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一、课程标准1.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2.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的运动的第一部分内容。
地球的自转重点讲述的是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同时还需要着重强调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地球的自转还很陌生,他们刚开始会不理解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当结合身边的现象来讲解自转时,让学生慢慢地知道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得到地球是在转动的。
因此,在讲授地球的自转这节课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转化到教学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地球的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现象等。
四、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视频动画,让学生能够描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认识人们是如何根据这一现象协调生产生活的。
(人地协调观)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方法读图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地球的自转》的视频,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为什么我们看巴黎奥运会运动员们比赛时间是在晚上,难道他们是在晚上比赛的吗?学生:……教师:通过这个视频,大家对地球的自转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导致观看巴黎奥运会的时间出现差异。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的自转,去更深刻的认识地球的自转,了解地球的自转对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新课教授】一、地球自转的概况1.地球自转的概念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说说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绕转中心是地轴。
2.地球自转的方向(1)结合地球自转的动画,阅读课文第21页第一段,说说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教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过程地球的自转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2.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2)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
(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利用地图和地球仪,观察和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意义?二、地球的自转(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地球的公转(10分钟)1.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季节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五、实践与探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观察和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3.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了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球的自转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及解读】●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
(难点)【教学模式】多向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
【教具准备】大地球仪、每人一个小地球仪、手电筒(用红布包上手电筒的灯罩)、清水、红、白、黄色圆纸片若干、实物展台等。
【教学过程】的自转。
教学过程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教师用大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并提出问题:1.地球围绕什么自转?自转的方向是什么?2.自转一周用多长时间?完成课本第11页思考题。
教师给予指导。
3.你会演示地球自转吗?评价后强调:手持地球仪时,确保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指向北方;按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演示,学生观察后,指导学生画出自转方向,对画得比较好的进行投影展示。
小结: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呈顺时针方向。
(如下图)学生观察,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
1.绕地轴自转。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2.自转一周约24小时,即一天。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求答案。
(1)生活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白天黑夜的更替等。
(2)因为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所以人们顺应自然规律,以一天为单位来安排作息时间。
活动1: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第一步:请3位同学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内同学相互纠错,要求人人会演示。
活动2: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1)使目光平视赤道,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在赤道上空俯视图上沿赤道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
(2)把转动着的地球仪的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的方向。
并在北极俯视图上标出自转方向。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从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谈起,结合日全食现象及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特征【自主探究】1.学生观赏地球自转模拟演示动画。
2.归纳出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合作探究】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自转的?(1)两人一组,一人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归纳得出的结论: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拓展探究】1.向学生呈现极地俯视经纬网图,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强调在极地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中心极点的关系紧密。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自主探究】1.学生动手:利用小手电、小地球仪观察地球不自转与自转时分别产生哪些地理现象?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2.学生归纳并写出观察结论:(1)由于地球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3)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昼夜更替的时间不一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上的差异。
3.教师总结:(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 1 课时 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学习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环节七
教师通过演示地球仪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时差产生的原因,进而讲解时差的特点。
重点
地球自转的规律
难点
解释时差现象
四、教学方法分析
提问导学法、 归纳总结法 、动图导析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与任务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与任务解决
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
环节一
教师采用妙语导入和问题导入相结合的方法导入所学内容。诗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由问题把学生注意力指向教学内容使学生思而不解,在探索的心理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环节五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环节六
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让学生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使学生推导出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说明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上,愉快的享受学习。
环节三
先播放课件:直观形象的幻灯片,唤起其注意,激起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欲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运动的意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具体特点、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的意义。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2.讲解地球自转: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3.讲解地球公转: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4.讲解地球运动的意义:阐述地球运动对地球气候、生物、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5.实践环节:让学生利用地球仪观察地球运动,进一步理解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能力目标: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目标:(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合作探究[板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展示] 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 [教师] 这里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的方向。
)[提问]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球的自转;因为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讲述] 这和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感觉公路两侧的树木向后跑的道理是一样的。
[提问]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吗?[演示] 出示一个较大的玻璃地球仪。
(还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 [演示]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师:通过学生有关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自转方向
2.自转周期
3.旋转轴
4.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实物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
1.师:请2-3位学生到台上演示,大家判断演示是否正确。
2.有地球仪的学生与老师一起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做好记录。
