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3章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日益增长的人口流动和出行需求。

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轨道交通的安全、便捷、快速等特点,也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乘客需要进行线路的换乘,才能到达其目的地。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网格化布局,乘客需在不同的站点进行换乘,如何使得换乘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换乘站点之间的连通设施并不完善,换乘过程需要乘客通过步行或使用其它交通工具来实现,而这些行动必然会给乘客带来时间上的损失,影响出行效率。

基于这样的情况,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更加便捷的换乘设施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体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更加便捷的换乘设施设计进行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1.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交通现状,研究目前站点间的连通设施情况,总结现有的问题和不足。

2. 探讨换乘站点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换乘站点布局对乘客换乘时间和效率的影响。

3. 研究换乘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包括电梯、扶梯、自动扶梯、行人通道等方面的设计。

4. 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更加便捷的换乘设施设计方案,包括新的站点间连通设施建设、既有连通设施的改造和优化等方面。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从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的需求和效率出发,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更加便捷的换乘设施设计,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乘客出行体验。

具体意义包括:1. 改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体验,提高服务满意度。

2. 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3. 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现代化建设和技术创新。

4-3第3章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设计

4-3第3章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设计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规划设计•轨道线路之间换乘布局模式•与铁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与航空客运的衔接规划•与公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轨道线路之间换乘布局模式•换乘方式: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混合换乘和站外换乘等六种形式;•轨道枢纽布局模式:并列式、行列式、十字型、T型、L型、H型和混合型等七种形式站台同平面换乘•双线双岛式站台•双线岛侧式站台站台上下平行换乘根据站台和线路方向组合的不同•同线路同站台•同方向同站台•异方向同站台同线路同站台换乘站示意图•将一条线路的两个股道设置在另一条线路两股道的上方,而两个相同方向的股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换乘特点:所有方向之间的客流均需通过设置在上下岛式站台之间的梯道或自动扶梯才能实现换乘,因此这种形式换乘站的换乘能力受到梯道和自动扶梯通过能力的制约。

股道在不同竖直面内换乘站示意图(同线路同站台)结点换乘•在两条轨道地下线路的交叉处,将两线隧道重叠部分的结构做成整体的结点,并采用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两座车站的上下站台,从而形成节点换乘,各方向的乘客只需通过上下楼梯或自动扶梯一次,便能换乘另一条线路。

•设计关键:要注意上下楼的客流组织,避免进出站客流与换乘客流的交织紊乱。

该方式与同站台换乘方式一样,多用于两线之间的换乘,如用于三线或三线以上的换乘,则枢纽布置和建筑结构变得相当复杂,必须与其它换乘方式组合应用。

结点换乘•十字型•T型•L型①岛式与侧式换乘两线站台呈“┼┼”字型,换乘楼梯或自动扶梯为两个跟部相对的T 形,上海地铁2号线与规划6号线的河南中路站采用此种换乘方式,2号线岛式站台在下,6号线侧式站台在上。

岛式与侧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岛式与岛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②岛式与岛式换乘利用上下二层岛式站台的“十”字交叉点,进行站台与站台之间的直接换乘,两个站台和换乘楼梯在平面上均呈十字型,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采用了此种换乘方式。

③侧式与侧式换乘利用上下二层侧式站台的四个“十”字交叉点来完成站台与站台之间的换乘。

轨道交通多线换乘设计

轨道交通多线换乘设计

轨道交通多线换乘设计摘要:文章以上海某综合交通枢纽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原则、换乘方式及近远期结合建设顺序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换乘原则;换乘方式;工程实例;近远期结合地铁站位于某机场西侧,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工程高铁主站房的正下方,在既有沪杭铁路与外环线之间。

根据《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调整方案》及该枢纽的总体规划方案构想并结合高速铁路客站的站位,该地铁站引入五条轨道交通线路,形成“3+2”线站布局,属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工程的一部分。

1换乘原则(1)合理组织客流,避免交叉干扰,尽量实现付费区内换乘,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需满足远期换乘客流的需要,保证乘客进站方便、出站迅速。

(2)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并与周边地下过街道结合,以便能综合疏解地铁客流和过街客流。

(3)该地铁工程贯穿高铁站房和西交通中心,并与地面公交、10 m平台以及高速铁路共同构成多层面的换乘广场。

2换乘方式2.1车站共分为三层(1)地下一层为换乘大通道层也是地铁的站厅层,串连起公路交通中心、高速铁路、磁悬浮乃至整个枢纽,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相互转换主要通过地下一层得以实现;地铁非付费区结合大通道一起设置,进、出站闸机结合进出站楼扶梯设置,在靠近进出站闸机附近布置有足够数量的全自动售票机,以满足不同方向的旅客进站需要。

(2)a线、b线、c线沿枢纽轴线呈东西向布置在地下二层,为三岛式站台。

各线之间通过分别设置在地下一层两个付费区内的9组和2组楼扶梯在地下一层付费区内进行换乘。

(3)d线、e线则垂直于a线、b线、c线,位于地下三层,呈南北向布置,位于高铁西站厅的正下方,为一岛两侧站台。

地下一层大通道内设置有6组直通地下二层d、e线站厅的楼扶梯,供d、e线的旅客使用,且有6组楼扶梯与地下二层各岛式站台相通,供旅客换乘使用。

(4)在地下一层付费区一内还布置有3部从地下一层通往地下二、三层的垂直电梯供残疾人使用,同时兼作车站内部货运使用。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

