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的术后镇痛与管理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依据《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制度。
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术后镇痛是提高围手术期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理应予以重视。
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指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院为体现医疗人性化服务,开展术后镇痛工作,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为规范术后镇痛泵的使用,不断改进疗效、积极预防并发症、了解患者使用情况。
我院根据上级国家卫健委门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具体如下: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建立麻醉科术后镇痛管理档案,建立镇痛泵使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手术方式、镇痛途径、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有无并发症等观察项目。
所有术后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二、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1、严格掌握镇痛泵使用适应症,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病情需要使用镇痛泵,严禁扩大镇痛使用范围。
2、严格查对制度,强化麻醉师责任感,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严格控制镇痛泵的药物配比,严禁超剂量使用镇痛药品。
4、严格执行镇痛泵使用中查对制度,加强镇痛泵使用中的管理,病人术毕回病房,麻醉医师检查每例病人镇痛泵是否正常输注、定时观察药液的剩余剂量,输注部位有无红、肿、皮肤过敏、出血、渗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并记载在病人访视记录中。
5、严密监测病人,警惕镇痛泵使用期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详细向病人说明使用方法、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
告知病人勿随意调节镇痛泵上的按钮,出现疼痛时遵医嘱进行调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检查镇痛泵各项参数及输注程序。
三、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病人返回病房后病房医师和病房护士首先与麻醉医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自控镇痛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病房医生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病房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医生联系。
基于ERAS理念的老年患者围术期镇痛管理
ERAS pathways 在多种外科实践中发现阿片药物的消耗明显减少
Page AJ, Gani F, Crowley KT, et al. Patient outcomes and provider perceptions following implementation of a standardized perioperative care pathway for open liver resection. Br J Surg.2016;103(5):564-571.
股神经阻滞(20ml)+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10ml)(0.5%罗哌卡因30ml)
麻醉手术过程
术后早期恢复非常满意
围术期减阿片甚至去阿片的麻醉与镇痛策 略适应ERAS,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是 我们努力的方向
谢谢聆听
Sarin A, Litonius ES, Naidu R, Yost CS, Varma MG, Chen LL.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rogram shortens length of stay and improves postoperative pain, and bowel and bladder function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BMC Anesthesiol. 2016;16(1):55.
Brennan F。Pain management: a fundamental human right. Anesth Analg(2007) 105:205–221
镇痛不足威胁患者的快速康复
Sinatra R (2002) Role of COX-2 inhibi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acute pain management. J Pain Symptom Manage 24(Suppl1):S18–S27
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规则和步骤
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规则和步骤手术后痛感控制是术后管理的重要一环,有效的疼痛控制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以下是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规则和步骤:评估疼痛程度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可以使用疼痛评估量表(如VAS评分)来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类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多模式疼痛管理手术后痛感控制常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物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来减轻疼痛感。
根据疼痛程度的不同,可以选择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或处方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局部麻醉药物等。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减轻手术部位的疼痛感。
例如,使用冰袋或热敷来缓解肿胀和疼痛,或进行适度的运动和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手术后痛感控制方法,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从而减轻疼痛感。
心理支持手术后痛感控制也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和手术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包括合适的药物选择和剂量、物理治疗的频率和方式,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计划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根据患者的疼痛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疼痛控制效果。
定期随访和教育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还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教育。
随访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治疗计划。
教育可以提供患者关于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技巧,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是手术后痛感控制的治疗规则和步骤。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特点,可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以达到疼痛控制的最佳效果。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97093
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病人的痛苦,对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住作用。
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是病区使用镇痛泵的规范化管理问题,我院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及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对镇痛泵的应用采取规范化管理,对护士参与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实施以护士为主体、麻醉师为督导的人性化管理。
