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病理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实验报告解剖(3篇)

呼吸系统实验报告解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

2. 掌握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3. 培养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是传送气体的管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及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组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呼吸系统解剖标本、解剖器械(解剖剪、解剖镊、解剖刀等)、解剖图谱。

2. 实验仪器:解剖台、显微镜、解剖盘、解剖针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鼻部结构:观察外鼻、鼻腔和鼻旁窦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2. 观察咽部结构:观察咽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

3. 观察喉部结构:观察喉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包括喉软骨、喉肌和喉腔。

4. 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结构:观察气管、主支气管及各级支气管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5. 观察肺的结构:观察肺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包括肺实质和肺间质。

6. 观察肺泡和毛细血管:在显微镜下观察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形态和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鼻部结构: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组成。

外鼻呈锥体形,位于颜面中央;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具有通风和湿润空气的功能。

2. 咽部结构: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自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3. 喉部结构: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位于颈部正中,由喉软骨、喉肌和喉腔组成。

4. 气管和支气管结构:气管和支气管是传送气体的管道,包括气管、主支气管及各级支气管。

5. 肺的结构: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由肺实质(支气管树和肺泡)及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组成。

6. 肺泡和毛细血管:在显微镜下观察,肺泡呈球形,壁薄,与毛细血管紧密相连,有利于气体交换。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掌握了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奠定了基础。

实验六 心脏血管和造血系统病理实验

实验六  心脏血管和造血系统病理实验

髓质
淋巴结结构模式图
髓 窦
皮质淋巴窦
淋巴小结
18号 坏死性淋巴结炎
• 1. 淋巴组织坏死,其固有结构破坏,细胞 崩解,形成大小不一的坏死灶,有的坏死灶 内有大量红细胞。 • 2. 坏死灶周围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并 可见多量巨噬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 3. 淋巴窦扩张,其中有多量巨噬细胞、红 细胞、白细胞和组织坏死崩解产物
心肌梗死: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心肌坏死,呈灰黄色。坏死的心肌略肿胀(绿色 箭头所示)。左心室内膜近心尖部有附壁血栓形成(红色箭头所示)。
高血压性心脏肥大:心脏体积增大,左心室明显增厚,约2.0CM,乳头 亦明显增粗,心外膜脂肪组织增多
淋巴结出血
淋巴结出血
脾出血性梗死
败血脾
心肌梗死:凝固性坏死的心肌呈深红染伴出血(图左半部分)。小图示 坏死的心肌,细胞核已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仍存在
实验六
一、实验目的
心脏血管和造血系统病理实验
• 1. 掌握常见的心包炎、心内膜炎的眼观特征。 • 2.认识脾炎病变的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 1. 观察心包炎、肌源性扩张、肾炎、膀胱炎及肾囊肿的大体标本。 • 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15号----鸡脾脏(急性炎性脾肿) • 18号----猪淋巴结(坏死性淋巴结炎) •
三、作业 • 用红、蓝铅笔绘出15号----鸡脾脏(急性炎性脾肿)的图,并作出诊断。
正常的心脏:图示左心室及主动脉瓣。左心室肌厚约1.0CM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闭锁缘见多个栗粒大小的灰黄色赘生物呈 单行排列(红箭头所示)
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心室面可见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灰黄色赘生物 附着,瓣膜较厚
脾结构模式图
被膜

呼吸系综合实验报告

呼吸系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

3.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生命活动。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其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反射调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呼吸道的炎症、肿瘤、感染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内容1. 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观察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

(2)了解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如气体交换、呼吸调节、防御功能等。

2. 呼吸运动的调节(1)观察正常呼吸运动曲线,记录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等指标。

(2)分析CO2、缺氧、增大无效腔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探讨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等调节机制。

3.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1)观察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如胸部X光、CT、肺功能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观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的解剖结构。

(2)记录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等指标。

(3)分析CO2、缺氧、增大无效腔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 实验二:呼吸运动的调节(1)观察正常呼吸运动曲线,记录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等指标。

(2)分析CO2、缺氧、增大无效腔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探讨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等调节机制。

3. 实验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1)观察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如胸部X光、CT、肺功能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观察结果: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组成,具有气体交换、呼吸调节、防御功能等生理功能。

