者神经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1. 瞳孔大小评估- 评分1:瞳孔大小对称,直径在2-6毫米之间。

- 评分2:瞳孔大小对称,直径小于2毫米或大于6毫米。

- 评分3:瞳孔大小不对称,直径在2-6毫米之间。

- 评分4:瞳孔大小不对称,直径小于2毫米或大于6毫米。

2. 瞳孔形状评估- 评分1:瞳孔形状对称,圆形或椭圆形。

- 评分2:瞳孔形状不对称,不规则形状。

- 评分3:瞳孔形状不对称,呈现锐角或钝角。

- 评分4:瞳孔形状不对称,呈现其他异常形状。

3. 对光反应评估- 评分1:瞳孔对光反应正常,迅速收缩和扩张。

- 评分2: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收缩和扩张速度较慢。

- 评分3:瞳孔对光反应异常,收缩或扩张不完全。

- 评分4:瞳孔对光反应消失,无任何反应。

4. 对近距离对焦反应评估- 评分1:瞳孔对近距离对焦反应正常,迅速收缩和扩张。

- 评分2:瞳孔对近距离对焦反应迟钝,收缩和扩张速度较慢。

- 评分3:瞳孔对近距离对焦反应异常,收缩或扩张不完全。

- 评分4:瞳孔对近距离对焦反应消失,无任何反应。

5. 瞳孔评估总分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将各项评分加总,得出最终的瞳孔评估总分。

总分越低表示瞳孔反应越正常,总分越高表示瞳孔反应异常。

通过以上评分标准,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瞳孔反应进行客观的评估和记录。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这些评分标准也可以用于临床研究和教学,提高瞳孔评估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评估评分标准只是一种参考工具,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此外,标准中所提到的评分仅供参考,具体的评分范围和评分等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瞳孔观察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全文)

瞳孔观察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全文)

瞳孔观察的方法和临床意义(全文)自然光线下:嘱神志清楚患者目视前方,对不能配合的患者,观察者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将患者上下眼睑分开,观察患者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目视前方,观察者一手持手电筒从外向内移动照射,观察瞳孔受到光线刺激后的反应(灵敏、迟钝、消失)。

移开电筒后观察瞳孔是否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双眼睁开,两眼之间用手遮挡,用手电筒从外向内照射一侧瞳孔,同时观察另一侧瞳孔的对光反射。

瞳孔变化是临床护理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有助于昏迷、惊厥、休克、中毒等患者的病情判断。

尤其是对颅脑病变的患者,可以判断颅内病变的部位。

动态、及时、有效的观察瞳孔变化,不仅可以发现疾病的先兆,抓住最佳救治时机,而且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1观察瞳孔的方法自然光线下:嘱神志清楚患者目视前方,对不能配合的患者,观察者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将患者上下眼睑分开,观察患者瞳孔是否等大,形状是否等圆。

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目视前方,观察者一手持手电筒从外向内移动照射,观察瞳孔受到光线刺激后的反应(灵敏、迟钝、消失)。

移开电筒后观察瞳孔是否迅速复原。

间接对光反射:嘱患者双眼睁开,两眼之间用手遮挡,用手电筒从外向内照射一侧瞳孔,同时观察另一侧瞳孔的对光反射。

02、引起瞳孔改变的原因脑缺血缺氧广泛性的严重颅脑损伤脑疝中脑病变脑桥损坏原发性的延髓、颈髓病变03、观察瞳孔变化的临床意义定位,根据瞳孔变化可初步确定病变部位。

双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伴视力完全丧失,神志清楚,表示双侧视神经受损,见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等。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昏迷,表示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小脑扁桃体疝,见于颅内压增高症及临终前。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若神志清楚多表示动眼神经损害,伴有昏迷以及对侧肢体瘫痪者,表示中脑损害。

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常伴有视力障碍,表示原发性视神经损害,见于原发性视神经炎。

