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化学》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第11讲.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化反应除了用来生产人造 奶油、起酥油外,还可用来生 产稳定性高的煎炸用油。
如稳定性较差的大豆油氢化 后的硬化油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用它来代替普通煎炸用油,使 用寿命会大大延长。
加卤素的反应:不饱和双键也能与卤素起加成反应 ,这类反应称为卤化反应。
卤素与双键的加成反应速度,以氯最快,其次 为溴,最后为碘
20~28
花生油 大豆油 菜籽油
0~3
18~ 15
5~1
Leabharlann Baidu
猪油 牛油 羊油
36~48 43~51 44~55
芝麻油 7~3 奶油 28~36
油脂的熔点与人体消化吸收率之间的关系:
熔点低于37℃,消化吸收率为97~98%,原 因是易乳化。
熔点在40~50℃,消化吸收率为90%。
熔点高于50℃,很难消化吸收。
加氢的反应:液态油脂在控制通入氢气的条件下,可得 到半固态或固态的油脂,油脂的这种加氢过程叫做油脂 的氢化。
C17H33
C17H33 C17H33
+ 3H2
C17H35 C17H35 C17H35
加氢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氢化反应后的油脂,碘值下 降,熔点上升,固体脂的数量 增加,这样就可得到稳定性更 高的氢化油或硬化油。
4. 油脂的乳化性
油脂是不溶于水的,但烹饪中加入蛋白质、 磷脂等后,由于发生了乳化作用,油脂就可以 形成乳状液而分散于水中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
1. 水解反应
➢油脂在适当条件下能在 酸、酶催化发生水解反 应
➢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加热时间越长水解程 度也会越大
2. 皂化反应
脂肪在碱性条件下 能发生较完全的水解 反应,水解作用中生 成的游离脂肪酸容易 与碱作用(中和反应 )而生成相应的脂肪 酸盐,生产肥皂就基 于这个原理,所以称 为皂化反应。
28~42 87
凝固点
定义:液体油变成固体脂时的温度。
油脂的凝固点也不是固定的,各种油脂的凝固 点有一定的温度幅度。
过冷现象:凝固点低于熔点。
由于油脂在低温凝固时存在过冷现象且低于熔 点温度,油脂结晶才易析出,所以油脂的凝固点 一般比熔点略低,如牛油的熔点为40~50℃,而
凝固点是30~42℃。
在使用油脂时应注意油脂的凝固点范围,要将 温度控制在凝固点范围以上,以保证食品的外观 质量。
根据测定油脂的碘价,把油脂按不饱和程度进行分类。
A、碘价>130的油脂称为干性油
这类油脂含有大量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聚合, 干性强,如桐油,适宜作油漆用油,而不适宜用作食品 用油。如桐油。
- C=C- + I2
- C-C - II
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高,加成碘的量也就越大。
碘价(碘值)
定义:碘价是指100g脂肪所能吸收的I2的克数。
碘价可以用下式表示:
碘值
=
2126.9 双键数目 脂肪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00
油脂的碘价与油脂不饱和脂肪酸所含双键数目,即不饱和 度成正比,与构成油脂的脂肪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组成油脂的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油脂的碘价越大。
烹饪化学
第二节 油脂主要理化性质
一、油脂的物理性质
1. 油脂的色泽和气味
➢在正常情况下,单纯的脂肪及脂肪酸是无色的 ➢油脂带有颜色,往往与脂肪中溶有的色素物质有关,如脂溶性的类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 ➢油脂中杂质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杂质越多,其颜色也深,品质 越差
猪油
牛油
鸡油
菜籽油
橄榄油
(2)在油脂的贮藏与烹饪加工时,油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 生水解反应。
如未精炼油脂在存放过程中由于油脂中混有水和分泌脂 酶的微生物,如曲霉和木霉,会产生游离脂肪酸,使油脂 受到破坏。如果油脂中含有较多的低级脂肪酸,就会出现 特殊的脂肪臭。例如,乳脂就容易发生水解型酸败,其中 的丁酸具有强烈的酸败臭味。
3. 加成反应
➢完全皂化1克油脂(包括甘油酯和游离酸) 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该油脂的皂化值
➢皂化值反映了组成油脂各种脂肪酸混合物的 平均分子量的大小
