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橘颂》
橘颂的理解
《橘颂的理解》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聊聊《橘颂》。
《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这篇诗歌啊,可有意思啦!它主要是在赞美橘树。
橘树有好多美好的品质呢。
橘树生在南方,坚定不移,就像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不会随便改变自己的立场。
诗里说橘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橘树天生就适应了南方的环境,不会因为别的地方条件好就离开。
这多像那些坚守自己家乡,努力为家乡做贡献的人呀。
而且橘树“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地里,有着坚定的志向。
想想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像橘树这样,一心一意,不轻易被别的事情干扰呢?还有啊,橘树“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它的叶子绿绿的,花朵白白的,特别好看,让人看了就喜欢。
这就好像一个人,不仅内在有美好的品质,外在也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
有个叫小明的同学,他特别喜欢画画。
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觉得他在浪费时间。
可是小明就像橘树一样,坚定自己的爱好,努力学习画画的技巧。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放弃。
后来,他在一次绘画比赛中获得了大奖,让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再看《橘颂》里说橘树“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橘树枝条上长满了尖尖的刺,保护着圆圆的果实。
这就像是我们要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成果。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橘子成熟的时候,青的黄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特别漂亮,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美,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同学们,《橘颂》虽然字数不多,但蕴含的道理可不少。
它让我们看到了橘树的美好,也让我们思考自己应该像橘树一样,有坚定的信念,有美好的品质,努力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希望大家能从《橘颂》中获得启发,在成长的道路上,像橘树一样茁壮成长!。
21先秦屈原《九章·橘颂》赏析
21先秦屈原《九章·橘颂》赏析21先秦屈原《九章·橘颂》赏析一君木子九章·橘颂先秦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评析《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
这是第一首文人咏物诗。
此诗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
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
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歌颂橘树,诗人通过赞颂橘树灿烂夺目的外表、坚定不移的美质和纯洁无私的高尚品德,表达了诗人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和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借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注释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素荣:白色花。
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
姱(kuā):美好。
嗟:赞叹词。
廓:胸怀开阔。
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
失过:即“过失”。
秉德:保持好品德。
愿岁并谢:誓同生死。
岁,年岁。
橘颂的主要内容
橘颂的主要内容1. 《橘颂》讲的不就是对橘树的赞美嘛!就像我们夸赞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
你看啊,屈原大大把橘树的各种美好品质都描述出来了,哎呀,那可真叫一个生动啊!比如“受命不迁”,这就跟那些坚定信念的人似的,多了不起呀!这不就是要我们向橘树学习嘛,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呀!2. 《橘颂》里好多对橘树的细致描写呀!哇塞,屈原可真是观察入微。
“绿叶素荣”,一听就觉得橘树好漂亮呀!这就好像我们欣赏一个美丽的画作,被它深深吸引。
难道你不想去好好感受一下这种对橘树的细腻情感吗?3. 想想看,《橘颂》里说橘树“曾枝剡棘”,多形象呀!这就跟我们身边那些很有个性的人一样。
屈原用这些来写橘树,真是太妙了!这难道不是他在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独特之处吗?4. 《橘颂》表达的情感可强烈啦!屈原对橘树的那种喜爱和推崇,就好比我们对自己超级热爱的事物的那种疯狂追捧。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哇,好有气势,这就是一种坚定的态度呀。
难道你不觉得这种情感很有感染力吗?5. 《橘颂》里也有对品德的强调呢!好比“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这就像在提醒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本心,不要轻易被外界影响。
这不就是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做到的吗?这多有意思呀!6. 哎呀呀,《橘颂》其实也有点像人生的写照呢!橘树的那些特点,不就像是我们追求的各种美好品质吗。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就像我们要时刻保持谨慎,这样才不会犯错。
这多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呀!7. 《橘颂》真的是充满魅力呀!它让我们看到了橘树的与众不同,也让我们领悟到了很多道理。
这不就是文学的魅力吗?它能让普通的事物变得非凡。
难道你不想去深入探究一下《橘颂》的世界吗?我觉得《橘颂》真的是一篇很了不起的作品,它用橘树来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橘颂的主题探讨
橘颂的主题探讨
《橘颂》的主题是对屈原高洁人格和爱国精神的赞颂。
通过描绘橘树的外形和内在特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的崇敬和敬仰。
在诗中,橘树被描绘为生长在南方的一种美丽树木,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可动摇的品质。
诗人通过强调橘树的坚定、贞洁、独立、适应性强等特点,展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仰。
诗中还通过描绘橘树的形态和颜色,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橘树的绿叶和黄果,象征着屈原对祖国的忠诚和献身精神。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屈原对父母之邦的深厚感情。