通道换乘
通道换乘常见于两站台间相距较远的车站。乘客下车 后需经过专用通道,步行一段距离,到达另一条路线 的站台转车,通常都需要在中途转换楼层。 如:香港地铁鲗鱼涌站及上海轨道交通上海南站、中 山公园站。
站外换乘
站外换乘常见于因某种原因无法在付费区换乘,而进 行的有条件换乘,就是使用用一张公交卡在转乘站之 间两条或多条线出站后在规定时间内换乘,而使用单 程票卡则无法换乘。 如:上海轨道交通上海火车站站、南京西路站、龙华 站、虹桥2号航站楼站及香港地铁尖沙咀站、尖东 站。
换乘车站: (Interchange Station) 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专用词,指供乘客在 不同路线之间,在不离开车站付费区及不另行购买 车票的情况下,进行跨线乘坐列车的车站。 乘客在换乘站可由原本乘坐的路线,转换至另一条 路线继续行程,而车费则按总乘坐里程计算。
A:轨道交通线路之间换乘站的特点 B:轨道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方式换乘 C:轨道交通与城市内其他交通方式换乘
B:轨道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方式换乘
同站台换乘 站厅换乘
换乘方式
节点换乘 通道换乘 站外换乘
同站台换乘
同站台换乘是最便捷的换乘方式。乘客下车后在同一 站台等候另一条路线列车抵站,即可转车。 如:上海轨道交通三号线与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共线 运行的宝山路站——虹桥路站区间任一车站及台北捷 运古亭车站。
站外换乘的特点
• 事实上站外换乘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中不太常 见,采用站外换乘方式,往往是无路网规划而造成 的后遗症。由于乘客增加一次进出站手续,步行距 离长,再加上在站外与其他人流混合,因而显得十 分不方便
C:轨道交通与城市内其他交通方式换乘
1.与常规公交车之间换乘 2.与小汽车之间的换乘 3.与与港口、机场之间的换乘 4.与地面铁路车站之间的换乘

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换乘车站是从枢纽的一条轨道线到另一条轨道线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地铁线位稳定的重要锚固。

换乘站的特点就是复杂、双站同站台换乘的情况具有其特有的优劣和难易度,因此对于地铁同台换乘中的单站同站台换乘、双站同站台换乘等等加以分析和比较,从乘客的要求出发,将同台换乘站的功能进行拓展和开发,满足客流量较大的地铁换乘站同向、反向的疏通需求。

在投资量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双站同台换乘,促进城市交通向着更边界、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同站台换乘;零换乘;换乘站设计方案地铁带给城市快捷的交通和高速的生活,将人们对于距离和时间的概念进行跟新,实现了真正的高速、高效,给城市创造了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生活。

一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一般至少包含几条甚至几十条线路。

当线路发生了交汇,产生了交叉点,就必须要有换乘站的存在,这是将线网的线路进行搭接的独立运营的站点和枢纽,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担负的责任十分重大。

乘客在这里换乘,列车在这里交汇,线网在这里拥有节点,为四通八达的城市轨道交通打造基础[1]。

可以说每一个轨道交通的换乘站都是一个大型的换乘枢纽。

国外的著名的大型换乘站一般都至少有数条线路在交叉和换乘,有的是与火车站进行的换乘,有的是与公交枢纽和地铁换乘,这些枢纽发挥着方便乘车、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作用。

1、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概述1.1换乘站的分类标准,有地铁的线网的规划、线路的环境,地上地下的铺设方式,换乘凉的大小等等。

按照同车站的平行换乘的要求,抱哈了同车站的换乘、同站台的换乘,上下站台的换乘等等,从形式上将,分为十字型,T字型、L字型、H字型等等,每种类型的换乘站,都有自己的换乘形式。

拥有不同的站台、楼梯、通道等等,乘客对其中通行,需要通过楼体、自动扶梯、站台,经过很长的路,等待较长的时间,因此,同站台平面的换乘就解决了等待时间长,需要走出地铁站等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不要等待或者走出站台,就能换乘地铁。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地铁换乘站的设计摘要:主要介绍了某地铁换乘车站换乘节点的计算分析及设计,探讨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设计密切结合施工的意义。

关键词:地铁;换乘车站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subway exchange-station is introduced. The problem we should focus 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ombining design with construction closely are discussed.Keywords:subway;exchange-station近年来,我国地铁运输系统迅猛发展,城市地铁线网也越来越密集,地铁换乘车站数量增长明显,本文以某换乘车站的设计出发探讨一下换乘车站的设计方法。

1 工程概况某地铁车站位于两条规划建设线路的交汇点,顶板覆土3m,一期主体为双层明挖岛式车站,双排柱柱距纵向8m,沿纵向设梁,换乘节点区域为地下三层。

本站远期线路为三层明挖岛式车站,换乘方式为T型岛岛换乘,换乘节点位于一期车站站台中部,与车站同时建设,预留远期线路建设条件。

2 计算模拟车站标准段的计算在实际设计中多简化为单位纵向延米长度的平面框架进行计算,对框架中柱进行轴向刚度等效为延米截面,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视为复合墙结构(围护桩按抗弯刚度等效为墙),使用阶段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一起承载,两者之间考虑只有压力传递,土压力由两者共同承受,水压力全部由侧墙承受。

