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R与ESD(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黏膜切除术标本固定盒技术介绍
不锈钢针的强度 和韧性
不锈钢针具有较高的强度和 韧性,能够有效地支撑标本 ,并保证固定效果稳定可靠 。同时,不锈钢针的韧性也 使得其在插入和取出时不容
易断裂或损伤。
不锈钢针的清洁 保养
不锈钢针的清洁保养相对简 单,只需要用干布擦拭表面 即可恢复其光泽和清洁度。
带有盒盖和标本信息标签
本小发明带有盒盖和标本信息标签,盒盖可以有效地 防止灰尘、细菌等污染标本,同时也可以避免其他人 员误触标本造成危险。信息标签可以清晰地标注标本 的相关信息,方便后续的病理检查和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涉及医学病理学和医疗 器械设计。具体来说,它是用于固定 EMR/ESD标本的一种新型装置。
现有技术的缺点
标记信息不清晰
01
标记信息通常采用纸质标签或马克笔手写,易模糊或损坏,且信息
量有限。
不能完全浸入到固定液中
02
由于固定针较粗或固定板材质不当等原因,导致标本不能完全浸入到
固定盒盖
本小发明提供两种盒盖,一中是卡扣型,一种
01
是旋钮型,供操作者自行选用。
送检
02
依次标记盒盖上所需信息后即可送检。
05 讨论
小发明亮点
创新性
本小发明采用不锈钢针将ESD标本固定在硅胶材质的固定板上,这一创新设计不仅避免了传统固定 方式中固定针较粗易生锈的问题,还能保证稳定固定标本。其次,固定板采用密度大于水的硅胶材 质,可使标本完全浸入固定液中。
固定板与刻度线
起点设置
刻度线起点可以设在 固 定 中心或边缘,根 据实际需要设计。
刻度间隔
刻度线的刻度间隔根 据实际需要设计,一 般以毫米为单位。
网格设计
在整数刻度处设置延 长线,形成网格,以 便更精确地 测 量 标本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区别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区别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
ESD由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技术成熟,近年已逐渐成为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内镜发现的病变很小或像香菇一样有茎(长蒂),可以很简单的应用圈套器套住蒂部切除,这叫息肉切除术。
有的病变长得很平像披萨一样,就必须先在病变下方注射生理盐水抬起病变,再用圈套器电切病变,这叫黏膜切除术(EMR)。
但对于超过2厘米的平坦病变,黏膜切除术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来进行,其结果是切除了较大病变但有病变的遗漏,肿瘤很快就会复发,切下来的病变破碎也不能进行准确的切片化验,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ESD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病变抬举症阴性,不具备无痛内镜条件的医疗单位,对于一般状态差的患者,不主张ESD治疗。
并发症:出血:ESD出血分为术中出血和迟发型出血,前者指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出血,主要原因是黏膜下注射后,局部黏膜抬举欠佳将小血管切断所致,充分黏膜下注射及有意识地止血可预防出血的发生。
后者指治疗结束后至30天内发生的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
穿孔:穿孔是ESD的常见并发症,进行消化道ESD时由于胃肠壁薄,肠腔存在弯曲部,操作空同小易发生穿孔,治疗时应亲昵观察镜下图象和患者的生命体征。
腹痛:腹痛是ESD术后典型症状,常为轻、中度,治疗主要为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2/d,共8周。
术后第1-3天禁食,继而进流质,在过渡至半流质及软食。
感染:一般表现为体温上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对症处理,及抗生素的使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标本常规制片专家共识202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标本常规制片专家共识2023摘要内镜黏膜下录(I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1dissection,ESD)/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1resection,EMR)作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的微创手术,其技术日趋发展成熟,多项国际指南和共识均推荐ESD/EMR作为消化道早期癌及其前驱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ESD/EMR标本的诊断结果影响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因此ESD/EMR的病理学评估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标本应更为严格及精准。
在取材制片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ESD/EMR标本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本共识规范了ESD/EMR标本处理以及常规制片的方法,旨在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可靠、合理的病理依据。
正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1dissection,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1resection,EMR)是消化道早期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由于ESD/EMR不进行淋巴结清扫且切除深度仅限于黏膜下层,对于一些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ESD/EMR病理学评估后可能需进一步治疗,因此ESD/EMR的病理学评估相对于外科手术标本应更为严格和精准。
ESD/EMR病理学评估包括标本水平及垂直切缘状态、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是否浸润淋巴管和血管、肿瘤生长方式、溃疡瘢痕的形成、肿瘤芽等信息。
其中切缘的评估是为了判断肿瘤是否完全切除;组织学类型、浸润淋巴管和血管、浸润深度、溃疡瘢痕、肿瘤生长方式、肿瘤芽等评估是为了推测淋巴结转移风险。
而标本处理、制片过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影响病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的伸展固定主要由临床医师完成,标本的拍照、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是由病理医师和病理技师共同完成。
