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材料百变通以一当十出佳作——论据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升格有妙法
(八)结尾:1.是否回扣材料,再点标题,重申论点,照应开头。 2.是否使用技巧。
五、病文诊治(活动二)
以不变应万变
①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 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 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 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 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
②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 变,但有不变的原理、规律,例 如圆周率,也有变通的方法,人 不能一直往一条路走,也不能一 直撞南墙,所以我们要懂得灵活 变通。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 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 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 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 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 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 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 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 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
略深、略富、略文、 略创。
2021届高考写作指导_作文素材“百变通”(23页)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写作指导: 作文素 材“百 变通” (获奖 课件23 页)( 免费下 载)
【延伸阅读】 沃尔玛(W-MART)成为龙头
如果你要问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还是比尔·盖茨吗? 不!不是,而是罗伯森·沃尔顿先生。如果你要问谁是世界500强 之首?微软吗?通用汽车吗?GE吗?IBM吗?都不是!而是山 姆·沃尔顿家族的沃尔玛。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写作指导: 作文素 材“百 变通” (获奖 课件23 页)( 免费下 载)
事例分析——因果分析法
示例
论据
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在大学之前家境贫寒,甚至还为交学费
的事情发愁,他为了挣得学费,到迈克尔家中刷墙。一丝不苟
地忙碌几天后,沃尔顿因为一个小失误让自己细心粉刷的墙面
弄了一丝污迹。他不愿自己的工作出现一丝的差错,当即将当
请选一个话题,将前面简要概括的文字进行修改。不超过 200字。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写作指导: 作文素 材“百 变通” (获奖 课件23 页)( 免费下 载)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写作指导: 作文素 材“百 变通” (获奖 课件23 页)( 免费下 载)
请用假设分析法或因果分析法,给你概括的材料写一段评 析。100字左右。
细节做好,那么迈克尔或许不会资助他上学,沃尔顿或许就没有机
会创立“沃尔玛”。 “惠普”的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先生曾说
过,基“本小结事构成:就材大料事+,反细向节假成设就推完论美+。结”论因此,细节决定成败。结论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写作指导: 作文素 材“百 变通” (获奖 课件23 页)( 免费下 载)
任选一个题目,用从《一面墙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作文素材学到 的方法,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材料运用变通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材料运用变通技巧例文1: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
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先觉们为之前赴后继,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种求安之法的失败。
——【说“安”——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片断例文2: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
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左右奔突,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之路的断绝。
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革命先驱前赴后继,纵横驰骛,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些变革之法的失败。
——【《跑的体验》(湖南卷文题)】片断“变通”使用材料总的原则:“变通”运用材料时,要善于强调材料与观点结合的那一个侧面,善于把观点强化出来,突显出来。
即要能够突出强调这个材料中与观点相结合的那一个侧面。
例1:素材:美国总统里根加工成品:美国总统里根是演员出身,在竞选时有很多负面影响,而且他的年纪也大了,他终于输给了别人。