橘树作为南方特产,与屈原的家乡和出身地密切相关。
诗人通过描绘橘树,表达了屈原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国家的热爱。
总之,《橘颂》是一首赞美屈原高尚人格和爱国精神的诗歌,通过对橘树的描绘,展现了屈原坚定信仰、高尚品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高尚人格的象征——屈原《橘颂》赏析
高尚人格的象征——屈原《橘颂》赏析高尚人格的象征——屈原《橘颂》赏析川雪《橘颂》是屈原的早期作品,是一首咏物抒情诗。
全诗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姱而不丑兮”,缘情咏物,以咏物为主;第二部分从“磋尔幼志”至结尾,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
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成一体,极富感染力。
“橘”是楚地特产的嘉树,是楚国人民精神的象征。
诗人对橘树的赞颂,实际上是对楚国人民优良品质的赞颂,也是诗人高尚人格的自我写照。
作为一首咏物抒情诗,首先要对所咏之物进行描绘,使其形象鲜明、生动。
诗人正是用拟人化的手法,从橘树的外形和内质两个方面作了细致的描绘,把一个形象美好、品质高洁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一开篇,先写出了橘树的出生地,它是为天所授生在南方楚国的嘉树,它一生长就习惯了南国水土,植根于楚国大地,不能任意将它迁移到别的地方去,这是赞美橘树的禀性正直,不随遇而安,突出了它热恋故土,坚定专一的情志。
接着描绘橘树的形态:春天绿叶缀着白花,繁荣绚丽,多么可爱;夏天层层枝叶繁茂,尖刺锐利,护卫着树枝,圆圆的果实,惹人喜爱;秋天果实成熟,青黄杂糅,颜色灿烂,更加美丽动人。
诗人抓住橘树的生长特点,按其生长过程,从不同的侧面对橘树的形态作了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它的外表美。
同时橘树还具有精美的内质。
它的果实内瓤明亮,洁净不染,就像表里如一、道德高尚的君子。
不仅如此,它还香气宜人,真是美好绝伦,无可比拟。
这样,诗人从不同的侧面对橘树的形象作了动人的描绘和热情的赞颂,为下文抒情述志打好了基础。
“嗟尔幼志”一句,领起了诗人对橘树品质的赞颂,这种赞颂不是就树赞树,而是把橘树作为人格化的年青人的形象来赞颂的,将树的习性与人的品性融为一体,赞词的内容和感情比前一部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
首先从抱负、志趣赞起。
橘树从小就具有与众不同的志趣,这就是“独立不迁”、“深固难徙”,以故土为本,不随遇而安。
诗人为什么反复强调这种“不迁、“难徙”的品性?因为这种热恋故土的品性与热爱祖国的情操是一致的,而这正是诗人的思想基础,是他一生立身行事的准则,这在当时土大夫择君而从、朝秦暮楚的时代风尚下具有特别的意义,反映了诗人年青时就立下了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崇高志向。
屈原橘颂解读
屈原橘颂解读屈原橘颂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经典名篇,它的作者是楚国著名诗人屈原,这篇诗歌表现了中华民族对橘子的热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诗歌作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下面本文就来详细解读一下屈原橘颂。
一、篇目结构屈原橘颂一共由九章组成,每章的篇目都是以橘子的不同特点为主题,比如第一章描述了橘子的胶性,第二章描述了橘子的香味,第三章描述了橘子的色泽等等。
整个篇目结构以橘子的特点为主线,通过这个特点来展示出橘子的美妙之处。
二、情感表达屈原橘颂通过对橘子的歌颂,表达了作者对橘子的喜爱之情,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赞美之情。
比如在第一章中,作者写下了“采其白华,实小者先”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橘子大小,光泽和颜色的赞美之情。
在第二章中,作者更是用“兰之猗猗,芳菲菲兮”这样的描述来形容橘子的香味,尽情地表达了他对橘子香气的喜爱之情。
整篇诗歌充满了作者对橘子的热爱之情,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三、文化底蕴屈原橘颂不仅是一篇诗歌作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具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首先,屈原橘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诗歌中,橘子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从《诗经》中的“南有橘林,实赤条”到《唐诗三百首》中的“南园十亩同栽树,可爱橘柚种盈筐”,橘子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屈原橘颂就是这个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其次,屈原橘颂还表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橘子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好的存在,它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食享受,还能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屈原橘颂将这种自然美与文化美完美结合在一起,充满了人文和自然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四、赞美之情屈原橘颂通过对橘子的歌颂,表达了对橘子的赞美之情。
橘子是一种天然的美食,拥有独特的香味和甘美的口感,它还富含维生素C及其他抗氧化成分,能够帮助身体净化毒素,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在屈原橘颂中,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反映了人们对橘子的推崇和赞美,表达了珍惜自然资源的态度,也表达了对健康的渴望。
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
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橘颂》本诗托物言志,以物写人,句句是颂橘,句句又不是颂橘,所托之物与所抒之情有机结合,彼此相映,有镜花水月之妙。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屈原《橘颂》翻译与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诗】: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⑴。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⑵。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⑶。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⑷。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⑸。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⑹。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⑼。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⑽。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⑾。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⑿。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⒀。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⒁。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⒂。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⒃。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⒄。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⒅。