一.标本伸展固定由于黏膜存在张力,放入固定液中容易收缩,为了保持ESD/EMR标本的平整性和完整性,真实还原病变离体前的状态和相对位置,避免黏膜肌层回缩、黏膜水平切缘内卷。
EMR、ESD
边缘切开
延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应用针形切开刀或Hook刀 切开病变周围部分粘膜。 一般先切开病变的远侧端,可使用翻转内镜的方法。 切开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 应用IT刀或Hook刀直接电凝出血点。 穿孔的发生多与粘膜下注射不充分和切开刀放置过 深有关。
剥离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处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胸闷憋气、腹痛、腹胀、意 识、神志等变化及皮下气肿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 2、对小的穿孔,可保守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禁 食,胃肠减压,补液,消炎等处理。如镜下明确穿 孔者可用止血夹夹闭。 3、对小的穿孔,经内镜下处理后,需继续观察有无 继发穿孔的表现。 4、对内科不能处理者,需X线透视明确穿孔部位,为 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作用机制
EMR是 先于病变(<2cm)的粘膜下层注射 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甘油果糖加靛胭脂,使病 变基底隆起,再用圈套器套住病灶,收紧后 使之成为假蒂息肉,然后高频电切除。 对于病变范围> 2cm者,通过内镜下行 ESD治疗,使病变整片切除。
仪器准备
1、EMR常用器械:内镜、针式电刀、高频电发生器、 圈套器、透明帽、注射针、热活检钳、止血夹、网 篮及五爪钳等。 2、ESD常用器械:内镜、针式电刀、高频电发生器、 透明帽、注射针、ESD专用刀(ITD刀、TT刀即三 角刀、FLEX刀、HOOK刀即钩状刀)、热活检钳、 止血夹、网篮及五爪钳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早期癌,1994年日本学者 Takekoshi等发明IT刀,首先对直肠病变进行粘膜下 剥离 1999年,日本专家Gotoda等对直径>2.0cm的消化 道早期癌进行ESD治疗并一次性切除成功。 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技术不断完善。 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开展ESD,技术越来越成熟 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 平高低的标志
2022年医学专题-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ESD历史及现状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早期癌,1994年日本学者Takekoshi 等发明IT刀,首先对直肠病变进行粘膜下剥离
1999年,日本专家Gotoda等对直径>2.0cm的消化道 早期癌进行ESD治疗并一次性切除成功。
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技术不断完善。 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开展ESD,技术越来越成熟 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平
加入靛胭脂使术者更容易辨别剥离范围,时刻 监测剥离深度,减少穿孔并发症发生。
边缘切开: 对ESD术后人工溃疡创面上可见血管进行预防性止血处理
病例 直肠早期癌ESD治疗
延标记点或标记点外侧缘应用针形切开刀或 4)食管良性肿瘤:包括息肉、平滑肌瘤、食管乳头状瘤等
③肿瘤直径≤3cm,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
分化型粘膜内癌;②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存在溃疡 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③肿瘤直径≤3cm,合并存在溃疡 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④肿瘤直径≤3cm,无合并溃疡的 分化型粘膜下层¹癌。 2)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 灶推荐ESD治疗 3)良性肿瘤 如胃息肉、胃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 等,包括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
粘膜下注射液
1)生理盐水 2)高渗盐水或高渗葡萄糖 3)甘油果糖 4)透明质酸钠 5) 纤维蛋白原
ESD基本操作要点
标记 粘膜下注射 边缘切开 剥离 创面处理
标记:
对于边界较为清晰的扁平病变和粘膜下 肿瘤,可以应用APC、Hook刀、TT刀或 针形切开刀直接进行电凝标记。
总结
ESD 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早期胃肠道肿瘤 的内镜治疗成为可能。虽然不断有新的 器械推出,使ESD 操作更为简便、安全, 但这一技术仍需由高水平、训练有素的 内镜医师完成。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 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目的: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方法: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
结果:观察组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不全切除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相比,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推广。
标签: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早期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每年死于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有高达几百万[1]。
