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师规培
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师规培培训对象在基层实践基地进行6个月的培训,主要研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医学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接受实际的临床实践训练。
基层实践基地应当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条件,包括有完备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有一定的病人流量、有相应的医疗管理和卫生教育工作等。
基层实践期间,学员应当完成一定的临床任务,并且参与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工作中去,积极开展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意识。
基层实践基地应当为学员提供良好的研究和实践环境,同时注重学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实践。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理论培训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包括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有关法律法规、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临床专业相关理论、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
时间安排可集中或分散在3年培训过程中完成,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集中面授、远程教学、临床医学系列讲座、专题讲座、临床案例讨论、读书报告会等。
临床技能培训内容详见各科室轮转具体要求。
内科、神经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感染疾病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和选修科室等,都是规范化培训的科室。
例如,精神科规范化培训需要掌握常见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抑郁等,以及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的常见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原则和基本治疗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转诊。
此外,还需要熟悉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以及社区接诊精神疾病时的注意事项。
了解酒与药物依赖的识别、处理原则和转诊指征,以及精神病人的社区家庭康复原则与方法。
规范化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科医师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规范化培养工作,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一、定义中医全科医学是整合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综合性中医学临床二级学科。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二、培养对象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要求接受培养的人员;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培养时间个月。
因特殊年,实际培养时间不少于33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时间为3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省级及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培养基地进行。
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基层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97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汇编四、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五、培养方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具体办法由各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制定本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二)基层实践培训。
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注:各培训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三、培养内容和要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和临床技能培训。
理论培训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主要包括①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②有关法律、法规(具体见附表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推荐目录);③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④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⑤临床专业相关理论。
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doc
目录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理学部分⋯⋯⋯⋯⋯⋯⋯⋯⋯⋯⋯⋯⋯⋯⋯⋯⋯⋯⋯⋯⋯⋯⋯⋯⋯⋯ 5 第三章床部分⋯⋯⋯⋯⋯⋯⋯⋯⋯⋯⋯⋯⋯⋯⋯⋯⋯⋯⋯⋯⋯⋯⋯⋯⋯ 6 (一)中医内科⋯⋯⋯⋯⋯⋯⋯⋯⋯⋯⋯⋯⋯⋯⋯⋯⋯⋯⋯⋯⋯⋯⋯⋯⋯⋯⋯⋯ 61. 呼吸内科⋯⋯⋯⋯⋯⋯⋯⋯⋯⋯⋯⋯⋯⋯⋯⋯⋯⋯⋯⋯⋯⋯⋯⋯⋯⋯⋯⋯72.心血管内科⋯⋯⋯⋯⋯⋯⋯⋯⋯⋯⋯⋯⋯⋯⋯⋯⋯⋯⋯⋯⋯⋯⋯⋯⋯⋯⋯103. 消化内科⋯⋯⋯⋯⋯⋯⋯⋯⋯⋯⋯⋯⋯⋯⋯⋯⋯⋯⋯⋯⋯⋯⋯⋯⋯⋯⋯124. 内分泌科⋯⋯⋯⋯⋯⋯⋯⋯⋯⋯⋯⋯⋯⋯⋯⋯⋯⋯⋯⋯⋯⋯⋯⋯⋯⋯⋯145. 瘤科⋯⋯⋯⋯⋯⋯⋯⋯⋯⋯⋯⋯⋯⋯⋯⋯⋯⋯⋯⋯⋯⋯⋯⋯⋯⋯166. 血液科⋯⋯⋯⋯⋯⋯⋯⋯⋯⋯⋯⋯⋯⋯⋯⋯⋯⋯⋯⋯⋯⋯⋯⋯⋯⋯⋯⋯187. 病科⋯⋯⋯⋯⋯⋯⋯⋯⋯⋯⋯⋯⋯⋯⋯⋯⋯⋯⋯⋯⋯⋯⋯⋯⋯⋯⋯⋯208. 神内科⋯⋯⋯⋯⋯⋯⋯⋯⋯⋯⋯⋯⋯⋯⋯⋯⋯⋯⋯⋯⋯⋯⋯⋯⋯⋯⋯229. 湿科⋯⋯⋯⋯⋯⋯⋯⋯⋯⋯⋯⋯⋯⋯⋯⋯⋯⋯⋯⋯⋯⋯⋯⋯⋯⋯⋯⋯24 (二)中医外科⋯⋯⋯⋯⋯⋯⋯⋯⋯⋯⋯⋯⋯⋯⋯⋯⋯⋯⋯⋯⋯⋯⋯⋯⋯⋯⋯⋯201. 中医外科(、乳腺或其他病科)⋯⋯⋯⋯⋯⋯⋯⋯⋯⋯⋯⋯⋯⋯212. 中医皮肤科⋯⋯⋯⋯⋯⋯⋯⋯⋯⋯⋯⋯⋯⋯⋯⋯⋯⋯⋯⋯⋯⋯⋯⋯⋯⋯283. 肛科⋯⋯⋯⋯⋯⋯⋯⋯⋯⋯⋯⋯⋯⋯⋯⋯⋯⋯⋯⋯⋯⋯⋯⋯⋯⋯⋯⋯24 (三)中医科⋯⋯⋯⋯⋯⋯⋯⋯⋯⋯⋯⋯⋯⋯⋯⋯⋯⋯⋯⋯⋯⋯⋯⋯⋯⋯⋯25 (四)中医儿科⋯⋯⋯⋯⋯⋯⋯⋯⋯⋯⋯⋯⋯⋯⋯⋯⋯⋯⋯⋯⋯⋯⋯⋯⋯⋯⋯⋯27 (五)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291. 灸科⋯⋯⋯⋯⋯⋯⋯⋯⋯⋯⋯⋯⋯⋯⋯⋯⋯⋯⋯⋯⋯⋯⋯⋯⋯⋯⋯⋯⋯292. 推拿科⋯⋯⋯⋯⋯⋯⋯⋯⋯⋯⋯⋯⋯⋯⋯⋯⋯⋯⋯⋯⋯⋯⋯⋯⋯⋯⋯⋯⋯303. 中医康复科⋯⋯⋯⋯⋯⋯⋯⋯⋯⋯⋯⋯⋯⋯⋯⋯⋯⋯⋯⋯⋯⋯⋯⋯⋯⋯⋯32 (六)中医骨科⋯⋯⋯⋯⋯⋯⋯⋯⋯⋯⋯⋯⋯⋯⋯⋯⋯⋯⋯⋯⋯⋯⋯⋯⋯⋯⋯33(七)中医五官科⋯⋯⋯⋯⋯⋯⋯⋯⋯⋯⋯⋯⋯⋯⋯⋯⋯⋯⋯⋯⋯⋯⋯⋯⋯⋯⋯351. 中医耳鼻咽喉科⋯⋯⋯⋯⋯⋯⋯⋯⋯⋯⋯⋯⋯⋯⋯⋯⋯⋯⋯⋯⋯⋯⋯⋯⋯352. 中医眼科⋯⋯⋯⋯⋯⋯⋯⋯⋯⋯⋯⋯⋯⋯⋯⋯⋯⋯⋯⋯⋯⋯⋯⋯⋯⋯⋯⋯37 (八)急科(含 ICU)⋯⋯⋯⋯⋯⋯⋯⋯⋯⋯⋯⋯⋯⋯⋯⋯⋯⋯⋯⋯⋯⋯⋯⋯⋯49 (九)普外科⋯⋯⋯⋯⋯⋯⋯⋯⋯⋯⋯⋯⋯⋯⋯⋯⋯⋯⋯⋯⋯⋯⋯⋯⋯⋯⋯⋯⋯40 (十)助科室⋯⋯⋯⋯⋯⋯⋯⋯⋯⋯⋯⋯⋯⋯⋯⋯⋯⋯⋯⋯⋯⋯⋯⋯⋯⋯⋯⋯421. 