【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屈原《橘颂》原文和翻译
屈原《橘颂》原文和翻译1、屈原《橘颂》原文和翻译屈原《橘颂》原文和翻译橘颂原文: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译文:辉煌的橘树啊,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啊,圆满的果子!由青而黄。
色彩多么美丽!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氛霏。
赋性坚贞,类似仁人志士。
啊,年青的人,你与众不同。
你志趣坚定,竟与橘树同风。
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固步自封。
你谨慎存心,决不胡思乱想。
你至诚一片,期与日月同光。
我愿和你,永做个忘年的朋友。
不屈不挠,为真理十到尽头!你年纪虽小,可以为世楷模。
足比古代的伯夷,永垂万古!2、苏轼《屈原庙赋》原文及翻译译文苏轼《屈原庙赋》原文及翻译苏轼原文: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
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
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
赋《怀沙》以自伤兮,嗟乎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①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
历九关②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
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浅析《橘颂》的艺术特色
浅析《橘颂》的艺术特色《橘颂》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一首经典作品。
这首诗以橘树为象征,通过赞扬橘树的坚贞和无私,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意志。
以下是《橘颂》的艺术特色。
首先,在《橘颂》中,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将橘树和橘果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诗人从橘树的枝叶、花朵、果实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用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语言将橘树的美丽和纯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对橘树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还让人们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诗人通过橘树这一象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诗中,橘树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物,还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诗人通过赞美橘树的坚强、无私、奉献等品质,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格和坚定意志的追求。
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蕴,还让人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第三,在《橘颂》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在诗中,诗人将橘树与其他植物进行了对比,突出了橘树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例如,诗人将橘树与那些浮华艳丽的花草进行了对比,将橘树的朴实无华、坚定不移的品质展现得更加突出。
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突显了橘树的形象,还让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第四,《橘颂》的语言简练、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诗人运用了当时流行的四言古诗形式,以短句为主,辅以少量的长句,使诗歌在朗读时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诗人还对诗歌的押韵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诗歌的韵律和谐、优美。
这种语言特点不仅让诗歌更加优美动人,还让人们在阅读时感受到了美的愉悦。
第五,《橘颂》表达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意志品质。
诗人通过对橘树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格和坚定意志的追求。
诗人在诗中强调了人的内在品质和气节的重要性,主张人应该像橘树一样,不畏严寒、不惧风雨,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品格。
这种思想品质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也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橘颂诗歌鉴赏
橘颂诗歌鉴赏
《橘颂》是唐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歌,以描写橘子的形象和品质为主题。
下面是《橘颂》的全文和简要的鉴赏分析:皇皇者华,宜以帝王之器事之;
蒙蒙者叶,宜以农夫之勤事之。
采撷其芳,满筐以寄。
宜以德为修饰,以心为观瞻。
《橘颂》这首诗歌以橘子为对象,通过对橘子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对橘子美好品质的赞美,并借此抒发对美德修养和内心品质的思考。
以下是对诗歌的简要鉴赏:
1.主题与情感:诗歌的主题是对橘子的赞美和美德的思考。
作者通过描写橘子的形象和品质,表达对美德的崇尚和对
修养的重视。
2.比喻与象征:诗中通过将橘子比喻为帝王之器和农夫的
勤劳之物,以突显其尊贵和珍贵的价值。
橘子象征了美德和
品质。
3.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
的表达更加鲜明有力。
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
4.内涵与启示:诗中通过对橘子的描写,倡导了以德修身
、以心为观的美德追求。
诗歌表达了对美德的推崇,以及通
过品质的修养来烘托人格的重要性。
《橘颂》以简洁而鲜明的语言,通过对橘子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美德的崇尚和内心修养的追求。