瞳孔判断偏瘫的标准

瞳孔判断偏瘫的标准

瞳孔判断偏瘫:关键指标与临床意义一、正常瞳孔的基准特征在健康人体的生理状态下,瞳孔呈现出规整的圆形轮廓。

其双侧大小完全一致,如同经过精密测量般对称,直径通常稳定在2 至5 毫米的区间内。

瞳孔对光线的反应极为精妙且迅速,这是维持正常视觉功能与保护眼睛内部结构的重要生理机制。

当外界光线强度陡然增强时,瞳孔能够在瞬间收缩,仿佛是一道精密的光闸迅速关闭,以此严格控制进入眼内的光线总量,避免过强光线对视网膜造成损伤。

而当光线逐渐变弱,环境趋于昏暗时,瞳孔则会自然而流畅地扩张,恰似缓缓打开的光门,确保有足够的光线能够抵达视网膜,使视觉系统能够清晰地感知周围环境。

这种对光反射的过程不仅迅速,而且双侧同步协调,无论是直接对光反射(即光线照射一侧瞳孔时该瞳孔的收缩反应)还是间接对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瞳孔时另一侧瞳孔的同步收缩),都表现出高度的灵敏性与一致性,是判断瞳孔功能正常与否的核心依据之一。

二、偏瘫相关病变时瞳孔的异常表征(一)瞳孔大小的异常变动1.一侧瞳孔显著扩张1.倘若偏瘫患者出现一侧瞳孔异常增大,其直径超出5 毫米的正常范围,并且对光反射变得极为迟缓甚至彻底丧失,这往往是同侧颅内发生严重病变的强烈警示信号。

例如,当颅内因血管破裂形成血肿,或者由于颅内压力分布严重失衡引发脑疝等危急病症时,紧邻病变区域的动眼神经极易遭受压迫。

动眼神经犹如瞳孔的“指挥官”,一旦受损,其对瞳孔收缩的调控功能即刻瓦解,导致瞳孔失去约束而肆意扩张。

以小脑幕切迹疝这一典型病症为例,当一侧大脑半球因诸如大面积脑出血或严重脑梗死等病变,致使颅内压力急剧升高且不均衡分布时,部分脑组织会像汹涌的潮水般向压力相对较低的区域强行移位,在这一过程中,动眼神经首当其冲受到挤压。

通常在发病初期,患侧瞳孔会出现短暂的收缩,这是神经受刺激的一种应急反应,但随后便会迅速扩张,这种从收缩到扩张的急剧变化过程犹如病情恶化的“冲锋号”,预示着患者的病情正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需要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眼科疾病瞳孔异常诊疗规范

眼科疾病瞳孔异常诊疗规范

瞳孔异常诊疗规范一、麻痹性瞳孔散大【概述】麻痹性瞳孔散大为Iffi孔传出径路及其中枢性损害所致的Iffi孔异常。

按照病变部位分为核性、节前性和节后性及中枢性(核上性)麻痹性瞳孔散大。

核性、节前性和节后性麻痹性瞳孔散大的常见病因有神经系统感染、维生素缺乏脑病、神经退行性变、遗传性运动失调、多发性硬化、中毒、侵及脑干和动眼神经核等的脑部占位性病变,以及累及颅底、脑干和眶上裂、眶内、睫状神经节等的外伤。

中枢性损害导致的麻痹性瞳孔散大是由颅内压增高导致沟回疝而产生的,病因多为脑脓肿、脑出血、脑外伤、颅骨骨折等。

【临床表现】1.因为核性及节前性损害不会使瞳孔括约肌张力完全丧失,故瞳孔呈现中度散大。

2.睫状神经节或睫状短神经病变所致的节后性瞳孔传出通路损害,瞳孔括约肌张力完全消失,睡孔极度散大;且对胆碱能性药物产生超敏感,用0.5%毛果芸香碱点眼可见瞳孔缩小。