土层对结构的作用采用分布水土压力及一系列只受压的弹簧进行模拟,将结构视为底板置于弹性地基上的平面框架结构进行分析。

对于车站标准段,在车站纵梁刚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上述简化后的平面受力计算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是换乘节点区域空间受力特征明显,类似平面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所以建立三维计算模型,以分析换乘节点区域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课件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课件

经济效益评估
投资回报分析
对换乘枢纽进行经济效益评估,需要对其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回 报周期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其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运营收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运营收益进行分析,包括票务收入、商业租金收入等 方面,以评估其盈利能力。
成本效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分析,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 较,以评估其成本效益的合理性。
STEP 01
中型换乘枢纽
小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小,仅包含少数几 条轨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 式的换乘枢纽。
STEP 03
大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大,是城市交通网 络中的核心节点,包含多 种交通方式,如地铁、铁 路、公交等。
规模适中,包含较多的轨 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式, 是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 节点。
Part
03
经验教训总结
总结这些国际先进换乘 枢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和教训,为我国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建 设和改进提供参考。
未来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分析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趋势,如智 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01
运营管理优化
探讨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运营管理 方面的优化方向,如提高换乘效率、加 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社会效益评估
1 2 3
交通压力缓解
换乘枢纽能够有效地分散和转移交通流量,减轻 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换乘枢纽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节点,其建设 和运营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
提高出行便利性
换乘枢纽提供了多模式、多线路的交通换乘服务 ,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节省时间和精力。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及实现研究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及实现研究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及实现研究
俞潇;陈羽翔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的换乘设施是满足客流转换和换乘工具衔接的重要停靠点,对其设计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但从目前我国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情况上看,存在着换乘量不足,换乘设置布置不合理等情况,这对于城市生活的进一步完善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对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的换乘设施的深入研究,将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开展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点换乘设施设计的研究,是以目前换乘设施设计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背景,目的是想通过理论研究,以提高相关设计部门对地铁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点换乘设施设计的认识,从而提高换乘站换乘设施的服务功能,让乘客获得满意的出行体验。

【总页数】2页(P80-80,81)
【作者】俞潇;陈羽翔
【作者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J], 徐士伟;陈海伟;谢志明
2.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供需一致性研究 [J], 叶臻;关宏志
3.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衔接评价体系研究 [J], 王宇嘉;张振宇
4.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优化研究 [J], 薛亮;刘小玲
5.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及换乘研究 [J], 印泽孟家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设计优化研究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设计优化研究

Engineering Design | 工程设计 |·191·2020年第21期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设计优化研究王红梅(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11)摘 要:城市轨道交通对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在空间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形式过于简单、代表车站特征的标识缺乏识别性、在整个车站系统中导向系统仍然占领主导地位。

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以优化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整体布局为主要目标,着重分析其存在的特征以及不足之处,并且提出一些优化方法,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设计;换乘空间中图分类号:U291.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21-0191-02作者简介:王红梅,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装修设计及装配式装修。

1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环境特征1.1 空间封闭,缺乏自然光与自然景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通常是建在地下,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缺少自然光。

这种封闭且狭小的空间由于缺乏一些外部环境的参考,容易使乘客对空间导向产生误读。

此外,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普遍缺少绿植等自然景观。

1.2 换乘复杂,缺乏方向感和识别性轨道交通枢纽之间的换乘方式也会影响乘客对方位的判断以及换乘的效率。

在轨道交通枢纽换乘中,常采用的空间布局方式有十字形、T 形以及L 形等,如图1所示。

在一些较为大型的换乘枢纽中,还会涉及与多个交通换乘方式之间的关联,如高铁站、公交场站等。

由于这些换乘方式相互交错、较为复杂,加上整个换乘环境中人流量巨大、空间狭小,因此乘客在整个换乘过程中,容易由于缺乏方向感和对标志物的识别性差而致使换乘的效率不高。

要的交通流线之间进行空间上的设计,即设计一条直达道路来实现。

具体设计时,需要从各个方面、多角度考虑,如可以在道路中途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观赏物;或是根据乘客的换乘路线以及道路在整个交通枢纽中的格局布置来设计,如在道路的宽度、距离和视觉面积上进行构造,减少道路的长度或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些景观小品,这样可以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及换乘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及换乘站设计

客流量, 还 与两条线列车 的运营间隔有关,在计算换乘楼梯 ( 通道)宽 度上,要重点考虑这一因素 ,为换乘客流提供足够的条件 。 2 . 3 结合车站结构和施工条件,考虑远期预 留
随着施工技术水平的进步 ,换乘车站的预 留逐步从土建全部做 成 ,
麻地站是地铁荃湾线和地铁觋塘线之间的 3个连续同站台换乘车站就是
来说明。
站斤换乘在两个车站相交的情况下应用的比较 多。区别于站 台直接换乘
方式,站厅换乘的换乘距离较长,由于建筑标高的原因 , 乘客在换乘过 程 中需要往返走行 ,因此会带来一定的高度损失。如果站 台和站厅之间
由自动扶梯相连接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换乘条件。站厅换乘的实例 很多,但一般部是结合别的换乘方式综合 应用。 再者 ,关于通道换乘的基本 方式分析。 通道换乘只是两个车站之间设置单独的换乘通道供乘客换乘使用。
这种换乘 方式的集 中代表作。 其次 , 关于站厅换乘的具体分析。
所谓 的站 厅换乘顾名思 义是指 连个不 同的车站大 厅的换乘 方式。
过渡到只预留将来可能施工的条件 ,即从土建预 留到条件预 留。这样可 大幅度 氏 初期工程造价 ,避免投资的浪费。
3 换乘站谢 十 实例
以武汉地铁 4号线和 2 号线换乘 站洪 山广场站和中南路车站 为例