一、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指定病区1 名主管护师负责建立病区镇痛泵管理档案;建立病区镇痛泵使用登记本。
制定术后镇痛的专用登记表;表格内容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住院号;麻醉方式、疾病诊断、镇痛途径,药液配方、镇痛时间、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等观察项目。
所有术后镇痛的病人都建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项目要认真填写完善,以备记录使用。
二、建立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首先与麻醉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 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 泵开放情况,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严禁在镇痛泵上连接液体以免药液稀释影响镇痛效果;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师联系。
护士严格按流程操作。
三、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科内护士学习人文关怀及疼痛的控制理论;麻醉师讲解镇痛药、镇痛泵的应用过程以及异常事件的发生前兆和应对措施;对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术后镇痛的新观点、新方法等。
四、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协调麻醉科工作取得医生的支持与共同参与,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及对疾病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
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思考
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思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的手术比例也在逐渐上升。
而对于老年病人的术后镇痛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措施,它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治疗。
但是由于老年病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以及药代动力学变化等方面的特点,术后镇痛需要进行更为谨慎的考虑和处理。
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困境老年病人的身体机能下降是影响他们术后镇痛的一个主要困境。
由于生理和药代动力学的变化,导致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减缓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增加,从而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同时,老年病人常常具有其他慢性疾病和多种药物的长期应用,因此对于新的药物使用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此外,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合适量也成为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老年病人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因此术后给予过多的药物往往会带来诸如重度低血压、过度镇静等副作用。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疼痛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最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方式也需要特别关注。
老年病人往往存在智力和认知能力下降的情况,为了避免影响患者的安全性,应该选择控制安全、副作用小的镇痛方法。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术后镇痛具有多重因素影响,临床医生需要对老年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术后镇痛。
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应对措施对于老年病人术后镇痛,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机能、术后疼痛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和抗痛药物。
首先,我们应选择控制安全、副作用小的镇痛方式,如局部麻醉、神经阻滞技术、口服止痛剂等。
对于老年病人,尽量避免使用易产生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药物。
其次,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常用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都需要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机能、肾脏功能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老年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情况,发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
最后,我们应该提高老年病人的自我镇痛能力。
术后镇痛的管理规范与程序
沭阳县中心医院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与程序一、术后镇痛应在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是予以实施,并在麻醉总结中注明术后镇痛的方式,给药途径,药液的配方。
二、建立访视制度:我科安排全体麻醉医师在麻醉后随访时对术后镇痛的病人进行访视,负责处理发生的并发症或镇痛不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每位医生在对患者访视之前都应先做自我介绍,说明来意,然后了解镇痛泵的安置情况,观察和询问镇痛的情况,重视副作用的治疗,术后镇痛做到有始有终。
三、努力做好宣教工作;重视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病人家属对镇痛治疗的理解和合作对提高镇痛治疗的质量非常重要,对病人及其家属术前一定要说明镇痛的方式和方法,镇痛泵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对镇痛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要事先对病人及家属有个说明,解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提高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对镇痛不全的分析好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并妥善处理,给病人对术后镇痛以更多的了解,求得病人的配合。
四、加强镇痛治疗知识的普及:对临床科的医生加强镇痛知识的宣传工作,多向他们宣传术后镇痛可以给病人带来的好处以及对疾病的康复的有利因素,争取临床医生的理解与支持。
对病房护士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建立病房护士参与制,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观察,及时反馈镇痛治疗过程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病人的镇痛质量和满意度。
五、镇痛泵的安置和使用护理;对静脉使用镇痛泵的病人要注意三通的开放,对硬膜外使用镇痛泵的病人事先要对硬外导管固定稳妥,同时回到病房对病人及家属都应做好注意事项的交待工作,防止病人因为身体的移动而出现导管的脱落,导致镇痛的失败,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对病房接班护士也要做好对镇痛泵装置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同时对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麻醉科医生,以便能得到及时的处置。
六、建立交接班制度:每天早会对全院的镇痛治疗病人情况进行口头交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意见,便以提高镇痛质量。
老年硬膜外术后镇痛518例规范化管理
20 年 1 以来 , 06 月 我们对 5 8例 7 1 0岁以上手术后老年 患 者实施术后镇 痛规范化管理 ,以探讨 老年 患者术后镇 痛规 范 化管理的新模式。现报 告如下。 改用皮 下或静脉 泵镇痛方 法) 。
齐鲁护理杂志 20 09年第 1 卷第 4 5 期
赵 霞 , 霞 . 症 病 人 们 介 入 治 疗 后 不 良 反 应 及 并 发 症 杜 癌
[ ] 吕明华. 3 肝癌 介入 治疗 方法 回顾 与展 望[ ] 肿瘤 学杂 J.
