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业国际化现状透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业国际化现状透视

摘要: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不可避免地加入全球化浪潮。一方面,我国银行业通过新设海外机构、并购等方式在海外市场进行拓展;另一方面,国内银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海外上市,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实践表明,2006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态度谨慎,战略清晰,与战略投资者合作进一步加强,其国际化进程取得不菲成绩。同时也应认识到,国内银行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化进程任重道远。

关键词:商业银行;机构国际化;股东国际化;战略投资者

2006年12月11日,入世5年保护期结束,中国对外资银行放开人民币零售业务,金融业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无可避免地加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国际结算和国际信贷业务的剧增,并极大地拉动了银行国际业务的增长。加入WTO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开展商品交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提供了一个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这在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形成跨国企业和优秀品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另外,在瞬息变化的国际环境中,能否稳定、有效的掌握和控制一定规模的国际金融资源,将直接影响到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对经济全局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安全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之所以要实现国际化经营,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了金融服务和投资的需要,即满足普通商品和资本因跨国流动而产生的对结算、融资等方面的需要。银行通过开展国际化经营可以为从事国际贸易或者跨国经营的企业提供全面快捷的金融服务,以达到稳定既有客户资源,维持市场份额或者提升海外利润的目的。

第二,国际化经营是提高银行整体效率和分散风险的重要途径。银行通过国际化经营这一内部化行为往往会降低其综合经营成本,比单纯依靠国内业务的银行具有更多活力。此外,银行在不断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还可以从投资多元化中取得优势,既可以分散风险,又可以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大而不倒”,超大型银行所拥有的巨额资本和资产将带给社会公众更充分的信心,其抗风险能力、市场影响力和经营成本与小银行相比更有优势。

第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了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有两个明显特点:与日俱增的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金融服务于经济、服务于贸易的发展和资本的流动,以金融为先导的跨国经济输出和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和主流趋势,金融的全球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银行跨国经营成为必然。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单个银行的国际化,即一家银行由国

内银行发展成为国际银行的过程,主要包括机构国际化、股东国际化、业务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等5个方面;另一层面是指整个银行体系的国际化,即外资银行进入和本国银行走出去的全过程。

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股我国商业银行,抑或是以直接设立子行的形式进入到我国银行体系中;相对应,我国商业银行业也通过开立新设机构或者并购的方式在海外市场积极拓展。本文以几家上市的大中型银行为例,通过对其机构国际化和股东国际化两方面发展变化的分析,一窥金融业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时间起点设为2006年。

一、机构国际化

从国际大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银行跨国经营主要通过两种路径完成:一种是设立形式各异、规模不一的海外分支机构,如代表处、分行或者在当地享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银行;另一种就是进行海外并购。对于进入外资银行准入限制严格的国家,跨国并购是较好的选择。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可以迅速进入、占领东道国市场,并可从事并购银行的所有业务。但并购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面临整合失败等风险。相对而言,海外新建机构对资金要求灵活,规模可控,母行的控制力较高,但是进入东道国速度较慢,业务范围受限较多。两种方式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新设机构可以是独资子银行、合资银行、分行或代表处;并购通常限于子银行或者合资银行形式,分行和代表处不能通过跨国并购完成。对于这两种方式的采用,需考虑本行自身发展状况及目标市场的情况。

1.设立海外机构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6年底以来在海外分支机构的扩展上仅有中国银行及工商银行两家有所建树。中国银行的海外机构3年间增加了184家,工商银行增加6家,其他银行扩张速度明显落后。

2.跨国并购

国际银行业的经验表明:跨国并购是实现跨国经营的最佳途径。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银行业的并购风生水起,但中资银行对海外并购显得十分谨慎。究其原因,一方面,平安保险、中投公司等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海外收购连连失败,使监管机构对于金融业的并购态度谨慎;另一方面,各家银行从自身发展战略出发,并未被全球抄底这样的思想所左右。

中国银行2009年4月2日宣布,取消收购法国洛希尔银行20%股权的交易。董事长肖钢在接受采访中说,中国银行无意通过收购来实现增长。他说,公司未打算在国外或国内进行收购,中行的海外扩张计划将依赖公司自己的实力。

工商银行在国际化战略上有着清晰的思路和举措。按照“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的国际化战略发展布局,2007年工行对南非标准银行的战略持股20%,成为后者的单一最大股东。此外,双方还计划成立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全球

资源基金,主要投资中非地区的矿产和能源领域。2008年1月,工行完成对澳门诚兴银行的收购;2009年在成为印尼HALIM银行的新东家之后,工商银行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完成了收购后的整合工作;同年9月,工行对泰国ACL银行进行要约收购。工行的国际化拓展最为主动。

2009年11月,建行亚洲成功收购美国国际信贷(香港)有限公司(AIGF),并易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财务有限公司(CCBAF)。CCBAF作为一家有限制持牌银行,主要业务为信用卡、个人无担保贷款和汽车贷款等。成功完成收购后,建行在香港的业务平台将日趋丰富。

2009年5月8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该行与中信集团及Gloryshare Investments签订股份收购协议。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说,将来香港有可能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通过收购国金进入香港市场,将使得中信在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中信国金旗下同时拥有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中信资本3个经营牌照,收购将使中信银行国际化平台更加完善。

2008年民生银行参股约9.9%的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通过其100%持股的联合银行(简称UCB )从事主营业务。UCB 于2009年11月 6 日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该项投资损失折合人民币约8.87 亿元。民生银行成为首家入股美国本土商业银行的中资银行的美梦以投资失败告终。

2008年6月,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永隆银行。通过此次收购,招行正式进军香港市场。

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参股巴克莱银行,并在2008年参与增资,持股数量占巴克莱银行总股本的2.07%,成为巴克莱银行的最大股东之一。

分析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实践,各家银行的国际化战略清晰、谨慎。无论是工行的“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还是民生银行入股美国联合银行的失败探索,都反映出了立足自身情况进行国际化的战略部署。综合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探索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海外扩展的主要地点。欧美市场作为最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一流的金融创新能力、先进的交易手段、高度发达的市场信息网络,在这些地点开设分支机构,能更好的与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然而,与中国日益开放的金融市场相比,这些地区的金融保护十分严重,尤以美国为甚。美国一向以金融壁垒森严著称,他们设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把外资银行排斥在银行业的主流业务之外。在被拒绝十多年后,招行、工行、建行纽约分行才相继成立。尽管有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内控制度、会计准则等方面的原因,但从侧面也反映出,美国市场对于外资银行的封闭程度。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将更多眼光投向了新兴市场和近缘的亚洲地区。首先,银行业海外拓展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盈利,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正日益开放,国内高速发展,相对于成熟市场,新兴市场潜力大、成本低、,竞争不充分,布局这些地方是具有战略意义。其次,银行业的国际化浪潮中,整合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