高考模拟作文“应变-求变”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应变·求变”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
——「东晋」葛洪欲求新,则求变;欲求完美,则求常变。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中向前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面对变化,躺赢不可能、躺平不可取,那么与时俱进的“应变”和开拓进取的“求变”哪一个更重要?班级要举行“应变·求变”主题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感悟。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用了两则警句名言:第一则是东晋葛洪提出的顺应变化的观点,第二则为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古尔的名言,强调主动求变,方能创新发展。
材料的第二部分为写作要求,分别对两则名言进行概括分析,前者为应变,是被动的,后者为求变,是主动的,而且这里的“应变”与“求变”都是积极行为。
“躺赢”“躺平”等消极行为旨在能引起学生针对当下的社会问题、青年心态产生思考。
同时任务指令明确:学生只需理解应变和求变的本质区别即可选好角度、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写作。
最后,文体指向明确,要求写一篇班会发言稿。
这也提醒考生,发言的场合是课堂,发言的对象是同学。
发言者的身份是青年学生。
因此写作时要紧紧围绕这一典型任务,力求语言得体,契合情境。
根据题干中“与时俱进的‘应变’和开拓进取的“求变’哪一个更重要”的表述,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点进行写作。
无论是“应变”还是“求变”,对学生而言都容易找到写作的突破口。
一个是与时俱进的适应发展变化,一个是变被动为主动,因势利导,牢牢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把握规律是应变的具体表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动认识和利用规律,积极预见和规划未来,是发挥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高考高考作文指导:材料运用翻新五法(附例文)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运用翻新五法(附例文)写作教学0322 0900高考作文指导:材料运用翻新五法(附例文)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但是不少学生却不知道怎样用好用活这些材料。
尤其是在作文中。
旧有的材料如何运用呢?一、撷取精要使用前对材料进行分析,抓住其主旨,然后根据作文所需,撷取其中的精要部分,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在情理中找答案》有一段文字:“古往今来,多少英雄挥洒热血于理想的土地!陆游有‘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执着;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秋瑾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洒脱。
他们不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惟愿酾酒临江,吟诵弃之如敝履的诗篇,得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考生撷取诗词中的关键句,集中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献身理想的豪情壮志,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二、移花接木对一个个单一的材料进行改造、拼接或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人,或将几件事剪辑组合为一件事,起到集中刻画人物或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2004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只缘身在此山中》点评:开篇引出由孔子主持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的讨论会。
让贾谊、杜牧、苏洵、魏征、孟子依次上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表明对秦灭亡原因的看法。
文中的人物都是高中语文课本中见到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以及“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等许多文言句子都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
把这些不同时代的人物放在讨论会这个特殊场合,又用一条主线将与人物有关的事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点明“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题旨。
三、演绎成文平时积累的材料,哪怕是一句短短的诗词,一个小小的故事,通过合理想象或虚构,可演绎成一篇文章,收到良好效果。
如历届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陷阱》、《阿Q新传》、《朱贵开店》、《永远的苏武》等都是将课本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演绎成篇的满分作文。
巧妙变通以一当十——谈课文内容的一材多用
‘o’ooo‘o。
‘o‘o。
‘__-‘●_-●-_●_。
●_-__--I_-___‘一巧妙变通以一当十——谈课文内容的一材多用口祁彦平面对半壁江山的高考作文.许多学生喟然长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材料。