心室⋯⋯⋯⋯⋯⋯⋯⋯⋯⋯⋯⋯⋯⋯⋯⋯⋯⋯⋯⋯⋯⋯⋯⋯⋯⋯⋯422. 放射科⋯⋯⋯⋯⋯⋯⋯⋯⋯⋯⋯⋯⋯⋯⋯⋯⋯⋯⋯⋯⋯⋯⋯⋯⋯⋯⋯⋯433. 中房⋯⋯⋯⋯⋯⋯⋯⋯⋯⋯⋯⋯⋯⋯⋯⋯⋯⋯⋯⋯⋯⋯⋯⋯⋯⋯⋯⋯44 (十一)修⋯⋯⋯⋯⋯⋯⋯⋯⋯⋯⋯⋯⋯⋯⋯⋯⋯⋯⋯⋯⋯⋯⋯⋯⋯⋯⋯⋯⋯44 第四章基践部分⋯⋯⋯⋯⋯⋯⋯⋯⋯⋯⋯⋯⋯⋯⋯⋯⋯⋯⋯⋯⋯⋯⋯⋯⋯45 (一)中医全科医学与社区生服技能⋯⋯⋯⋯⋯⋯⋯⋯⋯⋯⋯⋯⋯⋯⋯⋯⋯45 (二)健康管理⋯⋯⋯⋯⋯⋯⋯⋯⋯⋯⋯⋯⋯⋯⋯⋯⋯⋯⋯⋯⋯⋯⋯⋯⋯⋯⋯⋯46 (三)国家基本公共生服范⋯⋯⋯⋯⋯⋯⋯⋯⋯⋯⋯⋯⋯⋯⋯⋯⋯⋯⋯⋯48 第五章跟学部分⋯⋯⋯⋯⋯⋯⋯⋯⋯⋯⋯⋯⋯⋯⋯⋯⋯⋯⋯⋯⋯⋯⋯⋯⋯49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大纲(试用)(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第一章概述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附件4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临床培养基地标准一、培养基地总体要求(一)基本条件1.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的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或三级中医医院联合二级中医医院。
2.中医医院科室设置基本齐全,包括中医综合病房或门诊、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科室,与开展社区常见病诊疗相适应。
3.科室规模(1)各轮转科室所收治的病种以及临床操作技能应能够满足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的要求。
(2)科室需配备医疗设备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能够满足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3)医疗工作量在带教老师指导下,保证每名学员在中医综合病房或门诊工作期间能够管理5张以上病床,或能够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
(二)师资条件1.带教医师与学员比例不低于1:2。
2.带教医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满3年以上)及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称。
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培训细则要求。
4.有较强的责任心。
(三)教学条件1.有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设备和能容纳60人以上的教室。
2.有培训临床技能的示教室。
3.图书馆藏书的专业种类比较齐全,具有满足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互联网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和设施。
(四)组织与管理要求1.组织结构。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纳入中医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由院级领导分管培训工作。
有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包括医院、科室两级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管理机构和人员)。
2.管理队伍。
专、兼职管理人员有中医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3.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培养基地管理、考试考核等制度。
二、培训科室要求(一)中医内科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1)总床位数≥200张,门诊诊室≥20间。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全科医生是指在临床医疗、健康管理、预防保健和家庭医学等方面具备全面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专业人员。
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制定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应明确培养目标。
全科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掌握基本的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精神科、急诊医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基本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
其次,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应包括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
培养内容应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家庭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另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强全科医生教育教学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全科医生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
此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还应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应参与临床实习和社区实践,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最后,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应注重评估机制的建立。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全科医生教育教学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等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
总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严格按照规范化培养标准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为人民健康服务。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一、前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渊源、深厚内涵和独特特色。
为了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加强全科医生中医学科知识储备,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规范化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制定本标准总则。
二、培养目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具备中医学及其临床应用知识,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可在全科医疗领域开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综合服务的医学人才。
三、培养规模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培养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规模。
培养方式包括全日制本科教育、在职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四、培养要求1. 师资队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有集中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结构应当合理,有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医师为主,老中青结合,有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为骨干。