4 号线和 2 号线的换乘站洪山广场站可以直接实现武汉的三大火车
站汉 口 站 、武汉站、武昌站的换乘。整个洪山广场站分为三层 ,地下一
层是站厅 ,用于购票和进站。 t 下二层和三层是站 台 层 。从汉 口火车站
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换乘方式的选择主要满足 以下几个因素
1 )满足换乘客流功 能的需甍 ,2 )换乘 中相 关线路进行建设 的时 间顺序 ;3 )换乘点的组织形式和施工位置,4 )换乘点上人的要素 ;5 )

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环保,已成为城市综合交通的骨干交通,同时它在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节约土地资源、维持城市中心区活力、促进土地开发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轨道交通建设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其线网规划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实施性,而线网规划的关键则是节点的控制与布局。

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核心功能就是“换乘”,根据来自不同方向、不同线路、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客流的性质,轨道交通的换乘可分为外部换乘和内部换乘两类。

外部换乘为轨道交通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点、机场等接驳换乘,形成综合的换乘枢纽,主要探讨轨道交通的内部换乘形式,即地铁内部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设计。

关键词:换乘车站,换乘形式,客流组织,分期实施1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

如不能有效的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环保,已成为城市综合交通的骨干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大型基础设施,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线网规划是设计的重要依据,换乘站是线网架构中各条线路的交织点,是为乘客提供转线换乘的车站,乘客通过换乘站及其专用通道设施,实现两座车站直接的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

换乘站的客流量一般都比较大,设计的不好将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不便,使服务水平大大的降低,因此,对换乘车站建筑方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本论文结合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一座地下换乘站的建筑设计,从地下换乘车站换乘形式的比选、客流组织的便捷与流畅性、地铁车站内部布置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地铁设计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处理思路和方法。

2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全面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换乘站,不仅要求车站能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而且要换乘更加快捷、方便,减少人流交叉,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多线换乘方案的设计研究——以苏州中塘公园站为例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多线换乘方案的设计研究——以苏州中塘公园站为例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多线换乘方案的设计研究——以苏州中塘公园站为例0 引言换乘车站作为不同线路的交汇点,在满足车站基本功能的同时,还需要把线网中原本独立运营的不同线路串联起来,为乘客通过不同的线路到达城市各个区域创造便利条件,使线网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整体。

而多线换乘车站则是在普通换乘车站的基础上由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形成,此类车站往往与其他交通项目结合,形成大型换乘枢纽,如欧洲有众多由数条地铁线路、市域线路、公交枢纽形成的特大换乘车站,东京建成有多座由数条地铁线路集中换乘的换乘站,国内也有如上海人民广场站(1,2,8号线换乘)、广州天河公园站(11,13,21号线换乘)、深圳福田站(2,3,11号线换乘)等大型换乘车站,此类换乘枢纽的设计,对方便乘客乘车、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和投资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1]。

不同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先行建设了多座地铁多线换乘枢纽车站,苏州轨道交通的建设具有后发优势,有条件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将多线换乘枢纽车站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合理的车站方案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发挥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车站的服务水平[2]。

本文以中塘公园站(6号线与规划8号线、星湖街快线)换乘节点为例,分析研究不同换乘方案的利弊。

1 车站换乘方案优化设计的必要性满足车站的换乘功能是换乘车站方案设计的核心,换乘方案的优劣对车站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错误的换乘方式,会导致车站换乘能力与客流不匹配,造成站内空间拥堵,会引起乘客因在车站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造成轨交满意度下降或建设方投诉。

更有甚者,曾经出现过由于换乘方案选择错误导致预留换乘条件无法实施的情况。

因此,在车站设计的初期,应结合车站的内外部条件及功能需求对换乘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可减小车站的实施风险,提高换乘效率,保证换乘衔接的顺畅性,提升车站品质与价值。

对于交通条件优劣的评判,学界目前存在两种较为常见的评价方法:其一,采用距离或旅行时间成本等指标,从可达性视角对交通便捷性进行评价[26];其二,以定量的手段从相对角度判别区域交通条件的优劣以及级别高低的交通优势度方法[27]。