志 ,0 3 9 4 :2 . 2 0 , ( ) 27
的分 析与护理 [ ] 护理学杂志[ ] 19 ,4 2 :3 J. J .9 9 1 ( ) 8 .
谵 妄是一种 急性脑器 质性精 神障碍 , 表现 为精 神错乱 、 感
知 障碍 、 幻想和错觉 、 入睡 , 不能 有惊厥倾 向、 强烈 的恐惧 感和
其 他情 感反应 。根 据美 国精神 病协会 的报 告 , 术后 谵妄 的发病 率 高达 5 % , 年 人 住 院 期 间 的 患 病 率 为 1 % 一 l 老 0 4% , 0 可明显增加老 年患 者手术 病 死率 。术 后谵妄 是脑 功能 暂时性机能障碍 , 常认 为是 多种 因素协 同作用 的结 果 。高龄 、
后详细登记 , 与病 房护士 交接班 。④ 术后 管理 由麻 醉 医生 并
2 4 h定 人负责 , 麻醉护 士每 日2次查房 , 估 、 录患者疼痛 、 评 记 镇静评分及不 良反应情 况 , 在麻醉 医生 的指导下 及 时调整 用
酗酒 、 感官缺 陷 、 长期 服用精 神药 物 、 理 因素等 是发 生术后 心 精神障碍 的易发 因素 , 而手术 创伤 、 低血 压 、 血管微 血栓形 脑 成 、 氧血症 、 低 术后疼痛等可促进精 神障碍 的发生 。患者 存在 的基础疾病如糖尿 病 、 高血压 、 心病 、 梗死 等也 与术 后谵 冠 脑
关于印发术后镇痛操作规范及流程的通知
关于印发术后镇痛操作规范及流程的通知各临床科室: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临床最常见最需紧急处理的伤害性急性疼痛。
术后镇痛是麻醉医生的重要工作,对于建立无痛医院,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医疗质量与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麻醉科医生要大力倡导手术后全程无痛、舒适化医疗理念。
一、术后镇痛要坚持患者自愿原则,安全第一的思想,保证镇痛效果,减少或避免副作用。
二、术后镇痛必须强调个体化用药,发挥团队精神,加强对病人的管理与监测,体现人性化服务。
三、术后镇痛要按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等专家意见作为依据。
四、术后镇痛实行麻醉科镇痛访视医师、经治医师随访负责制度,严格按照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和再评价机制开展工作。
即经治医师负责向家属、病人或者委托人交代术后镇痛的知情同意书内容并签字,把握适应症,穿刺置管固定,配药、给预置量,向家属、病人或者委托人交代注意事项;在术后镇痛记录单上注明术后镇痛的类型(PCEA、PCIA)、配方、持续量、追加量(PCA), 给预置量的时间、药物;在术后镇痛随访登记本上记录时间、科别、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镇痛方式等;在镇痛泵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药物、术后镇痛的类型(PCEA、PCIA)等。
五、轮班麻醉医师负责科室全部术后镇痛病人的随访,包括加药、处理副作用和或并发症、拔泵等,评估镇痛药物效果、药量及副作用,负责与病人所在科室医生沟通交流等等;确保每天访视次数及访视质量,麻醉科常规每天两次访视,其中麻醉科医师负责每日早晨晨会交班后做晨访视并在第二天晨会报告科室术后镇痛患者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全科讨论,每日下午下班前主管麻醉医师须再次访视病人,如遇特殊情况需向值班医生交班增加随访观察次数。
术后镇痛病人在全天出现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访视医师随时处理。
术后镇痛经治医师对该病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并承担责任。
术后疼痛管理制度
术后疼痛管理制度1. 前言术后疼痛是患者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不适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康复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术后疼痛的类型和特点术后疼痛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术后急性疼痛多由手术损伤引起,通常在手术后的48小时内达到峰值,随着伤口愈合逐渐减轻。
而术后慢性疼痛则是指手术结束后超过3个月仍然存在的疼痛。
术后疼痛的特点是具有时效性、剧烈性和生理性。
3. 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术后疼痛管理是整个术后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的疼痛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良好的疼痛管理还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4. 术后疼痛管理的原则(1)个性化:根据不同患者的疼痛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疼痛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2)综合性: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3)及时性:术后疼痛出现后,应该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避免疼痛加剧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4)安全性:在进行疼痛管理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合理使用药物,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5)长期性:术后疼痛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在术后不同阶段不断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以保证患者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管理。
5. 术后疼痛管理的策略(1)疼痛评估: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类型等,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药物治疗:采用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包括止痛片、镇痛注射剂、镇痛贴剂等,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个体差异进行药物选择和用量调整。