3.核上性麻痹性瞳孔散大除瞳孔散大外,眼轮匝肌反射存在,此点与核下性麻痹性Ifi孔散大不同。

4.可伴有原发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如发热、昏迷、抽搐等。

【诊断要点】1.根据瞳孔直径较正常为大的特征,诊断多无疑问。

2.应用CT和MRI等检查,可以了解眶内、颅内出血、骨折和占位性等病变,明确病因。

【治疗方案及原则】1.请神经科会诊,积极治疗可能的原发病。

2.对由于眶部占位或外伤后骨折、血肿等因素导致的麻痹性瞳孔散大,可根据情况考虑手术摘除肿物、眶内减压或眶壁骨折整复等手术治疗,手术后给以营养神经和扩张血管性药物辅助治疗。

3.因睡孔散大而致畏光严重者,可配戴有色眼镜。

二、痉挛性瞳孔散大【概述】痉挛性瞳孔散大是由于交感中枢或其交感路上的病灶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瞳孔扩大。

病变可位于下丘脑、中脑、延髓、颈髓、交感神经链等部位。

常见的病因有肿物、脑炎、脊髓空洞症、脊神经根瘤、胸血管瘤、纵隔瘤、胸膜结核、咽后肿瘤、甲状腺瘤、颈部外伤出血、左主动脉弓扩张、急性胆囊炎、结肠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中脑后联合(顶盖前核)损伤
• 双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 辐辏反射存在
即:光反射与辐辏反射分离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顶盖前区与缩瞳核之间损伤
• 病侧直接、间接对 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 对侧正常
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
①动眼神经病变; ②交感神经病变; ③强直性瞳孔
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 动眼神经病变
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动眼神经病变原因
• 外伤 :如眼眶与眶尖骨折。 • 脑肿瘤:如海绵窦肿瘤、岩骨尖肿瘤、脑
干肿瘤。 • 动脉瘤:如基底动脉瘤,交通动脉瘤等 • 其他:海绵窦血栓形成,颅内手术等
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Horner综合征 交感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瞳孔缩小 上睑下垂 出汗异常 眼球内陷
• 瞳孔异常不是扩大就是缩小 可能为痉挛性,也可能为麻痹性
瞳孔的观察与测量
瞳孔光反射与近反射的观察
二、瞳孔的神经支配/生理反射
• 两组平滑肌纤维控制瞳孔大小: 1、瞳孔括约肌:环形肌,由动眼神经的 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缩小 2、瞳孔扩大肌:呈放射状,由交感神经 系统支配。 扩大
瞳孔反射有5种
瞳孔光反射
是指受到光线刺激后引起瞳孔缩小的反射。
分为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
• 光线→视网膜→视觉冲动+光反射传入纤维冲动→
与视觉纤维伴行入颅,伴行部分交叉进入视束 →接近外侧膝状体→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 臂→中脑顶盖前区→E-W核。
• 光反射传入纤维在顶盖前核内交换神经元后,一部份纤维绕过大脑导水管,与同侧EW核相联系;另一部份纤维经后联合(即为顶盖前区?)交叉到对侧,与对侧的E-W 核联系。(交叉结果→间接对光反射)
传入性与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①单侧眼球或视交叉前神经病变,有黑朦性 瞳孔强直、Marcas Gunn瞳孔;
②视交叉病变; ③视束病变; ④外侧膝状体(不包括外侧膝状体病变,因光反射纤维不进外侧膝状体)
至顶盖前区病变; ⑤中脑顶盖前区病变;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视神经损伤
• 瞳孔扩大 • 病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 对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 常见原因:
• 观察:瞳孔扩大、上睑下垂,眼球向上、向 内、向下运动障碍。
• 光反射: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 昏迷患者:瞳孔扩大和光反应消失是检查动
眼神经损伤的最简单方法。
动眼神经病变原因 • 脑疝:
• 两侧瞳孔不等大 • 瞳孔变化情况:
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
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对光反应消失