轨道交通和地下铁路多线换乘枢纽的设计

轨道交通和地下铁路多线换乘枢纽的设计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轨道交通和地下铁路多线换乘枢纽的设计摘要: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与地铁一号线在体育西路站形成换乘节点,是复杂多线换乘枢纽.通过对该换乘节点客流分析研究,叙述了平面换乘方式采纳“+”字型换乘方式得特点;对竖向换乘方式得四个设计方案,从换乘功能、可实施性、结构型式和投资进行比较,介绍重叠双岛式结构为推举方案,平面双岛式结构为比较方案. 关键词:轨道交通换乘节点换乘方式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体育西路站设于天河区体育西路路面下,与已建地铁一号线形成“+”字型得换乘节点.其功能定位是:支线与主线呈“y”字型运营,在一定条件下应能独立运营、折返及存车.新建三号线体育西路站能缓解一号线体育西路站得交通紧张状况.三号线体育西路站所在路口位于繁华地段,1997年9月竣工得地铁一号线体育西路站为地下二层13m宽得岛式车站,双层、双柱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全长267m,轨面埋深1264m,底板埋深14m,车站顶板覆土18m.车站沿天河南一路布设,穿过体育西路路口.为与规划轻轨换乘,车站靠天河南一路南侧得连续墙上预留宽5m接口多处.以下通过对轨道交通三号线与地铁一号线换乘节点得乘客换乘方式、途径得研究,提出几个解决方案,以期从中寻出解决多线交汇得最佳换乘方式.1换乘节点研究平面换乘方式一般有“+”、“t”、“l”、站台同平面和通道等5种.WwwCOm竖向换乘方式,有站台与站台之间得上下换乘和站台与站厅之间得上下换乘2种.关键是如何合理组合和运用.11客流分析体育西路站2017年、2032年预测客流见表1、表2,表中客流含支线客流.2032年早高峰分向客流预测见表 3.由表2、表3可见,早高峰设计客流量为39574×12=47489人次/h,换乘客流占正常客流量得60%,即285万人次/h.12换乘方式研究121平面换乘方式得选择在线路可行和运营功能合理得前提下,采纳排除法,对五种方式得换乘进行综合分析.“t”、“l”换乘方案,换乘客流行走距离远,换乘点少,且与正常上、下车客流有冲突;通道换乘方案,换乘客流行走距离偏远,投资偏大;同平面换乘方案,由于线路路网得不可实施性,不可能采纳;“+”换乘方式,因具有换乘客流分布均匀,换乘距离短,工程投资少等特点而被采纳.122竖向换乘方式研究由于地铁一号线站厅规模偏小,也未按“+”方式预留与轨道交通三号线得连接条件,仅在车站站厅层得南侧预留接口,因此,盼望通过三号线车站得修建,改善一号线站厅得局促局面,并方便各方向乘客换乘.按尽量减小对地铁一号线妨碍,合理利用车站南侧得预留接口得思路提出四个方案进行比较.1)方案一.上13m、下8m重叠双岛地下四层结构方案,见图1.地下一层为一号线、三号线得共用站厅层;地下二层为一号线得站台层,三号线得设备层;地下三层为三号线主线站台层,站台为13m宽双柱岛式站台;地下四层为三号线得支线站台层,站台为8m宽无柱岛式站台.可实现站台与站台得直截了当换乘及站厅得换乘.车站全长2792m,宽239m,主线轨面埋深约2065m,支线轨面埋深约2665m.方案一个有以下特点:(1)换乘功能最好,可通过站台直截了当换乘,以最快捷、方便得换乘方式解决三线之间得换乘.每两条线之间不仅能实现站台与站台得直截了当换乘,而且在高峰时段,还能够通过站厅实现三线之间得换乘,且尚有较大得进展空间.在三号线得站台上设宽45m得换乘楼梯两处,与穿一号线底板后进入一号线站台层设置得两处净宽不小于45m得楼梯换乘,换乘能力可达29万人次/h.尤其是主、支线重叠后,为乘客换乘提供了极大得便利条件.(2)可实施性强.车站宽度小,与地下管线干扰少,便于工程实施.三号线通过一号线部分得结构处理可分步实施.(3)结构形式新颖,车站空间感受好.(4)综合投资小.三号线主、支线上下重叠,尽管埋深加大,但拆迁费用、基坑开挖量都比较小.因此,其综合规模最小、总投资最省.2)方案二.平面双8m岛结构方案,见图2.三号线主、支线车站均埋置于体育西路下,呈南北走向,主、支线平行等高,为地下三层车站,可实现站台与站台、站厅与站厅得平行换乘.三号线得主、支线均为宽8m 无柱得岛式站台,车站长为3312m,净宽319m,轨面埋深约2065m.方案二具有以下特点:(1)换乘功能好.三线间得换乘功能优良,三号线主、支线可分不与一号线之间设宽度为45m得换乘通道,从一号线底板进入站台层,实现每两条线之间站台与站台得换乘.换乘能力可达29万人/h,在高峰时段还可通过站厅层实现三线之间得换乘,换乘能力尚有较大进展空间.(2)车站埋深浅.乘客进出车站方便、快捷,节约工程费用和运营费用.但两站台间得反向客流换乘不方便.3)方案三.上、下12m全重叠双岛结构方案,见图3.该方案得结构及特点差不多同方案一.其换乘方式为站台与站台之间得换乘.由于结构尺寸比方案一窄1m,车站施工时占用道路较少.整个环控系统比较合理.存在得咨询题是,依照支线客流及一号线体育西路站得现状,主线规模偏小,支线规模偏大.4)方案四.平面双10m岛结构方案,见图4.该方案得结构及特点差不多同方案二.为站台与站厅之间得换乘.车站为三柱四跨结构形式.要紧咨询题是,车站得规模过大、过宽,地下管线拆迁和改移量大,且投资费用高,站厅层得空间感受不行.2研究结论从方案一和方案四换乘分析比较可知:采纳站台与站台之间得换乘最直截了当,换乘功能最优,但提升高度太高,结构施工难度太大,为投标时期推举方案;采纳站台与站厅之间得换乘,尽管换乘距离稍远,但运营治理方便并具有提升高度低得优势,为投标时期比较方案.。