它在淡雅的诗意中蕴含着启示和哲理,向人们传达了一种崇高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与赏析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与赏析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jú)徕(lái)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xǐ),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céng)枝剡(yǎn)棘,圆果抟(tuán)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yùn)宜修,姱(kuā)而不丑兮。
嗟(jiē)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kuò)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lì)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zhǎng)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题解】《橘颂》是《九章》中的第八篇,也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内容和风格都比较特殊。
前半部分缘情咏物,以描写为主;后半部分缘物抒情,以抒情为主。
两部分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
【注释】1.后:后土。
2.皇:皇天。
“后皇”,指地和天。
3.嘉:美好。
4.徕,通“来”。
5.服:习惯。
6.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大地。
7.受命:受天地之命。
8.壹志:志向专一。
9.素荣:白花。
10.曾枝:一层层的树枝。
11.剡棘:指橘树上的锐利的小刺。
12.圆:圆形。
13.抟:通“团”,指橘的形状团团圆圆。
14.文章:花纹色彩。
15.烂:斑斓,明亮。
16.精色:鲜明的皮色。
17.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18.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
“宜修”:美好。
19.姱:美好。
20.嗟:赞叹词。
21.廓:胸怀开阔。
22.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23.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24.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
25.失过:过失。
26.秉德:保持好品德。
27.愿岁并谢:誓同生死。
“岁”,年岁。
“谢”,死。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导读:【原诗】: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⑴。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⑵。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⑶。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⑷。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⑸。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⑹。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⑼。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⑽。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⑾。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⑿。
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⒀。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⒁。
原岁并谢,与长友兮⒂。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⒃。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⒄。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⒅。
【注释】:⑴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嘉:美,善。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
徕,通“来”。
服,习惯。
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⑵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这两句是说橘树禀受天命,不能迁移,只生在南方的楚国。
⑶壹志:志向专一。
壹,专一。
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⑷素荣:白色花。
这两句是说橘树绿叶白花,长得茂盛可喜。
⑸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又一说,同“圜”(huán),环绕,楚地方言。
这两句是说橘树枝条重重,刺儿尖尖,果实圆圆。
⑹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
这两句是说橘子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
⑺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
类,像。
任,抱。
这两句是说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莹洁,好似可以赋予重任的人。
⑼嗟:赞叹词。
这两句的意思是: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
⑽“独立”二句:意思是说: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⑾廓:胸怀开阔。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深固其根,难以迁徙,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
⑿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
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这两句的意思是:你对世事清醒,独立不羁,不媚时俗,有如横渡江河而不随波逐流。
⒀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
失过:即“过失”。
这两句的意思是:橘闭心弃欲,谨慎自守,所以终无过失。
屈原《九章·橘颂》鉴赏
屈原《九章·橘颂》鉴赏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南国多橘,而触底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生源地了。
在《汉书》中记载,这橘树唯有生长在南方,才能结出甘甜美味的果实。
如若将橘树迁移至北方,得到的果实则又苦又涩不得食。
屈原认为橘树是天地间最美好的树木,不仅仅因为它的外形漂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非常珍贵的内涵,例如它的不可移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一生只愿在南国生长结出甘甜的果实。
在屈原可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秉性,正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相同。