➢皂化值越大,脂肪酸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越 小,反之亦然
油脂的水解对其品质的影响
(1)在加工高脂肪含量的食品时,如混入强碱,会使产品 带有肥皂味,影响食品的风味。
由于熔点较高的油脂特别是熔点高于体温的 油脂较难消化吸收,如果不趁热食用,就会降 低其营养价值。
几种食用油脂的熔点与消化率
油脂 大豆油 花生油
奶油 猪油
熔点 (℃)
-8~18 0~3
28~36
36~50
消化率 (%)
97.5 98.3
98
94
油脂
牛油 羊油 人造 黄油
熔点 消化率 (℃) (%)
42~50 89 44~55 81
大豆油
➢纯净的油脂也是无味的。 ➢油脂的味来自两方面: 1、天然油脂中由于含有各种微量成分,导致出
现各种异味。 乳制品的香味――酪酸(丁酸) 芝麻油――乙酰吡嗪 菜籽油――含硫化合物(甲硫醇)
2、经过贮存的油脂酸败后会出现苦味、涩味。
油脂在贮存中或高温加热时,会氧化、分 解出许多小分子物质,而发出各种臭味,可 能会影响烹饪菜肴的质量。
3. 油脂的发烟点
➢ 发烟点是指油脂加热到表面明显冒出 青烟时的最低温度
➢ 不同的油脂因组成的脂肪酸不同,它 们的发烟点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以含饱和脂肪酸为 主的动物性油脂的发烟点较低, 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脂
的发烟点较高。
油脂的发烟点越 低,其工艺质量 越差,对油炸食 品的风味和菜肴 的质量影响很大。
常见油脂的发烟点
油脂名称 大豆油 橄榄油 菜籽油 芝麻油 玉米油 棉籽油 黄油 猪油
发烟点(℃) 195~230 167~175 186~227 172~184 222~232 216~229
208 190
影响油脂发烟点的因素:
(1)油脂的纯净度。纯净程度越高,发烟点越高。 (2)加热时间。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发烟点会越来越低。 (3)加热次数。同一种油脂随着加热次数的增多,发烟点 逐渐下降。 (4)油脂用量。用量越少,升温快,其发烟点也容易下降。 (5)精炼程度。精炼程度越高,发烟点越高。 (6)储存时间。长时间储存会降低油脂的发烟点。
油脂经过精制加工后,往往无味,这是 因为精炼加工除去了毛油中的挥发性小分子 的缘故。
2. 油脂的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脂变成液态油时的温度称 为熔点,而当液态油变成固态脂 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熔点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其组成 脂肪中的脂肪酸
烹饪油脂的熔点
油脂 棉籽油
熔点 (℃)
6~4
油脂 椰子油
熔点 (℃)
如稳定性较差的大豆油氢化 后的硬化油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用它来代替普通煎炸用油,使 用寿命会大大延长。
加卤素的反应:不饱和双键也能与卤素起加成反应 ,这类反应称为卤化反应。
卤素与双键的加成反应速度,以氯最快,其次 为溴,最后为碘
20~28
花生油 大豆油 菜籽油
0~3
18~ 15
5~1
Leabharlann Baidu
猪油 牛油 羊油
36~48 43~51 44~55
芝麻油 7~3 奶油 28~36
油脂的熔点与人体消化吸收率之间的关系:
熔点低于37℃,消化吸收率为97~98%,原 因是易乳化。
熔点在40~50℃,消化吸收率为90%。
熔点高于50℃,很难消化吸收。
加氢的反应:液态油脂在控制通入氢气的条件下,可得 到半固态或固态的油脂,油脂的这种加氢过程叫做油脂 的氢化。
C17H33
C17H33 C17H33
+ 3H2
C17H35 C17H35 C17H35
加氢反应的特点及应用
氢化反应后的油脂,碘值下 降,熔点上升,固体脂的数量 增加,这样就可得到稳定性更 高的氢化油或硬化油。
4. 油脂的乳化性
油脂是不溶于水的,但烹饪中加入蛋白质、 磷脂等后,由于发生了乳化作用,油脂就可以 形成乳状液而分散于水中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
1. 水解反应
➢油脂在适当条件下能在 酸、酶催化发生水解反 应
➢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加热时间越长水解程 度也会越大
2. 皂化反应
脂肪在碱性条件下 能发生较完全的水解 反应,水解作用中生 成的游离脂肪酸容易 与碱作用(中和反应 )而生成相应的脂肪 酸盐,生产肥皂就基 于这个原理,所以称 为皂化反应。
28~42 87
凝固点
定义:液体油变成固体脂时的温度。
油脂的凝固点也不是固定的,各种油脂的凝固 点有一定的温度幅度。
过冷现象:凝固点低于熔点。
由于油脂在低温凝固时存在过冷现象且低于熔 点温度,油脂结晶才易析出,所以油脂的凝固点 一般比熔点略低,如牛油的熔点为40~50℃,而
凝固点是30~42℃。
在使用油脂时应注意油脂的凝固点范围,要将 温度控制在凝固点范围以上,以保证食品的外观 质量。