我院为研究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剥离术(ESD)在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特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研究对象,以下是过程与结果: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2013年6月~2014年4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6:24;平均年龄(62.47±8.16)岁,平均病程(1.10±0.40)年。
观察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男性:女性=28:22;平均年龄(61.94±7.24)岁,平均病程(1.30±0.60)年。
其中,两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资料相似(p>0.05)。
该数据作为科学对比。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方案,医护人员通过异丙酚静脉麻醉70岁以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通过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70岁以上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将靛胭脂染液喷在患者病灶周围,通过着色情况来判断浸润深度及病变边界。
同时用针状刀沿病灶周边0.5mm处标记好病变位置,采用亚甲蓝混合液与甘油果糖进行粘膜下注射,每点注射剂量为1mL至2mL,直到患者粘膜下层分离完全[2]。
202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020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SD是一种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方法,可以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同的效果。
该方法使用高频电刀和专用器械在内镜下逐步剥离胃肠道病灶及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以达到完整切除病灶的目的。
ESD相比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ESD可以对直径大于2cm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避免分片切除,进而避免局部复发。
其次,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
ESD 的优点还包括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
此外,ESD能够使医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以供分析,对于面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以减小复发概率。
在疗效评估上非常乐观,据相关研究显示:胃早癌可实现较高的整块切除率(92%~97%)和完整切除率(73.6%~94.7%),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
食管ESD的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分别为90%~100%和87.9%~97.4%;病变局限于上皮或黏膜固有层者以及病变浸润深度超过黏膜固有层者,在接受ESD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5%。
结直肠ESD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
总之,ESD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
ESD的适应证包括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和胃肠道早癌。
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均可以应用ESD切除。
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如何,ESD 都能够进行治疗。
在日本,ESD已被确立为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切除的标准方法。
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适应证为分化型黏膜内癌、无溃疡发生;溃疡、分化型黏膜内癌,病变直径<30mm;sm1浸润分化型腺癌,无溃疡发生,无淋巴即血行转移,病变直径小于30mm。
在抬起的黏膜下层切缘,使用IT刀或钩形电刀进行切割,渐进式切除病变组织。
EMR、ESD
术前护理
1、术前谈话、签字 2、心理护理 3、患者准备:预约、登记、核对;了解患者用药情况 ;术 前常规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者术前同胃镜检查;对肠道病 变者同结肠镜检查;术前备好留置针等。 4、术前用药 5、备好急救药品及仪器 6、小儿、耐受差及不合作者可申请麻醉下进行 7、贴电极板
术中护理
患者监护 1、耐心解释 2、体位 3、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4、麻醉者做好监护,血压,脉搏,血氧等 医护配合 1、粘膜染色:食管用复方碘溶液,肠道用0.2﹪~0.4﹪靛胭 脂8 ~10ml进行染色。 2、必要时做标记
EMR、ESD
省立医院消化二科
路英菊
什么是EMR及ESD?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 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期胃 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措施 (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造成一假 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ESD即内镜下粘膜整片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dtion)。切除深度可包含粘膜全 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适应症及禁忌症
EMR适应症:主要适用于直径在2cm以下的早期癌及平坦病 变。 ESD适应症:主要适用于EMR不能整片切除的超过 2cm的 癌前病变或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以及超过2cm的平坦型 病变。 禁忌症:有胃肠镜检查禁忌症者; 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肿物表面有明显溃疡或瘢痕者; 超声内镜提示癌已侵润粘膜下 2/3以上者。