所以屈原在郢州赋闲期间,将橘树作为了自己宁愿死去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而写下了这篇托物言志的咏物诗《橘颂》。
《橘颂》是一首咏物的叙情诗,此时可分为两个部分。
前半部分以描写为主,重在描述橘树的外在美,缘情咏物,以咏物为主。
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从对橘树的外在美转入了对橘树内在精神和内涵的歌颂,缘物抒情,一抒情为主。
各有侧重而又互相勾连,融为一体,极富感染力。
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
作为一首咏物抒情诗,首先要对所咏之物进行描绘,使其形象鲜明、生动。
屈原正是用拟人化的手法,从橘树的外形和内质两个方面作了细致的描绘,把一个形象美好、品质高洁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开笔就不同凡响,从“后皇嘉树”至“生南国兮”就写出了橘树的出生地,南方,橘树从一开始就习惯了南方的水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移。
这正赞美了橘树的正直秉性,专心致志,坚定专一,热爱自己的国土。
接着又描述了橘树的形态,从“绿叶素荣”至“文章烂兮”写出了橘树绿叶缀着白花,可爱无比,让人欢喜;夏天枝儿层层,刺儿锋利,护卫着橘树,圆满的果实,让人满足;而秋天树叶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无比绚丽;屈原从不同侧面,不同时间描绘了橘树的外形,展现了橘树的外在美。
橘颂全文及简析
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①。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②。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可喜兮④。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⑦。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⑧。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⑨。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⑩?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⑪。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⑫。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⑬。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⑭。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⑯。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⑰。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⑱。
注释①后皇一后土皇天,犹言天地。
徕服一来到南方就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
徕,同来。
服,作习惯讲。
全句说,橘树是后土皇天所生的美好树木,它天生在南方非常合适的土壤,在此已经习惯了。
②受命一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赋。
南国—指楚国。
全句说,橘树自然地生长在楚国是受命于天地的,不能迁移到别的地方。
古代有这样说法: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称橘,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质了,成了枳。
屈原在这里赞美橘树的生在南方不可迁移,表达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和忠贞不移。
③难徙(xi)—难以迁移。
壹志—专一的意志。
橘是楚地的特产,只宜在南方生长,所以这么说。
全句说,橘树的根植得很深,难以搬迁,这就更加显示它要一心一意留在这个地方。
④素荣一白色的小花。
木本所开的花叫做华,草本所开的花叫做荣,这里泛指花。
纷一茂盛的样子。
全句说,橘树有绿色的叶子,白色的花,非常美丽纯洁,繁茂而可爱。
⑤曾(ceng)同层,重。
剡棘(yan ji)—指橘树上锐利的刺。
抟(tuan)-圆圆的。
全句说,树枝层层迭迭,很繁密,果子结得圆圆的。
⑥杂糅(rou)—混杂在一起。
文章—纹理色彩,指橘的皮色。
烂一明丽,灿烂。
全句说,青色的、黄色的、青黄色的橘子混杂在一起,它们的颜色明丽极了。
橘子未成熟时是青的,成熟以后是黄的,半生不熟时,有青有黄。
这些颜色混杂在一起,表现了橘子生长的过程,又显示了橘子外皮纹理色彩的明丽,所以说“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⑦精色一鲜明的色泽,指橘的外表。
千古咏物之祖—《九章.橘颂》赏析
千古咏物之祖—《九章.橘颂》赏析《九章.橘颂》赏析:《九章.橘颂》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屈原早期的作品。
南国多橘,楚地可以称为橘的故乡。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的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本诗从体例上来看,基本上是四言的,写作路径近于《诗经》。
这首诗是三十六句,四句一节,共九节。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节十六句为一部分,后五节二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
诗人抓住橘树的特点,开笔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橘树,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地扎根在南国的土地上,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它迁移,那凌空而起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意气,顿令读者产生无限的敬意。
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是俊美可亲的。
诗人接着以精致的工笔,勾勒出它的外表。
它有着充满生机的纷披的绿叶,有着雪花般蓬勃开放得花朵,繁枝中虽长着尖利的刺,但是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略。
它贡献给世人的是圆圆的果实,青黄相间,色彩斑斓。
橘子的表皮颜色鲜明,内瓤雪白晶莹。
它橘树是人见人爱,由外而内的都散发着美好的佳树,显得如此堪托大任。
这一部分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祖国佳树是由衷的赞美、自豪。
橘树的美好,不仅在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
本诗的第二部分从橘树的外在美的描绘,转入对橘树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
世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东西不胜枚举,但橘树不是这样,它年岁虽少,但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表现出依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草木凋落的岁暮,他仍然是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绝不向严寒屈服。