因为语文课本就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是不会运用材料.不会巧妙变通,以一当十。
课文中的很多内容不仅可以用,而且可以一材多用。
试看下列高考作文话题:“买镜”(04年湖北)、“双赢的智慧”(05年山东)、“一枝一叶世界”(05年浙江),这些话题乍一看风马牛不相及.可却被聪明的考生们灵活变通,巧妙运用。
用的竟然是一篇课文,那就是课后要求背诵的,每一个高中生都耳熟能详的高中第四册课文《陈情表》。
请看下表:话叙述议论题李密自幼痛失双亲。
伶仃孤祖母的关爱就像一面镜子.照出骨肉买苦。
祖母刘氏悯其不幸,躬亲抚之情、仁厚之心,使李密恳切尽孝的孝举千镜养;精心照料,无微不至;苦心教载流传。
以君子为镜.可照出高尚品德.给导.至于成立。
人一个对镜自省自勉的机会。
李密从小父丧母弃,伶仃孤“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双苦;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才。
后李密用婉转恳切之词感动了皇帝,得以报赢来他因孝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达祖母养育之恩,且避免了拒任新朝的罪的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尽忠还是尽过。
李密机警善辩,以退为进,既赡养了祖智孝.李密进退维谷。
如何才能双母.又保全了自己。
他以《陈情表》一文名垂慧赢?他思量再三,终于写下一篇悲千古.向后人展示了他双赢的智慧。
恻动人的《陈情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李密虽以供养祖母为由,辞不赴命,然枝表以闻。
”李密以一句谦卑之词.君心叵测,喜怒无常。
若触怒龙颜,则命不1。
—-结束了向晋武帝的陈情,却激起久矣,谈何供养祖母?李密内心惶惑,怎“怖叶了我心头的浪花。
“犬马怖惧”、惧”一字了得?诗云:“一叶落而知秋。
”李密世“拜表以闻”.李密卑躬屈膝.胆战一言而知其苦楚。
高考作文素材应用之十大技法之一材多用
[角度2——“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入苑视禾, 见蝗虫,掇数杖而咒曰:‘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 是什么? 害百姓,’遂吞之。‛李世民乃是一代 封建君王,肯于吞食蝗虫确是出人意料, 似乎令人不可思议。但这看似出人意料 为什么? 的举动细细想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作为 一国之君,李世民不但非常清楚粮食与 百姓、人民与国家的密切联系,更深知 怎么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而这 样贤明的君主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 世,更在情理之中。只此一事便可看出, 大唐之兴亦实属必然。
[角度3-——“说‘安’‛]
《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视察农 田时,见蝗虫蚀苗,不顾自身安全吞 食蝗虫让其蚀己心而不危害百姓。太 宗的祷告和希冀令人感动。岁乃民之 根本,民乃国之根本,唐太宗舍一己 之‚安‛,求万家之‚安‛,可敬可 佩。农业乃国之根本,安泰之源泉, 抓住了根本,方有杜稷之安稳,方可 享百年之盛世、万代之荣光。‚贞观 之治‛,得民心者得天下。
论述献身精神 持之以恒的恒的精神:
19年的时光,19年的梦想,19年的艰辛,李时 珍用19年写出了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悬崖峭壁, 急湍幽谷,恶草毒花,无数危难困苦在19年中应接 不暇。李时珍最终凭着一股持之以恒的坚韧走过了
这风雨荆棘的19年,带着《本草纲目》重回人间。
方 法 例 谈
[角度1——“忘记和铭记‛]
《贞观政要》中有记载,唐太宗视察庄 稼的长势,却看到蝗虫带来的灾害。太 宗遂向上苍祈求,希望将百姓面临的灾 难转移到自己身上,要用自己的生命安 全换取百姓的安居乐业。太宗忘记了自 身的安危,一心铭记着百姓的哀乐。在 这种‚忘记和铭记‛之间,唐朝日益兴 盛,太宗终成一代明君。
药人的放心。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以“不变”之心,应万“变”之形
2024年高考语文押题:以“不变”之心,应万“变”之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万物是千变万化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事实上,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指宗旨、本质、目的等。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呈现关于“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从“变”的角度看待世界,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只有世事的不断变幻,如波澜万丈般的千变万化才是这个世间唯一不变之处。
正如苏轼所讲,“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正是由于变化,造就世界的丰富多彩,带来社会的变迁等。
围绕“变”,可以思考,什么是变?变有哪些好处?该如何应对变?变包含的是外在表现形式的改变,以及对观念和思维的改变。
如: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面对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要积极应变、与时俱进等。
材料指出不变的是“宗”,是宗旨、本质、目的,初心等,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不能改变?不变会有什么好处和意义?如:要保持本心,坚守自我;要对真情坚持,对信仰执着,对精神传承等。
综合看待二者的关系,变与不变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变,是为了不变;不变,才能变得更好。
我们要与时俱
第1页共5页。
2011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如何分析经典材料的使用价值