脑疝继续发展
下丘脑交感中枢
C8-T2前角 颈上交感神经节
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从
直接
加入
睫状神经节 第Ⅲ、Ⅳ、Ⅴ、
Ⅵ颅神经
上睑提肌、眼眶肌、瞳 孔开大肌、汗腺及血管
颈上交感神经节
瞳孔扩大
三 神经系统疾病瞳孔异常
1、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E-W核前病变) 2、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副交感与交感N病变) 3、病因不明的瞳孔运动障碍(强直性瞳孔等)
瞳孔异常 定位诊断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裘项旭
主要内容
一、 瞳孔异常的定义 二、瞳孔的神经支配/生理反射 三、瞳孔异常的常见原因 四、瞳孔异常药物试验
一、瞳孔异常定义:
瞳孔大小、位置、形态和对光反射等异常。
• 正常瞳孔大小约为3~4mm。
• 瞳孔扩大:瞳孔直径>5mm • 瞳孔缩小:瞳孔直径<2mm
• 如果是顶盖前区病变,只影响光反射径路及交感 神经下行纤维,而不影响辐辏及调节反射。
近 反 射 通 路 示 意 图
光-近分离
• 对光反射消失、近反射存在,或对光反射 减弱、近反射比对光反射强时,即为光-近 分离。
• 主要见于:Adie瞳孔、Argyll-Roberson瞳孔。
瞳孔扩大肌的神经支配
视乳头炎 视神经压迫 高颅压等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视交叉正中损伤
• 双眼颞侧瞳孔直接对 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 常见病因:
• 垂体肿瘤 • 颅咽管瘤 • 结节脑膜瘤等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视束损伤
• 病侧鼻侧瞳孔对光反 射减弱或消失
• 对侧颞侧瞳孔对光反 射减弱或消失
• 常见病因:
• 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
• 集合反射包括辐辏反射和调节反射。(备注)
近反射的反射通路
尚未确切肯定
一般认为:调节作用是通过大脑皮质来完成的。
• 传入途径与视路相同。
• 传出纤维发自纹状周围区→枕叶-中脑束→ 两侧动眼神经缩瞳核和两侧动眼神经的内 直肌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 神经→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司瞳孔缩小 和晶体的调节作用。由内直肌核发出的纤 维到达双眼内直肌,使两眼产生集合作用 (辐辏作用)。 (备注)
视交叉
节后纤维
视束
睫状神经节
上丘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两侧E-W核
近反射
• 当两眼同时注视一个近处目标时,两眼同 时产生瞳孔缩小,晶体变凸(调节 )及 两眼向内侧集合运动,这三种联合反射称 为近反射。 (备注)
• 目的:是使外界物体成像清晰并投射在两 眼的黄斑上。
• 管辖:由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来完成。 • 婴儿无近反射现象。 •
辐辏反射 调节反射 集合反射
• 辐辏反射:嘱被检查者注视1米以外的目 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 标逐渐移近被检查者鼻根部(距鼻根部 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 称为辐辏反射。
• 调节反射:嘱患者注视正前方1米远以外 检查者的食指,然后迅速移动食指至患 者鼻根部10厘米左右,正常时可见双瞳 缩小,称为调节反射。
• 对光反射 • 暗反射 • 近反射 • 睑反射 • 意识感觉反射
• 前3种反射有诊断价值。
瞳孔反射检查注意点
• 瞳孔对光反射和暗反射应在暗室中进行. • 当用灯光照射右眼,观察左眼的间接对光
反射时,检查者应将手放在鼻梁部分,以 避免光线射入左眼. • 近反射的观察一般在明室,检查时应让患 者临窗注视无限远后,突然令患者注视眼 前约30cm的目标,并比较瞳孔的改变.
• E-W核纤维出中脑脚间窝前加入动眼神经→睫
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 传导径路上损害→瞳孔光反射减弱消失和瞳孔散大。
(备注)
• 瞳孔光反射的纤维不进入外侧膝状体,所以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枕叶视觉中枢损害 引起的中枢性失明光反射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失。
瞳孔收缩及光反射通路 示意图
光线
瞳孔缩小
视神经
瞳孔括约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