2. 课程设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课程内容应当全面、系统、实用、前沿。
中医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临床诊疗实践等应当得到重视。
3. 实践环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注重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应当贯穿全科医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包括全科医生全科实践基地、中医临床实习基地、公共卫生实践基地等。
4. 考核评价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体现培养质量和效果。
考核评价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
五、培养过程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过程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过程应当分为学前基础阶段、临床基础阶段、全科实践阶段和毕业实习阶段。
1. 学前基础阶段学前基础阶段是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包括医学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等。
通过学前基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医学科和临床诊疗有一个整体化的了解和基础性的掌握。
全科医学培养的规范标准与考核评价
ABCD
问题诊断
针对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 原因。
反馈与指导
将考核结果和改进措施反馈给全科医生,并进行 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提高专业水平。
04
CATALOGUE
全科医学培养质量的监控与提升
培养过程的监控
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
根据全科医学的特点和需求,制 定全面、系统的培养计划,明确 培养目标和任务。
通过模拟病例或真实患者,评估全科医生在 临床操作中的表现。
科研与学术成果评价
通过查阅全科医生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科研 项目等,评估其科研与学术能力。
考核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成绩分析
对全科医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优势 和不足。
改进措施
根据问题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 强培训、改进教学方法等。
师资力量不足
全科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医学知 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具备全科医学教育背景的师资 力量相对匮乏。
培养模式单一
当前全科医学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 和创新性,难以满足社会对全科医学人才的需求。
对策与建议
明确学科定位
明确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将其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进行建设,制定统一的培养 目标和课程设置。
的发展。
06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全科医学培养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全科医生的 培养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全科医学培养规范标准,可以明确全科医生的培 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为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全科医学培养规范标准的实施需要政府、高校、医疗机构 和全科医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支 持。
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生规培
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生规培一、培训背景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责任,需要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升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规范化的培训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档旨在规范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培的培训内容和标准,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
二、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对各种疾病的基本认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对各种疾病的基本认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临床技能培训:着重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包括体格检查技巧、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常见病例的处理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全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
临床技能培训:着重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包括体格检查技巧、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常见病例的处理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全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
3. 团队合作与沟通培训:全科医生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配合和沟通,因此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包括有效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团队合作与沟通培训:全科医生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配合和沟通,因此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包括有效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4. 医疗管理与健康教育培训:全科医生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还需要参与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管理知识、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策略等。
医疗管理与健康教育培训:全科医生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还需要参与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管理知识、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策略等。