(3)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理疗等)、心理干预(如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等,辅助药物治疗,提高疼痛的管理效果。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三)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与围术期管理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麻醉联盟SUMMER加速术后康复(ERAS)是围手术期医学临床实践及路径管理的重要进展。
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与早期摄食摄饮是其重要的转归目标,该目标的前提需要确保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以及有效的镇痛管理。
老年患者由于增龄及疾病相关的脆弱肠道功能以及阿片类药物镇痛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单纯依赖阿片类药物控制术中疼痛及术后疼痛应激会显著影响术后ERAS 进程。
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应实施以下措施:(1)局部麻醉(局麻)药物为主的椎管内、外周神经阻滞以及伤口浸润镇痛,以控制切口痛;(2)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围手术期炎症相关的炎性痛;(3)阿片类药物控制围手术期疼痛应激,特别是使用kappa受体激动剂控制内脏手术相关的内脏痛,以达到围手术期有控制疼痛应激的前提下,达到阿片类药物使用的最小化;而预防性多模式镇痛更有益于该目标的实现。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低阿片方案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正是基于这样的临床理念和老年患者特点而制定的。
05疼痛管理SUMMER老年患者生理机能脆弱,重要器官功能储备下降,药物治疗安全窗窄,对药物的治疗反应个体差异大,药物不良反应增多。
应成立专门的急性疼痛服务(APS)小组负责老年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其管理目标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加速术后功能恢复,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同时降低费效比。
多模式镇痛是指联合应用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中不同靶点及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以获得相加或协同的镇痛效果,减少药物剂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达到最大效应/风险比。
预防性镇痛是指在整个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阻断伤害性刺激信号的传递,增强术后镇痛疗效,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防止中枢和外周神经敏化,降低远期慢性疼痛的发生。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
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引言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评估疼痛程度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和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
通过这些评估工具,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后续的处理提供依据。
多模式镇痛策略术后疼痛处理中,多模式镇痛策略被广泛采用。
这种策略结合了不同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物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神经阻滞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在术后疼痛处理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疼痛感觉和治疗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的评估和调整,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在术后疼痛处理中,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避免术后疼痛处理过程中的风险。
结论术后疼痛处理的标准方法和流程需要医护人员充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多模式镇痛策略,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遵循这些方法和流程,可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
术后病人护理问题及措施
术后病人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术后病人护理中常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术后病人护理问题1.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不当会导致患者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甚至影响伤口愈合。
2.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术后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血栓形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3. 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腹胀等,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康复。
4.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
5. 活动受限术后患者活动受限,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二、术后病人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1)评估疼痛程度: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以便制定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