语文:2011高考作文技法:如何分析经典材料的使用价值所谓材料“百变通〞,就是善于灵活运用材料。
而要灵活运用材料,你必须首先了解这些材料的用途。
因此,任何材料,包括经典材料,你只是把它们捞到手中还不够。
你须分析这些材料的使用价值,设想这些材料能够在哪些场合中运用。
对经典材料使用价值的分析,本身就是对思维变通性的一种极好的训练。
这就对你多向度的分析能力提出了要求。
材料“百变通〞,掌握材料是前提,学会分析是关键。
而分析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可以提高你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也能提升你审题立意的能力。
下面,我就结合本书的主题〔着眼于材料分析,而不是审题立意〕,说明怎样才能透过灵活的分析,把握住材料多方面的意义。
你首先要学会变换角度。
同一个材料,换一个观察和分析?题的角度,你很可能立即会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
同样一枚硬币,这一面是这种图案;换一面却是另一种图案。
同样一个材料,这面看是这个道理,换一面却是另一番道理。
下面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
《成语的自由注解》是我所著《高中写作新教程》一书中的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一些成语作为材料,被我变换角度加以阐释,从而获得新意。
成语是典型的公共语言,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典型的语言的陈套或材料的僵尸。
但是,我发现,再陈旧的材料,也有申发新意的可能性,只要善于寻找新的角度。
凿壁偷光这是一种备受称赞的行为。
尽管这堵被凿破的墙壁的产权很可能是邻家的。
蜀犬吠日一条欢呼光明的狗,人们总批评它少见多怪。
原来,对光明的?叹,竟也成为有些人垄断?特权。
指桑骂槐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槐树有一个强硬的后台,人们可以推托说,他骂的是桑树。
童叟无欺通常被理解为“毋欺童叟〞。
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只有幼稚的儿童和昏聩的老头不骗人。
而在红尘中打滚的其他人,那么多少难免假冒伪劣,尔虞我诈了。
“凿壁偷光〞本来是被赞扬的行为,但换个角度就成为应该批评的行为了。
“蜀犬吠日〞是饱受批评的,但换个角度就值得同情了。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一材多用技巧与实战
一材多用方法归纳(一)
对素材进行多角度解读
例题2:请深入挖掘下面事例的细节,找到与不同论点 的契合点
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的这对他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 摧残,他无法面对来自于各界的嘲笑与侮辱,“引决自裁”,死是一 种解脱,但更是一种自我的放弃,可是,《史记》该怎么办?这本 书不光有自己的心血,更有着父亲殷切的希望,这是两代人的心愿 ,更是他人生最终极的目标,不能就这么死去,为了《史记》他不 能,为了历史他也不能。他用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毅力,战胜了身 心上的巨大痛苦,忍辱发愤在狱里又创作了8年,在这8年里他用他 的整个生命来书写,几乎到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写史书传” 的地步,8年以后,他出了狱,任中书令,继续书写《史记》,他 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终于到了公元前91年,历经了18年,《史记》 终于在他手中完成了。
示例: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是啊, 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内心、不懈的努力,正是征服目标的必要条 件。正如樊振东这般,在球场上直面困难、深邃思考、扎根苦战, 才能达成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
樊振东获胜后,在采访中说,“没有胆量、没有坚决的内心,所以做 不到最好。如果不拼命往前跑,我就会被时代淘汰。”这样的表达, 是职业的忠于职守,是理想的宛转悠扬,更是生命的川流不息。
示例:《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行之。”中国青年,应当慎思明理,更应当坚定笃行。樊振东潜心 钻研乒乓技术、从比赛胜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用最实在的训练,使自 己铠甲加身,当下更是剑指巅峰、创造未来。如此这般,便是将自 己的命运与家国 相连接,是我辈青年之典范。
臧克家说:"相信自己的力量吧,我们是青年!"大国泱泱,青年济 济.我们当以青年之朝气,染国家之朝阳;以青年之风貌,展国家之 风范;以青年之坚定,创国家之未来。
一材多用,以不变应万变
一材多用,以不变应万变在作文备考阶段,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搜集多个经典事例,如何将这些事例应用到不同话题的论述之中,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一材多用”的写作技巧。
一、更换核心词,避免宿构套作。
“一材多用”在写作中最危险的弊病在于“宿构套作”,例如,2019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材料核心词是“爱国”,有的学生在论述材料时反复点明“中国梦”“责任”“奋斗”等词语,将“爱国”这一核心词抛之脑后,这就造成了偏离题意。
综合2019年高考全国作文命题情况来看,主要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题目给出的带有具体情境的“材料”和指令明确的各种“任务”,结合不同材料的要求及时更换“核心词”,这样才能提高“一材多用”的针对性。
二、创新立意角度,避免主题趋同化。
备考时考生准备的素材大多集中在几个著名的模范人物或者焦点事件上,这种准备材料的思路便于应对不同的作文话题,但是弊端在于缺少新意,容易造成与其他考生的素材撞车,从而不能引起阅卷教师的关注。