地铁车站换乘枢纽布局与规划研究

地铁车站换乘枢纽布局与规划研究

地铁车站换乘枢纽布局与规划研究地铁车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改善交通流动、减少交通拥堵的重要使命。

其中,换乘枢纽的布局与规划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地铁车站换乘枢纽的布局与规划的研究,以期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一定的见解和借鉴。

一、换乘枢纽的地理位置在地铁车站的布局与规划中,地理位置是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首先,地铁车站应尽量靠近人口密集区域,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其次,地铁车站还应考虑与其他交通枢纽的接驳,如公交车站、轻轨站等,方便乘客之间的换乘。

此外,地铁车站周边的道路、步行街等设施也需要与车站规划相协调,以确保交通系统的便利性和流畅性。

二、站厅空间的规划站厅空间是地铁车站换乘枢纽的核心区域,其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乘客的出行体验。

因此,在站厅空间的规划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乘客出入站与换乘的路径应清晰明确,避免出现交叉、拥堵等情况。

其次,站厅应设置足够的自动售票机、安全检查设备等设施,以提高服务效率。

另外,站厅的设计还应注重舒适性与便捷性,如设立休息区、储物柜等,方便乘客的日常需求。

三、换乘设施和导向标识的规划为了方便乘客的换乘,地铁车站的换乘设施和导向标识也需要得到合理规划。

首先,换乘设施应尽量集中在同一层面,避免乘客在换乘时需要上下楼梯或乘坐扶梯,提高换乘效率。

其次,换乘设施如电梯、扶梯的数量和质量应能满足高峰时段的需求,确保乘客在换乘时的安全和舒适性。

此外,导向标识的规划也至关重要,它能有效指引乘客的行进方向并减少迷失的可能性。

四、换乘枢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地铁车站的换乘枢纽规划中,周边环境的协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首先,周边道路的设置与车站的出入口位置应相互协调,以确保乘客的出行顺畅。

其次,车站周边的市政设施如停车场、站前广场等也需要与车站规划相统一,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车站还应与周边商业、文化设施的布局相协调,以满足乘客的多样化需求。

五、换乘枢纽的可持续发展地铁车站换乘枢纽的布局与规划还需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建筑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建筑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建筑设计方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换乘站的设计方案不仅要考虑到交通功能的实现,还需要兼顾旅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人流分析和建筑风格三个方面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方案。

一、空间布局换乘站的空间布局应以旅客的便利和交通运行的效率为出发点。

首先,换乘站的平面布局应简明合理,方便乘客的出行和换乘。

通常,主要的换乘通道应位于中心位置,两侧设有进出口通道,同时连接不同线路的通道应清晰明了。

此外,为了方便乘客的导航,可在换乘站设置指示标识,并合理划分不同区域,如自动售票区、候车区和出站口等。

二、人流分析人流分析是换乘站设计的关键环节,要从旅客的角度考虑站内的人流量和人流方向。

针对交通高峰时段和换乘时段,需合理安排换乘站的通道和出入口,避免人流拥堵。

同时,还需考虑到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的出行需求,设置无障碍设施,确保他们的顺利出行。

此外,合理设置候车座椅、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旅客,使候车区舒适、宽敞。

三、建筑风格换乘站的建筑风格应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既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又能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环保、耐用、易于清洁的材料,同时考虑到防火和防盗的功能。

在建筑形式上,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创造独特的设计风格。

同时,还可以在换乘站的外立面设计中考虑使用节能和环保的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方案需要兼顾交通功能和旅客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人流分析和建筑风格的考虑,可以打造出便利、舒适和美观的换乘站。

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更加注重换乘站的设计,以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注:本文仅为例子,并不代表实际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规划与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口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提高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交通规划师需要设计出合理的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方案。

换乘是指乘客从一条线路换乘到另一条线路,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

一个好的换乘规划方案可以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换乘步行距离,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首先,换乘规划需要考虑站点的布局。

合理的站点布局可以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

站点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太近容易造成换乘人数过多,太远则增加了乘客的步行距离。

此外,站点之间的连接要方便快捷,方便乘客换乘时的转乘。

其次,换乘规划需要考虑站点内部的布局。

站点内部要有明确的指示标识,方便乘客找到正确的换乘线路。

通道宽度要足够宽敞,以容纳高峰期间的人流量。

此外,站台上应设置足够的座椅和候车区域,确保乘客的舒适度。

此外,换乘规划还需要考虑到乘客的行走路径和空间布局。

在换乘过程中,乘客需要从一条线路上行走到另一条线路上,因此行走路径的设计很重要。

需要考虑到乘客的行走距离和行走时间,以及行走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此外,换乘空间的设置也很重要,包括扶梯、电梯、自动扶梯等设施的合理布局,以及换乘区域的大小和通行能力的设计。