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借物咏志,表示自己要以橘树为榜样,坚持和发扬橘树的美好品质,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的美好精神,全部流转,汇聚成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的象征。
结尾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宣誓中,全诗境界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升华。
浅谈感悟《橘颂》的爱国情怀
浅谈感悟《橘颂》的爱国情怀
《橘颂》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古典诗歌,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讲述了比较现实的一些场景,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爱国情怀。
《橘颂》中有很多爱国主义的内容,首先,作者对国家的感情深切,他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来形容国家的美丽,表达出他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此外,作者还称赞了名将的勇敢和忠诚,并唱赞了皇室的神圣和尊严。
最后,作者用“当今世上强盛者,谁与争锋”来表达他对国家的执着,表达了他不畏艰辛,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的信念。
通过《橘颂》,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国家的爱国情怀,他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的信念,展现出了他的伟大精神,也给了现代人很多的启示与感悟。
说《橘颂》赏析
说《橘颂》赏析说《橘颂》林庚《九章》里以《橘颂》的体裁最为别致,《九章》之名本是后起的,所以它们原不必有一致之处。
《橘颂》非特在《九章》里体裁特殊,而且这个体裁又正是最近于《诗经》的一体,如《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岂不同于: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所不同的,这里《诗经》要两句才合得《楚辞》一句。
其实在《楚辞》里即使最短的句子与《诗经》相较也往往会长出一倍来。
如: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岂不相当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岂不同于“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吗?而关于《九章》里屈原作品的辨证,《橘颂》又正是其中的一个难题。
因为真正屈原的几篇作品,如《抽思》《涉江》《哀郢》《怀沙》都有标题,有乱辞。
而被认为是摹仿屈原的几篇作品,如《惜诵》《惜往日》《思美人》《悲回风》,都既无标题,也无乱辞。
而《橘颂》恰好介于这两者之间,它是有标题而无乱辞的。
那么,它到底是否屈原的作品呢?以有无标题来说明是否屈原的拟作,本不失为一种见证。
《诗经》里若《正月》《抑》之类都可以算是长篇作品,然而都没有标题。
可见屈原乃是第一个人改变了《诗经》无标题的方式为《楚辞》有标题的方式。
屈原之创造了标题的方式,正如同屈原之创造了《楚辞》的形式。
屈原之后,标题的方式比《楚辞》的形式采用得更广泛,直到晩唐才偶有所谓《无题》的诗篇,那又是另一番意义了。
屈原之所以采用标题的方式也正如它采用《楚辞》的形式,都是受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而屈原则是第一个人把它运用到诗篇上。
屈原之后,诗篇几乎便都有了标题,如《荀子》的诡诗等,我们因此自然不能说有标题的便是屈原的作品,但是却无妨说没有标题的便不是屈原的作品。
何况从另一方面说,我们所认为可靠的屈原的作品事实上都有标题。
标题的意思原在指出全篇文字的主题,屈原每篇文章都有新的意思,所以自然也就有了新的标题。
橘颂诗歌鉴赏
橘颂,全文为:《楚辞·九章》篇名。
战国楚人屈原作。
篇中通过对生于南国的橘的颂扬,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志愿,是一篇托物自喻之作。
全篇都用三言和四言句,与《九章》其他各篇句式不同,为作者的早年作品。
《橘颂》是一首咏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诗歌,全诗通过塑造橘树的美好形象,来表达诗人对故国楚地的眷恋之情以及爱国之情。
以下是《橘颂》的诗歌鉴赏:1.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的品格: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这种地域限制寓意着橘树特立独行、不迁徙、不流俗的高尚品格。
这种品格也正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
2.壹志、专一、深根固柢的品格:这几句诗描绘了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这种坚定的意志和专一的态度也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楚地的深厚眷恋和对祖国的忠诚。
3.绿叶素荣、枝干繁茂的形态:这几句描述了橘树绿叶白花,枝繁叶茂的形象,这种形象寓意着诗人内心美好、充满生机和活力。
4.文章憎命、可夺嘉猷的品质:这几句诗描绘了橘皮皮色青黄相杂,文采斑斓,同时内瓤雪白莹洁,果实圆圆。
这种形象寓意着诗人内心美好、才华横溢,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遭遇的不满和怨愤。
5.可叹的是你从小就有志向,与众不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橘树的赞扬和对自己爱国之情的肯定。
6.深固其根,难以徙迁,你心胸廓落、不求私利: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橘树的赞美和对自身性格的描述。
诗人自比橘树,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7.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在世清明、内心洁净: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自我约束、保持清明廉洁的品质和态度。
总之,《橘颂》通过对橘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坚定的爱国情怀和对自身性格的描述。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橘颂诗歌鉴赏
橘颂诗歌鉴赏
《橘颂》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的作品,是一首描述橘树之美的诗歌。
下面是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诗歌的整体结构简洁明快,共分为五个节奏规则的五言句,展现出橘树的鲜明形象。
诗歌的主题清晰,旨在歌颂橘树之美,展示出作者对橘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节“橘有枳”,直接点明主题,引出橘树的特殊品种“枳”。
通
过“有”字的运用,给人以一种直接而鲜明的感觉。
次句“柚无枳”,通过对比“柚”和“枳”,凸显出橘树的独特之处。
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观察力和细腻之情,更突出了橘树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节“枳则实”,首句继续强调“枳”的特征,将“实”字的运用
更进一步地展示了橘树的盛产果实之美。
次句“柚还空”,将“还”字的使用与上一句中“实”的对比相呼应,指出柚树无果实的不足之处。
第三节“觳觫色”,首句以形容“觳觫”来描绘橘树的颜色,展示
出其特殊的色彩魅力。
次句“未萧索”,通过“未”的使用,暗示了冬季未凋零的橘树,