(2)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合理选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
(3)物理治疗: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4)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减轻心理负担。
2.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2)尿路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尿袋;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切口感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4)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
3. 消化系统功能恢复(1)饮食调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2)药物辅助:必要时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
(3)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 心理护理(1)倾听患者诉求:关注患者心理需求,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2)心理疏导:运用心理疏导技巧,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家属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共同为患者提供关爱和支持。
老年病人术后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的观察和护理
老年病人术后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的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治疗普外科老年病人术后的切口疼痛,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总结护理对策。
方法:60例老年病人术后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术后12、24、48h对病人镇痛情况进行评分,同时评估病人发生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镇痛总有效率达98.3%,不良反应发生率1.6%。
结论:该镇痛方式对切口局部起镇痛作用的同时,又控制内脏的疼痛,而对全身影响较小,临床观察较为适合老年病人。
关键词: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镇痛方式老年病人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01-01切口导管镇痛装置是一种在切口内深筋膜上下放置一根导管,连接一次性镇痛泵滴注局麻药的术后切口持续镇痛技术。
由不同规格的泵确定流速,我院目前的切口镇痛泵为5ml/h的持续流量。
泵内药物通常为0.2%罗哌卡因250ml,理论上可持续匀速输注50小时。
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为主,同时联合静脉用药镇痛的方式在老年普外科中大型手术中起到了良好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8.3%,且镇痛泵常见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
现将临床60例老年病人术后使用切口导管镇痛泵联合静脉用药镇痛方式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0例老年普外科手术病人,年龄在60岁~82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腹腔镜手术23例,开腹手术37例。
1.2 方法。
所有病人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病人镇痛方式及自我配合要求,镇痛标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
病人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他自觉感受的痛。
无痛=0,1,2,3,4,5,6,7,8,9,10=无法忍受的痛。
术后疼痛管理
术前评估
• 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 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 人对付疼痛的技巧。
• 了解患者病情,拟行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重要内容。 • 教会患者疼痛评估的方法。
54
改善病室环境
• 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有适宜温度和 湿度,有良好通风与光线、美观、安全的修养环境;夜间 为病人护理时,力争做到四轻,限制水管、电铃、电话等 发出的噪音。
区分恶心呕吐的原因,对因、对症 处理。从精神方面安慰、鼓励病人 ,同时应用止呕药。
不应盲目夹闭镇痛泵,病人有要求 不痛的权利。
48
嗜睡
如果术后镇痛选用了麻醉性 镇痛镇静药,则病人会有轻 度的嗜睡,老年及体弱病人 嗜睡的程度可能要重一些。 不影响神志及呼吸,可不必 处理,应多加观察。
49
尿潴留
局麻药、阿片类药都有可能 引起尿潴留。 一旦发生,首先鼓励病人按 平常习惯姿势试行排尿,不 成功的视其疼痛程度可考虑 夹闭镇痛泵或插尿管。
冷、热、光、电、酸碱、有毒气 体、药物
毒蛇、蜂、蚊蝇昆虫等生物毒素
炎症、缺血、出血、代谢性原因、 生理原因、心因性疼痛
8
六、疼痛治疗的基本方法
药物 疗法
神滞经疗阻法
物理 疗法
按摩 疗法
针灸 疗法
SSP
TENS
手术 疗法
心理 疗法
药 物 疗 法
9
药物疗法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控 制疼痛的首选方法。
⑶ 理化刺激
•酸碱、冷热、电流等,对人体可成为一种伤害性 刺激,经感觉神经传入中枢引起痛觉。也容易形成
疼痛的恶性循环造成顽固性疼痛。
⑷机械性刺激
老年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方法
老年病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方法近些年出现股骨头坏死疾病的人越来越多,患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出现股骨头坏死之后,会产生很强的疼痛感,还会造成行动不便等,对患者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如果出现严重的股骨头塌陷或变形,就要采取置换手术。