为了避免作文“趋同化”,我们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挖掘同一素材的内涵,尽量选取独特的视角确定作文主题。
例如“6.33!从乡村跳向世界的光速少年”这一素材,我们可以从“拼搏进取、坚持不懈”的角度对少年的奋斗精神进行褒扬,也可以从“把握机遇、与命运搏击”的角度揭示发掘个体优势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再如“5G让爱心传递无时差”这一素材,我们可以从“远程传输”这一角度揭示科技发展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价值;也可以从“协作攻坚”这一角度褒扬武汉协和医院对偏远地区的技术支援;还可以从“关爱生命”这一角度弘扬襄阳市口腔医院认真对待普通病患的职业道德。
能够从多种角度挖掘素材阐释的道理,可以有效提高“一材多用”的创新性。
三、节选事例内容,避免泛泛之叙。
很多推荐的素材篇幅比较长,这是为了让大家对事件全貌有详细的了解,便于大家在写作时从不同角度提炼主题,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素材”,而要结合具体话题材料“节选素材”,避免写作中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第四部分 专题五 “初三语文以不变应万变”考场作文变身技巧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长大——风动愁忆 时隔多年,我渐渐长大,已不再是当初幼稚的小女孩。 再次回到石榴树下,于我,它仍是儿时那样熟悉。如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无需 多言,便会心灵相通。我向它讲述我的经历,抱怨我的懊悔,甚是哭诉我的失败,它 会轻轻摇动树干,落下一两片叶片,掉在肩头,似是安慰,又是鼓励。 回首石榴树下的过往,我在石榴树的庇护下成长,心智变得成熟。不会再急切期 盼长大,渐渐懂得珍惜当下。是石榴树,造就越来越成熟的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蓦然回首 小男孩长大了,过去了那玩耍的年华,于秋风萧瑟中离开了多年陪伴的梧 桐。这一路走来,几载光阴将孩童蜕变,脸上的线条由幼稚走向成熟,勾勒出恍 如隔世的我。在岁末隆冬中,年的气息使我又想起了它。我孑然一身,顺着茫茫 雪迹,又看到了那棵梧桐。一任风雪尘埃,一任年轮更迭,无怨无悔,就像身旁 的母亲一样。抚摸树衣,熟悉的苦涩中依稀有过去的痕迹,在脑海里浮现。一闭 眼,把所有的回忆零落成百转千回的片段,初见的喜悦,攀爬的逍遥,现在的茫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共摘石榴 儿时我像一只粘人的小猫咪, 每日跟随在外婆后面, 形影不离。 只待绿荫芳树合, 蕊珠如火一时开,石榴树在雨露阳光的滋润下长大。 丰收时节便是最快乐的时光,枝上的叶芽随着季节而变化,有时外婆提了凳子, 一手拉着我, 一手拿起剪刀, 一起去石榴树上摘下秋天的礼物, 我欢脱如一只小兔子, 蹦蹦跳跳,手中紧紧握住篮子。外婆左手拉住一根树枝,右手握住剪刀,用力剪下递 给我,我终是忍不住,剥开石榴,就地吃了起来。轻轻咬开,酸甜的滋味一直绵延到 心底,我咧开嘴笑了,外婆也露出满足的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如果中考作文题的主题、选材等与自己积累的优秀习作非常相近,这时就无需 “大动干戈”,只需根据文章内容修改小标题,或者小幅度删改文章内容即可。
作文素材的八种活用技巧
作文素材的八种活用技巧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八种活用技巧,感谢您的阅读!活用作文素材的八种技巧平时,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作文素材,写作时却无法把这些素材变成自己文章中的材料,下面就为同学们介绍几种素材运用的方法。
1.逆向思维,标新立异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比如“有志者事竟成”,运用逆向思维可说成“有志未必成”;“异想天开”可说成“异想才能天开”,等等。
运用逆向思维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所提出的观点是他人不曾提过的,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提出的观点要合理,能自圆其说,经得住推敲,不可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三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素材都采用逆向思维,对于已成真理的话语和违背人们感情的话语则不适合采用逆向思维,比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不能说成“科学技术不能成为生产力”。
总之,当我们按常规写作出现“卡壳”时,运用逆向思维,写出的文章定会新颖独到,富有个性化!2.变化角度,一材多用发掘每一素材的多方面意义,从不同角度灵活阐发,最大限度地发挥素材的作用,运用材料时,就能“以一当十”。
该如何一材多用呢?一、根据话题选好论证角度,写好事例所要论证的道理。
二、紧扣话题,用好事例。
一个经典片段用在段首要扣题,用在中间阐释分析时要点题,用在结尾的分析引申更要回扣观点;还要注意详略的处理,能证明观点的部分要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写。
三、如果在同一个论证角度中,还有更多类似的事例,可以运用排比句式,把它们排列写出,既能让论据更加充分,还能增强气势,炫示文才。
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就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
比如:东汉陈蕃少年时“大丈夫当扫除天下,何必扫一屋?”以及他的叔叔“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对话材料,①可以用来写作大与小的关系的话题作文。
一材多用,以不变应万变
一材多用,以不变应万变作者:陕西车夫编写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1年第1期陕西车夫编写【小引】作文备考准备什么材料?如何发挥其使用价值?尤其是以最少的材料应对多种文题和题型,可谓考场作文出奇制胜的秘密武器。