最后,换乘规划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和交通需求将继续增长,因此换乘规划需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和改造。

设计时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设施,以适应未来的换乘需求。

总结起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它不仅需要考虑到站点的布局和内部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到乘客的行走路径和空间布局,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

通过合理的换乘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规划设计•轨道线路之间换乘布局模式•与铁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与航空客运的衔接规划•与公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轨道线路之间换乘布局模式•换乘方式: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混合换乘和站外换乘等六种形式;•轨道枢纽布局模式:并列式、行列式、十字型、T型、L型、H型和混合型等七种形式站台同平面换乘•双线双岛式站台•双线岛侧式站台站台上下平行换乘根据站台和线路方向组合的不同•同线路同站台•同方向同站台•异方向同站台同线路同站台换乘站示意图•将一条线路的两个股道设置在另一条线路两股道的上方,而两个相同方向的股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换乘特点:所有方向之间的客流均需通过设置在上下岛式站台之间的梯道或自动扶梯才能实现换乘,因此这种形式换乘站的换乘能力受到梯道和自动扶梯通过能力的制约。

股道在不同竖直面内换乘站示意图(同线路同站台)结点换乘•在两条轨道地下线路的交叉处,将两线隧道重叠部分的结构做成整体的结点,并采用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两座车站的上下站台,从而形成节点换乘,各方向的乘客只需通过上下楼梯或自动扶梯一次,便能换乘另一条线路。

•设计关键:要注意上下楼的客流组织,避免进出站客流与换乘客流的交织紊乱。

该方式与同站台换乘方式一样,多用于两线之间的换乘,如用于三线或三线以上的换乘,则枢纽布置和建筑结构变得相当复杂,必须与其它换乘方式组合应用。

结点换乘•十字型•T型•L型①岛式与侧式换乘两线站台呈“┼┼”字型,换乘楼梯或自动扶梯为两个跟部相对的T 形,上海地铁2号线与规划6号线的河南中路站采用此种换乘方式,2号线岛式站台在下,6号线侧式站台在上。

岛式与侧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岛式与岛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②岛式与岛式换乘利用上下二层岛式站台的“十”字交叉点,进行站台与站台之间的直接换乘,两个站台和换乘楼梯在平面上均呈十字型,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采用了此种换乘方式。

③侧式与侧式换乘利用上下二层侧式站台的四个“十”字交叉点来完成站台与站台之间的换乘。

站台呈井字形,换乘楼梯呈四个内向的L形。

侧式与侧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T型和L型结点换乘中两线路车站的主体结构相脱离,前者是一座车站中间的侧面与另一车站的端部通过换乘设施相衔接,后者是两站的端部通过换乘设施相衔接。

如北京地铁环线与地铁1号线相交的复兴门和建国门站均采用了T型换乘,北环与规划的地铁4号线则采用了L型换乘。

⑵T型和L型换乘3 站厅换乘站厅换乘是设置两条线或多条线的公用站厅,或将不同线路的站厅相互连通形成统一的换乘大厅。

站厅换乘与同站台换乘和结点换乘相比,乘客换乘线路通常需要先上(或下)再下(或上),换乘总高度大,换乘距离长。

若站台和站厅之间采用自动扶梯连接,可以改善换乘条件。

依据轨道线路以及车站站台的不同形式,站厅换乘有三种典型的布置方式:⑴已建成的地铁1号线(侧式站台)、莘闵轻轨线(侧式站台)以及地面铁路沪杭线上的莘庄站,是将三者的站台平行地设置在地面层,地铁和轻轨线的联合站厅设置在地上第二层,并通过高架通道与铁路站台相连,三者之间的换乘均在联合站厅中进行。

⑵上海地铁1号线与规划地铁8号线的人民广场站在地下二层采用并列岛式站台形式,通过地下一层共用站厅来完成换乘。

⑶高架轨道明珠线与规划轻轨C-C线的虹口体育场站,采用上下平行侧式站台形式,通过夹在中间公用站厅来完成换乘。

4 通道换乘如果两轨道线路的车站靠得很近,但又无法建造成同一车站,那么可以采用通道换乘的形式。

通道换乘对乘客来说不是一种理想的换乘方式,换乘条件取决于通道的长度及其通过能力。

其优势:通道布置较为灵活,对两线的交角和车站的位置有较大的适应性,预留工程少。

通道换乘根据车站站位的不同,又有T型、L型和H型三种布置形式。

T型和L型站位与结点换乘中的T型和L型换乘相似,只是在两车站的联结部位,考虑到建筑结构设置的困难,可以不设置换乘设施,乘客的换乘通过设置在其它部位的专用换乘通道进行。

上海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地下2层)与轨道明珠线长宁路站(高架2层站台、地面站厅)呈T型站位,利用两条地下通道联络两车站站厅层进行换乘。

•地铁1号线人民广场站与2号线人民公园站呈L 型站位,利用2号线地下2层站厅层与1号线地下1层站厅层,通过10m 宽地下通道来完成换乘。

•如果两线车站的站位平行或接近平行,且靠得很紧,但又无法采用同站台换乘,那么可以采用H型站位的通道换乘方式。

•上海地铁2号线东方路站与轨道明珠线二期工程张扬路站呈H型站位,利用地下通道进行换乘,如果通道较长,那么应在通道的中间插入一缓冲区域。

通道换乘分析由于换乘通道的通过能力有限,且不能无限止拓宽通道宽度和增加通道的数量,因此通道换乘一般与其它换乘方式配合使用。

纯通道换乘常常作为路网考虑不周、规划失控、路网实施受阻等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措施,在路网规划中应尽量避免采用。