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2、一般生活指导; 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 ~ 7天,术中出血者需适当延长卧床天数。避 免用力过猛的动作,防止穿孔及出血。 2)对上消化道病变者,应向患者解释可能1 ~ 2天的咽痛及咽后壁异物 感,几天后可消失。加强口腔卫生。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等变化,观察呕血、黑 便的次数及量、性状及伴随症状。 4、术后及时补液:抑酸药、抗生素。 5、饮食:一般禁食2 ~ 3天,如无腹痛及便血等症状,可48h后进流质饮食, 72h后进无渣饮食1周。 6、出院指导: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按时作息;定期 复查,术后第6及第12个月复查内镜。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护理查房
ESD较EMR操作时间长、风险大、难操作。EMR术中很少出血,但在ESD操作过程中,稍不留意,视野就会被血液覆盖,要不断地止血和冲洗视野。ESD较外科手术容易剥离不干净。
病例
5月15日入院情况: 患者XXX,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月”收住入院。入院时:患者诉上腹部胀痛不适,无泛酸嗳气,无呕血、无黑便,纳差,睡眠可,二便如常心肺听诊未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右下腹可见斜形长约6cm的陈旧性手术疤痕,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局限型隆起,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壁柔软,上腹部剑突下轻微压痛,余腹未及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莫非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3-5次/分,无明显亢进。双肾区无叩痛。入院完善相关检查,查血、尿、便常规、大生化、凝血功能、全胸片、消化道肿瘤标记物均未见明显异常。后因胃窦部病变考虑病灶较小,请消化内科会诊后建议行胃镜下治疗,5月16日由外科转入我科。入科情况: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剧烈腹痛,无腹胀腹泻,无心慌胸闷,无畏寒发热,食纳可,二便如常。神志清,精神可,心肺听诊未及明显异常。腹平软,未及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增强,双下肢不肿。入科诊断:中医:胃脘痛(脾胃虚寒)西医:1.慢性胃炎,2.胃窦部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诊疗计划:拟行镜下治疗。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早期癌,1994年日本学者Takekoshi等发明IT刀,首先对直肠病变进行粘膜下剥离1999年,日本专家Gotoda等对直径>2.0cm的消化道早期癌进行ESD治疗并一次性切除成功。随着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ESD技术不断完善。国内近几年开始有学者开展ESD,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能否进行ESD手术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平高低的标志
2017年5月16日3P:焦虑:患者自知心动过缓,担心术中风险3I:遵医嘱予阿托品试验3O:阿托品试验阴性,向患者解释其意义,患者能理解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EMR集ift总洼入乂木孑花护忖看切BS上灯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l、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SD、EMR)护理常规
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SD、EMR)护理常规【护理评估】要点1、患者生命体征,心理状态,有无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史,如阿司匹林等。
2、实验室检查:CT,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十项等。
护理常规【常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出血,穿孔,术后狭窄。
2、疼痛与手术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手术创伤有关。
4、营养失调与术后禁食有关。
5、焦虑与病情反复及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合作程度,向患者介绍术前准备,操作步骤及成功病例,以增强病人信心,消除紧张和恐惧情绪。
2、术前至少禁食6小时,禁水2小时。
3、病人左手臂置静脉留置针,遵医嘱备好术中用药和物品,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及抢救药品和物品。
4、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及血糖,有异常及时处理。
术后护理1、体位与活动: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胃窦部手术取平卧位,食管部位手术取15-30°卧位;卧床期间勤翻身,踝泵运动,待病情平稳后可协助患者渐进阶梯式活动。
2、饮食护理:禁食禁饮24-72小时,由静脉补充营养,如无并发症,由低温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避免粗糙、刺激性及含较多纤维不易消化的食物。
3、对症护理(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测BP q1/2h*6次或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2)注意有无焦虑、烦躁、痛苦表情、眼球震颤和意识恢复延迟等麻醉后反应情况,一旦出现类似的症状,立即通知医生,静脉推注小剂量地西泮。
(3)如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呕血和黑便,或者腹胀、腹部剧烈疼痛、腹膜炎体征,应警惕出血或穿孔并发症。
(4)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管者按管道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4、用药治疗及护理:遵医嘱使用抑酸、止血、抗炎等补液。
5、疼痛护理:根据疼痛评分表评估腹痛,警惕并发症,根据病情及疼痛性质遵医嘱使用镇痛药,并予床栏保护,及时评价镇痛效果。