就我国现代的医学条件来看,在股骨头置换手术中,使用的材料在不断改进,手术的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从临床治疗来看,治疗效果较高。
但是在术后,需要患者以及家属做好预后工作,护理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做好护理工作,降低负面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护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主要有:1.麻醉恢复期间的护理股骨头置换手术需要进行术前麻醉,患者在术后回到病房中,要做好麻醉恢复期间的护理工作,做好吸氧,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
要让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患肢外展30度,两腿之间放置海绵垫子,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做好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察,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1.手术切口的护理股骨头置换手术在患肢会留下伤口,所以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力度,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观察,如果有出血情况就要及时做好止血方面的工作。
此外患处也有渗液的可能性,所以要做好引流工作,避免出现逆行感染,加重患者的恢复压力,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粗暴动作。
当然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多会选择微创手术,手术切口非常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出血的可能性,加快了恢复的速度,对患者的伤害非常小。
1.做好皮肤护理在术后也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防止住院并发症的产生。
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需要卧床静养,在静养期间,容易出现压疮等住院并发症,压疮对患者的影响也很负面,所以在护理期间就要嘱咐患者每两小时就要翻身,然后对患者的皮肤颜色等进行观察,如果有压红情况,就要进行按摩。
此外要对床单进行平整,避免出现褶皱,定期对床单进行更换,保证床单的清洁,降低细菌自身的速度,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术后镇痛管理制度
术后镇痛管理制度一、术后镇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术后镇痛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手术的部位和性质,主动预防性地用药防治术后疼痛;2.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尽量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用量;3.镇痛药物需求个体差异大,疼痛治疗用药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做到用药个体化;4.应用镇痛药物前,应观察和检查手术部位情况,明确疼痛原因,避免因疼痛治疗掩盖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二、术后镇痛的方法1 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为宜。
2.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常用药物有哌替噪或吗啡。
3.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
常用药物为0.25-0.5%布比卡因。
4.神经阻滞镇痛:4.1肋间神经阻滞4.2椎旁阻滞4.3臂丛神经阻滞5病人自控镇痛:PCA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给药装置,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是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
6椎管内镇痛7新方法:经皮贴剂可经皮肤给药,口腔粘模贴剂也科用于疼痛治疗。
平衡镇痛技术将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三、术后疼痛治疗的不良反应1、呼吸抑制2、恶心、呕吐3、皮肤瘙痒4 、尿潴留5、过度镇静。
四、术后镇痛的实施细则1、术前、术中不以任何方式向病人推荐术后镇痛。
2、如病人及家属主动要求术后镇痛(包括无痛分娩、癌症镇痛等),病人及家属双双签名,然后科室登记备案。
3、微创术病人一般不用镇痛泵。
4、施行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及癌性镇痛的病人,应按手术部位、病人病情、年龄分别制定给药途径和用药配方。
5、配药时严格按无菌操作常规和药物配方常规进行。
6、对不良反应及时正确的处理并作好解释工作,向科主任汇报,并报医务科备案。
7、对于医保病人,术后镇痛属于自愿自费项目。
由麻醉医师开收费单到门诊收费处交费后方可使用。
8、违反规定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当事人承担,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PCEA面临的问题
脊椎韧带钙化影响硬膜外置管成功率 术中全麻合并硬膜外潜在顽固性低血压,诱发心脑严重并发症 PCEA扩大老年人的容量池,停止PCEA后心肺相对用量过荷,诱 发房颤等并发症增加 老年人PCEA的实施需综合评价其利与弊
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局麻药和阿片药物配方
罗哌卡因0.1%~0.2% 布比卡因0.1%~0.125% 局麻药/阿片药 左旋布比卡因0.1%~0.2% 氯普鲁卡因0.8~1.4% 舒芬太尼0.3~0.6ug/ML 芬太尼2~4 ug/mL 吗啡20~40 ug/mL 布托啡诺10~20ug/mL
老年病人的术后镇痛与管理
中国老年人群展望
老年人概念 年龄 > 65岁 老年人群比例 2010年:12% 2020年:17% 2050年:25% 2050年中国人平均寿命 85岁
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1000万人的数量递增