3.观察思考: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画出:地轴,运动方向。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思维能力。
5.通过尝试画图,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
并在画图和纠错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6.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强调3个演示角度观察地球自转:赤道,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7.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地球顺时针旋转。
演示活动: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借助实物直观进行演示。
利用手机模拟太阳光。
1.在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志北京和伦敦,拨动地球仪使北京朝向手机的关系,看看伦敦此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老师:强调几个点日出。
4.学生观察思考:(1)北京和伦敦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假设地球不自转,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3)假设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还会有昼夜更替吗?。
1.3.1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导入通过暑假最热门的巴黎奥运会让学生感知时间差异,导入新课。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1:30(巴黎时间7月26日19:30),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塞纳河上隆重举行,现代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举办,在法国巴黎感知地球的运动2020年,故宫午门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日夜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古代的人们对此有过很长时期的争论。
地心说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最早的地心说,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轨道上绕地球旋转。
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
地心说在欧洲盛行长达1000多年。
日心说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他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拓展:镀铜金七政仪表在故宫钟表馆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个坐立的镀铜金七政仪表,它的表面刻画着那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此表由底座、七政仪和钟表三部分组成。
资料上说上弦启动后可以在七政仪上看到星盘上的众星沿着各自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月球也会绕着地球运转。
这是18世纪英国钟表的代表作品,作为形象演示哥白尼日心地动学说的天文仪器,此表又被称为“铜镀金天文地理表”。
地球的运动特征师:现实中,地球是像图片中这样旋转的吗?生:地球自转是倾斜的,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延长方向指向北极星。
2、运动方向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从侧视、北极上空俯视、南极上空俯视三个视角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标注地球自转方向。
生:补充以及秘诀:NNSS3、周期●自转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约24小时。
●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夜交替影响人类的作息,因此自古以来太阳日就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现象的产生分析为什么会有昼夜?问题1:假如地球是一个透明球体,还会有昼夜现象吗?问题2:假如地球是一个会发光的球体,还会有昼夜现象吗?因此地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这就产生了昼夜。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朝辉夕照,日月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第一课时(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1.托勒密与“地心说”2.哥白尼与“日心说”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1.读图1.4 昼与夜(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会用地球议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能运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能用地图并结合实例和亲身体验说明时差现象和四季的变化;结合地图说明五带的划分,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运用公转示意图说明二分二至的位置、时间和特征。
五带的范围和分界线。
教学实录引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四季的变化,第天的太阳东升西落、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等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回答(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而产生的)。
师:大家知道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而产生的。
而在过去的人们却没有大家这么幸运,人们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才知道是事情的真像,课本P9的“阅读材料”,了解人们探索过程,学习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记忆效果。
教师提问:1、谁能用地球议演示地球的自转(强调拿和放置地球议时,北极应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谁能用地球议演示昼夜更替。
3、通过地球议的演示,说明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分别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4、课本P10“活动3”,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师总结,这是时差)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同步P9互动探究1和2,每小组推荐代表来抢答。
学生做同步P9的即时巩固题,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出现的错误在第二题,教师用地球议演示,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过度: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公转运动板书:二、地球的公转教师:学生根据P10“学习要点2的主干知识”第一个表格阅读相关课文,找出正确内容,进行组交流。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记忆效果。
与自转的特征对比着记忆。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时的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如何的?(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秋分和春分全球昼夜平分)2、地球由春分点公转到夏至点的过程中,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是怎样变化的?其他的阶段又是怎么变化的?(阶段昼夜长短的变化,参考右图)五带的划分学生:对照同步相关内容,阅读课本P11-12页的内容,勾画出主要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是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球的运动这一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将地球运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地球仪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地球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3.观察与实践:学生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运动的重要性和地理意义,同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特点,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球仪、教学挂图、模型、平板电脑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运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地球运动这一课时,我深感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并不容易。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时,常常混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地球仪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④艺术性呈现:采用色彩鲜艳的粉笔,突出重点知识点,以图形和箭头表示地球的运动方向,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在板书中穿插一些趣味性图案,如地球仪、太阳、月亮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2.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们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一)自转的规律(看多媒体)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3.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4.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演示:多媒体展示昼夜交替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科目地理设计者授课者
授课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课时数
第一课
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括地球自转,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引起的四季交替,五带的划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现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一定的困难。
好在教材中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得到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时
间
安
排
导入
[设问]请问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原因?提问、直奔主
题
思
考、
回答
设疑
激趣
明确学习1.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基本运动规律,
解析学习目标识记
明确
学习
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逐步养成实事
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学案展示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阅读课本P11图1.14“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后完成下列问题:
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什么会分为昼、夜
半球?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
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
2、假设地球不自转,而是静止的,还会有昼夜之分
吗?那样地球上会造成什么后果?假设地球是透明的,
还会有昼夜之分吗?