三、培训标准1. 培训时间: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培期限为一年,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培期限为一年,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解读ppt课件
精选务 中的工作方式
• 人性化服务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尊重病人的人 格与尊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病人良好 的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方式:待人和善,耐心倾听陈述;向病人解释 病情;让病人参与决策;告知合并症及预防;指 导正确用药;指导生活方式;关心心理情绪;关 心家庭问题;注重服务细节。
22
三、实施新版本全科医生规范化培 养标准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一)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的执 行力度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不等同于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管理者及带教师资 应当认真阅读培养标准,明确两者间的区 别,认真执行培养标准。
精选ppt课件
23
(二)注意把握各个阶段培训工作的关键环 节
—————————————————————————————— 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
10
冠心病
5
充血性心力衰竭
5
常见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
颤动、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15
精选ppt课件
27
内科临床基本技能要求
准确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
(4)严格的出科考核与阶段考核。
精选ppt课件
25
内科带教病种示例——心血管系统
带教病种: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带教要求:涵盖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
例:高血压病:
掌握:正常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
型,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与
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的急、慢性并
新医改实施后,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3号,进一步规范全科 医生的培养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经 过几轮征求意见,2012年7月,卫生部 正式下发新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标准》。
全科医生要求规范化培养实用标准附件 1 2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制定本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注: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制定本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注: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三、培养内容和要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和基层医疗卫生实践。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篇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加强中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对象:从事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三、培训方法1、结合我院及受培训地区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训内容1、培训内容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要求,内容包括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等。
五、培训管理(一)成立领导组:组长:刘春云副组长:郝进华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闫春兰(二)医院根据下达的培训学员数和轮转计划,具体安排每位培训学员的轮转时间,做好轮训带教的安排实施工作。
- 1 -(三)培训期间实行培训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对象、带教老师及管理人员应及时、准确、详实地将培训过程、培训内容进行登记,并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对指导轮转医师态度不端正、带教不认真的带教老师,医院及时给予批评纠正,对不称职带教老师将取消其带教资格。
医院将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列入科室的年度考核,并与个人奖金挂钩。
(五)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需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参加并认真完成各项培训考核任务。
如有违反,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不予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合格证书。
六、考试考核(一)培训考核分过程考核、结业考核。
全科医生儿科规范化培养标准(2个月)
全科医生儿科规范化培养标准(2个月)1.轮转目的通过儿科培训,学习儿科常见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特殊性;小儿用药特点、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正确配奶的方法;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正常值和测量方法;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2. 基本要求(1)症状学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小儿发热,咳嗽,气促,婴儿哭闹、青紫,头痛,小儿高血压,腹痛,肝脾肿大,腹部肿块,便血,血尿,智力运动发育落后。
(2)小儿生长发育与主要疾病1)小儿生长发育与评估掌握:体重、身长、头围、前囟、牙齿、体格发育指标的正常值测量以及计算方法。
熟悉: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规律。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临床意义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新生儿常见疾病①新生儿窒息掌握:Apgar评分法;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以及转诊指征。
熟悉: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青紫窒息、苍白窒息)及诊断。
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并发症及后遗症。
②新生儿肺炎掌握:新生儿肺炎的预防措施及转诊原则。
熟悉: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了解:新生儿肺炎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③新生儿黄疸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展过程。
了解: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的特点;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危害性及防治方法。