4.3
2.48 1.27
杜鹏等,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人 口研究,2005
老年病人镇痛方式的选择原则
尽可能选择对生理功能影响较小的方式 确切有效的镇痛方法 强调个体化镇痛方法的联合使用 强调不同作用机制镇痛药物的联合使用 尽量减少因镇痛引起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术后镇痛应考虑的因素
1. 2. 3. 4. 5. 6. 7. 8. 病人的年龄; 并存疾病; 手术部位以及创伤大小; 脊柱条件; 是否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 文化程度、认知水平、意识状态等; 术后是否考虑使用抗凝药物; 其它
肺不张
老年病人更易出现术后缺氧情节
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高龄病人内分泌调节功能下降
疼痛引起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释放,产生病生理改变 肾上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水平↑ 高血糖、蛋白质、脂质代谢增强 病人出现负氮平衡
病人组织愈合时间延长
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高龄病人肠道蠕动功能降低
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胃肠绞痛 腹胀 恶心呕吐 肠排空延迟 胃肠道功能抑制
有效阻断疼痛反应的恶性循环, 减少创伤部位致痛物质释放; 减轻神经内分泌反射; 抑制疼痛反应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 有效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肠动力
药物选择
选择最低有效镇痛浓度局麻药(运动及痛觉分离显著优选) 外科疼痛强度剧烈时可辅用低浓度阿片类药物 对于阿片类药物敏感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者)考虑 NSAIDS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
60岁以上人口比例(%)
35 30 25 20 15 10 5 0
50 19 60 19 70 19 80 19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国
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张建,中国老年卫生服务指南. 2004年 UNFPA: The 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老年病人术后进食时间延长 有效抑制术后交感神经兴奋有益于肠功能恢复
疼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老年病人机体免疫力下降
疼痛引起应激状态 淋巴细胞减少 白细胞增多 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术后感染发生率↑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老年病人血液粘滞度增加 血小板活性升高
疼痛和外科应激可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术后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心肌梗塞 脑血管意外(脑梗塞,脑血栓等) 老年病人术后更易发生血液高凝所致的严重并发症 有效镇痛和抗凝治疗有益于预防上述15min
1~2μg/h
0.1~0.2mg/ h
曲马多
50~100mg
20~30mg
6~10min
1~15mg/h
*:老年人应注意负荷剂量后,呼吸功能的观察;逐渐滴定,以寻找最佳剂量
旨在降低PCIA并发症的方法
• • • • • 复合应用弱阿片类镇痛药 复合应用NSAIDS, 如氟比洛芬酯等 复合应用伤口逐层高浓度局麻药浸润 复合应用无针穴位电刺激镇痛技术 弱阿片类或者NSAIDS复合伤口局麻药浸润, 可安全用于OSAS病人或者高龄、且对阿片 类药物敏感患者
PCEA方案
首次剂量6~10 mL;维持剂量4~6 mL/h 冲击剂量4~6 mL;锁定时间20~30 min 最大剂量12 mL/h
PCIA的优势及缺点
优点(阿片类)
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适用范围广泛,(不能进行PCEA的手术,如头颈部) 可降低PCEA相关的并发症
缺点(阿片类)
术后呼吸抑制,潜在缺氧的风险 尿潴留,影响下地活动 胃肠道动力抑制,延迟术后排气时间 易致术后恶心呕吐 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免疫抑制,影响术后伤口愈合
(二)NSAIDS在急性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病人术后镇痛的方法
㈠病人自控镇痛(PCA)
(1)维持血药浓度持续接近最低有效镇痛浓度 避免不同个体使用常规剂量不足或用药过量 (2)常用方法:PCEA or PCIA (3)两者均可达到满意镇痛效果 (4)需要病人意识清楚,合作 掌握PCA的使用方法
PCEA VS PCIA
PCEA镇痛机制:
老年人PCEA的优点及缺点
PCEA的优点:
适应症广泛,尤以胸腹、血管外科手术显著 镇痛效果完善 有效镇痛降低了心、肺、脑部并发症发生 腹部PCEA增强肠动力,缩短排气时间,改善肠功能 对术后免疫功能抑制较小 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老年人PCEA的优点及缺点 PCEA的缺点
术后低血压,脏器压力依赖性低灌注(潜在心脑血管并发症) 基于抗凝治疗潜在硬膜外血肿风险 硬膜外操作及局麻药神经毒性相关并发症 硬膜外术后局麻药浓度不当,导致术后早期活动延迟
90 19
00 20
10 20
20 20
30 20
50 20
术后疼痛对老年病人机体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疼痛刺激→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ATⅡ,内源儿茶酚胺↑
心率↑,外周阻力↑
血压↑,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心梗,心衰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高龄患者功能残气量(FRC)下降
疼痛
限制咳嗽 深呼吸
通气功能下降
PCIA推荐方案
药物(浓度)
吗啡(1mg/mL) 芬太尼(10μg/mL)
负荷剂量* Bolus剂量
1~4mg 10~30μg 12mg 20~40μg
锁定时间
5~15min 5~10min
持续输注
0.5~1mg/h 0~10μg/h
舒芬太尼(2μg/mL)
布托啡诺
1~3μg
0.5~1mg
2~4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