【精心打造具有个人特色的应试作文材料示例】临近除夕,一个没有双臂的中年男子,迎着腊月的寒风,坐在咸阳市中华路人行道上,伸出赤裸的右脚,用脚趾握着毛笔,蘸了一下墨汁,在一张长条红纸上,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等他写出下联后,我便在一片喝彩声中将这副对联买到了手。
我把它摆在客厅的大茶几上面当字帖,并找出文房四宝进行临摹。
可是,毛笔在我的手里却不听使唤,好不容易模仿出来,却惨不忍睹。
(选自车宁《日记》)【灵活运用一个特色备考材料模拟临场应试异题作文示范】一、叙述类记忆犹新的那件事咸阳市陕科大附中初三车宁临近除夕,天空阴沉沉的。
腊月的风虽然不大,却吹快了行人的脚步。
我戴着耳罩、口罩和棉手套,跟随父亲去书店寻找可以使我的字立马改观的字帖。
突然,我看见一个没有双臂的中年男子,坐在街道的一侧写春联。
他的右脚像黄土地上干巴巴的土块,粗糙龟裂的脚趾努力握住一支蘸满了墨汁的毛笔。
那笔仿佛有灵性似的,随着脚的摆动,自如挥洒,一会儿,“先天下之忧而忧”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便跃然纸上。
我看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顾寒风凛冽,我聚精会神地欣赏他写字。
等他写完下联,我抢先一步抓在手里,问:“叔叔,这副多少钱?”他的助手回答:“5块。
”我没有和父亲商量,递出买字帖的钱。
与父亲“抬”着这两联墨迹未干、墨香四溢的书法新品,我犹如满载战利品的将军,凯旋而归。
一进门,我就在客厅的大茶几上摆上字帖,并找来纸和笔墨,准备像它的创作者那样潇洒写一回。
可是,毛笔在我的手里却不听使唤,想写出个像样儿的字都难。
好不容易模仿出来,几乎就是两行墨迹。
无奈,我只得把人家用脚写出来的对联挂在房间书柜的两边,作为宝鉴来三省吾身。
经典材料百变通
►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作文。
时间之矢不可逆转,生命难免“终有竟时”。 创造人生的,是今天;而今天是否有价值,关键在 于为明天留下什么。文王被拘,他留给明天的是《 周易》;孔子落难,他留给明天的是《春秋》;屈 原流放,他留给明天的是《离骚》。圣贤也是人, 他们终究也是要死的;然而,他们都为明天留下了 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从而让自己永垂不朽。 的确,明天尚未到来,但明天终会到来。明天 将如何到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留给明天一些什么。 今天为明天留下一颗美好的种子,明天就会拥有一 棵参天大树。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问 读
转折
人与路 留给明天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心灵的选择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关 联 点? 我想握住你的手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
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 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
►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 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 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 味,请以“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人,真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文王 被拘,推演《周易》,我读出面对危局 的淡定洒脱;仲尼困厄,能作《春秋》, 我读出了面对窘迫的执著追求;屈原放 逐,赋得《离骚》,我读出面对困境的 高尚情操。
为什么要用“经典材料”?
运用“经典材料”的优势: 有利于你写出有文化内涵的、有一定思想深 度的、有一定文采的考场作文。 稍微变通,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的 话题、不同的观点的作文之中。经典材料,无论 是历史文化名人,还是经典思想,还是形象化的 经典意象或经典场景,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 其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他们的性格和生平中,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 几乎能够对应所有的考场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用“经典材料”? 1、运用“经典材料”的优 势: 有利于你写出有文化内涵 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一 定文采的考场作文。具体地说 有以下优势:
2018/8/6 6
2018/8/6
A、任何程度的学生,均有了解和掌 握; B、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 涵和 文化意义; C、有典范的甚至诗意化的表述可资 借鉴,易于操作; D、经典材料的叙述容易书面化,能 有效避免语言口水化; E、经典材料的阐释空间较大,因而 具有“百变通”的可能,方便你在作文 中普遍运用。
4、知识改变命运。 2018/8/6
3
B、我们熟悉的事例:老师训斥学生过于刻薄 这个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或表现什么样的主 题): 1、转折;(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 成为学生学业成绩、性格爱好的转折。) 2、选择;(面对学生的出格,老师可以有引导、 宽容、温和批评、刻薄等等的不同选择。)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老师和学生 都移植注入宽容、大器的记忆。)
2018/8/6 4
从以上两例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分 析,便可用于不同的作文题;同一 主题,由于各人的感悟不一,可通 过不同的事例来展现!