6、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禁食及补液、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展开全文ESD即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起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
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
切除深度:粘膜全层,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
通过ESD可完整的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EMR不能整片切除的超过2cm的癌前病变或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以及超过2cm的平坦型病变食管病变:1.Barrett食管2.早期食管癌:局限在粘膜层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粘膜下层早期食管癌3.食管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4.食管良性肿瘤:包括息肉、平滑肌瘤、食管乳头状瘤等胃病变:1.早期胃癌①肿瘤直径≤2cm,无合并存在溃疡的未分化型粘膜内癌;②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③肿瘤直径≤3cm,合并存在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④肿瘤直径≤3c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粘膜下层癌。
2.癌前病变直径<2cm的病灶采用EMR,直径>2cm的病灶推荐ESD治疗3.良性肿瘤如胃息肉、胃间质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等,包括部分来源于有肌层的肿瘤。
大肠病变:1.巨大平坦息肉直径<2cm的息肉采用EMR,直径>2cm的平坦息肉建议采用ESD治疗,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降低复发率。
2.粘膜下肿瘤来源于粘膜肌层或位于粘膜下层的肿瘤,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来源于固有基层的肿瘤,不主张勉强剥离。
3.类癌尚未累及肌层的直径<2cm类癌可以通过ESD完整切除,位于直肠的类癌一般可以切除。
禁忌症严重的心肺疾病、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病变抬举征阴性,有胃肠镜检查禁忌症者,肿物表面有明显溃疡或瘢痕者,超声内镜提示癌已浸润粘膜下⅔以上者术前准备1.一般护理:术前无明显不适的患者可正常活动,适当增加卧床休息时间,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富含高蛋白、各种维生素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用 根据病灶大小、手术方式及器械配件决定
,费用明显低于外科手术。
实用文档
生器、透明帽、注射针、ESD专用刀(ITD刀 、TT刀即三角刀、FLEX刀、HOOK刀即钩状刀 )、热活检钳、止血夹、网篮及五爪钳 3、常用药物:粘膜染色剂(复方碘溶液、 0.2﹪~0.4﹪靛胭脂)、甘油果糖、正肾素 、副肾素、NS、及去泡剂。
实用文档
ESD步骤 1.标记 2.粘膜下注射 3.边缘切开 4.剥离
实用文档
电凝标记
实用文档
抬举征
实用文档
粘膜切开
实用文档
剥离
实用文档
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发生率10%-25%),根据医生操作的 熟练程度选择内镜下止血方法,局部电凝、 酒精注射、钛夹钳夹等,术后 EMR 的操作技术目前已非常成熟和规范,大
量临床资料已证实这一技术安全高效,是治疗 消化道微小病灶的最成熟的微创手段。我院 西院腔镜科已完成近百例EMR手术,积累了丰 富的内镜经验。即使出现术中出血、穿孔等 并发症,也可以立即给予相应处理(钛夹) ,保证患者安全。
实用文档
术后恢复 对于较大病灶,患者需住院治疗,术后观察 无异常即可出院。对于较小病灶,门诊即可 完成手术,当日即可回家。因EMR属于微创治 疗,因此对于胃肠道损伤极小,患者术后恢 复较快,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实用文档
EMR手术的优势 效果 利用此项技术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减少 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能够获得完整标 本作病理检查判断肿瘤良恶性。
实用文档
疼痛 因胃肠道本身对于切割刺激并不敏感,所
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不会感到明显疼痛、 不适。如患者心理极度惧怕手术带来的不适 ,还可以选择无痛内镜下施行手术治疗,无 痛麻醉状态下,患者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
穿孔:(发生率3.5%-6.1%),采用内镜下钛 夹封闭穿孔,约98.3%可获成功。对于小的穿 孔,建议内镜下修补治疗。
实用文档
谢谢!
实用文档
粘膜下注射剂的配制:100mlNS或甘油果糖 +5ml副肾素+1ml靛胭脂。 4、急救器械药品准备
实用文档
适应症
1.食道早癌,Barrett食道,平滑肌瘤,脂肪瘤 。
2.早期胃癌,直径大于2cm。 3.早期结肠癌,扁平大息肉。 4.老年患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其他原因不
愿意受术者。 5.病理为重度不典型增生。 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
实用文档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是指直接延 粘膜下层分离肿瘤将其完整的切除。
相对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而言,ESD可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肿瘤的残留和复发。
ESD对早期胃癌整体的切除率为96.7%,明显 高于EMR的62.6%,但同时对内镜医生有更高 的技术要求。
EMR与ESD
王亚民
实用文档
EMR即内镜下粘膜剥离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对扁平隆起性病变(早 期胃肠癌、扁平腺瘤)和广基无蒂息肉经内镜下 措施(注射和吸引)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造 成一假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实用文档
EMR是 先于病变(<2cm)的粘膜下层注射适量 的生理盐水或甘油果糖加靛胭脂,使病变基 底隆起,再用圈套器套住病灶,收紧后使之 成为假蒂息肉,然后高频电切除。 对于病变范围> 2cm者,通过内镜下行 ESD治疗,使病变整片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