(没有,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
(昼与夜的形成的两个基本要素)
3、教材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你能列举出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一些自然现象吗?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时刻早于西边的地点)(时差原因)
4、归纳: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东边地点时刻早,西边地点时刻晚)。
活动二:教师演示有光照的转动着的地球仪,让学生找到北京、东京、纽约三个城市,比较它们的位置,分析:
(1)当北京是白天时,纽约、东京哪个是黑夜,哪个是白天?
(2)三个城市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3)北京和东京哪个地方先见到太阳?这说明了哪个地方时间早?可见东边的地方和西边的地方哪个时间早?
(4)教材P13图1.17,完成活动题3
(三)我的收获(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
(四)巩固提升
1.地球绕________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A.365天
B.30天
C.三个月
D.24小时
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
4.地球自转时( )
A.以一年为周期
B.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而变化
C.总是自西向东
D.西边总是比东边早见到太阳
5.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因为地球( )
A.有公转运动
B.有自转运动
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
D.地球本身不发光
6.发表天体运动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 哥白尼
D.布鲁诺
7.2013年元旦最早出现在下列城市中的( )
A.中国北京
B.日本东京
C.印度的孟买
D. 伊朗的德黑兰
8.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________
A.自北向南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东向西
9、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
A.365天
B.30天
C.三个月
D.24小时
10.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绕地球转 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
合作探究环节一:自读课本,感悟基础
(1)学生自读课本P11,完成学案(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
(2)演示地球自转并阅读课本P12阅读材料“是天转
还是地砖”提问:地球无论是自转,还是公转的过程
中的姿势是直立着身子转呢?还是倾斜着身子转呢?
讲解,
组织、引导
学生
讨论
完成
学案
培养学生
结合课本
的自学能
力,
地轴在空间指向的方向改变不改变?(倾斜着转,保
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继而得出结论:
地球转动的特点是地轴倾斜,空间指向不变。
(3)多媒体引领学生学习“地球的自转”
环节二:昼夜交替
(1)教师拨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给学生讲述地球仪的放置,以及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等。
指导学
生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2)完成学案(二)合作探究活动一
(3)多媒体展示活动答案,Flash动画演示“昼夜交替”,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环节三:时间差异
(1)学生在课本P13的图1.17上找到“北京”和“纽
约”,观察晨昏线的位置,完成学案(二)合作探究
活动二
(2)多媒体拓展时区、地方时、北京时间
展示
达标学案“巩固提升”巡视
独立
完成
鼓励学生
勇于展示
自我,提高
学生的口
头表达能
力与抽象、
概括能力。
总结拓展项目自转
旋转中心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约 24 小时,一天
评价学
生,补充完
善
系统知识
产生的现象①昼夜更替;(注意区分
昼夜产生的原因)
②东西方向上的时间差
异;
③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教学反思。