普通的事例尚且可以这样使用, 那么,经典的材料能不能做到以 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地使用呢?
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济 苍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样 的时代,他的才能还不足以在那条路上走通, 所以就归隐田园,做他的诗,采他的菊,喝 他的酒去了。陶渊明没有像这个题目中的乌 鸦那样,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没有 因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样上路 走到天黑,投汨罗江而死;也没有像杜甫那 样,明明只有诗才,却偏偏自诩有能力“致 君尧舜上”。这就是陶渊明明智、通达、可 爱的地方。
(3)2006四川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 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 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 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 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 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不得抄袭。
2018/8/6 8
如何使用“经典材料”? A、首先分析这材 料的用途; B、其次要学会变 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 头脑变得圆通一点。
2018/8/6 9
经典材料通用示范: 以“陶渊明”的材 料,来应对一些高考 作文题目的写作。
2018/8/6 10
(1)2006年全国高考卷1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 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 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 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 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 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8/6 11
2018/8/6 12
陶渊明不善于写那种字句华丽的诗,与 他那个时代崇尚藻饰的诗歌风格格格不入。 他没有铺陈华藻的才能,但他却善于开掘题 材,开创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田园 诗风。他的诗风质朴醇厚,这是另一种才能。 陶渊明很明智,他没有忘记自我而去盲目模 仿别人,因了不求其同,反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价值。如果天空上飞翔的都是捕捉小羊 的鹰群,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具有相同能力 的一种生物,这个单一的世界将会非常可怕。
2018/8/6 13
(2)08天津卷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800字。
2018/8/6
14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 人追求物质享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都是 人之常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 明也曾出仕为官,幻想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 这是人之常情,试想哪个读书人不想“学而优则 仕”呢?哪一个有志之士不想为“帝王师”呢? 名与利,功与禄,取之有方,用之无愧。人之常 情,实不为过。但当他的人格尊严收到侮辱之时, 他能坚守理想、信仰,当官场污秽不堪之时,他 能毅然“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可贵在于他突破了人之 常情,面对浊世,多数人选择的是同流合污,这 是人之常情嘛。而陶渊明一身傲骨,不低头,不 苟且,做不合常情之举,做不违心之事,这是何 2018/8/6 15 等的潇洒,何等的洒脱。
2018/8/6 16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思” 与“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的反省,不都是陶渊明反躬自问而求得的 领悟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不明明就是扣住了话题中的两个“问”吗? 陶渊明的归隐,就是自问不能“为五斗米 折腰”的答案,官可以不做,人格必须得 到保全。至于他梦想的“桃花源”,就算 比不上屈原玄奥的“天问”,也可算得上 是一种对理想生存境界的求索和追问吧。
有些同学为写议论 文没有论据而苦恼,有 没有简便的方法、可靠 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2018/8/6 1
经典材料百变通 以一当十出佳作
——论据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
2018/8/6
2
训练题: A、我们熟悉的事例:中考高考 这个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或表现什么样 的主题): 1、转折;(这场考试的结果如何,就是自己的一 个重大的转折。) 2、选择;(能参加高考,是三年前“读普高还是 读职高”选择的结果。) 3、诚信;(考试是否作弊、高考移民等都体现出 了我们的诚信度。)
7
“经典材料”能否“百变通”,做到以一当十?
回答是肯定的。只要稍微圆通一点, 同一个材料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的话题、 不同的观点的作文之中。这是因为:经典 材料,无论是历史文化名人,还是经典思 想,还是形象化的经典意象或经典场景, 都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尤其是历史文化名 人,他们的人生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他们 的性格和生平中,能够提炼出丰富的思想, 几乎能够对应所有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