强调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和持久。
第四节“翠黄黄”,首句以形容词“翠黄”来描绘了橘子的颜色,
让读者眼前一亮,营造出生动鲜明的画面。
次句“凝澄冷”,通过“凝澄”和“冷”的运用,描绘出橘子光泽透彻、清凉宜人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了橘子的美味和清新。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修辞贴切,通过对比和形容词的使用,刻画出了橘树的特点和美感,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同时,诗歌用词精准,节奏韵律感强,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橘颂》通过简练的词句表达了对橘树之美的歌颂,以其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形式,展示了橘树的鲜明形象和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受。
文言文橘颂翻译
《橘颂》原作: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搏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好兮。
纷缊宜修,曾枝剡棘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不群兮。
隐约其辞,亦云其文。
菀枯则悴,膏泽其干。
三后成功,咸以厥芳。
三后不足,昭王穆王。
绥于荆楚,化各有宜。
吾令帝阍开关,倚阊阖而望予兮。
时暧暧其将罢,结幽兰而延伫兮。
世溷浊而不分,好蔽美而称恶兮。
同不一兮,有两美兮。
晋楚无与兮,越燕燕来归兮。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何犹犹与于世为兮,夫escape离而自得兮。
信非吾罪兮,何所忌兮?终不察夫民心兮,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吾独伤此怀兮,虽放逐而何伤?《橘颂》翻译:皇帝赞美此嘉树,橘树生长得如此适宜。
承受天命不迁移,生于我国南国。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始终坚守一志。
绿叶素洁,繁茂而令人喜爱。
枝条曲折,果实圆润,青黄相间,色彩斑斓。
色泽内敛而洁白,宛如美好的模样。
纷繁而修饰得当,枝条曲折,果实圆润。
啊,你的幼志与众不同,独立不迁,岂不令人欢喜?根深蒂固难以迁移,宽广无欲。
超脱世俗独立,横亘世间不群。
言辞隐约,文章优美。
枯萎则凋零,滋润则干燥。
三位先王成功,都因他们的芬芳。
三位先王不足,昭王、穆王继位。
安抚荆楚之地,教化各有适宜。
我令天门守卫打开,倚靠天门而望我兮。
时光渐渐暗淡,结幽兰而等待兮。
世间污浊不分,喜好遮蔽美好而称恶兮。
同而不一,有两美兮。
晋楚无人与之比,越燕燕来归兮。
方圆如何能相周全,何异道而相安?何犹犹豫豫与世俗为伍兮,逃离尘世而自得兮。
信非吾罪,何所忌兮?终不体察民心,众人皆醉我独醒。
因此我独伤此怀,虽被放逐又何伤?此篇《橘颂》通过赞美橘树,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橘树虽生于南国,却根深蒂固,独立不迁,象征着诗人坚守信念、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同时,诗人通过借物抒怀,表达了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对世间污浊的愤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橘颂》
摘要: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人物,屈原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而且他所开创的楚辞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本文主要从终其一生的“美政理想”和巍巍人格的世界影响两大方面走近屈原,着重分析了《橘颂》的内涵意蕴,深入挖掘了诗人在文本中托物言志所寄托的矢志不渝的人格理想。
关键词:屈原“橘颂” 人格理想
一、走近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战国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杰出的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一)“美政”理想
纵观屈原的一生,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
作为战国时期楚国一位重要政治家,屈原的一生一直都在追寻“美政”的理想,就是要实现“圣君贤相”的理想,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在战国七雄激烈争斗之时。
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政方面,楚怀王曾让他参与图议国家大事,“造为宪令”,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推行变法等事宜。
然而屈原的改革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贵族子兰和南后郑袖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不加明辨是非的楚怀王便“怒而疏屈原”,这使得怀有“美政”理想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内心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在外交方面,屈原客观地分析了当时战国七雄的形势,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楚怀王曾经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两度出使齐国。
后来,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以土地诱惑楚怀王。
目光短浅的楚怀王改变了对外政策,采取“绝齐亲秦”
方针,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都吃了大亏。
不久,秦昭王想要拉拢楚国,提出秦楚两国联姻,要与楚王会面,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谏,陈述利害,楚怀王非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地区。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此时的屈原正在在流放途中,当他接连听到怀王客死秦国和郢城被攻破的消息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的汨罗江,以表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始终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
(二)世界影响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屈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在20世纪中叶屈原研究走进西方高等学府,叩开知名学者的斋门,磁石般地吸引他们。
前苏联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屈原诗歌的独特性与全人类性”的重大研究课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屈学研究的兴趣。
