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复习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复习学案

一、考点再现

1.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理解把握。

2.考查对文章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理解。

3.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4.考查对论证思路论证层次的理解。

5.考查对词语句子含义作用的理解,对语言特色的品析。

6.评价作者的观点,评价文章的标题

7.考查感悟联想能力。

8.考查质疑探究能力。

二、知识总结

1.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理解把握。

考查方式

例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襄樊《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例2.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这一观点展开论述。(南京《论友谊》)

例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泸州)

例4.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道理是什么?(济宁《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例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济宁《阅读的愉悦》)

例6.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眉山《小议读书》)

例7.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咸宁《选准人生的参照物》)

解题方法:

(1)从文章中找原句,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位置入手。①标题②开篇③结尾

(2)如何概括文章论点

①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有作者明确的表态。

②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注意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③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论点。

④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在没有特定性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文段中的语句作答。

提醒注意: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清中心论点和结论。

2.考查对文章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理解。

考查方式:

例1.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既是第①段的论点,又是第①段论据的理由是什么?(眉山《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

例2.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巴中《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例3.列举雪松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请谈谈理由。(重庆《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例4.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山西《熬住就是一切》)

例5.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河南《匠人与大师》)

例6.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襄樊《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解题方法:

①观点与材料必须统一,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②概括事实论据要做到准确、简洁,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简明的语言进行表述。

表述方式:,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

③准确分析论据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

④多个事实论据的作用往往是多角度、多方面证明论点;单个事实论据的作用往往是具有;名人事例作用则是具有权威性、很强的说服力。多个事实论据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常见顺序:时间顺序(如:从古到今);不同领域(如科学界、文学界等);不同国家(如中国到外国);与前文的照应等。

3.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考查方式

例1.文章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青岛《学贵质疑》)

例2.本文第③段中画曲线的句子从正面举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观点,从而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青岛《学贵质疑》)

例3.阅读第②段或第③段,依据该段所谈观点举一个典型事例作为论据。(黄冈《人生如月》)

例4. 第④段中引用欧阳修的话有什么作用?(湖州《阅读杂谈》)

文中例举了女教师丢钱包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南京市中考指导书《快乐》)

知识积累:

举例论证(例证法或摆事实)是列举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是为增强文章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证法或讲道理)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是使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是使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对比论证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实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作用是突出作者观点,使是非分明,给人深刻印象。

解题方法:

明确论证方法,结合某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表述方式如下: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的例子,具体、生动、(名人事例)令人信服地论证了……这一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具有权威性,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的道理浅显易懂,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④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的观点。(正面:重要性;反面:危害性等)

4.考查对论证思路论证层次的理解。

考查方式

例1.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黄冈《人生如月》)

例2.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南通《精神拾荒三步曲》)

例3.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需要哪些条件?(巴中《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例4.请结合②③段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连云港《读书是风雅乐事》)例5.选文按照议论文“提出同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结构。开头先提出“古代的人文风景与今日大异”的问题并举例论证,然后围绕“国民心态”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二是,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文章的中心论点“”。(潍坊《“衣食足”应“知书趣”》)

例6.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南京《论友谊》)

解题方法:

要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理解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①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比较规范浅显的议论语段也可据此分作三个层次。

表述:首先(由现象、事例等引出)提出……观点,接着用……事例(多方面)或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道理)。注意联系全文的结构,明确是否有结论。

②有的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对比分析,然后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表述:先举……事例或道理论据进行论证,再举……事例或道理论据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结论(观点)。

提醒注意:

①各层次(分论点)间一般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逐层递进关系,各层(分论点)缺一不可,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②表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论证过程的层次性,理清思路。

三、当堂演练

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甲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乙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5.笫④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16.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