④新生儿败血症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
⑤新生儿出血症了解:新生儿出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营养性疾病①营养不良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与预防措施。
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
②单纯性肥胖症掌握: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防治措施。
了解:单纯性肥胖症的定义、病因及病理生理。
③小儿贫血掌握:WHO关于贫血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原则。
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全科医生规范培养标准
全科医生规范培养标准全科医生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医生类型,他们需要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因此,全科医生的规范培养标准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全科医生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
首先,全科医生的规范培养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之上。
全科医生需要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这是他们成为合格医生的基础。
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其次,全科医生的规范培养需要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实践中,学生需要学会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医疗操作。
因此,规范培养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临床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临床技能。
此外,全科医生的规范培养还需要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
全科医生作为医务人员,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医疗服务态度。
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保护患者的隐私,严格遵守医疗纪律,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最后,全科医生的规范培养需要注重终身学习和不断提高的理念。
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全科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因此,规范培养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进取的品质,使他们能够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的规范培养标准需要注重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医德医风和终身学习的培养,这些都是全科医生成为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培养标准进行培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解读
《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细 则(试行)》
• 培养时间:三年
• 分为三个阶段(1)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 3个月;(2)临床基地轮转:26个月;(3) 社区实践基地:7个月。
• 第一阶段的时间,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 分散在另两个阶段安排。
3、新医改后新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 养标准实施
新医改实施后,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3号,进一步规范全科 医生的培养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经 过几轮征求意见,2012年7月,卫生部 正式下发新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标准》。
• 人性化服务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尊重病人的人
格与尊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病人良好 的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方式:待人和善,耐心倾听陈述;向病人解释 病情;让病人参与决策;告知合并症及预防;指 导正确用药;指导生活方式;关心心理情绪;关 心家庭问题;注重服务细节。
(二)新版本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的主要内容 1、理论培训: 主要内容: ①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 ②有关法
(1)合格的带教师资; (2)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与培训大纲,严格禁 止将学员放回原单位以干代学; (3)严格的阶段考核。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培训管理机制 1、明确管理权限与管理职责。临床
基地与基层(社区)基地的关系应当 进一步明确。不同的培训阶段,不同 的培训地点,谁负责牵头?谁负责学 员的安排与调度?在现阶段,建议由 临床培训基地对培训全过程总负责。
(一)强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的执 行力度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不等同于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管理者及带教师资 应当认真阅读培养标准,明确两者间的区 别,认真执行培养标准。
(二)注意把握各个阶段培训工作的关键环 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制定本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
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
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
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
注: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三、培养内容和要求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技能培训和基层医疗卫
生实践。
理论培训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主要包括:①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②有关法律、法规(具体见附表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推荐目录);③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④临床专业相关理论;⑤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
时间安排可集中或分散在3年培养过程中完成。
可采用集中面授、远程教学、临床医学系列讲座、专题讲座、临床案例讨论、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理论和临床技能培训内容详见各科室轮转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