根据测定油脂的碘价,把油脂按不饱和程度进行分类。
A、碘价>130的油脂称为干性油
这类油脂含有大量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聚合, 干性强,如桐油,适宜作油漆用油,而不适宜用作食品 用油。如桐油。
- C=C- + I2
- C-C - II
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高,加成碘的量也就越大。
碘价(碘值)
定义:碘价是指100g脂肪所能吸收的I2的克数。
碘价可以用下式表示:
碘值
=
2126.9 双键数目 脂肪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00
油脂的碘价与油脂不饱和脂肪酸所含双键数目,即不饱和 度成正比,与构成油脂的脂肪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组成油脂的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油脂的碘价越大。
烹饪化学
第二节 油脂主要理化性质
一、油脂的物理性质
1. 油脂的色泽和气味
➢在正常情况下,单纯的脂肪及脂肪酸是无色的 ➢油脂带有颜色,往往与脂肪中溶有的色素物质有关,如脂溶性的类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 ➢油脂中杂质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杂质越多,其颜色也深,品质 越差
猪油
牛油
鸡油
菜籽油
橄榄油
(2)在油脂的贮藏与烹饪加工时,油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 生水解反应。
如未精炼油脂在存放过程中由于油脂中混有水和分泌脂 酶的微生物,如曲霉和木霉,会产生游离脂肪酸,使油脂 受到破坏。如果油脂中含有较多的低级脂肪酸,就会出现 特殊的脂肪臭。例如,乳脂就容易发生水解型酸败,其中 的丁酸具有强烈的酸败臭味。
3. 加成反应
➢完全皂化1克油脂(包括甘油酯和游离酸) 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该油脂的皂化值
➢皂化值反映了组成油脂各种脂肪酸混合物的 平均分子量的大小
➢皂化值越大,脂肪酸混合物的平均分子量越 小,反之亦然
油脂的水解对其品质的影响
(1)在加工高脂肪含量的食品时,如混入强碱,会使产品 带有肥皂味,影响食品的风味。
由于熔点较高的油脂特别是熔点高于体温的 油脂较难消化吸收,如果不趁热食用,就会降 低其营养价值。
几种食用油脂的熔点与消化率
油脂 大豆油 花生油
奶油 猪油
熔点 (℃)
-8~18 0~3
28~36
36~50
消化率 (%)
97.5 98.3
98
94
油脂
牛油 羊油 人造 黄油
熔点 消化率 (℃) (%)
42~50 89 44~55 81
大豆油
➢纯净的油脂也是无味的。 ➢油脂的味来自两方面: 1、天然油脂中由于含有各种微量成分,导致出
现各种异味。 乳制品的香味――酪酸(丁酸) 芝麻油――乙酰吡嗪 菜籽油――含硫化合物(甲硫醇)
2、经过贮存的油脂酸败后会出现苦味、涩味。
油脂在贮存中或高温加热时,会氧化、分 解出许多小分子物质,而发出各种臭味,可 能会影响烹饪菜肴的质量。
3. 油脂的发烟点
➢ 发烟点是指油脂加热到表面明显冒出 青烟时的最低温度
➢ 不同的油脂因组成的脂肪酸不同,它 们的发烟点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以含饱和脂肪酸为 主的动物性油脂的发烟点较低, 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脂
的发烟点较高。
油脂的发烟点越 低,其工艺质量 越差,对油炸食 品的风味和菜肴 的质量影响很大。
常见油脂的发烟点
油脂名称 大豆油 橄榄油 菜籽油 芝麻油 玉米油 棉籽油 黄油 猪油
发烟点(℃) 195~230 167~175 186~227 172~184 222~232 216~229
208 190
影响油脂发烟点的因素:
(1)油脂的纯净度。纯净程度越高,发烟点越高。 (2)加热时间。随着加热时间延长,发烟点会越来越低。 (3)加热次数。同一种油脂随着加热次数的增多,发烟点 逐渐下降。 (4)油脂用量。用量越少,升温快,其发烟点也容易下降。 (5)精炼程度。精炼程度越高,发烟点越高。 (6)储存时间。长时间储存会降低油脂的发烟点。
油脂经过精制加工后,往往无味,这是 因为精炼加工除去了毛油中的挥发性小分子 的缘故。
2. 油脂的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脂变成液态油时的温度称 为熔点,而当液态油变成固态脂 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熔点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其组成 脂肪中的脂肪酸
烹饪油脂的熔点
油脂 棉籽油
熔点 (℃)
6~4
油脂 椰子油
熔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