(2)分析结果:CO2、缺氧、增大无效腔等因素可影响呼吸运动,使呼吸频率、深度、肺活量等指标发生改变。

病例分析小结

病例分析小结

实践技能考试病例分析总汇(一)呼吸系统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急性加重期、稳定期2.支气管哮喘分:急性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3.肺结核急性粟粒型右下、右下肺结核渗出性胸膜炎4.肺炎(部位:右下、双侧)5.支气管扩张6.肺癌7.呼吸衰竭8.血胸和气胸注意副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9.肋骨骨折(二)心血管系统1.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慢性全心衰竭心功能NYHA 分级3.高血压2.冠心病(分级)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KILLIP 分级3.高血压(分级)高血压2级很高危,心脏扩大,心功能II级(NYHA 分级)4.心律失常5.心脏瓣膜病6.结核性心包炎(三)消化系统1.胃炎急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2.消化性溃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幽门梗阻3.结核性腹膜炎4.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脾亢进5.胆石病、胆道感染6.急性胰腺炎轻型重型7.急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局限性腹膜炎8.肠梗阻急性肠梗阻,单纯性,绞榨性低钾血症9.消化道穿孔10.肛管、直肠良性病变11.食管癌食管癌或贲门癌,失血性贫血12.胃癌13.结、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失血性贫血14.腹外疝(部位:右侧)小儿右侧腹股沟斜疝;易复性疝女性左股疝嵌顿;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老人右侧腹股沟疝,嵌顿疝;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5.肝癌16.腹部闭合性损伤注意副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17.肝、脾、肠、肾损伤18.肠结核19.胃食管反流病(四)泌尿系统(含男性生殖系统)1.急性肾小球肾炎2.慢性肾小球肾炎3.尿路感染4.尿路结石5.前列腺增生6.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衰竭)(五)女性生殖系统1.异位妊娠2.急性盆腔炎3.子宫颈癌4.子宫肌瘤5.卵巢癌6.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六)血液系统1.缺铁性贫血2.再生障碍性贫血3.急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淋巴瘤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七)内分泌系统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危象;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症2.单纯性甲状腺肿3.糖尿病分型:1型;2型(八)神经系统1.脑出血(部位:左侧、右侧)右侧脑(右侧大脑半球)出血2.脑梗死急性左侧脑血栓形成;高血压3级,很高危3.蛛网膜下腔出血4.急性硬膜外血肿(九)运动系统1.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注意副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2.大关节脱位(十)风湿免疫性疾病1.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2.类风湿关节炎(十一)儿科疾病1.肺炎支气管肺炎(细菌感染可能性大)2.腹泻腹泻病(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3.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幼儿急疹、水痘、风疹、手足口病、猩红热)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十二)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慢性(轻、中、重度)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2.细菌性痢疾分型:急性分普通型、轻型、重型、中毒性菌痢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艾滋病(十三)其他1.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背部痈 2型糖尿病右下肢丹毒2.急性乳腺炎部位:左乳右乳3.乳腺癌部位:左乳右乳4.一氧化碳中毒重度(40),中度(30),轻度(10)5.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重度(30),中度(50),轻度(70)呼吸衰竭(I型)一、诊断二、诊断依据:1、年龄、主诉(老年男性)2、症状3、体征4、特检结果5、疾病史、家族史、外伤史、月经史、喂养史三、鉴别诊断(至少四个)四、进一步检查:1、确诊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高血压病人,可以进行眼底检查;急性心肌梗死,应急查心电图、肌钙蛋白)2、鉴别用3、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4、治疗用检查(必要时:胸部CT;支气管镜)(病情控制后:肺功能检查;皮肤过敏原试验;)五、治疗原则(要求细化)1、一般支持治疗(合理饮食、注意隔离,预防交叉感染)2、病因治疗3、对症治疗(必要时机械通气;有些内科试题,不要忘记写完手术治疗或动脉栓塞)4、健康教育(或并发症治疗)副诊断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高血压:病史+血压>140/90mmHg休克:病史+血压<90/60mmHg贫血:病史+Hb<120/110g/L(男/女)肾功能衰竭:Scr>186μmol/L急性腹膜炎: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呼吸衰竭:PAO260,PQCO250病例分析诊断公式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公式: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2.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状糜烂带(烧心、反酸、饭食)3.消化性溃疡病(1)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2)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3)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治疗无效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疾病+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胁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1)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