5 混合换乘在进行实际的换乘枢纽规划设计时,若单独采用某种换乘方式不能奏效时,可采用上述两种或多种换乘方式的组合,形成混合换乘布局模式,以达到改善换乘条件,方便乘客使用,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例如,同站台换乘方式辅以站厅或通道换乘方式,使所有的换乘方向都能换乘;结点换乘方式在岛式站台中,必须辅以站厅或通道换乘方式,才能满足换乘能力;站厅换乘辅以通道换乘方式,可减少预留工程量,等等。

这些组合的目的,是力求车站换乘功能更强大,既保证具有足够的换乘能力,又使得工程实施容易及乘客使用方便。

上海轨道规划路网中的多线换乘枢纽大都采用混合换乘方式,如徐家汇站、人民广场站、东方路站、上海火车南站站等。

6 站外换乘站外换乘是乘客在车站付费区以外进行换乘,实际上是没有专用换乘设施的换乘方式。

它在下列情况下可能会出现:⑴高架线与地下线之间的换乘,因条件所迫,不能采用付费区内的换乘方式;⑵两线交叉处无车站或两车站相距较远;⑶规划不周,已建线路未预留换乘的接口,增建换乘设施又十分困难。

如上海地铁1号线和轨道明珠线上海火车站站目前就采用在付费区以外进行换乘的方式。

由于乘客增加一次进出站手续,步行距离长,再加上在站外与其它人流混合,因而很不方便。

对轨道交通而言是一种系统性的缺陷,因此站外换乘方式在路网规划中应尽量避免。

总的来说,轨道交通换乘方式与线路走向、车站埋深、换乘客流量、地面环境、施工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应在远期换乘客流量预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能充分满足换乘需求而又经济合理的方式。

7 与铁路客运的衔接规划①在铁路客运站的站前广场地下单独修建轨道交通车站,站厅通道的出入口直接设置在站前广场,再通过站前广场与客运站衔接。

如上海地铁2号线一期终点龙东路站(地下1层站台层、地面站厅),通过站前广场与浦东铁路客运站(规划中)候车大厅进行换乘;②轨道车站的出口通道直接通到客运站的站厅层,乘客出站后就能进入客运站的候车室或售票室。

广州地铁1号线与广州东站的衔接采用这种模式;③由轨道车站的站厅层直接引出通道至铁路客运站的月台下,并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与各月台相连,乘客可以通过此通道在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之间直接换乘,只是换乘步行距离较长。

如上海地铁1号线(地下两层)与铁路新客站的衔接就采用此种模式,此种模式适合于同步实施;④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联合设站,对换乘乘客来说,这是最好的衔接布局模式。

上海地铁2号线与浦东客站衔接示意图上海地铁1号线与新客站衔接示意图8 与航空港的衔接规划①轨道车站位于机场范围以外,在航站和车站之间提供固定的公交服务。

波士顿洛根机场轨道枢纽站与航站楼衔接示意图②轨道车站与机场航站楼接近,再通过专用换乘通道设施衔接。

大阪关西机场轨道枢纽站与航站楼衔接示意图③轨道车站直接与航站楼相结合,乘客通过设置在站台上的楼梯或自动扶梯就可进入航站楼。

如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的MARTA轻轨站,直接穿入航站建筑,使得旅客能够迅速接近机场服务;又如东京成田机场,京成线快速列车直接到达航站楼,并在航站楼地层设置车站,从航站楼的一层出入口通过分布在多处的自动扶梯即可直达。

东京成田机场轨道枢纽站与航站楼衔接示意图美国旧金山BART-机场(SFO)9 与公路客运的衔接规划相对于铁路客运站来说,公路客运站的集散客流量较小,疏散其集结的客流已不是轨道交通与公路客运衔接的主要功能,进行两者衔接布局的主要目的是:①通过两者的协调衔接实现城市与区域的便利连接,满足经济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提高公路客运出行乘客的整体出行速度;②通过两者的协调衔接实现“截流”,即将大量的外来交通流和过境交通流拦截在城市边缘区,减少外来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③通过两者的协调衔接并辅之以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的合理布局,替代公路客运站与市内出行目的地之间以常规公交线路的多重连接,解决由于常规公交线路重叠带来的公路客运站周边道路的交通拥挤问题。

9 9 与公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与公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主要布局模式有三种:①轨道车站与公路客运站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两者之间没有设置专用的换乘设施,乘客利用城市中的一般步道设施和过街设施进行换乘。

②轨道车站与公路客运站之间采用专用的换乘通道设施衔接。

如广州市地铁一号线坑口站与芳村客运站的衔接改善方案就采用这种模式,一条跨过花地大道的人行天桥直接将轨道车站的出口和客运站客流集散广场连接起来;③轨道车站的出口通道直接通至客运站的客流集散广场、售票室、候车室或上车站台处。

最佳的衔接布局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