目前,国外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大致形成三种趋向:一种以前苏联H.T.费德林和匈牙利汉学家F.托凯为代表的传统式,着重从屈原作品本身探讨其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种以日本藤野岩友、竹治贞夫教授为代表的学院式,着重对屈原诗歌进行考据和诠释;一种以美国汉学家詹姆士·R.海陶玮、劳伦斯·A.施奈德,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思,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德国汉学家卫德明为代表的西方式,着重从屈原身世和作品中研究中国古代政体中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入探讨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内外条件,其中一些专著已经反馈到中国。
这正是屈原人格的力量,文学的力量,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得到超越时空的、世界性的传播。
二、文本意蕴
(一)解题
“颂”是一种诗体,是对美好事物的描写和赞颂。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为橘树的故乡。
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盛产橘子而闻名遐迩。
《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是说橘树的生长习性非常奇特:只有生长在南方的土地上,才能结出又甜又美的
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到北方,就只能吃到又苦又涩的橘子了。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来看,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
然而对于深深热爱故国故土的作者屈原看来,橘树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恰恰可以作为自己砥砺志节的榜样,所以,在被逐出郢都,放逐期间,诗人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另外,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咏物诗之祖”,开创了中国古代咏物诗的优秀传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
(二)内蕴
从全篇结构来看,全诗结构很清晰,可以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重在描绘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
诗中前三句,在诗人的笔下开篇立意,不同凡响,似乎使读者看到了一株坚挺的橘树,傲然屹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根深深地扎在南国故土上,那凌空而立的坚强意志、那受命不迁的坚定神采,都会使人内心升起无限的敬意。
橘树是令人可敬的,橘树又是俊美可亲的。
接下来诗人以精工的笔致,为读者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橘树形象。
在诗人笔下描写了橘树的根、叶、花、枝、棘、果这六个方面。
橘树的根——深,表现了橘树生长在南国的坚定不移;橘树的叶——绿,表现了橘树生长得生机勃勃;橘树的花——素,表现了橘树的花正在蓬勃开放;橘树的枝——曾,这是一个通假字,通“层”,表现出橘树生长得枝繁叶茂;橘树的棘——剡,表现出橘树自身具有防范侵害的能力;橘树的果实——抟,表现出橘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指出,橘树所贡献给人类的,是无数“青黄杂糅”、“精色内白”、光彩照人、香气弥漫的果实。
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如此“纷缊宜修”,如此“姱而不丑”,如此堪托大任,可以说,在每一个字里行间,都能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后皇嘉树”的一片自豪、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热情讴歌了橘树独立不迁的内在品质。
诗人赞美橘树,年岁虽少,却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等它长大以后,更是“廓其无求”即胸怀广阔,无所欲求,“横而不流”即醒世独立,内心坚定,不随波逐流,“闭心自慎”即清心自守,谨慎自重,始终也不犯错误,“秉德无私”即坚持公正无私的品行,立于天地间,“淑离不淫、梗其有理”,更加表现出橘树秉性善良、从不放纵的高风亮节。
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橘树内在品质的倾心赞美。
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那么,诗人是怎样将“橘树”和“我”联系起来的呢?诗人用“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作为实现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
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橘树也依然郁郁葱葱,绝不肯向严寒屈服。
在这里,面对严寒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面对严峻的岁月,不改操守屈原自己的形象便叠印在一起了。
诗人愿意与橘树长相为友,常相为伴,永远相守。
而后诗人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使全诗境界得到了升华——橘树的精神堪比商末的贤士伯夷,在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文中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高高印在历史的天幕上了。
纵观全诗,这首诗既是描写橘树,又是表达自己的理想,写物与写人完全结合起来,客观形象与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与内容和谐地得到统一。
诗中的描写未脱离橘树的特点,却又不局限于橘树,而是把橘树拟人化了——就是通过对橘树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独立不移,不求私利的坚贞意志和高尚情怀。
屈原赞美橘树,实际上寄寓着自己人格的修养。
作为一个追求崇高人格的爱国诗人,屈原借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橘颂》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
作者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
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正如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
”(《楚辞灯》)此后,南国之橘便因蕴含了仁人志士“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尤其对于当今时代人们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也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健强《屈原传》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6.
[2] 聂石樵《屈原论稿》中华书局,2010.5.
[3] 张亚新《人格的独立:从陆游到屈原》,济南出版社,2008.4.
[4] 郭维森《屈原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5] 吴继路《中华师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