实验九循环系统各部的结构

实验九循环系统各部的结构
实验九、循环系统各部的结构
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心的位置、外形及大体解剖结 构,弄清心脏与大血管之间的联系 和全身主要动脉的分布;观察心壁 及动、静脉管壁的组织结构。
实验观察
观察心脏的模型,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心房、心 室与出入心的大血管之间的联系。观察心壁的 组织结构。(切片35) 观察大动脉、中动脉、中静脉的显微结构,联 系机能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切片36,62)
壁支:腰动脉
不成对脏支 脏支
成对脏支
左右髂内动脉 壁支 脏支
左右髂外动脉 股动脉
腘动脉
小腿、足
观察切片35
中动脉壁的结构 局部
实验绘图
绘中动脉管壁的局部图(横切),注 明各层结构。


心脏的位置
主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左心室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胸主动脉
左右冠状动脉
颈外动脉(至头面部)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至脑、眼) 右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壁支:肋间动脉(胸壁、上腹壁)
Hale Waihona Puke 脏支:支气管动脉(肺、支气管)、食管动脉
腹主动脉 左右髂总动脉

病理学实验:实习9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

病理学实验:实习9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
心10 高血压性固缩肾 hypertensive nephrosclerosis
2. 玻片标本 Sections
实38 高血压性固缩肾 hypertensive contracted kidney 实39 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 实40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
舒张压 ≥ 90 mmHg(12.0 kPa)
分 类: 原发性高血压(占90%~95%)
继发性高血压(占5%~10%)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类 良性(缓进型)高血压 型 恶性(急进型)高血压
(一)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
又称缓进性高血压(chronic hypertension), 占95%,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长,进展缓慢, 最终常死于心、脑病变。

病变主要累及肾、脑和视网膜
动脉壁都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 按管径大小,动脉又可分为大、中、 小三级。大动脉如主动脉及其大分 支的中膜含有大量成层的弹力纤维, 弹性大,故又称弹力型动脉。中动 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 四肢动脉等的中层富含平滑肌,故 又称肌型动脉。小动脉指管径在 1mm以下的动脉,也属于肌型动 脉,但内弹力膜薄而不明显,中膜 的平滑肌亦很少。 细动脉硬化
二、 病 理 变化
(一) 基 本 病 变
1. 脂 纹 (fatty streak) 2. 纤维斑块 (fibrous plaque) 3、粥样斑块 (atheromatous plaque) 4、复合性病变 (complicated lesion)
1.脂纹期
肉眼: 动脉内膜见黄色小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 镜下: 泡沫细胞(圆形,体积较大,胞浆内有大量小空泡) 早期病变,可逆性。

病理实验: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实验:心血管系统疾病

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外膜炎 (浆液性炎)
风湿性心外膜炎 (纤维素性炎)
纤维性心包炎—心包脏壁层粘连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镜下)
风湿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区别
大体
镜下
小白硬牢
白色血拴
大黄脆松 白色血拴+菌落
二尖瓣狭窄(鱼口形)
正常主动脉瓣
正常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正常主动脉
脂纹
纤维斑块 粥样斑块
泡沫细胞
胆 固 醇 结 晶
低倍
高倍
钙化
复合病变
1 斑块内出血
4 钙化
2 斑块破裂、溃疡 5 动脉瘤形成
3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出血
斑块溃疡形成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继发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
实习八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
目的要求:
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 掌握风湿性心瓣膜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大体形态表现 掌握高血压病心,肾,脑的大体形态及高血压病肾的镜下形态特征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
实验内容:
1.幻灯片 2.镜下切片观察 (24绘图、25-27号切片) 3.大体标本观察(46-49、51-53号大体标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室壁瘤
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肾小球入球细动脉硬化
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大脑内囊出血
大脑出血破入侧脑室
细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肾小动脉增生性动脉内膜炎
风湿性肉芽肿
Aschoff巨细胞

心血管系统实训报告总结

心血管系统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为了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培养具备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我院开展了心血管系统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心血管系统解剖与生理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生理特点。

通过模型演示、实物观察和影像学检查,掌握了心脏、血管、心脏瓣膜等部位的结构特点,以及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调节机制。

2.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实训课程涵盖了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

通过病例分析、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我们了解了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心血管系统诊疗技术实训课程介绍了心血管系统诊疗技术,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我们掌握了这些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4.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实训课程重点讲解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我们提高了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能力。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对心血管系统解剖与生理、诊疗技术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和拓展。

2. 实践能力方面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诊疗技术的操作方法,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

在病例分析、临床检查和护理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实训课程以小组形式进行,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共同探讨问题、分析病例,共同完成了实训任务。

4. 职业素养方面实训课程培养了我们的职业素养,使我们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了更加严谨、细致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